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在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枯山水是日本庭院的瑰宝,是集我国禅宗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于一体的微缩式园林景观,以小巧,精炼与静谧闻名海内外。中国古典园林同样博大精深,独具特色,在传统与现代共存的背景下,如何将中国园林的精髓发扬光大,同时吸取日式枯山水的养分,融入现代庭院的设计手法中去,从而提升景观品味。
关键词:枯山水;微缩;吸取;设计;手法;提升
1枯山水之感悟
1.1枯山水要
“见山、见水”自然界本来只存在有真山水,造园家小中见大,创造了假山水,中国造园家都以假山假水闻名,禅家以为真假不二,遂才有了枯山水之说。枯山水以假乱真,以真彰假,真假不二。如何审视枯山水,首先要见山,见水。地形凸凹成山水,禅家来说山水也是不二的,我们画地形线如果不标明增减,其实画水与画山是一个道理,而且他们本身是一体的,只是因为有水面界开,只是枯山水把水界改为沙界、土界或者植物界。笔者以为枯山水有以下表达:海山海水,湖山湖水,池山池水、溪山溪水。依次概念,其沙石比重大小不同,植物比重也是不一样:①海山海水来说,海水平而波浪无,海山低植物无,海岛远而渐渐无。海浪以直条纹和规律性的条纹表达,海岛常以龟背状,有若几只神龟浮游海上;②湖山湖水,湖水平而波浪直,一面去而一面聚,湖山高而两相望。湖水要流入大海,所以表达时有侧重,一面峰峦相聚,一面平湖入海;③池山池水,山水比例各一半,山环水抱林木多,土石相加驳岸奇。更侧重山水边界的营造,驳岸入水的方式等;④溪山溪水。水在其中有若无,山林驳岸桥相通,有如假山水抽干。依假山营造法式,只是最后在溪道中铺设河沙,其沙纹变化多样。
1.2枯山水之精神
枯山水庭园,其形式沙石草木,以沙石为绝对多。其目的,澄养身心,悦人耳目。知其然者众,知其所以然者少。山水之来源,万法自然。枯山水也不例外,初为真山真水,中为假山假水,后为枯山枯水。禅宗曰:看山是山,岂非真山;看山非山,岂非假山;看山还山,遂作枯山。枯山水之精神,终落在一个枯字上。枯者,物之将死。死者,万物恒静。静观而知天地无常,世情烦扰,世之造园,虽有动静不同,境界之上者,终落在一个静字。息心求静乃造园之根本也。枯山水之静法,以枯化园。枯者,衰減之意。一则枯山,山枯则石出。真山木旺成林,假山土旺多石,枯山土去石残。一则枯水,水聚沙沉,水枯沙出。真水可濯缨,假水可濯足,枯水但濯心。枯山水如何打造?先造山水,加以枯法。造山水,须知何为山,何为水。高者为山,低者为水,山低者亦水,水高者亦山,山水之态,尽乎高低。故石亦可水是为岛,沙亦可山是为堤。山水无分,沙石合一。于此境前,掇山理水。山水成,何处以枯?枯者減也,減水之不平,減山之太繁,減波之太转,减岛之太浮,減色之太暗,減光之太明。终减几近无,空无妙有出,一沙即世界,一石一菩提。
1.3禅学与枯山水
枯山水为什么这么玄密?因为是园林艺术与禅学结合在了一起。或者说它是禅学家造园,是有思想的园林。枯山水从园林世俗观而言,枯山象天法地,沙为水,石为岛,赋予了诸多象征意义。这对于普通观者来说是非常有趣的,给枯燥的园林增添了趣味。另一个是从禅修观而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学,就是要破除人们的概念执着,不要以沙为水,不要以石为岛。沙就是沙,石就是石。从起念到无念,从而达到禅修的目的。从园林艺术来说,它以沙石为元素象天法地小中见大。从禅修来讲,它从无相入有相,再从有相入无相,即心即禅。从这个意义来说,枯山水园林是禅的表相,禅是枯山水园林的深层结构。这是个连环套,牵引园林就引出了禅,说禅也离不了园林。
2独具中国特色的枯山水景观构想
随着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要求也逐年提高。但是狭小的住房条件成了民众享有绿色空间的屏障。幸而日本枯山水的特点恰恰正是在狭小的地域内营造大景观。所以你不需要一个很大的庭院,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天井,都可以享受枯山水景观带来的视觉冲击,从而缓解了住房与环境这对矛盾。要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枯山水景观,可以不拘泥于中式造园手法,由于两国在文化、气候上的差异,对于选材和意境把握上都可以加以创新,从而体现中国特色。
【第2句】:1砂、石就地取材,不必舍近求远。日本枯山水的水其实就是用砂石代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砂砾,是具有一定体量与重量的载体,过轻的材质往往容易被风吹散,影响整体。而中国地大物博,可供选取的砂砾品种余地更多,如卵石、蛭石等,同样可以达到似水的感觉;其次,日本枯山水的山基本以青石,石灰石居多,而反观中国,亦是名山大川不计其数,可供选择的山石品种众多,就拿江南一带而言,太湖石、黄石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枯山水中加入独具中国特色的太湖石,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感觉;再次,江南一带江河湖泊众多,河网密集,水源丰富。枯山水景观广义上说是以枯水为基调,但在中国未必一定要墨守成规沿用枯水,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完全可以引入真水,甚至可以将活水引入,形成贯通的景观水系。在看惯了枯山水以砂代水的今天,真水元素无疑在观感上要强于假水,甚至可以在水系中增加涌泉等元素,丰富水面景观。
