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肥东散文
“从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么子(母鸡),拿到湖尼(河里)死意死(洗一洗),除了谷头(骨头)就是皮。”今秋,在去肥东参加“大美肥东国际散文笔会”的途中,这首童谣突然从时光之渊跃出,漫在我的心坎,回响在我的耳畔。
下高速,缓缓驶向肥东县城,与一尊面朝东方,凛然正气的雕塑擦肩而过,不必猜问,那定是从这里走出并走进历史和历代民心的包拯包大人。二十多年前,一部由《三侠五义》改编的电视剧《包青天》风靡一时,寒假里,与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照着剧情玩角色扮演游戏,一天,小伙伴建议由他表姐扮演包大人,据说这位晓梅表姐,就是打包大人老家过来走亲戚的。那天,晓梅用肥东话教会我们“从肥东到肥西”的童谣,并与我互通书信很久。
循着导航指引,拐进一条绿荫披盖的幽静老街,进入彩旗飘飘的笔会主会场,来自美国、澳洲、斐济等国的华文作家和全国各地的作家代表汇集于此。或许有人会诧异一座县城何以承载一场国际笔会,但若翻读案上的书籍,你会发现,作为中国散文之乡的肥东,有着充盈于脉络里浓厚的文化基因。它不仅有诗意的山水,智慧的庙堂,亦有质朴的土壤孕藏与衍生文明的种子。如今更有牛一样的耕种者,如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肥东县文联主席许泽夫老师等人,他们虔诚地用文字描撰和记录这方神奇的土地。我是翻阅了多期由肥东文联主办、许泽夫老师主编的《分水岭》杂志而了解肥东的,知道这里走出了曾被史籍和民间浓墨重彩书写的历史名人包拯与李鸿章,这里是淮军的诞生地,是渡江战役的总前委所在地;这里,烟波浩渺的巢湖景色如画,岱山湖仙岛浮波,四顶山霞光入古庐阳八景“四顶朝霞”,浮槎山双泉被欧阳修称“天下第七泉”。如此多的史迹美景,加之此地有很好的学习沟通平台,自然会诱得累牍的锦绣篇章,令肥东成为名不虚传的散文之乡。
下午,跟随采风队伍进入一座楼掩映在修竹秀木间楼阁亭台幽古,流水桥榭宛转的园林,若不是举目瞻望见一尊巍峨庄穆的包公像,不听导游小姐的介绍,真不敢相信,这样一座雅致的园子,居然是家酒厂!同行的肥东籍诗人深圳大学黄永健教授在酒厂文化博物馆大厅所设的墨案上忍不住挥毫赋诗,赞叹家乡的“包公”酒,书毕,有人附耳道:此酒名为“包河”。原来,诗人儿时就偷尝过的包公酒被别家酒厂抢先将“包公”之名注册了。诗人怅憾之余调侃,此事怕是包公再世也难断啦。我倒是觉得,酒云“包河”更有深意。记得曾经读过一篇关于包河历史文脉的文章,在包河区域人类活动记载可追溯到上古的夏代。河流总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一条河像是一条记忆的索链,沉淀着文明的碎片,这条河,见证了夏王朝的终结,迎来商周时代的“淮夷族”人在此生息,此后,经过西周至两汉时代,这里已成为江淮交通的重要节点。至三国鼎立时期,曹操“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曹操之子曹植之墓(一说为其衣冠冢)便在今肥东八斗镇。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代,包河一直见证着各路兵家的征战,至唐贞观年间,包河区域成为那座曾一度繁华的“金斗城”的中心,到了两宋时期,从这方土地诞生的包拯以“包青天”的美誉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正义和智慧的化身。而这条蜿蜒流淌在历史记忆里的河流最终微笑着接纳今人因纪念包拯而替它取下的名字“包河”。而包公故里的酒,能以一条写满记忆的河流命名又是何等的恰当,因为酒,在酝酿封存时如同历史沉睡在时光深处。
离开酒厂,日已西斜,上车,继续往新一站:长临河古镇。这是一座发源于三国赤乌年间的古镇,据说,我们马上要抵达的长临古街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街。因为去过太多所谓的“古街”,而长临古街又是我之前从未耳闻过的地方,我便对此行不太期待,只默默感受车窗外吹进的凉风,看夕光流彩将天际晕染。咦,到了?一棵枝叶疏散的大樟树如飞龙般伫在一座石拱桥前,跨过拱桥,踏着青石板道,那一刻夕阳的余晖落在这些青砖黛瓦、齐山飞檐、木门花窗的房屋上,被镀上了金边的古街便有了童话和梦幻般的美好。和童话一样美好的,还有这对手牵手走进我镜头的异国情侣----此次笔会的贵宾,来自美国的凯恩先生和他的中国妻子北美文艺社社长张文文女士,作为北美文艺社的一员,我早就从文文社长的书中读到过他们传奇的爱情故事,十五年前,在邮局工作的张文文从一本杂志上看见一则美国人的交友信息后,便去信与大洋彼岸刊登信息的凯恩先生联系,因此结下了奇妙的异国情缘,至今甜蜜如初。