体验警察(430)字 作文 还有感受
今天上午,聊城晚报小记者举行了一次活动叫体验当警察。
我们去了市医院的十字路口。
老师都在那里呢
我们8人一组两人管一个口。
我斜挎着一个关于小记者的标记。
手里拿着一面小黄旗。
在红灯时,就把旗向前伸直。
在绿灯时,就把旗向右伸直。
才过了几分钟胳膊就酸酸的了。
我心里想;“我们才几分钟就累了,那么警察叔叔阿姨们在这里干一天,他们是怎么度过呢
”活动结束了我看着警察叔叔阿姨们被浸透了的衣服就像对他们说: “警察叔叔阿姨们你们真伟大
”
《新警察形象塑造之我见》论文资料、提纲
随着公安部颁布30条便民措施,警察“整风运动”的进行,中国警察的新形象问题,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曾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报道:2004年11月17日午后,家住某市五一路,现年87岁的老太太,因为一个人在家寂寞,就想出去走走,可年迈的老太到了繁华的五一路之后,就迷路了,找不到了回家的路,好心的群众拨打了110,警察迅速赶到,但是老太有些痴呆,只知道自己姓马,迷了路回不了家,其它的全然不知。
民警小刘和小张只好带着马老太沿着城区的几条主干道一路打听,最后绕市区走了两圈,将所有的道都走遍了,才把马老太送回家。
而马老太家人下班回来后,发现老人不知去向后束手无策、万分焦虑时,看到老人在民警的搀扶下安然无恙地回来,家人十分感动,紧紧地握住明净的说:“现手在的警察真好
”这句发自群众内心的话,也道出了警察形象的变化,人民警察形象代表着国家、政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维护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的发挥警察职能,必须加强警察形象建设。
多管齐下,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方针,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可亲可敬的警察形象,沟通警民感情,最终形成警民共治的良好局面。
什么是警察形象
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
警察形象则市指人民警察给予人的直观的、具体的、形象化的总看法、印象或感受,即社会公众对警察的的总体评价。
它是民警价值观念、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廉正意识、服务作风、办事效率、警容风纪的综合反映。
警察形象体现了公安机关的精神面貌,是民警内在素质精神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包括仪表形象、纪律形象、业务形象、服务形象和知识形象等。
塑造警察形象,必须首先树立良好的岗位形象。
一、端庄的“警容形象”。
即仪表形象。
良好的新形象,应从警容仪表、言谈举止入手,从提高内在素质着眼。
这是第一步。
人民警察端庄的的警容形象不仅要求公安干警在上岗执勤、执行任务是要着装整齐,姿态端正精神振奋,更重要的是要求在执行各项勤务中,要文明办事,礼貌待人。
做到:文明办案不刑讯,文明管理不刁难,文明执勤不卡压,文明宣传不带刺。
坚决消除少数干警在思想上存在的不健康现象。
二、熟练的业务形象。
是指每个公安干警都应具有的掌握本警种、本岗位的“应知应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1)组织指挥能力(2)调查研究审讯破案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4)擒敌制胜能力。
三、严格的纪律形象,严明纪律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作好公安工作的保证,也是人民警察必备的政治品德。
只有严格人民警察职业纪律,才能有力的保证公安保卫工作任务的完成。
在岗位执勤工作中作到不侵犯群众利益、不贪污受贿、尽心尽职,从而树立一个严格的岗位“纪律形象”。
四、主动的“服务形象”。
每个干警必须树立新型的主动的“服务形象”,在指导思想上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要在执法意识上更新观念。
公安工作要转变职能,要正确处理好打击与服务的关系,打击是手段,服务是目的。
工作方法上应主动求新为改革和经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五、丰富的“知识形象”。
要树立丰富的知识形象就要求每个干警不仅要掌握各项公安业务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专门科学知识。
人民警察良好的岗位形象塑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靠一朝一夕,不能单看一时一事,更不能随意应付,必须进行长期的修养和锻炼,坚持系统的学习和提高。
要以文明执勤、礼貌待人、规范化作业为体现,塑造公安干警良好的岗位新形象,推动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公安机关一直在转变管理理念,向树立新型的、更富人情味、值得信赖的警察公众形象靠拢,在加强队伍建设,改变警察形象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如执行“五条禁令”、开展“三项教育”、推出警察卡通形象、警察形象大使等一系列工作,使警察的总体形象有了明显地变化,服务热情、工作规范、执法文明等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树立。
但是,公众眼中的警察形象还是不尽人意,有的甚至不堪入目。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来自公安机关内部的原因。
【第1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第一,由于人事管理上进口不严,出口不畅,导致少数素质低下的民警进入了公安队伍,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形象;第二,少数民警受不良风气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反映到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社会群众不满意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民警身上,但性质恶劣,但后果严重,影响极坏,严重败坏了警察整体形象,破坏了警民关系,伤害了警民感情。
【第2句】:日常执法工作不力。
一是落后的管理方式与公众需求产生较大差距,机械呆板的工作方法和无法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绩效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三是公安宣传不力,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第3句】:监督机制不健全。
治警不严,惩处不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一方面,队伍中少数害群之马未能得到及时处置,不能使得后来者引以为戒;另一方面,无法约束民警的思想、行为,导致民警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第4句】:缺乏现代法治能力。
这是警察素质和警察文化的软肋。
不少警察我行我素,不管不顾,普遍缺乏人权观念、程序习惯、取证能力和公关意识,个别警察甚至还大言不惭地挑衅公众说:“我就这样,你能把我怎么样
”
【第5句】:警察管的太“宽”,乱用、滥用警力现象存在。
作为强力机关,警察的限制甚至打击功能已经很强,再把其它的限制、打击任务交过来。
就会使公众把各方面、各部门的毛多一股脑地集中到警察身上,警察机关和警察个人就更难做事,不能一遇到什么事情就警察拉上去,造成警察与公众的对立,从而损害警察形象。
在这种“啥事”不好办,警察往前站“的社会管理格局中,警察确实管的“宽”,你或他的想象能好吗
(二) 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原因。
【第1句】:群众对警察的期望过高,把警察当成“神”来看,以为警察是万能的,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进而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
【第2句】:群众容易以偏概全,混淆视听。
