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中央美术学院标语汇聚8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青菜和鱼的命运散文

在国外,针对生源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拱道理论”,认为学校就像一条拱道,学生就是里面的行人,他们从这头进去,再从那头出来,进去时素质好的,出来时素质也是好的,反之也一样。因此,决定教育最终结果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的素质。这种理论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源决定论”。假如这种理论成立,那么,一所学校能否成为好学校、优质学校的关键因素,首先就是看它是否拥有好的、优质的生源。

在十二中采访时,记者遇到的绝大多数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认可这种理论,许多家长对此也表示认同——虽然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在智商和情商上,比别的、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差;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之所以没能进入优质高中学习,主要是因为孩子没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于是,在这里,“习惯决定命运”和“知识改变命运”两种观念唱起了“对台戏”。

祁宏伟是十二中的校长,此前,他曾是焦作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室的教研员,后来到十二中任副校长,1999年升任校长至今。他是一位有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并努力以求其实现的人。事实上,记者和他的相识,就是从向他约一篇谈论以“实施素质教育靠什么”为主题的文章开始的。对“拱道理论”,他同样表示赞同,不仅如此,他还亮出了自己的“青菜非鱼观”——

“我觉得,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不同程度地发展,促使学生不同层次地成长。给你一把青菜,你能把它烧制成一条美味可口的鱼吗?不能。反过来想想,你干嘛一定要把青菜烧制成鱼呢?把青菜做出丰富多彩的花样来,不是更好吗?如果把青菜做成了鱼——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那么,结果肯定是青菜不像青菜,鱼不像鱼,最终既没吃到想吃的鱼,也浪费了本来还可下饭的青菜。对‘鱼’的教育和对‘青菜’的教育自然也是一样的。”

记者:十二中的学生是“鱼”还是“青菜”?

祁宏伟:有“鱼”也有“青菜”,大部分是“青菜”。

记者:对“鱼”怎么教育?

祁宏伟:以升学为主。

记者:“青菜”呢?

祁宏伟:培养合格公民。

从记者和祁宏伟的这段对话中,读者不难感觉到,传统意义上的“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观念,在这里受到了质疑。他向记者明确表示:“这种观念是对教育功能的夸张。孔子说,朽木不可雕,是很有道理的。现在的教育,不恰当地说,陷入了迷信知识而忽视对人的培养的‘狂热’中,因此,应该更进一步地反思和探讨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然而,祁宏伟的观点并没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即便在十二中,他的观点也不是说人人都甘心情愿地接受。一种远比他的影响更为强大的力量征服了绝大多数信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人的心。

在这些人看来,如果方法得当,“青菜”是可以做成“鱼”的,否则,只能说明你“做菜”的功夫不够高明。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把“青菜”做成了“鱼”,其检验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高考升学率和升学质量。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一个学校是不是优质学校,一个领导是不是高明领导,一个教师是不是知名教师,一个学生是不是优秀学生,一个家长是不是成功家长的评价。

鉴于这种社会心态,绝大多数薄弱高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将命运孤注一掷地押在了高考升学率和升学质量这个“宝”上。据记者了解,虽然的确有薄弱学校培养出了个别的“精英”学生,也就是说把“青菜”做成了“鱼”,但其付出的代价之大,远远不是一条“鱼”所能补偿的;更令人深为忧虑的是,这些个别“鱼”的“出水”,常常是建立在牺牲绝大多数“青菜”的利益基础上的。

可在人们看来,欣赏“鱼”的舞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和最荣耀的事,至于“青菜”的干枯和腐烂,往往很少有人理会。直到有一天,陶醉的人们忽然发现,缺少“青菜”的社会悲剧已接连上演……

一样的茧和不一样的蝶

在任语文教研员时,祁宏伟经常到各个学校听“推门课”,课后,自然要对老师们讲的课进行一番“指导”。此时,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批评老师们讲的课针对性不强,应试的内容和分量不够,不能很好地为考试服务。为此,他写了不少旨在帮助老师们提高应试“作战能力”的理论文章,这些文章先后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从更大程度上和更广范围内影响了更多人的教育教学思想。

