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则天诗句
篇一:有关于武则天的诗词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存世诗作《曳鼎歌》[全唐诗:卷5_2]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唐享昊天乐?第一》[全唐诗:卷5_3]
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唐享昊天乐?第二》[全唐诗:卷5_4]
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唐享昊天乐?第三》[全唐诗:卷5_5]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闓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
圜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虔情。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唐享昊天乐?第四》[全唐诗:卷5_6]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
图荐洛川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唐享昊天乐?第五》[全唐诗:卷5_7]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唐享昊天乐?第六》[全唐诗:卷5_8]
昭昭上帝,穆穆下临。礼崇备物,乐奏锵金。兰羞委荐,桂醑盈斟。敢希明德,幸罄庄心。
《唐享昊天乐?第七》[全唐诗:卷5_9]
尊浮九酝,礼备三周。陈诚菲奠,契福神猷。
《唐享昊天乐?第八》[全唐诗:卷5_10]
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
《唐享昊天乐?第九》[全唐诗:卷5_11]
荷恩承顾托,执契恭临抚。庙略静边荒,天兵曜神武。
有截资先化,无为遵旧矩。祯符降昊穹,大业光寰宇。
《唐享昊天乐?第十》[全唐诗:卷5_12]
肃肃祀典,邕邕礼秩。三献已周,九成斯毕。
爰撤其俎,载迁其实。或升或降,惟诚惟质。
《唐享昊天乐?第十一》[全唐诗:卷5_13]
礼终肆类,乐阕九成。仰惟明德,敢荐非馨。
顾惭菲奠,久驰云輧。瞻荷灵泽,悚恋兼盈。
《唐享昊天乐?第十二》[全唐诗:卷5_14]
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驭,动云衣。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
《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全唐诗:卷5_15]
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
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宾。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
《唐明堂乐章?皇帝行》[全唐诗:卷5_16]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
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全唐诗:卷5_17]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谦以表性,恭惟立身。
洪规载启,茂典方陈。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唐明堂乐章?迎送王公》[全唐诗:卷5_18]
千官肃事,万国朝宗。载延百辟,爰集三宫。
君臣德合,鱼水斯同。睿图方永,周历长隆。
《唐明堂乐章?登歌》[全唐诗:卷5_19]
礼崇宗祀,志表严禋。笙镛合奏,文物惟新。
敬遵茂典,敢择良辰。絜诚斯著,奠谒方申。
《唐明堂乐章?配飨》[全唐诗:卷5_20]
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辉。晬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
《唐明堂乐章?宫音》[全唐诗:卷5_21]
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灵。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
神功谅匪测,盛德实难名。藻奠申诚敬,恭祀表惟馨。
《唐明堂乐章?角音》[全唐诗:卷5_22]
出震位,开平秩。扇条风,乘甲乙。龙德盛,鸟星出。荐珪篚,陈诚实。
《唐明堂乐章?徵音》[全唐诗:卷5_23]
赫赫离精御炎陆,滔滔炽景开隆暑。冀延神鉴俯兰尊,式表虔襟陈桂俎。
《唐明堂乐章?商音》[全唐诗:卷5_24]
律中夷则,序应收成。功宣建武,义表惟明。
