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关于重疾新规的口号汇聚5篇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盘点有关李白的传说

当一个人成名了,有关他的人,他的事,以及他说过的话都容易被流传开。例如孔子。孔子的弟子把老师说过的话都记录下来,成为传说的源头。如今所有人都认为孔子就是这么说的,很少去考证其中是否有其弟子杜撰的成分。倒是在后人传说的过程中,有些内容因为传说者的某种目的被断章取义,以讹传讹了许多年,到头来竟与孔子的本意南辕北辙了。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直以为孔子教导我们要以德报怨,不要睚眦必报,原来他老人家根本不是这个意思。这就是传说的力量,“传”的过程左右着“说”的内容。无论是夸大其辞还是文过饰非,无论是断章取义还是张冠李戴;怎样的故事能够吸引眼球?怎样的说法有利于巩固立场?传说者就会以怎样的基调把内容传说出去。

李白就是一个被世人不断传说着的人。杜甫在《梦李白》中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即使他逝去了一千两百五十多年,也从不寂寞,人世间有关他的传说和争议就没有断过。

也许是我们都太喜欢李白了,愿意把最隆重的溢美之词奉献给他。于是在我们的传说中,李白是历代中国人景仰的“诗仙”,他的一生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不仅因为他的诗歌,还因为他个人经历所见证的那段历史,李白成为全球华人共有的文化财富。这笔财富不因地域变迁而分解,不因时代更替而消弥。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为了李白的蛛丝马迹争得面红耳赤,也仍会为能与李白牵扯上关系而沾沾自喜。一场“李白故里”之争,竟让李白的祖籍地、出生地、成长地、久居地都卷了进来。原本只是对“故里”这个名词的不同解读,也非要争辩出个子丑寅卯。

甘肃秦安县跳出来说,李白故里在哪里?我们说了都不算,得听听李白自己的意愿。根据李白的自我介绍:“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与韩荆州书》)他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这种说法多次在李白的作品中出现。只是李白自认的是祖籍,还是出生地?我们不好判断。现在通行的观点是,李白祖籍在甘肃陇西,出生在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坦的托克马克市)。当国人还在为“李白是韩国人”的说法群起而攻之的时候,我们又能不能接受李白是尔吉斯坦人的事实呢?

其实在隋唐时期,碎叶是归属于中华版图的,它是朝廷设在西域的一座边陲城市,与龟兹、于阗、疏勒并称为安西四镇。大约在隋末唐初,李白的先祖流亡碎叶城。他们是谁?因何而流亡?这要追溯起来可到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皇帝李暠就是陇西成纪人,他自称为西汉大将李广的十六世孙。而李白是李暠的第九世孙,这在李白族叔李阳冰为李白诗集所写的《草堂集序》里有明确记载:“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所以李白对李广将军十分推崇:“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赠张相镐?其二》)

如果只是牵扯到李广和李暠,这也算不得稀奇。关键是唐王李氏也尊李暠为世祖,唐玄宗李隆基还追谥李暠为兴圣皇帝,并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下诏,准许凉武昭王李暠的子孙“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唐会要》)。也就是说,李白是可以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室的;可同在那一年,他为什么舍近求远,放著名正言顺的渠道不用,反而四处托人举荐呢?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离奇的传说:流亡碎叶的李白先祖并非唐王李氏的远亲,而是当年太子李建成的直系后代。

公元626年,玄武门事变爆发,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以及他们的所有子孙。李建成的长子李承宗在前两年就病故了,没有史料记载他是否留有幼子?但可以推测,在这次灭门惨案中最有可能被忽略而逃走的,也就是已经陨殁的李承宗这一脉。李承宗的儿子完全有可能被人带着逃往碎叶,更名改姓,过着流寓的生活。既然出身皇族,逃亡时也一定带有不少财产,借着地理之便做起外贸生意,摇身变成富商。富商的儿子继承了家业,并在“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草堂集序》)。这说的虽然是老子李耳指树为姓的故事,其实是以此为幌子掩人耳目,给新生儿恢复宗族本姓,取名李白。而李白的父亲也借机“父从子姓”,以客行他乡的因由,更名李客。

