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设计一条阅读标语聚集3篇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这位青年看鱼看得专心,画鱼画得逼真。下面给大家分享《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借鉴!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

【第1句】: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罢、苟、骄”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赏心悦目、融为一体”等5个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理解文章重点词句,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感悟聋哑青年做事时全神贯注的优秀品质,及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2句】: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难点】

体会青年做事专注、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第3句】: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

根据题目来导入新课,提问同学:鱼不应该在水里吗?为什么作者会说鱼游到了纸上?让学生根据预习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化生字词并朗读,同桌之间互相正音。

2.教师在ppt上出示生字词,进行领读。注意“致”的翘舌音。

3.分组朗读课文,教师巡视,纠正语气和停顿不合适的地方。

4.学生朗读课文同时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2自然段):“我”常常去玉泉游玩,尤其爱观赏金鱼。

第二部分(3—4自然段):“我”在金鱼缸旁边邂逅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部分(5—8自然段):“我”和游客们围观青年画鱼,对他的了解逐渐深入。

第四部分(9—14自然段):“我”对青年产生敬佩之情。

(三)抓住重点,深入研读

1.作者说玉泉“赏心悦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赏心悦目”是指人看到美好事物之后,心情舒畅的感觉。作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玉泉“泉白如玉”,池水“清澈见底”,鱼儿也在里面自由地游来游去,因此看起来赏心悦目。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

明确: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写青年的身材高挑,眼睛“大大的”,还写他“呆呆地”站立在金鱼缸旁,一句话也不说。

3.青年“举止”的“特别”体现在哪里?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举止”主要表现在动作神态方面,这位青年的神情动作和普通的游客不一样,总是呆呆地望着金鱼游动并且不说话,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4.小组讨论并发言:

①小女孩为什么说“金鱼游到他纸上来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小女孩之所以发出这样的赞叹,是因为青年画的金鱼非常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仿佛活了一样,这说明青年平时的观察非常仔细,对金鱼的形态特点十分了解。

②青年为什么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有关系吗?

明确:“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意指青年平时对金鱼的观察十分仔细,已经将金鱼的特点了然于胸,这样才会画出准确清晰的金鱼的样子来。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如果此刻这位青年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和他说些什么?

提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据时间进行删减)

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像青年学习,学习他做事认真专注的品质。

(六)课后作业

课下学习本课生动细致的人物描写手法,选择生活中熟悉或敬佩的一位人物,尝试用文字给他画一幅肖像画。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青年“画鱼”“观鱼”重点句的品读,能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并能体会、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通过观看插图想象人们议论的情景,运用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能说一句或一段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第1句】:激趣导入,试读标题

直接导入新课,齐读标题《鱼游到了纸上》,师提示,若重点突出“鱼”,既让人明白是什么游到了纸上?该如何读?若要人明白不但画的是一幅画,而且画得非常好,又该如何读?又假若让人明白画不是画在墙壁,不是画在油画布上的,而是画在纸上,又该如何朗读。多次提示,多次朗读,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朗读标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2句】:生字检测,扫清障碍

自由朗读课文后,教师课件出示词语,检测预习情况。

再次出示“花港一丝不苟厂徽聋哑青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些词语穿起来,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3句】:品读课文,认识青年

(一)画鱼——鱼游到了纸上

1.找出能直接表现青年人画鱼画的好的文案(“哟,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女孩是在赞美青年吗?从哪个字读出来的?注意让学生读出赞叹的语气。

练习用同样的句式说话,如果说一个画家鸟儿画得好,你怎么赞美他?画猫画得好呢?画马画得好呢?

2.青年画鱼画得好,所以我们说——。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才让鱼游到了纸上的呢?请默读课文7—14自然段,画出课文描写青年画鱼的文案。

出示课文内容,理解什么是“工笔细描”,什么是“挥笔速写”?引导学生轻声读读这个文案,找出答案。

男女合作齐读课文。女生做事细致就读工笔细描句,男生粗犷潇洒就读挥笔速写句。

师进行学习方法归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是理解词语含义的重要方法。

3.归纳总结,有哪些词语能描述表达一个人画画画得好?提问,出示课件。

思考:看青年画画的可能会有哪些人?他们分别是怎么赞叹青年的?引导学生思考,描述。

老人——老人会说什么?他应该怎样说?加上一点神态、动作。

小孩——小孩会说什么?他应该怎么说?加上一些动作、神态。

(二)观鱼——鱼游到了心里

过渡:青年的画技可真高超!(出示文案,师生齐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21教育网

1.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答案。

2.出示文案: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3.青年是怎么看鱼的?静静地!看了多长时间?理解每个星期天。

联系说话:课件出示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看见——

看来那个青年的确在看。春天过去了,夏天到了,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又看见——

他还在看。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你还看见——

那位青年,还在。秋天过去了,冬天到了,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我们来到玉泉,我们还是看见——

用一个词语概括青年的品质——坚持不懈

【第4句】:升华主旨,学习青年,说出相对青年说的话。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文案,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和关系。

课前如果有条件可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等,体会画家技法的娴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1句】:成语积累,导入课文

1、你能说出哪些关于鱼的成语?(如鱼得水浑水摸鱼鱼水相逢殃及池鱼鱼跃龙门……)

2、从孩子们积累的成语中可以看出鱼儿和水密不可分,但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却很特别,鱼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第2句】:初读课文,把握整体

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⑵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2、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3、检查自读情况:

⑴检查生字读音:

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⑵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文案。

⑶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他看鱼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人们评价他“鱼游到了他的纸上”,青年说是“鱼游到了他的心里”。)

⑷指名朗读有关语句出示文案(全班齐读):

①“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②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

③那个年轻人是怎样回答我的?(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板书:先游到了心里

5、出示文案:

鱼游到了他的纸上

鱼游到了他的心里

根据这两个文案质疑:

(鱼不是在水里游吗,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样游到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是什么关系?)

