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上里古镇红军标语精选6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双桥落桃花寻梦上里古镇散文随笔

仿佛只是刹那,纷落的桃花已经遮盖了一池的春水,桃花的浪漫,娴静,让很多人爱上这里的一草一木,背着简单行囊,开车走过,漫山遍野正值桃花盛开之际,远远的望去像被抹上淡淡的胭脂,清妆素颜,有一种令人不敢逼视的风情和美丽,枝头摇曳的花瓣,语笑嫣然的触动了我内心的温情,泊好车,慢慢的走进,感叹,桃花的娇柔,素雅让我放慢了过客的脚步,忘记了红尘的繁琐,忘记了云水的漂泊,这是谁的故园?这样不期而遇是不是来的太迟,是不是可以收留我的灵魂……

温暖的阳光,携着花香,流动的脉络在风中悠然飘逸,小小的古镇,像一个不曾开启的梦,用一种简单的色调静静的封存在山下,层层叠叠的青瓦上沉积着岁月的尘土,肃穆中一缕炊烟带着纯粹,带着质朴,在这样的风景里一份回归自然的安然。我想我是闯入者,带着陌生的好奇走进,去寻找浮华世界里的沉静。任光阴在不同的角落倾泻,不带任何尘埃与纷扰,完完全全地洒落在阳光照射的地方。

一座古老的石桥悠然地静伫在云雾里,站在桥头,望着大山恍惚的轻烟,那光洁的石板不知被多少脚印打磨的这般温润,此岸,彼岸,穿过去,可以找到前世,而走出来,又可以寻回今生。岁月深处的宁静不知被多少人不知疲倦的寻觅,带着各自悲喜的故事来到这样,安然地抛开凡尘,只存一段静寂的光阴。无论停与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经的拥有。

这里叫上里古镇,是四川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是外来者寻梦的地方,许多人来这里,是为了追寻古人的遗迹,空蒙的烟雨,低垂的杨柳,摇曳的.波光撩开一个动人的涟漪,流转的回风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岸边,风采俊逸的诗人,手持书卷,与朝云泛舟,清樽对月,或手捧一盏山中清茶,悠然自在,他们追寻的是一种空山空水的意境,品的是一杯意味深长的人生。

风景只为懂得的人而生,走进古朴的老街,就如同走进历史的最深处,透过时光斑驳的旧痕,依稀能听见过往市井喧嚣的声音。那些沉睡在夕阳下古民宅,带着朦胧的优雅,好似浓郁的水墨,缭绕在历史中,站在小巷的尽头,看光影与烟雾交融着不舍的情怀,看眼眸与心灵专递着人们难言的眷恋,恍惚间才明白,有多少前尘过往,就有多少暮然回首;有多少人情世事,就有多少喜乐悲欢。

沿街的吊脚楼装饰了古镇的梦,人们在燃尽岁月的小楼里守望,在水中的倒影里找寻亲人留下的痕迹,于简洁的旧物中体会一份平实的生活,如今,这样的古朴,仍以朴素的大美,在月光的掩映中,再现民间文化的昌盛,玲珑的手工制品,精巧的银饰饰品,还有琳琅满目的小吃,都带来别样的惊喜,都呈现着时间静止的安宁。一位阿婆执意给我披我一件扎染的披肩,夜深寒重,墨绿明亮的色彩让感动成了唯一的温暖。

小镇的风情,小镇的文化,是从身后的大山开始,从山脚的流水走出,这里是灵秀之源,浸洗着质朴的灵魂,一边是泛黄的历史,一边是明媚的今天,一座座古老的建筑,封藏着几代人家族的历史,也留存了先人圣贤古训,也许现在它已苍老无声,可是当每一个过往的脚步停留,那写满历史的词章,都值得人们用心灵去仰望,那一刻,你会明白,古人与我们没有距离,无论时光走多远,它都会让我们魂牵梦萦。