在频繁的警民接触过程中,一些群众由对少数民警形象、作风的非议而形成对民警群体的错误认识;由极少数民警身上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产生对整个公安队伍的不信任。
这些有偏颇的认识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警民隔阂。
【第3句】:鱼目混珠,损害形象。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类行政执法人员不断增多,工商、交通、城管、财税、卫生及联防保安等各式“大盖帽”满天飞,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假冒警察招摇撞骗,严重影响了“大盖帽”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也使公安机关的形象受到损害。
【第4句】:保障不力,经费不足。
公安经费一直是困扰公安问题的问题之一由于经费不足。
致使正常工作无法开展,“以罚代刑”、“以罚代拘”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察文明的执法形象。
其次,警力不足,任务繁重,民警超负荷工作,经济利益却得不到保障,挫伤了广大民警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影响了民警的执法服务形象。
警察的形象应是公仆形象,让人民满意的形象。
因此,人民警察形象建设的目标就是提高全体民警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树立起成心为民的公仆形象。
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改善警民关系,就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方针,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使人民警察高大形象在群众中得到升华。
(一)内强素质。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
”一个部门形象是自己树立的,警察形象的好坏不是由别人吹捧或批评所决定的,是警察自己掌握着形象毁誉的“切换键”。
因为。
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只是个条件,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而警察形象中的仪表形象、社会形象是外在的,而服务形象、执法形象是内在的,内在形象决定和制约外在形象,而内在形象又是由素质决定的,警察与民众的接触最频繁,在这频繁的接触中如何保持威严、高效、文明、廉洁的“警方形象”要靠每个民警的自身素质。
【第1句】:要提高民警思想认识,增强服务意识、宗旨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形象意识。
(1)服务意识。
对于公安机关来说,“服务”决不是警务工作份外的负担,而是一种法定的、必须履行的职责,是应该提倡的职业精神和美德。
因此,新时期的公安机关是集专政、打击、管理、服务于一身的多元职能的机关。
群众对好警察的要求是很基础的,他们心中的好警察不是百战百胜的巨人而是态度好的尽职的警察。
微笑是打开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把钥匙,警察作为人民的公仆,更应该带着这把钥匙去打开人民心中的锁,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明确自己的角色。
全心全意做个人民好公仆。
(2)宗旨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更高,只有增强宗旨意识,认真思考和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树立起人民警察诚心为民的公仆形象。
(3)“诚信意识”。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心为善并付出实践,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公安机关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公安机关的信用是政府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因此,公安机关既要做社会信用体系的管理者、维护者,更要成为信用体系的示范者、实践者。
(4)法律意识。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尊重法律、保障人权”是现代警察所必须树立的执法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作到执法为民,实现司法公正,在群众心中树立人民警察严格、公正执法的文明形象。
(5)形象意识。
形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形象反映素质,折射作风,表现文明,影响生育,影响环境,所以有人说:“形象重于生命。
”树立公安民警的良好社会形象“,这既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公安大讨论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
【第2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警务活动和民警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良好的形象,要靠制度规范和制约。
只有通过对公安机关工作、行为、装备进行规范,有效提高队伍的工作效能,重塑“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才能有效改善警民关系,实现警民共治。
制度问题也是影响警察形象的最深层次问题。
举个例子,公众对管车、管驾驶员的警察意见很大,---------为什么一定要让警察来管
不能交给其他部门吗
如果警察只在发现问题是才有权扣证、处罚,车主、司机就不会给警察塞钱,因验车而腐败的警察不会出现;同时依法追究发给合格证件者的责任,不就同时把验车发证的人也监督起来了吗
这样的制度安排,警察减少腐败机会,减少很多任务,却也强化了交通管理。
小平同志讲,还是制度最可靠,一个好的制度能让坏人也干了坏事,一个不好的制度,即使是好人也不可办坏事,我们要依法治国,就必须要懂得这个道理。
一要继续贯彻落实“五条禁令”、《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加强警容风纪形象建设。
警容风纪是警察形象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展示警容风貌的窗口。
人民警察讲究礼仪,保持严整的警容,目的在于展示公安机关的优良作风,做到举止文明,令行禁止,朝气蓬勃,雷厉风行,在行为举止方面显示人民警察的威严,铸造成新时代的人民卫士。
二是健全业务培训机制,落实业务知识培训制度,有效提高民警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实战技能,才能保证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改善执法形象。
三是,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使民警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保持队伍纯洁。
大力推行岗位目标责任、末位淘汰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制度,增强民警的岗位责任感和荣辱感,以良好的工作姿态树立人民警察爱岗敬业的良好形象。
【第3句】:解决经费保障,改善警察形象。
媒体关于警察特权作风以及乱罚款、乱检查、乱收费等现象的暴光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产生几乎与办案经费不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办案经费短缺,汽车要加油,民警要出差,咋办
无奈之下,只有吃“杂粮”---------罚款了。
罚款一旦由手段变为目的,就会背离作为辅助惩罚手段的初衷,成为一些警察谋求私利的工具,从而助长某些警察的特权意识,极大损害了警察形象。
所以重塑警察形象,关键还在于煞住乱罚款、乱收费、乱检查的歪风。
而这又要以充分的财力保证为前提的。
