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护犊子】(惯)犊子:小牛。指偏爱自己的孩子,不许外人欺负。
【第2句】:【债多不愁,虱多不痒】见“虱子多了不怕咬”。
【第3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语比喻人与周围事物、人与人之间习性的关系,常因环境等改变自己。此典出自《北堂书钞》六十五卷引《晋傅玄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与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朝的大臣傅玄是个品学兼优的人,很受皇帝敬重,被任命为太子的首席教师——太子少傅。太子府里属员很多,有宫女、太监以及一大批为太子办事的官吏。这些人为讨太子欢喜,阿谀逢迎,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想学好是很难的。为此,傅玄非常忧虑。有一次,他给太子讲课的时候,讲道:“想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皇帝,你一定要多接近正派的人。譬如,常接近朱砂,就会被它染红;多接近墨水,就会被它染黑。对自己则一定要严格要求,行为端正,做到这些,周围的人才会跟你学,正派的人才会围绕到你身边来。譬如:声音清亮,回声就一定和谐;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不会斜。你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德义的话就会听得多,自己的行为就会逐渐符合规范准则。如果你多接近小人,那就好像进入卖鲍鱼的店一样,时间久了,你就闻不到兰花的芳香了。”后来皇帝听到了傅玄的这番话,觉得很有深意,就命人把它写在屏风上,放在太子的房里,让他每天读一遍,把它叫做《太子少傅箴》。从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了太子警示自己的座右铭。
【第4句】:【只见食,不见钩】(惯)比喻只看见诱人的利益,没看见背后的陷阱。
【第5句】:冬天喝冷水——凉透了心
【第6句】:【芝麻开花节节高】芝麻开花,由下而上。借指逐步发展 提高。成语:蒸蒸日上。《北京日报》( 1986,3,4):“多年生 活踏步的状况,六五期间基本扭转,我国人民生活如芝麻开 花,节节高。”
【第7句】:【路上行人口似碑】(谚)碑:刻在石上的碑文。人们对人对事的评论与传播,像刻在石上的碑文一样,无法抹掉。指是非自有公论,不需自己辩解。也指事情一旦发生,也就无从隐瞒。 也作路上行人口胜碑。 路上行人口是碑。
【第8句】:【狼吃幞头——心儿里自忍】(歇)幞头:古代男子戴的旁有两翅的一种巾冠。狼吃了幞头,咽不下吐不出,难受也只好在心里忍着。 指有苦说不出,只能暗忍。
【第9句】:弥勒佛的脸蛋——笑眯眯
【第10句】:【跛象扯双车——总没一边儿安稳】(歇)瘸腿的大象拉两个车,总有一个车不安稳。比喻双方总有一方有所偏颇。
【第11句】:【压轴戏】“压轴戏”是京剧用语。现在“压轴戏”用来比喻引入注目、有影响的或最后出现的事件。如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因为他们(外国记者)都没有逃走的必要,只消安安稳稳地睡上一晚上,便要看到‘改朝换代’的压轴戏了。”因此,许多人误认为“压轴戏”就是最后一出好戏,其实并非如此。 …时,戏园演白天戏,中午卜二点多开锣,傍晚六点多打住,戏目有六七个甚至八九个。一般分为三段。前三出通常为新角儿或学生们演,中间两三出比较好,后三出是观众期待的最受欢迎的戏。这三段每一段的末一出做“轴子”——前轴子、中轴子、大轴子。这是清末民初北京几家戏园子演戏的规程。所以说“轴子”就是最末演出的剧目,倒数第二出便成了“压轴”。为什么说最好的演员所演的剧目叫“压轴”呢?这和北京老戏班的传统有关。派戏人总是把唱工最好的戏,也就是这戏班的台柱子演员的戏,排在倒数第二出。而最末一出戏,则是全武打行的武戏(本戏班全体武行演员参加演出)。这类戏占用的时间也就是一刻钟,所谓“一打散”(角色上来简单地交代一下情由,就双方开打,打几个回合胜负一定,戏就结束了)。多数听戏行家、达官贵人之属,看大轴子一上,往往就起座出园。有这样的一句话:“轴子一上就套车。”说的就是这个情况。那时没有小汽车,达官贵人看戏都是坐骡车来的。所以那年代的大轴子,又叫“送客戏”。真正的好戏乃在倒数第二出的压轴戏。
【第12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原为佛教用语,谓回心转意皈依佛 教,就能脱离苦难。借用来劝人改过自新。刘绍棠《二度 梅》:“她的发言也遭到其他发言者的批驳,说她对洛文看似 无情却有情,劝告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第13句】:【金钱垫香炉——各抱一条腿儿】(歇)香炉:供神佛时燃香用的器具,底有三条腿。比喻各自选定投靠的人。
【第14句】:【指桑树,骂槐树】释义: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明指甲而暗骂乙。也作“指冬瓜,说槐树”。 “指冬瓜,骂葫芦”、“指桑骂槐”。例句:八月里哥儿死了,他每日在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第15句】:【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谚)指人不怕穷愁困苦,只怕心受创伤。 也作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人怕伤心,树怕挖根。
【第16句】:【这个一榔头,那个一锤子】释义:比喻你一言,他一语,意见不统一。例句:你还说民主管理指在岩上选组长,做计划,筹资金。在船上还能这个—铘头,那个一锤子,那不是野兔子拉犁,乱套了?