如此推断,《草堂集序》中所述的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蝉联珪组,世为显著”,先祖是历朝高官,大唐开国皇帝;“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因无妄之罪流亡西域,隐姓埋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从李建成到李白刚好五世为庶民;“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即使隐匿多年,那场宫廷政变没有翻案,就只能继续流窜。

如此推断,李白为什么不肯在唐玄宗面前亮出自己的身份,也就豁然明了了。李白公开宣扬的祖先是那位遥不可及的李广,他从没有跟人说起过自己是李暠的后代,就怕被人顺藤摸瓜,揪出与李建成的瓜葛。只有在临终托稿时,才让李阳冰把自己的身世写在诗集的序上。

公元762年,在当涂县令李阳冰的家中,卧在病榻上的李白颤颤巍巍地把诗稿交付李阳冰,开始断断续续地交代自己的一生。有些经历早已世人皆知,有些私密却是首次透露。李阳冰丝毫不敢怠慢,他知道自己记下的一字一句都将成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材料。无奈在李白气若游丝的话语中,有些字音还是听岔了。这个“传说”在起点就发生了错误,怪不得后人不断考据论证,至今仍在争议。

就是这一句,“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按字面解读,李客是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举家迁往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后才生的李白。可历史确认的李白生日为701年,那么李阳冰的记叙肯定是哪里出现了错误。李白究竟出生于“逃归于蜀”之前,还是之后?究竟出生在碎叶,还是江油?因此成为一个谜题。

1971年,历史学家郭沫若发表文章《李白与杜甫》,给李白的出生地定论为中亚碎叶。恰好那时中国正在与苏联进行边界谈判,谈判桌上中国摆出这个论据,来证明碎叶城所在的那片土地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传”的立场决定着“说”的内容。当学术课题与政治挂上了钩,李白不得不顾全大局,接受了自己出生碎叶的安排。

我不喜欢这样的安排,如同我坚决反对“李白是韩国人”那样,我对李白出生在国外一直耿耿于怀。这个谜题的缘起,一定是在李白临终口授过程中,李阳冰听错了,他把“神功之始”听成了“神龙之始”。神功是武周时期的年号,为公元697年。如果说李客是在697年迁居绵州,那么李白于701年出生于蜀就毫无疑问了。“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魏颢《李翰林集序》)就在四川江油的山水间,现在还存留有太多李白成长的痕迹。

1982年,一个从四川走出的政治家给江油亲笔题写了“李白故里”四个大字。据说邓小平在题字前与郭沫若进行过一次长谈,谈的什么内容?我们无从得知。这让江油的身份定论有些尴尬,既不是学术论断也不是政府行为,只能算是领导人的个人情结吧。2003年,江油市在国家工商总局把“李白故里”注册为旅游商标,开始用商业市场的游戏规则为自己的身份保驾护航。

李白的出生,如同许多中国圣贤和帝王的出生一样,也有一个非同寻常的胎梦。传说李白出生那天,李妈妈梦见了天上的太白金星落到怀中,所以给孩子取名为“白”,字“太白”。按民间对这个传说的解读,李白可就是太白金星转世呀,是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这与贺知章称呼李白为“谪仙人”不谋而合。

究竟是贺知章听过李白的传说后做出的赞誉?还是世人根据这个赞誉来杜撰李白出生的传说?这其中的因果不必去考证了。总之李白从出生开始就不是一个平凡的人,故事就要朝不平凡的方向发展;一旦走上了常规的道路,“传说”就会安排一个高人前来指点。所以当调皮顽劣的小李白再次逃学时,一个手拿铁棍的老太婆就出场了,她振振有词地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事实上铁杵怎么可能磨成针?就算哄哄笨小孩也未必肯信,何况是天资聪慧的李白。中国的传说中只要出现这样举止异常的老人,他的用意一定不在所做的事情本身,比如用直钩钓鱼的姜太公,他等待的就是“愿者上钩”。我想当事人李白跟我们一样看明白了这个道理,不管是谁的指使,老婆婆的目的就是要给自己敲一下警钟。而这个警钟一敲就是千百年。因为这个故事经典的教育意义,让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地传说着李白“浪子回头”的佳话。

