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过:“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第十七章 1 太上,下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2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1 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
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
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
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
2 信实不足,才有不信。
3 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党争时代始于张璁这话对吗
[抉择的人生--善德女王观后感]抉择的人生--善德女王观后感本来说好不再看电视连续剧了,但是看到善德女王的简介说本剧把德曼公主(善德女王)和天明公主设定成一对双胞胎,一个为了成就大业放弃了爱情,一个则为了孩子和爱情放弃了王位,通过这两位女性的矛盾挣扎和痛苦,相信让现代女性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抉择的人生--善德女王观后感。
便耐不住好奇心去了看。
开始的情节也不过平凡无奇,诸如此类的帝王争斗弑君犯上在中国电视剧中不会少见,就是女王单单武则天都不知道有多少版本。
但是看来开头便想去一探究竟的个性,按照我惯常的做法便去看结局了。
偏偏那个时候这个电视剧正在出,无从知道结局。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我发现我真的开始喜欢这部片子,喜欢其中关于女人心理的成长过程,关于智慧的较量,以及关于梦想的阐释。
美室从一个为爱情疯狂过的女人如何走到权利的巅峰。
她这辈子只做过一件违背义理的事情,那就是真心地爱上了斯多含,想抛弃一切与他私奔。
但是这个梦想伴随着斯多含的死永远画上了句号。
从此她不再以爱情为生活目标,有了新的梦想,那便是成为皇后,为了追逐这个梦想她奋不顾身早已经将生死抛之脑后。
作为后宫干政的美室本是德曼的敌人,却是真正引领德曼走向权利巅峰和王位的领路人,如果没有美室根本无法成就德曼的王位。
所谓美室死的时候即使作为头号政敌的德曼都为之动容。
最高权位和权力的争斗是血淋淋的,在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对女性尤显艰难和备感孤独寂寞。
美室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她把她对斯多含的无可奈何的爱慕化做对神国的爱
恍然间明白,她是如此的向往着王后的位置,那个位置于她,不仅仅是权利和威望吧,更多的是那个名份,那个身份
我想她是要做她心中那个陛下的王后吧
那个对她无所求,无所欲的男人,那个为她马革裹尸的男人
纵使斯多含自始至终也只是在美室的回忆中出现,却依然不妨碍我认为他是美室那个寒酸的梦的男主角不明白是美室提升了德曼,还是最终德曼改变了美室,不可否认,美室那寒酸的梦在与德曼的理想的比拼中,灰灰的败下阵来,美室一再的强调,爱就是占有,就是毫不犹豫的掠夺,可是最后呢?其实美室正是用她璀璨的一生告诉德曼,欲得人心,必先付出
爱不是占有,而是给予
像薛原无条件的投降,像皮蛋无原由的放弃,像庾信选择德曼做他的王所以在《善德女王》里第一位无冕女王,绝对是美室
美室作为神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性政治家是绝无仅有的她作为花郎,能驰骋沙场,号令千军万马,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她作为政客,能让皇室忍让,让贵族忌惮投靠,智慧可见一斑她作为女人,能让好几个男人为她死心塌地,魅力更是一等一的美室,她有了权力,有了地位,有了财富,有了爱情,有了美貌,有了智慧,也有衷心的追随者,甚至有上天的眷顾…她这样的人生真的可谓是十全十美了但是,她还是非常的遗憾那就是她那寒酸的梦想--皇后之梦拥有倾国之色的她从来都只为了她那可怜而又寒酸的皇后之梦之所以说皇后是寒酸的梦是对比德曼的梦想,当德曼无权无势的时候就说要自己成为女王了但是美室在德曼说要当王之前一直苦苦恋着的就是皇后的梦当被她抛弃的儿子追问她是否后悔了她依旧坦然的说从没有后悔她曾说爱慕就是占有,是不能分享的,为了爱和梦想不仅仅是努力和追逐甚至奋不顾身以致赌上自己的生命在所不惜连自己的性命都不曾顾及抛弃儿子又有何后悔梦想在她的心中已经定格的无限美好越是难以得到便越是倾尽全力想要得到而在这个梦想的背后,是她永远的痛--她不是圣骨因为不是圣骨,她无法顺利成为皇后从真兴王,到真智王,再到真平王美室被限制、抛弃、拒绝这就是她的皇后之梦的命运没有王愿意接受她成为皇后她只是个可怜的女人,做着寒酸的梦她绝对是个好的皇后可以给稳定王权、控制朝堂、治理百姓、抵御外敌…但是真兴王因为她太有野心而限制她真智王因为她非圣骨最后抛弃了她而真平王因为不爱她而拒绝了她这让美室彻底断了皇后之梦当德曼说要做女王,春秋否定了骨品制度她完全被震撼了原来她的梦想不够大,更不够美回到当年决定与斯多含私奔的地方重新燃起梦想只是这次不是寒酸的皇后而是女王当摩耶皇后说窃夺别人的梦想是可耻的她却说那梦想实在太美好了在她的引领下德曼才一步步成长为一个有驾驭四方的女王美室说,如果德曼不是公主,她会抱养德曼,她那么努力,聪明,我的孩子里没有一个那样的人德曼便说美室是我最值得信赖的敌人,原美室长命百岁德曼看书看累了,趴在桌子上熟睡美室进来,看到这一幕有瞬间的,观后感《抉择的人生--善德女王观后感》。