此刻,他们牵手走在被夕阳笼罩的古街上,驻足在“百年邮政”的古屋边那伉俪情深的表情都被我的镜头一一捕捉。爱是无疆的,不受国界、语言所限,而美也是无界的,不受时间所限。就像这座曾簇新华美过的古街,数百年的风霜侵仍未侵蚀它的美,那种安宁静谧的美。据说,“百年邮政”所在的古屋曾是一位淮军将领的老宅,院子里一棵广玉兰,是昔日慈禧太后赏给李鸿章108棵广玉兰中的一棵。在获老佛爷赏赐后,李鸿章将花木运回老家,分赠给了他手下的淮军将领。百年已过,人皆故,树尤青。创造和书写历史的人类其实只是这世上的微尘,在时光的梭声里,再鲜活的存在都会飞快成为过往,好在,这些古迹留存了过去的记忆,让有限的生命以别样的方式得以绵延。走着走着,恍惚听见幽咽的古琴声,循音步入“檏拙堂古琴社”门前,一位中年男子端坐在一架古琴边淡然地弹奏,他身边有不少围观者,一曲终了,有人和他攀谈,听口音他不是本地人。谈话中得知,他是河南人,妻是肥东人,在外打拼多年的他,被古镇悠然的气息吸引而寓居于此。他安静地生活在这古街上,亲手制作古琴,弹奏古琴,过着游仙般惬意的日子。我艳羡地轻抚他的琴,央他再奏一曲,他含笑不语,一曲《山居吟》从他指尖流淌而出。古往今来,深陷红尘俗世的人无不向往澹然超凡的生活,我踏着琴声轻轻离去,虽然不能如隐士般逃离现实去过与山水为友、林木为伴的生活,但偶尔在这幽静的古街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也是一种难得放松身心和清修灵魂的方式。
走出古街的时候,琴音仍袅袅于心,夕阳已沉落进浩淼的巢湖。长临古街紧邻巢湖,旧时有长临码头,水路交通十分便捷,因此在近代鼎盛时期,有着近百家各类商号的长临街因此繁华而被誉为“小上海”。如今,昔日的商贾争渡的码头虽已不见,但巢湖依旧渺渺生烟,在暮光中,我们这群人都成了剪影,映在巢湖的波面,如一颗颗字码,不安而激动地雀跃着,想赞美和感叹,却又无法尽抒胸臆,最后,在越来越暗的光影里,这些“字码”游移而去,把静还给巢湖,把美留在心中。
那晚,我们在临湖的酒店,品尝着肥东特有的美食,醇冽的.包河酒在餐桌上极尽慰藉乡愁和助兴言欢之能。我因翌日尚有凡务,便提前离会,在长临河老街的夜色里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宾客依依而别。
那几日,朋友圈整日被文友们拍摄的肥东美景和撰写的美文刷屏,令我为未能和大家一起完整地畅游肥东而遗憾。不几日,接到一个突兀的电话,陌生女声神秘地让我猜她是谁,我还在记忆库里搜索的当儿,“从肥东到肥西……”她念出这一句,我立马惊呼:“晓梅!”世界那么大,又这么小。原来笔会那天,晓梅的儿子也作为肥东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晓梅说,她常和爱好文字的儿子念叨,如果不是当初家里穷她早早辍学,说不定她也会成作家。她把当年写的日记拿给儿子看,那本日记里居然还夹着我写给她的信,儿子看后才知妈妈当年居然是个小文青,并且还有一个同是文青的笔友。孩子说那天在会议上听到我的名字时,就在心里嘀咕这作家会不会就是妈妈当年的笔友?周末回家,他将我在肥东的网站上的照片指给妈妈看,晓梅一眼就认出我,孩子通过各种媒介找到了我的号码给他妈妈。于是,我们这对失散多年的小伙伴终于重逢在二十多年后。
一个月后,受晓梅的邀请我再次来到肥东。沿着宽阔的水泥甬道驶入一处黛顶朱墙整齐排布的别墅群,我远远就看见一个火红的身影在向我招手,晓梅,终于又见了!站在晓梅家攀满茑萝的晒台上,我忍不住对眼前的这一切啧啧称赞。设施齐全的别墅,优雅的周边环境,时尚的室内装修,现代化的家电,在秋日朗朗的碧云天下,那场景美得简直可以入画。我攘了攘晓梅:“多年不见,你都成庄园主啦!”晓梅抿嘴一笑道:“哪有啊,我们这新农村建设,家家户户都这样啊。”
参观好晓梅的家,顾不上多聊,就匆匆下楼,因为在电话里就和晓梅说好同去浮槎山一游,好弥补上一次未能领略浮槎山美景的遗憾。据说,这座海拔仅418米的小山,不仅有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还因大文豪欧阳修为其所撰700字文的《浮槎山水记》引得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那篇《浮槎山水记》在乾隆年间载入《四库全书》。我很想知道,这样一座山究竟凭借什么来背负盛名。
浮槎山的山名就是一个传说。《博物志》一书记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住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意思是说,相传在久远的古代,人间与天上,凡人与仙人为了亲密往来,在每年的八月,乘槎(木筏)从海上至天河。浮槎就是往来于海上至天河的木筏,而那山便是仙人从往来天上人间的木筏,山名由此而来。