故事未必是真,但少年李白的顽劣却是不假,也许是自小就熏陶了胡人的豪气,小白也曾有过“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的壮举。像这样胸怀抱负的侠义青年,是不甘心窝在四川盆地的。于是二十五岁的李白沿着三峡顺流直下,开始了仗剑江湖的生涯。

与李白结伴同行的,还有一个年轻人吴指南,他是李白的准妹夫。李白一生不缺朋友,唯独对自己的家人是亏欠的,包括对妹妹李月圆。一路上挥金如土的李白从不考虑后路,等到同伴身染重疾时却连看病的钱都拿不出。他没能把吴指南全身带回四川,只有剔其骸骨葬在湖北。而自己也迫于生计入赘安陆名门,娶了前宰相许圉芝的孙女为妻,开始“酒稳安陆,蹉跎十年”的寄居生活。可怜的李月圆守着那份永远回不来的爱情,终身未嫁。也正是她在家中替哥哥尽孝,李白才能毫无顾虑地云游四方,偶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与妻子许氏在安陆西北的白兆山修建了自己的家园,并盛赞这里是“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如此美誉,安陆市怎能轻易放过。2009年,一条喊着口号“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的广告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激怒了四川江油市。江油拿出“李白故里”的注册商标状告安陆侵权,一时间两地口诛笔伐,争得不可开交。就在此时,吉尔吉斯坦驻中国的商务参赞突然造访安陆,声称托克马克市作为李白出生地,愿与安陆共结秦晋之好,拓展文化与经贸方面的合作。看来这个老外真是深谙中国文化之道,不仅懂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还懂得“三国鼎立,联吴抗曹”。

如果说上世纪末的那次争议是由政治来拍板的话,这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实在让泉下有知的李白汗颜。这也再次印证了四百年前明代李贽留下的那句话:“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而千百余年,慕而争者无时而已。”

许氏先后生了一女一男,在生下儿子的第二年就病逝了。李白给儿子取名伯禽,女儿取名平阳。要知道历史上的伯禽可是春秋鲁国的国君,平阳是西汉景帝的公主,都是响当当的权贵人物。这足以看出李白出人头地的抱负有多么强烈,他是不会甘心“酒稳安陆”的。三十岁那年,李白辞别妻女,第一次去长安谋求发展;挂着相门女婿的头衔交游干谒,认识了不少达官名流,包括在游走于大明宫和终南山之间的玉真公主。尽管这次长安之行无功而返,却为他十年之后的奉诏进京铺垫了道路,那也是一条终南捷径。

公元742年,当李白接到唐玄宗的宣召时,他正携一双儿女及续弦的刘氏客居南陵(今安徽南陵)。“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刘氏也堆着笑脸来给李白收拾行装。若在平日,李白可是受尽她的白眼,如今要进京当官了,这个女人立马像变了个人。刘氏并非明媒正娶,在李白眼中她就是一个乡野愚妇,完全没有许氏那么知书达理。所以李白对她也是爱理不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第二次来到长安,整个唐朝最旖旎的.时刻到来了。迎接他的不仅有唐明皇的七宝床,还有李龟年的歌、杨玉环的舞、公孙大娘的剑,以及高力士的谄笑。这两年的李白个性最为张扬,有关李白的传说也最有戏剧张力,那些精彩的片段我都放到其他篇章去描述。在此先跳过这一段,让我们一起期待唐朝最伟大的两个诗人见面吧。