失神德曼与美室实在是亦师亦友一个善于教,一个虚心的学但是一山不能容二虎纵然是有教和学的对话在现实里仍旧是血淋淋的较量美室时代结束了德曼便孤独了美室到死不曾说后悔,只见她说那便是我,那就是美室一个为了追逐梦想让生命散发出无限魅力的女人呀一个无冕之王在政治力没有好人与坏人只有成王败寇与其说她把她的梦想传递给了皮蛋不如说传递给了女王德曼只有德曼继承了她的睿智,她的孤独,以及她的勇敢和对国家的爱慕特别是该剧前半部分德曼面对生存时展现的生命的韧劲,令我折服,深感作为一个女人就得活得这么坚韧,这么百折不挠从一个满身热血的天真傻小子,成长成为一个深沉内敛,孤独隐忍的王,德曼对于感情的表达变得越来越隐忍,越克制,这是德曼的成熟,也是德曼的悲怆德曼对于神国的梦想其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她是在不断成长中一步步认识到的童年的艰辛成长和韧性公主时期的好学成长和历练女王时期的隐忍,坚强和勇敢最开始回到新罗一个女人从最初的找寻自我,想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到中间勇敢的担起责任,寻求社会对自身的认同铺开一统三韩的梦想再到成王之后,肩负社会责任实践那个梦想了足够大的梦想,才能站在足够高的地方,看得更远,所以才有了足够大的胸怀去容纳结尾的那段许多人说德曼有些后悔了但是我却不这样想剧中人物都有个鲜明的色彩便是不后悔美室不曾后悔美生公说不后悔薛原君不曾后悔所以德曼更加不曾后悔王者之路本来也是她选的她说很多人站在我这边,可是他们都走了。
有些人保护我,有些人反对我,还有一些。
他。
他爱着我。
(我想是说毗昙)很多人来了还有走了,可是最后在我身边的是你那个困难的道路,我们一起走来那个道路变的有可能,是因为你,庾信.我很感谢你的赞赏,所以因为是你,神国,那个尚未完成神国的最大的目标我可以委托给你都说德曼或许还对庾信有情我想应该是对身后国家和梦想的担忧她走了庾信便是军权最高的人这些话一半是人生感慨的真情流露一半却是安抚身后之事得人心之策王可以被累垮,可以被累死,但是绝不可能被打败。
即使一无所有,即使孤独死去,也无愧于为之奉献一生的祖国,为之献出一切的人民。
王其实不能被任何人拥有,死在自己为之奉献出一切的神国的山川怀抱中,也算是一个王最好的归宿吧~王者无悔,正是对德曼一生的最好概括
《善德女王》是史诗,王的热血澎湃,王的惊天野望,王的睿智胸怀,王的孤独隐忍,王的深沉内敛,王的无奈与悲怆,王的沧桑与苦痛,全部融进一个人的一生,这确实是一部寄予了我梦想的连续剧,的却让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盖如何度过新年的第一天以此来激励自己的人生 〔抉择的人生--善德女王观后感〕随文赠言:
【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
求 宋史 朱熹传 译文
朱熹,字元晦,一晦,徽州婺源人。
父松字乔年,中进士第世将、谢克家荐之秘书省正字。
赵鼎都督川陕、荆、襄军马,招松为属,辞。
鼎再相,除校书郎,迁著作郎。
以御史中丞常同荐,除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历司勋、吏部郎。
秦桧决策议和,松与同列上章,极言其不可。
桧怒,风御史论松怀异自贤,出知饶州,未上,卒。
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熹问曰:“天之上何物
”松异之。
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
明年,以辅臣荐,与徐度、吕广问、韩元吉同召,以疾辞。
孝宗即位,诏求直言,熹上封事言:“圣躬虽未有过失,而帝王之学不可以不熟讲。
朝政虽未有阙遗,而修攘之计不可以不早定。
利害休戚虽不可遍举,而本原之地不可以不加意。
陛下毓德之初,亲御简策,不过风诵文辞,吟咏情性,又颇留意于老子、释氏之书。
夫记诵词藻,非所以探渊源而出治道;虚无寂灭,非所以贯本末而立大中。
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
”次言:“修攘之计不时定者,讲和之说误之也。
夫金人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则不可和也明矣。
愿断以义理之公,闭关绝约,任贤使能,立纪纲,厉风俗。
数年之后,国富兵强,视吾力之强弱,观彼衅之浅深,徐起而图之。
”次言:“四海利病,系欺民之休戚,斯民休戚,系守令之贤否。
监司者守令之纲,朝廷者监司之本也。
欲斯民之得其所,本原之地亦在朝廷而已。
今之监司,奸赃狼籍、肆虐以病民者,莫非宰执、台谏之亲旧宾客。
其已失势者,既按见其交私之状而斥去之;尚在势者,岂无其人,顾陛下无自而知之耳。
”
有谁知道“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故事
急
应为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中国移动通信的企业文化.意思是端正德行厚爱众生,使自己越来越完美。