解决经费保障,让警察不再有后顾之忧,势必极大地调动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积极性,确保社会安定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治安环境的进一步好转,有利于改善警察形象,密切警民关系。
【第4句】:提高公安工作绩效,努力创造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使老百姓真正的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样才能树立人民警察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5句】:落实警务公开制度,加强和促进工作作风,促进形象转变。
警务公开是把为人民服务承诺落到实处,使为人民服务具体化和规范化。
实施警务公开,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减少公众和警察合作的盲目性,增强了公众对警察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警察加强服务意识和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形象建设。
【第6句】:提升警察在外来工心目中的形象。
细心、耐心地为外来工办实事,不急不躁,缩短与外来工距离,改变以往在民工心目中的形象。
(二)外树形象。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要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除了警察自身表现要好外,更要借助外力,发挥外因的作用,促进内因发展。
从而提高警察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公众支持。
【第1句】:加强与外部的沟通能力,争取各种组织、团体和社会公众的支持与协助。
深入社区、农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请人民监督员、设立民警违纪举报投诉电话,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改进警察队伍中的不良作风,促进人民警察形象建设。
【第2句】:充分发挥新闻媒介作用,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
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报纸、刊物等传播工具,宣传公安工作。
一要向社会宣传有关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使警民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达成共识。
从而为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二要大力宣传公安工作,既要宣传民警的工作,也要反映民警的疾苦,以唤起群众对警察的理解和支持,加深警民之间的感情交流。
三是要树立公安队伍的模范典型,感染群众,让群众真正了解、信赖警察。
四是要向群众公开和宣传公安机关的办事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构筑一个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的社会环境。
五是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减少公开暴光,防止产生负面效应。
六是要开设与民沟通的渠道。
如设立警民论坛、征集交流话题、组织开展亲民活动,实现警民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加强沟通,促进理解,树立形象。
【第3句】:推行社区警务战略,全面建设警察新形象。
社区警务贯彻“预防为主,警民合作”两大原则,实行“以社区为导向”、“以服务为导向”、“以治本为导向”等三个导向,具备“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务对策前置化,警务活动社会化”四大特征,摆脱了单纯依靠警察、单方面、采取单一的限制甚至打击方式管理社会、保障安全的思路。
一方面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一方面也符合警察新形象的要求。
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公安机关是党委政府与群众见最主要的沟通桥梁。
民警是公安机关联系和伸向社会公众的触角。
民警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的形象,没有良好的警察形象,公安工作就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只有抓好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才能永葆警察形象的正义性、纯洁性、公正性,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形势的发展,更好地完成公安工作的光荣使命。
公安机关必须高度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转变警察形象的长效机制,适时进行警察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把警察队伍真正建设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队伍。
读书笔记 要书名,字数,要12个好词,3个好句,要感受,10篇。
书名 窗边的小豆豆作者 黑柳彻子(日本)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一个淘气调皮的孩子--小豆豆,因为古怪的表现被学校开除,然后来到了巴学园--一个由许多巴士组成的学校.在这里的学生都与小豆豆一样淘气,但是校长先生对待他们友好,教育他们许多道理,像他们的大朋友一样.巴学园的教育非常独特,善于因材施教,有许多能培养人好的品行和品性的游戏.小豆豆在这里茁壮成长着,后来因为战争等其他原因,巴学园关闭了. 小豆豆即作者黑柳彻子,这是她上小学时的真实故事.好词好句好段 好词摘抄:兴致勃勃 迷迷糊糊 莫名其妙 身临其境 恋恋不舍 画龙点睛 名副其实 翩翩起舞一本正经 不亦乐乎 自由自在 心地善良 目不暇接 滔滔不绝 情不自禁 天南海北惬意 尴尬 昏暗 缘故好句摘抄:
【第1句】:总之,由于上面那些缘故,小豆豆和妈妈现在正朝着一所新学校走去。
当新学校的大门清晰地呈现在母女俩面前的时候,小豆豆站住了。
因为她以前上学的那所学校的大门有精致的混凝土柱子,校名也写得很大。
而这所新学校的门柱却是两棵挂着树叶的小树。
【第2句】:这就是小豆豆第一次见到校长小林宗作先生那天的感想。
而且难得的是,校长当时也和小豆豆一样有着相同的感想。
校长领着小豆豆去看大家吃午饭的地方。
校长告诉小豆豆:只有中午,大家不在电车里,而是“集中到礼堂里去”。
礼堂就在小豆豆刚才登过的石阶上头。
走进去一看,学生们正吵吵嚷嚷地把桌椅在礼堂中间摆成一个圆圈。
【第3句】:小豆豆这回才好不容易明白了什么是“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
她有点担心,照这个样子,今天早上妈妈急急忙忙给自己做的饭菜能合格吗
然而,当小豆豆把饭盒盖打开时,差一点“哇哈”地叫出声来,她甚至把嘴捂上了,因为这饭盒里装的太棒了
黄色的炒鸡蛋、青色的豌豆、茶色的鱼肉松、粉红色的炒得松蓬蓬的咸雪鱼子,各种各样的颜色,就象花园那么漂亮。
【第4句】:小豆豆这时尽管还不会看表,但她似乎也感到讲了不少时间。
如果看看表的话,她一定会感到吃惊的。
而且也肯定会感激校长。
这是因为,小豆豆和妈妈是八点整到达学校的,等到在校长室里让小豆豆把话全部讲完并决定收她入学时,校长看了看怀表说:“啊,到吃饭的时间啦
”这就是说,校长听小豆豆讲了四个小时。
【第5句】:用真电车作教室,小豆豆感到很特别,其次感到特别的是教室里的座位。
在以前那所学校,谁坐哪个位子,旁边是谁,前边是谁,都是按规定排好了的。
而这个学校却是坐在哪里都行,可以根据当天的兴致和其它情况,每天换一个自己喜欢坐的地方。
【第6句】:有的孩子在写片假名,有的孩子在画图画,有的在读书,也有的在做体操。
小豆豆旁边的女孩子好象已经会写平假名了,正在往笔记本上抄。
小豆豆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稀奇,心里根本平静不下来,无法和大家一样立刻进入学习。
【第7句】:有一天,小豆豆穿上了连衣裙。
小豆豆的连衣裙一般都是妈妈亲手缝制的,但今天穿的却是买来的。
之所以穿上买来的连衣裙,这里面也有一点原因。
【第8句】:站在门口送小豆豆的妈妈差一点就要流出眼泪来了。
