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播视网最新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满饭好吃,满话难说】(谚)满话:说话过头,不留余地。指人说话要谦虚谨慎,留有余地。 也作“满饭好吃,满话说不得”。

【第2句】:【十个儿子十个相】(谚)相:相貌,长相。一母所生的十个儿子,长相就有十个样。指人的相貌各自不同。

【第3句】:【没见水就脱靴子】 释义:比喻事情还没有指望,就做好了打算。 例句:穆孜帕尔在地上铺了狐皮褥子,大模大样地坐下来,掐着指头算开无影无踪的水的收益了,真他娘的没见水就脱靴子,癞蛤蟆要吃天鹅肉一般,太蠢了。

【第4句】:【得理让三分】(谚)和人相处,即使自己占着理,也应该让人几分。 指处世待人务必宽厚,要有容人的度量,不可把事做绝。 也作“有理也要让三分”。

【第5句】:【慷慨捐生易,从容就死难】(谚)捐生:献出生命。一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为正义献出生命容易,在长时间考验下仍从容自若地面对死亡而不改节就比较难。指“从容就死”比“慷慨捐生”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更坚定的信念。 也作慷慨杀身易,从容就死难。 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

【第6句】:【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谚)药只能医治可挽救的病人,佛只能超度有缘分的人。指起死超生,都是有限度的。

【第7句】:【钱是一个一个上万的,粮是一颗一颗上石的】(谚)石(da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钱必须一文一文地攒,才能上万;粮必须一颗一颗地积,才能上石。指积少才能成多,积零才能成整。

【第8句】:【死了老子卖了娘】(惯)老子:父亲。父亲死了连母亲也能卖了。 形容心肠狠毒,没有一点儿人性。

【第9句】:【拄棍要拄长,结伴要结强】(谚)指拄拐棍要拄长的,长的稳当;结伴当要结强的,强的可靠。

【第10句】:【猪不吃狗不啃】(惯)形容人模样难看,谁都不喜欢。也比喻谁也不愿理睬。

【第11句】:【风无常顺,兵无常胜】 释义:做事不可能一直顺利。 例句:谁知风无常顺,兵无常胜。这番采头又轮到再旺了。照前颧了一二十次,虽则中间互有胜负,却是再旺赢得多。

【第12句】:【出得龙潭,又入虎穴】(惯)比喻刚逃出一个险境,又陷入另一个险境。 也作“逃出龙潭,又入虎穴”。

【第13句】:【树密多收果,梢头结大瓜】 释义:种树多果实就多,蔓梢上也会结大瓜。 例句:婆日:“花有重开日,天时也;人无再少年,人道也。且树密多收果,梢头结大瓜。”

【第14句】:【做生意】“做生意”指商业经营,俗称“做买卖”。为什么把“做买卖”说成“做生意”呢? “做生意”最早见于南朝刘宋时期《世说新语·言语》引用的一个故事:以前孙吴(指孙权听建立的东吴政权)时曾有人把鸟翼用剪刀剪下,扇起风来力不减,如同圆扇一样。但当时没有“生意”,直到晋灭吴以后,才得到大家的使用。这里“生意”一词是说物品能够引起人们发生兴趣,才会被人去买。后世遂将经商做买卖之事称为“做生意”,意思是引入感兴趣之后买卖方才具有生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有“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即去改业做生意”之语。此乃把做买卖称为“做生意”的首次记载。也是做生意的源头。

【第15句】:【后悔药没处买】(谚)指错误往往是一次性的,错误一旦成为事实,再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16句】:【面糊盆里磨镜】(惯)面糊:用面粉打成的糨糊。在糨糊盆里磨镜子,镜面永远也不清楚。形容人不清白。

【第17句】:【结婚戒指】戴上戒指,美观大方,且显示富贵。然而,戴戒指是有讲究的,不能瞎戴,如果随意戴上,很可能会闹出笑话。 戒指自古以来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因此它的戴法颇有讲究。一般而言,从大拇指到小拇指的顺序,戴戒指的意义分别是:生、死、定、嫁、离。 按照我国的习惯,订婚戒指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若是未婚姑娘应戴在右手的中指或无名指,否则,就会令许多追求者望而却步了;离异单身女人会把戒指戴在小拇指上,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为什么结婚戒指必须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呢?相传无名指与心脏相连,最适合发表神圣的誓言,用戒指套住了所爱的人的无名指,就可以留住他(她)的心了,戴在上面的戒指可以是“心心相印”。而且无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适度按压肌肉,有安定情绪之效。按西方的传统习惯来说,左手上显示的是上帝赐给你的运气,它是与心相连的,因此,将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义的。通常把戒指戴在左手上,也是因为一般较少的劳作,不会碰坏戒指。

