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金句大全集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容情不举手,举手不容情】见“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

【第2句】:【土地庙里长草——荒神】(歇)土地庙:供奉土地神的小庙。荒:荒芜,谐“慌”。神:本指神灵,转指心神。形容人心慌意乱。

【第3句】:【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谚)指即使打仗场场都能胜利,也不如不打仗为好。

【第4句】:【钻故纸堆】(惯)故纸堆:成堆的陈旧书籍和资料等。指埋头研读大量的古代书籍、文献资料等。

【第5句】:【钱为人之胆】见“财是富之苗,钱是人之胆”。

【第6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个词语通俗易懂,现在使用频率非常高。那么,它典出哪里呢?它出自两千五百年前的《论语》。 孔子的弟子学习研究精神非常高,一日,又讨论起来。有人问,对待工作也要有分寸吗?无论是对待分内分外的工作,是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啊?有的赞成,有的反对,相持不下,就去问老师。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古人都知道,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职工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要把你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这是很有道理的。 越俎代庖,就会做出一锅糊涂汤。 但如果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来推诿工作,那也不应该。应该的是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协作意识,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第7句】:【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一俗语多用于批评那些悲观失望、消极沉沦的处世哲学。人们讥讽某些醉生梦死的玩世不恭者,常说他们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没什么出息。 “今朝有酒今朝醉”这句俗语源自唐诗。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自遣》,全诗如下:“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意思不难理解,是说世间事如果得到了,就应该高歌欢庆;没得到而失去了则放手休止;多愁苦多怨恨也要悠然自得顺其自然。今日能醉就醉,能欢乐就欢乐,明天有忧愁就放到明天再去愁吧,不必总把不开心的烦恼挂在心头。 显然,既然诗人郑重其事题名《自遣》,那么,此诗是自我发泄、消遣之作。作者罗隐出了什么事,因何有感而发呢?他当年曾十次考进士而不中,自感前途渺茫,挥笔自我发泄写出了这首至今被人常引用的诗篇。罗隐的自遣,还包含规劝他人之意,从这一点出发,不能说此诗完全消极,若人们能不被烦事压得痛不欲生,以及时行乐排解一下情绪,这不失为一个旷达洒脱的积极处事之法。只要不堕入酗酒深渊,以乐观豁达态度面对暂时失落,这会减去不少自甘堕落或轻生个案呢?效果也许比“用酒消愁愁更愁”好多呢。

【第8句】:【过头饭难吃,过头话难讲】见“锅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说”。

【第9句】:【无钱吃酒,妒人面赤】(谚)自己没钱买不起酒喝,却嫉妒别人脸面发红。借指人自身无能.却往往对别人多疑善妒。

【第10句】:【枪杆子朝里打】(惯)指打击、伤害自己人。

【第11句】:【一个小鸡不好,带坏一笼】(谚)笼里有一只小鸡捣乱,全笼的鸡都不得安宁。比喻一个人做了坏事,同事们的名声也受到怀疑了。

【第12句】:【知星宿,衣不覆】(谚)旧指懂天象、知吉凶,会穷得衣不蔽体。

【第13句】:【一辈人不管两辈人的事】(谚)指儿女辈的事让儿女自己去料理,当父母的不必包办代替,操多余的心。

【第14句】:【吃枪药】(惯)比喻人火气大,无端地冲人发脾气。

【第15句】:【苗怕虫咬,儿怕娘娇】(谚)指禾苗怕的是害虫咬,咬过的禾苗不能正常生长;孩子怕的是娘亲溺爱娇惯,娇宠的孩子没出息,成不得人。

【第16句】:【地和生百草,人和万事好】(谚)地通和,各种各样的花草都会长得茂盛;人和睦,办事就会顺利方便。 指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以和为贵。

【第17句】:【打架忘了伸拳头】(惯)形容人紧急关头慌乱得忘了自己该做什么。

【第18句】:【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儿】(惯)形容事情非常机密,连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告诉。

【第19句】:【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谚)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足智多谋。三个普通人的智谋,能顶个诸葛亮。指人多出智慧。 也作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三个缝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人顶个诸葛亮。