因为她想起了眼前这个朝气蓬勃、天真烂漫、十分懂礼貌的小豆豆,竟在前几天被学校“开除”了。
妈妈内心里祝愿着:“但愿在新学校里能一切顺利……”
【第9句】:照这个样子,岂不是和一边学习一边旅行相仿了吗
既有网架,窗子也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所不同的只是,驾驶员的座位上放着黑板,电车上的长椅子已被拆掉,按电车行进的方向并排放着学生们的课桌和椅子,原来电车上的皮拉手也没有了。
剩下顶棚和地板都还是电车原来的老样子。
东东脱鞋走进教室,在别人的课桌前坐了一下。
虽然是和以前学校一样的木椅子,但她却感到这椅子坐上去很舒服,以至想一直坐在上面。
【第10句】:这个人头发稀疏,门牙已经脱落,脸色很好,身材虽不太高,肩膀和胳膊却很结实,整整齐齐地穿着一身已经陈旧的黑色西装。
【第11句】:小豆豆稍走开一点,瞧着检票员叔叔。
叔叔身体很胖,戴着眼镜,仔细看去,还显得很和善。
【第12句】:小豆豆感到奇怪。
她想,这个学校简直太新鲜了,真有意思。
不知道这里吃午饭时竟是这么快活
小豆豆一想到从明天开始自己也要坐在那些桌子边让校长看饭盒里面的“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简直高兴极了,乐得差一点喊出声来。
【第13句】:象小豆豆他们这些一年级学生,虽然还没有上自习的课程,但在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学起这一点上,却是同上自习课完全相同的。
【第14句】:无论哪辆电车都很安静,好像刚刚开始上第一节课。
在那并不很大的校园的周围,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树当作围墙,花坛里也开满了红、黄等各种颜色的花朵。
【第15句】:妈妈眼前仿佛浮现出小豆豆淘气的情景:她坐在从未见过的课桌前,正好奇地把桌盖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关上。
16 外面仍然春光明媚,正像第一天在电车教室里遇到泰明时一样,阳光是那么灿烂,洒落在小豆豆的周围。
但是,此时的小豆豆脸颊上却沾满了泪水,这和两个人第一次相遇的时候,是那么的不一样。
感受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
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
”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小林先生是个富有童心的好校长。
书名:无价的奖赏作者: 王建兰主要内容:写了一个小男孩拾到一个包,交还给失主,先交空包,投石问路。
然后知道失主是真心来找失物的,知道失主是一个好人,然后把包里仅有的票据还给失主。
精粹语言摘抄:⑴没想到,你不仅相信我,还握了我脏兮兮的手。
⑵赏金我是不会要的,其实,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都重要的奖赏,那就是尊重和信任,我收下了,谢谢你。
⑶多少怀揣着真诚而来的帮助。
多少明媚而纯粹的心境,被我们审视,猜忌和怀疑的木灌灼伤,变的冷漠而麻木。
⑷其实,没一个善意都该得到尊重,容不得一丝龌蹉的猜疑。
好词:汗淋淋、幽暗、忧心如焚、失而复得、投石问路、脏兮兮、尊重、信任、龌蹉、读后感: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而很多人不顾别人的感受,侮辱别人,抹杀别人的自尊心。
请这样对待别人的人反省你们的行为举止,我们都有自尊心,我们也是人,也需要自尊。
【书名】《雾都孤儿》
【作者】英国 狄更斯
【故事内容】《雾都孤儿》这本书讲的是主人翁奥利弗尔·退斯特是在济贫院里出生,后来在弃婴堂里生活了九年,然后又被警官带回济贫院,像奴隶一样拍卖,最后被棺材店老板领走,过了一个月左右,奥利弗尔·退斯特独自前往伦敦,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之后他就进入了贼窝。
后来,有一次偷窃活动,他的同伙把一个老先生的包抢走了,奥利弗尔·退斯特被抓住了,奥利弗尔·退斯特 向老 先生说了自己的处境,然后这个老先生就收留了他。
让他过上了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
有一次,他去给人送钱,半路被那同一个贼劫去,被参加一次入室抢劫,被子弹击中,抢劫失败后,半路被扔在路边。
第二天,被被抢劫的那一家救去。
最后,主人翁的两家联合,还有警察,用正义力量击败贼窝。
【读后感想】世界上存在的邪恶比正义多,最终正义能击败邪恶。
【书摘】“我不知该有多高兴呢,”少女答道,“一想到我亲爱的好姑妈出了力,把一个人从你向我们描述的那种可悲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这对于我就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欢乐。
又知道她关怀同情的对象也真心诚意地知恩图报,你真的无法想象我有多么高兴。
你懂我的意思吗
”她注视着奥立弗沉思的面容,问道。
累死我了,求采纳啊
怎么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成敌人;因为以不会做;只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爱过知情醉过知酒浓。
关于爱的记忆,应该好好收藏,只是今后的幸福,要各自去寻找。
爱是一种感觉,不爱也是一种感觉,而往往难以抉择的是心中的感觉到底是爱还是不爱。
原来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你们真正拥有的;你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你们真正铭刻在心的。
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因为拥有的时候,你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你们也许又在重新获得。
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对不爱自己的人,最需要的是理解、放弃和祝福。
过多的自作多情是在乞求对方的施舍。
爱与被爱,都是让人幸福的事情。
不要让这些变成痛苦。
既然你们已经经历了,多年以后,偶尔想起,希望都是美好的回忆。
活的自信些,开心些,把最美的微笑留给伤你最深的人,聪明的人知道自己要快乐。
珍惜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对学校的感想三百字
对学校的感想:就我校的综合实力而言,无疑是很强的。
但是无论是一个多么强大的机构、组织、地区 乃至国家都会有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
我们南大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是经济问题。
听同学们说:我们南医大的外债是很夸张的,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怀疑的,毕竟有五家 医院嘛。
即便刚才说的不算,但是在学生校内消费上,我个人觉得是有问题的。
首先,你将 校区建设在郊区,就应确保学生的购物问题得到解决。
买什么没什么,要有也是天价
要知 道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是来学习的,并不是来消费的。
一个普普通通的台灯,校外卖30元, 校内竟能卖到45元,水果的价位也更是惊人。
当然我们可以到校外买,但是,浪费进一个小 时的时间不说,我们担心的是安全啊
我觉得学校完全有责任将物价控制一下,起码应与市 场价一致。
第二,是卫生问题。
校内开的什么“临江饭店” “环路饭店” ,卫生太差劲。
连一个简单的洗手池都没有,做 菜的肉类堆在一个冰箱内,桌子上到处是灰尘和油渍... 既然学校允许,就必须要求他们卫生过关,因为这是对自己学生负不负责的问题。
我们 来自五湖四海,碰到自己家乡的人是分外高兴。
想搞一次聚餐就必须出校门,在安全系数相 当低的环境下进行。
第三,就是安全问题。
就在上一周,我们专业的一女生,上街买电脑。
被人骗走4000多元不说,把手机也让骗 走了。
学校里同学联系不上她,她在外也联系不上别人。
多么可怕啊
幸好最后人没出啥 事,被警察送回了学校。
当然,这是与学校的管理有关的。
另外,毕竟是发生在校外。
但是,在校内也时有发生 偷窃、丢失等现象啊。
比如:在饭堂里,有时会出现打完饭回到自己座位上时发现包丢了, 本丢了,水杯丢了等事件。
我想这绝不是我们同学们干的吧。
还有的更甚,直接翻越宿舍, 进室行窃
保安倒是不少,难道只是管我们学生的
第四,是教学问题。
看似气派的教学楼, 内部设施及其差劲。
老师讲课用的扩音器不是没点就是功能有问题。
上课时坐在后排的同学不是听不见就是被音箱刺耳的闻闻声震晕。