【第18句】:【锄头自有三雨泽,斧头自有一倍桑】 释义:泽:雨露。锄头底下有三场雨水分,斧头下面有一倍桑叶,指勤锄地可抗旱,适时整治枝条会使桑叶茂盛。 例句:“如其得法,使树头易得其条,条上易得其叶,蚕不待食,叶以时至,又其叶润厚。农语云‘锄头自有三雨泽,斧头自有一倍桑’。”

【第19句】:【药补不如食补】(谚)论滋补,再好的药物也比不上普通的饭食。 指食物是最有营养价值的滋补品。

【第20句】:【死也要拉个垫背的】见“临死还要拉个垫背的”。

【第21句】:【佛面上贴金】(惯)比喻到庙里去烧香拜佛并以供品供奉神佛。

【第22句】:【没有不透风的墙】(谚)比喻任何消息总会透露出去。特指机密信息无论怎样封闭,总会泄漏。 也作没有不透风的篱笆。 不透风的墙是没有的。

【第23句】:【癞蛤蟆爬香炉,触一鼻子灰】 释义:比喻做事不顺利、碰钉子,或想讨好却落得没趣。 例句:李春山的手脚却舞不开,接二连三地癞蛤蟆爬香炉,触一鼻子的灰,又一鼻子的灰。

【第24句】:【垫刀背】(惯)比喻替人去冒风险或代人受过。

【第25句】:【老虎嘴里拔牙】 释义:比喻环境危险。 例句:“你这一去,是到老虎嘴里拔牙,可得多加小心,千万别有个闪失。”

【第26句】:【除夜犬不吠,新年无疫疠】 释义:除夜:除夕的夜晚。疫疠:流行传染病。旧谓除夕夜里狗不叫,过了年就没疫病。 例句:岁时杂占:“除夜犬不吠,新年无疫疠。”

【第27句】:【鱼帮水,水帮鱼】(惯)比喻人与人互相帮助。

【第28句】:【人各有志,不可相强】(谚)人的志趣各自不同,不可勉强别人服从自己。指要尊重别人,承认志趣的个性化。 也作人各有志,相强无益。 人各有志,岂能勉强。 人各有志莫强求。

【第29句】:【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惯)比喻采取损害他人的手段,求得个人地位的提升。

【第30句】:【谁为为之,孰令听之】(谚)谁为:为谁,替谁。孰令:令孰,让谁。我将替谁做事呢?让谁来听信我呢?指人没了知己,做事就失去了意义。

【第31句】:【救人如救火】(谚)救人之命,就像救火一样刻不容缓。指救人是十万火急的事,丝毫不能延迟。 也作“救命如救火”。

【第32句】:【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头上动土”比喻不畏权势敢于触犯强权的行为。 源出两支。 一说“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星名,与木星(岁星)运行的方向相反。旧时迷信,认为太岁是个凶恶的煞神,是“百神之统”。他“奉领诸神,统正方位,斡运时序。”太岁所经过的方位为凶方。有一句谚语就是这样说的:“太岁当头坐,非实便是祸。”《土风录》云:“术家以太岁为大将军,动土迁移者必避其方。”意为建筑盖房时找准方位,避免与太岁冲突。于是民间就有了“不要在太岁头上动土”的说法。 二说“太岁头上动土”源于一个故事。唐朝末年,黄巢率领起义军走潼关、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这位农民起义领袖习惯流动作战,在皇宫里待不住,常常率领亲兵亲将百余人出长安观察地形,研究作战方案。一天,行至临潼县荆山原边,被一座高大坟墓挡住去路,上前一看,原来是刘邦之父——汉太上皇陵,占据大片良田。黄巢心想,这个太上皇生前鱼肉百姓,死后还霸占着这么多田地苦害百姓,挡我去路,实在可恨,便唤随从借了一把铁锨挖了起来,因用力过猛,锨把折了,于是,他又亲自向农夫借了一把大锨,登至墓顶,几锨就把墓顶挖了个大坑。黄巢放声大笑,朗吟了诗一首:“辗转中原逐惊鹿,西进长安过齐都。吾辈岂是山野人,太岁头上敢动土。” 吟罢,余怒未息,拖锨下原,竞把原边划了一条深沟,人们叫它铁锨沟。从此,“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就流传下来。