当李白四十四岁时,杜甫三十三岁,他们在洛阳以最世俗的酒肉关系见面了。两人携手同游到宋州(今河南商丘),又碰到怀才不遇的高适。三位文坛宿将相见恨晚,在梁园把酒言欢,好不畅快。酒到酣处,李白提起笔不假思索就往墙上点去,才刚落墨就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这首《梁园吟》令杜甫和高适拍案叫绝,却让梁园的管理员十分苦恼:如此粉白的墙壁被人涂鸦,这也太不爱护公物了吧。正当他打算重新刷墙时,一个游园经过的小姐叫停了他的举动。她实在是太喜欢墙上这首诗了,何况落款人还是自己的偶像李白。为了能保持原貌,她竟一掷千金买下了整面墙壁。这位出手阔绰的女子叫宗煜,是另一个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又一位相门千金。“千金买壁”的事很快传到李白耳中,曾经沧海的内心又泛起了波澜,于是李白以《梁园吟》为聘礼,由高适做媒,与宗氏喜结良缘,开始了“一朝去京阙,十载客梁园”的生活。

又是一次入赘相府,又是一段十年婚姻,人生如此相似的两次经历,虽然没有直接帮到李白大展宏图,但至少让他有足够的资本去行走江湖、交游天下。这难免让李白有攀龙附凤之嫌,究竟他所追求的婚姻背后有没有爱情?我相信一定有的,只是他心比天高的抱负让儿女私情变得微不足道。且不去提那位后来抛下伯禽、平阳不管的刘氏,就是许氏和宗氏两位名媛贤妻都没能收住他那颗放诸四海的心。

传说总喜欢把原本不相干的事情牵扯到一起,让情节更加丰满。事实上三位诗人在梁园作别之后,李白就回到寓居的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用皇上赏赐的金银买房置地,开了家太白酒楼。他还正式迎娶了当地的一个妇人,并生下次子颇黎。此时的宗小姐也有可能正在闺房细细品味着《梁园吟》,至于和李白喜结连理,还得等山东这位夫人过逝后再说。那已经是五年后的事情,跟杜甫、高适毫无瓜葛。

由于是入赘,李白不便把自己的儿女带进宗府。好在平阳已长大成人,能够看守这份家业,照顾好两个弟弟。所以李白的牵挂,仍然不在亲人身上。他虽然身在梁园,但那颗不羁的心随时等候着江湖的呼唤。终于有一天,李白收到一封来自宣州泾川(今安徽泾县)的邀请函,上面写着:“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如此投其所好的诱惑让他没有理由拒绝,于是李白再次告别妻子,开始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李白到了泾川后,发现一切情形并非信中所言,发起邀请的汪伦忙解释说:“这十里桃花,指的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潭;这万家酒店,其实是一个姓万人家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体谅对方的良苦用心,欣然接受了热情的款待。看得出汪伦是李白的超级粉丝,为了能留偶像多住几日,汪伦专门布置了自己的别墅——“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摆上美酒佳肴,邀来歌舞乐伎,“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过汪氏别业二首》)

刚见面寒暄时,李白是这样夸奖主人的:“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这听起来还很客套。等到临别时,已变成推心置腹的真情流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这首《赠汪伦》相比《过汪氏别业二首》显得朴实无华,但它流传更广。它让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吏名垂千古,让一段平淡无奇的村江变成风景名胜。这就是李白的魅力,短暂的逗留就令一个地方声名鹊起,无怪乎各地都愿意为了一个“李白故里”拼得头破血流。

跟汪伦在一起的那几天,应该是李白人生最后一次难得的痛快吧。随着岸上的踏歌声渐消渐远,李白的心情也慢慢变得惆怅起来。小船兀自前行,下一站要去哪里?等待他的又会是怎样的光景?或许真的老了,以前从不在乎的问题现在也会浮现出脑海。

李白凝望着镜中的自己,突然感觉有点陌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在镜子的另一面,妻子的容颜是否也在悄悄改变?她照镜子时,看着形单影只的自己,一定会抱怨我吧:“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自代内赠》)

李白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地惦念过家人,然而就在此刻,就在秋浦(今安徽池州),对妻子宗煜的相思之情突然间涌上心头。他模仿着妻子的口吻,倾诉着妻子的思念。一首《自代内赠》成为李白写给内人凤毛麟角的佳作,让我们看到他作为丈夫的罕见一面。写下这首诗后,李白决定赶回宋州,除了夫妻间心灵呼唤外,更因为那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