中移动价值观―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含义考证 在2006年1月中移动的工作会议上,总裁王建宙先生提出打造“一个中国移动”(One CM)的口号,一个强调整体性、规模性和一致性的中国移动正在文化、战略、运营管理等诸多层面上实现“统一”。
并且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个新的企业文化价值观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那么“正德厚生,臻于至善”该句的出处是哪里,又应该如何从本义上进行理解,并深刻领会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呢
下面,有学者从古至今,并结合中移动的实际和中移动集团公司、省公司的工作报告试着对“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含义进行考证: 一、“正德厚生”的含义考证 “正德厚生”――引自句子“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语出《尚书·大禹谟》。
《尚书》是群经之首、儒家经典之一, 它记载了虞、夏、商、周的一些会议记录和号令。
尧帝时连年洪水,百姓死伤、田产皆无。
尧选舜摄政。
颛顼之后人、鲲的儿子禹自荐于舜,愿以命治水。
禹既有智慧又会拼命,用八年修成了贯通九州的九条水道,修筑九座湖堤,豁开九座大山,形成了九水互制的水系,从此水患终于平息。
而“大禹谟”就是记录了禹和舜关于治理天下的议谋。
句子“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的原文为“禹曰,於
帝念哉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九功惟叙,九叙惟歌。
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
盛世鸿儒-孔颖达对上述的含义有过很好的解释,他说:“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正己以治民,故所以率下人。
利用者,谓在上节俭,不力糜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富,利民之用。
为民兴利除害,使民不匮乏,故所以阜财,阜财谓财丰大也。
厚生者,渭薄征徭、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故所以养民也”。
上述两段文言文翻译成白话就是:“大禹对舜说,政治和帝王的功德,主要是好好管理国家并把人民安顿好。
具体如何做呢
一方面要改善金木水火土谷六个管理机构的职能,另一方面更要注意“正身之德”-在位者要自正其德,正己以治民;“利民之用”-要勤俭,将钱财用于为民兴利除弊;“厚民之生”-轻徭薄役,使人们丰衣足食。
大禹说:“九功”各得所宜,配合协调,使人民知晓,遵守奉行,发挥最佳作用,并采用歌咏的方式,使之广为流传”。
(注:“金、木、水、火、土、谷”称为“六府”,“正德、利用、厚生”称为“三事”,“六府”加“三事”就是“九功”。
) 如果进行一定的转译,可以如下理解:“好的企业管理者,要善于管理;要充分发挥运维、市场、财务、服务、人事、综合等等各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作用,并建立起跨部门、跨系统的科学流程制度体系;管理者要对自己有高标准和要求,通过自治、树立榜样来统率下属;要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做到收支有度;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体系,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几大举措――即九功的综合运用,可以使企业取得卓越的成绩”。
《中庸》诠释“正德”含义,说道:“尽人之性,以正人德;尽物之性,以正物德”。
德指事物的属性,正,此处为使动用法,意为使事物的属性平正,不偏斜。
利用,指利用自然资源。
厚生,使生民的生活富足,充裕。
和,和谐,协调。
这在企业管理中可以理解为“好的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
孔《传》云:“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财,厚生以养民”。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载晏子之言:“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杂谈》也说到:“正德是内圣事,律己要严:利用厚生是外王事,对人要宽”。
这里也就是说管理者要“以德服人,获取利润,泽普苍生”。
颜元旗在解释正德、利用、厚生时称:“齐明者,正吾身之德也;耳聪目明肢体健,利吾身之用也;寡欲积精、寡言积气、寡营积神,厚吾身之生也,否则非尧舜之修身也。
闲男女之邪心,饬彝伦之等杀,正一家之德也;宫室固、器皿备、职事明,利一家之用也;仓箱盈、凶札豫,厚一家之生也。
建学校、同风俗,正一国之德也;百工修,百官治,利一国之用也;仓府实、乐利远,厚一国之生也,否则非尧舜之齐治也。
