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地散文
看过电视剧《乡村爱情》的朋友,一定会记得剧中表演十分传神、搞笑的刘大脑袋的口头禅“必须地”这三个字吧!他带领饭店员工军训,口号就是“必、必、必须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已成为社会流行语之一。
必须,生活用词,表示肯定。来源于东北口音的一种口头禅,通常用来表示肯定的语气,有毋庸置疑的意思。《东观汉记·冯衍传》:“将军所仗,必须良材。”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春采者必须长梯高机,数人一树,还条复枝,务令净尽。”今天所写的“必须地”,也是一种自信,鼓舞和肯定,这会让人更有信心。必须一词的后面加上“地”之后,语调变得风趣幽默,瞬间拉近谈话者的距离。“必须地”,与当年的“为什么呢”一样,通过小品台词流传开来,现在也逐渐成了网络流行语。“必须地”已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在我的家乡东北地区尤其盛行。
抛开口头禅的肯定之外,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必须地”的存在。就我本人而言,每天有时间一定会上网,那是必须地;每天在经营自己的小店,为了生活,这是必须地;每天都会写自己钟爱的文字,这是我生活中的必须地。许多艺术作品中,也让这句流行语充分地发挥了其作用。电视剧《奋斗》中华子的口头禅,传达了青年人为目标全力以赴的决心;赵本山电影及东北电影常出现的`口头语,最近几年己渐成为人们的口头语。“必须地”也是小沈阳的口头禅,在他表演的时候最喜欢说的口头禅之一;在电视剧《乡村爱情》中,刘大脑袋(刘流扮演)的口头禅就是“必须地”;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广告中多次出现“必须地”……
诸多地方都有必须地,在这次[语文新编]征文中,我看到了方舟视野朋友写的诗歌《我可不可以不学语文》,看了他的诗,我想:不学语文还真不行。语文是国语,是我们中华传统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所得来的一种语言,也是各个民族尊敬并守护的一种方式。做为中国人,不能忘了国家,忘了历史。所以,必须学语文。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包括古文、诗词、现当代文人的大作,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语感,有助于我们阅读文章,获取信息。再说,现在的应试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要考试,就是应付考试也要好好学语文,高考时那可是150分啊!为了这命根儿一样的分,为了那一分就要两万块(在我们这座城市,中考进重点高中,一分就是两万元),也要刻苦学习语文。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的那样:“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我们再无奈,也要克服重重困难学习语文,必须地。
现在,孩子们对语文的热情,远不如外语、电脑、数理化等学科,这是很可怕的事。现在的太多孩子不知道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屈原,不知道中国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蔡文姬),不知道中国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是李清照,不知道中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不知道中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不知道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更不知道中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太多太多的不知道,等待着孩子们去学习,去了解。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明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学校的语言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还要培养学生对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和民族尊严。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学语文就是在学文化,在接受民族的意识和观念,体验和认同民族精神。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脱离了“语文”空谈“人文”。所以,做为中国人,学好母语,学好语文,多知道一些语文常识,是最最必须地。
我们学语文是必须地,那么,我们人生的蹉跎岁月里,我们走过了许多的坎坷。在这些坎坷中,许多时候是在无奈中必须着。如:过教师节要给老师送礼物,必须地;有病住院,要给医生送红包,必须地;孩子考上大学,在摆升学宴,必须地;过年要给领导送礼,必须地;打官司要花钱,必须地。京剧《玉堂春》里唱词都告诉我们了:“衙门口从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这些真就是我们生活里无奈的必须了。反过来讲,平安生活着的我们,有些事情则必须是必须地。天天防火、日日防盗、时时防骗,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实在、最真实的、不能忘记的必须地;上网时,太多事情要小心,这是上网必须的。如:有些链接是不能点,有些广告是不能信的,有些中奖信息是不能信的……这也是我们在网络里行走时一定要必须地。
人生如戏,你我都是这个舞台上的角色,无论主次。人生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是游戏就有游戏规则。上网是当今最普通且普遍的游戏,玩游戏的时候,作弊要受惩罚,必须地;在站或者博客上写文章,涉及人身攻击和反党反社会的舆论之类的文字,会被删除,必须地;孙悟空再有本事,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必须地;一切的一切,都要遵循一个道理,凡事不能出格,不能过分。卫星都不能偏离轨道,何况人呢?