【第20句】:【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谚)话不说清,别人就不明白根柢;木不钻孔,就不能穿透底层。指和人说话,一定要有透明度,不可含糊不清。 也作“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

【第21句】:【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故人】(谚)故人:老朋友。在家里不会热情款待宾客,出门在外才体会到缺少朋友的难处。指不能热情交结与招待朋友的人,必然得不到朋友的关爱。

【第22句】:【出污泥而不染】 释义:比喻人从污秽的环境中出来,却能保持纯洁的品质,不沾染坏习气。 “污”又作“淤”。 例句:田月轩立刻尊敬地说:“对。这就是叔的可贵之处。‘渐于兰则芳,渐于鲍则臭’,叔久居鲍鱼之肆,尚能分别香臭,出污泥而不染,难得呀!”

【第23句】:【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冠】(歇)冠:鸡冠,谐“官”。指不管职位高低,总还是个官。

【第24句】:【问门道】(惯)比喻寻找能够达到目的或办成事情的途径。

【第25句】:【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谚)天君:心。指人只要心神安宁,身体各部分机能就会各得其所。也借指主事人从容镇定,属下便不会慌乱。

【第26句】:【刘备关公,各有秉性】 释义:刘备、关公:《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刘备是蜀汉政权的建立者,性情温和大度;关公即关羽,刘备的结义兄弟,蜀汉大将,性格刚强,有胆力。比喻人的性情各不相同。 例句:唁,刘备关公,各有秉性,对待不同脾气的人,说话的方式就得灵活点儿哪。

【第27句】:【吝啬】“吝啬”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吝啬”一词,最迟见于汉朝。《三国志·魏书·曹洪传》云:“初,洪家富而吝啬。”史书记载,当属正源。 关于这个词的来历,民间还有一段趣闻: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位先生,一个名叫吝先生,一个名叫啬先生。吝先生有一回到城里办事,在半路上碰到了啬先生。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谈得十分投机,于是便结为朋友。分手时,他们相约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子虚、乌有是汉朝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两个虚构的人物)饮酒赏月,定好了由吝先生携酒,啬先生备菜。但两人都很小气,不肯轻易花一分钱。中秋节到了,两人如约来到乌有山上的子虚亭,但彼此都是一双空手而来,他们大眼瞪小眼地互相对视了一会儿,忍不住哈哈大笑。两人谦让一番在亭子里坐下之后,吝先生首先站起来打破僵局。只见他一只手弯曲着佯做举杯状,另一只手遥指高空,朗声说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请啬先生开怀畅饮。”啬先生也不甘示弱,随即伸出两个手指做筷子,指着荷塘深情地说:“池中游鱼鱼是菜,请吝先生大饱口福。”两人觥筹交错,互敬互让,好不高兴。吝先生脖子一仰,嘴里咂得滋滋作响,连声称道:“好酒,好酒,杜康也要逊色三分!”啬先生也把手指送入口中,连声称道:“好菜,好菜,山珍海味也无与伦比!”过往的行人看到两个人如痴如呆的举动,无不捧腹大笑。其中一位过客认识吝啬二人,便走上前打趣道:“今天两位仁兄赏月,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啬菜,活着是吝啬人,死了是吝啬鬼。”从此,“吝啬”一词便传扬开来。

【第28句】:【一头人情两面光】(惯)指做一件事情,使当事双方都很满意。

【第29句】:【萝卜上扎刀,不是出血筒子】 释义:萝卜_上扎刀,流不出血来。比喻人一毛不拔,是个吝啬鬼。 例句:到底李鸿云葫芦里装的什么药,一下还摸不准,不要又上了李鸿云的当吧?萝卜上扎刀,李鸿云也不是什么出血筒子。

【第30句】:【好兄弟高打墙,亲戚朋友远离乡】(谚)兄弟之间关系再好,分居后也应筑起高墙,节制往来;亲戚朋友相处再好,也应离得远些,不多接触。指和人相处关系宜淡,过热难得长久。

【第31句】:宁叫心受苦,不叫脸受热.