2.2意境把握上可吸取中国本土文化。日式枯山水讲究对龟鹤的崇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龟鹤的形象,但是反观中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山是最著名的典型,讲究巧妙布局的中国园林在意境方面丝毫不会逊色于日本。在园林植物的选取方面,日式枯山水的植物较为单一,以枫树和修剪成型的球类为主,体现了一种静谧淡雅的格调。而中国园林在植物配置上讲究意境,突出四季之美,松竹梅也是大家所熟知的经典组合,在枯山水植物选择上,完全可以不照搬日式的风格,而是遵循中国古典园林的配置法则来营造。此外,由于日本是一个温暖湿润的岛国,非常适宜苔藓的生长,我们看到枯山水的山石往往都被苔藓所覆盖,而中国则不然,气候条件不适宜苔藓很好的生长,我们可以选用矮小色美的地被植物如扶芳藤、花叶络石等加以代替,同样可以达到覆盖的效果。
2.3增添适当的中国特色的景观小品枯山水景观元素基本上为我们所熟知的砂、石、树等,而独具中国特色的景观小品若置于枯山水中,大家一定会喜闻乐见。将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小品如水车等结合日式枯山水的意境,必将引起国人的共鸣。
3枯山水在我国园林公共空间的设计
随着国人对于环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以及以景观绿化为卖点的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席卷而来,人们对于户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开放商都对环境景观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独具特色的枯山水就被搬上了舞台。对于公共区域的居住小区、公园等环境,面对的是大众的眼光和喜好,如果一味的把传统的日式枯山水搬过来,那么就与静谧雅致的枯山水的精髓相悖了。所以在公共空间布置枯山水景观,就必须迎合大众的口味和考量。
3.1增加园林小品,与枯山水融为一体总所周知,枯山水适合远观,享受的是一种意境,但是在公共空间,不可能像在日本寺庙那样宁静,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枯山水会显得不搭,那么就应该在砂砾中增添如小桥,汀步等小品横跨砂砾,就等于穿过了河流,有一种飞越和进步的感觉,与原先驻足赏景,固步不前形成了反差。人们融入其中就有了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观赏,同时增添了游玩的乐趣。
3.2加强植物比重,展现新的生命力。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植物显得比较精致,或一株,或三株,是一种让人静心,平静的氛围。而中国的小区、公园则不同,讲究的是四季分明的绿化景观,所以枯山水在中国的公共空间则需要改变其本来的面貌,尤其是作为背景部分,可以通过植物的层次,色彩的'变化来体现枯山水的新的活力,展现欣欣向荣的一面。此外,枯山水周边可以通过灯光装饰,使其在夜晚也能绚丽夺目,而不像在日本那样显得迟暮。
4枯山水在我国私密空间的设计尝试
与在公共空间不同,私密空间如别墅、小庭院等枯山水景观则与日式枯山水本来面貌显得有些相近了。首先,枯山水在日本最早出现于寺庙中,随着茶道的兴起,枯山水景观与茶文化一起走进了日本的民众视野。但是枯山水毕竟是日本的产物,来到中国就必须赋予其新的特色,与中国的文化相结合。
4.1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丰富枯山水内涵。相比日式庭院枯山水的元素,无非就是白砂,山石等自然材质。但是私家庭院不同于户外空间,很多新材料可以在此应用,可以考虑尝试新的材料或者是中国传统材料,如塑料制品,瓦片,青砖,陶瓷等材质代替抽象的山体,用蓝色玻璃代替白砂表现大海,新式材料和中国传统材料的结合,使得庭院内增添了几分创意与新意。
4.2功能性元素的新尝试庭院的功能在景观没有介入的时代就是简单的休憩、喝茶、聊天等功能。在引入枯山水的庭院内,可以布置一些成品的木制或藤制的伞椅,营造一个既能赏景,又能饮茶聊天的私密空间。
5结语
枯山水作为日本传统园林的代表,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其本身宗教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已经悄悄地将枯山水融合为具有本国特色的园林景观。日本园林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发明了枯山水并将其传播海外,这是世界园林的遗产,如何巧妙的将枯山水的精髓再重新与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为人类所喜爱的园林景观,正是我们这代人所要为之奋斗与坚持的。
参考文献
[1](日)大桥治三著.日本庭园———造型与源流[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张云路,李雄,章俊华.日本枯山水的禅宗理念在现代日本园林中的表达方式———以日本科学未来馆外环境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2(3).
[3]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第3句】:
仿生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1仿生对象的多样化
