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的感想
去福利院的心得体会
【篇一:福利院工作人员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李书仕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社会经济突飞发展,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被冷落,是院利院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重新找到了家,得到了家的温馨、爱的呵护。
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过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人生之路,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
尊重老人,敬爱老人,说到底就是尊敬自己,敬爱自己。
会懂得孝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打开心胸去接纳福利院中孤独的老人,给他们欢乐,给他们祝福,陪伴他们去更好的生活。
慰问福利院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
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经过这些年在福利院的工作生活,老人的经历及生活让我感动与震撼,使我的身心更加明朗,明白阳光是不吝啬每个角落。
这些年,我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关爱,为他们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帮老人叠被子、擦桌子、打扫房间卫生、和老人聊天、搀扶老人下床走路、洗澡、洗碗筷、打水等等。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去关心这些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因为他们曾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他们理应得到这种爱。
我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加到我们的行列中来,让我们爱的力量不断的壮大
同时呼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篇二: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心得体会1】照顾老人的心得体会王运安我们都赤裸裸而来,没有谁天生富有,没有谁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作文600字(要原创) 一路收获一路歌 (就是成长的故事,也一定要原创)
观后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千里迢迢来到了红色摇篮,创建的红色根据地——井冈山.早就听说井冈山很美,但在印象中, 对井冈山感觉始终是黄洋界炮声过后的战场,是红军迂回行走的小路,是风展红旗如画的摇篮,是淳朴憨直的革命老区.我也常自问:如果没有毛泽东和他的红军, 井冈山,一个中段的几座普通山峰,能否驰名天下 没想到当我踏上这片神奇土地的时候,出现在我眼前的浓郁的传统人文与的风光,如同一曲雄壮而又秀美的交响曲,深深地感染着我,亲身感受到它的不 凡. 我们重点参观了,系 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 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此刻,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博物馆 里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远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 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 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现在我终于有了不虚此行之感,因为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记录着英雄们当年改天换地的凌云胸怀,他们这支最初仅有几千人的队伍,20年后壮大成为数百万人的大军.眼前 肃穆的绿岭青山,似乎就在表达着对这些井冈英雄的深深思念.青葱的井冈山,红色的根据地,每一株树木都讲述着一个故事,每一条小路都记录着一段历史. 此 次井冈山之行,让我受益匪浅,留下了三点深刻印象,一是坚定信念的精神;二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勇于胜利的勇气.我要将此次井冈山之行所汲取到的精神 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长足进步,让我们弘 扬井冈山,做的楷模.一路收获一路歌 有天在 QQ 上和以前的一个学生聊天,他说,老师,我已经 20 岁了。
当时心下一惊,掐指一 算,是呀,从 2000 年毕业,到如今已经是从业 11 年的“老”教师了。
回首人生中最美好的这段青 春年华,心中感慨颇多。
刚毕业的时候,我自己还是个大孩子。
任教的第一所学校,被大家称作“桃花源”——前不着 村后不着店,旁边是一片果园。
学校很小,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条件当得起“清苦”二字——没有 暖气的冬天, 班级支起老式炉子, 在家中饭来张口的我们, 在呛人的浓烟中学会生炉子。
一天下来, 烟熏火燎之中,脸上仿佛总有层厚厚的煤灰;在家里连花都没浇过的我们,扛着工具在学校的一片 小菜园里刨地种菜,自给自足;没有电脑,没有背投,最高科技的教具是录音机…… 虽然如此,但是回忆当初,印在脑海里的,不仅仅是条件的“苦” ,更有收获的“乐” 。
教具少, 自己动手做——语文课上的拼音卡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头饰,数学课上的钟表、口算卡……老师 少,我们还要上音乐课,录音机帮大忙,甚至还学会指法混乱地弹完一首曲子;活动课,一个人管 三个组,瓶画、壁挂,甚至还和学生一起用酒精灯做彩色蜡烛……这样五彩缤纷的经历,磨练了意 志,锻炼了能力,让平面的生活立体起来。
