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介绍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日前已完成录制。节目共10期,从去年2月12日(大年初五)起登陆央视综合频道(CCTV-1)黄金档首播,并于去年2月13日(大年初六)至去年4月15日期间,在央视科教频道陆续播出。
这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的又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深印在民众的脑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据央视科教频道节目组负责人介绍,节目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引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入选节目的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题目中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亦有“雁字回头,月满西楼”的飘逸,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
这一节目还大力创新,以“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力求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象展示。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既有趣味性,又适当还原诗词的独特意象,引导观众感悟中华诗词的美好精髓。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106位选手来自各行各业,覆盖各年龄段。节目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题,力争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中国诗词大会题目及答案
【第1句】:古调虽自爱,______________。(《弹琴》唐·刘长卿)
【第2句】:岂伊地气暖,______________。(《感遇·其二》唐·张九龄)
【第3句】:______________,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
【第4句】:______________,新炊间黄粱。(《赠卫八处士》唐·杜甫)
【第5句】:世情恶衰歇,______________。(《佳人》唐·杜甫)
【第6句】:圣代无隐者,______________。(《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第7句】:朝为越溪女,______________。(《西施咏》唐·王维)
【第8句】:樵人归尽欲,______________。(《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
【第9句】:______________,松声晚窗里。(《寻西山隐者不遇》唐·邱为)
【第10句】:______________,胜因夙所宗。(《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唐·岑参)
【第11句】:吴中盛文史,______________。(《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韦应物)
【第12句】:______________,出行复悠悠。(《送杨氏女》唐·韦应物)
【第13句】:______________,青松如膏沐。(《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唐·柳宗元)
【第14句】:黄云陇底白云飞,______________。(《古意》唐·李颀)
【第15句】:腹中贮书一万卷,______________。(《送陈章甫》唐·李颀)
【第16句】:______________,请奏鸣琴广陵客。(《琴歌》唐·李颀)
【第17句】:请君试问东流水,______________。(《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第18句】:今我不乐思岳阳,______________。(《寄韩谏议》唐·杜甫)
【第19句】:______________,未辞剪伐谁能送。(《古柏行》唐·杜甫)
【第20句】:昔有佳人公孙氏,______________。(《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唐·杜甫)
【第21句】:______________,岂必局束为人}。(《山石》唐·韩愈)
【第22句】:一年明月今宵多,______________,有酒不饮奈明何?(《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唐·韩愈)
【第23句】:回看天际下中流,______________。(《渔翁》唐·柳宗元)
【第24句】:______________,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唐·李白)
【第25句】: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第26句】:______________,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唐·王维)
【第27句】:江山留胜迹,______________。(《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
【第28句】:______________,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
【第29句】: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客至》唐·杜甫)
【第30句】:______________,春愁黯黯独成眠。(《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
【第31句】:何用别寻方外去,______________。(《同题仙游观》唐·韩)
【第32句】:昨夜星辰昨夜风,______________。(《无题》唐·李商隐)
【第33句】:______________,万顷江田一鹭飞。(《利州南渡》唐·温庭筠)
【第34句】:谁爱风流高格调,______________。(《贫女》唐·秦韬玉)
【第35句】:______________,犹带昭阳日影来。(《长信怨》唐·王昌龄)
【第36句】:云想衣裳花想容,______________。(《清平调·其一》唐·李白)
【第37句】:______________,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唐·张旭)
【第38句】: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寒食》唐·韩翎)
【第39句】:行到中庭数花朵,______________。(《春词》唐·刘禹锡)
【第40句】:红颜未老恩先断,______________。(《后宫词》唐·白居易)
【第41句】:______________,闲爱孤云静爱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唐·杜牧)
【第42句】:春风十里扬州路,______________。(《赠别·其一》唐·杜牧)
【第43句】: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唐·李商隐)
【第44句】: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______________。(《御街行》宋·范仲淹)
【第45句】:伤高怀远几时穷?______________。(《一丝花》宋·张先)
【第46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______________。(《浣溪沙》宋·晏殊)
【第47句】:人面不知何处,______________。(《清乐平》宋·晏殊)
【第48句】:浮生长恨欢娱少,?(《木兰花》宋·宋祁)
【第49句】:岂知聚散难期,______________。(《曲玉管》宋·柳永)
【第50句】:两鬓可怜青,______________。(《生查子》宋·晏几道)
【第51句】:_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宋·苏轼)
【第52句】:______________,暗随流水到天涯。(《望海潮》宋·秦观)
【第53句】: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宝帘闲挂小银钩。(《浣溪沙》宋·秦观)
【第54句】:______________,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宋·苏轼)