与晓梅走在清幽的林道上,周遭缠藤古树,林地野菇散落,峭岩青苔蔓布。没走几步,晓梅便指着那些嶙峋的怪石,让我看这块像不像巨鼓,那块像不像龙头,还有一石似小舟,奇的是,上前推之竟如船颠簸水中。传说,那可是玉皇大帝的皇子所乘的小舟。一路辨观奇石,至山顶,惊见一清一白两眼泉水,南池方,北池圆,方池水如明镜,圆池水幽如玉。这,便是令欧阳修饮之赞为“乳泉”并文兴大发而畅书传世美文的甘泉!晓梅笃用高悬在泉边苍松上的端子(取水工具)汲出水来递给我,哇,泉水清冽甘甜,我笑言,今日有幸与大文豪欧阳修共饮一泉,怕是从此也会文采陡增吧?晓梅边从包中取出水杯边说,她也要装上一杯水回去带给儿子喝,也让他沾沾灵气。
饮罢清泉,静坐山巅,青山默默,白云悠悠,泉北400米处,有一古寺庙遗址,据传梁武帝的五公主梦见自己入一山为尼,在对照名山图后,发现浮槎山景恍如她的梦境,公元504年,寺庙建成,帝女遂在此削发为尼。
巧石、乳泉、大庙,自然的造化与人文的点化令浮槎山有了别于他处的独特气韵,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此山中,石、泉、庙,都仙幻极了。
下山途中,晓梅的手机一直在不停地响。她告诉我,过去和老公在外打工,后来,县里搞新农村建设,办农民创业培训班,她和老公通过学习和考察,后来决定回乡养土鸡种绿色蔬菜。晓梅笑着说,如今,她家的鸡、蛋、菜被各大饭店争相订购,那些电话都是催她送货的!
“从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么子(母鸡),拿到湖尼(河里)死意死(洗一洗),除了谷头(骨头)就是皮……”我和晓梅笑闹着走下山去。那一刻,我感觉到了一种温暖,肥东,这座我最初在文字里遇见的城,在我心中有了尘世烟火的温度,它不仅有文人墨客吟哦的风雅,史籍故事里记载的生趣,更有令它的民安然生活的笃实与幸福,这便是肥东大美的所在。
大美朝阳散文
忘记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认识了郑朝阳,总之是,一看见他的胡子,我就意识到他是搞艺术的,自然就多了许多的亲近和联系,熟知了他的人品和文品。
朝阳性格倔强,这几乎是道上人共同的评价。犟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怕是三言两语难以说清的。世上有些事,很难用好坏来衡量。这就对了,人生并非1+1=2那样简单。很多不是艺术这条道上的人,一提起郑朝阳这个名字,也都会摇头叹息:那人犟得很。朝阳就是这样的人,坚守着自我的风格,我行我素,做人刻印,从容地挥洒着自己的人生。
犟的书面语是固执。朝阳认定的事情,他是非要做到底的,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大雪封山,他非要约几个朋友开车进山,还笑呵呵地说:疯一回。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朝阳身上怕是有上百件,上千件。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他偏要试一试,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也拦不住他。搞事业,就需要这种“冷娃”精神。一个普普通通的、没有受过专业院校教育的农家子弟,硬是凭着一股倔劲,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坚金砺乃利,玉琢器乃成。苦心磨练,潜心专研,博采众长,登上了篆刻艺术的殿堂,加入了中国书协,闯进了西冷印社。
朝阳是有本钱孤傲的。西冷印社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团体,在国际印学界享有崇高地位,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加入那个组织,成为其中的一员,谈何容易。可是朝阳偏就不信这个邪,硬是凭着自己的努力闯了进去,并获得了无数的国家级奖项,赢得了行内外诸多惊讶的目光,甚至登上了清华大学的艺术殿堂。他的成就,岂止区区小县,就连省内外的印石专家,也都为之叫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阳所付出的心血,所遭受的磨难,非常人所能想象。