而这样孜孜不倦的追求,来自于知足乐观的。
说: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是啊,只有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把爱 注入到工作之中,才能体验到自己的。
如果问起老师的对于自己的职业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我想很多老师会说: “让学生喜欢我” 。
自 己做学生的时候,总是觉得真正懂得学生心意的老师太少。
褪去了学生的青涩,自己成了为人师表 者,就发自内心地想让学生喜欢自己,想真正的融入他们之中。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的是和 我们截然不同的新一代少年,从年纪上,我们相差二十多年;从思想上,他们虽然还稍显稚嫩,但 有时可能比我们还要超前;从对事物的认识上,他们远比我们要单纯。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 值,赞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和成绩,放大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是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经之 路。
“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
”这句话常常浮上心头。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从 小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 在三年级的时候, 曾经在一些大孩子的蛊惑下, 参与了偷盗自行车的行为。
当时刚听说这件事时,我心里没谱——万一处理不好,很难保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后来,我发现 他在受到表扬后表现会更好,我便不经意的在班级夸夸他,同学们也常常写稿子到广播站表扬他的 进步,就这样,这个曾经让老师头痛不已的“捣蛋鬼” ,逐渐地成了积极的“劳动小能手” 。
次年, 我改教一年级。
当时教的学生,已经升上五年级。
可是每当看到他们时,总会感到一丝丝温暖—— 当我的嗓子嘶哑的时候,会有同学轻声问候;当低年级的工作需要帮忙时,会有大孩子主动走上前 来。
那天,当我领着小小的值日生,在班上打扫卫生时,是那个曾经的“捣蛋鬼” ,悄悄走进来, 帮着我扫地、摆桌子…… 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小本子,一张奖状,如果论其价值,真的是轻如鸿毛。
可是, 在一个后进生的心理,面带微笑的鼓励话语,写满表扬的评语和象征荣誉的奖状,却如同甘露般珍 贵,如珍肴般美味。
作为老师,我告诉自己,要做孩子们人生中的橡皮擦,擦去那些错误的、不快 的阴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明白自己该珍惜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拒绝什么,该摒弃什么。
使他们学会选择,能选择,引领他们走上人生的光明大道。
孟子曾经有言:“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 (《孟子•尽心上》),这话说的是要象及 时之雨对受教育者加以化育,使之能更好地成长。
人们通常把教育工作者比喻为 “园丁”,我知道, 必须要将这样“润物细无声”的艺术融入教学,才能与学生共同成长。
只有付出了热爱,必才能收 获尊重。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一年又一年,我一路经历着风雨和磨练,一路收获着感动和美 好——是领导,引领我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认清方向;是同事,帮助我从青涩的“菜鸟”成长 为驾驭课堂、管理班级的多面手;是学生,教会我只有付出,才能收获的真理;是家长,伴随我逐 步走近家庭教育……是谁说过,生命就像一场马拉松。
让我们怀着对教育事业满满的爱意,在教育 这条漫漫长路上,且歌且行,且行且歌
求一篇看望后孤寡老人后的体会500字左右
(1)5月28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却又是一个值得回忆的日子,今天我们志愿者在团委陈宗奎书记的带领下,来到兵团三建慰问我们结对子的孤寡老人。
早上十点我们在机关门口集合,乘坐28路公交车前往兵团三建。
在小区门口,陈书记给我讲述了具体细则,然后大家分组行动,前去孤寡老人家里。
看着年迈孤独的老人们,心里的第一个感觉是:难受
虽然去之前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当我亲眼看到时,还是难以抑制心中的心酸,为儿女操劳了大半生,如今却在应该安享晚年时独自一人…… 来到家里,冷清的房子里一片沉寂,没有一点声气。
于是,我们小心翼翼的和老人们交谈,谈论些他们愿意谈论的事情。
毕竟我们不是记者,不是以强者的身份来看望他们,不是以强者的身份来给予他们同情,我们只是一个后辈,只希望用我们的努力让老人们的生活能多一些鲜活的色彩,让老人们的生活少一些忧郁。
随后,我们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收拾家务。
老人们看着我们擦窗户、扫地……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看到我们的劳动成果,虽然是很小的帮助,但是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在和他们的聊天中,他们的言语让我们体会到一个孤寡老人的痛苦,一个孤寡老人的孤单,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大家的呵护。
孤寡老人最怕的就是寂寞,我们应该用那颗热挚的心来温暖老人心底的那块“寒冰”。
他们的孤单寂寞轻轻拂过我们小小的心灵:这世上不幸的人有很多,他们不能跟正常人一样享受正常的生活,每当见到别人的笑容,积在他们心底深层的忧郁又会涌上心头。
我们四肢健全,天资聪明,这已经是上苍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礼物”,让这份“礼物”得以发挥,展示出它最耀眼的一面
时间总是很快的,很快就要和老人道别了,看着老人们用着期盼的眼光看着我我们,心中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我们真心希望社会有更多的人群能去关怀这些老人,给他们一些帮助,在此,我诚恳的呼吁大家一起去关怀一下这些老人,别再让你我成为下一个他们。