【第55句】:红烛自怜无好计,______________。(《蝶恋花》宋·晏几道)
【第56句】:念利名、______________,追往事、______________。(《戚氏》宋·柳永)
【第57句】:黯相望,______________,立尽斜阳。(《玉蝴蝶》宋·柳永)
【第58句】: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八声廿州》宋·柳永)
【第59句】:______________,夜寒空替人垂泪。(《蝶恋花》宋·晏几道)
《中国诗词大会》热播
央视近日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在引起收视热潮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古典诗词图书的阅读。
内在的文化,将我们与过去相连接,并因而拥有一种“产生新时间”的能力,在寻找心灵原乡的同时,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奔涌而去
新春伊始,《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第二季热播,能记诵2000多首诗词的女高中生惊艳大众,很多人在微信中玩起了“定制专属诗”……传统诗词,以这样的形式让人们感受诗心、让时代浸润古意。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渴慕,由此可见一斑。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统的箭,说到底是射向未来的。“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和眼光来传承发展,才能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正考父三命而俯”的故事,告诫领导干部要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以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勉励党员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俯拾即是、信手拈来的用典,正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型。
戚戚于“故园何处”的浓浓乡愁,痛心于文物被拆的历史记忆,痴迷于古典名著的精神追求……涌动在现代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是文化的“还乡”与“寻根”。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井喷”,需求增加也凸显“供给侧”的不足。当前,对于开掘传统文化,还存在“三化”的`问题。一是“功利化”,忽视传统文化资源的公益性、教育性,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招牌赚钱牟利;二是“庸俗化”,恶搞戏说历史事实,大肆解构历史名人,任意颠覆文化常识,扭曲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三是“简单化”,不顾时代特征,不辨精华糟粕,对传统文化盲目推崇、照搬复制。那些既无历史又无文化的新建古城、古镇,那些唯利是图、喊出天价的私塾、读经班,一拥而上争抢名人出生地,荧屏充斥胡编乱造历史剧,都是这“三化”的现实表现。凡此种种,非但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反而让文化失色、让传统蒙尘。
应该说,传统文化植根于历史语境,原样照搬到现代社会,很可能水土不服。更何况,传统从来就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正如历史学家所说的,我们总是在“发明传统”。从15世纪到19世纪,西方文化的创新,也正是通过古今对话来变革政治理念、调整经济政策、重新平衡政治秩序,由文化复兴迎来全面复兴。放眼中国,学者费正清曾指出,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思想具有“改革的能力”,能“通过重新树立其理想”,使这个古老国家生存下来。追寻传统并非一味复古,而是需要对传统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把传统文化的枝丫嫁接到现代中国的植株,让传统文化进入时代血脉。
让传统文化进入时代血脉,需要激活“价值基因”。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奇迹,却也伴随着心理失衡、价值失序、行为失范等问题,而矫正价值航向、涵养价值共识,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市场需要注入“以义为利”的道德血液;面对庸俗的拜金主义,社会需要标注“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建设山明水秀的美丽中国,政府需要树立“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面对一些人精神苦闷、价值虚无的“现代病”“西方病”,当今中国道德的重建、价值的重塑、心灵的重整,都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思想理念的润泽与滋养。
让传统文化进入时代血脉,需要舒展“生活场景”。传统文化既不该仅仅置于展厅,更不该胡乱堆放库房,前者只适于观赏赞叹,后者更无异于明珠投暗,而是应该真正成为融汇于日用伦常中的“活的文化”。流动时代,亲亲为大,“常回家看看”承欢父母膝下;陌生人社会,与人为善,给保洁大姐、快递小哥一个笑脸;网络世界,慎独慎隐,让虚拟空间更清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理应如此交融。我们不可能回到穿汉服、着唐装的时代,摆几本线装书、放几个假古董只是附庸风雅,更遑论风水堪舆、求签问卦之类。让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活场景,转化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组成部分,才是最好的传承与发展。
哲学家认为,内在的文化、意识,将我们与过去相连接,并因而拥有一种“产生新时间”的能力。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需要回溯所从来处,开掘精神的河床、寻找心灵的原乡,最终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奔涌而去。
中国诗词大会感悟
【第1句】:如果唐朝有类似的竞赛,那么李白和杜甫谁得第一?元稹和白居易呢?小李杜呢?——所谓文无第一。
【第2句】:如果唐朝有类似的竞赛,那么比赛的题目怎么选择?是写田园还是写边塞,是写大唐气象还是写国破家亡(出题人不要命了),还没去过边塞的王维怎么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要是题目格局小了,岑参高适他们恐怕会罢赛吧。——诗歌创作总是基于诗人的阅历和感悟。
【第3句】:如果南宋有类似竞赛,评价北宋的诗词,谁得第一?我肯定选苏轼,但如果评委是李清照,那么苏轼恐怕排不了好名次,因为李清照认为苏轼的词太不注重音律了,她认为周邦彦的词最好。——所谓诗无达诂,每首诗词各人的理解就不同,评委的不同喜好对最终结果影响很大。
【第4句】:在电视节目上即兴作诗,必然是对客挥毫的秦少游更有优势,闭门觅句的陈无己们基本无法参加这样的比赛,但是其实我们很难说究竟是一字不改更好还是仔细推敲更好。——能写诗的本来就少,出口成章的更少,参加节目的门槛太高。
【第5句】:我更觉得诗词是一件比较私密的东西,诗人们创作诗词,不是为了竞赛,而更多地是记录自己的生活,抒发情感,联系友谊。一些诗写好了,流传下来,后人读了,在自己身上又找到共鸣,这时诗词才脱离了私密性,成为我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诗人不是为了写诗而成为的诗人,而是有宣泄感情的需要才写诗,而后被旁人称为诗人。陆游还不乐意别人称他为诗人呢,他想作将军,想征战沙场,所以,当仗还没打,战事就结束了的时候,他从前线回来,路过剑门关,才会说:“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他不想当诗人,但是他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媒介却是诗,或许没实现梦想的'陆游是不幸的,但对于读诗的后人来说,是幸运的。
说这段的意思是,其实不用想着通过电视节目,寻找古典诗词的创作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兴许还不乐意上节目呢,而真有这样的节目,呈现出的诗也不一定是好诗。相反,像现在这样也挺好,通过所谓的“背诗”,又有教授们宣传、讲解诗中典故和背后的故事,从而重新引起大众对诗的兴趣,营造好的氛围,这才有诗歌创作的土壤。有了好土壤,普通大众耐心等待好作品就是。
上一篇:必胜必胜的口号大全汇编50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