【第32句】:【付之东洋大海】(惯)比喻丢得远远的,不再理会。

【第33句】:【披星星戴月亮】(惯)天还没亮就出去,晚上天黑了才回来。形容非常辛苦、劳累。

【第34句】:【有三家好亲戚不算穷人】(谚)亲戚在经济上能相互帮助,有几家好亲戚的帮助,就不会贫穷。指不怕一人一家贫穷,怕的是周围环境都一样贫穷。

【第35句】:【不怕人穷,就怕志短】 释义:只要有理想,有志气,就能改变穷困状况。 例句:“常言说:‘不怕人穷,就怕志短,’咱们是穷队,可是我们看到他和长水几个没明没夜往前领着干,心里总觉得有个依靠。”

【第36句】:【菜刀不快怨灶王】(惯)比喻自己做不好事情却埋怨别人。

【第37句】:【叫化子比神仙】(惯)指二者相差太大。

【第38句】:【丈二长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歇)头脑:本指头部,转指头绪。 指理不出事情的头绪,猜不透是怎么一回事。 也作丈二长和尚——摸头不着。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第39句】:【敲竹杠】“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钱财。“敲竹杠”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说是清朝末年,各水陆要冲设置关卡,查禁烟土,但禁而不绝。烟贩挖空心思把烟土藏在竹制的船篙里,随船从水路运往各地。一天,一艘商船驶至浙江绍兴码头时,缉私官带人上船检查,查遍船舱每个角落,未发现烟土。这时,一个老师爷吸着长烟袋,缓步走到船艄,信手在船篙上敲敲烟灰,烟袋锅儿敲得竹篙“笃笃”直响。船上商贩心中有鬼,吓得面如土色,以为师爷已经看透了秘密,慌忙掏出大把银子悄悄塞给他,请求包涵。他这一举动,倒把师爷闹糊涂了,还是师爷脑筋转得快,看了看竹杠,这才笑纳了银子,将船放行。从此,“敲竹杠”就成了讹诈财物的代名词。 二说是清代末年,市上小额交易都是用铜钱,店家接钱便丢在用竹杠做的钱筒中,晚上结账时倒出来盘点。当时上海有家店铺,老板很滑头,对待陌生主顾常常随意提价。每当伙计接待陌生顾客时,店主以敲竹杠为暗号,敲一下提价一成,坑骗顾客。 三说是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对外通商码头,中外客商云集。当时外滩的十六铺码头是国内各路客商的交汇地,一些外埠的小商贩,白天经商,夜晚为了节省开支就在码头附近路边屋檐下打地铺过夜。这就为警察局的巡捕和一些地痞流氓提供了“生财”的机会。他们以维护治安为由,向小商贩勒索钱财。小商贩就动脑筋把铜板、银元、纸币藏在挑运货物的抬杠里。可时间一长,被巡捕和地痞流氓知道了内情,不交所谓的保护费就敲敲商贩的竹杠或抬棒。小商贩们惹不起这些歹人,破财免灾,就从杠棒中倒出些银两来“开路”。从此“敲竹杠”成了强行勒索的代称。

【第40句】:【槐花黄,举子忙】(谚)槐花黄:槐花在农历七月开放。举子:科举时代应试的读书人。指农历七月正是举子忙于应试的时节。

【第41句】:【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 释义:向人求助不容易。“打虎”又作“擒虎”。“开口求人”又作“出门告人”。 例句:老梭这人死爱面子,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再说刚才你们又戳了他几篙竿。

【第42句】:【肠里出来肠里热】(谚)从亲娘肚里生出的,亲娘自然非常关切疼爱。指母亲总对自己的亲生子女格外关心。

【第43句】:【开门雨,闭门风】(惯)比喻传言很多。

【第44句】:【若要俏,带三分孝】(谚)俏:俊俏。孝:孝服为白色,故代指白色。 若要衣着打扮俏美,最好是在艳色服装上配三分白色。指女性着白,能增添几分姿色。 也作若要俏,添重孝。 若要俏,须戴三分风流孝。 若要俏,三分孝。

【第45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歇)水银:银白色液态金属,比重大,泻地呈圆珠状滚动,遇有空隙便滚入其中。形容会钻营。也指能利用一切机会。 也作“水银渗地——无孔不入”。