关爱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的明天,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善待天下的老年人。
尊老爱幼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何况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 如果您家里有一个孩子,请告诉他,孝敬老人乃做人之本; 如果您身边有一个老人,请走近他,让他感受到晚年的温馨; 如果您是一位成功人士,请率先垂范,与老人分享您成就的甘甜; 如果您是一位有识之士,请献计献策,为老年人营造金色的家…… 老人,他们也年轻过。
年轻人,我们也将老去。
善待老人就等于善待自己.(2)2010年10月14日,南海执信中学全体“学生会”成员参加了看望孤寡老人的活动。
身为其中的一员,我有许多感受。
刚走进敬老院,宁静安详的气氛包围着整个敬老院。
我们分了三批人分别在一、二、三层楼在看望老人。
老人们看到我们十分开心,都喜欢跟我们聊天,他们平时都十分寂寞,每天作息时间都是准时的,虽然活动比较丰富,但是还是有许多老人很孤独,所以我们应多去看望他们,鼓舞社会各界人士来关注孤寡老人,奉献我们的爱心,温暖老人们的心
——团委副书记 李晗当我们进入饭堂的时候,一些老人们正在打饭,一些正在吃饭,他们看见了我们,有的露出诧异的表情,又有没有感觉到,也有的露出奇怪的表情,但随后他们可能想到我们是谁,便热情地鼓起掌,满脸笑容迎接我们到来。
这些老人大部分说白话,我去跟一个奶奶说话,随即发现他说的是白话,我赶紧叫一个同学帮忙翻译一下,原来她说的是叫我好好学习。
我心里确实有点震惊,我平时总是听老师、家长叫我好好学习。
一个老到满脸皱纹像刀刻深深在脸上的一位奶奶,她跟我说她92了。
还有一位奶奶收了我们送给她们的祝福之后,也会赠了一个祝福:“祝同学们学业进步—二姑妈祝福。
”最后我才知道她曾经是一名教师。
在我们快走的时候,我们去扶那位92岁的老人上楼,可是她坚决不肯,她说自己走锻炼身体。
我看着她一个人 蹒跚地走着,一步一步是如此的辛苦,可是她仍不让人扶,坚持自己走。
人老了,行动也跟着迟缓,但是他们的感情却不会,他们孤孤单单地一个人生活在敬老院里,不管是什么原因,我都觉得我们要把最大的关怀送给他们,让他们感受温暖。
——团委宣传委员 赵宣娜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我们学生会组织活动而且这次活动不是在学校开的,而是去西樵敬老院看望一些来人家们。
目的很简单,去到那里的目标是让老人们开心快乐。
跟他们聊聊天;说说话,让老人院充满“生气”,带些我们班手工的小礼品于祝福,希望他们天天开心。
我们分了三批人分别在一、二、三楼看望老人。
老人都很开心。
这次虽然准备有所不足,但是我们看见了他们的欢笑已经足够了,下次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将会为他们表演节目。
其实老人院里的老人们真的很需要社会各界人的关怀、关心、关注,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子女辛辛苦苦地养大,却得不到他们的一句问候,只能在老人院里想象在异国他乡的子女。
只希望他们开心,他们开心就已经足够了。
——社会实践部部长 何美懿今天我们学生会组织活动,去了西樵敬老院看望老人家,与他们谈谈话,送点礼物。
我一上二楼就感到强烈的凄凉,沉闷感原来敬老院是这样的,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当我看到走廊上有一排走在轮椅上,行动不变的老奶奶们,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让人有一种照顾他们的感觉,面对我们的紧张和动作生疏,他们并没有嫌弃,反而很高兴的说:“有人唱就行。
”他们有正常过头的生活方式,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七点睡觉,每天自己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慢慢走到饭堂,很慢很慢,去完敬老院,我决定不会把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到那里,因为那里太悲凉,老人们都有种等死的感觉,儿女呢
瘦骨嶙峋,面黄肌瘦,有点惨不忍睹,既然那些老人来到了敬老院,我觉得我作为学生会的一员,应该多多陪这些老人度过这些有生之时起码要让他们快乐,唱唱歌聊聊天。
后来看到了躺在床上不能随意走动的老人,实在不忍心难道他们在人生末尾就这样结束了?虽然没有原先的紧张,但心里有点难受为他们而难受。
人到了晚年被人称为“享福之年”但是这些老人的“享年之年”在哪里呢
我看不到,我看到的是老人们那副哀愁的脸,以后应该让敬老院充满笑声,多组织这样的活动,下次来一定得学会粤语。
—— 学习部干事 潘颖茵 重阳前夕,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跟着毕锐老师探访了老人院。
在这家干净安详的老人院中,有一班热情可爱的老人。
老人们经历过了很多事情,本应该感到不行的他们仍然乐观坚强。
看见我们送给他们的礼物时,他们很开心,不断的跟我们说谢谢,还祝我们学业进步。
有位老教师还送我们几个字这趟老人院之旅,虽然短暂,但我们十分愉快,希望下次能在拥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去探访他们。
——宣传部干事 叶蕴钰
关爱残疾人心得体会
帮助残疾人的心得体会
【篇一:帮助残疾人的心得体会】残疾人所需要的并不多,只需要每个人的一小份关爱。
星星之火,足够照亮他们的整个世界。
帮助残疾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帮助残疾人的,欢迎查看。
帮助残疾人的心得体会一:今天是10月17日,天气阴沉沉,深秋的李口大地有了初冬的感觉。
下午两点半我骑车来到我们葛庄居委会田头组,开始了下午的进户走访。
葛庄居委会田头组与李口镇区相邻,在我的印象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
在走访前我一直思考,街道村的村民应该都有很好的致富理念吧,于是我一探究竟。
然后随着我走访的深入,进入相对偏僻的巷道,我发现田头组原来还有很多人任然是很破旧的砖瓦平房,当时我才明白,原来我被临近街道村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了。
