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放虎归山,必成大害】(谚)比喻放走强敌,必定会带来难以估料的后患。 也作放虎归山,自留祸根。 放虎归山,终是后患。
【第2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释义:好药吃起来虽苦,但对治病有好处;忠诚的劝告听起来虽不愉快,但对行动确有好处。 例句:“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3句】:【叫化子比神仙】(惯)指二者相差太大。
【第4句】:【打蛇不死,后患无穷】 释义:除害不干净、彻底,留下无穷祸患。 例句:要不是石永吉那个该死的不辞而去,特派员的暗杀队,只怕连一根汗毛也捞不到。“打蛇不死,后患无穷!”
【第5句】:【一个人吃饱了,一家子都不饿】(惯)指过单身生活,无牵无挂。 也作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一个人吃饱一家人不饥。 一个人吃饱一家人不闹饥荒。
【第6句】:【英雄无用武之地】此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再有才能,如果没有机会和平台(条件)去施展也是枉然。后来喻有才能者无施展的环境或机会。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韩信,他曾受胯下之辱,他在羽项部下不得重用,但到了刘邦那里便能大展身手,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奇才。此语源自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孝献皇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这段话展开来讲就是:东汉末年,曹操靖北后,南攻荆州。刘备势单力薄,不能和他抗衡,被迫逃至夏口。诸葛亮主动请缨,与鲁肃一道往东吴去觐见孙权,以“激将计”来游说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说:“值天下大乱,公据江东。吾主聚众于南,与操逐鹿中原。今曹已扫北,乘势南下,大破荆州,威震四海。吾主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远遁于此。望公量力而为,若能合吴越之众,戳力拒之,事宜早决。否则,按兵束甲,俯首称臣,北面而事之。观公外似臣服,内实踌躇,当断不断,祸将至矣。”
【第7句】:【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口味】 释义:讽人想得太高太美,实现不了。 例句:丁万红越听越失望,暗自骂道:“见鬼!尽他那套富农思想……我算对牛弹琴!难怪马村长发脾气的,原来他——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口味呀。”
【第8句】:众人是杆秤,斤两自分明。
【第9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谚)州官:古代一州的长官。指旧时官吏可以为非作歹,老百姓的正当需要却遭禁止。 也作“只兴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第10句】:【雷公打豆腐,专找软的欺】 释义:专找老实人或软弱的人欺负。 例句:扁头风在祠堂集合起全村百姓,恶狠狠地说:“罗田人来抢我们的花炮,现在又来抢水,大家看着办吧!”有的说:“雷公劈豆腐,专找软的欺,跟他们拼啦!”
【第11句】:【当众教子,背后教妻】(谚)教育子女,可以当着人们的面,批评妻子却要避开他人。指教育批评的对象不同,方式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第12句】:【老虎吃蚂蚱——零打碎敲】(歇)本指零碎地吃,转喻零敲碎打地消灭或整治。 也作老虎吃蚂蚱——碎拾掇。 老虎捡蚂蚱墩儿——碎拾掇。墩儿:堆儿。
【第13句】:【天道好还】(谚)天道:旧指掌握赏善惩恶之权的天意。好还:乐于主持报应。指天道总是公正无私的,善的就赏,恶的就惩。 也作天道好还,丝毫不爽。不爽:不差。 天道好还,报应不爽。 天道好还,无恶不报。
【第14句】:【货好还得会吆喝】(谚)吆喝:高声叫卖。指再好的货物,也得大力推介。
【第15句】:【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 释义:说明亲身经历过才有体会。 例句:这六十一户一成立起家属小组,样样事都走在前头。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他们受过大苦,翻过身来也懂得今天的甜,就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第16句】:【放马后炮】(惯)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事过之后才采取行动,已来不及。
【第17句】:【狗眼看人低】(谚)指狗眼看人低矮,这才敢见人就狂吠。借指见识短浅的人总是自高自大,看不起人。 也作“狗眼看人三分低”。
【第18句】:【上山八条路,下山路八条】(谚)指有多少去的路,也就有多少回来的路。常比喻有多少问题,就会有多少解决问题的办法,用不着发愁。
【第19句】:【方寸】“方寸”指人的内心。如“方寸已乱”、“聊表寸心。” 关于方寸一词,有个典故。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刘备礼贤下士,广纳天下人才。当时,刘备身边有一个叫徐庶的人,足智多谋,诸葛亮就是他推荐的。曹操为得到徐庶,为己所用,就软禁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是个孝子,听说母亲被俘,心急如焚,决心回到母亲身边尽孝道。 徐庶辞别刘备时,指着自己的心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于是徐庶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投奔曹操去了。才引出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指一计不献)”。 “方寸”在古代指一寸见方的心部,又作“寸心”,后来人们用它来表示“心”,心烦意乱则称“方寸已乱”。
【第20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释义:比喻大的欺压小的,强的欺压弱的。“虾水”又作“蚂虾”、“虾”、“虾子”。 例句:但他就没有想到还有人比他更没良心,一个小钱不花,白白拿走他的油。“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难道那样的世道又回来了么?