【第3句】:教师小结,布置任务

孩子们真会动脑,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要来得可贵。下节课我们将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文案来体会,释疑。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第1句】:比一比,再组词

撒()缸()绣()徽()

撤()缺()诱()微()

【第2句】: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玉泉()的身材()地叫起来

()的池水()的眼睛()地画下来

()的孩子()的衣裳()地看着

第二课时

【第1句】:复习巩固,明确目的

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27鱼游到了纸上。

2、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回忆上节课留下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鱼不是在水里游吗,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样游到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是什么关系?)

3、布置学习任务:

让我们一块走进课文,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文案,通过理解关键词,合作解决问题,去真正地认识这位聋哑青年。

【第2句】:讲读结合,学习课文

1、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文案“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

反复朗读,文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⑴“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①读文案,勾画句中重点词语,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工笔细描”“一丝不苟”“细致”“像姑娘绣花”说明聋哑青年画画认真,专注。挥笔速写说明他画画熟练,很快。)

②青年笔下的金鱼是怎样游动的?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互相说一说。

③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工笔细描”的文案读出青年的细致,“挥笔速写”的.文案读的稍快)

过渡:青年笔下的鱼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怪不得小女孩为之惊奇。

⑵出示文案“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读出小女孩的惊奇,“哟”读得重而短促,语调上扬。)

不仅仅是小女孩在赞叹,围观的人们都在赞叹着,议论着。

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融为一体”谁和谁融合在一起,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⑷小结:

现在你知道“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了吗?

⑸研讨作者描写聋哑青年时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⑹出示插图:

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⑺总结学法:

①朗读课文,找出相关文案

②勾画重点词句,解决问题

③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读。

2、研读“鱼游到了我的心里”:

⑴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⑵运用学法,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文案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说“认识”……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

①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谁还有补充)

“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如醉如痴;“静静”体会到青年在记鱼的样子。

②小结:

其实青年“呆呆、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都是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用红粉笔画出这句话。

③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段落:

(一遍不行,再读)能不能读得更好些,让在坐的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青年看鱼得入神。

还有哪些文案体现鱼游到了他的心里?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

①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看鱼看得时间长,还废寝忘食。“每个星期天都来看”写出他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看一天容易,每个星期天都这样就难了。)

②小结:

他看鱼真是持之以恒,不仅是一整天、每个星期天,而且是一年多

③谁愿意读一读谁还想试试。(指名朗读)

⑶小结:

现在你知道“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了吗?(指名说)正是因为青年长期认真观察,形成了鱼的深刻印象,所以鱼才能游到纸上(拖长语调)

⑷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①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②举止和神态描写。

3、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⑴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你运用学过的关联词,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语序调整,也可以加上一两个字:

因为……所以……

只有……才……

只要……就……

先……然后……

如果……就……

⑵小结:

对“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要把鱼画活,画像,必须先仔细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深刻,呼之欲出。“游到了纸上”是“游到了心里”的结果。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在“游到了纸上”,是聋哑青年长期认真看鱼,刻苦练习画鱼的结果。

【第3句】:总结升华,延伸主题

1、这是一个怎样的年青人呢?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们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第1句】: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特别()举止()天真()了解()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细致()聚集()活泼()

【第2句】: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挤过去一看,原来那位青年在()。他有时(),把金鱼的每个部位()地画下来,像();有时又(),很快地画出(),仿佛()。

有时……有时……

2、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青年。他()的身材,长得(),一双大眼睛()。他老是一个人()地站在金鱼缸边,()地看着(),而且从不()。

⑴这段话写青年人的(),重要写他的()和()。他爱鱼到了()。

⑵仿写几句人物的外貌。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了心里忘我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所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第1句】: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一丝不苟”等词语。

【第2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3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1句】: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第2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点与难点】

【第1句】:理解课文内容。

【第2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课前准备】

【第1句】:CAI

【第2句】:生字词卡片

【第3句】: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1句】: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第1句】:CAI出示“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画家用娴熟的技法将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在画纸上,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美丽图画是如何被画家用美的眼神捕捉,并用生动的画笔画在纸上的吗?

【第2句】:学生讨论,进行简单归纳

细致地观察

…………→绘画美丽图画

认真地做画

设计意图:先由美术大师的画引入,让同学们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谈谈画家为什么能够画出美丽图画?初步认识到:细致地观察、认真地态度才能画好画。再引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课文,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第2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1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文案读流利。

【第2句】:思考:为什么文章以《鱼游到了纸上》为题,而不是《鱼画在了纸上》,并想一想为什么说“鱼游在纸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意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第3句】:再读课文,走近人物

【第1句】:课文告诉了我们: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聋哑青年是如何学画鱼的?课文中哪些地方描述了青年中特别的学画,认真做画的过程?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批一批。

【第2句】:小组内交流。

【第3句】: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CAI出示相关语句,帮助感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全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围观的人,作者是如何评价这名青年呢?你对青年的评价怎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挖掘聋哑青年形象。并了解人物学画、做画过程。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引导学生领悟: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勤奋,这是他的画赢得大家齐声赞叹的原因。

【第4句】:美读课文,归纳总结

CAI展示青年“观鱼成癖,画鱼如生”图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对聋哑青年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谈谈小女孩说:“金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青年却说:“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总结出:青年通过长期的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大脑中形成了准确的形象,再把金鱼画像、画活了。