今天走访的第一户就是一位残疾人家庭,在进入她家门的一瞬间,她手中的双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她步履蹒跚的来到我的面前对我说:小伙子,你有事吗?在一番简单的寒暄之后,我和她便拉起了家常。
这位残疾人叫陈前芳,自小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不能独立行走,属于肢体二级残疾,他的丈夫长期在外做瓦工,她的儿子在李口中学读,家庭年收入不足8000元,由于孩子读书,家庭压力较大。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z选择在家中织渔网,每天可以织3只网,而每只网只能赚4元钱,她边说边织,不停的用锡扣在网上打结,真的即费时又费力。
我问她家里有轮椅吗?她微微的摇了摇头对我说:只能靠双拐了。
看着她无奈却又充满坚毅的面孔
家乡变化,3000字的作文
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 暑期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人生至关重要的历程,回首那段日子,碰过壁,受过累,艰苦的生活是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再辛苦再累吃的只是素菜洗的只是冷水澡,一包五角钱的豆奶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但那种快乐却是从未体验过的,他时刻提醒我们现在社会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做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作为农村区域发展大二的一名学生,而今的我也已经保研,可以说要建设怎样的新农村、如何来建设新农村,是我必须思考的问题。
说起新农村,我不得不提起我走过、深入调研了解过的村庄,有的实现了农民的搬迁上楼人均产值也很高可是农民的再发展问题困难重重;有些表面看起来朴素内部却形成了一条可持续的产业环;有些正在蓬勃发展;有些却还是处于最原始甚至连吃饭问题都没解决的状态。
这样一种最广大农民生活的村庄现状,正反映出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即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二元结构日趋凸显。
作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站在排头兵位置、村庄建设的十大名村,其经济实力不可小视,但是在这次在做滕头村规划的时候,我不禁要问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
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生态是腾头村的最大的优势,可是该村的土地规划以及社会治理等一些细节又似乎在告诉我其实在腾头的发展过程中,优势并没有好好发挥、劣势却处处凸显。
细看十大名村,没有一个村不是有自己的支柱的产业,工业之路是每个村都始终在坚持的。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有绿色工业、后工业社会等等的主流化,可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工业毕竟是一个能耗型产业,它是不可能也绝对不可以代替农业生产的。
如果在这样一种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个村都搞支柱工业,鄙弃掉原始的农业优势,即使劳动力转移能解决所有农民的生计问题,可是我们美好的农村环境、鸟语花香的田园生活又岂不是以后都成了稀缺品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十大名村搞土地集约化,实现农民搬迁上楼,拆掉那些原本可以居住的农民住房,追求村庄的统一整齐化,却忽视了多样化的发展,近乎盲目追求那种形式主义的方式也实在堪忧。
当然,我并不是在说十大名村的发展模式不对,因为他们抓住了时代的发展机遇,现在拥有了一定的村集体经济基础,追求村庄的外观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现在中国的农村又有几个有这样的经济实力
又有几个村庄能套用这种模式呢
我们通常说马列主义的中国化,在这里我也想简单谈谈十大名村发展理念的普及化。
我们应当要寻找一种能适合现在一些落后贫穷农村发展的对策。
欧洲,由于欧共体的出现和扩大,越来越显现出融合的大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也是必然的、不能逆转的。
分析欧洲,很容易看到,整个欧洲的社会状况、气候、土地等等都跟中国有神似之处。
再拿欧洲其中一个发达国家德国来举例,现在德国的农村,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建设的城市化,而是呈现出外在朴素、内部软硬件建设全面发展的现象。
也就是说农村的建设是完全在尊重已有环境的基础上,以不改变既有资源,着重于如何进一步保护、高效利用已有空间的理念下面开展的。
德国,一个在世界大战中重创了的国家,发展的速度是如此的惊人,其中的建设思路是否很有待探询
现在的中国要发展到发达国家现有水平,至少还要有50年的道路要走,50年不长,可是却不能以50年的资源为代价,实现短期繁荣和增长。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也不同于韩国,而是更应该像欧洲一样,重视真正实力,也就是实质的提高,避免单纯的表面形式主义是必须克服的问题。
防微杜渐,保证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国的建设,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继续背负的责任;“三农”,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面临的问题。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想感谢这次东阳之行,感谢提供这次机会的中国村社促进协会,感谢这次比赛前后给我关心、鼓励的师长和朋友们
虽然这次比赛,在辩论上存在着那么些遗憾,可是我也从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这些学校的老师和选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为自己更方面的发展进一步做了准备。