还有就是黑板反光, 坐在 侧面的同学看不到老师在写什么。
不来大学课堂教学容量大,再加上听不清看不见,可以想 象一下后果了。
南方本来就热, 那么一百多号人共居一室听课当然热得不可开交。
一开始是什么也没装, 后来是装了。
可装的是电风扇,每间教室九个,一打开,那感觉就是进了工厂车间。
第五,是用电问题。
宿舍采光相当差劲,白天不开灯都不能看书。
一开就是两只60W 的灯管,有时还要开风 扇,饮水
求赞美警察的诗歌,散文..急.谢谢大家
警察的心是片海第一正地与警察打交道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那时候我还是个高中学生,老师布置了个作业,要求每个学生交一篇社会调查报告,可以自己命题,当时的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警察。
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与警察职业所结下的不解之缘吧
几年后,我毕业了,来到了警队实习,从此开始把我的人生永久地铭刻在“人民警察”这个光荣的事业中。
警察的心是片海
曾多少次,在我心里冉升起这样一句豪情满怀的话。
我一直认为,有一种崇高叫做“奉献”
有些人看上去就是一些极为普通的人,普通到你看见他们的时候从来不觉得他们有多么伟大和高尚,可是当你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以及他们为人民所作的贡献后,你会感觉他们在你的心里渐渐伟岸起来,渐渐的你会看清楚,原来他们就是那群被称做“人民警察”的人。
在我们的队伍中,有多少同志为了公安事业撇家舍业,辛劳工作
我们的警嫂有几个没有抱怨过自己的丈夫对家的贡献太少太少,我们警察的孩子又能有几个象普通百姓的孩子那样充分享受无尽的父母之爱
从这些问题的答案里你不难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警察就是一群在无私奉献的人
回想十年前,我刚刚走上交警岗位的时候,一身橄榄绿的警服包裹着一颗年轻的心,那时的我幻想着自己成为一名英姿飒爽,人人佩服的巾帼英雄,后来我才发现:我的自豪,不是成为女中豪杰的那一瞬间,而是群众的笑脸,道路的畅通无阻,在困难中给别人的一个温暖,或者只是一句“谢谢你了,警察。
”实际上自豪就是那么简单,感动也往往那么容易,那一瞬间,我自豪,因为我是警察。
记得有一次我在执勤中碰到过这样一个情景:一位老大娘怀揣着一个布包,还带着一个哭闹不停的小孙子来到我面前,原来她是从乡下到城里给住院的女儿送钱来的。
在她出车站的时候没注意到,后来才发现装着治病钱的布包被小偷用刀割开了,幸好钱放在里面一层,没丢
这时候她惊恐万分地拖着孙子来到我面前,希望我帮助她,把她们送到医院门口,这样才能放心。
当时我义无反顾地抱起哭闹的小孩和她一起往医院走,虽然路不是很远,但我感到自己双手捧起了一份责任,此时此刻我是她们的“守护神”。
当我把她们送到医院后,老奶奶那感激而安心的目光和孩子那钦佩而信任的眼神永远投射在我的心中。
十年来我在警队中所受到的薰陶和浸染,所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使我从心底里幻化出一种很深的情感,我相信,所有的警察都有这种深切的感受:警察的心是一片海
那里有无尽的温情、智慧、勇敢和宽容,警察的心除了搁不下自己的亲情外什么都放得下,警察的心宽广得除了看不见自己亲人的忧伤外什么都看得见
虽然群众有时候会对他们有很多误解和伤害,可是警察依旧会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来保护。
我坚信——我们的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无论我们有多么苦我也会象我敬爱的同事那样将自己的生命之光献给这神圣的事业。
这些曰子,因为工作的繁忙,劳累困顿让我决心好好地给自己做一做美容。
当我把厚厚的白色面膜敷在脸上时,我家女儿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妈妈,你可真丑
”我笑了笑拍了拍她的小脸儿,她忽然凑近了趴在我的耳朵边说:“妈妈,你丑我也喜欢你
”这次,我的心笑了起来
是的,做儿女从来都不嫌弃自己的母亲,我们是人民的孩子,虽然社会给予我们警察的不仅仅是公平,可是我从来都不曾嫌弃过养育我们的人民。
我和我的同事们会努力做个好警察,让母亲在笑声里感觉到正义的温暖和光明。
警察的心是片海
我的理想演讲稿 要警察
警察,一个多么令人敬佩的名词,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职业。
警察岁月是夜空的点点星光,警察岁月是令人难忘的生命旅程,警察岁月是无私奉献的化身,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是我们的根本。
如果说岁月是一条弯弯的小河,那警察岁月一定是一片浩瀚的大海,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事业,肩负着祖国大地的繁荣昌盛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我们在忠实地履行着一个人民警察的光荣职责。
大街小巷一个个便民窗口凝结了警民间关系融洽的鱼水深情;街头巷尾的常年巡逻造就了国泰民安,刑侦、治安民警的日夜工作使犯罪活动无法匿形,千里缉凶、“”、斗智斗勇、除暴安良,我们用自己的行动熔化了一块块罪恶与死亡的坚冰。
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主力军”,人民警察作为的化身,秉公执法,除奸斩恶,擎正义之剑,扫魑魅魍魉于无形。
国富民强支撑起我们的坚强信念,国泰民安是我们的永恒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庄严承诺,成为我们“言必信、行必果”的真实行动。
面对孤独无助的群众泪眼,警察牢记群众的事无小事,必须及人所及、想人所想,时刻把百姓的冷暖记心上;面对体弱多病的父母,面对经济拮据的家庭、面对亲戚朋友的不理解,警察的心有着太多的脆弱与无奈。
面对犯罪分子的穷凶极恶,我们没有退路,只有挺起胸堂,勇敢面对,充分运用法律赋于的权利去缉凶除恶、除暴安良、惩治犯罪、捍卫法律的尊严。
一路风雨,一路血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义无反顾,人民警察脚步匆匆,前进在维护一方平安,解救一方苦难的风雨路上,人民警察名字里凝刻着无悔,换来了今日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富足安康。
作风就是党风,作风就是效率,作风就是战斗力,没有好的作风,就没有好的党风;没有好的作风,就没有高的效率;没有好的作风,就没有顽强的战斗力。
作风建设要重在平时,要坚持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时时抓,持之以恒点滴抓,要落实到每一名民警的24小时生活中,要从穿衣戴帽、整理内务、叠被子等细小细微之处入手,持之以恒,长抓不懈,要建立正规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个道理,从而建立一支拉得出联得上打得胜的人民警察队伍。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警察的第一天职,有人说纪律是警队的灵魂,纪律同样是一名警察的灵魂。
一名有纪律的警察让人尊敬,这种人格魅力让人敬佩,作为一名警察,不可能象普通人一样闲情逸致,因为我们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钢铁队伍。
重压下的繁重工作需要我们有健康的身体,面对狡猾的罪犯和凶狠的歹徒,我们更需要冷静、专业和顽强。
只有从严治警才能强我素质,壮我体魄,才能提高我们公安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超强的,专业的实战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默契的队伍配合是我们手中的武器,不能,谈何保护人民
以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恤,身心上关爱为原则,,让英雄流血再流泪的现象永远成为历史的记忆。
警察队伍是一个整体,要发挥其战斗力,就必须保证队伍的高素质。
我们这支队伍虽然也有一些黑暗和腐败,少数害群之马的所作所为的确破坏了千千万万民警用自己的鲜血在群众中建立的形象,让英雄的英灵不得安息,给我们的警徽蒙上了阴影,可这个别人不仅是人民群众痛恨的人,同样是所有好警察痛恨的人