设计意图:反复地阅读作者平实、直白的描写,寥寥数笔勾画出青年观鱼成癖,画鱼如生的人物特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手法: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并总结出青年为什么能让鱼游到心里、游到纸上。

【第5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第1句】: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第2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第3句】: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习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谈谈书上、生活中、周边人物忘我的学习态度,勤奋做事的故事。引导培养学生养成做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实现本节课情感教育目的。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

【第1句】: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四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讲玉泉是观鱼的好地方,有许多爱鱼的人到这里观鱼。先讲作者喜欢玉泉;然后写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边的茶室,边品茶边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最后写茶室的后院有十几缸金鱼,这里有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一句是过渡句,指出“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围绕这一句首先描写了青年的外貌,特别强调了:“他那一双大眼就像玉泉的水。”接着具体描写了他的特别之处:“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举止的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三段(5—9自然段)讲青年人画鱼画得非常逼真,把鱼画活了。

这段分三层。

第一层(一个星期天……惊奇的叫起来)讲青年人画的鱼吸引了许多人。“挤满”和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声:“金鱼游到纸上来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觉出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这一层从侧面说明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二层讲青年在认真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勾出鱼的动态。”从正面写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三层讲青年作画的专注。

第四段(“我仍旧喝茶”——完)讲“我”和青年的“交谈”。

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鱼缸边画画。作者从他胸前的厂徽上发现了他是个聋哑人。于是他们用笔在纸上交谈。作者从中了解到:这个青年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当作者告诉他小女孩所说的话时,他笑得那么甜,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心里。”这说明他非常爱鱼。因为爱鱼,才如醉如痴地观察鱼。通过观察,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就活灵活现地刻在他脑子里。只要一想,鱼的造型、姿态、顽皮的样子就展现在他眼前,所以说:“先游到了我心里。”他虽然听不到美妙的音乐,表达不出真挚的情感,但他却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生活的美,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这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要热爱生活,聋哑人的生活,聋哑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要根据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和篇目安排的特点,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来设计这一课的教法,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了解作者及聋哑青年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并把学到的积累材料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三)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文案意思。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

【第2句】: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

今天我们学习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

2、“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检查自学:

1、生字:罢、苟、唯、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3、分段、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

归纳: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根据逻辑段提出了问题,并自学,在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我们集体讨论。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表达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指名读三段,分层、层意。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

4、从哪看出是聋哑青年?“融为一体”什么意思?

5、“鱼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生读全文,思考: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全文,归纳观察方法。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逐渐清晰起来。

课文在写法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聋哑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第1句】: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等词语。

【第2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3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第4句】: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一是布置学生利用导学卡自主学习;二是针对自主学习的反馈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句】:读题导入

【第2句】:检查导学卡情况。挑选对象,闯关

【第1句】:读准生字新词。

【第2句】: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第3句】:我会朗读。

【第4句】:我会解释词语。

【第3句】:品读语句,感悟人物品质

(一)请找到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文案,工整的写一写,体会一下,聋哑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二)观鱼的专注:

出示聋哑青年观鱼的段落。

【第1句】:多形式品读;

【第2句】:范读想象;

【第3句】:交流、感悟青年人的专注与坚持不懈。

(三)画鱼的专注

出示聋哑青年画鱼的段落。

【第1句】:多形式品读。

【第2句】:范读想象;

【第3句】:交流、感悟青年人的专注与画技高超。

(四)、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第4句】:拓展延伸

写一写读文感受。

【第5句】:作业

小练笔:想象围观人议论的情景并描写下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3

【第1句】: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2句】:学情分析

教学本组课文,单元导语中明确要求: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而通过日常作业和考试,分析我班学情后,我以为训练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对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启发学生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

【第3句】: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4句】: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第5句】:教法设计

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第6句】:学法设计

在质疑中探究,在品读中体验情感,想象情境品味词语,反复朗读,积累词语。

【第7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鱼的图片,学生练说:鱼游到了哪儿?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3.预设:生提出质疑,鱼怎么能游到纸上?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文案,标出自然段。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生字反复认读。

(2)辨字组词。

3.指导书写。

(三)再读感知

1.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字音,边听边思考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2.生汇报是一位青年人,教师导入新课,走入课文,去认识一下这位青年。

3.默读思考:这是一位长相如何的青年,找出相关语句,课文围绕他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作者描写外貌的方法。

5.课文围绕他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聋哑青年观看、画鱼的事。

(四)重点学习【第1句】:2自然段

1.作者是在哪认识这位青年的?走入课文,自由读【第1句】:2自然段,了解事情发生的地点,想想玉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从“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自由自在”“赏心悦目”“十几缸”“聚集”等词语感受到玉泉的水清、鱼多、景美。

3.抓住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再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在美丽的玉泉,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位青年,下节课让我们再深入地了解这位大哥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了作者在玉泉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专心地看鱼、画鱼的事情。谁能用文中的一个段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青年的长相。

2.指名回答,了解作者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以及这是一位聋哑青年,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

3.复习生字词。

(二)研读课文

1.从课题入手,体会“游”。

(1)课文三次提到“鱼游到了纸上”,试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出这三处文案。

(2)生汇报,师出示文案。

(3)从文案中体会“游”,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得栩栩如生,像活了一样。

积累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2.体会高超的画技。

(1)上节课我们已经熟悉课文了,哪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青年画鱼?

