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区别,混在一起处理。或说:头发 眉毛一起剃。成语:混为一谈。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他越想越火:你们真个胡子眉毛一把抓,人人眼里插棒槌, 难道姓苗的眼里那么好揉沙子?”
【第2句】:王婶的女儿前年出嫁,她退地时,地边不让半分;今年她添了小孙子,补地时,却想叫队长多让出一米。队长批评她说:“你呀,真是一个萝卜两头切,中间还想吃一截,什么好事都要占!”(山西·临猗)
【第3句】:我们村的小刚发了财,以前看不起小刚不来往的亲朋好友,现在都来攀亲。叔叔感叹地说:“富居深山有远亲。人,眼皮薄啊!”(河南·西华)
【第4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由不得人
【第5句】:张大伯的儿子好睡懒觉,张大伯说:“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仓先冒尖。像你这样早睡晚起,日子能过好吗?”(湖北·钟祥)
【第6句】:爸爸加班很晚才回来,我连忙给他倒了一杯茶。爸爸却说:“肚里没本儿,难下清水儿。还是让我先吃饭吧。”(河南·荥阳)
【第7句】:【丢去九霄云外】(惯)九霄:天的最高处。指扔得远远的。
【第8句】:【戴笼头】(惯)笼头:骡马等头上套的东西,用皮条或绳子做成,用来系缰绳,有的还用来挂嚼子。比喻被人控制,受人支配。
【第9句】:小明见又吃萝卜菜,嘟着小嘴说:“不爱吃。”妈妈笑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河南·邓州)
【第10句】:【天落馒头,也要起早去拾】(谚)指机缘再好,也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成功。
【第11句】:【温开水泡茶——慢慢来】(歇)指行动迟缓或行事慢慢腾腾。
【第12句】:【风马牛不相及】(惯)比喻人或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第13句】:【到老方知妒妇贤】(谚)妒妇:嫉妒丈夫有外遇的妇女。指男子到年老时,没有因贪色而伤身,这才体会到有个妒忌心强的妻子是有益的。
【第14句】:【抬头不见低头见】(惯)指彼此经常见面,很熟悉。 也作“低头不见抬头见”。
【第15句】:观音菩萨坐轿——靠众人抬举
【第16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释义:伤害别人的想法不该有,但是防备别人伤害的警惕性必须有。说明对人不可轻信。例句:“她家出身清白成分好,来往干部多,要是叫她拿着了我们母女的什么话把儿,可是要命的哩!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要记住呵!”
【第17句】:【鸡抱鸭子——干忙活】(歇)抱:孵。干:徒然,白白地。忙活:急急忙忙地做活,指白忙一场。 也作鸡孵鸭子——干着忙。 鸡孵鸭子——白忙乎。
【第18句】:池塘里的泥鳅——翻不了大浪
【第19句】:【没心没肺直肠子】谓人思想简单,直率。《1983年佳作 集》:“这闺女是个没心没肺直肠子,待人挺实落。”
【第20句】:【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是西方基督世界的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稣诞生而设的节日。早在公元336年,12月25日正式被罗马教会定为圣诞节。《圣经》中没有耶稣诞生日期的记载,12月25日原为太阳神诞生日期,基督教会以此作为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系取耶稣为“正义的太阳”之意。到5世纪中叶,圣诞节已成为教会的传统宗教节日,后来逐渐大众化,成为许多国家的法定节日。圣诞节有许多重要活动,12月24日晚称为“圣诞夜”,也叫“平安夜”。人们团聚在一起,共进圣诞晚餐,互赠礼品。一棵漂亮的圣诞树是圣诞节必不可少的。到了圣诞节子夜时分,教堂举行隆重的子夜弥撒,黎明和上午还要举行两次。