【第33句】:【脚底莲花——步步升】(歇)升:谐“生”。指连连升官。

【第34句】:【拿得起,放得下】(惯)1指人有本领、有技能。2指人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3指处理问题果断、灵活,有能力承担,也舍得放弃。

【第35句】:【说得好听,不如练得艺精】(谚)指人生在世,不贵嘴巴能说会道,只贵有实在的才学与本领。

【第36句】:【太阳从西边出来】见“日头打西出来”。

【第37句】:【见不得沟,过不得梁】(惯)形容没见过世面,没经历过挫折。

【第38句】:【男左女右】在中国有一个传统习惯,那就是男左女右。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男左女右现象比比皆是。如夫妻结婚照,戴结婚戒指,死了亲人戴黑纱,上厕所等。更奇怪的是得了偏瘫大多数也是男左女右。这种习惯是怎么来的呢? 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孔子时代的《逸周书·武顺》:“天道尚左,日月西移。”自然规律崇尚左边,以左为上。太阳月亮都要向右移动。中国传统社会以男性为主,男人自然要占据左边的位置了。清代马辅古杂史《绎史》引用《五运历年记》也说:“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发髭为星辰。”盘古开辟天地,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头发胡子化为星辰。我们祖先由此规定日神为伏羲,月神为女娲。一为阳,一为阴。从新疆阿斯塔那古墓中的浮雕伏羲女娲图看,伏羲在左,女娲在右,可见古人已把男左女右的位置确定好了。另外还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与尊左的传统观念有关。从朝廷来看,古代王位面南而坐,东为左,西为右。古人以东为首,以西为次。因而大礼中的仪制要充分体现以左为尊。比如,古代文官地位高于武官,皇上朝议,文官在左,武官在右。 在后宫里,东宫为正为大,西宫为偏为从。皇帝祖宗牌位的太庙,也要建在皇宫的东侧。朝廷如此,民间亦然。 再一种说法与古人的哲学有关。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中通贯事物和人事的两个对立面就是阴阳。自然界中的事物有大小、上下、左右、里外、冷热等等。古人将其归类为:大、上、左、外、热为阳;小、下、右、里、冷为阴。阳者则刚,阴者柔弱。男人性情刚强暴烈,属阳于左;女人性情柔弱平缓,属阴于右,由此分出男左女右。 还有一种说法与古代中医医学有关。早在战国时期,医学家们按照男女生理特点差异,将男女性格分属阳阴。因而在中医诊脉时,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有的古医书上这样写着:“急诊将死,将口鼻开,看其舌下处有黑筋三股,男左女右,刺出蛛血一点即愈。”这些理论是否真的管用,我们暂且不管,但却为男左女右制造了根据。 其实,“男左女右”的位置并非不能改变。古代降职为避难堪称为“左迁”,功劳之大无人能比称“无出其右”就是崇尚右。所以不必把男左女右过于当真,特别是在社会地位上要讲究男女平等。

【第39句】:【说人话,屙狗屎】(惯)指说出的话像个人,做出的事儿却没人性。 也作“说人话不做人事”。

【第40句】:【水火不留情】 释义:水灾、火灾残酷无情,给人造成的损失大。 例句:饲养员笑嘻嘻地说:“没事儿。我活这么大年岁了,还不知道水火不留情?你就放心吧!”

【第41句】:【上坡骡子下坡马】(谚)指骡子有蛮力,拉车上坡,彪悍得劲;马腿蹄灵便,骑马下坡,平稳飞快。常比喻人做事风风火火,强猛而有魄势。

【第42句】:【斧快不怕木柴硬】(谚)只要斧子锋利,就不怕木柴劈不开。比喻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有雄厚的力量,就没有攻不克的难关。