衷心希望友谊长存,更希望这次会议能给中国村镇的建设带来进一步深远的影响。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
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
十天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
是庆幸
还是依恋
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通过这次实践每位队员都成熟了,能更全面的看待问题,使自身经验更丰富,能力更卓越,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
我想,美好不仅仅是回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以启迪和无穷的前进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工作目标,也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
这不仅是沿海发达地区的重大历史任务,更是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
二、坚持生态优先,推进我的家乡--东阳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
【第1句】: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和管理。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手段控制环境污染,强化对耕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监控,约束资源利用的短期行为,为生产绿色、无污染农产品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为农村居民提供山川秀丽的人居环境。
【第2句】:以生态产业化作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根据区域农村资源特点,通过综合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调整生态链条中的农业结构,对人们从事生态建设中零星的、分散的经济活动进行优化组合,将建设“生态家园”和“区域生态产业”结合起来,培植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富民农业产业群、产业带、产业区和产业基地,充分发挥生态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支撑作用。
【第3句】:生态移民和补贴维护生态制度创新。
在有些生态极度脆弱的农村地区,如果不发展经济,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就无法解决;如果要发展经济,就得破土垦荒或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无形中就会破坏生态环境。
因此,这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要换一种角度去考虑,引入“不发展就是发展”的新理念,沿两种思路展开:一种是继续推行生态移民。
我国近些年开展的生态移民,对缓解贫困、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在自然环境极度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生活的地区,应继续推进生态移民,通过向区外迁移农村人口,杜绝人类在生态脆弱区的开发经营性活动,采取大面积的封禁治理与保护等措施牞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利用自然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来从整体上保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这是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但是生态移民成本高,农民改行择业空间狭小,移民安置难度也大,有时候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必须加强科学论证和工作协调。
另一种是补贴维护生态制度创新。
要合理确定生态恢复和自然保护区,科学规划区内村落分布,引导居民相对集中,围绕居民点建设一定面积的高效基本农田,在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等问题的前提下,减少大面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有计划地补贴居民日常生活开支,引导居民从事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区工作。
另外,国家和地方政府可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尝试设立“生态维护奖励基金”,对维护生态环境做出重大贡献的村镇和个人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华清小学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春节感受习俗家长的感受怎么写
篇一:家乡的春节风俗 春节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风俗。
我们东北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春节的时候,我们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
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
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对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
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
“砰
砰
砰
”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我竞争的目标是我原来的职位——班长,原因是我很快乐我也要带给同学们快乐,建立心中快乐星球