【第21句】:【冒天下之大不韪】(惯)不韪:不是,过失。指不顾天下人的反对,明目张胆地做罪大恶极的事。也指遭到天下人的反对。
【第22句】:【和尚脑袋——一溜净光】(歇)形容光光的,什么也没有。
【第23句】:【吃秤砣,铁了心】铁,名词作动词用,谓狠下决心,不动 摇。吃秤砣,或说:王八吃秤砣。浩然《山水情》:“刘三像吃 了秤砣铁了心,一点儿也不松口:这一回,你就是去死,我也 不能答应。”
【第24句】:【泥鳅难捉,人心难摸】(谚)泥鳅:鱼类,体呈圆柱形,有黏液,光滑难捕捉。指人心难以摸清,就如同泥鳅难以捉摸一样。
【第25句】:【玉波去四点,依旧是王皮】(谚)玉字去一点,还是王字;波字去三点,还是皮字。指表面上略有变化,但本质上还是不变。
【第26句】:【爱叫的麻雀不长肉】(谚)比喻轻浮而不务实的人,不会有什么作为。
【第27句】:水桶断了箍——散了
【第28句】:【马奶奶见了冯奶奶——差两点】(歇)“马”字比“冯”字少两点。点:本指汉字的笔画“点”,转为量词,表示少量。指还有一些差距。
【第29句】:【入圈套】见“落在圈套里”。
【第30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预防意外事件发生。谌容《人到 中年》:“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任何意外的情况都是可 能发生的。”
【第31句】:开甑的蒸气——直往上冲
【第32句】:电线杆挂灯笼——高明;有名(明)的光棍
【第33句】:【龙归沧海,虎入深山】释义:沧海:大海。比喻人们各自回到有所作为的地方去。例句:龙归沧海,虎入深山,各有所利耳。不可在此久停,可上白云山聚义。
【第34句】:【软不吃,硬不吃】(惯)指不管态度好坏,都不怕。也指人特别难缠。 也作软的不吃,硬的不怕。 软硬不吃,横竖不咽。
【第35句】:【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倚了】(歇)春凳:一种有靠背、宽而长的凳子。比喻失去了依靠或依仗的条件。
【第36句】:【先生】“先生”一词作为一种称呼,在我国已经使用了3000多年,其间有若干变化,但总趋势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先秦文献中,“先生”之称,最早见于《论语》。“先生”的含义较多,然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含义是“古者称师日先生”(《初学记》卷十八引《释名》)。自先秦以来,“先生”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大的称谓。不仅一般人使用,皇帝对臣下也以“先生”称之,如汉武帝称东方朔。不仅尊称别人,文士们还用作自称。“先生”成为文人别号中常见之称,如“五柳先生”。唐宋以后,“先生”之称愈用愈广。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卷一有如下感叹:“古者师日‘先生’……未尝混施也。今则不然,同辈而先生之矣,后进而先生之矣,医卜而先生之矣,商贾而先生之矣,甚则舆台皂隶而亦先生之矣。”清代末年,“上海高等妓女,世俗所称之‘书寓长三’是也,亦称先生而不称小姐。”实是指责“先生”之称越用越滥。总之,十多种称呼谓“先生”:古代老师称先生,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称先生,医生称先生,管账的称账房先生,文人学士自称先生,老成之人称先生,算命、看风水的人称先生,商贾称先生,工匠称先生,现在连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也称先生了。现在,“先生”称谓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常使用先生称谓的是礼仪之词“女士们,先生们”。还有对知名人士特别是无党派民主人士称先生。而老师和医生反而很少使用先生一词了。