“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茶马古道上幅幅砖雕,石雕,木雕浅绘着的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将不同文化的历史做了一场风云聚会,让人惊讶小小的古镇竟容乾坤万象,涵盖了全部的民族深邃。穿行在古朴斑驳的风景里,在诗意中感受时间的恍惚,在红军长征的时刻文案里,重温历史的沧桑。现在的小镇,被山水恩泽滋润的更加丰盈透彻,一些山里的商贩挑着带着露水的水果在繁华的石巷往来,一些闲逸的老者津津乐道的讲述着这里的风云旧事。他们朝拜着古老的文明,守候着青山绿水的锦绣风华,在洋溢着现代气息的通讯设施里过着五味杂陈的生活。

归去的路是来时路,亦或不是,依稀记不得了……无法在此而居,也无须记得我是否来过,又是否走了,只是上里古镇,让我忆起前世丢失的梦,而今生,我在梦里穿行。极目远眺,天地苍茫,群山静默。开车沿着潮湿的桥畔,在烟锁重楼的早晨,不问归路,不问归期……

小河边的桃花开了那一树迟开的桃花桃花里桃花春色暖先开桃花雪留一树桃花等待春天遇见的一株桃花三月桃花谁作赋

梦里寻梦人的散文随笔

梦里寻梦人生命中,有人不经意地闯入我们视野的同时,也有人悄悄地离开;新的事物不断地涌向我们的同时,历历往事也随之慢慢地沉淀。回首记忆,珍重现在。作此篇,以此来纪念从我身边匆匆走过的人和日渐模糊的事。

题记

黄昏中的风铃摇曳的轻脆叮当声随晚风飘扬过柳梢,二月席卷的风尘湮消了历春后的暖暖容颜,我从梨花萧萧落满肩的村落踏青归来,楼亭暮雨作别了西天的晚霞.一千零一夜的冷月霜露在一千零一个不老神话中凝淀着一千零一个童年索碎的梦.梦中的梦中,梦中人的梦中;天涯的天涯,天涯里的天涯.

梧桐雨

当早春的水池翻动起鱼鳅的追闹,当原野的春花浪涛般起浮炫烂,当雾雨森林的飞鸟梦醒惊鸣.我在似深宫的校院望着铺排的香樟安详肃穆.执笔一季愁思,抬头二泪潸然.多少人和多少牵挂的事,空去的漏楼和剥浊灰散的院墙...出嫁的红颜与流散天涯的童年知音.只留却一个残胳断臂的追梦人独守寂寞黄昏.冗忍是成长的前奏,离别是冗忍的声箫.孤寺的罄音彻骨寒心,雨打的浮萍漂寄远方.如果沧海里的暗礁要触动你的平静,那么,桑田里的我会赶上太阳消失在地平线前送去我的指南罗盘,再燃一盏航灯,只为曾经一面你我他的萍水邂逅.

康桥「五年约」

曾有人说过,孤独是爱情最容易侵袭的时候.我在孤独中痛醉了世事人情,醒来却依旧孤独.一个对人世情爱坚贞但又要它美得凄凉的人必定在爱与痛的潮流中隐忍追塑.五月的杨柳飞絮满天,他会独自沉浸在虚拟的梦,离别回眸,彼此的难言化作伤心热泪,不是不爱,只是万般无奈.若上苍给他爱的期限和地域,他愿是一万年在天涯与海角遥守一段前世今生加来世的山盟海誓,恪守一个永不腐朽的诺言...哪里有康桥一样的晨昏美哪里就将上演爱与恨的千古愁,正同哪里有穷困潦倒爱生如命的书生,哪里就有夜深人静里等爱千百年的白狐.