篇二:春节习俗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台湾)。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
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
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
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篇三:春节习俗 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二十三这天是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据说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二十四这天掸尘扫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 宰鸡赶大集。
二十八要贴花花。
二十九,俗称“小除夕”,这一天人们往来拜访。
腊月三十是春节的一个高潮,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在正月十五正式结束,这一天是元宵节,要举行灯会,还要吃元宵、放烟花。
最后在烟花声中,结束了春节。
篇四:春节习俗 人们都知道,春节要放鞭炮,贴对联。
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让我来告诉你吧。
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年,常常在大年初一来骚扰人们过春节,于是,村里的人们就会到深山去躲避那个怪兽——年。
第二个春节到了,人们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
正在这个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挡住了跑往深山的人们,说道:“大家不要慌
我知道怎么挡住年。
”人们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来了。
老爷爷从房间里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块红布,就跑出了房间。
到了房门口,鞭炮霹雳啪啦地响,红布在风中飘动,年顿时不敢往前走了,转头就跑。
人们欢呼着跑下山,称赞老爷爷很聪明。
哦
原来年怕声音和红色。
所以,人们过年都要放鞭炮,贴对联。
学校“小手拉大手 文明一起走”致家长一分信。
家长意见:怎么写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片蓝天我们有着共同的愿望:让佛山更文明,让生活更幸福
,口不说脏话粗话,不随地吐痰手不乱扔杂物,不损坏公物;脚不乱穿乱行,不踩踏花草。
第二,从今天起,积极参与从我做起。
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文明校园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的文明行为,来为我们的校园增添光彩。
我们要主动参与,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的每一点一滴做起。
第三、积极参与,从我做起。
首先要知晓创建,关心创建,融入创建,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参与创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人人想,人人干,人人创”的良好氛围,争做文明师生。
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社会调查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大家是否对自己周围的人、事、物做过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是否发现隐藏其中的内在价值呢?其实,对我们身边的每件小事进行一次调查,都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社会调查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应该是我们大学生活的两个重要部分。
大家都非常渴望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大一第二学期,裴云老师教授的《社会调查》课程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
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先是每位同学各写出自己的一份调查方案,接着每人设计自己的问卷和提纲,然后分别展开调查,最后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
第一阶段:设计调查方案。
“万事开头难”,大家毕竟是第一次写调查方案,不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格式不对,项目不够,内容不符,质量欠缺等等。
但是,所有这些错误,在裴老师的认真指导下,都逐渐地改正过来。
他一次一次地指点学生,学生也一次一次地改,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进步。
由开始的被动(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到以后的积极主动(尽力做好该做的事),大家从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大家都想,第一次进行社会调查,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完成好。
全班47位同学设计出了各不相同,各具实际意义和特色的调查方案。
如:赵旭英的《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的调查研究》,赵建欣《关于现代大学生“拇指族”的调查研究》,李卫芬《关于武乡一中学生学则文科情况的调查》,张世娟《关于“网恋”的个案调查》……在裴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呈现出一派积极上进,激情高涨的火热气氛。
第二阶段:设计问卷和提纲。