【第21句】:【卖饭的不怕大肚汉】(谚)卖饭的总希望食客吃得多,吃得越多,越能赚钱。指做生意欢迎的是顾客多,顾客多生意才能兴旺。 也作卖面的不怕吃八碗。 卖面的最喜欢饿汉子。 卖饭的不怕大肚子汉,卖酒的不怕海量客。海量:酒量极大。
【第22句】:【在蜜罐里长大】(惯)比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
【第23句】:【客随主便】(谚)指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尊重主人的意愿。 也作客听主便。 客听主安排。
【第24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释义:男女成年以后应该结婚。 例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三十出头的人,老哥老嫂操心你的终身大事,你怎么反倒不赏老哥老嫂的脸?”
【第25句】:【是山总有路,是河总有桥】(谚)山不论大小,总有可爬上去的路;河不论宽窄,总有可渡过去的桥。 比喻问题不论简单与复杂,都会有解决的方法。
【第26句】:【垓下困霸王——四面楚歌】(歇)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南岸。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交战时,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围困在垓下,“兵少食尽”,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起楚人的歌曲,十分惊惧,疑心楚地已被汉军占领,于是仓促突围,后自刎于乌江边。比喻陷入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第27句】:【事到万难须放胆】(谚)万难:极度的艰难窘困。指事情到了万般无奈时,就要放大胆量去做,不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第28句】:【打牙祭】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带肉的饭菜。据说,过去民间的工商业主规定对店员、徒工,每月初二、十六各给一次肉吃。如清代吴敬梓所写《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就记载:“平时每日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这种说法源自祭祀。 古人尊重祖先亡灵,对于祭祀非常重视。每逢重要节日,都要告祭先人,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要惦记着先给死去的亲人享用。而祭祀时,肉是最常见的祭品,天子要敬奉太牢(羊、猪、牛),诸侯要贡献少牢(羊、猪),普通民众也要供奉猪肉,可惜数量有限。百姓们将肉放在先祖的神龛前,点上冥币、蜡烛、香柱,供亡灵享用。祭了祖先之后,再将那一小坨肉切细“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
【第29句】:【瘪三】《现代汉语词典》对“瘪三”的注释是“上海人称城市中无正常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游民为瘪三,他们通常是极瘦的。” 到底“瘪三”一词从何而来?近年国内有些学者找出了根据,原来是较早接触洋文化的沪人,以英语拿来再创造的杰作。英文Penniless是“一分钱也没有”,清末被上海人音译成“毕的生”,后又将“毕的生”改称为中国风味的“瘪三”了。 上海人形容此类干瘪流浪男童,或辱骂猥琐偷摸之人,说声“瘪三”等于描绘了他的形态相貌,讥讽之意顿可意会,呼之欲出,妙不可言。在上海风行几年后,民国二十五年便被语言学家黎锦熙编纂的《国语词典》收入词条了。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批评有些干部喜欢写谁都不爱看的蹩脚文章,称其谓“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加速了此词推广。
【第30句】:【坟柏】现在,在皇家陵墓或烈士陵园等墓地,都生长着高大的柏树或一簇簇侧柏。在农村的田野里很少能看到柏树了,其实,在过去,家家户户的祖坟之上都生长着茂盛的柏树,人们称之为“坟柏”。缘何在坟地上种柏树呢?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的《蜀相》一诗道出了坟墓周围种柏树的由来。史书记载,公元234年,当时正值三国鼎立,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兵伐魏,六出岐山,在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水对峙,病死军中。诸葛亮以身殉职,遗体葬在定军山。后主刘禅亲自下诏,在墓地种五十四株柏树,象征诸葛亮终年五十四岁,以表彰他的赫赫战功及示其永垂不朽。那些坟柏在这里生长了1700多年,至今仍有二卜二棵活着。后来,人们仿效此法,于是坟柏相继在民间流传开来。
【第31句】:【老鼠养的猫不疼】(谚)老鼠生下的崽子,猫不会疼爱。比喻人只知疼爱自己的孩子。也比喻人对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关心,不爱惜。
【第32句】:【藕发莲生,必定有根】 释义:比喻问题的产生必定有根源。 例句:藕发莲生,必定有根。看来,他们可能要利用廖德俊和李旺这个事,搞什么把戏,居心叵测,葫芦里不定装着什么毒药呢!