【第46句】:晚上开窗,一觉都香。贪凉失盖,不病才怪。

【第47句】:【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这一俗语比喻即使是强有力者,也难以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此典出自《西游记》第四十五回。 孙悟空、沙僧、猪八戒一行,历经千辛万苦,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一天,路过车迟国,本要进见国王倒换关文,却与国王的假国师发生了冲突。 正当国王疑惑的时候,忽然殿前来了三四十名乡佬,朝上磕头道:“万岁,今年整个春夏都无雨,庄稼受旱,特来启奏,请哪位国师爷爷祈一场甘雨,普济黎民。”国王应允,并对悟空说:“你今远来,冒犯国师,如你敢与国师赌胜求雨,胜了,饶你罪名,倒换关文,放你西去;不胜,就将汝等沙场典刑。”悟空笑着答应了。 那位假国师原是虎力大仙,准备登坛求雨。孙悟空说道:“你也太自以为是了,对我这个远方僧人一点也不谦让,不过也难怪,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虎力大仙抢先一步,祈雨去了。孙悟空随后施展威力,让虎力大仙一败涂地。而他自己倒是祈来了瓢泼大雨,为当地老百姓解除了燃眉之急。 “强龙不压地头蛇”,话虽那么说,只要正义在手,神龙没有斗不过地头蛇的。

【第48句】:【下雨往屋里跑——淋不到】(歇)淋:谐“轮”。指轮不到。

【第49句】:【马勺子吊起来当锣打——穷得叮哩当啷晌】(歇)叮哩当啷:拟声词,本拟敲打马勺的声音,转以形容人穷得一无所有。

【第50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谚)指钱财不值得看重,而仁爱义气才是最宝贵的。 也作钱财如粪土,情义值千金。 钱财容易有,仁义值干金。 钱如东流水,仁义值千金。

【第51句】:【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谚)不要怕山高,山越高越有攀头;不要嫌路远,路越远越有奔头。指目标越是高远,越能磨炼意志,成就大的事业。

【第52句】:【吃力不讨好】(惯)指出了很大的力,却得不到别人的称赞。 也作出力不讨好。 费力不讨好。

【第53句】:【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能够认清当前形势的人才是真正的豪杰。但,这不包括那些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他们往往把这句话当做投敌变节的托词。 “识时务者为俊杰”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讲述了东汉末年,刘备曾向颍川名士司马徽请教世事,司马徽说:“那些儒生俗士怎么能够看清当前的形势呢?识时务者为俊杰,卧龙和风雏就是这样的人物。”刘备问二人指谁,司马徽说:“他们就是诸葛亮和庞统啊。” 实践证明,诸葛亮就是识时务者,“隆中对”就是最好的解释。

【第54句】:【牛大自有破牛法】(谚)比喻问题再复杂,事情再难办,也自有对付和解决的办法。

【第55句】:【鼓不敲是不响的】 释义:比喻人总要有人提醒、帮助。 例句:我哪里算得上响鼓。俗话说,鼓不敲是不响的,即使是响鼓,也得有人捶打,哪有不捶自响的鼓呢?如果不是海涛捶了我几下,我也会捅出许多乱子来的!

【第56句】:【做梦娶媳妇儿——想得美】(歇)指想得倒很好,就是实现不了。常含讥讽意味。

【第57句】:【墙头上跑马——转身难】(歇)本指很难转过身子,转指陷入困境,很难回头另寻出路。

【第58句】:【嘴上抹了蜜】(惯)形容人嘴甜,说话讨人喜欢。

【第59句】:【乌云遮不住太阳】(谚)比喻黑暗势力只能横行一时,它终究阻挡不住光明前景。

【第60句】:【臭猪头,自有烂鼻子闻】 释义:比喻人品虽然不好,但总有人欣赏。 例句:赵雄上任侦缉处长那天,竟然亲自“登门求贤”,请金鳄出来当大队长,这正如俗语说的:“臭猪头,自有烂鼻子闻。”

【第61句】:【少所见,多所怪,睹橐驼言马肿背】(谚)橐(tu。)驼:骆驼。见识少的人容易大惊小怪,看到骆驼就以为是马背肿高了。指把不常见的事物看作怪异的,只缘见识太少。 也作少所见,多所怪。 少见必多怪。

【第62句】:【心急碰上热豆腐】(惯)指心里正着急,偏又碰上麻烦事。也比喻心里存不住话,听到什么说什么。

【第63句】:【天涯何处无芳草】 释义:天底下到处都有芳草。比喻到什么地方都一样生存。 例句:其实我也是个傻瓜,天涯何处无芳草?只要有钱有势,金屋何患无娇藏?何必那样死心眼呵?