【第17句】:【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释义:薄:迫近。比喻事物一天天衰败下去。例句:他向对面坐的那位身穿褐袍的老者,感叹地说:“唉,如今的日子可真难过啊!就像古人所说的‘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那样,越来越差劲了!”
【第18句】:【恶人先告状】释义:坏人干了坏事,却抢先诬告别人。例句:总之,他实行了一句俗话:恶人先告状。他逢人便说,一口咬定是合作社把人治死。
【第19句】:【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见“大旱三年,饿不死厨官”。
【第20句】:【吃饭防噎,走路防跌】(谚)噎(ye):食物堵住了喉咙。吃饭要防噎住,走路要防跌倒。指在平时要养成谨慎习惯,以免发生意外时不知所措。
【第21句】:【 说人话,做鬼事】说好话,做坏事。姚雪垠《李自成》:“你 说你平生替孔夫子宣扬仁义,教忠劝孝,尽是说人话,做鬼 事,饿老虎口念阿弥陀。”
【第22句】:【赶浪头】(惯)浪头:涌起的波浪。 比喻紧跟时尚,做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事。含贬义。
【第23句】:【大树底下无丰草】草长赶不上树长。谓环境不利,无法 竞争。类似的:茂林之下无丰草。政论图书:“不是不进则 退,而是慢进则退。人家长得比你快得多,大树底下无丰 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第24句】:【山有山主,水有水霸】释义:比喻各个地方都有称霸者把持。例句:“这三河镇旧社会是啥样?”姚春心酸地说,“真不敢想。”“山有山主,水有水霸。三汤五虎震山河,三河灾难多。”
【第25句】:【船烂还有三千钉】释义:比喻有钱人家即使败落了,也还有些家底。有时也比喻有威信的领导人即使离开了岗位,也还受到人们的敬重。例句:“‘船烂还有三干钉’,毕竟是尚书府里阔哥儿。逃难下业,仍捧得出三百两银子。”
【第26句】:属竹子的——心里空虚
【第27句】:【出处不如聚处】(谚)出处:物品的原出产地。聚处:物品的贸易所在地。指物品在原产地不如在贸易场所充足。也指从原产地购物,远不如从贸易场所购物方便。 也作“产处不如聚处”。
【第28句】:【欲多伤神,财多累身】(谚)贪欲多损伤精神,财物多累坏身心。诫人清心寡欲。
【第29句】:小红和小丽不知为什么事吵起架来,越吵声越大,同学们怎么也劝不住。这时,老师来了,她和蔼地对小红和小丽说:“谦,可平人怒;让,可息人争。同学们在一起,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的,每个人都要学会互相谦让才行啊!”(广东·龙门)
【第30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代时此俗语已颇为流行,吴敬梓所写的《儒林外史》中曾写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缺了。”不少作品频繁载录这句俗语,民间百姓也把这句话当做了口头禅,时常挂在嘴边。这句俗语折射了当时官场贪污腐败的事实,而官员的俸禄可没那么多啊。清代官员的法定收入包括俸薪、养廉、公费、津贴等项,总额相对较低,仅够家庭支出。据今人统计,清代前期,知府一年的俸禄才有180两银子,这个数目离十万两相差太多。俸禄不在多少,清官自清,贪官自贪。这些贪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借以中饱私囊。清代咸丰年间,御史胡家玉曾给南昌县县令的收入做过统计:县令可由土地税、实物税中抽取附加税,这个数额是相当惊人的,要不了几年就能凑个十万两。官员还可以接收属下的贿赂,大行贪污,这笔款项也不少呢。雍正朝之后,清政府还给官员们发养廉银。这笔钱出自向百姓征收的附加税,它的数量高达官员俸禄的十多倍至数十倍。据说十九世纪时,一个知府一年的灰色收入约为【第5句】:25万两白银,这可是养廉银的二十来倍。如此下去,三年十万两不成问题。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揭示了古代官员贪污腐化的事实。
【第31句】:【 东倒吃猪头,西倒吃羊头】两方面均有利。成语:左右逢 源。刘云若《旧巷斜阳》:“玉珍这主意,可谓东倒吃猪头,西 倒吃羊头,两不落空。”
【第32句】:【得胜的猫儿欢似虎】释义:比喻得意的人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例句:这大圣果然欢喜。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着强能,更不察来人的意思。