我欣赏鲁迅先生所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正是朝阳的真实写照。在生活上,他可能大不咧咧,不在乎细节,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在为人处事上有人免不了这样那样的误解,然而在事业上,他却是容不得半点含糊,是铁了心为事业牺牲一切的人。如此之决断,如此之执著,真有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豪气。我敬仰他的精神。灿亮的灯光下,我凝视着他的一枚枚方印,想象着那一笔一划哪儿是朝阳的眉毛,哪儿是他的眼睛,哪儿又是他的心脏。这一笔一划,一刀一锋,无不浸透着朝阳的汗水和心血,融汇着朝阳的艺术审美理念。将整个身心容纳于方寸之间,化为一件件艺术精品,这是生命的极致,是人生绝顶的境界。
我不敢妄谈朝阳的艺术成就,我没有这个资格,可是我完全可以以一个局外人的目光来欣赏它。艺术是没有界域的,文学和美术,其审美的观念是一致的。他的刻印,无论是方是园,还是条形椭圆,都堪称艺术的精品,其中蕴含的创造力非语言能够涵盖。我见到过许多篆刻作品,对我这个外行来说,都显示出功力和艺术价值。然而在欣赏朝阳的东西时又添了十分的惊喜。它的极富创造力的表现手法以及笔画、布局不拘一格,充满着幻想,如鸟之飞翔,若山水之韵,仔细玩味,流云缠绕,禅意隐现。这是什么境界,是大美的境界。
朝阳的印石,融天地万象于方寸之间,集结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品位,彰显着极其鲜明的个体风格:典雅奇异,情趣幽雅。他的印石将篆刻这门古老的艺术转化为人生的大美境界,无疑具备着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朝阳为人大气,讲义气,讲豪爽。凡是他看不惯的东西,绝不会人云亦云,指鹿为马。坦荡荡做人,明白白做事,这是他的风格,他的为人准则。他有许多朋友,官场的、生意场的、文人圈的、打工的、务农的,甚至擦皮鞋、配钥匙的,你只要掏出自己的.肺腑对他,他就会打开自己的心脏对你。朋友有了困难需要他伸出手时,他会毫不在乎钱财、时间和精力。在这个充满世俗的世界上,朝阳仿佛一个独立特行的侠士,超凡脱俗,用艺术、用真情和世俗叫板,和庸俗决裂。这是何等的气派,何等的情怀?
侠义、豪爽、敢为、坚韧、执著,这些词语集合在朝阳的身上,就形成了一个大写的人生,构成了别具一格的人生品相。而这一切,又都浓缩于方寸间的印石上。一枚枚精巧别致的印石,恍若他的人生品味:质朴浑厚,玲珑剔透,超然大气。在这个酷热的夏天,我品着茶,从书柜里取出他的作品集《墨舞终南郑朝阳篆刻兰亭序》,绿色的封面,若凉爽的春风秋雨,滋润着我的身心,熨贴着我的灵魂。《兰亭序》是我非常推崇的文章,人生、艺术的精髓都在其中。那是多么美好的文字啊,被朝阳一笔一划变成了126枚印石,这是何等的构想,又是何等的虔诚,我又如何不为之感动。我点燃一支烟,目光久久不愿离开文本里的印石。我仿佛看见,那些字的背后,游走着一把锐利的刀锋。
郑朝阳,在用生命之力雕刻着大美的人生,用生命之泉浇灌着泣血的灵魂。他的人生和艺术之途,虽是艰难险阻,却是伸向了蓝天白云之上。
大美苍茫散文
直到如今,我的记忆中仍存留一幅叫作《月出》的油画。这幅画作曾在2003年的国际画展上展出,并被业界评为金奖作品。
油画上表现的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北部一静谧的夜晚,夜空里深蓝而澄澈,一点也未受工业化的污染,新出的月光洒着原始的银白,冲击着人的视觉感官,又清冷得高傲,透着一层淡淡的忧郁。这幅作品因捕捉了月光的宇宙生命力,展现出大地的野旷之美。
随着视线在画面上逡巡,我的眼前闪过“苍茫”这个词语,同时也掠过思想家卢梭的一句箴言:不经历苍茫,你就不知天地的宽广。
上述的苍茫境界,还间或呈现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当记忆倒回到2005年的深秋,那时我正站在甘南的桑科草原上。
触目而来的是一望无垠的原生态景象:奔腾的水,磅礴的山,湛蓝的天空,翱翔的鹰,凌厉的风,在这样一个与天地相接的地方,最美的还数那里的民众。喧嚣之外,他们依然保持着原始的赤诚和纯粹。那朝圣路上的虔诚跪拜,是一种原始的、至真至纯的表达。我想每一个身影后面,必定是一个饱满而圆润的灵魂。只有在这里,心灵才会感受到无法言说的震撼;只有在这里,灵魂才找到了真正的归宿;也只有在这里,人与天地,与宗教才结合的如此完美。原生态的山水和她的赤子,那升起的风幡,那转动的经筒,那缭绕的香雾,那传诵的真言……神秘的宗教气氛对没有灵魂归属感我们来说,就是一种致命的诱惑。
我向草原深处走去……一切都很原始呵,一切都很苍凉!我的眼睛变得迷茫了。我感到了草原的野蛮和悲壮。啊,野蛮的草原,悲壮的草原!广阔而又狭隘的草原!温柔而又残忍的草原!多情而又冷酷的草原!剽悍而又怯懦的草原!慷慨而又贪婪的草原!博大而又刻薄的草原……当我想到这些时,我面对着渺渺胡天,阔阔苍野,我忍不住大声地喊道:“草原——血性的汉子!”