【第64句】:【三寸金莲】“三寸金莲”特指女人被缠残了的小脚。此等残缺之“美”,为汉文化所独有。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解放妇女、男女平等,废除妇女缠足之陋习。 女子缠足之风始于南唐。公元916年,南唐后主李煜称帝后,令宫嫔窅(ya。)娘以布缠足,呈新月状(亦称莲花状)。因其足骨已残,故较常人之脚小得多,故其足始称“三寸金莲”。 陶宗仪《辍耕录·缠足》:“李后主宫嫔窗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做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窅娘就成了女子缠足的第一人。在帝王倡导下,“由是人皆效之”,遂形成了这种华夏独有的以病态为美的畸形审美习俗。到了宋朝以后,女子才较普遍地有了“三寸金莲”。 清入主中原后,因满族妇女无缠足的陋习,故而康熙帝曾下过禁止妇女缠足的诏书。但在强制程度上,较“留发不留头”和缓些,故而收效甚微,汉族妇女还是照缠不误。辛亥革命后,这一陋习才逐渐废除,彻底根除则是在新中国建国之后。

【第65句】:【大人不记小人过】 释义:地位高或年长者不跟地位低或年幼者计较。 例句:“郭司令,大人不记小人过,我当时,也不晓得,怎么会把那只青铜双耳壶,朝依掷过去。”

【第66句】:【二十四孝】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的“二十四孝”就是中华孝道的典范和样板。那么,它始于何时,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二十四孝在历史上曾有不同的版本,但不同版本重合的比例相当高。在现在流行的版本中,共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这二十四个故事,涉及的人物则有帝舜、郯子、老菜子、子路、闵损、曾参、汉文帝、董永、江革、黄香、姜诗、丁兰、郭巨、杨香、蔡顺、陆绩、王裒、孟宗、王祥、吴猛、庾黔、唐夫人、黄庭坚、朱寿昌等二十四人。二十四孝的最后两位——黄庭坚和朱寿昌都是宋代人,所以,这个版本的写定不能早于宋代。一般认为,二十四孝是由元代的郭居敬辑录,并且每个故事都赋诗一首,作为课训童蒙的教材。不过,根据最近的研究,二十四孝至少在北宋中期就已经形成,甚至可能要到唐代。在宋代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以孝子为主题的壁画或砖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不仅如此,保存在敦煌的唐末写本中,已经出现了“二十四孝”的名目,其中甚至包括释迦牟尼。看来,二十四孝故事的流传不是一两个人的有意创作,而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文化传承。

【第67句】:【不冷不热,五谷不结】(谚)五谷:说法不一,一般指稻、黍、稷、麦、菽,也泛指各种粮食作物。指气候如果没有冷热的变化,五谷就不能生长成熟,结出果实。 也作“不热不冷,五谷不生”。

【第68句】:【一个牛头向东,一个马面向西】(惯)形容双方不和,严重对立。

【第69句】:【公羊换母羊,换药又换汤】 释义:比喻彻底更换或改变。 例句:芦金鼎呲着牙,心怀叵测地笑道:“这叫公羊换母羊、换药又换汤! 哈哈!”

【第70句】:【远凭衣裳近凭人】(谚)指从一个人的衣着、相貌上可以观察出一个人的修养素质。

【第71句】:【牙齿捉对儿厮打】(惯)形容受冻或极度恐惧时哆嗦得上下牙相叩的样子。

【第72句】:【打了梅香,丑了姑娘】(谚)梅香:通称侍候小姐的丫环。姑娘:指小姐。打的虽然是丫环,却使小姐丢了脸面。泛指惩治下人,失体面的却是主子。 也作打的丫环,吓的小姐。 打坏了丫环,哭坏了小姐。

【第73句】:【天要落雨,娘要嫁人】(谚)娘:寡妇。就像天要下雨一样,寡妇决意要嫁人,是谁也阻拦不住的。多泛指铁了心要干某事的人很难劝阻。 也作“天要下雨娘要嫁”。