1995年,他任十二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有了把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的机会。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抓高考补习班的升学,要求补习班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拼时间、拼体力、拼精力——“学生一身汗,老师三身汗”(学生学习学出一身汗,老师备课备出一身汗、上课上出一身汗、改作业改出一身汗),号召学生讲“三苦”,即学习刻苦、生活艰苦、心理能承受痛苦。与此同时,诸如“吃得苦上苦,得来真功夫”“读读读,不惜口舌生疮;练练练,哪怕双肘生茧”“我校简陋,惟有育才之心;诸生有志,力叩大学之门”等标语、口号,也上了墙、进了脑。

“我们这样做,的确培养出了一批大学生,但却抛弃了大多数学生,老师的全部精力以及学校的所有资源都用在了‘尖子生’身上,‘后进生’最多只能靠吃一点‘尖子生’剩下的‘残羹冷炙’维持最基本的营养。”祁宏伟对记者说,“现在想想,这种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错了,可当时我却是认真的。”

对祁宏伟的这番话,记者深有感触。教育的本质是把最大多数的人培养成合格的公民,使他们首先会做人、能生存。没有了这一点而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借助仿佛能量无穷的教育之手成为“社会精英”,是不现实也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因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极其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绝对不同于技术相对简单的农业或工业生产——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学校比喻为农场或工厂,把学生比喻为农产品或工业产品。

遗憾的是,据记者了解,现在,绝大多数薄弱高中依然把破茧化蝶的梦一厢情愿地寄托在高考升学率和升学质量上;而那些所谓的优质高中,自然也就常常把高考升学率和升学质量的步步高升作为破茧化蝶的惟一象征。至于“优质”的含义到底应该是什么,“蝶”的标准是什么,并没有谁去认真思考,尤其是那些沉醉于破茧化蝶之梦的人。

其实,除了在个别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使“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外,全国绝大多数地方依然崇尚“读书有用论”,即便其中的“有用”,有一些地方、一些人那里,还停留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庸俗价值观上。

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让孩子享受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进而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便成了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政府由此顺应民意地做出决策,大力发展优质高中。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相当多的人看来,“优质”是和高升学率划等号的。这样,高中教育就成了精英教育,即“鱼”的教育。

祁宏伟不想困死茧中,他也想破茧化蝶,但他将目光投向

了制作“青菜”的盛宴和编排“鱼”的舞蹈上,尽管这个决定在校内外有相当大的争议。

“办好焦作一中,从某种角度上讲,还不如办好十二中,因为后者能提高焦作市市民的素质,而前者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少有人回焦作,真正建设焦作的还是十二中培养出来的学生。”祁宏伟说,“应试教育造成当地建设者的素质太差,甚至形成培养出的大学生越多,当地越穷的怪圈。”

根据这种被一些人认为是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思路,十二中把自己定位在培养合格公民上,也就是认真制作“青菜”的盛宴,使“青菜”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至于编排“鱼”的舞蹈,是为了因材施教,不因关注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损害了少数人的利益。

青菜的盛宴和鱼的舞蹈

农时不可违,学时不可逆。对基础教育来说,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内,集中相对短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培养“精英”,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长远来看,培养“精英”的教育模式对一个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害无益。只有民族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精英”们才可能有用武之地。要知道,一头威猛之虎,永远也不可能只靠率领一群畏首畏尾的绵羊,就能取得纵横天下、笑傲江湖的勋业。

十二中立志制作“青菜”的盛宴,同时编排“鱼”的舞蹈,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为了走一条使基础教育大众化的路子——虽然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而最重的压力又主要来自本市“优质高中”扩招的威胁。