(2)用喜欢的方式读第七段,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年轻人画技的高超?动作描写。

(3)抓住“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细致”“动态”等词体会画技的高超。

(4)结合文案理解年轻人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5)练说众人的赞叹。

(6)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年轻人却说“先游到了心里”。

(7)引出“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3.体会忘我的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你看出了青年的忘我,画出相关的文案,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2)生汇报。

预设1: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抓住“呆呆地”“静静地”想象青年看鱼的情景,体会青年的专注以及作者对青年神态的描写。

预设2: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体会青年画鱼到了痴迷的境界,物我两忘。

预设3:

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年轻人的勤奋和专注。

预设4: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创设情境,朗读体会青年的坚持不懈以及持之以恒。

(3)真是如痴如醉,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难怪他会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4)体会两个文案的关系,用关联词语练说。

4.体会人物品质。

(1)年轻人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好品质?

做事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勤奋忘我。

(2)看来课文已经读到了你们的心里,你们才有这么深的体会,学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三)小结、作业

1.小结。

作者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对年轻人外貌、神态动作的传神刻画,让我们认识了这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聋哑青年,希望文中的这句话永远记在你的心里,激励你做一个认准目标、坚持不懈的人。

2.作业。

我好像看到了周围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这个情景写下来。

【第8句】: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习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第1句】: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第2句】: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3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句】: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第2句】:初读课文。

【第1句】: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第2句】: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案。

(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文案。

反馈:字词检查

第一组词:花港厂徽聋哑人

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

第二组词:清澈见底一壶茶金鱼缸赏心悦目

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

书写指导:港澈壶徽(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第3句】:品读“游”

【第1句】:交流:文中那些文案于课文题目相照应。

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第2句】:出示文案:“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

(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

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第4句】:研读外貌描写

【第1句】: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第2句】:口头填空:他()身材,长得(),一对大眼睛()。

【第3句】: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第4句】: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第5句】:研读动作描写

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第1句】: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第2句】:青年在怎样地画画?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你平时会一丝不苟地做那些事?

【第3句】: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第4句】:练习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教学反思】

语言的学习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习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1)文题的特点解析。文章题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题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是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时确定文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实效。

(2)外貌描写的品读与写作模仿。由于对本文的外貌描写已抓住特点,故学生在仿写时对这一写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仿写得精彩的文案,教给了学生一种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习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5

【阅读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7课,主题阅读丛书《被嘲笑的梦想最有力》

【阅读主题】成功的密码(心随梦行)

【阅读课型】精读导学课

【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找到聋哑青年画鱼和看鱼的文案,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来品读、感悟、理解描写方法,并要求在拓展阅读中学以致用。

【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

【第1句】:这里所说的精读,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参考书中的目标要求精细品读,而是围绕主题,根据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有重点、有取舍地引导学生学习。

新课改以后流行的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反复进行的阅读分析,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是行不通的,因为过去两节课要讲的课文,在主题阅读里用20多分钟讲完,教学内容必须选择。

【第2句】:语文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魔障”,“逐段分析讲读课文”是造成语文低效的瓶颈。主题阅读就是针对内容分析与逐段讲读而来,注重的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

【第3句】:积累语言比较忽视的积累文案,其实一个人的语言水平不但取决于积累的词汇量,还取决于积累的句型,句型越多表达就越丰富,写文章也越有文采,这是成正比的。故此,本次阅读教学以句型为重点,开展找文案、读文案、品文案、写文案等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第1句】:自学两篇文章的生字词。

【第2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人物品质并学习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第3句】:学习理解文章的方法和对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句】:引入主题,揭示目标

【第1句】:教师导入: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如痴如醉、全神贯注,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功;诺贝尔百折不挠、坚持到底,成功地发明了炸药。霍金战胜病魔,向命运挑战,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课件:罗丹、诺贝尔、霍金图片)这些名人身上揭示了成功的密码: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不怕磨难,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今天,我们再来读一读两个故事,看一看成功还有哪些密码?

【第2句】:首先,我们一起学习27课《鱼游到了纸上》,我们用20分钟时间读懂课文,从中学习一些理解、表达方法,大家有信心吗?

【第2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3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玉泉,一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在金鱼缸边画鱼,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有挥笔速写,把鱼画得栩栩如生。)聋哑青年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用什么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谁做什么,抓住要素概括主要内容)(聋哑青年在玉泉观鱼画鱼)

【第4句】:师引导:我们读完一篇文章,不仅要用一句话概括内容,还要把课文读成一词、读成一个字。谁能用用一两个词来概括?(板书:观鱼、画鱼)

【第3句】:抓住重点,精读悟法

【第5句】:师:是啊,课文主要是写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聋哑青年观鱼、画鱼的文案,并标上序号。

【第6句】:学生交流画出的文案:

①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②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③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④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⑤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⑥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第7句】:这6句话都是写聋哑青年画鱼吗?(男同学读观鱼,女同学读画鱼的文案)

在这些文案里,你认为最难理解的是哪一句?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

【第8句】:读中悟法:

第二句(写得好,难理解)①读文案;②抓关键词;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④创设情境写人,用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第六句(难理解)①读文案;②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是什么关系?;③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游到了纸上”,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你能用什么字?(动、活)鱼“游到了心里”用一个字概括,你能用什么字?(妙、神)

【第9句】:抓住关键文案品读悟写,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染了我们,也深深地刻在我们心里。残疾青年画画惟妙惟肖,成功的密码在于勤奋专注到了忘我境界。我们用这种方法再来读一篇文章,看看他有什么成功的密码?

【第4句】:方法迁移,导学得法

【第10句】:快速阅读《被嘲笑的梦想最有力》,说一说,文章讲什么?