李白带着宗煜南下避乱,隐居在庐山修道。“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其二》)夫妻能修到这份上,也是绝配了。两人不仅志同道合,居然还能一起出家,共登仙界。两两相忘于江湖,本是完美的人生结局,无奈他们还缺少一段相濡以沫的考验。于是历史非要安排李白在烈士暮年时,被青春的抱负撞了一下腰。永王李璘因不服太子李亨趁平乱之机自行即位,拥兵江淮以对峙长安。他向李白抛出橄榄枝,想拉拢名士幕僚来壮大自己的声威。李白答应了,无论宗煜如何劝阻,他都坚持出山。

别内赴征?其三(李白)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宗煜没有等到丈夫的荣归,等来的是李璘兵败,李白锒铛入狱的噩耗。而负责平定江淮,关押李白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梁园把酒言欢的高适。当宗煜登门求助时,高适却避而不见。昔日的好友变成如今的政敌,天真的李白还是看不懂官场的利害。所幸宗煜还是明白其中的门道,在她的奔走打理下,李白由死罪改为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

由于李白声名远播,在去夜郎这一路上都受到各地官员和乡绅的热情款待,虽为阶下囚,却没有辱没诗人的尊严。走到白帝城时,因朝廷大赦,李白得以沿三峡顺流而返。两岸的风景依旧是三十年前的模样,延绵不绝猿声在耳边回响。只是此时的李白再也没有年少时的意气风发,独自坐在船头,看那夕阳慢慢地沉到江面以下。

太阳下去,月亮就该起来了。火红的江面渐渐地变暗,又渐渐地发白,在月色下泛着粼粼的波光。一片云朵倒映在水面,那小船就好像是停靠在白云边上,随波荡漾,把月光扯得细长、细长。

李白穿上在翰林院时的宫锦袍,晃晃悠悠地站起身来,举杯向西北遥望,明月依旧挂在长安的方向,那里曾留下自己的轻狂。再远些就能看到陇西高原的故乡,还有父辈们在碎叶城的流浪。脚下的江水在细细流淌,不知还有没有机会逆流而上?寻访一下庐山修道的妻子,拜祭一下安陆的孩子他娘。还有那个再也没回去过的生我养我的地方,父母兄妹都还是离开时的模样。一幕幕不曾褪色的影像,在脑海里清晰地回放。李白伸出手去,想要抓住自己最留恋的那缕月光,纵身扑向心目中的天堂,把自己淹没在了长江。

这一年,李白六十二岁,逝世于安徽当涂。这是关于李白之死最美丽的传说,与病死说和醉死说相比,我愿意为这个传说添加更多诗意的细节。因为心目中的诗仙只有一个,他既然已经在传说中下凡人间,那我们就继续用传说的方式送他回到属于他的天堂。这样我就可以跟杜甫一样,在梦中见到李白了。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这首《临终歌》是李白一生的绝唱。当“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中途摧折,力不从心时,后人或许还能记着它曾经的雄风,传说它的辉煌事迹;只是孔子已经不在了,有谁能真正理解我的心思,为我扼腕哭泣呢?

李白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子曰:“逝者如斯夫!”

有关李白的经历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以下是有关李白的经历,欢迎阅读。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年少有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辞亲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让李白想不到的是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他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已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初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已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赐金放还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再次远行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箓(道教的秘文)、授道箓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应邀入幕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璘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重病而逝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有关李白的资料

李白,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李白的资料,欢迎阅读。

【李白人物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李白个性:

【第1句】:好任侠,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第2句】: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第1句】:江陵幸遇司马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

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第2句】: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写下了烩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第3句】: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性,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准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

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

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

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第3句】: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狞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

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第4句】: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初,每年冬天玄宗都带着酋长、使臣去温家狞猎,李白自然侍从同去,当场写赋宣扬玄宗的盛德,歌颂圣朝威力,深得玄宗赏识。此时,玄宗宠爱杨玉环,每与她在宫中游乐时,玄宗都要李白写些行乐词,谱人新曲歌唱。李白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竭尽才思采写这些诗。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宦官和外戚的受宠,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自己虽在长安,但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这次的归山,实在是体面一点的放逐。

