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昆明的雨教案【汇编三篇】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昆明的雨教案【汇编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明的雨教案篇1

课文内容分析: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是一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文章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着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散文,对散文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散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的经验的链接。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性体裁,学生要真正深入领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道远,这篇自读课文,教师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力求体现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实现由教读到真正自读的转变。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过渡: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诗词导入法营造一种美的的氛围,激起学生走进昆明的雨、走进文章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与昆明的雨来一场完美的邂逅。)

二、初读课文,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1.圈画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情。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圈画出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娇的吆喝声:带着雨珠芬芳馥郁的缅桂花: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旧时光……

3.思考质疑:作者不是要写昆明的雨吗?可雨在哪里?

明确:①都是发生在雨中的景象 ②在雨的滋润下得以生长。

(设计意图:汪曾祺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吐露心声: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想念悠然美好的生活。”《昆明的雨》看是写雨,其实描绘的是一幅画中的故事,一段怀恋的时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闲适恬淡之感。汪曾祺特别善于捕捉细小的美,在“凡人小事中寄寓深情”,他心怀昆明的雨,笔下的人事景物无不笼罩在温柔细雨中,其情越深沉,寄托情感的载体就越小,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小事”,写出了雨中的点点滴滴,看似散乱,东一笔西一笔,但无一不渗透着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怀恋。初步感知全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三、镜头定格,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1.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试着用文中一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空气湿润、雨季相当长,但并不使人厌烦、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2.选择文中的一种景物,具体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教师配上图片,给出示例:“你看,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浓绿、很多、极肥大”,这么旺盛的仙人掌就是昆明的雨滋润的,所以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丰满的。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美点寻踪、诗意再现等,引导学生在对文字的默读品味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作者借昆明的雨,借雨中的景物人事传达给我们的美感和诗意,深沉的情思。这一环节实现学习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四、品读文本,体悟其中情味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文中哪些画面很让人动情?品读语句,小组交流讨论情味内容。教师示例分析:卖杨梅的小姑娘:(1)朗读:“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声音娇娇的。”(2)品析:寥寥几笔,绘出一幅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刻画了一个娇俏、文静、可爱的女孩形象。她小小年纪就要靠卖杨梅贴补家用,生活应该是艰辛的,可她仍戴着小花帽子,穿着绣了满帮花的鞋,说明了她有爱美之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小组合作品悟:预设《送缅桂花的母女》《雨中与友人小酌》等

品析: 贫穷却爱美的小姑娘,分享缅桂花的房东母女,她们面对艰辛的生活都是勇敢而从容的。他们和那些生命力顽强、长得又大又美的仙人掌一样,活得明亮、丰满而使人动情。

(设计意图:汪曾祺的散文如诗如画,宁静美好,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一环节意在抓重点、寻美点、品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

五、合作探究,品析语言的淡而有味。

师:王安忆评汪曾祺: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深情的。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活动一:【我是朗读者】

请以朗读者的身份,读出你喜欢的语句,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通过朗读感受其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或氛围的美,圈点勾画,用批注的方式,品味文中“平淡有味”的语言,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感受文字的美和内在的意韵。

示例:①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滑,嫩,鲜,香。”能不能将逗号改成顿号?

明确:不能,体现原句作者的陶醉、赞美之意),师生一起总结:汪老有一支神奇的笔,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有时用传神的比喻,有时连比喻也不用,仅仅几个小小的标点,却总能让我们有看见当时情形的感觉。

②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明确: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这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写出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惊叹与喜爱。“?”“!”的使用不仅语言简洁,读来亲切、口语化,也凸显出作者的惊叹与喜爱。追问:要是在这两句话前各添加一个感叹号表达作者的感情,你会加什么?

预设:(咦)这种东西也能吃?! (哇/啊)这东西这么好吃?!

师生对读,再次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雨季菌子美味的喜爱与怀念,提示学生注意句末的标点符号。

适时点评:菌子是属于昆明的雨季,而菌子的色香味是属于有趣的美食家汪曾祺的。正因为心中有趣,文章才有趣。汪曾祺的散文就是这样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③酒店小酌:一条偏僻的小街道,一个安静的小酒店,一张桌子,两条凳子,桌面一碟肥而不腻的猪头肉,半市斤酒,与好友相对而坐,店外嘀嗒雨声,淡淡花香弥漫,时间仿佛静止在了此刻。这闲适、平淡的氛围,多美!