【第33句】:【前门不进师姑,后门不进和尚】 释义:比喻为人作风正派。 例句:“老娘人便看不像,却替老公争气。前门不进师姑,后门不进和尚,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过,不像你那狗淫妇,人硬货不硬,表壮里不壮,作成老公戴了绿帽儿,羞也不羞!”
【第34句】:【酒怕牛肉饭怕鱼】(谚)指最好的下酒菜是牛肉,最好的就饭菜是鱼肉。
【第35句】:【姓氏】“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后来专指姓。然而在远古时代,“姓”与“氏”却有着严格的区分。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当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应运而生。它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起着“明血统”的作用。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所以规定同姓不可通婚,实行氏族外婚制,所以,“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 “氏”则起源于父系社会。由于人口的增多,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这样同姓便衍生了许多分支就称为“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和氏则成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故有“氏以别贵贱”的说法。 到春秋战国时,社会发生了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了混乱,姓与氏逐渐混同。秦朝时,姓氏合一,通称为姓。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
【第36句】:【自古红颜多薄命】见“红颜多薄命”。
【第37句】:【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惯)比喻设法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也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第38句】:【指望公鸡下蛋】(惯)寄希望于不可能实现的事。比喻希望必定落空。
【第39句】:【袄子没绱线——搞到夹层里去】(歇)袄子的里子边上没绱线,手或其他物件就容易进入夹层。比喻弄错了或理解错了。
【第40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谚)三:多的约数。指井多淘上几遍,就能吃上甜水;人多向几位师傅学习,就能博取众长,学到高超的技艺。
【第41句】:【大意失荆州】 释义: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汉政治、军事重镇,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描写,关羽镇守荆州,由于出兵进攻曹操,荆州没有严密设防,上了东吴的当,孙权派兵袭取了荆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损失。 例句:他推了推眼镜说:“也要防备他们恼羞成怒,来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搞一气,怎么办?‘大意失荆州’,想得太简单,容易出事。”
【第42句】:【一槌打双鼓】 释义:比喻一语双关。 例句:凤梨见石生道出心意了,一槌打双鼓说:“日兰中午会做出好香好香的饭菜,送到田头给你吃的。”
【第43句】:【老实的终须在】(谚)为人老实厚道,最终会有个好结局。指人要老实,才能长久。 也作“老实常常在,奸狡是祸害”。 奸狡:为人奸诈狡猾。