【第33句】:【平不过水,直不过线】建筑业行话。建筑要找直线,找水 平。借指为人处世要公平正直。电视剧:“搞建筑和做人是 一个理。平不过水,直不过线。”
【第34句】:【丈人】“丈人”就是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原是对一般老人的尊称。这种称呼还保留在现在舞台的传统戏曲中,称老头儿为老丈。《淮南子·道应训》高诱注:“老而杖于人,故称丈人。”黄约斋的《字源》说丈就是杖。可见“丈”与“杖”通。所以“杖人”又名“丈人。” 那么,何时这个对老人的尊称才转化为对妻父的尊称呢?有人认为起源于汉代匈奴。班固著《汉书·匈奴传》中有匈奴单于谓汉天子为“我丈人”的说法。当时汉朝历代皇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公主或宗室女(也有以宫女假冒的)嫁于匈奴单于为妻,故有此称。此书是史书,当信。但是否在汉人中普及还有待研究。而对妻母尊称为“丈母”,最早的记载大约算北齐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风操》,其中有“丈人之妇,为俗呼为丈母”的说法。说得很清楚,丈人之妇谓之丈母,当是先有“丈人”,后有“丈母”。北齐晚于汉,早于唐,此说早于“源自柳宗元之说”,也就是说,“丈人”称谓最迟在北齐。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是怎么说的呢?他在《祭杨凭詹事文》中云:“年月,子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灵。”这里,柳宗元自称子婿,称岳父杨凭为“丈人”。宋朝人《猗觉察杂记》和《鸡肋篇》据以为证,认为称妻父为“丈人”系始于此。新版《辞海》“丈人”条下,也引了此证,加以确认。本人认为,权威《辞海》有武断之嫌,违背了后随先说的规律。
【第35句】:属算盘珠的——拨一拨,动一动;不拨不动;随人拨弄
【第36句】:表妹爱挑食,姥姥批评她:“你呀,想吃桃,嫌有毛;想吃杏,嫌杏酸;想吃鱼,鱼有刺;想吃瓜,瓜有籽;想吃红薯,又嫌面。世上没有你能吃的了。”(河北·邢台)
【第37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谚)褶:包子上端的折纹。指包子的肉馅在里面,好看的褶上却没肉。比喻看人与物要看实质,不要看表面。
【第38句】:【人好不如家伙妙】(谚)家伙:工具的俗称。人再有能耐,也总比不上先进、得力的工具效果好。指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改进机械工具。 也作人巧不如家什妙。 人快还要工具利。
【第39句】:【知己者莫过夫妻】(谚)知己:彼此了解。指夫妻间彼此最了解、最知心。
【第40句】:鬼子扫荡大拉网——十室九空
【第41句】:【狼多肉少,神仙也苦恼】(谚)比喻人多物少,供不应求,事情很难办。
【第42句】:老鼠踩响夹——不该走这一步(夹:灭鼠工具)
【第43句】:堂弟不知从哪里弄得满身灰,我说他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似的。奶奶却说:“你也不比他干净多少,尽是土坷垃笑话泥人。”(山西·沂州)
【第44句】:【抠人碗底】(惯)碗底:剩饭。指靠给人干活为生。 也作抠人家饭碗底。 抠人家碗底。
【第45句】:草丛里的眼镜蛇——歹毒
【第46句】:【用人血染红顶子】(惯)顶子:清朝官员装在帽顶正中的饰物,用宝石、水晶、珊瑚、金属制成,以其质料和颜色表示一定的品级。比喻靠害人来谋取官职。 也作“拿人血染红顶子”。
【第47句】:【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此语的意思是指稍微相差一点点,结果会造成很大错误或损失。此语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记》:“失此二策,羌人致敢为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 讲的是西汉时代的赵充国,奉汉宣帝的命令去西北地区平定叛乱。他到了那儿,一看形势,叛军力量虽大,但军心不齐。他就决定采取招抚的办法,避免兵士遭受重大伤亡。经过他的努力,果然有一万多叛军前来投诚。赵充围打算撤回骑兵,只留一部分部队电田,等待叛军全部¨j顺。可是还未等到他把情况卜报皇帝,皇帝却已下达厂限时全面攻击的命令。经过再三考虑,赵充国决定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打算去做招抚叛军的工作。结果皇帝不同意,派了不懂军事的义渠安国带兵,结果被匈奴人杀得大败。有一年,金城、湟中粮食大丰收,谷子的价钱很便宜。赵充国向皇帝建议收购三百万石谷子存起来,那么边境上的那些人见到军中粮食充足,人心归顺,他们想叛变也不敢动了。皇帝只批了四十万石,义渠安国又轻易地耗费了二十万石。正是由于做错了这两件事,才发生了这样大的动乱。赵充囤想到这些,深深地叹了口气说:“真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啊!”于是赵充国再次把他撤兵、屯田的设想奏报皇帝,宣帝接受了他的主张。最后招抚了叛军,达到了安邦定国的结果。