【第11句】:找一找刘谦爱魔术、学魔术、表演魔术的文案,划上“﹋﹋”,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哪些文案?好在哪儿?

①7岁那年,他便在台北百货公司的魔术专柜前流连忘返,对专柜前表演的奇幻魔术深深着迷。于是,他用零花钱买下了人生中第一个魔术道具——“空中来钱”。

②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练习时,一不小心让硬币滚落到了讲台边,气愤的老师当场没收了他口袋里的全部硬币。男孩羞红着脸,站起身来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句:“老师,我要成为一个魔术师!”

③当同龄人还在玩捉迷藏时,这个男孩却在各大商店的魔术专柜前悄悄学习魔术师的表演,用好奇的钥匙一次一次地去解开魔术的谜底。

④因为对魔术的热情和痴迷,他遭到了父母的打骂、同学的冷落、邻居的嘲笑。人们说,这个整天胡思乱想的孩子是不是疯了?有一天,内向羞怯的他突然站在讲台上宣布:“我的魔术师梦想不会远了!”同学们一阵哈哈大笑。在同学们的嘲笑声中,他开始表演神奇货币穿盒术,表演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的魔术表演成功了,轰动了全校。

⑤为了练好一个动作,他一个人在家里重复了上千遍。为了让自己的一双手在魔术表演中“呼风唤雨”,他在家里用瓶瓶罐罐搞化学实验,有一次还酿成了火灾,滚滚浓烟引来了消防车。

⑥被嘲笑的梦想,如果不放弃,往往会迎来实现的那一天,让心怀梦想的人得到命运的馈赠。

【第12句】:刘谦成功的密码是什么?

【第5句】: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课后读一读《林肯的故事》、《莫扎特》、《总有一条路为你留着》,摘录好文案,进一步探究“成功的密码”。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6

【第1句】:教材简析《鱼游到了纸上》入选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的主题是执著的追求,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伽利略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甘于付出一切,甚至用生命去捍卫科学的真理;罗丹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用全神贯注的态度去追求艺术的完美;而对于一个聋哑的青年人,他也能用对鱼如痴如醉的一颗心,最终实现了“鱼游到了纸上”。文章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通过动作、神态传神地刻画,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第2句】: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第2句】: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由于异地教学,且学生课前没有进行任何的预习,因此必须加强初读的环节。

【第3句】:教学目标(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4句】: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第5句】: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第6句】:课前准备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第7句】: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目标要求】

【第1句】:认识5个生字“罢、徽、聋、哑”,指导书写“徽”等字。

【第2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3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含义,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第4句】:学习作者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第1句】:初读,建构执著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二)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第1句】:质疑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文题中是文章的题眼,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题质疑有助于学生直奔文章的重点。【第2句】: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第2句】:细读,洞察执著的内心

(一)生自主学习课文,要求:【第1句】:边读边划,找出文中体现青年人特别的文案,把它划下来;【第2句】:边读边写,写出对文案理解与感受。(二)反馈汇报,相机指导:【第1句】:观察中感受一份专注重点指导文案“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1)学生读文案,谈感受并请其他同学补充。(2)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明白“呆呆地”与“静静地”的含义(3)关注“老是”,引出他长期观察的文案“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通过对文案中三个时间词的引读,让学生体会青年对鱼的喜欢是逐层深入的,进一步体会到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设计意图:【第1句】:抓住“呆呆”与“静静”这两个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体会青年看鱼的认真。【第2句】:学生对青年的那份认真体会得并不深,只体会在一种“喜欢”的程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中,逐层深入体会青年对鱼的痴迷与沉醉。】

【第2句】:品读中展现高超的画技重点指导文案“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1)学生读文案,谈感受。(2)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及青年的画技高超。(3)学生想象青年在画画时的其他动作,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其品质。

(4)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进一步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运用体悟与内化,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区别两种不同的技法,再让学生联系文本进一步了解两种技法。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从表面了解这两个动词的含义,而且体会出它的表达效果。】

【第3句】:读写中体会一种境界重点指导文案“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1)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当时人们议论的情境,把它写下来,注意运用神态、动作等的方法进行描写。(2)全班反馈交流,并在引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深入体会其画技高超。(3)品味“融”字,体会青年爱鱼到达深层次的境界。【设计意图:【第1句】:双引号的作用是本单元“我的发现”中提出来,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意思。教学中以“特别”为切入点,原因之一是青年在看鱼、画鱼、谈鱼中处处体现其特别之处;原因之二是以其作为切入点,随着对青年特别之处体会的深入,“特别”中带双引号的意义也润物无声般地让学生理解了。【第2句】:读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基于文章是通过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青年忘我投入,另外,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此,小练点就能体现出能力的迁移。】

【第3句】:提升,追寻执著的根源

(一)结合青年所做的事,让学生谈谈懂得了什么。(二)布置作业:【第1句】: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第2句】:把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文案抄了下来【设计意图:【第1句】:本环节在于让学生在体会青年人勤奋、专注的基础上,联系其活实际,畅谈自身的体会,内心青年的品质。【第2句】:作业的布置有助于积累人物描写的好词佳句,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附板书)

第二课时【主要目标要求】:【第1句】:会写11个生字。【第2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第3句】:从作者的角度来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细致的观察。【第4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预设】:

【第1句】: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感悟。

【第2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第3句】:学习课文,从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是如何进行观察的。

【第4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第5句】: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人物执著的追求以及描写人物的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7