【第44句】:【掉链子】“掉链子”用于调侃人们做事情正在兴头上或关键时候,突然卡壳做不下去了,导致事情失败或无法进行。 “掉链子”源于北京口语,具有调侃意味。对喜欢玩单车(自行车)的人来说,都知道车行半路掉链子的尴尬。假期三五知己轻装短打,太阳镜一戴,单车径上风驰电掣竞技,绝对是赏心乐事,大家争先恐后踩动脚踏,链条拉动车轮飞车之时,突然“喀嚓”一声,脚丫子再也蹬不动了,那沾满油污的链子突然掉将下来,眼见驴友们载着欢声笑语远去,自己却要下来挂链条,本来高昂的情绪顿时一落千丈,像泄了气的皮球。 北京的自行车是上百万人每日上班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对脚下“私家车”掉链子的扫兴、尴尬、着急、无奈,体会更加深切。于是北京人展开联想,发明了“掉链子”一词,真是形象之至。
【第45句】:【猫不急不上树,兔不急不咬人】 释义:急:急迫,发急。比喻人在紧急的情况下会做出冒险的事来。参见“人急悬梁,狗急跳墙”。 例句:他也有点底虚,白斌是个无赖,猫不急不上树,兔不急不咬人。真要是捅火了他,也是不好招架的。
【第46句】:【狗掀门帘全靠嘴】 释义:比喻没什么本事,只会说嘴。“门帘”又作“帘子”。“靠”又作“凭”。 例句:大宝说:“他是狗掀门帘全靠嘴,谁不知道他和钱万利穿着一条裤子,一个窝窝撒尿。”
【第47句】:【开倒车】(惯)比喻逆潮流而动,向后倒退。
【第48句】:【勤能补拙,俭可养廉】(谚)勤劳能弥补自己笨拙的缺点,俭朴能培养自己廉洁的品德。指勤和俭不仅可以使人摆脱贫困,更可以培养人的美德。 也作“勤能致富,俭能养廉”。
【第49句】:【端公盆,说公理】(惯)指主持公道,说公平合理的话。
【第50句】:【一人一把土,堆起万丈山】(谚)一个人掬起一把土,就能堆起一座高山。指积零就能成整,积少就能成多。也指一项大事业,要靠众人协力才能成功。
【第51句】:【刀口上不用,用刀背上钱】(惯)刀口:刀刃,比喻最能发挥作用、最用得着的地方。指把钱花在不急需的地方。
【第52句】:【有锤就敲,有炮就放】 释义:形容人性情急躁,心直口快,有啥说啥。 例句:不能因为自己出于一片好心,自以为看法正确,就可以不看对象,不顾场合,不讲方式,有锤就敲,有炮就放。
【第53句】:【鸡儿不吃无工之食】(谚)鸡不白吃食。公鸡吃食会报晓,母鸡吃食会下蛋。借指人不应白得人家的好处,要注意回报人家。
【第54句】:【顺风找牛,顶风找马】(谚)大风天里,牛要是走失了,顺着风向去找;马要是走失了,逆着风向去找。 指牛性喜走顺风,马性喜走逆风。
【第55句】:【急出来的主意,逼出来的祸】(谚)指人在急迫中容易想出应急的办法,在被逼到走投无路时容易发生祸端。
【第56句】:【上山打柴,过河脱鞋】(谚)上到山上就打柴,要过河水就脱鞋。比喻到什么环境,就要有对新环境的适应力。也比喻遇到什么情况,就要采取什么措施,不可拘泥。
【第57句】:【打旋磨】(惯)旋磨:转圈推磨。 比喻围着别人央求、乞怜。
【第58句】:【真桐油不晃荡,真财主不露相】(谚)指真正的财主不露富,就像真正的桐油不会晃动一样。
【第59句】:【海上风多舟难行,世上官多不太平】(谚)海上的风多了,船只就难以行驶;世上的官多了,百姓就不得安宁。指官多骚扰就多,掣肘更多,使社会不能太平。
【第60句】:【古墓里摇铃——和哄死尸】(歇)和哄:哄骗。死尸:死人。古墓里摇铃欺骗死尸。指骗人。
【第61句】:【吃了豹子胆】(惯)形容人胆子大,什么都不怕。常用于指责人胆大包天。 也作吃了熊心豹子胆。 吃了豹子心肝熊的胆。
【第62句】:【当归】“当归”是一味妇科良药。早在《神家本草经》中就将它列为可补可攻的中品药,既可扶正补养,又可攻邪治病。那么,“当归”之名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从前有个青年,新婚不久就外出采药,同妻子约定三年之内回来,媳妇信以为真。谁知这一走三年杳无音讯。他的媳妇忧郁悲伤,得了一种妇科病,月经紊乱,头晕心慌,生活十分凄凉,被逼改嫁他人。没想到改嫁不久,男青年返回了家乡。他质问媳妇为何不等自己。媳妇哭诉说:“三年当归你不归,片纸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错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男青年听后也懊悔不已,把采集到的草药送给媳妇,居然治好了她的妇科病。这事在乡里传开后,一些得了妇科病的人也找来这种草药服用,居然都痊愈了。从此,人们知道这是一种妇科良药,给它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叫当归,告诫后人要汲取“当归不归,娇妻改嫁”的惨痛教训。后人出一谜语:丈夫外出三年整。谜底:当归。
【第63句】:【随大流】(惯)指随着大多数人的意愿说话、办事。 也作随大溜。 随大势。
【第64句】:【兵骄者败,欺敌者亡】(谚)欺敌:轻敌。打了胜仗就骄傲的军队,不把敌方放在眼里的军队,必定要败亡。指骄兵和轻敌是兵家大忌。