【第48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原为佛教徒的用语。借指:做好事 做坏事都会有报应。明代《醒世恒言》:“善有善报,恶有恶 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那天公算善恶个个记得明白。 古往今来,曾放过哪个?”
【第49句】:【善神相逢,恶神远去】(谚)善不容恶,恶也不容善;善神相聚到一处,恶神自然就远遁了。比喻好人受到重用,邪恶者自然被疏远。
【第50句】:【 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君子尊重别人,不能侵犯别人的利 益。香港梁凤仪《千堆雪》:“君子不夺人之所好。何况,争 得到,也未必好!”
【第51句】:盐沟子里的水——流到哪里哪里咸(嫌)
【第52句】:【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谚)溺爱:无原则、无节制地偏爱。指对人溺爱,就不能明察;贪婪财色,就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第53句】:【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非常清楚,清白无暇。袁静孔厥 《新儿女英雄传》:“我两个一块儿工作这么些年真是小葱拌 豆腐,一清二白;别说亲嘴,就连个手也没有拉过呀!”
【第54句】:【汉字横写】汉字贤写改横写,最早是由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提出来的。《新青年》1917年卷3期,刊登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公开信,信中说:“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较易于竖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文,一笔一势,罕见自右至左者。然则汉字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方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此后,钱玄同又在《新青年》连续发表四篇公开信,积极倡导“竖改横”的主张。陈独秀、陈望道等学者表示赞同。从此以后,横写汉字便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第55句】:【隔行如隔山】(谚)行:行业。隔个行业就如同隔座山一样,彼此很陌生。指各个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业务和知识,这一行人不懂那一行事。
【第56句】:【旧瓶装新酒】多指新内容利用旧形式。鲁迅《准风月 谈》:“近来有一句常谈,是‘旧瓶不能装新酒’。这其实是不 确的。旧瓶可以装新酒,新瓶也可以装旧酒。”
【第57句】:【拼死吃河豚】河豚味美,但有毒,必须烹调得法。此句比 喻冒险。成语:饮鸩止渴。香港唐人《金陵春梦》:“明知俯 仰由人,但也只好捏着鼻子拼死吃河豚。”
【第58句】:李大叔在装菜,他的小孙子也来帮忙。李大叔高兴地说:“长短是根棍,大小是个人,添个蛤蟆四两力。我这小孙子也能帮我了!”(河南·郏县)
【第59句】:【 人心齐,泰山移】谓团结一致,能够完成艰巨的任务。 《小说月报》(1980,3):“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十来年功夫, 我们村就扑腾起来了!人多了,地多了,房多了,牲口多了。”
【第60句】:【没把你孩子丢到井里】没做过对不起人的事,没有冤仇。 李准《龙马精神》:“芒种,我又没把你孩子丢到井里边,你怎 么和我这么大冤仇!你小大是个干部,说话不能血口喷人 啊。”
【第61句】:【急水滩头慢行船】(谚)指船行到水流湍急的地方,行船必须缓慢谨慎。泛指做事到关键时刻,务必不急不躁,从容小心。
【第62句】:我家的生活富裕了,爸爸妈妈经常给我零花钱。我问爷爷:“您小时候有零花钱吗?”爷爷感慨地说:“唉,从前的日子可苦啦,吃不饱,穿不暖;四个口袋三个空,一个装着西北风。哪有你们现在过得好哇!”(河南·辉县)
【第63句】:【 讨饭也要隔过他家门】谓对方不值得交往,不去求他。马 烽《刘胡兰传》:“人活得要有点骨气!以后就是讨吃要饭, 也要隔过他那个门!”