在采访时,记者感受到了这样一个发展逻辑:以焦作市为例,该市声望最高的一中扩招,使声望次之的十一中的生源大批流失;十一中扩招,使身为薄弱高中的十二中的生源大批流失;十二中扩招,又使比十二中更为薄弱的高中的生源变得紧张,进而,中等职业学校门可罗雀,从而造成一方面生源较少甚至没有生源的学校的大批教育资源浪费或闲置,另一方面生源好的学校人满为患,教育资源紧张,师生比严重超标且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分析其中的原因,关键还是人们的观念问题,即大多数人因迷信高等教育而迷信普通高中教育,因歧视技术工人而歧视中等职业教育。深究之,还是因为人们首先从感情和思想上否认自己的孩子是“青菜”,即使孩子之所以成为“青菜”而不是“鱼”,是由多种复杂原因造成的。有这样顽固的观念在起作用,十二中要实施“青菜”教育工程,制作“青菜”的盛宴,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制作好“青菜”的盛宴,并使个别的“鱼”不失舞蹈的机会,十二中将教育教学分成了三大块:就业预备、特长生培养、升学教育。

在就业预备上,十二中以校本课程为切入点,在高【第1句】:高二年级中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劳动技术课。虽然课时不多,内容也相对简单,只是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劳动技术常识,但这种做法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

1996年的第一学期,十二中搞了一次分流,把7门功课中有6门以上不及格的高三学生组成一个班,由祁宏伟亲自带班,准备为这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和职业技术培训课,目的是让他们学有所获,走向社会后尽可能快地适应工作或比较顺利地接受更高一级的职业技术培训。然而,实际效果是,尽管学校组织家长开了不少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家长依然强烈反对。

现在,十二中依然坚持着每周一节的劳动技术课,可到底带有多少真正的就业预备色彩,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产生了多大的实质性影响,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而又肯定的答复——即便学校挂着“国家教育部高中劳动技术教育研究基地”的牌子。

在特长生培养上,十二中侧重于体育、音乐、美术三科。这种做法并没超出绝大多数薄弱高中培养特长生,以求高考升学不空白的思想模式。该校的体育特长生曾多次代表河南省外出比赛,先后获得过一些奖励。比如在河南省第九届运动会上,十二中有10多位学生夺得了奖牌;上届亚运会皮划艇冠军范瑞楠也是该校毕业生。借助于特长生的培养,十二中的学生先后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这多少给它带来了一点声望,使人们觉得,十二中的学生也不全是“青菜”,从而使生源不至于过于紧缺。

在升学教育上,尽管十二中一直抓得比较紧,学生也知道用功学习,进步的速度也很快,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基础不牢等客观原因,最后升入的多是本地的高校,如焦作工学院、焦作大学等,很少有飞越龙门的“鱼”。这使十二中在人们的眼里,又始终难以和“优质”挂钩。

这样,即便十二中使出了浑身解数,也依然难以破茧化蝶,至于“青菜”的盛宴和“鱼”的舞蹈,也只能是其一直努力追求却又远未实现的教育理想。

鱼的命运的美文

我上次回家时,妹妹养了一条讨人喜爱的红金鱼。

每天早上,她按时给它换水添食,把它照顾得无微不至。每隔一会儿又去看它,每次看它都爱不释手,她还把它介绍给了她的小伙伴,逢人都夸赞它多么的机灵,多么美丽,多么乖巧。自从有了这只小金鱼,我妹妹便喜上眉梢,心花怒放。

我说:“这金鱼这么丑,不知道你喜欢它什么!”

她则怒目圆睁地看着我,回了句:“比你漂亮多了。”

这次我回到家,金鱼丧气地躺在鱼缸里,水是浑浊的,还是我妈妈喂了食给它,它风光不在了。

我说:“你为什么这么冷落它?”

我妹妹则说:“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它了,我觉得它不好看了。”

我觉得,靠别人给的幸福都是不确定的,只有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深深地扎根了,有了幸福的源泉,能给别人幸福,自己才能更好地得到幸福。

我不想做一条可怜的小鱼。

小鱼的命运想象作文

我是一条鱼,住在一条清澈的小河里,儿孙满堂。

想想过去的日子,真是太惬意了!天晴的时候,我带领小鱼们在水面上晒太阳,练跳跃;阴天时,我们在水里玩游戏;下雨时,我们听着雨滴拍打水面的声音,奏出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我们跟着小雨滴跳起一支支优美舞蹈,快活极了。