【第43句】:【大姨妈】女生的月经来了,有许多隐讳之语,来代替使人害羞的月经一词。如“例假”、“倒霉”等,还有一种隐讳之语叫“大姨妈”。那么,“大姨妈”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有一个爱情故事。 据说在汉代,有个女孩叫佳儿,早年父母双亡,就一直跟着姨妈家的人生活。年方二八之时,正是出嫁的好时候,上门说媒的人也就多了,佳儿也有了自己的意中人,一个姓李的书生。 李姓书生也很爱慕佳儿姑娘,那时候人都很传统,两个人定了亲,可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婚,两个人独处的机会不多。当两人见面的时候,往往大姨妈也在家里忙活,两人温存的时候,自然怕人看见,说三道四。所以听见脚步声,佳儿就会说:“大姨妈来了,你快躲起来。” 终于到了结婚的日子,入了洞房,书生就急匆匆想要一尽云雨之欢,可惜日子不巧,佳儿就说今晚大姨妈要来。书生也是聪明人,知道一定有难言之隐,就忍住了。从此以后,就有了这个习惯说法,月经来了,就会说“大姨妈”来了。

【第44句】:【闭着眼睛说瞎话】(惯)指不顾事实地胡说。 也作“闭着眼睛胡说”。

【第45句】:【正瞌睡,来了个枕头】见“瞌睡给了个枕头”。

【第46句】:【大丈夫】“大丈夫”指有志气或有作为的男子。 但是在古代真正能称为“大丈夫”的不多,因为它的标准实在太高。“大丈夫”一词源出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能被孟子看上眼的才有资格称得上“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了孟子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景春讨论大丈夫的对话。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景春认为,说到大丈夫,只有张仪、公孙衍这样的人才可当之无愧。张仪和公孙衍两人,一连横,一合纵,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战国时期的天下大势。由于以上二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有一言九鼎的作用,因此景春由衷地佩服这两个人,称之为大丈夫。 对景春的说法,孟子立场鲜明地坚决予以驳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张仪、公孙衍这样的人不配称为大丈夫,他们展现最多的是小人得志,涂炭生灵,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忘记了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数典忘祖的势利小人。孟子认为只有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正能屈”的人才能称为大丈夫。 孟子虽然鄙视张仪、公孙衍,但孟子的主张在当时却到处碰壁,不被诸侯采纳,不被看重,而张仪、苏秦等纵横家,却能左右诸侯,发挥着决定天下安危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丈夫”一词已由高不可及向有志者都能成为大丈夫演化。

【第47句】:【办酒容易请客难,请客容易款客难】(谚)指请客比办酒难,招待得好比请来客人难。

【第48句】:【蚂蚁戴笼头】(惯)笼头:套在骡马等大牲畜头上系缰绳的用具。 比喻担不起来,顶不了事。

【第49句】:【人怕出名猪怕壮】(谚)猪肥壮了,就要上屠场被宰杀;人出了名,就会招来嫉妒,惹来麻烦甚至不测。指名人往往更不易做人,得处处小心。 也作人怕出名猪怕肥。 人怕出名,树怕冒尖。

【第50句】:【吃一次亏,长一次见识】 释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例句:“吃一次亏,长一次见识,把人都教能啦。”

【第51句】:人怕理,马怕鞭.

【第52句】:【桃三杏四,梅子十二】(谚)指各种果树从栽培到结果实,时间有长有短,桃三年,杏四年,梅子十二年。 也作桃三杏四梨五年。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子当年便还钱。

【第53句】:【老子天下第一】(惯)指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无人可比。 也作“老子天下称第一”。

【第54句】:【担折知柴重】(谚)折(she):折断。指挑柴的担子压断了,才知道所挑的柴太多太重。比喻人承受过大的压力,才体会到责任的沉重。

【第55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释义:比喻做事要有充分准备。 例句:他是想:你这个元帅要是真的,万岁叫你来调兵,就一定要把这饷银发到。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真有这些粮饷,那就是真元帅。

【第56句】:【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惯)形容人贪得无厌。 也作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吃着碗里,盯着锅里。 吃着碗里的,占着盆里的。

【第57句】:【知道疯骆驼的性子,在草地上就不穿红袄】(谚)疯骆驼见了红色就发狂,知道这一点,就不要在草地上穿红衣服惹事。指知道事态发展后的厉害,就应谨慎行事,以防事故。

【第58句】:【牛鬼蛇神】“牛鬼蛇神”指奇形怪状的鬼神,比喻社会上的丑恶事物和形形色色的坏人。那么,是谁把这四种东西搁在一起的,它源自佛教。 “牛鬼蛇神”原指佛经故事和佛教艺术中的鬼神形象,“牛鬼”见于《妙法莲华经》:“复有鬼者,首如牛头,或食人肉,或复啖狗。”“蛇神”出于密宗曼荼罗画,密宗经典《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载:“曼荼罗画”的构图有“西面门南,西方水天神,被甲头上蛇头,手把龙索。”两处合一便有了“牛鬼蛇神”一词。