生活与网络一样,凡事都有不同的游戏规则,违反了游戏规则就要受惩罚。现在热门的酒驾,抓到罚款扣分刑拘甚至是判刑,是必须地;“我爸是李刚”,撞枪口上了,出名了,挨收拾了,也是必须地;上网不提高警惕被骗了,自己付出了代价,还是必须地。事实中的事例告诉我们,太多事都是必须地。地铁追尾后,各地地铁开始严查,必须地;出现事故了,开始警钟长鸣了,必须地;出现意外了,领导要负领导责任,之后换个其他岗位继续做领导,还是必须地……无论多少必须地,生活中的我们好好过日子是必须地,好高骛远要不得,活着就应该乐乐和和地,是尘你归尘,是土你归土,这确确实实是必须地。
有首名叫《必须地》的歌曲是这样唱的:“忘记所有烦恼必须地,跟着我的节奏必须地,挥舞你的双手必须地……”我的节奏随着刚刚送走的美丽嫦娥,又迎来了祖国的62周年华诞。明天就是国庆节了,借此机会我呈上对亲爱的朋友的衷心祝福:祝朋友一切顺利,万事如意!必须地!
收地散文
2022年的秋天,收割机又开始在田野里忙碌了。机器轰鸣的声响传入老赵的耳朵里,他的心头不禁一阵阵的发颤。看着一车车玉米拉进别人家的院子,自己家的院子里竟然没有一粒粮食,他不免有些伤感。
这几年,粮食产量忽高忽低,喜忧参半。2022年,农民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达到了每亩地2300斤,这是人们想都想不到的产量。美国的转基因玉米让农民看到了利润,同时也毒害着人们的心灵。网上铺天盖地的关于转基因种子的负面消息,让老赵不寒而栗。不管怎样,老百姓还是只看重利益的,玉米大丰收,农民的腰包鼓了,哪个人不乐呵呢?2022年,夏天没有下一滴雨,粮食产量犹如坐山车一样滑落至每亩地800斤,种地成本都收不回来。真是一年欢喜一年愁啊,老赵这年包了二百亩地,把原计划给儿子买楼房的钱都赔没了,哪能不上火?他捂着腮帮子,逢人便讲:“今年赔大发了,这老天爷真是不开眼啊!”
2022年,夏天仍然干旱,老赵种的一百亩地玉米叶子全都打柳了。他每天早上都要到地头转两圈,抽几根烟,抹一把眼泪。幸好,田野迎来了一场透雨,萎靡不振的玉米又精神了,2022年的玉米长势还不错。
老赵还是如霜打的茄子一样,提不起半点精神来。他家的一百亩地都被风刮倒了,远看好像一铺大炕。玉米价格跌到了每斤六毛钱,本想捞回上一年损失的老赵又失望了。
衣着邋遢的二柱子喜滋滋地从他面前走过,象征似地和他打了声招呼。老赵没回应他,心里正来气呢!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家的地和二柱子家的地挨着,自己家的玉米倒得一塌糊涂,二柱子家的地一棵玉米也没倒。他家的地里好像夹杂着中药材,杂草都有一人来高,人想从玉米地里穿过去都困难。这样的地能打粮?老赵想不通,他可是精细的农民,自己家的地里干干净净的,为此他付出了许多辛苦。二柱子打种完地,就没到地里看过,天天和几个女人在麻将桌上混。就是这样杂草丛生的地,估计亩产量能达到1800斤,而老赵的地1000斤都到不了。真是没天理了,老赵此时真是欲哭无泪啊!