【第74句】:【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里无粮】(谚)一技之长:在技艺方面有一种是擅长的。指人只要擅长一种技艺,就能维持生计,不用担心养活不了一家人。

【第75句】:【靠人不如靠己】(谚)指要想干成一件事,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只有立足于自我奋斗。泛指人必须丢掉幻想,自力更生。 也作“靠天靠地,不如自己争气”。

【第76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见“是真难假,是假难真”。

【第77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谚)屠刀:杀人刀。只要能放下杀人刀,改恶从善,马上就是佛一样的善人。原为佛教劝人向善语,后指人只要能改恶,就大有作为。 也作“放下屠刀,立证菩提”。菩提:梵语,即佛道。

【第78句】:【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释义:与己无关的事,一律不表示态度。 例句: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第79句】:【人不伤心不落泪】(谚)伤心:内心痛苦。指人痛哭落泪,是感情受到伤害的表现。

【第80句】:【不为五斗米折腰】此语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不向恶势力低头,有强烈的正义感。典出唐房玄龄等著的《晋书·陶潜传》:“潜叹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发生在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陶渊明身上。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这年冬天,浔阳郡派遣督邮刘云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刘云是一个贪婪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驿馆,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素来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鉴于上司的面子,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时陶渊明再也忍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从此隐居南山,终身不仕。才有了“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水田园诗。 后人很欣赏陶渊明这种不向小人低头的品质,于是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名言便流传开来。

【第81句】:【一根肠子通到底】(惯)形容人直率,说话不会拐弯抹角。

【第82句】:【寺】佛寺遍及中国各地,它是中国佛教僧人聚居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 如著名的“少林寺”、“法门寺”等。那么,“寺”是怎么来的呢? 最初的“寺”并非佛教活动场所。寺,《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因此,“寺”原来并非指佛寺,而是一般的官署。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三府九寺”。 “寺”作为对佛教僧侣基本生活和活动场所的称呼,与鸿胪寺及其掌管的事务有关。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因为鸿胪寺是招待四方宾客的国家宾馆,非僧人久居之地,后来另建居所,取名“白马寺”。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第一座寺院,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 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名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第83句】:【有苗三分收】见“见苗三分收”。