《鱼游到了纸上》是新教材六年制第九册的新增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学时如果能把握好课文的脉络,顺着作者发现这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及其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这条线,就能逐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悟出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就离不开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这样一个道理。而这些典型材料恰恰源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只有平时留心观察和积累,写起文章来才能做到内容真实感人。因此,教学本文,要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可采用以下的步骤:

【第1句】:整体入手

了解全文每一篇文章拿到手上,都必须先大概了解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精学课文之前对全文有一个初步印象,扫清阅读中生字、新词的障碍,并理清作者思路,文章写作顺序。所以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轮读或范读。教师设问:课文讲了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主要人物是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2句】:紧扣课题

理清主线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就是统率全文的灵魂。“鱼游到了纸上”正是青年刻苦练习、勤于观察的结果。在弄清了这个文案的意思以后,从课文中再找一找与它类似的文案,比较每一次出现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再设问为什么鱼游到了纸上,使学生初步明确“游到纸上”和“先游到心里”的关系。可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明二者的关系,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找到突破口,也为下面理解“从哪里看出游到了纸上”和“从哪里看出先游到了心里”作了铺垫。

【第3句】:精讲重点词句

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为了让长文短教,就要让学生透彻地理解重点词句,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在体会文案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会受到触动,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几个重点文案处理方法如下:

一句:“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举止”是什么意思?“举止特别”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表现了青年的举止特别?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便能直插重点,也是全文的难点,就是那位青年人看鱼如醉如痴,忘却了周围的一切,从而引出“忘我的境界”,这样对“忘我”一词的理解就不空洞了。再辅以朗读指导,加深印象。这也是作者留心观察的一个着眼点,把一个专心、认真看鱼的青年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二句:“金鱼游到他的纸上了!”①这话是谁说的?用什么口气说的?作者挤进去又会用什么口气说?什么叫赞叹?②你认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鱼画得活灵活现?青年人用了什么方法画鱼?这句话出自一个小姑娘之口,但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而对问题②的理解,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句话所包含的赞叹之情的理解。由于青年人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画鱼时又是那么专注、勤奋,以至于受到所有围观的群众一致夸赞,小姑娘惊奇地大叫,说明所画的鱼栩栩如生,非同一般。至此,青年人忘我的观察鱼的原因也有了交待,作者自己对这位青年人的观察也就兴致更浓。“他好像和游鱼融为一体”的秘密何在?由此引发作者更强烈的好奇心,想尽快了解清楚,可见作者的观察是有目的的、积极的。至此学习第三句“他好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接着引导学生联想青年人可能在想什么,作者从中可以知道什么,进一步为理解下文作铺垫。

三句:“鱼游到了你的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是作者从青年人的厂徽上发现他是个聋哑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作者与青年进行了笔谈,这是笔谈中的两句话。前一句是作者对青年人的称赞,后一句则是青年人的回答。首先理解前一句,设问,如:作者的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重点挖掘后一句的含义,可以顺着这样的思路启发学生:“心”是指什么?为什么鱼先游到了青年的心里?游字说明鱼的特征在青年脑海中形成什么样的印象?“先”是指什么先?先字点明了这两句话的关系是什么?

明晰了两句话的意思以及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更明确了这位聋哑青年由于勤奋观察、刻苦练习,才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那么作者感情也是伴随着对青年人的观察一步步深入而变化的。

【第4句】:把握时机

有机渗透写法每一堂课教学都应该有一个重点、难点,难点的突破,便是这堂课最大的收获,如果能在这时将读写结合,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起的作用就更大。

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内容,体会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就是课堂上的一大收获。此时,让学生根据作者感情的变化给课文分段,是写法渗透之一,然后文案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作者经常去玉泉看鱼,所以发现了这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人,再经过多次留心观察,发现青年人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画鱼十分刻苦细致。在观察中进一步发现他是聋哑人,才采取笔谈的方式深入了解。为了表达自己对聋哑青年的钦佩之情,作者就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线索,把材料加以整理、筛选,才写成了《鱼游到了纸上》这篇文章。最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要像作者那样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用心去发现,善于发现,并把观察的事物记录下来,注意积累,那么作文时就有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材料。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第1句】: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第2句】: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第3句】: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1句】: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欲望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第2句】: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第1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第2句】:同桌相互交流:读书要求中的有关问题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第3句】: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及目标中的生词。

【第4句】:点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使学生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铺路。)

【第3句】: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第1句】: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举止特别呆呆地站静静地看忘我境界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纷纷议论相互交谈游到纸上

【第2句】: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出来。

【第3句】:同桌相互对读课文,相互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有意识地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的做法的短语。让学生分类读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分类积累词语,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样做,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第4句】: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第1句】: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第2句】:教学第7—8自然段的过程。

①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7自然段哪些文案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②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③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都是怎么赞叹的、又是怎么议论的?

④这时我再让你说“融为一体”的意思,你能说出来吗?

⑤能否用一个词、一句话文案聋哑青年在你心目中的印象。

⑥你还可以用你知道的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⑦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第3句】:教师叙述: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第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品质。)

【第4句】: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第5句】: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设计意图: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第5句】:品读难点,明白事理

【第1句】:教师描述:当我和聋哑青年交谈的时候,我将小女孩发自内心的“鱼游到了纸上”的纸条交给他时,他是如何回答的?

