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是精神美文摘抄
一片叶子的成长脉络是这样的,光秃秃的枝条上,在初春时节抽出嫩芽,嫩黄的芽苞经春风度春雨,慢慢绽放出细小的叶片。然后这枚叶片由嫩绿、浅绿、深绿,一路走下去,最后变成老绿。然而情势急转直下,开始变黄,转枯,一场风,然后叶落归根,黄了,枯了,落了。最后蜷缩成小小的一片,在风中起舞……
已经无法掌控自己的那枚小小的落叶,在随风起舞之际,不知是不是想起当初?盛年之际,也曾绿意滚滚染透天际,也曾苍翠欲滴充满生命力,可是即便当年再盛再美,也会有过去的时候,没有人能改变宿命的方向,我们都在向着一个方向,义无反顾。
什么都会老,不老的是自然,是地球,是宇宙,而小小的生命和个体是无法与自然和宇宙相抗衡的。
很少有人能老到好处,老到优雅,老到怡然。先是身老,然后是心老,身老能看得见,桃花一般的脸庞上布满了皱纹和斑点,青葱一样的玉手变得树皮一般粗砺,杨柳一样的'细腰变得像水桶一般粗壮。然后是心老,心老了看不见,但能感觉得到。心老了,凡事就看淡了,懒得跟别人争执,也不再跟自己较劲。说错了话,行错了事,老糊涂了?不见得,就是那心性,再不比从前要强。
每个人都会老,可是就算再可怕,也是一种人生的滋味。如果有那么一天,真的老了,不爱动了,就去种种花。美不动了,就把自己收拾得顺眼一点。走不动了,就翻翻地图。
老到沧桑,老到从容,老到淡定,老到无所顾忌;老到颓败,老到腐朽,老到不堪,老到无能为力,都是生命的最终归结。
老,是人老了,是心态老了。不老的是时间,不老的是精神。
永远不老美文摘抄
从前在宴会中,一桌人坐在一起,好像我永远是最年轻的一个;现在,大家坐下来,好像我总是最年老的一个。
人类都会老,老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但是老得顽固和老得懊恼就不值得活下去。我们有肉体年龄和精神年龄,家父说他50岁之后,生日便开始倒数,所以今年算起来才20岁。
反而,生活刻板、不苟言笑、毫无嗜好的年轻人,他们才是真正老了。
“人一生,只年轻一次,好好珍惜。”大家都那么讲。
听到后差点喷饭。只年轻一次?那么人到中年,也当然只有一次啦!变为老年,难道可再?
所以,既然都只有一次,每天都应该珍惜。
人到中年,为什么要叫“初老”,或是“不惑”?什么事到了“中”都应该是最好的,中心、中央、中原、中枢、中坚等。
怎么叫都好,我没有后悔我所经过的每一个阶段,它们都相当充实。
再过一些日子,我便要进入“老年”了。“老”字沒有“中”字那么好听,老粗、老辣、老化、老调、老朽,但是再难听也要经过,无可避免。
不老的爱美文
母亲老了,却仍然倔强地独立生活着。我也人到中年,工作比较忙,有好长时间没有陪伴父母了。只是在每次吃妈妈送来的蘑菇的时候,才能想起年迈的父母,有点不安,有点愧疚。
最近有一周的休息时间,我决定把父母接来小住。母亲听了很开心,就随着我坐车启程了。
母亲坐了靠窗户的位置。望着公路两旁的树木、田野嗖嗖地向后退去,她突然指着远处,小声地对我说:
“去年给你的蘑菇,就是在那片小树林采的。”
看着妈妈一脸的甜蜜,我也装出很好奇的样子:
“啊?就是在那里采的?那么远啊!”
母亲已七十高龄,还那么无怨无悔地为儿女操劳着,而我只吃出了蘑菇香,却没有品出母亲的辛劳。我的心隐约疼了起来,眼眶一热,赶忙扭过脸去。
接着,母亲讲起了去年采蘑菇的情形:步行走好远的路,然后弯腰仔细搜寻,再小心翼翼地把每朵蘑菇采在篮子里。一篮子蘑菇,晒干后也就剩下一点点了。
听着母亲轻松的讲述,我问:
“那些蘑菇采了多久?”
母亲想了一下,说:
“给你和小妹拿的那些,断断续续大概采了一个月吧。”
这次我听出了母亲的疲惫。一个月,对于有妈疼爱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匆匆一瞬。而对于思念孩子的'母亲来说,那是一天天的等啊,盼啊。望眼欲穿盼不来孩子的音讯,那种牵肠挂肚,那种患得患失,分分秒秒,都可能是一种煎熬。
这样一种辛苦,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后,才真正体会到了。
小时候喜欢黏着母亲,长大了,对母亲的依恋少了,母爱含蓄了;中年了,对母亲的依靠少了,母爱深沉了。但无论方式怎样变换,那种浓浓的爱意,始终有增无减,永不褪色。
母亲老了,但母亲的爱没有老,也永远不会老。
沉静的是根,招摇的是末美文摘抄
有个学生,总爱在人前夸耀自己。
老师把他带到一棵树前,问他:“这棵树美吗?”
“当然,枝头开了那么多美丽的.花朵。”学生说。
一阵风吹过,枝头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你听见什么了吗?”老师又问。
“当然听见了,风吹枝头的声音多么清脆悦耳啊!”学生答。
“但你知道一棵树的枝头在汉字中叫什么吗?它叫‘末’。”老师指着树底说,“那深埋在土里的树根,你听见它发出声音了吗?”
“树根埋在地下,怎么能听见它的声音呢?”学生说。
“但你知道一棵树的树根在汉字中叫什么吗?它叫‘本’。”老师说,“招摇在树木顶端的是末节,沉默在树木底层的才是根本。”
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再也不在人前卖弄自己了。
上一篇:热爱生活名人名言-经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