春天来了,蜻蜓飞过来,告诉我岸上的美景;种子飘过来,在我身下生根发芽;乌龟游过来,告诉我一个个古老的传说故事……

突然有一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年轻人来到河边,随手一扔,就是一袋垃圾。从这天开始,一袋袋的垃圾扔在了河里。没过多少时日,垃圾漂到水中央,水渐渐变黑了。这时,我和小鱼们看着这“不速之客”都慌了神,四处乱游。我们立刻往深水区游去,不敢到水面上来。实在是憋不住了,我和几条大鱼出去侦查。呀,不得了,水面上黑乎乎一片,整个水面就像一个巨大的`垃圾场。这哪是我们昔日的家啊?回到水底,召集鱼家族们开紧急会议,我们决定搬家。第三天,我们搬到公园的池水里。可人们还是往池里扔垃圾,而其他可生存的水源却也被污染了。生病的鱼儿越来越多。就连池塘里的莲花、荷叶都生不如死,一朵紧接着一朵地枯萎……

人们啊:不能再污染水源了,不然,我们会因为污水而绝迹的。为了我们也为了你们有一个灿烂的明天,有一个美丽的未来,请你们立刻行动起来吧!

青菜情话散文

【第1句】:辣菜缨子

今天上午,房东大姐买来两大把辣菜缨子,放在厨房门口,那细碎的叶片,漂亮的嫩绿,苦苦的味道,一下子引出了我的口水,引出了我一连串的回忆。

过往日子里的苦味,怎么突然都变成了馨香的美味佳肴?逗引着我的味蕾,牵着一缕情丝,飘向云端,去寻觅曾经的温馨,和快乐。尽管,那是苦涩的,可如今,经过了岁月的酿造,已然变成了一窖美酒,丝丝缕缕的醇香,绕上我的心头,像翩飞的蝴蝶,像天籁般的音乐,更像仙女曼妙的舞姿。

那是一个冬天的上午,母亲洗了一大盆的辣菜缨子,说是要腌制起来,作为我们一家冬天的咸菜。因为每天洗衣做饭,母亲的手上裂开了很多大口子,大拇指上的一个口子像孩子张开的嘴一样,几乎露出了骨头,看着让人害怕,更心疼。裂口遇到盐水,疼得母亲实在难以忍受,就把正在看书的我叫过去帮忙。

那年我正上高二,周末在家,在看我喜欢的小说。看到母亲的手,我心里打颤,赶紧洗手备战。

母亲教我卷起袖口,把洗净切好的辣菜缨子放进盆里,再抓两大把盐撒在上面,然后,两手放在菜上,像揉面块一样,一边翻腾一边使劲地揉。不多会儿,便揉出来很多绿色的水分,辣菜缨子也少了很多。最后,一大盆辣菜缨子就被我揉成了可怜的一小堆,摊在盆底,泡在渗出来的绿水里。

母亲说,好了,这样就行了,腌着吧,过几天就能吃了。一边很欣慰地看着我,笑着,觉得我帮了她好大的忙。

至今我都记得,没等到腌好,我就偷偷尝过几次,除了苦,就是咸,太难吃了!

过了不知道几天,母亲端上来一盘菜,诱人的香油味道,青青的叶,白嫩的梗,不是我揉好的辣菜缨子吗?

我马上说,不好吃,苦。

母亲笑着说,你再尝尝。此时的父亲已经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还不住地夸赞,嗯,好吃,就是这个味,苦,但是后味香。

我忍不住夹起一个菜梗,放进嘴里,嘎吱嘎吱,清脆爽口,没有那么苦了,相反,还有点儿甜甜的,香香的。邪门了,这怎么还会变?

母亲满脸的笑,说,这个菜,得经过霜打了,再腌制几天,才好吃呢。用鸡蛋辣椒配着炒,更好吃。

真的,我永远忘不了,那次母亲的拿手菜---鸡蛋抱辣菜缨子,红红的辣椒,绿绿的辣菜,白白的鸡蛋,又香,又辣,又营养,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在没有青菜的冬季,在吃不起肉的我们家的饭桌上,那是我忘不了的最丰盛的菜肴。

结婚后,我一度过着清贫的苦日子,辣菜缨子,伴着女儿的童年,一路的苦味,颠簸而过。没有哪一年,我家的咸菜缸里,会缺少了它的身影,它的味道,就像我的生活,苦着,苦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甜味。