【第37句】:【等到黄河清】黄河水夹带泥沙,浑浊。借指等待时间太 长,没有指望。成语:遥遥无期。姚雪垠《李自成》:“如此世 界,我们负屈衔冤,实在无路昭雪。要想等到是非水落石 出,你就等吧,等到黄河清,日头从西边出来。”
【第38句】:姑姑刚把表弟上大学的钱凑齐,表弟却因贪玩儿摔断了胳膊,姑夫心慌的老毛病急得也犯了。姑姑无奈地说:“真是十个坛子九个盖儿,怎么盖也盖不住啊!”(内蒙古·集宁)
【第39句】:【千军容易得,一将最难求】(谚)干军万马都容易招募,一个智勇双全的将领却不容易求得。指领兵的将才自古以来就很难得。 也作“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第40句】:【耍死狗】(惯)指使用无赖手段,放刁、撒泼,故意捣乱。 也作耍无赖。 耍赖皮。
【第41句】:暑假里,爷爷带小明到很远的亲戚家去。临走时,太阳火辣辣的像个大火球,爷爷却带把雨伞,小明感到很奇怪。爷爷说:“晴带雨伞饱带饭——有备无患嘛!”(江苏·响水)
【第42句】:蚊子找蜘蛛——自投罗网
【第43句】:【贴人不富自家穷】(谚)贴:补贴,帮补。在钱财上帮补别人,往往是别人没有帮补好,倒把自己拖垮了。指用财物扶持别人,并非救助人的好办法。
【第44句】:【花架子】“花架子”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行为或中看不中用的用具。现在的机器为什么用“架”来表示,如一架飞机等。这和古代的纺车、织布机有关,它们的形状都像“架子”,时称一架织布机。“花架子”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在元朝时,松江纺织家黄道婆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远近闻名。而和黄道婆同在一个镇上的李秀才,他不愿意从事认为低贱的体力劳动,生活不下去,就到浙江湖州乡下当私塾先生.以此维持生活。这个秀才教书的地方也是个纺织之乡,大家听说李秀才是黄道婆家乡的人,就纷纷找他请教纺织新技术。李秀才对纺织技术一窍不通,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就撒谎说自己是读书人,没动手亲自纺织过,但他可以把黄道婆的织机图纸画给乡亲们,让他们改进工具,提高技术。乡亲们拿着秀才画的图纸,请木工做_了一架织布机。织布机看起来很漂亮,很新颖,但是却不好用,根本没法工作。大家去问秀才,他却说你们的手艺不行,对最新的机器理解不透,所以才织不出布来。后来,黄道婆发明的织机传到这里,人们才知道李秀才画的织布机只是样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备实用性,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花架子”。
【第45句】:【蛤蟆死了还要跳三跳】(谚)比喻人在绝境中不会束手待毙,总要作一番拼死的挣扎。
【第46句】:【猴弹棉花狗拉车,什么都乱套啦】释义:比喻一片混乱,没有秩序。例句:这年头,猴弹棉花狗拉车,什么都乱套啦。不是有事,像她这样派头的,不会脚底板痒得没事干,跑到我们这门上来!
【第47句】:【好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见“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第48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释义:责怪人管事太多。不该管的也要管。“拿”又作“扑”、“咬”、“捉”。例句:女护士勉强地把自行车搬进医院大门,但还是嘟嘟囔囔地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不知安的哪份心呢!”
【第49句】:【生疮不晓得化脓,放屁不晓得脸红】(惯)斥责人不知羞耻或不懂道理。
【第50句】:吃饭舔碗边——穷相毕露;吝啬鬼
【第51句】:【忙者不会,会者不忙】见“会家不忙,忙家不会”。
【第52句】:【耗子倒管起山猫来啦】释义:比喻事理颠倒。例句:他忽然把胳膊一甩:“反正没有死罪,耗子倒管起山猫来啦。走!”