太阳渐渐沉落下去,暮色很快地降临了。一种宁静的大美在我的心上翻滚,让我怵目惊心,一时哑然了。无边无际的夜色蔓延开来。我的意识逐渐解融,一种内在的'透明充溢了全身。它很热、又很凉;很凉、同时又很热。
清晨的露珠远去了,正午的骄阳远去了。
历史远去了,岁月远去了,时光远去了。
黑暗降临了。我的心海里,我的像草原绿浪般波动的心海里,一切的杂质、俗念全都过滤了,留下的只是草原上大自然给予我的呼吸,是草原上轻漾的微风和草叶喃喃的絮语。它们精灵一样,再一次镶入我的心头,我久久地不忍离去。我知道,此时,在心灵得以净化和人格得以修炼之后,我终于站成了草原上的一珠野花、或一棵苗草,或一缕黄风,或一片夜色,或者更是明天的草原上升起的一颗阳光。
昂首遥问苍茫的天地,这苍茫的天地之间有多少宽广、豁达,又有多少崇高而又独立的灵魂存在其间?当我一一细寻那些灵魂,首先就遇上了天才诗人海子。
二十多年前,海子为了寻求《太阳》的创作素材,踏上了西部之旅。在藏北,在那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在这宗教气息、文化氛围最浓郁的高原,海子的灵魂受到了洗礼,他从那里汲取了用于构思与创作《太阳》诗篇的养分,他的创作空间也因此而变得广阔无垠,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抒情的渴望,他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他除了创作出一首首诸如《云朵》、《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温情小诗外,还有《太阳·断头篇》《太阳·土地篇》《太阳·弑》等经典长诗。
其实,哲人早已说过,“自然赐予它的征服者的最好礼物就是孤独与苍茫。”可是,即便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即使葬身雪原,它也无法阻止我们迈向山峰的脚步。可能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原始的、野性的、不安分的冲动,我们渴望去开拓去驰骋,去以天地为背景舒展自己的人生画卷。远方是什么,远方有多远,我们不必知晓,我们要的无非是一种“在路上”的感觉,一种豪迈激昂的人生状态。
达令海、唐古拉、塔尔寺……一个个苍茫而温暖的名字,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召唤,召唤我们心中最原始的冲动,去触摸一个民族的记忆,去抵达灵魂的归宿。
天地间的苍茫,折射出人世之沧桑,可以激荡心灵,可以滋生梦想。
思绪回到闽东,回到我的家乡。那是初秋的某天,夜色早早地笼罩着这里的山地。在杯溪峡谷的一边道路上行走,我必须穿过这条贯穿溪流的峡谷到达山腰,去拜访一位年长的单身老伯,去听他的诉苦,聆听他的小小愿望。
山里只有沙沙的风声,拂起了阵阵秋意。成片的林子,陡峭的石壁,寂寞的溪流,峡谷中的一切都淹没在黑暗中。谷中的清风吹来,给人一阵阵的凉爽。秋月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来了。大片的月辉从对面山顶投射过来,照出我的身影,将路边的树木投向路面,我在月光中走向银色的背景里,对面的大山在背月的暗色中显得宁静而神秘,空洞山谷越发深不可测,只听得溪流哗哗响。
抬头看前面不远处,山腰上的平地隐现一处瓦房,几棵老树。在房子不远的地头,孑立着一个身影。
突然间,传来一声声犬吠。一声声喝斥!哦,热心人。千万不要叫破了这山谷之夜的宁静,不要叫破这月下荒山瓦屋的画面,不要叫破了它的完整。我顿时立稳脚跟,看到了月下站立的老人,他没有女人陪伴,只余下朴实的生命,独自站在月光中,带着他唯一的狗。
他在等待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也就是在许许多多无人作伴的月夜里,他带着命运的迷惘走上地头,面对苍天下茫茫的月色。
月光下的大地,静寂、宽阔、山峦起伏,居住人也栖息各种生灵,承载着村庄也托着城市的骨骼,显得多么辽阔,多么旷远!独自拥有这苍茫画面的人,应当是多么幸福的人!但他的内心是苦,是无法排遣的孤独,是山谷中诉说不尽的流水,是无法疗治的累累伤痕。