调查方法很多,有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
也有同时采用几种方法的。
采用问卷法的同学设计了问卷,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的同学设计出了提纲。
所有这些问卷和提纲都由裴老师亲自来批改,每个人的问卷或提纲都至少修改过三次。
有21位同学采用了问卷法,他们将最后定稿的问卷存入软盘。
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由教务处为我们印制了将近800份问卷。
在这一阶段中,杨亚林和张俊花设计的调查问卷,翟琪和黄佳慧设计的访谈提纲,是优秀典型,格式规范,内容全面,设计新颖、合理。
第三阶段:展开调查。
问卷和提纲设计好以后,接进入调查的展开阶段。
同学们纷纷出动,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对象,采访和询问对方,努力使被调查者以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问卷和回答问题,从而让我们获得可靠信息。
大家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亲自到各个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例如:李君霞同学到华美超市调查关于商品包装情况,黄佳慧,孙志芳坚持每天到阅览室观察大家阅览的情况,王玉英到忻一中采访高中补习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李卫芬同学利用暑假到武乡中学调查,成俊敏在家乡深入农户访谈,赵旭英走访辍学儿童的家长,……。
“实践出真知”,大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锻炼和提高了我们参加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和增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阅历。
第四阶段:总结并写出调查报告。
这是最后一步,但也是最难的一步了。
同学们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调查与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写成报告。
可以说,我们在这一阶段付出的努力更多,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十几页纸的报告。
裴老师对每份报告都逐字逐句地一次次地批啊改啊,然后同学们再加啊改啊写啊,一次次地完善着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劳动成果。
好多同学都在报告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比如王玮、郭跃同学将长达三千字的报告进行了四次“改良”,尽最大努力完善着自己的作品。
赵旭英调查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也做了数次修改,在裴老师的精心指点下逐渐成为一份成功的报告。
黄佳慧同学凭着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对几位同学的耐心访谈,写出了五千多字的报告。
就是在打印这些报告的过程中,大家也费了很多心血。
不只是需要掌握打字、排版、制表的技术,最苦恼的是病毒的侵扰,大多数同学都因此付出了更多的精力。
孙志芳同学的报告,四次因为病毒侵害,部分乃至全部文件丢失;黄佳慧同学的报告被病毒损害,五千字全部重新打印,……尽管如此,大家热情不减,反复修改,不断追求规范和美观。
这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共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大家写出了47篇各具价值和特点的报告。
在整个学习、调查过程中,师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占用了大量时间,然而也收获了许多…… 我们首先体会到了裴老师的严谨认真,孜孜不倦,百教不厌,一丝不苟,和蔼可亲,热情奉献和全心负责。
我们也体会到了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上进。
学习委员张俊花同学做了大量组织工作,无数次的收回、发放,无数次的督促、帮助,在每一份报告上撒下了她的汗水。
李君霞等同学,为了展览加班加点,废寝忘食。
特别要说的是杨婵娟同学,她只上了两次课,就转到了法律系,但她从开始的设计方案和问卷,到后来展开调查和写作报告,整个过程都跟着同学们的进度,一步步地修改完善,直到课程结束写出了优秀的调查报告。
这种学习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在学习、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更是在热情追求完美和执着探索知识。
调查结束后,大家都受益匪浅,获得了很多我们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以及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工作都有价值和帮助的东西。
大家真正体会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体味到学有所用的乐趣。
同学们将会把这种精神用于今后的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把自己该做和想做的事情都做得最好,最棒! 大学生社会调查心得体会 我对于贵州的第一印象来自大学同寝室的一位贵州籍苗族同学,他很善于用一些难辨真假的传闻轶事来渲染苗乡苗民的神秘;他朴实豪爽的性格,幽默风趣的谈吐,也受很大家的喜爱,调研心得体会。
该同学最爱用两句话来形容贵州,一句是“好山好水好穷”,另一句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当时大家都认为该同学过于谦虚,先入为主地笃定贵州绝对是个好地方,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嘛,“贵州贵州,富贵之州”。
2008年5月份,第一次亲身来到贵州,去了黄果树瀑布和黔东南州的凯里,在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的杉木河上痛快地玩了一把刺激的漂流,在充满民族风情的亮欢寨饱尝了酸味鲜美,辣劲十足的酸汤鱼,充分领略了贵州的多姿多彩和好山好水,对于贵州的良好印象更上一层楼。