【第53句】:【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谚)禄:禄粮,饭食。指吃了人家的饭,拿了人家的俸禄,就要尽心竭力地报效人家。 也作食人之禄,必当终人之事。 食人之禄,当尽其心。
【第54句】:【吃菜要吃心,听话要听音】(谚)吃菜要吃菜的鲜嫩内瓤;听人说话要聆听话外之音,以便知道对方的真实意图。 也作吃葱吃芯儿,听话听音儿。 吃饭品滋味,听话听下音。
【第55句】:【打白客】(惯)指托人办事不花钱。
【第56句】:羊肠小道——弯弯曲曲;绕来绕去
【第57句】:【狼腿拉到狗腿上】(惯)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在了一起。
【第58句】:【正月十六贴门神——迟了半月】(歇)门神:旧俗除夕或正月初一贴在门上的神像,迷信以为能驱逐鬼怪保平安。指行动迟缓,错过了时机。常含讥讽意味。
【第59句】:好花插在牛屎上——不合身份;不配
【第60句】:小鬼拜见张天师——自投罗网
【第61句】:【拈不得轻,负不得重】(惯)拈:用手指夹取东西。轻的拈不起,重的背不动。比喻人什么本事也没有。
【第62句】:【肉骨头落了锅——啃定】(歇)啃:谐“肯”。指某事是确定无疑的。
【第63句】:应声虫——随声附和
【第64句】:【 荒年传乱话】荒乱的年代,人心不安定,多有谣传。茅盾 《林家铺子》:“师傅,随他们造谣去,你不要发急。荒年传乱 话,听说是镇上的店铺十家有九家没法过年关,时势不好。”
【第65句】:【看人看穿戴,生意看招牌】(谚)看一个人,先从他的穿戴看起;看商场生意,先从它的招牌看起。指人的仪表,生意的招牌,都是形象的标志,绝对不容忽视。
【第66句】:【有志不在年高】释义:人不在于年纪大小,贵在有志气。例句: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第67句】:【肚里没病不怕吃冷瓜】没做亏心事,不怕受牵连。王蒙 《相见时难》:“我不是乱七八糟的入,我一步一个脚印,肚里 没病不怕吃冷瓜,欢迎你调查。”
【第68句】:【贼去了关门】(惯)去:离开,离去。财物被贼偷走后才关门。比喻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也作贼走了才关门。 贼走了才拴门。
【第69句】:【一锄头挖不出一口井来】(谚)深并不是一锄头下去就能挖成的。 指做事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简单处置。
【第70句】:黄鳝斗泥鳅——滑头对滑头
【第71句】:【人穷志不穷】释义:虽然贫穷,但是不能没有志气。例句:“同志们哪,我们穷,不假,可是我们人穷志不穷,我们有穷人的骨气。”
【第72句】:好花要有绿叶扶,好汉要有众人帮。
【第73句】:【龙不离海,虎不离山】(谚)龙不能离开大海,不然就无从发挥它的神力;虎不能离开深山,不然就难以施展它的威势。比喻权势人物不能超越自己行使权势的特定范围。 也作龙不离滩,虎不离山。 虎不离山,龙不离渊。
【第74句】:夫妻俩,女的偷,男的赌,邻居们讨厌透了。爷爷说:“好配好,坏配坏,弯刀只配切瓢菜,瘸驴单驮破麻袋。这两口子是南瓜花炒鸡蛋——对了色啦。”(河南·许昌)
【第75句】:【百姓】“百姓”现在指军人和官员以外的人民群众。但在古代百姓的含义正好和现在相反,是指上层社会的官宦。源自《尚书》。据载,在远古时代,各氏族部落经常发生冲突,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部的夷族部落一起,打败了由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蛮族。因为炎、黄、夷部落联盟约有一百个氏族,每个氏族又各有一个表示区别的姓,这个代表氏族的“姓”当然是头领。所以黄、炎、夷部落联盟的氏族就称作“百姓”。他们在打败了九黎蛮族后,“百姓”强大起来,就成为贵族、奴隶主了。到商初,“百姓”的主体仍是奴隶主贵族。以后,各氏族内部逐渐分化,一部分人变成了穷人,成为“庶民”,即自由民。战国时,随着奴隶社会的解体,“百姓”的特权丧失了,而原来处于奴隶主地位的“百姓”成为平民的同义语。 “百姓”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郑玄注:“百姓,谓百官族姓;万邦,谓天下公民……百姓者,群臣之弟子是也。”郑玄的注解明白无误,百姓为官。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中,也提到“禹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敷土。”由此可见,尧舜禹时代,“百姓”是指地位很高的人。清代学者俞正燮,他在《癸巳类稿》一书中,直截了当地阐明了“百姓”一词的真正含义,其云:“百姓,专以仕宦言之。” 可见,“百姓”最早并非指普通平民,只是到了战国以后,伴随着封建制彻底取代了奴隶制,“百姓”才逐渐演变为平民的通称。平民百姓,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才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