想对那些伤害过人民群众感情、损害过群众利益的同行们说声:珍惜自己头上这块警徽吧,珍惜牺牲战友们用鲜血换来的荣誉吧,尊重这些养活着我们的人民群众吧,他们永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维护着人民警察的尊严,我们要用钢铁般的力量保护着人民不受黑恶势力的欺凌,我们要用自己的身体抵挡着罪犯分子一次次的张牙舞爪,我们要用自己的忠诚编织着万户千家的欢乐祥和,我们要用自己的守卫着身边一方土地的繁荣昌盛,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庄严承诺,我们要用无私的奉献书写着无怨无悔的警察颂歌,我们要为自己身为一名人民警察而自豪
因为我们是铁肩担道义的热血男儿,因为我们是新时期最可敬可爱的人。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0-4-20 20:19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当歌星,原本我根本就没想过,将来要做什么,是我一个朋友,是她告诉我我的理想是什么.要是有人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啊?我会骄傲的告诉她:我的理想是当歌星! 要想当歌星必须最注重的是个人的形象,万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偷拍或造成诽文.破坏了你的形象.在寒冷的冬天,你也会穿着单薄的衣裳不辞劳苦地为为大家演出.而炎热的夏天,会穿着厚厚的大棉衣. 有人说,你当歌星是为了赚钱吧!的确啊,歌星也是一个职业啊,一份工作啊,既然有工作那为什么不赚钱呢?可是那是靠你自己的努力去赚的!我想当歌星还有别的原因,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供大家欣赏,在大家感到忧愁时,听了我的歌.会让你们忘记所以烦恼,心平气和地去解决事情. 我想当歌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你当歌星时就会很出名,那就可以闻名全世界了,不管谁见到了,就会很高兴,马上跑过来和我拥抱,签名,我时常幻想着,再过十几年之后.我在世界级的舞台上放声歌唱时,有一群歌迷,伸出手来和我握手.这时一个人跑上舞台送我一束漂亮的鲜花.那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场面啊! 没个人都有各自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当歌星,不知道你们的理想又是什么呢? 原创者: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当然我也不例外。
小时候,在我那小小的百宝箱中,也装着五彩缤纷的理想。
今天我就打开我的百宝箱,把里面的宝贝一一拿给你看。
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我的第一个理想。
当一名女警察。
小时候的理想现在想起来既可笑又幼稚。
当时的我其实是喜欢上了女警察们漂亮的警服,和她们站在马路中央指挥交通时的飒爽英姿。
可是不久,我的理想就发生了改变,因为我逐渐了解了当一名女警察的辛苦与困难。
于是,当一名画家成为了我的第二个理想。
从小我就对绘画很敏感,很喜欢画画,经常自己画出一些“大作”,然后拿给爸爸妈妈看。
爸爸妈妈得知了我喜欢画画,马上就给我报了美术班。
可能是因为小孩子贪玩儿的天性。
上了美术班后的我变得不怎么喜欢画画了。
甚至上美术课时逃跑去和同学玩儿。
就这样,我的第二个理想便又化为泡影。
直到我有了第三个理想时,我已经上了。
那时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
从小到大我接触过好多好多老师,有年龄大的、资历老的;也有年轻的、经验少的。
但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老师,教哪一门学科,我都非常喜欢他们。
将来也想像他们一样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给我的学生们授课。
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了。
快要步入中学的殿堂。
如今的我,已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如今的我,对一些事已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
现在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或许你会说,这并不算是什么理想。
但是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不敢肯定我的理想会不会再改变。
但是我敢肯定的是,我始终不变的,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全人类有贡献的人。
现在有不少学生经常高谈阔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但往往没有做好身边一些应该做好的小事。
甚至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都没有做到。
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不能有着“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的想法。
要脚踏实地地为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础。
最终才能实现它
可能你的理想多如繁星,可能你的理想永世不变,但是不管我长大要做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唯有一条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总自身做起。
做一个对社会和全人类有贡献的人
求《格列佛游记》的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内容,人物相关特征与阅读感受
小说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大英帝国的缩影。
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与一些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小说的第二卷则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并对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小说的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历史家等。
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公爵的可耻行为等。
10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内容:主要内容,好词,好句,感受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以下是一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
作者在这样纷扰中寻出一点空闲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一个人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
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
从鲁迅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对这个细节下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
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记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忆中,作者多次写到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
小时候,长妈妈的故事里说:“倘若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千万不可答应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坏人的逻辑。
在朝花夕拾之间,我随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
走过留学的日本的求学索过程,一起追忆失去的老友。