收割机的司机不搭理他,因为他家的地都倒了,收不起来。老赵没办法,只好雇了一些小工,人工包玉米。
玉米收完了,老赵也病了,住进了医院。儿子从城里回来照顾他,他握着儿子的手说:“儿子,咱还买楼吗?”
《凝望》
院子里的树叶掉了,刮得满院子都是。大清早你爸就拿着扫帚扫,累了就站一会儿,捶捶腰。你爸的腰不好,晚上我总是用热毛巾给他敷敷。
茄子被霜打了,耷拉着脑袋,豆角子也干弦子了。唯独那株老松树,还绿得像个模样。
儿啊,爸妈都老了,也帮不上你啥,妈夏天晒了点儿干菜,给你邮去,留着冬天吃,还有咱家的大枣,都给你们留着呢,俺大孙子爱吃。
家里的地呀,都包出去了,我们两个老古董也干不动了。你们在外边安心工作,不用惦记我们。我们还有养老金,花不了的花。我给俺大孙子攒娶媳妇钱呢!
没事的时候啊,我和你爸就坐在山头上看夕阳,看着远方的你们。
啥时候想家啊,就回来看看,咱家的鸡呀、猫呀、狗呀的,都挺全和。那是俺们的伴儿啊,听到它们叫唤,我这心里就舒坦。
在城里呀,你们多照顾自己,别跟领导怄气,好好干,干出点儿成绩来,光宗耀祖!
在夕阳的笑容里,我看到你们的影子了。我大孙子还那么可爱,身体那么壮实,放假了让奶奶亲亲!
不说了,该回家了!太阳快下山了,也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升起来!哎!
《吾梦夕阳》
风拉动我的.思绪,在万千过客中,找寻追梦的影子。岁月斑斑,几许芳华已随流星滑过天际。夕阳红着脸看着我,我拄着拐杖,在它的红晕中寻找记忆。
我一个人对着窗外叹息,有多少憧憬被岁月剥离。如今,只有一个老男人,在这个老屋里,对着夕阳申诉别离。
老伴啊,你在哪里?我在梦中求索,你在天国里的消息。回想岁月的点点滴滴,你像春天的花朵那般美丽。你曾用蹒跚的身躯,丈量身后每一寸土地;你用双手种植希望,让一个家庭走向富裕;你用善良诠释灵魂,抚平孩子们委屈的泪滴。病魔悄悄侵蚀了你的身体,而你总是笑着说:“我不怕,因为我身边有你!”
你那么仓促的离去,只有一个老男人在空旷的屋子里为你祈祷,但愿我们在来生的路上相遇。
儿子啊,你在哪里?奔波的路上,我害怕你受了委屈。有空你就啊,常回家看看,爸爸老了,爸爸想你!
还记得你不大的时候,骑在爸脖子上拉屎,我不但不生气,还使劲儿地亲了你!上学时,你那么淘气,把老师的自行车气米芯拔了,老师气愤地找到了家里。那天,我狠狠地打了你!儿子,你知道在你哭的时候,爸爸的心也在流泪呀!
你娶了媳妇,找到了工作,爸爸高兴啊!爸有空就到坟头,跟你妈报喜!
爸爸老了,大孙子都长那么高了,爷爷也想你啊!