记得那一年春天,老公出去打工,我和幼小的女儿,每天以辣菜缨子为主菜,吃了一个春天。幸亏我喂养了四个大鹅,常常是一把辣菜缨子咸菜,打进一个鹅蛋,在笼屉上蒸熟,就是我和女儿最好的菜肴。

思绪飞到了那年冬天,我和老公及儿子在北京,上高中的女儿寒假期间也赶来与我们一同过年。北京的打工生活,让我们忘记了辣菜缨子,是那天女儿说想吃咸菜,吃那一年爸爸出去打工,和妈妈一起吃了一个春天的那种咸菜。我才想起了它,辣菜缨子,我差点忘却了的功臣。

老公说他们老板家腌制了辣菜缨子,一大缸呢。于是,晚上,老公便拿来了一大碗,我用水淘过,切好,用香油一拌,放到饭桌上。女儿吃一口,笑了,说,妈妈,就是这个味,这几年我老是想吃这个味,真的太好吃了!

青青的辣菜缨子,辣辣的辣菜缨子,咸咸的辣菜缨子,香香的辣菜缨子,苦苦的辣菜缨子,你串起我记忆的时光,在我生命的隧道里,默默奉献着那独特的味道,滋润着我贫瘠的岁月。

碎碎的叶片,像碎碎的日子,经过了霜打以后,便减少了苦味。细细品,那并不是苦,而是香。

它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唯有经历了磨难,才能悟出人生的美好。

【第2句】:胡萝卜缨子

胡萝卜缨子,我的最爱。

不知为何,我天生喜欢闻胡萝卜缨子的味道,更喜欢吃用它做出来的任何食品。

胡萝卜是小人参,我并不是特别的喜爱,只是它的叶子,我莫名的喜欢,那味道,就像上辈子是我的挚友,知己,我闻不够,也吃不够。

第一次吃它,是小时候,好难忘啊,那味道,那场景……

那时候,我家七口人,父母亲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姑姑在家做饭,洗衣,照看我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共四个孩子。

做饭用的是大地锅,几乎每天都要蒸一大锅馍馍。菜是很少炒的,总是用蒜臼子捣辣椒,或者捣蒜泥。如果能在地里掐点野菜,就像改善生活一样。

地里的野菜很多,姑姑总是想着法的变花样,让我们吃好,吃饱。别的菜我差不多都吃够了,也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唯有胡萝卜缨子,我没有吃够。至今,我也总是做不出姑姑做的那个味道来。

那时候,我是大姐姐,总会帮姑姑的忙,比如烧火,我是最拿手的。姑姑在灶台上忙活,坐在锅灶旁边烧火的我,就记住了姑姑的大致操作过程。

胡萝卜缨子可以做咸粥,做窝窝头,另外一个做法,是我最爱吃的,就是用面粉蒸着吃。

与蒸别的青菜一样,先把菜缨子洗干净,切碎,放进盆里,加少量盐,揉一揉。等渗出水来,再加少许食用油,葱花,少量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适量的面粉,使劲搅拌,使之成碎块状。

大地锅里放足量水,笼屉,一层浸水的白布。把做好的碎面块倒在白布上,摊均匀,盖上锅盖,烧火。

锅里的水沸腾后,再继续烧十五分钟,熄火,等一会儿,就可以开锅了。

把熟透的面块收进盆里,晾着。

剥一头大蒜,用蒜臼子捣成蒜泥,加入香油,少量盐,酱油,醋,香料,调和均匀,倒入蒸熟的面块上,用筷子调一下……

我已经流口水了,因为我好像闻到了胡萝卜缨子那独有的味道。

还有,姑姑忙绿的.身影。

还有,我们一家人围在饭桌上,一人盛上一碗,狼吞虎咽。

还有,我和大弟弟比着吃,撑得肚子鼓鼓的,把姑姑高兴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线。

哦,姑姑,原来,这胡萝卜缨子里,有姑姑的味道,姑姑的影子,和,一家人快乐的笑声。

如今,姑姑去世二十七年了,我结婚也二十四年了,父母两人守着一个小家,我们四个孩子像鸟儿一样离开了父母的巢穴,各自在自己的天地里飞着,越飞越远……

似乎,我知道了,同样的萝卜缨子,为什么我总是做不出姑姑那样的口味来。因为没有了姑姑的笑脸,没有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快乐。