(设计意图:汪曾祺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一环节意在抓重点、寻美点、品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为了引导学生动情地品味语言,而不是漠然地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我设计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真正走进文本,并联系生活运用。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

活动二:【视频欣赏:过桥米线—汽锅鸡】

这一家所以有名,一是汤好,汤面一层油,看似毫无热气,而汤温在一百度以上。据说有一个“下江人”司机不懂吃过桥米线的规矩,汤上来了,他咕咚喝下去,竟烫死了。二是片料讲究,鸡片、鱼片、腰片、火腿片,都切得极薄,而又完成无残缺,推人汤碗,即时便熟,不生不老,恰到好处。

设计意图:本课属于自读课,重点在于学生要学会自读品悟的能力,并且能够自主运用这份能力去自主学习,在迁读悟美的环节,让学生阅读汪曾祺《过桥米线—汽锅鸡》,感受一碗普通的过桥米线作者将其写得有滋有味,语言也像雨一样虽平凡却让人觉得丰满、明亮、动情。

活动三:【小试牛刀: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想念过去的味道。那你的家乡味是什么呢?模仿作者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选取自己家乡的特色食物,写几句有滋有味的文字。

(设计意图:散文教学中最自然最美妙的实践方式就是品读语言、抒写心声。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我们要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来探讨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在多样的读写创造活动中,丰富情感,增强描绘生活的能力。活学活用,既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又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迁读悟美,感受作者诗意审美。

在作者眼中一切都是美妙的、诗意的,思考为何作者会将昆明描绘的这么美好?

【背景资料】原来汪曾祺的一生极为艰难,他经历了中国社会脱胎换骨的时期,1939年他考入西南联大,在那里他结识了像沈从文、闻一多等文坛名人,这段时间,虽生活艰苦,但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昆明汪曾祺也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同时他也在此收获了他人生中的爱情,所以,在昆明的七年无疑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汪曾祺在昆明》

因为热爱,所以他笔下的景、物、人、事才显得格外动情,因为热爱,情感像雨一样绵长:因为热爱,文字语言风格像雨一样。

【品读共分享】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以“我发现,______原来也是一种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情趣和美,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设计意图:汪老总用最动情的文字记录平常生活里的诗意,记录普通人身上的美与善,虽然他也历经坎坷,毕业后曾因找不到工作想到自杀,文革中更是饱受摧残,但他始终以达观从容、诗意审美的态度去发现生活的美与趣味,他曾说:“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七、课堂总结:

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看似随意,又别具匠心,这“苦心经营的随便”背后,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师运笔的从容洒脱,如果你对汪老的散文意犹未尽,想对汪老了解更多,可以读他的作品《人间草木》《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生活,是很好玩的》。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立上,我一方面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了解文章内容、反复品味欣赏语言、领会作品的情思,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另一方面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价值,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蕴含其间的情感、体会汪曾祺散文语言“淡而有味”作为三大重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突出自读课课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文章、自主研究、自主发现、自主构建: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方向,在关键处加以点拨。课堂通过情境创设、对比阅读、情感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贴近文字,充分感悟,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一篇到一类”,理性发现,学会一种读散文的方法,“言“意”互转、“言”“意”融合,力求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基本上把文本盘活了,实现了编者文本、作者文本、教者文本、学者文本的四维互动,实现了文本的价值,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昆明的雨教案篇2

1.默读课文,积累鲜腴、方比、密匝匝等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圈点批注文中有味道的语句,通过品味简洁平淡的语言,发现文章的妙处,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

有一个地方,它的雨季是这样的:

它的雨季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反倒很舒服。

这是哪里?(昆明)

这是本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节课,你们将和老师一起完成二个学习任务。一:我们将复习巩固一种阅读学习方法——圈点批注,大家在七年级时就已经学过,相信能出色完成;二: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先请大家默读课文和课后阅读提示,思考:

围绕“昆明的雨”,作者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请学生依次开火车回答文中写到的景、物和事。(昆明雨季的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卖杨梅的苗族女孩、缅桂花……)

2、自读课文,圈点勾画

接下来大家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并在书上相关语句旁做好批注。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圈画并在相应语句旁做好批注,师巡视并做相关指导。(8分钟)

小编:“自读”课文如何教?陈老师给我们提供一个好的范例:

1.充分利用课后的阅读提示及课文旁的批注(本文没有)

2.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

3.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的巩固与运用。

三、语言品析(小组合作单)

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完成合作单上的两项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

1:交流批注,选择最有味道的一处进行讨论并修改完善。

2:探究思考,回复读者提问

小组合作,组内交流,准备汇报。

【品读1:昆明雨季的菌子】

①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这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写出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惊叹与喜爱。

②一个“?”、“!”语言简洁,读来亲切口语化,凸显出作者的惊叹与喜爱。

要是老师想在这两句话前各添一个感叹词表达作者的情感,你会加什么?