【第65句】:【有个叶便添梗】(惯)比喻叙事时随意夸大渲染,增添内容。
【第66句】:【私凭文书官凭印】(谚)民间的房产地产发生纠纷,是以文契字据为根据的;官场中的公事交往,是以官印为根据的。指公事私事全靠实据,不凭口说。 也作“私凭文契官凭印”。
【第67句】:【软不吃,硬不吃】(惯)指不管态度好坏,都不怕。也指人特别难缠。 也作软的不吃,硬的不怕。 软硬不吃,横竖不咽。
【第68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释义:对有难的人,人人都有同情心。 例句:刘翁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你肯在我船上相帮,管教你饱暖过日。”
【第69句】:【丑不丑一合手,亲不亲当乡人】 释义:当乡人:同一乡里的人。指同乡人总是有情谊的。 例句:咱算是他乡遇故知,我就是冯大狗,论乡亲辈你还得叫我哥哥。来,丑不丑一合手,亲不亲当乡人!
【第70句】:【瞎指挥】(惯)指不顾实际情况地发号施令。
【第71句】:【亲兄弟,明算账】(谚)指即使是同胞兄弟,互相之间也要算清账目。也泛指关系再亲密的人之间,在钱财上也必须有透明度。 也作亲兄弟,勤算账。 亲姐妹,明算账。
【第72句】:【黄鼠狼娶媳妇儿——小吹小打】(歇)讥讽人办事小里小气,不大方。也指小打小闹,气派、规模小。 也作“黄鼠狼娶媳妇儿——小打小闹”。
【第73句】:【人随王法草随风】(谚)王法:国家的法律。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必须知法畏法,遵守法度,就像草顺着风势一样,违抗不得。
【第74句】:【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歇)倒:谐“道”。比喻虽有才学却表达不出来。也指心里有话说不出来。 也作“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来”。
【第75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第76句】:【骑着脖子拉屎】(惯)比喻欺人太甚。 也作骑在人头上拉屎。 骑到脑瓜顶上拉屎。 骑在脖子上屙屎撒尿。
【第77句】:【往伤口上撒盐】(惯)比喻对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恶意伤害,使其更加痛苦。
【第78句】:【墙有缝,壁有耳】(谚)墙上有缝隙,消息会外漏;壁上有耳朵,说话会被偷听。指人们说话要随时随地留心,提防有人窃听。 也作墙有眼睛,壁有耳朵。 墙有缝,窗有眼。
【第79句】:【豆芽子长一房高,也是嫩菜】 释义:讥讽人的话,表示对人轻蔑,看不起。“嫩菜”又作“菜货”。 例句:你这个人虽高,豆芽子长一房高。也是嫩菜;这个人虽小,她去站岗放哨也起点作用。
【第80句】:【棋争一着先】(谚)下棋时争取领先一步,就会步步主动。比喻做事或与人竞争,要尽量避免被动,先下手为强。
【第81句】:【人凭良心猪凭肉】(谚)人是凭着良心来得到人们的敬重,猪是凭着肉香来得到人们的喜爱。指人做事凭良心,是立身的根本。
【第82句】:【父母官】古代老百姓称为民请命、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为“父母官”。 它源自何处呢?源自汉代正史。 《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期,南阳郡治安状况非常糟糕,盗贼猖狂,百姓逃离,田园荒芜,境内一片狼藉。一个名叫召信臣的到这里任太守,此公为政勤勉,很有计谋,首先严厉打击盗贼,稳定社会秩序,劝说人民发展生产,对游手好闲、不干农活的浪荡子弟毫不客气,像严父一样督促他们搞好农桑。因为召信臣治理有效,经济和社会环境大大改善,流离百姓纷纷回到家乡,过上了好日子,人们十分感谢这位好官,被大家称为“召父”。 另据《后汉书·杜诗传》载: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31年),南阳郡新任太守杜诗也是个好官,清廉节俭,勤政为民,任期内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恢复生产,增收粮食,像慈母那样细心关心百姓疾苦,大家有吃有穿,日子过得很开心,被当地人尊为“杜母”。 事有巧合,同是汉朝(西汉东汉),同是南阳,“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由此,人们把关心百姓疾苦,推动生产力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州县好官尊为“父母官”。从此相沿成俗,这个称呼流传下来,直到现在仍有这种称呼。当今的“父母官”够格不够格,老百姓心里有数。
