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路不拾遗中的名人名言-经典名人名言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题翻译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道之行也文言文题翻译,欢迎来参考!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同:鳏)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

【第1句】: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第2句】: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第3句】:之行:之,助词取消文案之间的独立性。行,施行

【第4句】:为:是,表判断。

【第5句】:〔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第6句】:〔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信:诚信。修:培养。

【第7句】:独:单独。

【第8句】:〔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第9句】: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第10句】:终:终老,终其天年。

【第11句】:养:供养。

【第12句】:有所养:得到供养。

【第13句】:〔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第14句】:〔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第15句】:〔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第16句】:〔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第17句】:〔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第18句】: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第19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第19句】:〔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第21句】:故:所以。

【第22句】:〔外户〕泛指大门。

【第23句】: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第24句】:〔闭〕用门闩插门。

【第25句】:谓:是。

【第26句】:〔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重点注释

【第1句】: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第2句】:.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3句】: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第4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5句】: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第6句】: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文案? ③故(16)人不独(17)亲④其亲(18),不独子其子,⒂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19),男有分,⑥女有归。

7,《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1句】:“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

【第2句】: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

【第3句】: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与:通“举”,推举,选举。

谋:谋划,指不好的东西

贼,盗窃,这里引伸为指害人。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字词翻译

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字词翻译,欢迎来参考!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同:鳏)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

【第1句】: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第2句】: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第3句】:之行:之,助词取消文案之间的独立性。行,施行

【第4句】:为:是,表判断。

【第5句】:〔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第6句】:〔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信:诚信。修:培养。

【第7句】:独:单独。

【第8句】:〔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第9句】: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第10句】:终:终老,终其天年。

【第11句】:养:供养。

【第12句】:有所养:得到供养。

【第13句】:〔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第14句】:〔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第15句】:〔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第16句】:〔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第17句】:〔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第18句】: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第19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第19句】:〔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第21句】:故:所以。

【第22句】:〔外户〕泛指大门。

【第23句】: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第24句】:〔闭〕用门闩插门。

【第25句】:谓:是。

【第26句】:〔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重点注释

【第1句】: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第2句】:.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3句】: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第4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5句】: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第6句】: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文案? ③故(16)人不独(17)亲④其亲(18),不独子其子,⒂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19),男有分,⑥女有归。

7,《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1句】:“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

【第2句】: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

【第3句】: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与:通“举”,推举,选举。

谋:谋划,指不好的东西

贼,盗窃,这里引伸为指害人。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导语: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译文及注释,欢迎阅读参考。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大道之行也

先秦:佚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同: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

【第1句】: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第2句】: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第3句】:之行:之,助词取消文案之间的独立性。行,施行

【第4句】:为:是,表判断。

【第5句】:〔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第6句】:〔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信:诚信。修:培养。

【第7句】:独:单独。

【第8句】:〔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第9句】: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第10句】:终:终老,终其天年。

【第11句】:养:供养。

【第12句】:有所养:得到供养。

【第13句】:〔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第14句】:〔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第15句】:〔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第16句】:〔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第17句】:〔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第18句】: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第19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第19句】:〔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第21句】:故:所以。

【第22句】:〔外户〕泛指大门。

【第23句】: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第24句】:〔闭〕用门闩插门。

【第25句】:谓:是。

【第26句】:〔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翻译

导语:《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很可能是孟子。《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鱼我所欲也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鱼我所欲也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注释

【第1句】:选自《孟子·告子上》。

【第2句】: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第3句】:患:祸患,灾难。

【第4句】:辟:通“避”,躲避。

【第5句】:如使:假如,假使。

【第6句】: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第7句】:勿丧:不丢掉。

背景资料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小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知也。仁义礼智,非曲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4375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