完整的园林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设计者要想取得较好的仿生效果,就需要合理地设计各个部分,如对园林中的建筑、湖泊等都有具体的要求。
【第1句】:1对实物形态进行仿生设计
实物形态仿生是用艺术处理的方法把大自然的各种美运用到设计里,因为是把大自然选取作为设计的题材,所以设计师有各种各样的设计灵感,不仅有创意,人民群众还容易接受。实物形态仿生具体分为2个部分:具象仿生和抽象仿生。具象仿生,是指人民群众透过眼睛构造,以生理的自然反应,真实地把自然之形映入眼帘,通过刺激神经后实际感受到的形态,利用具象形态在外观上对自然对象进行模仿,模仿而来的设计大多具有情趣性、亲和性、自然性及有机性,通常被运用到园林的休息区中。例如,居住区中用苗木制造得来的鸟类、动物等。具象仿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能够带给人民群众愉快的心情。苏州狮子林的假山,即是利用仿生的形态结合佛教有关事务的人体、狮形等进行设计,在建筑物中渲染了佛教氛围;巴罗可和可可风格的园林建筑里,仿生纹样更是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总体来说,具象仿生只是对生物表层的模范,对于思想性和艺术性还有待提高。抽象仿生是指以大自然动物和植物作为对象,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逐渐消除物象的细节,从而得到事物独特个性的表现方式。抽象仿生主要是提炼物体内部的本质,属于设计师高层次运用思维构造而来,比较侧重于展示物体的内在理念。在现代,把这种设计称为艺术,通常用于欣赏和研究,但由于其复杂性,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领悟设计的意思。在一些先进的工业制造中更能体现这种仿生的作用。
【第1句】:2对布局构造进行仿生设计
设计师在进行空间布局的仿生设计时,往往结合了形状、结构和功能等各种仿生设计,再把这些仿生设计进行艺术的提炼,在三维空间里进行重新组合。使空间布局的方式拥有精美的构图,缜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结构,并能够充分地表现出一个主题生物的形态是由线条、形体和色彩等美学元素根据合理的美学原理构成的,从而形成大自然的整体美。例如,在大自然中由六边形建成的一种蜂巢,内部结构十分紧密,许多蜂巢底部都是平整的,而这种蜂巢的底部由许多菱形组成,能够承受外部较强的冲击力。
【第1句】:3对材料的仿生设计
仿生材料是根据生物的组成、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使生产出来的仿生材料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材料的仿生设计多数是指把材料进行加工和拼接,通过模仿生物的图案、纹理等特征,从而成为不同于原始材料的样式。例如,目前运用比较多的“花街铺地”,就是运用卵石、瓦片等构成,通过仿木、仿竹、仿石的实际操作,这些仿生材料既能满足功能的需求,还不会破坏园林整体的格调,把碎瓷片有目的地放入水泥中形成各种色彩的图案,再使用人工制造的沙砾进行绘画或者模仿沙滩,再添加一部分人工制造的贝壳制作成花朵等,不仅质量方面得到了保障,而且还给观赏者带来一种自然、朴实的感觉。近年来,釉陶瓷片、马赛克的实际应用为模仿动植物和增加物质的`形态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好地展现了天空深蓝的色彩和光影变化的结果,根据蜂窝原理进行生产的蜂窝泡沫混凝土,不仅能够隔热又能够持续保温,而且结构比较简便且美观。根据蜥蜴皮肤对环境的反应原理生产的建筑界面遮阳百叶作双层皮,具备夏季遮挡阳光,冬季作为日光采集器,起到加热空气和预热空调的作用。
2空间仿生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部分
【第2句】:1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
共生理念,是指建筑物和环境之间不应处于对立关系,追求建筑物和环境的和谐,目的是突出人与大自然的对话。在我国古代的村落建设中,就开始重视建筑物和大自然的融合关系。景观小区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在仿生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生活模式进行设计,要尊重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把景观小区和现代城市面貌相互融合,从而使整个小区合理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环境里。
【第2句】:2内部交通、采光、植物的设置
住宅小区既是人民群众聚集的场所,也是人民群众在休闲时间和大自然相互联系的一个中介,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使居住空间更加舒适、美观及人性化等,在对交通、采光及植物进行设计时,要结合自然环境中生物群落的功能、结构和形象等进行园林设计。
3结语
园林仿生就是要实现声音、形状和色彩等各个方面的和谐,在对园林进行仿生设计时,要合理地把园林融入到整个城市的大环境中,使人民群众的日常休闲空间变得更加合理、舒适。目前,园林设计中仿生技术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实物形态的仿生,对布局构造进行仿生,对材料的仿生这3个方面。另外,在实际设计时,还需要围绕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注意住宅小区内部交通、采光和植物布局。