漂泊者永远漂泊。独立苍茫中,一种忧愁,一种由根而来的伤感,正如影随形,将人紧紧跟随,难以排解。
多少个夜里,我苦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将一代代诗人的吟唱,置放到苍茫的背景中去。如此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也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诗人,看见鬼神般灵动飘忽的浪漫轨迹。也许,所有的诗歌都是面对这苍茫世界的心灵独唱,而苍茫里的守望恰恰是诗人的天职。或许,只有诗歌可以和哲学并肩站立。
而诗歌鸣响,它的混合着光芒和力量的声音,如小号和长笛的变幻吹奏,在每一个时刻鸣响,如方向明确的行走的巨人,在落日的背景里浮现出来,呈现出黑色的轮廓。
诗人,作为特殊群座里的个体,这些形单影只的漂泊者,背着行囊穿戴朴素行走在路上。他们意识到个体的渺小,感到诗歌之旅的凄凉,同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里的价值和责任,灵与肉的冲突搅得他们彻夜不宁。他们被完整、彻底的孤独感摧折、纠缠,而谁也无法分享他们内心深处代价高昂的幸福。他们在秋风秋雨中漂泊,一次次回眸故乡明月,我看到泪水顺着他们的面颊流下,却分不清哪些是思乡的热泪,哪些是路上的冷雨。
苍茫是大美,是独行者内心的一种底色。
美是寂寞旅途惟一的安慰者谈话者。没有美相陪伴的孤独将是真正的孤独,对于有灵性有思考的人类,无异于无星无月无音响的长夜永昼,只因这无情的摧折,人只能瘦比黄花,在永远的秋风中慢慢萎顿。另一面,人的心灵多么宽广,美的领域就有多么宽广;人的灵魂是多么丰富,美的内容就有多么丰富。人性的优点之一,在于总能从鱼龙混杂、美丑并存的混沌世界中淘汰和超越丑的东西,发现和享有美的东西,从中汲取养分,正如生物之进食和消化。这样的天分越高,灵魂的财富就越是丰足。愚者一百次打点行装走遍名山大川,将一百次空手而归;而智者却很可能处处超越丑恶,抵达生活的大美,对他而言,美恰如春意牵引青草绿遍天涯,像天上之天深海之海,看过去还是天走过去还是海。美作为灵魂的财富,使清贫的诗人富比王侯,使黯淡无光的物质生活焕发出光彩,使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响彻生活的渴望。
固然,美和对美的享用毕竟是一种昂贵的东西,需要我们更为从容的心境。人类从几十万年以来就看着星空和皓月,只有沦落天涯的白居易才看见“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的空蒙诗意,也只有贬官以后的苏轼才发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自古以来的人类,也许都独对着茫茫人间茫茫宇宙,只有屈原行吟江畔,独自面对长天发出一声声百思不得其解的“天问”,也只有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念天地之悠悠”,长歌当哭,成千古绝唱,打开一个诗歌的黄金时代。贫困的残酷的一面,在于从根本上关闭了美的大门,阻止了人进入美的脚步,将人锁定于生存的黑暗,既不能感知大自然无所不在的大美,也不能意识到自身对于世界的价值。
或许,我们都面对着一幅苍茫的画面。你可能并未在意月光下的茫茫世界,你也不像那个山民一样走进月色,成为别人记忆里的永恒画面,但你永远是一幅画面里的唯一主角。你可能经历无数的季节轮回,经历了社会的数番沧桑变化。有无数美人和青山老去,但这个苍茫的色调不变。它总是发生在时空交叉的范畴内。被候鸟和船队穿越的海洋;群山耸立的高原;一个人年老时的追忆;芸芸众生的背影溶进了斜阳的余辉,他们的痛苦和呻吟,这一切将被这苍茫的画面所包容。就像诗人海子的大声吟唱:“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又是一个黄昏,我体味着明代马致远的《秋思》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字里行间透出无尽的苍茫况味。那夕阳下远足的旅人,和一只苍老乌鸦,它的宁静和高远,它们与平原上的老树枯枝所构成的立体画面,透射一种经典的神秘力量,将人的目光逐步引向无限的辽远和宽厚——
苍茫大美,大美苍茫!