爰申礼奠,庶展翘诚。九秋是式,百谷斯盈。
《唐明堂乐章?羽音》[全唐诗:卷5_25]
葭律肇启隆冬,苹藻攸陈飨祭。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唐武氏享先庙乐章》[全唐诗:卷5_40]
先德谦撝冠昔,严规节素超今。奉国忠诚每竭,
承家至孝纯深。追崇惧乖尊意,显号恐玷徽音。
既迫王公屡请,方乃俯遂群心。有限无由展敬,
奠醑每阙亲斟。大礼虔申典册,苹藻敬荐翘襟。
《早春夜宴》[全唐诗:卷5_41]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游九龙潭》[全唐诗:卷5_42]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赠胡天师》[全唐诗:卷5_43]
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从驾幸少林寺》[全唐诗:卷5_44]
陪銮游禁苑,侍赏出兰闱。云偃攒峰盖,霞低插浪旗。
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
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昔遇焚芝火,山红连野飞。
花台无半影,莲塔有全辉。实赖能仁力,攸资善世威。
慈缘兴福绪,于此罄归依。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
《石淙》[全唐诗:卷5_45]
三山十洞光玄箓,压峤金峦镇紫微。均露均霜标胜壤,
交风交雨列皇畿。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腊日宣诏幸上苑》[全唐诗:卷5_46]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如意娘》[全唐诗:卷5_47]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制袍字赐狄仁杰》[全唐诗:卷5_48]
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篇二:浅谈武则天的诗歌创作
【第1句】:诗歌创作分类
武则天保留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共有47首。包括以服务政治为目的的颂诗40首,比较富有才华的山水诗5首,赠别诗2首以及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一首。尽管总体数量有限,但却跨越了她人生的各个阶段:从青年、中年到晚年,均有不同类型的诗作出现,现依据题材与写作年代的不同,大致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抒情诗为主,大约作于武则天入宫前后。其时武则天虽已涉入宫廷斗争,但只是限于后宫争宠,距真正的权力中枢尚有一段距离。因此,武则天此时作诗,仍是保持常人心态。例如她在感业寺所作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2]58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不仅明写诗人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同时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当然也含有借此比喻自己红颜薄命之意。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把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憔悴之态,写得淋漓尽致,真切感人;把身处人生逆境中的深刻体验,以及对情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与期盼合盘托出。后人曾评价此诗说:“匠心独运石榴裙,声声写泪思纷纷。情到肝肠寸断时,一寸相思一寸灰。”
第二类是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的颂诗,约作于其御极称帝前后。例如在其称帝之前,垂拱四年(688)所作的《唐大享拜洛乐章》,以及之后所作的《唐享昊天乐》以及《唐明堂乐章》等。武则天的颂诗在继承《诗经》“风、雅、颂”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娴熟地运用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同时注入了个人独有的强烈意志与伟大抱负。因此,虽然是政治抒情诗,表达着政治宣言,但很少空洞的口号,而善于用典与比兴,引用历史,叙述政绩,描写现实,不仅富于概括力,而且形象生动,充满浩然之气,颇有扣人心弦、震撼灵魂的征服力和冲击力。特别是《唐享昊天乐章》中许多诗句,十分耐人寻味。“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2]30——这样的诗句,充满着动感和力度,既有充满神秘色彩的想象力,又有正大光明的说教力。