在他乡「明月照还家」

我不能再随波浮沉,我有我至爱的亲人.十四的凌晨母子相拥,临行的分别泪浇醒了多年蒙昧的心.七年前你撒手寄校求学.山迢迢,水迢迢.窗前月下你投身书海却不知千里之外的寒床灯旁慈祥的老母思子垂泪.你为着自己的梦苦苦难眠痛心焦虑却不知有人一切都看在心里只望你快乐成长自己才舒心.你的冷漠,你的'我行我素,你的走后杳无联系她在默默哭泣,降低了最低要求只要你还健康的活着她就心满意足...春暖秋凉里的巴蕉绿了再黄,月亮在十五的晚上依旧圆起,那些村寨里新来的人送别了老去的人,墓地的春花招示着新生的力量.在他乡的迷路人终有一天会寻回足迹折航返回,多高的天多远的水也抵不过骨肉情的崇高意远...

月台送『寄友人』

二月的火车送走了返校了的学子,那些曾经彼此消解对方寂寞的知己,那些翻越千山只为那居高临下感觉的兄弟同伴,那些串行于街巷荒漠的朋友从一个中心散发到了无边天际.日月牵动的潮汐轮回长退.大漠的黑风吹走沙尘,推移着一座座沙丘.红树林在湿地拔节蔓延.四年的沧桑岁月将暮去多少人的容颜,不知那时在茫茫人潮面面相对的同乡友人会带着怎样感慨流下怎样的辛酸泪.那个曾经看透一座城市迷离的追梦人梦想着留下一段万古常青的友谊河就像青石板刻契的文字留下了一目雾雪氤氲的江南小镇.

十一的肖邦在无人的深夜弹奏的音符唤醒了沉眠已久的情爱,纪念着早已死去的爱情.霓红浸润的城市夜空凄迷寒骨.寓楼公交沉载着为生活而劳苦奔波的人的压抑愁苦,把温情挤到了暗无天日的角落.当南飞的大雁不再南飞,驻留它方春暖花开也不再折回,时空机穿梭于时空断带的边缘,去交融世隔千年的情愫.侏罗纪的翼龙凝定在亿万年风化的岩石,琥珀见证了岁月蹉跎的泪滴.百年后,你的我的他的梦里的记忆的哭过的痛过的都将在时光的风沙中沉淀消磨.只是不知那时我们会用怎样的方式祭奠自己的存在。

陈炉古镇散文随笔

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同学在一起小聚,无意间谈论起陈炉古镇的事,我只是默默的听,没有去回答他们的问题,让我显得很尴尬。久居铜川近五十年,竟然没有去过,真是遗憾。好在其中还有一个同窗也说没有去过陈炉,这样的尴尬局面才得以缓解。为此,我下决心一定去陈炉镇看看。

今年六月最后一天,星期日。早上起来的时候已经是烈日高照了,陈炉这个地方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游荡。和同学小聚回来,我就在网上把陈炉古镇粗略的查看了一下,原来是这样啊,很让人惊讶。今天就去认识一下陈炉古镇。

我从耀县出发,骑摩托车沿210国道北行。车行至铜川火车站南站后,便驶上了铜陈公路。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属于铜川市印台区管辖。地形为土石低山梁丘陵地貌,平均海拔1200米。当我停车伫立在陈炉古镇远处眺望的时候,我惊呆了,陈炉古镇就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大山坳里。东、南、北三面高,西面低,底部相对平坦,很像一个窑炉。除了西面没有人居住外,其它三面一层层、一排排都住满了人家。陈炉古镇

走进陈炉,人们都会诧异这里的墙,那是一道道用陶瓷罐罐垒砌的“罐罐”墙。依地而筑的窑洞,即是住所,又是制瓷作坊。通往陶户(这里的人种田的很少,大部分都是以制作陶瓷为业,所以称为陶户)家的小路,路面都是用不同颜色的陶瓷片铺成。虽说是小路,小车也可以过去,为得是让游客的车可以开进来。自打把陈炉列为国家名镇,现在的陶户,不是单一的制作瓷器,也开发了旅游服务,吃、住、游玩一条龙服务。他们的大门上方悬挂着“陶家乐”的字样。你可以到制陶作坊里,亲手去制作你喜欢的各种陶器,感受一下手工制作的乐趣。你的思想也可以通过陈炉古镇的时光隧道,把你带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感悟古代陶瓷艺人的心情。虽然两手泥巴,可是你的心是舒畅的,感情是快愉悦的。