吾梦夕阳,在我的残年微笑。我知道黑夜即将把我带走,要和老伴团聚了。我只想在你温暖的臂弯里睡一会儿,睡到下一个世纪。
东北方言中的满族文化色彩谈
【第1句】:形貌词语中的满族文化
【第1句】:服饰。“??”(也作乌拉)是东北特有的一种鞋,是满族人最先发明和穿着的。一般用牛皮或鹿皮缝制,帮与底为一整块皮子,鞋脸带褶并有穿鞋带的耳子。鞋里要絮??草(也作乌拉草),此草色深碧,细如发,长者有四尺余,吉林省各地皆产;溪谷岩石中蒙丛下垂,入冬不枯,性温暖,能御寒避湿,东人常取之铺卧榻,农工等人均以著履?鞋即由??草得名。上至可汗贝勒,下至农工商贾,甚至犯人都穿这种鞋。后来一种帆布面棉胶鞋也称为“棉??”或“胶皮??”?也被称为“??头子”(略含贬义)。东北还有一句由此产生的歇后语,“??头子迈门槛――先进者儿”。“者儿”与“褶儿”谐音,以??头子鞋面褶多故。
【第2句】:建筑。东北有句俗话“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说的就是满族的传统居室特点。满族老屋一般是三间或五间,房顶用草苫,土墙,坐北朝南,大多东边开门,形如口袋,便于取暖,俗称“口袋房”。一进门就是厨房,称为“外屋”或“外屋地”。西侧是卧室,称为“里屋”。里屋筑有南、北、西三面构成的“匚”型火炕,称为“万字炕”,或称“转圈炕”、“拐子炕”、“蔓枝炕”等。西炕为窄炕,所以西炕是供神供祖之处。“南北炕”则以南炕为上,长辈睡南炕,晚辈睡北炕。烟囱在屋外西山墙旁独立筑起,为圆形,高出房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相通。现在的民居对这种传统格局有所继承也有所改善,一般是砖瓦结构,中间开门,称“对面屋”。中间一进门是“外屋”,东西两侧是“里屋”。大多只有一面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的景象更是难得一见了。
【第3句】:饮食。东北有很多有特色的食品,广为人知的像满族的“萨其玛”、“豌豆黄”、“白肉血肠”,平时吃得最普遍的还是各种“饽饽”。在东北的一些农村,春天吃“豆面饽饽”,将大黄米或小黄米用水浸泡后磨成面,上锅蒸熟,将炒熟的黄豆也磨成面,均匀地铺在擀成片的熟粘糕上,然后卷好,再切成段,又称“豆面卷子”。夏天做“玻璃叶饽饽”(或作“波罗叶”)。秋冬时节,往往用黄米磨成水面,或包上小豆馅烙“粘火勺”,蒸“粘豆包”,而且一般会做很多,放在外面冻上,随吃随馏。此外,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苏子叶饽饽”。“苏子叶饽饽”也是用粘面做皮,小豆做馅,再用苏子叶裹上蒸熟。因为状似耗子,又叫“苏耗子”。做这些“粘饽饽”本是满族的风俗,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远程外出从事射猎活动。另外,粘饽饽还是他们祭祀用的食品。现在,在东北这些饽饽家家都会做,人人都爱吃,它们的来历反而被人忽略了。
【第2句】:地理名词中的满族文化
1.山水。在吉林的舒兰和永吉两地有摩天岭,为满语译音,原意为“阻隔”;永吉黄榆乡有山名老爷府,亦为满语音译,原义为“峭壁”。在永吉、蛟河、桦甸等地,有半拉川、半拉山子、半拉窝、半拉窝集(屯名),“半拉”来自满语bula,含义是“荆棘、草刺”。黑龙江有完达山,完达是满语“梯”之义。
牡丹江,来源于满语“穆丹乌拉”,意为弯曲的江。乌苏里江,乌苏里,一说满语天王之义,一说满语顺流而下之义。嫩江,意为满语妹妹。呼兰河,呼兰,满语,烟囱。雅鲁河,雅鲁,满语意为“田边”。绥芬河,绥芬,满语,意为椎子。挠力河,挠力,满语,意为禽鸟集栖之地。拉林河,拉林,满语,意为爽快。兴凯湖,满语,意为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2.地名。辽宁省的法库县,县名源于清初在盛京北境设置的“法库边门”。“法库”,满语,意为鱼梁,即捕鱼的矮堰。吉林,为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因在松花江畔,故名。舒兰,满语,意为果实,因在此地采集进贡山果得名。靖宇县,原名蒙江县,蒙江,满语,意为“珠子河”,传说此河因产珍珠而得名。图门,系满语“图门色禽”的简称。“图门”意为万,“色禽”意为河。