【第2句】:“鱼先游到了心里”的教学引导(要求学生读3—5自然段)。

①“鱼先游到了心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和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②“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将两句话及两句话所蕴涵的意思连起来文案。)

③教师小结:就是这样一位聋哑青年,虽然身患残疾,就是凭着执著、专注、勤奋,使鱼先游到心里,而后又游到了纸上,这足以让我们看到了残疾青年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④要求学生谈谈你从聋哑青年画画的经历中有哪些启示,联系实际文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人和事。

【第3句】:朗诵课外作品《高贵的补鞋匠》,听后谈初步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关联词语说话,看似一个简单的文案训练,实际起到了两个作用:其一对学生进行了语法句式的渗透;其二检验学生是否弄懂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另外作者通过朗诵课外作品,使学生领悟了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

附: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观鱼

聋哑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画鱼

教学反思:

一是该设计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例如在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画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词语,让学生对词语由不甚理解到理解都是借助文本中的语言材料,同时学生在感知词的基本义和语境义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想象说话、评价人物等方法将文本的“消极语言”转化为学生“积极语言”;又如让学生分类读词语,再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及用关联词语说“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两者的关系等都把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作为教学重点。

二是该设计繁简得当,张驰有度。教师在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的品质”上舍得花力气,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充分感悟,而在引导学生理解“观鱼”与“画鱼”的关系时,教师只提了一个“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第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的读书要求。当学生将两者关系明白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时,教师也惜墨如金,简洁明快。虽然简洁明快,但是并不是难点没有突破,而是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人物品质”这一教学目标细致引导后水到渠成的。

三是该设计变讲读串问为阅读对话。教师能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多角度透视,即重点品析画得像,借此引出“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和“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正是这样的阅读对话主题,使学生的有效阅读、思考、交流才成为可能。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9

【第1句】: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

【第2句】:教学目标:

【第1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格。

【第2句】: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第3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第4句】: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3句】:教学重点、难点:

【第1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2句】:学习作者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

【第4句】:教具准备:幻灯片

【第5句】: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第6句】: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7句】: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1句】:教学内容:

【第1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2句】: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第3句】: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第一段。

【第2句】: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第1句】:教学内容:合作学习课文【第2句】:【第3句】:四段。

【第2句】:教学目标:

【第1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第2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3句】:体会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第3句】: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第1句】: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合作学习,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第2句】:突破的方法和途径:

(1)、紧扣“游”,渗透整篇文章。

(2)、通过幻灯、质疑、小组讨论、朗读、精心设计练习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读、思、做、议、说的语文能力。

【第4句】:教学过程:

【第1句】:谈话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文案的含义。

【第2句】:品味课题。

【第1句】:板书课题,审题质疑,激发情趣。

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板书:《鱼游到纸上了》。看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老师归纳梳理,出示两个主要问题:

(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2)、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第2句】:各小组自读课文,体会理解课题中“游”的意思。

(学生答)板书:画

【第3句】:品读“勤奋画鱼”。

出示学习提示:A、自由朗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B、讨论,并完成填空练习;

C、体会理解所填的词语在文案中的作用。

1默读课文,划出青年画鱼的文案。板书(画鱼)

2小组之间按提示要求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推荐代表读填空练习: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小组议说——从所填词语中得到的体会。

师:有不理解的词吗?(用文中的文案理解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师:你能想象青年有多细致吗?画得怎么样?

生:(鳞、鱼眼)

4出示图片

师:哪张是工笔细描,哪张是速写?为什么?

生:细描(细致)速写(形象生动)

5师:我们怎样用读来表达青年画鱼的感觉呢?,试着读读吧!

生:自由读

生:评价

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齐读

6品读“鱼游到的纸上”

师:从同学们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一条条鱼游到纸上。当时在场的一个小姑娘怎么说的?

生: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生:“游”

师:一个人鸟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鸟儿“飞”)

一个人猫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猫儿“跳”)

一个人花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花儿“绽放)”

师:这使我想到平时同学们在写作文要学会用词恰当,词用准确了,也就将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哟……啦”

生指名读齐读

7指导朗读有关“画鱼”的段落,小组比赛读,达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8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即兴表演围观者的赞叹、议论,肯定青年画画所取得的成绩。(创设情景)

【第4句】:体会“青年爱鱼”。

1师述:大家赞叹、议论、甚至惊叹,而他有什么反应呢?

生:(“专注”“聋哑人”“与鱼融为一体”)

2师:文中哪些文案可以看出青年与融为一体,画鱼很专注。

4生:找文案轻声朗读这两段话

5师:眼睛看的,笔下画的,心里想的全是鱼!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用书上的话说,这就是-----(忘我)

6师:让我们悄悄地走进青年画鱼的境界中,谁能把老师也带到那种境界,读读这两句话:

7出示(围观……一体了我仍旧……忘记了自己。)

还不够痴,谁再读

8你们能够将鱼画到指上吗?看见了为什么画不出来?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

9各小组自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他是如何观鱼的?并划出描写他“举止特别”文案。

10小组充分展开讨论,合作解疑。

小组推荐代表读:表现他“举止特别”的文案。

出示比较文案: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B、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不说一句话。

比较两个文案的异同,体会哪个文案更好。

11生评议说:从“老是”、“呆呆”、“静静”、“从来”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2创设情景理解观鱼忘我。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每个星期天”什么叫每个星期天?