风景独好,大美芦山散文
【第1句】:出发
要去大芦山参加大芦山青菜节了。
我对大芦山是有想象的,我想象的大芦山,在高高的大山上,树木成林,森郁、繁茂,郁郁葱葱。这样的想象,让我在想,在大芦山过夜,应该是需要穿得足够温暖,足够严实,才足以御寒。可是他对我说,那里比磨黑镇还繁荣,你急什么?如此这般,倒是一切从简了。里面一套黑色的皮衣皮裙,一条七色的彩虹丝巾,外面搭橘色的皮风衣,下身着黑色的丝袜,板鞋,袜套,还是光艳灼灼的打扮。没有把想象中,最御寒的衣服带上,仅仅是多带了那条青花色的丝巾,一切从美、从简。
大芦山离思茅,有六十多公里。我和水,从宁洱到思茅会合了玫姐姐、玉兰、强哥,然后等到了金哥、周主播、漠野姐姐和丁咏月,罗彩惠老师等等……一行四辆车,浩浩荡荡的向着大芦山出发。一路的舟车劳顿,无需多提,反正,未见的风景,总是让人垂涎的,为着前方美好的一切,我们不辞辛劳。
其实,内心更挚爱的,还是这份文友相聚的浓情。我和漠野姐姐,在博客里相遇过,在QQ上交流过。然而,这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次相见,如此初见,就是安妥的,温暖的,那么自然而然。初见的我们,都自然而然的有无端的笃定,相信彼此给予的每一个微笑,都是真诚美好,如此,不生分,温婉从容。
一路上,强哥给我们说着一路的地名,风景,人情,原来大芦山,正是强哥的家乡,难怪一路上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很远的山路,因为有强哥做向导,似乎也不觉得漫长。只是,皮卡车在山路上颠簸,越走越荒凉的感觉,让我想到很多年前,行走在山间的苍凉荒芜,大山的寂凉,让我十分的孤独,我害怕这种孤独。总的来说,我喜欢城市里的灯火,给予的温暖和陪伴。我想,我是一个害怕孤独的人。或许,我们是一群害怕孤独的人,聚在了一起,彼此陪伴,彼此温暖,来抵御内心的荒凉。
真的,和他们在一起,我的内心,不孤独。哪怕最荒凉的世界,只要他们的陪伴,我都会有义无反顾的勇敢和坚强。
【第2句】:在芦山
大芦山,和我想象的基本一样,至少,那种大山上的清冷,是一模一样的。下车的时候,大家都不由自主的哆嗦起来。山里的夜晚,是要冷冽一些的。直接把多带的那条围巾围上,哆哆嗦嗦的走在路上。还好,一下车到了农民家,主人家已经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来参加青菜节的人还真多,农民大哥家的院子里,已经熙熙攘攘的在着二十多个人了。院子里准备着几大盆的菜,有出名的芦山当归鸡,当然还有青菜,排骨呼萝卜,腌菜炒肉……非常丰盛的样子。热乎乎的吃了碗饭,喝了鸡汤,萝卜汤,青菜汤……胃里吃得饱饱的,身体也热乎了起来,我们也不再哆哆嗦嗦了。
然后寻了住处,在另一个农民大婶家,定了晚上的安身之所,我们便跟着来会合我们的马老师和文化局的张副局长到了那里的乡长家,会合市摄影协会的老哥们,大摆酒席,拉开了喝酒的战场。这般的山里,这般热情的农家,这般热烈的人情,是适合喝上几杯的。摄影协会的潘哥和张局长,都是我们宁洱老乡,潘哥是个老警察,酒喝了几口,我忍不住拉着潘哥聊起来二十多年前,发生在县里的那个惊天大案,听他栩栩如生的讲起当年那些细节,我实在是听得津津有味,连张副也被吸引了过来,这些故事和细节收纳在自己的脑海,不为了能写出一个惊天的故事,只为了好奇心的一种绝对满足。
在酒中,在潘哥的故事中,已然更深露重。回去,安睡,一夜无梦。
【第3句】:看云海日出
醒来,已经五点多。人在他乡,大家都睡得不沉,很容易惊醒。我和水先醒来,接着玫姐姐和玉兰也就无法安睡,大家在床上躺了一下,最后水提议,还是不要睡了,集体起床。这时候,觉得在他乡的时间,是宝贵的,不应该浪费在睡眠上,所以,积极起床,我们决定去看日出。
这时候的主人家,都还在床上,但是,也很容易的被我们吵醒了。当我们几个在火塘边烧上了火,农家的大叔大婶也都起来了。烧上一壶热水,我们便开始拿出手机围着火塘拍照,发微信。汉荣后来在微信上说:“欢迎到我家!”玉兰傻傻的跑来问我,难道我们住的农户家,就是汉荣家吗?玉兰这个大傻妞,哪有那么巧的事。汉荣那么说,不过是因为汉荣家,是在大芦山罢了,还真相信我们住的人家就是汉荣家,真是个傻大姐。
洗漱好出发的时候,天边已经微微发亮了,红色的朝霞像一道金边,镶嵌在山顶。我们决定一路向身后的大山上走去,走到山顶,去看日出,看云海。金哥也追上了我们的脚步,更巧的是,半路就遇到了马老师,便招呼着我们去昨天的村长家吃早点。正好我们没找到吃早点的地方,一人一包玉米根本就不过瘾。吃过热乎乎的面条,马老师便率领我们去三台崖子看云海。
一边向上走,一边进行微信直播。:“一路风景一路渣!”开始是用“一路风景一路情。”后来,换成了方言,渣:显摆,炫耀的意思。似乎,更为贴切。微信是一个美好的晒台,可以第一时间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喜所感。
乡间的风景,是独好的。有马老师做向导,耐心的讲解,更是丰盛不少。
“看,那里像不像石林。”我去过石林,果然很像石林的阿诗玛。