“为什么叫陈炉,难道和姓陈的某个家族有关系吗?”我问“陶家乐”的主人。主人一听,很是惊讶,连忙说道:“不是,不是。看起来和姓陈的有关系,其实没有。”我不解地看着他。

“陈,就是铺开,摆放,陈列的意思。在宋朝的时候,这里到处都是烧制陶瓷的炉子,一个挨着一个,很是壮观,与陈姓是没有联系的。咱陈炉镇为什么这么有名气?就是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因陶瓷而留名。它是咱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陶窑场,它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

我静心地听着。

“陈炉镇的诞生,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最早的耀州瓷产于现在的黄堡镇。目前考古发掘证明黄堡镇陶瓷烧造历史最早在唐代,北宋耀州窑是最红火的时候。为什么后来逐渐迁移到陈炉镇呢?众说纷纭。可能是当时的规模很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罢。瓷器不是什么土都可以烧制的',它是一种专用土,化学上把这种土称作高岭土,我们当地人把它叫做坩子土。黄堡是没有坩子土,当时交通不便,只能靠骡马的驮运来完成这项任务。随着黄堡镇陶瓷业的发展,似乎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在唐朝中叶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制陶艺人开始在盛产坩土的地方烧制瓷器,大大减少了运输的成本,这就是立地坡和上店两个地方。在这两个地方,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古井、古寺古窑址,尤其是金元明清的瓷窑窑址。陈炉镇就在这两个地方的中间,这里的坩子土比立地坡和上店的都好,所以陈炉镇的窑炉日渐增多。

“黄堡镇的制瓷业在宋朝的时候达到鼎盛,后来很快衰败。陈炉镇的炉火燃烧了一千多年,直到今日还在燃烧。一会你们可以去看看。我们陈炉镇烧制的瓷器,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制品有碗、盘、盆、罐、瓶、坛、灯、盒、炉、缸、瓮……太多了。我自己都不能说清楚陈炉镇到底烧制了多少种瓷器。陈炉最有名就是烧制的大老碗,个头大的惊人,比我们家的小盆还大,白底兰花甚是漂亮。假如你把它摆在家中的几案或书架上,会给你的居室增添几分文雅的情趣。很多文化人、喜欢瓷器的人临走的时候都会买上几个,正是因为老碗的硕大无比,送朋友是最好的礼物,高雅而不俗气。青花大老碗只有咱陕西陈炉镇的窑炉烧制,全国仅此一家……”

“陶家乐”的主人如数家珍地给我们几个吃饭的客人讲着,眉宇间露出一种自豪的喜悦。他说的这些,大都是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我见过不少。只有陕西人的大脑里有“大老碗”的概念,我们平时吃饭用的大老碗和这种青花大老碗是两种形式,因为硕大,所以不能用手端着,它现在已经成为了工艺品。你会舍得把它拿来盛饭吗?不会的,因为它太漂亮了……陈炉的陶瓷以图案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而著称。陈炉烧的老碗、蒸碗、搅盘,人们都要用它;陈炉烧的黑釉敦子,人们用它灌油、灌醋、灌酱油;陈炉烧的大缸大瓮,人们用它装粮食、盛水。可以说,陕西关中人的生活离不开陈炉烧的瓷器。

今天的陈炉,已经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它对于每一个有文化人的吸引力那就是陶瓷。作为继黄堡以后的东方陶瓷古镇,陈炉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了立地坡、上店等周边的所有古窑场。