【第5句】:再次远游

【第1句】: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第2句】: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倘佯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

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第3句】: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这时国家混乱,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

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

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第6句】:病逝途中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人幕。

李白人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

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完全出乎意料。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朝发自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塌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的诗全集代表作】

李白留给后世人千余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以下为名句精选:

【第1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第2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第3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第4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乐府将进酒》

【第5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乐府将进酒》

【第6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乐府将进酒》

【第7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第8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9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第10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第11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第12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另作“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第13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第14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第15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第16句】: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

【第17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另作“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第18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第19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第20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

【第21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第22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第23句】: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第24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第25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第26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第27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28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29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

【第30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第31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第32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第33句】: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第34句】: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第35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第36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

【第37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乐府将进酒》

【第38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

【第39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

【第40句】: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I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公无渡河》

【第41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古风其三》

【第42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玉阶怨》

【第43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山东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

【第44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李白的故事】

磨杵成针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诗仙下凡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名呀,在中国那可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了许许多多很有名的诗歌流传后世。直到今天,很多爱学习的小朋友都在背诵李白的诗呢。李白写的诗歌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常常把人带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个奇幻的世界,所以喜爱李白诗歌的人又给了李白一个美称,把他称作“诗仙”。李白就像一位洒脱狂放、云游万里的仙人一样,游遍了中国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个有特点的地方,总会写下抒发感情的诗篇,而且从来不摆名人的架子,与当地的老百姓成为很好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李白的动人故事。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到底梦见了什么呢?原来,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那么多闪亮的星星都在冲她眨眼睛呢,实在让人有些看不过来了。不过,还是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

力士脱靴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边,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邀请李白留下来和他一起吃饭。当时,谁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更何况,皇帝还用满桌的好菜亲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羡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别人嫉妒他呢,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潇洒狂放。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

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总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宫里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他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实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平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高力士平时作威作福搞惯了,没想到李白会来个突然袭击。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高力士当惯奴才的膝盖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给李白把靴子脱了。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就连千百年后的人们听到这个故事也觉得痛快呢。

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

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

有关于李白的资料

李白是历代中国人景仰的“诗仙”,他的一生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以下是小编准备的有关于李白的资料,欢迎参考!

  有关于李白的资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早年天才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辞亲远游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失意游走

开元十八年(730年),十二月,宰相李白说去世。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渴望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今山西省处)。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开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开国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十二月,归还洛阳。是年全国户数为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李白三十岁。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与庶民)家藏一册,梅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三月,韩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为人正直,敢于力谏,张九龄尤以文学才能,道德文章,为世所重。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负责监察督办所辖地区的政治等项),是年长安久雨,京师饥谨,诏令放太仓米二百万石以赈民。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玄宗巡幸洛阳。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征召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授其银青光禄大夫(银印上系以青色缓带,以为品位高的标志。副职),位侍中(唐门下省协助宰相起草文书等项的官吏)。

西来献赋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供奉翰林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李杜相识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信息流广告 网络推广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网络营销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字典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抖音代运营 易学网 互联网资讯 成语 成语故事 诗词 工商注册 注册公司 抖音带货 云南旅游网 网络游戏 代理记账 短视频运营 在线题库 国学网 知识产权 抖音运营 雕龙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学教程 常用文书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好做题 石家庄人才网 考研真题 汉语知识 心理咨询 手游安卓版下载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标交易 单机游戏下载 短视频代运营 宝宝起名 范文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经典范文 优质范文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实用范文 爱采购代运营 古诗词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词典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语料库 游戏推荐 男士发型 高考作文 PS修图 儿童文学 买车咨询 工作计划 礼品厂 舟舟培训 IT教程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暖通,电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应 主题模板 短视频培训 优秀个人博客 包装网 创业赚钱 养生 民间借贷律师 绿色软件 安卓手机游戏 手机软件下载 手机游戏下载 单机游戏大全 免费软件下载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网赚 手游下载 游戏盒子 职业培训 资格考试 成语大全 英语培训 艺术培训 少儿培训 苗木网 雕塑网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汉语词典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红楼梦 道德经 网站转让 鲜花
34562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