【第59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谚)指不识货物的优劣真伪,最好的鉴别办法是进行比较;经过比较,自然优劣分明。也泛指对人、对事、对物,有比较就有鉴别。

【第60句】:【嘴上贴封条】(惯)比喻闭口不言。

【第61句】:【娼不笑人娼,盗不骂人盗】(谚)娼:妓女。比喻从事低贱行业的人,不会鄙视同行者。

【第62句】:【毒蛇黄鳝分不清】(惯)黄鳝:鱼,像蛇而全身无鳞,黄褐色,有黑色斑点,生活在水边泥洞里。比喻分不清好人坏人。

【第63句】:【离了张屠户,吃不了连毛猪】 释义:意谓没有内行人,也难不住。 例句:“老弟,少了老子这张嘴怕还不行哩。”“你走嘛,离了张屠户,吃不了连毛猪。”

【第64句】:【开水煮,滚油煎】(惯)形容受着悲惨、痛苦生活的煎熬。

【第65句】:【和颜悦色买人心】(谚)态度谦和,言谈友善,就会得到别人的好感和支持。指待人和颜悦色是受人敬爱的重要条件。

【第66句】:【戴着乌纱弹棉花——有弓之臣】(歇)弓:旧法弹棉花用的弓形工具,谐“功”。讥讽人自以为有功。

【第67句】:【水有源,树有根】 释义:比喻不能忘了根本。 例句:赵连啥说:“都说是水有源,树有根。叫我看呐,这大字报也长着根!”

【第68句】:【老不舍心,少不舍力】(谚)心:思虑。力:体力,力气。老年人往往喜欢多操心,年轻人往往肯多出力。 也作老不歇心,少不歇力。 少不舍力,老不舍心。

【第69句】:【金砖掉在井里——早晚得捞上来】(歇)指财物迟早会得到。也比喻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

【第70句】:【孩子是娘的连心肉】(谚)指在亲人中,母亲对儿女最关切、最疼爱。 也作孩子是娘心上的肉。 儿女是娘身上的肉。

【第71句】:【宁撞金钟一下,不打铙拔三干】 释义:金钟、铙拔:都是打击乐器。比喻宁愿向有力量能解决问题的人央求一次,不向没有力量不能解决问题的人央求多次。 例句:陆勉舟进京上奏折仰赖肃顺代转,还有另一层想法,在中俄关系上,肃顺是朝野罕见的强硬派,陆勉舟是要“宁撞金钟一下,不打铙拔三千”的。

【第72句】:【拜倒在石榴裙下】(惯)比喻男子为心爱的女人所倾倒,事事迁就。

【第73句】:【在京和尚出京官】(谚)指在京城的和尚往往吃香,就好比离开京城的京官在地方上吃香一样。

【第74句】:【杀风景】“杀风景”一词源于民间隐语,原意是损坏美好的景色,后来用于比喻在兴高采烈的场合使人扫兴。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他撰写的《杂纂》一书中曾有六个“杀风景”的例子:一、清泉濯足。在清澈晶莹的泉水中洗脚。 二、花上晒裨。在美丽的花枝上晒裤衩。 三、背山起楼。背靠山起楼,开窗看不到令人神清气爽的山色。 四、焚琴煮鹤。把琴当做木柴烧,把鹤宰了煮着来吃。 五、对花啜茶。赏花本应饮酒,但不饮酒而喝茶。李白有“花间一壶酒”的诗句。 六、松下喝道。清幽静谧的松下是歇脚小憩的理想所在,不料达官贵人驱使车骑人马吆喝而过。这是“杀风景”的典型例子,后来泛指一些扫兴和不愉快的事情。如鲁迅《致山本初枝》信:“龙华的桃花虽然已开,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大杀风景,游人似乎也少了。”此例“杀风景”一词用得非常到位准确,一语双关,不愧为文学泰斗。

【第75句】:【大晴天下雹子】(惯)雹子:冰雹。比喻灾祸突然降临。

【第76句】:【一肚子坏水】(惯)形容满脑子坏思想、坏主意。

【第77句】:【拿香供敬神,也该认准庙门】 释义:比喻要认准对象,不要找错了人。 例句:你太会投机了!你当了一辈子狗头军师!你拿香供敬神,也该认准庙门啊!