到陈炉旅游,首先要看当地人家的庭院。陈炉人家的庭院最大的特色是窑洞和院墙。陈炉人生在窑洞,长在窑洞,生活在窑洞,劳作在窑洞;窑洞里有陈炉人的爱,也有恨;窑洞里有陈炉人的快乐,也有苦闷;窑洞是陈炉古镇人心灵的世界,也是陈炉人陶瓷世界的心灵。每一排有三孔窑洞,窑洞前面有厦子房,厦子房一般不住人,然后把窑洞前三面围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一个家庭世界就成立了。走进窑洞,家家的陈列和摆设大致都差不多。一个可以睡下【第7句】:八个人的大火炕,占据了窑洞里面很大的地方。炕的对面是一张桌子,桌子的两边分别各摆放着一把椅子;桌子上只有一套茶具,桌面上显得很整洁;茶具是专为自己烧制的。火炕的那一头,就是面向窑洞后墙的地方,灶台和火炕紧紧的连在一起。冬天在这做饭,炕也就自然的热起来。窑洞的最里面,摆放着衣柜和面柜。陈炉人喜欢吃面,所以家家都有一张硕大的案板,平平的摆放在窑洞里。还有一个就是陈炉人引以自豪的大缸,里面装满了水。好多年前的火炕都是土炕,夏天易生跳蚤。现在的炕完全变样了,四周都是用瓷砖拼对而成,令人清新整洁。为什么现在陈炉人还喜欢居住窑洞呢?有些人只知道冬暖夏凉,这只能算说对了一部分,主要是和陶瓷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炉人做碗都在窑洞里,泥汰尽洗润,就拿到窑洞里和泥,拉坯、成型、晾干、刻花,一道道工序都是在窑洞里完成后送往窑炉,给泥土以火,给泥土以生命,一件件陶瓷作品就完成了。窑洞里的温度变化不大,对成型的泥坯不能暴晒,需要阴干,窑洞是最好的地方,这可能就是陈炉人喜欢住窑洞的缘故吧。

陈炉人庭院的围墙,都是用罐罐围砌起来的,这些罐罐都是烧制报废的。从一个个窑院前走过,从一条条小路蜿蜒而上,在一层层参差的窑洞前徜徉,在一处处苍崖碧树前驻足,那一堵堵、一圈圈造型各异的罐罐墙,就像一幅幅油画展现在你面前。罐罐墙是裸体的,不需要装饰,没有人为涂抹的色彩,但在人们的视觉里,是那样的完美和谐,没有一丝的羞涩感,更加体现了秦人的粗犷和豁达。罐罐垒墙是陈炉人的发明,于是罐罐墙就成为东方陶瓷古镇陈炉的一个特色。走遍华夏大地,只有在这里可以看见这奇妙神奇的景观。陈炉人的确很聪明,他们不但用罐罐垒砌墙院,还用废弃的瓷片铺设小路,曲径通幽,很是优雅;铺就的大道,车马皆宜,既美观又方便了阴雨天行人的出行。家家的窑顶上都有罐罐的风景。在陈炉陶瓷厂的护坡上用费瓷片拼对的四个大字“美在陈炉”,看罢,让人思绪万千……只有亲自到陈炉古镇,你才会看到这样的风景,如果凭你的大脑去想象,你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想象地到的。古镇以外的人是不会知道古镇的奥妙,你最好还是亲临陈炉古镇。

当夕阳西下,我仍站在远处眺望古镇的时候,古镇变了。在夕阳的照射下整座山镇由于陶瓷色彩的相互映衬,笼罩在一片五彩斑斓的光芒中;到了夜晚,烧制陶瓷的炉火格外艳丽,将整个古镇映衬的神秘妖娆。

近二十年来,在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下,陈炉镇的制瓷业一度萧条,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年纪大的“匠人”相继去世,使得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传统陶瓷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急需抢救。希望“炉山不夜”的美景能继续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可以看见古镇陈炉的神韵。

陈炉古镇在地图上虽说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是,其内涵、知名度和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它自身。它是古陶瓷的活化石;它是我们北方陶瓷历史的发展和见证;它是留给后人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它让我们也看到了秦人的聪明和智慧。