” 颜元旗的话很好的解释了正德的几个层次,管理者要正“自身之德”,正“部门之德”,正“企业之德”,同时也均衡自己、组织、企业乃至国家各个方面利益,追求社会总福利德最大化。
《尚书》将利用与正德、厚生并为三事,正德、利用、厚生三件大事的协调运行,乃平治天下的首要谋略。
正德与厚生,相辅相成,“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 (《左传》)。
平治天下三件大事,“正德”置于首位,是“利用”、“厚生”的前提,既正人德,又正物德,方能利用自然资源,以达使人们生活富足之目的。
颜习章曾非常拗口的解释三事的关联,说:“正德,正利用厚生之德也;利用,利正德厚生之用也:厚生,厚正德利用之生也”。
禹为舜讲“正德厚生”,是强调善政和养民,是帝王的责任和义务。
而中国移动讲“正德厚生”,是强调企业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做为中移动的领导者和成员要有豪迈的胸怀,要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卦)的崇高德行。
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百行以德为首。
”(世说新语》);“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商君列传》)诸如此类,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即道德品性是企业生存之本,如果只知道急功近利而放弃企业原则和道德信仰的话,将无法实现百年企业。
好的品德和职业操守不仅是企业的支柱、社会的良心,也是国家的动力。
对企业而言,“正德”主要表现为一种责任和操守,员工认同组织,彼此信任,尽职尽责,每个人接受并遵从企业的组织公民行为准则。
不产生效益的企业是罪恶的企业,而企业的利润是为了“厚生”。
厚生是在“正德之人、正德之企业”的作用下提升全社会的总福利价值。
对中国移动而言,生存的六大目标是: l 厚生“客户”――给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和优质的业务,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助力添彩; l 厚生“股东”――要创造和保持优良业绩,回报投资者长远利益; l 厚生“移动人”――关心员工,营造员工合适的发展空间, l 厚生“合作伙伴”――要保持健康和谐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l 厚生“同业者”――健全健康的市场秩序,提升行业整体价值; l 厚生“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时刻确保通信畅通,积极参与环保、教育等公益事业,服务和谐社会。
“厚生”强调了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社会责任,表达了中国移动贡献于社会进步,共创和谐社会的信仰。
“正德厚生”,是中国移动的行为责任规范与社会责任宣言,是天-地-人三才达到和谐的理念基础,体现了中国移动“正身之德”、“厚民之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争做优秀企业公民的观念,展现了中移动领导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品德和远大胸怀,是移动员工的为人、处世航标,也是企业永续经营的支柱理念。
二、“臻于至善”的含义考证 “臻于至善”最早源自词语“止于至善”,而“止于至善”语出《四书·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注:《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 意思是:真正的道理就是正己律己的为人之道,必须以“明德”自律,使自己成为“明德”之人,培养仁爱之德,通过不懈努力,达到尽善尽美而后才能停止,并且要保持完美的境界,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境界决不停止努力。
朱熹说“止于至善”是“尽乎天理之极,无一毫人欲之私”。
朱熹《四书集注》解释“至善”为“事理当然之极”。
既称“当然之极”,那就是显然还有许多并非 “当然”,或者未臻于“极”之处。
个人、企业的进步和完善必然要经过许多层次,许多过程,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王阳明《大学问》则说“至善” 是吾心之“良知”,他说:“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
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也。
至善之发见,是而为是,非而为非,轻重厚薄,随感随应,变动不居,而亦莫不自有天然之中,是乃民彝物则之极,而不容少有议拟增损于其间也。
” 那么“止于至善”接下来的关键在如何“止”了:佛家叫人善护念,脱离世间苦厄,参得万物本真,感受洁净精微,入禅定;道家教人坐忘,于无智无觉中反璞归真,在世俗中构建心灵的虚拟桃源,觅得逍遥和超脱;儒家则让人重建本性之真,入尘世担当义理之重任,不以利欲为念,道盛而德善,于内心达到至善之境,通过内圣外王的修炼最终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的系列宏伟目标。
