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课后心得参考示例
在拿到应用文写作这本书之前,我们都很惊讶,都写了十九年的作文,大学还要学习写作文?但是在第一堂课,观念就发生了大大的改变,应用文写作与普通的作文写作很不一样。而且给我们上这门课的潘老师也很挺幽默,还会给那些回答问题回答准确的同学送个小礼物什么的。我可以百分百的说:这门课是深受同学们欢迎的。它不仅让我们学到应用文写作的知识,而且也让我们学会怎么更好地做人做事。
过了那么久,我还会深刻的记得,潘老师对我们提出的五个一:名言、好字、心得、调查、十次作业。详细的要求就是:每个同学都会有一个在课堂上介绍一句名言的机会;每个同学都应该学着去写一手好字,最后上交一页好字给老师过目一下;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心得中畅谈自己在这门课收获了什么;还有根据老师的要求做一次调查;还有穿插在整个课程之中的十次作业,也算是应用文写作的实际训练吧。当我听到这些要求的时候,我感觉到这门课真的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我也由心的感激老师的教导,因为我一直都很认同:“严师出高徒。”每一次上课之前,介绍名言的同学都会为大家精心准备一番,都希望能给大家展示出名人名言的魅力,虽然只是短短的三五分钟,但却让我们都学到了很多,比如为人处世的道理,又再如上讲台的勇气和如何才能让自己不紧张的方法。
其实在开学之前,我就已准备好一本行书钢笔字帖了,因为我希望自己能写一首好字。没想到在应用文课堂上也有这个要求,我觉得好开心,同学们也会跟我一起努力哦。还有,老师也让我觉得好感动,大学那么久,第一次看到每次写的作业都会有老师认真的批注。
好了,在这里也浅谈一下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吧。第一节课,我就听到了老师对我们讲解应用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令我最深刻的是:“应用文是一种很实用的文体,是每个同学都会在日常生活有所接触的。所以它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文体,或许还可以说是很有必要去学习的文体。它不像散文那么毫无规则,也不像小说那样需要‘高于生活的情节’。其实那些爱情小说里面情节,都是很不切实际的,你有没有发觉,里面的主人公,不是吵就是闹,不是哭就是笑,而且他们还不需要吃饭睡觉。”简洁而又幽默的讲课方式,让我明白到应用文的重要性。有人说应用文写作是能力的体现,是素质的体现,是单位用人的标尺,是成功的基石。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理应也应该具备一些应用文写作的能力,以便能在社会上有更好的立足。
我渐渐的了解到应用文的语言表述应严谨、准确、得体、简明。其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和议论。其与文学写作有很大的区别,应用文写作解决的是现实工作的需要,比如写信、合同、调查报告,只讲准确,不讲文采和情感,而文学创作指写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一般允许虚构情感,供人娱乐或欣赏。
我在课堂上还得到了一个道理,有时候,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会因为跟风而做错了事情,有些事是需要自己静下心去查阅发现其正确与否的。就像那个公告与通告的区别,以前,我也以为两者之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认为都是公开告知的意思,而且很多人都会把两者通用。其实,两者之间的区别实在太远了,第一,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第二,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第三,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潘老师说的很深刻,我们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公告。当时我很惊讶,觉得不敢相信,但是现在我明白了。
潘老师说过“只要在课堂上肯学,在课后按要求完成任务,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能学好应用文写作。”这是老师的信心,逐渐也变成是我们的信心。公文也不过十五种,一一说来,就是: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和纪要。我们还有针对性的学了公文的格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际训练,比如写通知和请示。相信我的同学们大部分都会像我一样,对公文写作有了一定的熟悉吧,这种能力,我深信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将起到有很大的帮助。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得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与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还有衷心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苦心教导,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在平常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示例参考
多年的体育教师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搞好体育工作的最大秘诀是“爱”,这个爱是对学生的爱,这个爱包含着师爱、母爱和友爱。
【第1句】:师爱
学生成长中的导航灯“为人师表”这个“表”体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魂。“言行育人”是我多年来的工作准则。做学生成长的导航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一个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这种责任是师爱的核心,它决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次比赛,一次活动,而是来自体育教师平时细致的工作。记得曾经有一名学生家境贫困,中午放学后,为了不吃午饭,在操场上踱来踱去,是自己田径队的学生,所以看到我后他礼貌的向我问好,他以为自己假装的很好,我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说已经回来了,可是我笑笑,看着他稚嫩的小脸,心中蔓延出一些酸楚,我摸摸他的头告诉他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来找我,可是他固执的说自己很好,我要他跟我去吃饭,可是他却调皮的跑开了,我知道他不想让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他,所以我就看着他跑开了。下午正好有他们班的体育课,我拿了买好的面包和水告诉他是他妈妈送来的,而且要求一定要我看着他吃下,他相信了,狼吞虎咽的吃着,我看了这个孩子,泪水不禁已经在我的眼眶旋转,可我忍住了,我知道教师的师爱对于每一个孩子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他们无法得到一些家庭的温暖,我们的师爱也许会给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一些温暖的种子。