【第64句】:【雪白袜子往泥里踏】释义:比喻品行端正的人却跟思想行为不好的人混在一起。例句:“人怕没脸,树怕没皮”,“人不要脸鬼都怕”,和她们哭闹不等于把“雪白袜子往泥里踏”吗?
【第65句】:【好汉不打告饶人】(谚)告饶人:哀求饶恕的人。好男儿不打求饶的人。指人只要能认错服软,就应该加以宽恕。
【第66句】:我借了小明的钢笔一直未还,总找理由想多用几天。妈妈知道了,批评我说:“你呀,怎么是刘备借荆州——千年不给,万年不还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快去还给人家!”(江苏·丹阳)
【第67句】:【老鼠没有不偷油的】释义:比喻人没有不贪便宜的。例句:等到当家的回来,生米已经煮成了熟粥,看他还能怎样,老鼠还有不偷油的?猫还有不贪腥的?人还有不爱财爱物的?
【第68句】:【初生牛犊不怕虎】(谚)犊(du):牛犊,小牛。刚生下的牛犊连猛虎也不怕。比喻年轻人未经世事,不知天高地厚。也比喻年轻人不受世俗约束,敢冲敢闯,敢说敢干。
【第69句】:一口吞了二十五只小老鼠——百爪挠心
【第70句】:【三句不离本行】说话常与自己的行业有关,或只关心本 位工作。张扬《第二次握手》:“我说玉菡,你真是三句不离 本行,研究了多年病毒遗传理论,一开口就是因子。”
【第71句】:星期天上午,妈妈到外婆家去,要我和姐姐在家喂猪、烧饭。晌午时,妈妈回来,见锅不动,瓢不响,就说:“你们啊,两个人是芦苇、簸箕一个样,两个懒家伙!”(江苏·靖江)
【第72句】:【天子避醉汉】(谚)连皇帝也要躲开喝醉酒的人。指醉汉已失去理智,不能再和他打交道。
【第73句】:厂长批评罗小平说:“你这条‘鱼’太大了,我的池塘小,容不下你。”(湖南·衡阳)
【第74句】:【有手不打上门客】(谚)上门客:登门求见的客人。指对来客要以礼相待,不得粗暴。
【第75句】:【宰相家人七品官】(谚)宰相家的奴仆,也相当于七品官。旧指主子显贵,奴仆也跟着抬高地位。 也作宰相门前七品官。 宰相家奴七品官。
【第76句】:表叔是个慢性子,干啥都不见他着急。年初,他不小心把一张四百元的存折丢了,急得满头大汗,赶紧骑车去银行挂失。表婶见状笑着说:“这就叫水不紧,鱼不跳。”(陕西·旬阳)
【第77句】:【铁树开花】释义:铁树:常绿乔木,不易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例句:血泪淋侵千万行,便铁树开花愁怎忘,劝你满饮琼觞。
【第78句】:【米粒是米粒,糠皮是糠皮】(惯)米粒糠皮原本是一体的,经碾压而分离开来。比喻关系破裂,互不来往。
【第79句】:【自己的坟还哭不过来呢】清明有上坟哭亲的习俗。借指 自己事情忙不过来,管不了别人。成语:自顾不暇。从维熙 《泥泞》:“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自己的坟头还哭不过 来哪,还有心思去哭别人的坟头,活见鬼。”
【第80句】:【冬至馄饨夏至面】释义:冬至日吃馄饨,夏至日吃面。是民间一种风俗。例句:冬至日,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师谚日:“冬至馄饨夏至面。”
【第81句】:火车上演戏——载歌载舞
【第82句】:【更上一层楼】释义:比喻再提高或再前进一步。这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例句:野心勃勃的张作霖再不甘心蛰伏洮南一隅,又要“更上一层楼”了。
【第83句】:【衣服要自己穿破,不能叫人家指破】为人要正派,不能让人 背后议论,被人指责。孙犁《风云初记》:“名帖儿要正,脚跟 儿要稳,衣服要自己穿破,不能叫人从背后指点破!”