中国山水画论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内容摘要】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皆是自然生发出的两种艺术形式。山水画是艺术家对自然景物意象的平面化表达;中国园林则是对自然山水的浓缩。在城市快速发展、文化日趋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才能让中国园林设计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中国山水画论在其中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分别就山水画论在传统园林以及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目的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园林设计相融合,以推动中国园林设计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园林中国山水画画论造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阻碍。相比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景观园林是一种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然而,文化融合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融合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产生弊端。如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日益趋同、没有特色的现象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警醒。本文从解读古代山水画论入手,探讨了山水画论在传统园林中的运用以及现代景观园林对山水画论的借鉴。
【第1句】:中国山水画论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运用
中国山水画论与中国传统园林在艺术上追求的意境一致,都体现了中国人传统、内敛的品格,以及崇尚自然,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精神。因此要探索中国园林的传统美学意义,就要从中国传统画论入手,这有助于让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趣味,更好地进行“意境”的把握,对于在现代景观园林中融入传统特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构成中国传统园林的因素主要包括山、水、石、植物、建筑等。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使中国传统园林达到一种“移步景异”的艺术效果。实与虚的结合、藏与露的转换这些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标准在中国山水画论中也得到了同样的体现。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善画山水,他将自己的绘画心得编撰成一本绘画理论,即《苦瓜和尚文案》。其中,石涛谈道:“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将作品的.优劣决定于笔墨之优劣。石涛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万恶点墨图”,但实际上他完全明白自己所作的是艺术极品。即可用恶墨、丑墨、宿墨、邋遢墨,关键不在墨之香或臭,而在于调度之神妙。石涛有一段题跋,是议论“点”的问题,精妙绝伦。虽是说“点”,但却指出了画法中应“不择手段”,即用一切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艺术效果。同样的审美情趣在苏州园林中也有所体现,片石山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院内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按照自然山水的情趣为脉络建造,表现了石涛“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的意境。院内假山传为石涛所叠,山体环抱水池整体,似续不续,具有强烈的动势,颇得“山欲动而势长”的画理,也符合画山“左急右缓,切莫两翼”的布局原则。再者,网师园面积虽小,建筑密度却非常高。一但置身于其中,丝毫不会感到空间的拥挤与沉闷,反而能从容地体会园林之美。精妙的空间处理手法耐人深思,其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正贴合了中国山水画论中由小观大、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同时也印证了南朝宋画家宗炳的“卧游”说。明代画家文征明对拙政园中的美景乐而忘返。拙政园更是成为他创作的蓝本,正体现出《山水训》中“君子之所以渴慕临泉者,正为此佳处故也”的意境。石涛谈及“山脉纵横有动势,有时又静静地潜伏着,山像拱揖有礼,山亦缓慢温和地转弯”,试问,他所描写的山的节奏感,不正是造园手法中讲究的节奏吗?