当今社会,诚信已渐远离孩子,诚信这种美德决不是一个“狼来了”就能培养出来。作为体育教师的我,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把“诚信”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每次比赛或举行活动后,我总想发些奖品给表现突出的孩子。像这次考试,为了让学生努力取得好成绩,我在比赛前鼓励他们,谁能拿好名次我就奖励他。真是有效,所有的孩子都为了奖品在比赛场上飞快驰骋,都拿了很好的名次,而且也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学校也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那么奖品不奖了吗?不!我还是奖了,尽管奖品不是很珍贵,但至少在学生心目中我是一个说话算话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教他们也要做一个说话算话的学生。诚信这种美德也许就在这次在他们身上铸就。“润物细无声”让学生的思想在我言行的影响下,在师爱的感召下发生良性变化,才是一个教师最大的骄傲。
【第2句】:母爱
学生心灵中的一缕阳光。常言说“娘不嫌儿丑”,我总把自己所带的校队的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去关心,爱护每一个人,例如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进行特别的关爱,我认为这才是人性中母爱的伟大,女儿甚至有时会吃醋的说,我爱学生胜过爱她。也许是出于母爱的光环,我所带的孩子们都对我像妈妈一样亲切,每当看到自己所带的孩子成功的拿到奖牌,我内心的激动确实无以言表。我的很多朋友看到我这么辛苦,都为我鸣不平,说这工作太苦了,可是我却告诉他们,我乐在其中,而且我以我的孩子们为骄傲,我从不担心自己的.物质生活没有他们的优越,可是我担心我的学生会落后于其他的同学,每当我想到那个家境不好的孩子,我总会找理由给他买点衣服,买双运动鞋,或者买一个盒饭,那个学生也十分感激,以至于现在已经是中学生的他见到我都还紧不住要敬礼,我告诉他,你已经不是少先队员了,可他总是记不住,我也不再注意他的敬礼反而觉得很温馨,一种作为教师特有的感受。
无论如何,教师的职责之圣神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如果你能够亲身体验学生的可爱,可恨,天真无邪,也许每个人都会是天下最好教师,所有的人都会对教师充满崇敬。其实教师的职责也在于责任,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奋斗,汗水都会为孩子们的成功之路上铺下一些垫脚石,我想,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成长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最大愿望吧。
《应用文写作》学习总结参考
转眼,大学时光不经意的从我们的身旁悄悄地溜走了,留下的有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还有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印象最深的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应该就属应用文了。
《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最难学,也最有用处。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应用文。开会要发通知,联系工作要开介绍信,互相协作要签合同,读书学习要做笔记,感情交流要写书信,生活起居要写计划,可以说应用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应用文。
在半年的《应用文写作》学习中,我们练习过计划和总结、海报,还有一些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欠条、借条等课堂练习训练,最重要的'是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论文和合同一些注意事项和规范格式,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一些合同纠纷案例,并谈谈了自己对合同纠纷案例的看法,说出合同的不足之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合同的七个必要内容。同时也让我们对应用文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
学习了应用文之后我想谈谈三点看法和感想:
【第1句】:首先,我觉得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用性特别强的专业写作课程,它能使我们的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今后工作当中能解决商务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第2句】:其次,应用文不能用修辞手法,不能附带感情色彩的写应用文,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喜欢文辞华美、词藻丰富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但应用文写作不同于文学作品,中华词藻丰富多义,容易表达不清,引起歧义,造成纠纷,因此它的文风相对来说就要朴实无华一些,基本上很少在词句上粉饰雕琢,一定要避免这种“多义性”,意义一定要明确。另外应用文写作应该追求一个“实”字,应用文不是供人们把玩鉴赏的艺术品,它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它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为了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形成文字的东西,是传递交流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因此,应用文写作时一定要避免那种不合适的文风。切记洗尽铅华,其实天然雕饰也是一种好的文风。
同时应用文写出来不应该给人一种干巴巴、读来索然无味的感觉,既然文章总是要让人来读的,包括应用文也是要有相关的人员去阅读,那么不可避免就要考虑人的阅读心理,要有某种礼仪性,让人愿意读下来,让人赏心悦目。
【第3句】:最后,我觉得应用文写作是“死板”而不乏“灵活”的写作。它虽然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不比得文学创作,个人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是我们学应用文也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像做填空题那样写出来的应用文,毫无感情可言。应用文虽不需要辞藻华丽、韵味隽永,但它讲究一个“实”字,其实它是“看似无情却有情”,不可小觑。
半学期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临近尾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在今后,我会将自己所学到的应用文知识应用到我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来,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开始新的人生征程。
课文《桥》的课后反思参考
《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天黎明,一个工地突遭洪水侵袭,100多人无路可逃,都疯了似的向一座木桥拥去,情况十分危急。而老汉——一位即将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却站在桥头冷静冷静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身的儿子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