【第3句】:音译词中的满族文化
东北方言的日常用语中,有些是从满语中借来的。汉语在吸收这类语言时又按音近义通的原则对它们加以改造,再给它们穿上汉字外衣,这样,它们就名正言顺地在汉语中安家落户了。例如:妈狐子,“妈狐”为满语假面具之意,指舞蹈时戴在脸上道具而言。现在增添了妖魔之意,常用来吓唬小孩儿;佩,满语“讥诮人之辞也”,如两人发生口角,说“你佩?”“你佩不佩?”?嗦,满语“不利落”的意思;忽剌,满语“风动物声”,为象声词;喇忽,满语,意为疏忽、马虎。也作拉忽、拉乎;秃鲁,满语食言、爽约说秃鲁,也作秃噜、秃撸、秃露;戈楞,满语“块”的意思,如“木头戈楞”,后指人脾气怪,如“戈楞子”;特特塔塔,满语“轻浮不定之貌”,今为“泄泄沓沓”之意;马勺,满语,意为带把的大勺;屯,满语,村庄的意思等等。
还有一些东北方言词包含的语素是满语的音译,如“哨卡”的“卡”是满语“边关”的意思;“笨笨拉拉”中的“拉拉”是满语“末尾”的意思;“有一搭无一搭”中的“搭”是满语“首领、头目”的意思;““压马路”中的“压”
春天的散文必须是名著的
春天来了,大地换了一件浅绿色的上衣,漫山遍野的野花笑了,春姑娘从春天的王国里翩翩走来。下面就是名著的春天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春天的散文必须是名著的篇1:《北京的春天》——古清生
北京的春天,是极不易把握的。三月时分,树的枝头上有了绿意,进了四月,迎春及桃花就开了,这景况大约也跟南国的城市相去不远,所不同的是,北京的春天却还脱不尽冬衣。北京的春天,无雨,而是大风卷起的漫天黄沙。黄沙弥漫时,只感到昏天暗地,人行走在街道上,满面蒙尘。这境况,怎么会有人去吟咏“清明时节雨纷纷”呢?在这样的日子走出去,人只是感觉好没面子,头发灰黄,颜面粗糙,表情因黄沙迷眼的缘故而变得古怪。岂只是诗兴没了,甚而连游兴也全无。今年的春天,便也一样。一连好几天我都是躲在蜗居里写小说,用写小说来躲避美丽的春天的情形于我的确是少有。我以为,春天总是游玩的好时节,如是春天到了而不去游玩,那确乎是对大好时光的一种浪费,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但这毕竟是无奈,也只好如此写写小说,喝喝小酒了。或者听上一两首好的歌,一两支好的曲子,便也就略有弥补地度过春光了。
对于事物,人的思维就怕有了定势,北京的春天,既已没有雨了,且还有沙,且还被大风袭卷,多多的不妙都集在一块儿,心中便想,春天呵,你快快过去吧。但不曾想,今天终于是躲不过去了,有事儿必得出门,于是痛下决心出门,推上自行车,心里面想,任你黄沙席卷,我也得来一次穿越长安街。出了门,拐过住宅小区的楼群,及至上了大路,猛丁感觉沙尘不再,明亮的阳光照在街两旁的花坛上,那树上的花可说是在怒放,有一种不艳绝而誓不休的劲头,甚至连花坛的泥土上的小草们也举起淡黄|色*的小花伞,树叶儿更是绿得即要淌汁。无风,只有阳光静静地照临,雪花般鹅绒般的杨絮飘飘浮浮,在极蓝极蓝的天空下,一刹那——我感觉到北京的春天真是美极了。太美妙太明净太艳丽,以至叫人以为是在梦里,以为这不是在现实中。这,果真是北京的春天么?自行车在路面转动着,和汽车们和行人们交错,人这才感到是实实在在的,是在现实中。于是,这才感到错怪了北京的春天,原来北京的春天并非全然是沙尘弥漫,大风席卷。便也感到,接连着好几天的躲避完全错误,而那躲避的痛苦也毫无价值。更为可惜的是,这样明媚的春天居然让我错过了,少了多少可能有的好心情呢?