同时,武则天诗在意像上,都取像大气、宏伟,动辄以日月星汉、山河雷电、云海霓虹等为书写对象,表达她驾驭天下的非凡气概和唯我独尊的理性思维。“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巍巍睿业广,赫赫圣隆基”“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驭,动云衣。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2]30??这样的诗句,想象力奇特,意境高远,神驰于天地之间,出入于神人之界,游仞于历史与现实之中,透出诗人对人与自然的解悟,对人间正道的思考。武则天的40首“颂诗”,并不是纯粹的客套之作,而是在其中融入了女政治家特有的情怀。在艰深华丽的词句中,包裹着她治国安邦的宏图大志;在权力意志、主宰天下的表达中,展露着她令百官臣服的诗教力量;在以诗乐营造舆论、控制人心的话语权力中,渗透着女皇的政治宣言,强化着女皇的统治意识。同时,这也成了武则天治国理政方略的表达和记录。以历史的、扬弃的辩证思维和眼光,来读这些“颂诗”,我们就可以理解唐中宗对武则天“雷霆其武,日月其文,英才远略,鸿业大勋”的评价,并不虚妄。
第三类是武则天进入晚年的时候,其诗歌以山水诗为主。武则天借喻山水,咏叹风物,抒发生命的体验与个人的怀抱。代表作品如《石淙》:“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2]32,想象高绝,气势壮观,诗风大气豁朗。她与群臣游九龙潭,赋诗道:“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2]31全诗景物观察细腻,体验深刻,构思大气,意象取“玉女”、“双凤”、“芙蓉”、“竹叶”,突出女性色彩,语言质朴、生动、精粹、形象,诗意如画,悠然自得,一派女诗人的温润、柔婉、清丽的诗风。尤其是颈联“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巧妙的由宏观的景色描写转入到对微观事物的描写上:一个“浮”字,传达出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一个“写”字,刻画出了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情怀,与她的政治抒情诗迥然不同。
【第2句】:诗歌的内容特色
武则天在她的诗作中,除了灌注其天赋的才情与强烈的意志以外,还宣示出了一种浓重的女权主义色彩,这也是她的诗作迥然不同于其他帝王诗的主要原因。女权主义是伴随着女性意识觉醒而产生的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宣扬男女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与西方的女权主义相比较,中国现代的女权主义仅仅停留在初步阶段,即争取男女平等的权利。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与屈服者,本身没有任何权利可言。但是,武则天不仅摆脱了作为男人附属品与屈服者的命运,而且真正的实现了参与政治的权利,比之现代的女权主义者,有过之而无不不及,可以说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
首先,在武则天早期的诗作中,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即处于萌芽状态的女权主义。所谓自我主体意识,就是女性在自我觉醒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并且相信只有依靠自己自强不息和自我奋斗,才有成功的可能。以《如意娘》为例,这首诗展示了一个具有自我主体意识的女性在困顿状态中逐渐觉醒的特殊心理活动:尽管她一样的为离别而“憔悴支离”,甚至“看朱成碧”,但却不再是独自默默地承受相思之苦,一句“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悲而不伤,嗔而不怒,想要唤回相思之人的心思昭然若揭,一个执着决然的女子形象分明而立。如果说此时武则天诗中的自我主体意识仅仅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话,那么在颂诗中,则表现成为一种具体的语言和实际的行动。在《唐享昊天乐》第二章中,一句“听虽远,诚必通”,取“天高听卑”之意,巧妙地将帝王的自信与执着蕴含于女皇特有的虔诚中,很好的展现了其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在提倡“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中,武则天能够在诗中传达出一种“女儿当自立,女人当自强”的主体意识,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一种现代女性也未必普遍具备的心理素质。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命运不愿意创造一个伟大的女性,那么只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来创造她自己的命运”,这句话用来形容武则天一生的奋斗过程是及其合适的。