在路边的乱石堆里,马老师对我们说:“你们没见过石头里能开出花么?”走近细看,果然能看到一些金色的小花,怒放在嶙峋的石头上。生命的感动,就是这些微小的怒放和坚韧。看到这些小小的花朵,我们更加没有理由不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生命的奇迹无处不在,生命的热爱,也应该无休无止。
天空,澄碧得像一望无际的大海。我给大家讲我小时候的一个笑话。那是小学四年级时候写作文。也不记得写什么了,就记得作文发下来以后。有一句话老师用红笔画了线,打了一个叉叉,我自己一看:“在万里无云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这不写得挺好的嘛,万里无云,多好的词,温柔的云朵,多美的存在。直到自己审视了很长时间,才醒悟过来文案里的矛盾,忍不住偷笑了很久,多年以后一直记得。
路上说给大家听,果然也把大伙逗得乐不可支了,已经万里无云了,但是,在闲花的心里,依然是飘着朵朵白云的。甚至后来玉兰还替我验证,她说我说的,其实是对的,她指着无云的一边说:“对呀,这边是万里无云哟。”再指着有云彩的一面说:“飘着朵朵白云。”
我笑,其实,矛盾而和谐的统一和存在,也是真理。天空之广阔,自然是可以万里无云,自然也是可以万里无云之外的另一边,还悠闲的飘着云朵。一切,皆有可能。如此看来,我从小,就展现出了无限的写作天赋,也是极有可能的。
一路浅语欢颜,美不胜收。
在微信的直播中,早早看到先行一步的水,发来了云海的风景。心情便开始急切起来,急中出乱,马老师这个向导居然把路带错了。搞得玫姐和丁咏月无功而返。只有马老师,玉兰和金哥我们四个坚持不懈,等来摄影老师的带路,才终于来到了三台崖边。
忍不住欢呼:“我来了!……”
一个不知名的女子回我:“我们早就来了……”引得大家一片笑声。
“莫道君行走,更有早来人。”还好,我们终归还是来了。
急切的拍照,感受美景,也成为别人的风景。镜头和闪光灯,此起彼落。
站在高处,看着山崖下如波涛涌动的云海,看到一只飞鸟,惬意的掠过长空,我真的有一种我心飞翔的渴望,真的,若是我们也长着一双飞鸟的翅膀,这么纵身一跃,展翅翱翔,是多么悠然的一件事儿。心的向往和现实的能量,永远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因为我不是能够飞翔的小鸟,我就是只能做一个慎微独行的人。万丈高崖,一失足,就是千古恨。走到崖边拍照的时候,不得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其实,应该是有一些恐高的,因为没有鸟的翅膀,所以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自然是被小女子的胆怯心理大打折扣了。
然而,风景确确实实是美的。马老师他们要走的时候,我和水,都恋恋不舍。人生,有很多风景,都会是一次独一无二的体验,不远千里而来,总是希望,驻足再多一些,足迹再广阔高远一些,风景再独美一些……所以,马老师的催促,也没舍得让我们离开……然而,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多少恋恋不舍,该走的时候,还是无法停住远去的脚步,发着微信说:“最后一回眸,撤!”
汉荣说:“都是我小时候放牛的地方啊!我放牧的牛哪里去了?”
玉兰调侃:“马老师领着我们正在吃牛肉,待我去看看牛身标签可有赵氏印章。”那一时,我们已经在青菜节的会场上,吃上了大锅饭和喷香的红烧牛肉,汉荣,你的牛,会不会已经被人红烧了呢?
【第4句】:青菜节剪影
青菜节的青菜王们,蔚为壮观,每一棵,都重达几公斤,十几公斤,据说,最大的青菜王,可重达二十多公斤,这么好的青菜,我恨不得带走一大捆,回去送给亲朋好友们品尝。但是,因为路程遥远周折,只能作罢。因此,对青菜王的兴趣,也就更多的视而不见了。
倒是路边摄影老师们的摄影作品,引人入目。或朴实的笑颜,或绚丽的风景,经过老师们镜头的处理,一切都变得生动、自然、美轮美奂。沙洲渔火说:“美,是最好修行!”镜头之美,画笔之美,生命之美,自然之美……大自然赋予我们一切的美丽,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拥有,这些无数学习的过程,组成我们丰饶无憾的一生。
穿行在美的世界,美的修行,是闲情,是苦修,是不辞辛劳,是乐在其中。
当你所需求的一切,都被赋予美好和欢喜,那么,过程中的各种劳累和艰辛,都是可以甘之若饴的忍受和接纳的。譬如那些爬山涉水,起早贪黑,寻找着一路风景的摄影老师,譬如那些朝朝暮暮,与土地热爱的农民伯伯们……耕耘的一切,收获着自己的喜乐,这份知足,让内心拥有一份从容与安妥。
熙熙攘攘,热热闹闹,欢欢喜喜之后,归之素简,清理,打扫,去迎接平常和琐碎的悠长岁月。
【第5句】:离别
离别总是会比想象的来得快一些。像小行星拥有着自己的轨道,我们的生存,也依赖着自己的法则和归属。别处的风景,再美丽,都只是过客。
归家的脚步,总是在行走之后,必然回归。
大美的芦山,留在记忆中,留在文字里。
这一份收纳的美,会静静的安存的,我的世界。
上一篇:小学生英语励志口号汇集8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