在现代的学院和企业中,用“止于至善”做为组织文化的非常多,比如: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上海社会科学院校训:沉谋潜运,止于至善;河南师范大学校训:厚德博学,止于至善;四川师大校训:励志笃行,止于至善。
西安杨森的企业文化:止于至善。
而“臻于至善”的“臻”意味着“不断趋向、不断接近”,中医泰斗孔伯华致毛泽东主席信中较早的用到了“臻于至善”一词,表示作学问至善至美、严谨深邃,原文片断如下:“今欣逢毛主席洞察其旨,使祖国医学这一备受摧残、苟延残喘之数千年中华民族最丰富的文化遗产,得到发扬,幸何如之
愿尽绵薄,努力发掘,以期臻于至善,使对全人类之健康,庇渥是依”。
“臻于至善”,英文可以翻译为continuous improvement。
可以理解为精益求精,日新又新。
唯有持续改善产品、服务、管理品质,才能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进而取得优势的领导地位,以奠定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础,而免除被淘汰的命运。
应该说“臻于至善”要比“止于至善”的境界更高,“臻于至善”对企业而言,就是指企业要不断开拓进取与自我超越。
最完美的状态犹如终极真理,不可企及。
企业的追求也没有终点,要不断的追求“卓越”。
企业的领导者和成员也要以永不自满、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和对服务的精益求精、对“至善”境界不倦追求,这个追求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连续过程,是对极限的永续追求。
那么如何做到“臻于至善”呢
对个人而言就是要不浪费青春、不空过时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非广取博采,无以融通万物;非精思冥求,无以统贯旁通;非诚正谦和、自强不息,无以到达至仁至善至美之境。
对工作而言,开展任何工作都要遵循“工作六步法”,首先分析问题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明确解决问题的原则,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预计达到的目标,最后总结回顾,以便于持续改进。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实现企业从优秀向卓越乃至 “至善”的不断跨越。
三、总结 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合一”,企业的“形”包括一切外在的东西,包括企业制度、流程、策略、组织结构、责权体系、领导风格、产品等,而“神”则是指愿景、价值观、使命、精神、经营理念等这些指导企业发展的思想。
“形神不合”的企业文化会得“精神分裂症”,因为员工不知道究竟应该遵循什么。
企业文化的最高阶段,是“省悟”的阶段,这个时期,企业追求“天人合一”思想,企业要考虑如何顺应天道,包括经济规律、伦理道德、人文观念等,要把人的需求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惠普之道、索尼的先驱精神就是明证。
在此之前,中移动的核心价值观为“努力为股东和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但由于资本市场和经营市场的分离,投资者不了解内地市场的经营环境,而消费者又无法通过资本市场分享中移动的高速增长。
因此,业绩增长本身并不能完全满足不同角色所需要的价值诉求。
而“正德厚生,臻于至善”,这个新的价值观正好能缓和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详见前文“厚生”的六大目标)。
在将“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确立为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中国移动也对已有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进行了继承和创新,确定“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为公司使命,“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为公司愿景,核心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移动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成为实现“一个中国移动”(One CM)的核心理念。
隋朝的德开创的两种制度是哪两种
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用什么词可以形容自己获利的前提下又帮助了别人
一举两得,利人利己,共同
上一篇:初二班奋斗目标口号集锦10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