【第2句】: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对中国山水画论的借鉴
纵观中国南北两地的现代景观园林,风格各有千秋且特色轮廓鲜明。苏杭赣皖一带受文人画和特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多以黑白水墨的特点为主;北方园林中多以红、黄、金、暖色为主;西北藏式建筑多运用红、黄、黑、白等对比明显且颜色鲜明的色调;西南沿海地区景观建筑又有丰富的装饰性。这些不同的地域特色虽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而产生,但都具有轮廓鲜明且让人熟记于心的特点。而在当今的现代景观园林设计领域,不同地区的设计普遍运用了相似的表达方式,以至于掩盖了区域之间的差异与特色。由此可见,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文化特色正在慢慢缺失,文化融合的弊端显露无疑。我们应该警醒这种文化的无差异性。在艺术家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把传统园林拙政园的白墙与片石、水院、曲桥、树等形态构成的手法巧妙地组合,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现代山水画。也可以说,这是以山水画为出发点的构成作品。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艺术家王澍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专家中心,在屋顶上也设置了竹栏小径,通过“进山”“山内观山”“山顶回望”这一系列的路径变化,真正达到了形而上的山水意境。艺术家李兴刚设计的绩溪博物馆,同样借助了场地中现有的树以及建筑外墙,运用形态构成方法建造了“假山”,粉墙与后面的树、墙、楼梯、屋顶等,构成更有意象的“山水画”,仿佛使人置身其中,流连于山水之间。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提到:“画山水有体,看山水亦有体,以临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奢之目临之则价低。”笔者认为,在设计工作中要始终保持一颗临泉之心,这对于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近年来,中国本土化的设计特色逐渐被世界所关注。那么,如何合理地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学价值,既不完全西化,也不照搬古人,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有很多,而如何优雅地表达,是考验现代景观设计师的一大难题。
结语
归根结底,影响我国园林艺术走向的主要原因是由各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美学思想所决定。中国的古典美学受道家思想影响较为深远,讲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因此,中国园林追求的思想正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通过将人造景物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从而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总之,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中国山水画论在我国园林设计中都被运用得十分广泛。例如中国山水画讲究留白,同样,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也运用留白的手法来营造意境,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么,要想探寻中国园林设计的特点,就要从研究中国山水画论入手,唯有此,才能让我国园林设计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涛.石涛画文案[M].俞剑华,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第7句】:
[2]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第4句】:
人性化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对人性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让风景园林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标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有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关部门还加大了园林设计的推广力度,从而更好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多的满足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风景园林设计加入人性化理念是非常必要的,人性化的理念既创造了更好的园林设计环境,还满足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心理需求。
1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
1.1整体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整体性,也就是园林的风格和主体。主要是由景观、健身、儿童、生态等主体,园林的主体和风格是相互对应的,不能有所掺杂。有的园林面积小,不能在有限的面积做出预先的设计理念,使得加大了对园林施工的力度和后期的费用,从而影响了园林的自身主体和园林最后的形成。
1.2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包括园林的使用者对最初的园林设计的差异。一个园林的建成,是为广大使用者开放的,不是对某一个特定的人和特定的某一群人。实际上,对于风景园林的.使用,有现阶段各个阶层、年龄段、各个职业的人。因此,风景园林的设计必须要做到全方面的考虑,这就需要有不同的风格加入,但是这样也会违背园林的整体性。这时候,就需要设计者对园林进行模块划分,对老年人、孩子、上班族进行一定的区域性设计,从而尽可能多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增强园林的观赏性。
1.3舒适性
当前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许多猎奇文化主题的园林设计,但是对于园林的舒适性就会有所欠缺。因此,许多城市都剔除了这种园林的设计主题。当初提出来园林的设计,就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让忙碌了一天的人在游览园林时有一种舒适的感觉,使人的心情愉悦、身体放松。猎奇文化园林的设计,可能会吸引一些年轻人去观赏,但园林建成后的主要受众是老人和儿童,园林的设计观念还要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