2024年6月,我跟随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实践团再次再来了贵州,走进麻山腹地的长顺县交麻乡,与偏远农村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当地乡村干部和群众的血肉相连之情;走进热火朝天、大搞建设的长顺县威远工业园区,见证一个传统农业县如火如荼的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走进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重走长征路,再次触摸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切身体会长征的艰难。
在短短七天时间里, 我感受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冲突和交替,历史与现实对比和交融,看到了一个与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贵州,留下了一段难以磨灭的宝贵经历,其中有几个片段尤其让我感触良深。
一、刺痛人心的贫困 我们蹲点调研的长顺县交麻乡是贵州省极为典型的贫困“麻山”乡之一,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一方面土壤极其贫瘠,石漠化十分严重,耕地零星破碎,种植业发展受到限制,老乡们只能靠种玉米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山高沟深,道路崎岖,交通运输极其困难,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特别是该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十分紧缺,地下水又深埋于150米以下,难以开发利用,生产生活用水无法保证是长期困扰群众的一块心病。
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几天里,看到他们缺钱缺粮缺水的生活状态,看到他们天天走的是崎岖陡峭甚至有几分危险的羊肠小道,住得是根本无法遮风避雨的木板屋、茅草屋,喝的是需要长期贮存,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地窖水,鲜明的对比,残酷的现实,出乎我们意料的贫穷与落后,深深地刺痛了我。
让我最感到揪心的一幕发生在交麻乡中心小学。
当一位老师揭开学校里储藏生活用水的水窖,水面上漂浮的腐烂树叶,破败塑料袋,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杂物立刻映入我们眼帘。
“天啊,孩子们每天就喝这样的水!”一位团友不禁脱口而出。
陪同的校长万般无奈地跟大家解释,学校附近没有任何固定水源,只能依靠几个月的雨季收集雨水来积攒全年的生活用水。
水经过长期贮存,难免会受到污染,有时甚至会有死老鼠浸泡在水窖里,但即使如此,大家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喝。
二、小姑娘的微笑 到达交麻乡的第二天,我们便自带干粮,翻山越岭,深入翁落、挂拔、干代、摆几等村组慰问贫困农户,了解当地民情。
一路走来,乱石丛生、艰险崎岖、没有尽头的一弯接着一弯的山路折磨着我们的身体;无处不在、扑面而来的贫困则继续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我们跋涉6个多小时,赶了20多公里山路,终于走到了今天的目的地翁落村干代组,此时每一个人都已精疲力竭。
在村口休息的时候,我们与上图这对小姐弟不期而遇了。
最初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小姑娘的干净得体的穿着,尤其她头上漂亮的发箍和小粉花,和我们沿路见到的其他小孩子有一定差别。
一个同事还不由地打趣道,这个肯定是村里富裕人家的闺女。
但一番攀谈之后,我们发现事实与我们想象的截然相反。
小女孩今年6岁,弟弟1岁半,他们的爸爸则常年在外打工,妈妈是翁落村干代组希望小学没有报酬的义务老师。
妈妈平时很忙,基本上顾不上他们姐弟俩,小姐姐上学之余,既要照顾弟弟还要操持家里的大部分家务活。
小姑娘的讲述让我们既心生同情又肃然起敬,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安慰她鼓励她开导她,但小姑娘没有再言语,只是微笑地抬头看着我们,然后默默地把同事给的糖果挨个分发给围在她身边的其他小孩子,只剩下最后下一颗,才小心翼翼剥开放进自己嘴里。
那一刻,我觉得所有言语都是多余的,这些留守、半留守的孩子们,已经用超出我们想象的勇气和坚持,坚强地承担起了她们本不该承担的坎坷和风雨, 三、老乡的眼泪 经过翁落村摆几组的时候,曾遇到一位赶路的中年汉子,本想请他带路去探访一户贫苦人家,但汉子满脸焦急地说他兄弟病了,必须赶紧下山去请医生,便匆匆与我们擦肩而过了。
两天以后,在返回乡政府的路上,远远看到一户人家在办丧事,一个满身素白的妇人趴在漆黑的棺材上哭得十分伤心。
同行的乡干部过去询问情况,带回了让我们十分错愕的消息。
这位逝者就是两天前那个赶路汉子口中的病人。
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及时送出大山就医,乡里的卫生院又对复杂病症束手无策,这个四个孩子的父亲不到两天时间就匆匆走了,甚至到临死也没有确诊患的到底是什么病。
听说这个情况,大家都唏嘘不已,带队的廖书记还立刻自掏腰包给那位大嫂送去了一些慰问金。
而同行乡长的一席话则让我们心情更加沉重,他告诉我们,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事情在贫困山区太普遍了,可以说每天都会发生,每个家庭都可能发生;现在尽管有了新农合、新农保,但真的遇上了大的变故,这些贫困的农村家庭还是很脆弱,还是不堪一击。
再联想到前两天访谈一位老乡,听他说起他的侄子在修路炸石头时发生意外不幸身亡,整个家庭因此失去支柱,陷入困境的事情,我的心情猛地一沉:中国普通家庭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抵抗风险的能力太脆弱了,任何一点不可预见的疾病、意外或自然灾害,都可能断送了一个家庭所有的希望,使整个家庭陷入永久的泥淖。
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如何为这些最需要保障的贫困家庭打造一张抗风险安全网?这是摆在我们保险人眼前的迫切问题。
上一篇:家长孩子实践活动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