这篇文章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冷静冷静、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培养同学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宽大的胸襟。而实际上,同学由始至终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没有被文中的人物打动,也没有被我的激情感染。想想自身的优秀教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没什么问题,但为什么偏偏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呢?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因在于不论是从年龄、视野还是经历的角度考虑,文章中所描述的真人真事离同学的生活太遥远了,虽然同学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优秀人物的英雄事迹,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同学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缺少这样的生活体验,因此,从内心上来讲,他们对这类人与事并不认同。所以,在学习《桥》这篇文章时,同学对于文本内容充溢怀疑,他们的情感是惨白的,以挖掘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弄虚作假的形式,所以他们报着一种游戏的态度冷眼旁观,嘻皮笑脸、心不在焉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状呢?我是这样想的:首先从同学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来看,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金钱的地位日益突出,人与人的关系处处和利益挂钩,同学在生活中已经很难感受到邻里亲情,很少看得到热情互助的情景,更多的是看到人们对于贫穷的漠视,对于苦难的漠然和对于需要协助的人们的漠不关心。
再者从同学所处的家庭小环境来看,现在的家长迫于各种压力,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有着多副面孔,小朋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渐渐失去了童真,学会了伪装。
新课标指出:“培养同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面对这种现状更是任重而道远。那么我们如何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真正走进同学的心灵呢?
带着这样的考虑,我又换了班级上课。课前,我先让同学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如从报纸上看到,从他人那里听说的,自身亲眼看到的……,然后说给班上的同学听。这是课前“热身”,使文本渐渐贴近同学的生活。上课的时候,我先给同学讲几个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的故事,播放几组真实的镜头,让同学在真实的情境当中自然而然地释放自身情感,然后再开始学习课文。这次,效果出人意料地好,课堂上同学的情绪最大程度地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话语都发自内心,朗读充溢了深情。
有几个情感丰富的女生眼里闪动着泪花,带着哭腔把感人的文案读给大家听,她们的情绪迅速感染了大家,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两节课如此巨大的反差,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教学内容和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才干够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此时教师已无需再说“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老汉的人物形象早已成为一种伟大精神的'象征深深根植在同学心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畅。真实的感受,真切的情感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同时这也让我看到了希望:虽然同学的思想已不如期望得那么纯洁、天真,但他们的心还是柔软的,内心的情感仍然是真诚的,只是暂时蒙上了一点儿灰尘,需要我们稍加拭擦。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渗透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也不是除教学内容之外的和加任务,它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领悟,是情感共鸣弦乐,是心灵净化的乐土。要把它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将文本内容和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上文中让同学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就是要唤起同学的生活记忆,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因为只有引导同学联系自身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此时的感受才干是最真实的,最深切的。脱离了同学的生活经验,人文教育只是一种牵强和会的形式,无法渗透到同学的心灵深处。
其二,可以借助媒体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氛围。如选择一些和文本类似的故事、录象片段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同学的情感。因为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终究是有限的,根据学习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补充一些课外内容,也就是在坚持同学个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个体经验,将更广泛意义上的经验传授给同学,从而打造一条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课程与生活之间的阳光大道。
还是举《桥》的例子,上课伊始,我先向同学介绍一些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的英勇事迹,并播放几组真实的镜头让同学观看。这样做得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拉近同学与文本的距离。因为同学身边的好人好事与老汉的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事迹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而补充内容与文本内容在思想境界上高度更为接近,正好弥补了这一差异,这时再引入课文学习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其三,要想文本感动同学,教师必需先被文本感动。记得赞可夫说过:课本知识假如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同学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是的,教师不只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将自身高尚的情感,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使这一切一起成为同学解读的资源,这样才干真正进入同学的心灵,使文本、同学、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所以,一个能够释放自身情感的教师,也肯定能够引领同学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是精彩、最丰富、最宜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