沿着这条线索,我看到二十纪初,以“我”为中心的一个个生活场景,人物心理历程,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我的心也随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名人传《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 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 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罗兰认为伟大艺术家是集体力量的表达者,是群众、各民族和人类巨大激情的表达者,因为他觉得集体力量是一种自发的和完全不为理智所理解的东西天才艺术家的伟大,包括所有天才的伟大,按照罗兰的看法,绝不在于他具有某种超人的、非凡的力量。
恰恰相反,一个杰出的人;尤其是一个天才,要比普通人更紧密地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他了解生活的本质要比别人更深刻,他预感历史大变动的临近,要比别人早一些。
早在本世纪初,罗兰已经接近于对杰出人物的作用的这样一种理解,而且这种理解在他的传记特写中得到了体现。
随着他研究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生平的日益深入,尤其随着他为还没有写的其他几部传记收集的材料日益增多,他越来越清楚地感到那些伟大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复杂,而他原先是打算把这些人物当作意志坚定和性格刚强的榜样来加以描写的。
这就妨碍了他把拟订好的丛书计划继续下去,不过这并没有动摇他对所选择的题材进行处理的美学立场。
伟大人物是有缺点的,他们在所走过的道路上也有过动摇和错误,然而他们的伟大正是在于他们有时善于--用痛苦的内心斗争作为代价--战胜弱点和克服动摇。
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的序言中写道:“我没有给那些高不可攀的英雄们建立纪念碑。
我憎恨理想主义,因为它胆怯地回避生活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弱点。
然而,太容易受一些花言巧语蒙骗的人民应该牢记:有关英雄主义的一切谎言是由于胆怯而产生的!英雄主义就是看到世界的本来面貌,热爱这个世界。
”这一思想,在该书的结尾中又重复了一遍:“难道,我应该象其他许多那样只去描写英雄们的英雄主义,用一块盖布把他们跌入的整个痛苦深渊罩上,可是不能这样做!真实高于一切!我不能用谎言去答应给自己朋友们幸福!我不惜一切代价非这样做不可,我只能答应给他们真实,甚至用幸福作为代价答应给他们真实,给他们勇敢的真实,并用真实这把刀子去雕刻不朽的心灵。
”这一肖像是本世纪初罗兰在《贝多芬传》中刻画的。
而且他还修改重审自己的这一早期作品,并持批判态度。
一九三六年,他在着手他的巨著的第三部《复活之歌》的创作的时候写道:“我们研究贝多芬三十年了,在这期间,我们不仅更清楚地了解了贝多芬的生平,而且了解了一个人--人们--的生平……现在,为了一块面包,我们已经不能把贝多芬这一个人看成是想象中的英雄,看成是由不锈钢铸成的具有倔强性格的英雄。
他--就象所有的人,哪怕是英雄,一样经历过乏味生活,是某些身份不同的人和可以说地位不同的人之间的战场。
”生活的条件,坏境的压力使人也决不可能摆脱内心斗争。
“这使他的英雄主义具有更高的价值,因为众所周知,他作出了多么大的努力。
”就是贝多芬也不能完全摆脱内心矛盾。
尽管他的性格独立不羁,但有时也会巴结强者。
虽说他是一个不谋私利的人,但在就钱的事情同出版商和戏院经理的一些洽谈中,他却表现得极其固执而又坚决。
尽管他满怀共和主义激情,然而他仍为自己的贵族身份而感到十分自豪。
所有这一切怎么去解释呢?罗兰自己作了回答。
“让伟大艺术家力求成为代达罗斯,给自己插上翅膀,飞向……系在双脚?上的秤砣却把他留在大地上--这秤砣便是经济上的奴役,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跌入人们共同的陷讲。
在那里,他为了一块面包和可恨的贫困同别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 贝多芬许多个人弱点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这一点造成的。
对他来说,有钱就意味着相对减少依赖,因此他为了一个铜板就能固执地讨价还价。
对他来说,贵族身份是一种避免受别人鄙视的工具,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因为那些不敬重贝多芬这个作曲家的人,却很敬重贝多芬这个贵族身份,因而当有人对他贵族身份的真实性提出异议时,他就会大发雷霆。
他的革命信念帝国警察局知道得十分清楚。
这使他始终担心会遭到迫害。
因此,为了避免遭受迫害,他有时克制住对巴结奉承的厌恶,在自己毫无天赋的学生和庇护者鲁道夫大公面前说上许多恭维话。
在叙述这一切的时候,罗兰一味反复地说:天才的这些错误和失败不应该把我们的眼睛遮住,使我们看不到他的伟大。
这仅仅是对时代作出的不可避免的让步。
确实,罗兰在这里指出的有关贝多芬个性的新观点,同他《名人传》原先的构思是不矛盾的,而只是对这一构思作了更明确的修改。
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艺术家痛苦的深度,同时也看到了艺术家道德的伟大,因为艺术家善于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内在的人的本质,从而保护了自己的创作天才,使其不受有害的影响。
我们不能不钦佩米开朗基罗: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尽管遇到了无数的障碍。
在这些作品中体现了“一股象飓风一样凶猛的强大生命力”。
罗兰英雄传记的感染力并不在于肯定痛苦,而是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
这一胜利罗兰本人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取得的。
后来他在《伴侣》集的引言中写道:……在我的《米开朗基罗传》的序言中,我不无痛苦地对基督教的悲观主义表示了抗议,我十分清楚在自己身上和在别人身上的这种悲观主义……?因为它导致了对人类进步的否定,而反动势力却同它结成联盟。
谁同反动势力作斗争,谁就应该同悲观主义作斗争;我在自己心里也在同它作斗争,所以这绝不是一件极其轻松的事!这一斗争的痕迹在《名人传》中是显而易见的。
罗兰思想上的矛盾,与其说是表现在他把自己主人公遭受的痛苦放在首位,倒不如说是表现在他多处(特别在《米开朗基罗传》中)抽象地、超历史地论证了这一痛苦,并把它解释成为是人所具有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非理性热情的影响。
可是在《名人传》中,现实主义地、历史主义地看待人这一点得到了更加令人信服的和更有力的肯定。
在罗兰创作的传记中的每一个主人公,最终都是被作为自己民族、自己时代的产物加以描写的。
他们中每一位的痛苦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偶然事件的影响和人类天性的内在气质造成的,而是由社会的残酷规律造成的。
在这样的社会里,一个艺术家跟大多数人民一样都是处于从属地位,都是在被奴役的人之列的。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作为非正义的牺牲品,作为社会压迫的对象的这种主题,经过罗兰的许多艺术加工同样也体现在他的英雄传记中。
“我为教皇服务,不过是迫不得已的,”米开朗基罗说,“一个教皇死了,另一个教皇即位”。
米开朗基罗,自由的米开朗基罗,一辈子只能一个轭换上另一个轭,重新更换主人。
尤里乌斯二世,利奥十世,克雷芒七世,保罗三世,保罗四世--他们都先后支配过米开朗基罗的才华……最神圣的和最显贵的主人们用各种古怪念头作弄米开朗基罗,交给他一些不符合他心愿的工作,强迫他去画一些以前没有完成的所有大型的新作;对他进行诽谤,在他的周围搞阴谋,想方设法离间他和水平相当的画家莱奥纳多和拉斐尔的关系;用各种挑剔和威胁恐吓去折磨他,处处替他设置障碍。
他不止一次地不得不承认:“他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才华、欣悦的灵感,结果都徒劳无益!”折磨着他的精神悲剧的主要根源就在这一点上,而不是在人类自古以来的本性上!罗兰还揭示了这一悲剧的另一个方面。
在有关米开朗基罗一书中,表现出了作者高度自发的历史主义。
他看到了曾被文艺复兴时期载入人类史册的事物--获得解放、令人欢欣鼓舞的事物;但他也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斯的内在矛盾。