【第76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谚)文官尽心国事,不贪财物;武将保卫江山,不惜牺牲。指文武官员能达到这种境界,天下自然太平。 也作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怕死,武官不惜命~
【第77句】:【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女】(谚)平地里常会开出好看的鲜花,高山上常会有俊秀的女子。指僻野的山村往往有美丽的女子。
【第78句】:八仙桌上放盏灯——明摆着
【第79句】:星期天,妈妈买回一斤肠子,馋得我直流口水。妈妈有事要出去,把肠子放在桌子上后,转身叮嘱我说:“别叫小猫吃了。”妈妈走了,我望着桌上香喷喷的肠子,自言自语地说:“我只吃一口。”于是,我咬了一口。这一吃不当紧,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下子就吃了一大半。妈妈回来一看,说:“这真是老鼠看仓——越看越光啊!”(河北·望都)
【第80句】:病人装进棺材——不可救药
【第81句】:五脏六腑抹蜜糖——甜透了心
【第82句】:【各肉儿各疼】(谚)肉儿:亲娘身上掉下的肉,指亲生儿女。指谁亲生的孩子,谁就对他知疼知痒。 也作“各养的各痛”。
【第83句】:【王妈妈卖了磨——推不的了】(歇)王妈妈:泛指老婆婆。推:本指推磨,转指推托、推卸。指事情、责任等推卸不掉了。也指事情没有指望了。
【第84句】:【 哪有媒人包生小孩】不能打包票,不可能万无一失。《台 湾小说选》:“那是应该的,哪有做媒人包生小孩?”
【第85句】:【说话带脏字儿】话语中骂人。老舍《四世同堂》:“说话可 别带脏字儿,我告诉你!好男不跟女斗,我要还口,你可受 不了!”
【第86句】:【太刚则折】(谚)折:折断。物体过于刚硬,就容易折断。比喻人在为人处世上过于刚烈,就容易受挫折。
【第87句】:开水锅里加凉水——下子冷静下来
【第88句】:【担水向河里卖】(惯)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第89句】:看着躺在床上的大婶,满脸愁容的大叔想让在军队中服役的儿子回家一趟。大婶知道后,摇着头说:“千难万难扛在肩,不动长城一块砖。还是让他安心服役吧!”(河北·巨鹿)
【第90句】:【走路都踩鼓点】(惯)比喻做事有规矩,有条理。
【第91句】:【猫踏破油瓶盖——一场快活一场空】(歇)指白高兴一场。含讥讽意味。
【第92句】:乡下的姨婆,孤单一人,村里老少常去看望她,帮助她。老人对我们说:“虽然你们不常回来,呵只要人间真情在,天里天外都有爱!”(贵州·遵义)
【第93句】:早晨,我看爸爸放在桌上的手表不走了,想给它上上劲,没想到,一使劲儿把表把拽掉了。奶奶说:“不让你动你偏动,这不,冷手抓热馒头——粘了吧。”(黑龙江·哈尔滨)
【第94句】:【人老易松,树老易空】(谚)指人老了,来日不长,心劲容易松动,就像树老了容易空心一样。 也作人老怕松,树老怕空。 树老易空,人老易松。
【第95句】:爸爸妈妈谈厂里的事儿,我也插了嘴。爸爸说:“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割一块肉搭根骨头——让人讨厌。”(福建·南平)
【第96句】:【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原指中国只能有一个皇帝,借指需 要集中统一。地,也说:国。主,也说:王。姚雪垠《李自 成》:“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倘若张献忠他们不愿臣服的, 一律剿灭。”
【第97句】:【慢橹摇船捉醉鱼】(惯)橹:人力摇的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醉鱼:比喻喝醉酒的人。指慢慢地把人灌醉后再下手。也指从容施计,稳步达到目的。
【第98句】:重槌敲重锣——响当当
【第99句】:阎王奶奶绣荷包——鬼花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