是这样吗?我们去看看!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13师:孩子们这位青年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就这样呆呆的,静静的看着池中的金鱼,他可能忘记了——,忘记了——还有可能忘记了————

用书上的话说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一个观鱼如痴如醉的青年展现在我们眼前。

14指导朗读“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的文案。

通过练习、朗读、议一议、说一说这个重点文案的含义。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述:我们体会到这位青年的确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废寝忘食地观鱼,做到了“眼中有鱼”;一丝不苟地画鱼,才使鱼跃然于纸上。

15处理课前学生疑问【第1句】: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16点燃学生对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的钦佩和感动。

师述:这位聋哑青年身患残疾,学画不到一年多,就把鱼画得栩栩如生,你们有何感想?(生议说)

生板书:勤奋专注身残志坚等

【第5句】:感悟“画鱼心得”。

1各小组自读第四段,边读边想: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划出有关文案。“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3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反馈。

“游”怎样理解?(生答)刻或印或记……板书(记)

4师述:胸有成竹再画竹,心中有鱼才画鱼。

换课题为:鱼画到了纸上。

换文案:把鱼画到了纸上。

鱼被画到纸上。

生议说:行不行?哪个更好?板书:(活)

5师生共同合作,突破难点,理解“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生用箭头表示“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出示文案训练: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说成一句话。

“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心里”

6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述:由此可见,不仅要做到眼到,而且要做到心到,才能做到笔到。换句话说,只有全神贯注,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在加之勤练笔,多积累,才能做到下笔有神。

板书:细观察勤练笔

师述:这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平时作文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生动的作文。

【第6句】: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8句】:板书设计

【第27句】:鱼游到了纸上

(勤练笔)画勤奋专注

(细观察)记身残志坚

鱼游到了心里

教学反思: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

【第1句】: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学生围绕课题和本文一个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了“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为什么说“先游到他的心里”这样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透过这两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第2句】:抓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实践中发展语言: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设计填空、比较、关联句等语言文字训练题。通过这样专项的训练,使学生既感受到青年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些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层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的内涵。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第3句】: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创设情景,即兴表演,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第4句】:抓重点段,解读知识点,在品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人作画时的一丝不苟和技艺娴熟,把金鱼画的栩栩如生。教学时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学生进入了文本,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能成诵,积累语言,实际上是水到渠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0

教材依据: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127页――128页

设计思路: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习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第1句】: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第2句】: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3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教学难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句】: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疑问吗?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第2句】:初读课文

【第1句】: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第2句】: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案;(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文案。

反馈:字词检查第一组词:花港厂徽聋哑人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第二组词:清澈见底一壶茶金鱼缸赏心悦目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书写指导:港澈壶徽(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第3句】:品读“游”

【第1句】:交流:文中那些文案于课文题目相照应。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第2句】:出示文案:“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3)练习感情朗读。

【第4句】:研读外貌描写

【第1句】: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第2句】:口头填空:他()身材,长得(),一对大眼睛()。

【第3句】: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第4句】: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第5句】:研读动作描写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

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第1句】: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第2句】:青年在怎样地画画?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你平时会一丝不苟地做那些事?

【第3句】: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第4句】:练习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教学反思:

语言的学习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习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1)文题的特点解析。文章题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题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是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时确定文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实效;(2)外貌描写的品读与写作模仿。由于对本文的外貌描写已抓住特点,故学生在仿写时对这一写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仿写得精彩的文案,教给了学生一种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习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预设目标:

【第1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罢了、一丝不苟等词语。

【第2句】:研读体会聋哑青年画画的认真及高超的画技,并能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第3句】:初步学习通过行为举止写出一个人的特点。

预设流程:

课前谈话:

板画竹子,送出礼物,评价竹子,激活好词储蓄,引导回顾成语故事胸有成竹,谈话激励自信地表现自己。

【第1句】:揭题引入

读题,大胆猜测课题的意思。

【第2句】:初读证实

【第1句】: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划生字词,想想题目的意思是否正如自己所料。

【第2句】:交流证实。

【第3句】:那题目这句话是说谁呢?(聋哑青年)作者认识吗?(换词理解罢了)

【第4句】:默读课文,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些词来文案这是一位(

)的青年。(举止特别、爱鱼、)引导理解举止,它经常和行为连用,行为举止。

【第5句】:从一个人的.举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人,这为青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观察观察这位青年的行为举止。

【第3句】:研读举止

1、默读课文,找出写青年行为举止的文案,读一读,从他的举止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简单地写在文案旁边。

2、交流反馈。

句一: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

(2)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会看到些什么呢?

(3)想像说话,仿佛看见青年在画鱼的()。

(4)边读边想像画面,从他的行为举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一丝不苟、细致、很快)

一丝不苟还可以用什么词?(仔仔细细、专心致志)

引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鱼鳞仔仔细细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嘴巴专心致志

(5)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评读。

(6)男、女生合作读。

(7)小结评价:你们的朗读使我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我觉得我就在那位青年身旁看他画画,忍不住夸夸他:这年轻人真厉害,把鱼都画活了!

(8)你们也来夸夸吧?(指导称呼、夸的语气、用词、动作等)

(9)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不仅仅我们在赞叹着,议论着,还有(老人、孩子、青年)大家都在赞叹着,议论着。你在旁边都听到他们怎样称赞他呢?

(10)练笔: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青年__________赞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群孩子__________叫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反馈夸,引导进入角色夸。

(12)其中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生读。那是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再读。

过渡:小女孩的夸赞表达了我们的心声,那位青年为什么能让鱼游到了纸上,画得如此逼真呢?你能从课文文案中找到答案吗?

【第4句】:总结交流

1、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就像文与可画竹子一样,先做到了胸有成鱼。

2、用上关联词文案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所以)

3、现在我们观察了他画画,对这位青年有了一些了解,现在你认为这位青年是一个(

)的青年?

4、总结;作为聋哑人,要让鱼游到纸上,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那么他是怎样先做到让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呢?我们下节课在去观察他的其他一些举止?我们会收获更多,得到更多的启发。

5、现在你还有什么话想跟这位聋哑青年说,你可以和作者一样跟他进行笔谈。

31862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