1.4和谐性
在城市的园林设计中,还需要把和谐性考虑其中,换句话说,风景园林要有一定的变换规律。但在目前而言,还存在一些风格不一的园林,在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存在,如欧式的建筑和江南的水乡。对于风景园林,不仅要体现出美感,还要有和谐型和整体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中寻求一定的规律,来使得园林看起来不会突兀。
2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2.1满足人们对风景园林多样性的需求
风景园林设计中,传统的、单一的设计风格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的生活需求。因此,对于园林的设计者来说,需要对园林的多样化进行分析、侧重,做好风景园林的模块设计工作。在确立了园林设计中必须具备的条件之后,开始具体的布置园林的实际布局,来满足多数人观赏园林的体验。在园林设计的位置上,也要考虑到。如:要设立在人口住宅密集的地区,靠近常住居民;在车流稀少的地区,方便老人和孩子出行安全;在园林设计的模块中老年和儿童模块应当加强安全力度,让老人和儿童放心的游玩。在一些较大的园林里面,在门口还可以放置一些指引园林内景区的地图,这样既能让游览者观赏时有明确的游览目标,还能让游览者制定一个游览的规划和着重游览的方向。
2.2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风景园林中加入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以来,对设计者来说,就提高了对园林设计上面的难度,面临更加严格的考验。再设计的时候,必须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来加强对园林设计方面更深入的研究。设计时也要考虑到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来确定园林的整体性。明确园林的设计定位,使设计出的园林更具有合理性,来满足人们对园林多方面的需求。此外,要求设计者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展开思想,研究园林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例如:运用当前的相对环保、清洁的能源。这些技术可以让园林的设计在加入人性化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有利于自然环境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
2.3对人性化标识的高度重视
人性化设计时在园林设计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细节体现,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人性化的标识。一般来说,很多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由于缺少必要的细节而发生了不必要的事故。例如,在风景园林的动物区,也就是动物园设置动物伤人的标识,在园林人工湖的水边设置禁止游泳,水深多少米的标识。可以让人们在游览风景园林的同时,还能注意到自身的人身安全。当然,设计者在对于安全标识的规划方面,也需要考虑到标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在不破坏园林整体美观的情况下,委婉对观光游客的人身安全做出提醒,这也是设计者规划园林时要着重考虑的。
2.4重视园林的个性化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人性化的理念,就应当在设计之初,加入更多个性化的元素理念。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域、风景、文化设计出独具自身风格的园林。实际上,在设计者刚开始对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是不会受到园林相关规划的局限的。因为不同地区有当地不同的文化,对园林的设计规模也不相同。如果设计者在最初就受到了园林设计的限制,将不会有现在各种主题和独特风景的园林供人们游览和欣赏。在园林里,个性化的体现可以表现在多种形式上。比如:公园的座椅、垃圾桶、卫生间等地方,设计者可以根据自身园林的主题对这些常用的物品进行装饰,即有利于园林整体的美观,也使得游览者加深了对这个园林的整体印象。
2.5重视园林的细节规划
“细节决定成败”是很多人做事的准则,对于园林这样的大工程的设计来说更是如此,小的细节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决定了这座园林成体的水平和质量的高低。而且越是细节的部分,越能够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还可以体现出设计者对人性化理念运用水平的高低。所以,细节上的制定在园林的设计上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者在着手于风景园林设计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园林细节上的体现。在细节上满足人们对园林的多方面的需求。细节的设定在园林的很多地方都能有所体现。比如:在园林的树木和灌木上挂出它们的名字、产地、品种等,在游览者游玩的同时,还能对树木有所了解,增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加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这样也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风景园林的设计者,必须对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有一个彻底的、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理念。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园林的需求,还能让设计者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业社,黎颖惠,陈立军,等.研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22(11).
[2]陶锋鹏.风景园林设计之我见[J].四川水泥,2022(01).
[3]周林杰.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未来[J].现代园艺,2022(04).
[4]潘萌.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J].农业与技术,2022(04).
上一篇:低碳生活环保的标语集锦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