在某种程度上说,罗兰同托马斯·曼彼此呼应,罗兰再现了那个历史时斯的意大利的气氛。
他着重强调了人物的善良,描写米开朗基罗的慈善活动,报道贝多芬令人感动地关心自己放荡的侄儿(孤儿)--所有这一切今天看来都是天真幼稚的和多愁善感的。
可是罗兰认为仁爱是大艺术家不可缺少的品质--不仅在崇高的志向和感情方面,而且在平时的行为方面都是如此,在许多欧洲知识分子认为善于超过一般人,站在“善与恶的另一边”是艺术家的高尚美德的时代,罗兰援引了贝多芬的话:“我不知道其他更高的准绳,除了善良之外。
”罗兰选择作为自己主人公的恰恰是这样一些伟大人物,即罗兰能够通过颂扬他们的强有力的、充满思想的、焦虑不安的和热情洋溢的创作去对抗他在自己周围看到的那种庸俗艺术的伟人。
论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这两本书的悲剧观点的产生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在于罗兰想把这些身处逆境的天才同《广场上的杂耍》中买卖兴旺的商人、洋洋得意的手艺人和欧洲资产阶级文坛和艺坛上的居心叵测、玩弄权术的人进行尽可能地鲜明的对比。
在这一方面,《名人传》同《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紧密联系就特别易于体会了。
这种矛盾,尤其理解不了这些矛盾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基础。
《托尔斯泰传》同样是一部态度严肃的作品。
这部作品是建立在对托尔斯泰的艺术创作、他的书信和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的详尽研究的基础上的。
在这一本书里,正如在罗兰其他的传记作品里一样,倾注了巨大劳动,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劳动,而且是一个研究家的劳动。
应该高度评价罗曼·罗兰的洞察力。
在这一本篇幅不大的书中,罗兰择取了真正本质的东西,向法国读者提出了托尔斯泰创作个性中所有最重要的方面。
若是指责罗兰,说他在这里非常客观地、不加指摘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宗教观点,不仅再现了他那些自我完善和博爱的号召,而且照搬了他对社会主义的抨击,这都是有根据的。
在这一时期,罗兰对待托尔斯泰主义者的哲学,完全不可能持批判态度。
他对托尔斯泰的优缺点作出正确的评价那是很晚以后的事,是在十月革命之后。
但是,在自己的人物传记中,罗兰以一个艺术家的嗅觉明白了。
并且力求指出,在托尔斯泰的思想意识中进行的内心斗争是多么尖锐,多么痛苦;他还力求(其中包括在他对《复活》的分析评论中)指出那种勿抗恶学说对有才华的作家的创作技巧是多么有害:“宗教结局从整本书中是得不出本质上的结论的。
所以,我坚信,不管托尔斯泰怎样自我表白,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无法使两种对抗的因素妥协:艺术家的真理和宗教信仰者的真理。
”艺术家的真理,即现实主义问题,在罗兰的分析中占据着中心位置。
早在一九O一年,罗兰就把托尔斯泰的“道德完善”同“象老年人那样病态的”欧洲的虚假伪善进行了比较,并一再肯定俄国作家的作品“具有最大和最难得的优点--真实性。
”托尔斯泰作品的这一性质,便是“无情的现实主义观察”,在罗兰的书中得到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这本书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评语,它能帮助人们去理解。
对罗兰来说,为什么同十九世纪的法国小说大师相比,恰恰是托尔斯泰更能成为现实主义的导师。
自然,无论是左拉、莫泊桑,还是福楼拜,他们都善于在自己的现实观察中成为无情者,这一点罗兰也是十分清楚的。
但是,托尔斯泰的无情则是别一种类型。
他反对社会的邪恶,同艺术家对人身上的道德、精神、创造力量的极大信任结合起来。
与福楼拜不同的是,福楼拜“认为自己的力量在于不爱自己的主人公”,而托尔斯泰则“通过现实主义的力量……使自己在任何人身上都得到了体现”,正是由于他对人们的爱,“他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罗兰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这样说:仿佛托尔斯泰就是从宽恕一切的立场去看待他所否定的人物的。
这一点在论揭露者托尔斯泰、论托尔斯泰的《反对社会偏见的斗争》这些随笔中说得很有分量。
但是。
罗兰坚信,托尔斯泰--远远胜过他那些同时代的法国现实主义者--的作品里揭露和否定的感染力是同对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
托尔斯泰的这些探索不管多么天真纯朴,然而重要的是,他作这一个艺术家,甚至作为一个政论家,并没有局限于“纯粹的”否定。
托尔斯泰的批评始终具有创造性价值。
他竭力重新建造。
在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中,罗兰不仅高度评价了他的社会洞察力,而且还高度评价了他对待人的人道主义的感人态度,而这正是他那创新的心理描写手法的基础。
在《托尔斯泰传》中,罗兰并不打算去弄清楚一些历史原因,即俄国的现实主义,特别是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之所以产生巨大力量和获得世界意义的历史原因。
俄国文学同人民及其解放运动的紧密联系,文艺作品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的俄国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所有这一切当时罗兰还不是很清楚的。
但是在他的书里出现了一些正确的推测:人民反对压迫者的怒潮日益高涨,这对托尔斯泰产生了影响,养成了他对社会的批判态度,特别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期。
……随着新世纪的开始,革命风云四起,开始出现在知识分子中间的风潮,在人民中间扩展开来,同时纷扰不安地煽惑着成千上万备受压迫的人。
这支令人望而生畏的贫苦大军的先驱者,托尔斯泰从自己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窗口里是不可能看不到的;民众的灾难不断,他们的风潮日益高涨,在这一局面的影响下,托尔斯泰违背了自己的学说,“同样大声疾呼向刽子手们复仇”,罗兰目光敏税地指出了托尔斯泰人民性的另一个方面:一个艺术家对民间创作、丰富的民间语言和劳动农民思维方式的高度注意。
“托尔斯泰这位大师不受文艺程式化的任何束缚,就该格外敏锐地去领悟人民思想和语言的整个美妙之处。
他习惯生活在远离城市的地方,生活在农民中间,他掌握人民思维的特点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仅仅托尔斯泰的语言和描写手法应归功于人民;他的许许多多的灵感也应归功于人民。
”在描写托尔斯泰的许多法国文学家中间,象罗兰那样清楚地感觉到他的创作技巧的这一极其重要方面的大概一个也没有。
显然,罗曼·罗兰根据自己的一些创作上的探索,估价和领会了托尔斯泰人品的真正价值。
从事《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创作,在内容丰富的长篇小说的新形式方面的探索都激励着他努力去认识托尔斯泰的历史性长篇小说的写作技巧的意义。
他既清楚地感觉到了《战争与和平》的艺术结构的创新,又感觉到了这一创新同俄国现实、同托尔斯泰的生活经验的联系。
“智者的天性爱好吸引了他,使他从描写人物的个人命运的小说转到广大群众和千百万人的意志在起作用的小说上来。
托尔斯泰曾在塞瓦斯托波尔看到了各种悲惨事件,这些事件帮助他理解俄国民族的精神和长期以来的遭遇。
罗兰说,在《战争与和平》中,我会感觉到历史那有节奏的和可怕的步伐,在你的面前会出现一个整体,那里一切东西都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小说原结尾中,“产生了生命的连续性和死而复活的永恒性的印象……未来的英雄,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各种冲突都被预料到了,离开人世者的音容笑貌活在其接班人的心中”。
托尔斯泰史诗性小说的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早在大学生年代就吸引了罗兰,激励他如果不去模仿,那就去竞赛……《托尔斯泰传》同罗曼·罗兰的创作探索同样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托尔斯泰传》中,罗兰阐明了俄国伟大艺术家的美学观。
上一篇:好的家风家训的标语精选50句
下一篇:景区优秀员工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