但是,我依旧是爱吃胡萝卜缨子,并且,每一次吃,我都极力寻找小时候的味道,小时候的场景,在那熟悉的味道里,我仿佛看见了姑姑,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和那个热热闹闹的大家庭里。

【第3句】:红辣萝卜缨子

房东大哥从菜市场抱回来一大堆红辣萝卜缨子,说是别人给的,可以炒黄豆吃。

红辣萝卜缨子粗粗的梗,是红色的,绿绿的叶片,闪着亮光,很是喜人。

红辣萝卜缨子用开水一煮,再用凉水一泡,剁碎了,包肉包子,或者,加上泡大了的黄豆粒炒着吃,又香又脆,是极好吃的菜肴,也是以前农民家饭桌上的一道好菜。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红辣萝卜缨子还有一个吃法,可能山东人都不会知道,唯独我除外。哈哈,因为我与唐山人在一起相处了八年。

唐山人把红辣萝卜缨子用开水一煮,捞出来切断,稍稍加一点盐,揉一揉,再放起来。好像是这样的,这叫腌制酸菜。她们说,冬天吃米饭,夹上一筷子,就着,可香啦。

我也自己做了一点,但是,没有做成功,也许是因为我没有耐心,没有等到该吃的时候,就开始享用了的缘故吧。

教我做萝卜缨子酸菜的是枝子。她是老板的妹妹,在公司里做饭,兼能照顾陪伴母亲。她的母亲,我称呼大娘,是视我为女儿的老人,待任何人都好,像一位济世活佛。当然,她赢得了所有认识她的人的尊敬,包括我们一家人。因为常去与大娘说话,便与枝子熟悉起来,发现她稳重,不做作,实在,勤快,节俭,把公司里所有的房屋打理的干净整洁。而且,她也喜欢我,总是,晚饭后,我们俩出去遛弯,说家常话,很多很多。

后来,枝子的儿子结婚了,生了一个女孩。那天,给孙女去登记户口的前一天,枝子专门来找我,让我为她的孙女起一个名字。

我很是吃惊,没有想到自己在枝子眼里还有这样的分量。于是,我很是费了一番心机,在挥动铁锨大汗淋漓的时候,我也在心里把适合女孩子名字的字眼一个个排队审视,一个个否决,最后,我决定下来,雨格,雨中散步的公主,撑着一把漂亮的雨伞,多富有诗意!因为枝子告诉我,孩子降生的时候外面正下着小雨。

我希望孩子像公主一样美丽,幸福,智慧,她降生在四月天,那天有一阵极小的细雨,是为了迎接她吧?

小雨格长得非常漂亮,奇怪的是,她好像知道自己的名字是我起的,一看见我就笑,两个月大的婴儿竟然会哦哦啊啊地与我说话。

一年多了,我没有看见小雨格,她与她的父母离开北京,搬回了唐山老家。

想远了……

红红绿绿的萝卜缨子,静静地卧在我的眼前,让我沉思,畅想,让我怅惘,惦念,那些往昔的朋友们,你们,都还好吗?

常常,人们都爱吃萝卜,买萝卜,认为萝卜是人参,殊不知,萝卜缨子也是营养丰富的菜肴,只是,它身上有一种淡淡的苦味,所以大都被人们扔掉了。

就像我们这些平凡的工人,虽不如老板们富裕,但是,我们凭着自己的辛苦支撑着自己的家庭,我们也是有社会价值的。

那么,明天,我就再亲自动手,做一回唐山的红辣萝卜缨子酸菜!

这回,我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到酸菜腌制好的那一天,再开盖。

我相信,在我腌制红辣萝卜缨子的过程里,枝子又会和我在一起;在我品味红辣萝卜缨子酸菜的时候,枝子的一家人会和我一起笑。

那么,我就会又回到那个热热闹闹的大院子里,和那些熟悉的东北人,唐山人,北京人在一起。

32126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