【第78句】:【身长六尺,天下难藏】(谚)天地虽然广阔,一个成年人也难以把自己长久地隐藏起来。指人匿藏得再诡秘,终究会被发现。

【第79句】:【中国】中国的英译名是China,有历史学家考证,英文china-词来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秦的音译。秦朝统一六国后,威名远播,周边国家就根据中文发音来称呼这个强大的帝国,并按照印欧语系的拼写方法,将“秦”拼写成chin,chin后来被附加了一个元音,成了“China”。 还有,把瓷器翻译为China,则是在China-词产生之后,“这和中国瓷器的兴盛有关。中国素以瓷器扬名世界,八世纪之后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运输远销世界,中国被誉为“瓷器王国”,但中国China得名与瓷器无关。

【第80句】:【吸西北风】见“喝西北风”。

【第81句】:【大白天说梦话】(惯)指说的话不真实,信口胡说。

【第82句】:【家宽出少年】(谚)宽:经济宽裕。指家庭经济富裕的人,不受困苦的折磨,即使年岁大,也会显得年轻。

【第83句】:【东家长,西家短】(惯)指议论人家的是非短长或谈论别人的家事。

【第84句】:【蜜月不空房】(谚)蜜月:结婚一个月当中。民间习俗,在蜜月里,夫妻须每夜都团聚,不许让洞房空着。指蜜月中的新婚夫妇不能分离。

【第85句】:【属长生果的——表是一把柴,瓤是一包油】(歇)长生果:即落花生,外表是壳,可当柴火烧,花生仁可以榨油。比喻人外表不起眼,实际上很优秀。

【第86句】:【能煮百人菜,难合百人意】(谚)能给一百个人做出饭菜,却不能使这一百个人吃起来都合口味。指做事虽已尽职尽责,但很难使人人都满意。

【第87句】:【打破饭碗】(惯)比喻失业。

【第88句】:【四面冒烟,八边着火】(惯)形容事情紧急。

【第89句】:【和尚不亲帽儿亲】(谚)和尚之间彼此生疏,但由于同戴一顶和尚帽,彼此就感到很亲热。比喻同行业或同遭遇的人到一起,容易产生同情心和亲切感。 也作“和尚不亲庙亲”。

【第90句】:【皇天不负苦心人】 释义:只要肯下功夫,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例句:她从衣服堆里翻找着,辨认着,呵,皇天不负苦心人,瞧,找到了,这件衣服是他的!

【第91句】:【男儿有泪不轻弹】 释义:男人不轻易落泪。 例句:夏竞雄的胸中也是波澜起伏,但在女性面前,却要男儿有泪不轻弹。

【第92句】:【狼窝里捉狼】(惯)比喻做危险却又有把握的事。

【第93句】:【娘家住不老,亲戚饭吃不饱】(谚)闺女不能总住在娘家不出嫁;靠亲戚家接济,难以养活自己。指生活必须自立。

【第94句】:【牛不吃水强按头】(惯)比喻强迫别人做不愿做的事。 也作“牛不喝水强按头”。

【第95句】:【给个棒槌认作针】(惯)别人给个棒槌,就拿它当作针了。针:谐“真”。形容人老实厚道,别人随便文案就信以为真了。也形容做事过于认真。 也作给个棒槌就当针(真)。 给个棒槌就认针(真)。 给个棒槌当针认。

【第96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流传在民间的这句俗语,用来形容十分认真的态度,一心要把事情弄个明白。 “打破砂锅问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锅即用含沙的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烫火锅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据说,药熬好后;从火上取下来不能马七往木头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会裂到底。实际上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变成了漏锅。因为裂纹的“纹”同“问”谐音,后来就变成了“问到底”了。

【第97句】:【水米不沾牙】 释义:不吃不喝。“不沾牙”又作“不打牙”。 例句:受刑以后,我半死地躺在监牢里水汪汪的地上,一连两天水米不沾牙!

【第98句】:【二则二,一则一】见“一是一.二是二”。

【第99句】:【不死也得脱层皮】(惯)指即使能活下来,身体也已遭受了巨大的损伤。 也作不死也得剥一层皮。 不死也得扒层皮。 不死也得去层皮。

17675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