【第84句】:【散烟雾】见“放烟幕”。
【第85句】:【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谚)两军对战,即使打了胜仗,杀死敌方一万人,己方也得损伤三干。指打仗就得有牺牲,纵然是战胜的一方,也免不了要付出伤亡代价。 也作杀人一千,自损八百。 杀人三干,自损八百。
【第86句】:穿皮袄喝烧酒——里外发烧;里外热乎
【第87句】:【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语一般两句连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过去封建时代,用来激励人们上进好学,形容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那么,它源自何处呢?它源自宋真宗的《劝学诗》,诗中写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使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人们受其启发,又续貂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也不知道人们是有意逢迎皇帝,还是寒碜皇帝,反正“颜如玉”不如“黄金屋、千钟粟”格调高雅。不管怎么说,为后世留下了一句俗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把皇帝的杰作给冷落了。以上三句诗,无非是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读了书,有钱花;读了书,有饭吃;读了书,有娇娘。有的少年为此追逐名利享受,误入歧途。毛泽东也曾向少儿劝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正道。
【第88句】:【手把着头稍——自领】(歇)头稍:即头梢,指头发。指自己愿意接受。
【第89句】:【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王】人们团结起来就有力量。周立 波《暴风骤雨》:“赵主任告诉我们说:‘土帮土成墙,穷帮穷 成王。’咱们团体抱得紧,啥也不怕呀。”
【第90句】:【拿着金碗银筷子,就是吃不成饭】释义:比喻好条件未能利用,得不到好处,仍旧受穷。例句:弄得现在,咱合作社搞副业这样好的条件,要人有人,要牲口有牲口,要本钱有本钱,结果呢,却拿着金碗银筷子,就是吃不成饭。
【第91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惯)指人下落不明。
【第92句】:农历三月初六的下午,我忽然看到一群大雁排着“人”字形往北飞。我对奶奶说:“奶奶,快来看,大雁!”奶奶说:“三月三,雁门关,大雁走,小燕来。”(河南·内乡)
【第93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谚)当家:管理家事。指不管家务,就不知道柴米油盐价格上涨的事。泛指不担当某方面的重任,就体会不到某方面的种种难处。
【第94句】:【春联】过年贴春联,这春联的来历还有个故事呢!据说上古时候,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桃树,蟠屈千里,桃树北边是鬼门关,阴间鬼魂都从这里出入。玉帝派神荼、郁垒两兄弟守候门前,他们身穿甲胄,一手持长矛,一手拿芦苇绳,立在桃树下审查百鬼,抓坏鬼出来喂虎,不让转世骚扰民间。这是桃木能辟邪的来历,人们据此每逢过年过节就用桃木板刻成两尊神像,或刻上神荼、郁垒两神的名字,挂在大门的两边以求平安。这就是民间最初的春联,也叫“桃符”。到了五代的时候,后蜀的国君叫孟昶,在桃符上题了两句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挂在门的两边,这就是我国第一副联语对联。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时曾下令,除夕之日,各个公卿家门上都要加贴春联一幅。这时的春联已经是写在红纸上了。起初,春联只限于官府门第,后来,一般平民百姓家也都张贴起来了。从那以后,春节贴春联便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第95句】:【水流千里归大海】释义:比喻迟早要归到某处去或要走某一条路。“千里”又作“干遭”、“千转”。例句:庄稼人离不开土地家屋啊,这里藏藏,那里躲躲,像那没娘的孩子。水流千里归大海,树叶落在树底下,飘来飘去,还得飘回去,守着田园才能过日子。
【第96句】:【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谚)敌:抵挡。在对打中,一只手招架不过两只手,一个人抵挡不了两个人。指人多势力大,少数人敌不过多数人。
【第97句】:【打开话匣子】(惯)话匣子:指收音机或留声机。比喻人开始唠叨或说起话来没完没了。 也作拉开话匣子。 开了话匣子。
【第98句】:【蜂成群,蝶成对】释义:比喻有情男女成双成对。例句:这为什么不能呢?有“蜂成群,蝶成对”的比喻,有些人的结合是“蝶”,另一些人的结合就一定要双方一凑,成为一群“蜂”吗?
【第99句】:【好汉一言,快马一鞭】(谚)指好男儿一诺千金,说到做到;这和快马只需一扬鞭就上道奔驰,不需再催促是一个理。 也作好汉一言,驷马难追。驷马:古时四匹马共驾一辆车。 好人一言,好马一鞭。
上一篇:戳中泪点的座右铭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