当然,这种自我主体意识一旦与至高的`权力相结合,就必然膨胀成为一种专制甚至是霸道。这是过于张扬的个性与权力结合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由此造成的性情畸变在武则天的诗作中得到了不止一次的验证。有人甚至将她在《腊日宣诏幸上苑》的狂妄和异想天开都归结于其过于膨胀的自我主体意识。这也是儒家用来诽谤武则天及反对其参政的最大理由。但是客观地说,武则天不是天生的政治野心家,她只是在辅助高宗处理政事的过程中洞悉了男人的平庸与懦弱,又刚好具备了天生的抱负与后天具备的处理政事的能力,因此才萌生了代之而取天下的欲望。世人不该因为一个女人使用了一些不甚正当的手段参与政治权力的角逐而将其一生的政绩否定。感业寺中的小尼姑固然善良本分符合儒家的标准,但却撼动不了长安城外的一草一木;武则天虽然被视为牝鸡司晨的典型,但却给大唐的下层庶民带来了福祉。
其次,我们说武则天在其颂诗中体现出了对于女性权力的真正实践。在大型乐章《拜洛乐章》中,“女主”对权力流露出一种强烈欲望,“皇帝”的的形象虽然不十分清晰,但呈现一种呼之欲出的态势。尽管“她”已经具备了从政的能力,并且兢兢业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规”,“抚俗勤虽切,还淳化尚亏”,但却囿于时代的观念局限不能也不敢贸然的以明朗的姿态君临天下。因此,不得不对政治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通过所谓的“天授宝图”这种自欺欺人的把式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后人在评价这一事件时,多认为这是一出闹剧,是武则天攫取权力而耍弄的手段,却忽略了这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参与政治时所遭遇的巨大阻力。在《唐明堂乐章》中,女皇帝的形象清晰明了:她身处权力顶峰,掌控着大唐的政治中枢神经,以皇帝的身份指点江山,驾驭百官,处理国家政务,彰显出政治家特有的从容风范。这种从容大气在《迎送王公》中借助四言诗的句式特点形成一种气魄豪迈的帝王气概,“君臣德合,鱼水斯同。瑞图方水,周历长隆。”展示了一个由女人开创的新王朝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是对那些顽固不化叫嚣“以婢为后,使皇统亡绝,社稷倾沦”,“臣恐海内失望,荆棘生于阅庭,宗庙不血食,期有日矣”的有力回击。武则天追求参与政治的意识,如果以现代社会的视角审视,无疑是极具进步意义的。但在武则天所处的时代,
篇三:论武则天诗歌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女皇武则天能诗善文,有《垂拱集》100卷和《金轮集》6卷,可惜俱佚。清人编纂的《全唐诗》说她存诗46篇。许多论及女皇诗歌的文章,也都以此为据,引为定数。新出版的《唐代文化》一书说是50首(李斌城主编《唐代文化》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6页),其实,不止这些。现存女皇诗歌共有59首,大部分已收录于《全唐诗》和《全唐诗外编》中,一部分散见于民间(主要是河南登封和偃师)碑刻和摩崖石刻上,个别的则存于地方志书中。
女皇的现存59首诗歌,多为五言古诗,兼有三言、四言、六言、七言、八言诗,可谓体裁多样。以内容而言,多为祭神告庙的歌词,大约占其现存诗作的三分之二。其余诗篇有写男女相思之情的,有褒奖臣下的,有游宴山水名胜的,有咏物述怀的等等,其中不乏佳作。
试举几例:
其一,《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全唐诗》卷五《则天皇后》,第一册,中华书局,1960年,第58页)
从诗的内容推断,大概作于长安感业寺。这首七言绝句是武则天的早期作品,表面上看是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其实是蕴含着作者超人智慧的政治诗。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唐太宗逝世,武则天和后宫没有子女的内官们便一起剃度落发,被送进感业寺当了尼姑。如果武则天听从命运的安排,就可能从此以青灯梵钟打发一生。可是,武则天不相信命运之神,她没有绝望,她要下决心解救自己,就把希望寄托在她过去的情人身上,这个人就是太宗的儿子新皇帝李治。机会终于来了。永徽元年(650)五月,李治以周年忌日为先父行香为名,特意去感业寺和尼姑身份的武则天见面。情人相见,蓄积已久的激情陡然迸发,彼此都非常激动,感慨万千。武则天大概就在此时灵感突发,千言万语凝成这四句诗以诉衷情。