罢罢罢,这也总算让我纠正了对北京的春天的坏印象,想通了不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也有“欲断魂”,也能体验到大自然所恩赐的美好时光。心情舒畅了起来,自行车是骑得极好,有如穿梭于花丛中蝶一般的飞翔。亦不由得从心中叹出如画的京城呵,该怎样作一首诗来赞美你呢?一场大风,几场黄沙,险些毁了我真正认识北京的春天的本来面目,这确乎是一件不太妙的事。既而又想到,我这是蛰居于北京了,如是在漫漫人生中,偶尔路过一次北京,而且正是黄沙弥漫的日子,且再也没有机会到北京来,那可是不妙了,那便是想想北京都会有阵阵黄沙弥漫的,这又是多少不公平的事儿呀。
想想,又念及一个问题,如是人生中偶尔的路过一次北京,也在春天,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恰是这样一个艳阳天,是这样一幅完全的美景,而并未见到有黄沙弥漫的景况,是不是要把北京的春天赞扬得绝美呢?这又是一种可能,好在这样的印象对于人生的度过无关宏旨,不过都是一种自然景观罢了,也是如何不得它的,而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印象如此造成那就可怕了。在人生中,我们要与多少的人匆匆一识或结交或分手,便是如此的片面性认识,思想里以为看清了,实地里稍纵即逝,而人或大呼上当,或至死未悟,这样的情形并不是没有叮。由此而想到这个片面性的问题,它非旦是我们逃避得了的,如不是有漫长的观察,穷极一生,似乎是看不透事物本质的,但穷尽了一生,却又可以看清么?即这春天,南国北国,东边西边,都相似而不相似,还要用什么样的心情看哟。比如没有清明雨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在南国成长的人来说,终会在心中感觉缺少一点什么。而即便这些也不论,仅就北京的春天而言,北京的春天就完全地相同么?这个世界,太多只是相似而非相同的事物,把相似指定为相同,确是我们习惯的思维了。
北京的春天,果真是有它的两面性,便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片面认识的可能性,就想到在人的一生中,我们要片面地看待多少事物呵。
春天的散文必须是名著的篇2:《又是花灯满街》阿单
闽南的元宵节看着竟似比别处热闹些,虽还未到正月十五,已是花灯满街了,处处提醒着要团团圆圆才能圆满的人生意境,令我不自觉有些想家了。
元宵节在闽北是一向要舞龙灯的。而记忆最深的是九三年那年,竟是组了一个浩大的灯队,有龙的,有狮的,有鲤鱼跃龙门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有黛玉葬花等等人物繁杂的灯,要一路从市街舞将过来。母亲早得了消息,要拉我看去。
那一年大约是人生中最困顿的时光。平白受了莫名的流弹却又因为根本不解人世炎凉,很背了些奇怪的罪名,自己不由的'意冷心灰,连见人都不愿,又因为元宵的次日就要回学校,更觉得痛苦,又说不出来,心里雾数十分,只是下了决心任母亲怎样说也不肯去。
然而母亲发了火,痛骂我如此没有出息,不过小小一个挫折就窝囊成了这样,人生路不过伊始,有什么苦难不要尝的?不见人原是不能,既如此,为什么不能昂首挺胸?错了便改了,又有什么好藏头缩尾?