【第84句】:【疏秧大肉,疏禾大谷】(谚)疏:稀疏。秧苗稀了,能使稻米丰满;禾苗稀了,能使谷穗硕大。指种庄稼,禾苗宜稀不宜稠,稀田的产量胜过稠田。

【第85句】:【老鹰抓小鸡】(惯)形容动作快捷而凶猛。 也作老鹰捉小鸡。 老鹰抱小鸡儿。

【第86句】:【单相思】(惯)本指男女间只有一方对另一方爱慕。比喻办事情只从单方面的主观愿望出发,不顾客现实际。

【第87句】:【水米不打牙】(惯)指没吃饭、没喝水或没饭吃。 也作水米不沾牙。 水米没打牙。 水米没沾牙。

【第88句】:【十八层地狱】“十八层地狱”在民间广泛流传,恐怖吓人。传说生在世上作恶多端,死后便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它源自佛教。 “地狱”这一概念,是汉末传人中国的。在梵语中,“地狱”有“苦具”、“不自在”等意思。“地狱”在“六道轮回”中最为低劣痛苦,而“十八层地狱“又是民间熟悉的“重狱”。 十八层地狱的“层”不指空间的上下,而是时间和内容上,尤其指在时间上。十八层地狱是根据生前所犯罪行的轻重来决定受罪时间的长短。每一层地狱都比其前一层增加苦痛二十倍,受苦的时间增加一倍。 十八层地狱的名称和惩治对象如下:第一层:拔舌地狱。惩治挑拨离间、诽谤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辩和说谎骗人之人。 第二层:剪刀地狱。惩治唆使他人再嫁或为再嫁者牵线搭桥之人。 第三层:铁树地狱。惩治挑唆父子、兄弟姐妹、夫妻不和之人。 第四层:孽镜地狱。惩治在阳世间犯罪却不吐真情或走通门路之人。 第五层:蒸笼地狱。惩治说长道短、以讹传讹、陷害或诽谤他人之人。 第六层:铜柱地狱。惩治恶意纵火、毁灭罪证或报复害命之人。 第七层:刀山地狱。惩治亵读神灵者。 第八层:冰山地狱。惩治谋害亲夫、与人通奸、恶意堕胎的恶妇。 第九层:油锅地狱。惩治卖淫嫖娼、盗贼抢劫、欺善凌弱、拐骗妇女儿童、诬告诽谤、谋占财产和妻室之人。 第十层:牛坑地狱。惩治随意屠杀牲畜、杀戮罪重者。 第十一层:石压地狱。惩治将婴儿溺死、抛弃之人。 第十二层:舂臼地狱。惩治浪费粮食之人。 第十三层:血池地狱。惩治不尊敬他人、不孝敬父母、不正直、歪门邪道之人。 第十四层:枉死地狱。惩治不珍惜生命之人。 第十五层:磔刑地狱。惩治挖坟掘墓之人。 第十六层:火山地狱。惩治损公肥私、行贿受贿、偷鸡摸狗、抢劫钱财、放火之人。 第十七层:石磨地狱。惩治糟蹋五谷、偷盗、贪官污吏、欺压百姓之人。 第十八层:刀锯地狱。惩治偷工减料、欺上瞒下、拐诱妇女儿童、买卖不公之人。

【第89句】:【老皇历】“老皇历”比喻陈旧过时的规矩。那么,“皇历”是怎么来的呢?它有个演变的过程。 我国自古重视历法。西汉以前,我国使用六种古历法,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传说黄帝历最为古老。唐朝诗人卢照邻《中和东·歌登封章》:“炎图丧宝,黄历开璇。”黄历就是黄帝历的简称,所以人们习惯称历书为黄历。 另外,“黄历”也叫“皇历”。因“皇历”的封面多用黄色纸张,故也被称为“黄历”。历朝历代都有历法,不过都是以黄历为基础。到了唐朝,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王下令编制了我国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历书《宣明历》,并宣布今后历书必须由皇帝亲自审定,官方印刷。从此,历书就被称作“皇历”了。 “皇历”里面记载的历法,一般是以年为限,第二年就应更新,如果拿去年的“皇历”来查看今年的历法,那一定是错误的。因此,过时的“老皇历”是使用不得的。不能与时俱进,坚持旧观念,拿老规矩办事,往往容易出错,就被人们讥笑为“老皇历”。

【第90句】:【屋里点火外头亮】(谚)比喻避着人在自己家里做事,四邻八舍的人其实知道得一清二楚。

【第91句】:【说谎不瞒当乡人】(谚)当乡人:当地人,最知底细的人。指在知根知底的当乡人面前,说骗人的假话会立即被揭穿的。 也作说谎莫瞒本乡人。 撒谎瞒不过当乡人。

【第92句】:【鸡飞蛋打一场空】 释义:比喻两头落空,毫无所得。 例句:队长,谢满丰却不同意,说就怕新渠修不成,老渠也扔了,落个鸡飞蛋打一场空。

【第93句】:【门前结起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 释义:人一旦有了权势,不是亲戚的人也来认亲戚。 倒句:俗话说的:“门前结起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武大郎有了这样一个好兄弟,邻舍听见了,自然都赶来问长问短。

【第94句】:【牵牛鼻子】(惯)比喻抓住关键或要害。

【第95句】:【人不亲行亲】(谚)行(hang):行业。指同一行业的人,在情感上总是相亲的。

【第96句】:【凤凰飞在梧桐树——自有旁人话短长】(歇)指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自会有人议论,说短道长。

【第97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惯)指一个计策行不通,又想出了另一个计策。 也作一计不成,再生二计。 一计不成,二计又来。 一计不成二计上。

【第98句】:【金乡邻,胜于银亲眷】(谚)乡邻好比金子,亲眷好比银子。指紧挨的近邻比远处的亲戚要亲近、可贵得多。

【第99句】:【清水锅里煮铜钱,一眼看到了底】 释义:比喻对事情了解得很清楚,很透彻。 例句:后来这些年,李家大院的所作所为,可真是清水锅里煮铜钱,一眼看到了底。

16762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