诗的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非常传神,非常绝妙,写出神志昏乱的生活效果。第二句"憔悴支离为忆君",写出原因,"忆君"二字是点睛之笔,是本诗的灵魂。第【第3句】:第四两句"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是说我最近常常一个人暗自落泪,伤心极了,你要不相信的话,有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作证。这仿佛是年轻人打赌的语言,诗人顺手写来,即成佳句,真是匠心独运,更显得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增强了"忆君"的信服力和诗的艺术感染力。诗传递的是相思之情,折射出的是政治智慧。由于诗文情意缠绵,感人至深,诗的对象果然被感动了,最后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其二,《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全唐诗》卷五《则天皇后》,第58页)
《全唐诗》载录此诗时并有诗序:"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
天授二年(691),也就是武则天登基称帝的第二年。此诗简捷明快,语言流畅,主题鲜
明,堪称上乘之作。与诗序整体来看,充分反映了女皇洞察一切的睿智,随机应变的能力,刚毅果断的作风以及号令一切、吞吐宇宙的气慨。女皇初登大宝之位,需要树立权威,方能驾驭天下。此诗正好显示了女皇主宰一切的神气和至高无上的尊严。
其三,《曳鼎歌》:"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全唐诗》卷五《则天皇后》,第58页)
这是一首四言铭文,所谓铭文,就是在器物或碑碣上刻写或铸成的文字。万岁通天元年(696)四月,铸九鼎成,搬放于通天宫。豫州鼎高1丈8尺,容1800石;其余鼎高1丈4尺,容1200石,共用铜56万多斤。鼎上各写本州山川物产之象,令著作郎贾膺福、殿中丞薛昌容、凤阁主事李元振、司农录事钟绍京等分题,左尚令曹元廨画。令南北卫士10余万人并仗内大牛、白象曳之。自玄武门入。武则天自制了这首豫州永昌鼎歌。
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女皇重铸九鼎,表明其政权已趋巩固。此时,她正式君临天下已七个年头,四海富庶,国家强盛。在此之前,她造明堂,建天枢,中岳封禅,相继成功,女皇志满意得,权力鼎盛,于是铸九鼎再显君威。
由此可知,如何写鼎文,非同一般。女皇亲撰铭文,以示重视。她以那如椽大笔突兀从河图写起,一连四句,历数三皇五帝。这样开头,气势不凡,立马使人想起"河出国,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一古训,寓意深长。接着写"天下光宅,海内雍熙",颂扬武周政权是光明灿烂的和谐社会。自从684年改元光宅以来,经12年经营,认为光宅天下的目标达到了。最后以"上玄降鉴,方建隆基"结束全诗,归功于天,指明君权神授,这是上天降下的符瑞,叫她建立隆盛的大周基业。文如其人,出自政治家之手的鼎文,成了一篇政治宣言,抒发了胜利者的豪情。这里,武则天以三皇五帝这些圣君自况,其意更耐人寻味。此诗气势雄伟,音韵铿锵,是一篇非常成功的杰构。
以上三首,可以说是女皇诗作的精品。
女皇的诗歌,还有一大部分属于郊庙歌词。在唐朝,祭神告庙是朝廷的重要典礼活动内容,仪式隆重,往往需要音乐的配合。《全唐诗》从第十卷到第十六卷共辑录七卷唐朝郊庙歌词。这类歌词的作者多数是地位很高的朝臣,如魏徵、褚亮、张说等。这类歌词往往是歌功颂德的陈词滥调,空洞乏味。到武则天朝,她不停留于现有的歌词,不轻易假手于大臣,而是自己亲撰歌词。如《享昊天乐章》、《享明堂乐章》、《大飨拜洛乐章》和《享武家清庙乐章》等。虽然大部分仍不免于歌功颂德之类,但有的篇章写得亦有特色,不可一概抹杀。这些歌词就像女皇奉献给大家的一桌酒席,看似平常,却不乏美味佳肴,经得起细细品尝。
如《享明堂乐章·皇帝行》:"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肃迩安,俗阜时和。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全唐诗》卷五《则天皇后》,第58页)意思是:移唐国祚是上承天命,下顺民意的。远近的敌对势力都肃清了,实现了社会的和平安定。天下富裕,上下祥和。教化使政治清明如镜,各种诉讼也没有了,甚至法典也休息了。于是举行典礼,希望大周国永远结束战争,河清海晏。可见此诗描述的是一幅美景,表现了女皇的豪迈自信和建立太平盛世的雄心,反映了她治国有方。诗中表达的追求和平安定和国家富强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应予肯定。
《大飨拜洛乐章》14首,是武则天践祚前的舆论准备。她煞有介事的拜洛活动,就是登基称帝的预演。此章《致和》诗说:"神功不测兮运阴阳,包藏万宇兮孕八荒。天符既出兮帝业昌,愿临明祀兮降祯祥。"把自己将要称帝说成是不可违的天意、神功。此章的《拜洛》诗则表现武则天的谦恭和进取精神:"菲躬承睿顾,薄德忝坤仪。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规。抚俗勤虽切,还淳化尚亏。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全唐诗》卷五《则天皇后》,第58页)
《享武家清庙乐章》10首,是武则天称帝后为武家立七庙典礼的歌词,一是追念祖德,二是炫耀其功绩,为自己歌功颂德。诗中说:"乐已变,礼方崇。""帝图草创,皇业初开。功高佐命,业赞云雷。""赫赫玄功被穹壤,皇皇至德洽生灵。开基拨乱妖氛廓,佐命宣威海内清。"(《全唐诗》卷五《则天皇后》,第58页)为以周代唐大唱赞歌,政治色彩鲜明。