(咦)这种东西也能吃?!(哇/啊)这东西这么好吃?!

师生对读,再次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雨季菌子美味的喜爱与怀念,提示学生注意句末的标点。

【品读2:昆明雨季的果子】

作者笔下的杨梅个头大味道甜,但有一个细节还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声吆喝。请大家听老师也来吆喝一番,边听边想,这句吆喝为什么不能少?

(富有生活气息、女孩坐在人家阶石一角就会不时吆喝,很有画面感,也写出当地人情之美。)

那么,除了富有生活气息,有情境画面感外,这句吆喝中还包含了什么?让我们读一读下面的文字:

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柔和)

【品读3:昆明雨季的花】

①“时常”、“满满”看出房东的热情淳朴。

②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会更显美丽滋润,再加上房东的热情与关怀更让我感动,因此心感到软软的。

思考:仅仅是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让我感到心软软的吗?

【品读4:昆明雨季的氛围】

①意境景色美。鸡与平时在农村里见到的不一样,一动不动,好像鸡也沉浸在悠闲的气氛中,木香花很多,花朵饱涨、绿叶浓密。

②“爬”、“遮”、“密匝匝”、“细碎”、“半开”、“饱涨”等多个动词、形容词,简洁凝练地描绘出昆明雨后美丽、宁静的氛围。

【回复读者】

不是,微小的载体更好。这些平凡事物时我们生活中能经常接触的,是我们所能体会。感受到的。用微小的事物来抒发更能体现作者深刻的情感与回忆。

微小的事物有时可能不会被人发现,但汪老先生发现了,体现出他是真的很喜欢昆明。

小编:品析精准的言语表达、体悟作者的所思所感是散文教学的要领,尤其像汪曾祺这样的散文大家,更要通过体味语言来感受作者的情调。陈老师抓住了这一要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运用师生对读、演读、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使得语言赏析的过程深入而有趣,令人回味无穷。“回复读者”环节富有创意,既抓住了这篇散文中微小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又具有开放性,唤起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四、体悟升华

欣赏到这儿,我们有两段文字一直忽略了,汪曾祺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这样说道:“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是否重复,可否删去一处?

(不可,结构上收尾呼应;反复强调,更突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和怀念)

老师将汪曾祺笔下的昆明雨季融进了一首小诗中,让我们一起在这首小诗中体会汪曾祺那份深沉的情感!(齐读小诗)

读到这儿,如果你还想念他淡而有味的文字,课后老师推荐大家阅读这两本书。《人间草木》《故乡的食物》

小编:汪老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在陈老师的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小组合读、男女分角色朗读,朗读环节一以贯之,且巧妙地运用背景音乐营造氛围。最后的朗读环节是惊喜的,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诗意总结,又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相信经过这样的朗读体悟,学生对于汪老的文字一定有了深刻的印象,随后的书目推荐又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使得这场雨真正浸润在学生的心里!

一场雨,把我留在这里~

昆明的雨教案篇3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重点)

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难点)

一、导入新课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

提问2: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黑红黑红的,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明确: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目标导学二:深情品读,体会情感

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把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段落深情地读一遍?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

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意见,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地,自由地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

提问7:在朗读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目标导学三: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高尔基《海燕》节选)

提问8:同样写雨,大屏幕上的与课文中的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明确:氛围不同,雨中景不同……

提问9:如果用“豪放”与“婉约”来形容雨的话,《昆明的雨》应该属于哪一种?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婉约。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具有一种平淡自然之美。

提示: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没有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具有价值,有时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更能打动别人的心。

小练笔: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某个雨季。

三、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的特点长

不气闷

明亮

丰满

使人动情    

浓绿想念

喜爱

赞美

1000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