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常见八种失误
文言文翻译是许多考生的痛点,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大家常犯的错误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翻译常见八种失误,希望能帮到您!
【第1句】:译句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汉语中,倒装句,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有的学生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第2句】:应译的漏了,不需译的却译了。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正确。再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利于晋。学生硬把“晋侯、秦伯”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这就多余了。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官名、帝名、年号等,都不用翻译。
【第3句】:该增添没增添,没有的却要增添。例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流畅。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原句并没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这一内容。这属于没有却要增添而造成的`失误。
【第4句】:省略成分没译出。例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文却没译出。
【第5句】: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有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了错误。
【第6句】:以今释古。例如:是女子不好……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这就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毛病。例句中的“好”,在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第7句】:不理解互文见义。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译成:秦代时的明月和汉代时的关隘。正确的译文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第8句】:需要意译的硬要直译。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是同义迭句,不能直译,只能意译为:(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下面具体来看看!
【第1句】: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文案,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第1句】: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2句】: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第3句】:“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第2句】:省略句
有些文案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文案的某些成分,这种文案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1句】: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第2句】: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第3句】: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第4句】: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第3句】: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第2句】: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第3句】: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第4句】: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1句】: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第2句】: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第3句】: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第4句】: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文言文,关于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家会分辨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希望能帮到您!
【第1句】: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文案,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第1句】: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2句】: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第3句】:“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第2句】:省略句
有些文案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文案的某些成分,这种文案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1句】: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第2句】: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第3句】: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第4句】: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第3句】: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第2句】: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第3句】: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第4句】: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1句】: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第2句】: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第3句】: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第4句】: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读书与作文文言文翻译
读书好比沙漠行,写作好比留脚印,读书与写作一道大漠亮丽风景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与作文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读书与作文】
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
【读书与作文翻译】
读书就像熔化铜一样,把铜聚集起来放进火炉里,用大皮制鼓风器扇火炉,铜没有熔化鼓风器就不能停止,很费力气。写文章就好像浇制器皿,铜已熔化了,(人们只需)按照模具铸造器皿,一冶炼就能成功。只要知道模型,就根本不费力气。这叫做在读书时多用功,写作时就会轻松。
【读书与作文字词注释】
【第1句】:销:熔化。
【第2句】:鞴(bèi):古代皮制的鼓风器。
【第3句】:铸:浇铸。
【第4句】:既:已经。
【第5句】:矣: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
【第6句】:冶:此指冶炼,即使金属熔化后铸器。
【第7句】:模(mú):模具。
【第8句】:所谓:这叫做。
【第9句】:劳于读书:在读书上多用功。
【第10句】:逸:轻松。
读书与作文文言知识
逸。“逸”是个多义词。一指“安逸”“轻松”。上文“逸于作文”中的“逸”,即指“轻松”,意为在作文时就会感到轻松。二指“逃跑”“奔跑”。如“兔逸”,意为“兔子逃跑了”;“盗逸”,意为小偷溜走了。三指“超过一般”,现代汉语中有“超逸”“逸群”。
读书与作文启发借鉴
不少学生怕作文,不是他们没有生活内容,没有可写的材料,而不知道如何表达。原因在哪里?在于读的书太少,或者没有认真读书。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写诗也会吟”,意思是书读得多了,表达自然会流畅起来,写作的材料也会丰富起来。上如上文所说,只要“识模”--即掌握文章体裁及基本结构,就能轻松的写出好的或较好的文章。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多读书。
读书与作文原文选自《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中国元代一部论述家塾的教学程序的著作史称读书工程”或进学规程”编撰者程端礼(1271~1345),字敬叔、敬礼,号畏斋、庆元,鄞县(今浙江鄞县)人曾任广德建平县(今安徽郎溪县)、池州建德县(今浙江建德县)儒学教谕,台州路(今浙江临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学教授,集庆路(今江苏江宁)江东书院山长。生徒甚众,学宗朱熹。他作此书的目的,是依朱熹“读书明理”思想,纠正当时读书人“曾未读书明理,遽使之学文”、“失序无本,欲速不达”的缺点,认为注重教学程序,才能“使理学与举业毕贯于一”书首录朱熹等所订学规作为纲领。全书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读书法,规定读经的程序:8岁入学之前,读程逢原增广的《性理字训》;8岁入学之后,读朱熹的《小学》,次读《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孝经》,再读《易》、《书》、《诗》、《仪礼》、《礼记》、《周礼》及《春秋》并三传;15岁后再“以朱子法读四书注”,并抄读以上经书第二卷规定在读经的基础上学史学文的`程序:先看《通鉴》,读韩愈文章,读《楚辞》;之后“以二三年之工专力学文,既有学识,又知文体,何文不可作”,练习“科举文字”,准备应试。二卷末附五种表格,注明每日功课纲要。第三卷录王柏辑《正始之音》,以明辨音义之方法;最后阐明朱子读书法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当时国子监曾将此书颁行郡邑学校,明代诸儒读书亦奉为准绳,清代陆陇其曾刊刻此书以资流传。此书可说是中国古代家塾的一个详细的读经学文的教学计划。它注意教学程序,重视基本功训练,强调经常复习和考查,这对当时及后代的家塾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农旅助脱贫宣传标语汇集三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