女皇还有几首游宴山水的诗,亦相当有特色。如《早春夜宴》:"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全唐诗》卷五《则天皇后》,第58页)《游九龙潭》:"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全唐诗》卷五《则天皇后》,第58页)两首诗对仗工整,清新自然,虽然声律不够谐和,但已接近五律格式。拗体七律《游石淙诗》也很有名:"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全唐诗》卷五《则天皇后》,第58页)此诗把武周政权描绘成得人心、合天意的仙境,所以赐筵于朝臣和皇亲国威,共同欣赏山水美景,以协调君臣关系。
女皇的《制袍字赐狄仁杰》(《全唐诗》卷五《则天皇后》,第58页)一诗短小精悍,寥寥12字,达到了褒奖勋臣,树立典型,驾驭臣下的目的。女皇的《游仙篇》(《全唐诗补逸》卷一,载《全唐诗外编》上册。中华书局,1982年,第63页)是一首古诗,此诗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其寻仙求道、长生久视的愿望。诗的最后一句"方期久视御隆周",念念不忘其皇权,期望长生不死,永远统治大周国,使其繁荣昌盛。
女皇诗歌的艺术特点是讲求骈偶对仗,注重声律,语言优美而不华,所有诗作均一韵到底,各体几乎兼俱。
综观女皇诗歌,总的来讲,是很有气势的。这与她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她自身经历有密切关系。她经历从贞观到永徽一直到她自己当皇帝这一较长的历史繁荣时期,而她由才人,历昭仪、皇后、天后、太后、圣母神皇到皇帝这样一步步神奇般地攀登到权力顶峰,自始至终信心十足,壮志凌云,以洛阳为神都,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展雄才而创伟业。这些,很自然地在其诗作中得到反映,如《曳鼎歌》、《皇帝行》和《腊日宣诏幸上苑》,都是气魄豪迈的,与汉高祖那仅有三句的《大风歌》相比,毫不逊色。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和南唐后主的"几曾识干戈",更不能与之相比,他们的是亡国之音,女皇的则是强盛之音。武则天的诗歌,实质上是"素多智计"的才女从尼姑到皇帝不懈攀登的真实记录,是对皇权和神权的赞歌,是武周盛世的强盛之音。
女皇诗歌的消极方面也是非常明显的。她毕竟是地主阶级政治家,她的诗歌同她的其它文章一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她所活动的圈子基本上是王公大臣,皇亲国戚,根本不接触劳动人民,她的诗歌中没有劳动者的声音和身影。她没有前代君王"马上得
天下"的创业经历,她认为是靠才智和神佑取得皇位的,她的诗歌变成了对神明的赞美和自我崇拜。诗中宣扬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唯心的英雄史观,都是女皇诗歌中的糟粕。有的诗歌,尤其是她的郊庙歌词,艺术上缺乏可取之处,不少诗句流于标语口号式的直白,这些都不足为训。
至于女皇对唐诗发展的贡献,至少有以下两点:
其一,提倡诗歌创新,促进了律诗尤其是七律体制的定型。律诗体制的定型和规范化,沈佺期、宋之问贡献较大,而女皇是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作为最高统治者,她不仅大力倡导,而且身体力行。《游石淙诗》是她唯一的一首七律,但意义重大,她在诗序中要求侍从群臣"各题四韵,咸赋七言",于是引出16首七律,影响深远。武则天对新诗的热心超过她前代任何君王。唐太宗写诗100多首(《唐太宗全集》核注本"诗"。吴云、冀宇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3-104页),但未有一首七律;《全唐诗》收唐高宗6首诗(《全唐诗》卷二《高宗皇帝》,21-22页),全属五言杂诗。武则天对律诗的定型所起的作用,是别人不可比拟的。
其二,奖励优诗,鼓励臣下赛诗。女皇每逢朝会,往往必有诗。赛诗办法更是花样翻新,或者人主命题,众臣赋诗,或者女皇赋诗,臣下奉如;或者类似今日抽签办法,谁抽得某字,便以此字为韵应制作诗。"赋诗夺袍"的故事,更为历代文人所津津乐道。《唐诗纪事》记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唐诗纪事》卷十一《宋之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65页)武则天不惜把刚送出的奖品夺过来再授予最佳者,无非是欲以此鼓励臣下多写好诗。
只此两条,足以肯定女皇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苑中独领风骚的牡丹,那末,女皇则是最早辛勤培育牡丹的园丁。她的时代,还称不上是唐诗繁盛的时代。但有了她的精心培育,唐诗已经蓄势待发,预示着它的繁盛时代终将到来。
上一篇:信息科技类公司口号汇集五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