花灯满街,人更满街。我们便就近站在黄土坡上看着。
灯儿红红绿绿地来了又去了,我并不曾记得真切,只是拚命用力扯着母亲的手。不知不觉间眼泪流了一脸,被风一吹,又冰又疼。母亲也不理我,只是看灯。好久才说,明日你去了,父母不能在身边,自己小心吧。我点头,满眼的花灯影影幢幢闪烁着照亮了黑暗,我不敢抬头看母亲,却想得出母亲脸上被灯照映出的光辉。
又是花灯满街。困苦成昨,然而灯却还是当日的灯,一串串照亮着路,让我恍惚里见得母亲的脸。
春天的散文必须是名著的篇3:《园子里的春天》
春天总是最先叩响园子的竹门,然后,将去年熄灭的火把,一束一束点燃。这时候,独守空房的冬天就像一匹凄厉的狼,在骤然而来的火焰里弃阵而逃。火焰使它孤独的目光无所适从,大地的花裙子让它迷路。它夹着枯槁的尾巴,一步一步退缩。
春风猛烈地漫涌进来,园子犹如天然的火塘,星子四溅。早起的奶奶一脚踩空,落进了“大姑娘窗前绣鸳鸯”的老歌里,不能自拔。她桃花一般姣好的面容,在我们慵懒的春梦中,栩栩如生。
桃红柳绿,蔬菜拱土,年轻时许下的诺言,再一次发芽,满园子的春讯,喜上眉梢。一颗发白的草籽,它怎样落在土里,又以怎样的勇气挽住季节的臂膀?奶奶咧开的嘴角,泄露了春天的秘密。
不消几天,孤单的篱笆就会被满腹的心事掩盖起来,那鲜嫩的豆角,像诗歌的月牙,在小河淌水的尽头搁浅。茴香的根会围着地埂成长,茭瓜会在水中诞生它们的婴儿,马齿笕菜蓄满了稠密的奶汁,蝴蝶的翅膀迷惑着鸟的眼睛。而四围燃烧的花朵会一点一点成为彩色的灰烬,飘荡着,垂落着,挡住虫子们回家的路。如果一只蜜蜂进到园子里来,它肯定会被醉倒,春天的园子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蜜糖,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沿沟剖开,亲手把生活的根,放进去,就像把一颗跳动不安的心,托付给一个人。
只要再来一阵春风,爱情就将挂果,那是属于我们的爱情啊,但我们一无所知。
散文:塬上苜蓿地
望长空阴霾,雁阵声声凄哀。每当秋风使劲的吹过那座红土梁,独自徘徊在那块熟悉的苜蓿地,凉风掠过我思念的每一根神经,有很多事不由自主的浮现于脑际无法删除,却引人哀伤。我习惯的去塬上漫步,想捡回童年丢失的梦,想拾坠童年忘却的记忆。时光留住那些过往的经历,满山遍野紫色的苜蓿花大肆夸张,争相怒放,那双三角脚板踩出来的童话连同乡野小曲飘荡在我的耳际,却留下一串串的孤独。
清贫如洗,饥肠辘辘的童年,光着脚丫跟在奶奶后边听奶奶哼着无字小曲,丈量着通往山塬苜蓿地的小径上。为了温饱奶奶用和自己的脚形相似却又比脚大十几倍的铁锨一掀一掀垦出并种植了山塬上那块紫花苜蓿,苜蓿是可再生草根植物,在野菜中属上品,即使现在的城里人也不乏视为餐桌列队一份。而那些年代却不是为了尝鲜,只为填饱肚子。奶奶的一双三角小脚丈量了整个饥饿时代,走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自给小路,那条路在每一个最需要接济的时候都留下我和奶奶身影,也收藏了奶奶饥荒年代饥饿的故事。记得每一次奶奶都要给我讲什么样的苜蓿不老不嫩不高不低最好吃,太老了煮不烂,太嫩了又会引起浮肿,太高的没营养,太低的光合不够肚子胀······一家人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就靠这块苜蓿支撑着。因此,奶奶看着苜蓿嫩芽顶开春光,我也期盼新绿的希望,苦难与幸福在大地的胸膛瞬间交织,破土而出的那点绿意仿佛使山塬顿时托起无私壮美的脊梁,激动地泪水、饥饿的痛苦、幸福的向往在塬上蔓延。