【第83句】:【家和万事成】(谚)万事:各方面的事情。家庭和睦了,什么事都能办成。指家庭和睦是万事成功的条件。 也作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安。
【第84句】:【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 释义:什么样的人就找什么样的人。 例句:小糜子却联络了十来多个人,“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她找的尽是她那一号子人。
【第85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惯)1形容诗文富于变化,跌宕起伏有气势。2比喻问题层出不穷,一个尚未解决,另一个又出来了。 也作一波未了,一波已起。 一浪未平,又起一浪。
【第86句】:【想当然】“想当然”指做事没有根据,不加考证,只凭主观想象。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太普遍了。 “想当然”源自《后汉书·孔融传》。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共争天下。 有一次,曹操打了胜仗,长子曹丕私自将袁绍的儿媳甄氏纳为妾。孔融听说后写信给曹操,提到武王曾把纣王的妃子赐给弟弟周公旦。曹操没有领会到孔融是在讽刺自己,便问此事出自何典,孔融随口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是以今之事,想起当年。名人一句话,形成一个词。 楷模“楷模”指榜样、模范。“楷模”一词源于两种树木,据《资治通鉴》卷五十五记载,东汉时期的太学生中广泛流传有“天下楷模李元礼”这样的说法。北宋人陈奕在其所编著的《履斋示儿编》一书的卷十三中说:“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
【第87句】:【说到风便扯篷】(惯)篷:船帆。 一说有风便立刻把帆升起来。1比喻一说什么便马上要干什么。2比喻态度转变得很快。
【第88句】:【慷慨捐生易,从容就死难】(谚)捐生:献出生命。一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为正义献出生命容易,在长时间考验下仍从容自若地面对死亡而不改节就比较难。指“从容就死”比“慷慨捐生”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更坚定的信念。 也作慷慨杀身易,从容就死难。 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
【第89句】:拉弓要膀子,唱曲要嗓子。
【第90句】:【着湿布衫】(惯)比喻惹上了甩不掉的麻烦事。
【第91句】:【大口小口,一月一斗】(谚)不论大人或小孩,在吃粮上,一人一月总得一大斗。指口粮的耗费是硬指标,不容含糊。
【第92句】:【彼一时,此一时】(惯)指那时是一个样子,现在是另一个样子,情况已大不相同。 也作“此一时,彼一时”。
【第93句】:【钓大鱼离不了长竹竿】(谚)要钓大鱼,就离不了长长的钓鱼竿。 比喻人要想得到大利,就得先付出大的投资。
【第94句】:【冷了半截】见“凉了半截”。
【第95句】:【懒驴上磨——不赶不会上道】(歇)上磨:指拉磨。道:磨道。比喻没人督促或施加某种压力,就不会去干某事。常含讥讽意味。
【第96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第97句】:【遗子黄金,不如一经】(谚)遗:留给。经:经书。给子孙后代遗留黄金,不如教他们学好一部经书。 指留给子孙的,金钱不如知识。
【第98句】:【烂板凳——高谈阔论】(歇)板凳烂了,是因为有人长久坐着“高谈阔论”。指只会空发议论,不干实事正事。
【第99句】:【耳根不得清静】(惯)形容经常被别人批评、唠叨或指责。也指外界声音嘈杂,使人不得清静。
上一篇:名人名言楷书(名人名言楷书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