每天,奶奶都缀着我的小手费力的徘徊在那条通往山塬苜蓿地的蚯蚓般弯曲的羊肠小道上,奶奶老了,苜蓿也老了。奶奶说苜蓿花少了就要把苜蓿重新种植一下,来年会很鲜嫩,一家人的生计就有个添补,人,总要想法子活下去,活下去就要想法子。来年的新苜蓿扬着蓝紫相间的花,蜂蝶穿梭,香气扑鼻,我和奶奶望着小鸟、蜻蜓、花蝶回到久别重逢的盛宴,奶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涟漪。
上帝的镰刀把苜蓿和奶奶一起收割了,奶奶长眠于那块苜蓿地的正中央,奔走于寂寞与孤独的黑色睡眠中。我此刻看到了从诞生到死亡,看到了岁月的花言巧语,看到上苍空旷的大浩劫,看到了那些苜蓿花意味深长的悲哀。羊群归栏,雁阵哀鸣,奶奶就是一个象形文字,一生用朴实谱写着没有思想的思想,为诠释秋天的内容,把自己毫不犹豫地种进土壤去,奶奶的痛苦与幸福在塬上蔓延,慢慢地别人把她忘记在时光淹没的往事里。但奶奶掘垦种草、以求生存的油灯照亮了整个山塬,点燃远古的话题,打碎一个时代的疲惫和宁静,敲击山塬的风奏响死亡般的合唱是奶奶谱写的高高在上的墓志铭。
每逢节假日,尤其是清明节,我总是要去奶奶的墓前静静地、静静地、默默地、默默地······空旷的山塬上,所有的灵魂在大野漂泊,飞翔;望着干净的云朵,徐徐的思念飘落,遥望天堂的门庭,感念离去的背影,在迟迟间凝问遥远的距离,看着零乱的艾草又开始挣扎新绿,奶奶,被岁月如此般无情的收割去了。山塬空空旷旷,唯天空澄明净亮,我漂泊在秋天的山塬上,满目凄婉,凛冽的`午夜响彻我思念的诗篇,但陈酿的语言被悲痛深深窖藏。风,悲怆的啸叫,缕历悲哀的伤痛随着撕心裂肺的嚎叫划破秋天的帷幕,让啼听者泪如秋雨,拥抱一种久违的恩情,如水晶玻璃般透明的脉管下,一丝阴云都会引起我澎湃的悲戚,无限感念顿穿时光的碎片,一个细小的情节悲伤得满脸泪流。坡上绿色正在绽放,黯淡与明媚交织流失的时光,轻轻落在滚烫的心上,纯洁我的心灵。洪荒的寒冷在飘呼的山风中蔓延,岁月的河床在山塬上行走,大地荒芜得像一首空洞虚无的诗。坐在奶奶的身边就是坐在慈祥的身边,奶奶思想的药剂是我的贫穷故事更加丰满,那些被秋雨淋湿的季节,被秋雨打湿的记忆,一并沐浴在雨季的哭泣中,泪水在童年的故事中流淌,悲壮的燃烧,所有的故事降临在故乡的山塬上。覆盖四野的群山像一匹马在嘶鸣,您的臂膀,您的田园,您的夕阳,您的气息和芳香,山塬沉醉于您的陈酒雄黄,我读懂了您灵魂中的哀怨和忧伤,孤独和向往,在重山之中射出光芒万丈。我真想掘地三尺挖出一大串的童话和故事伴我而行。
今夜,我在城市的角落,思念塬上孤独的奶奶,思念和着忧伤使劲的挤出钢筋混泥土的夹缝,声嘶力竭地阅读奶奶灵魂中曲折的哀怨和悲怆、无奈和坚强,我含泪的目光把一束哀伤深深地种在山塬上。
作者简介:姚志忠,男,汉族,教师,宁夏西吉人。系中华文艺学会会员,文学评论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华文艺》、《宁夏日报》、《固原日报》等国内十余家报刊发表论文、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等作品百余篇(首)二等奖、优秀奖。小说《主任故事会》(组作品)散文《故乡情》、《飘零的情愫》分别获奖。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班风口号集锦200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