祝愿古镇陈炉的炉火越烧越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鉴赏

【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出处】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意思】两水:指安徽的宛溪、句溪。夹:宛溪与句溪在宣城东北相合,将宣城“夹”在当中。明镜:形容水清澈。双桥:指凤凰桥、济川桥。

此联的意思是:宛溪和句溪二水像晶莹剔透的明镜一样环抱着宣城,凤凰和济川两桥像两道彩虹一样卧在“明镜”之中。后用来赞美美丽如画的山城风光。

【赏析】环绕宣城的句溪和宛溪合流处的潺潺溪水,清澈晶莹宛如明镜。横跨在溪水上的凤凰桥与济川桥倒映在秋水中的丽影,五光十色如同缤纷的彩虹。此时诗人登高俯瞰,映入眼帘的是江城秋日落照的璀璨夺目、绚丽迷人的风姿。诗句想象丰富,比喻新颖奇妙,笔致活泼空灵,其状摹景色之美艳令人叹为观止。

【全诗】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鉴赏】

宣城即今安徽宣城县。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郡太守所建的“私邸”,人称“北楼”或“谢公楼”,唐时改名“叠嶂楼”。宣城北十里,就是著名的敬亭山,峰峦丘壑,明洁秀美;绕城的宛溪和句溪,清澈如镜。李白一生中曾多次游历宣城,这首诗是天宝十三载(754),李白又一次到宣城时所作。

起句开门见山:“江城如画里”,把宣城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高度概括在“如画里”三个字内。这是李白登楼以后,四面环顾的总体感受。好像他还来不及仔细地一一观览,一下子就被这早已熟悉,但每次总是呈现出绝然不同特点的景色倾倒了,不由先发出一声赞叹:啊,太美了,江城真如在画中一般!以下五句便一层层勾勒点画“如画里”的具体内容,好像给我们不断展示一幅幅水墨画。

诗人一登楼,自然而然地首先远眺四周。宣城地处山环水抱之中,那首先映入眼帘的定是那挺秀盘屈的`峰峦叠嶂,这“山晚望晴空”接得就顺理成章。“山晚”指进入秋季的山岭,已经失去了夏日那苍郁青翠的颜色,但岚光山影,映衬在朗晴秋空的天穹上,苍暮幽邃,又别有一种动人的景致。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两水”指宛溪、句溪两水流,绕城汇合。由于秋天来临,溪水更加明净清澄,如镜子一般。李白还有“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的诗句,也是说宛溪、句溪的。“双桥”指溪上架着的凤凰、济川二桥。诗人从亭楼上望出去,居高临下,桥影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溪水中,虚虚实实,璀璨神奇,简直像从天而降的两条七彩虹霓。

诗人引导我们的目光由山到水,由远而近,最终落在绿树掩映的点点人家上。“人烟”指树丛中人家冒出的炊烟,如丝如蔓,笼罩在房前屋后绿意残退的橘柚树上。这里的“寒”不是寒冷,而指秋意,下句接上便是“秋色老梧桐”。“秋色”不只说橘柚熟了,梧桐叶黄,诗人感受到“秋色”的内容很多:苍暮的山、明彻的水、天空高远,风的流动和空气中的清冷,甚至诗人心中内在的感受、情绪等等,诗人是被拥在一片秋意的氛围中,但他只点画出最惹眼的梧桐。梧桐叶片阔大,绿也绿得浓稠,黄也黄得令人注目,似乎是诗人信手拈来的,实际上他把握住了大自然最细微、最典型的变化,通过对景物的一一描绘,把郁结在内心深处、无人领会的情绪,一点一点地吐露给读者。这样,末一联突然由写景转入抒情,就不使人感到突兀了。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谢朓是李白十分仰慕的诗人,李白吟咏这位前辈诗人的诗作竟有十五首之多。这次重游宣城,面对谢朓曾吟赏过的山光水色,诗人的思路自然联想到这位已古今隔世的先辈,深深地感慨到:现在谁还记得修建这座北楼的谢朓呢?人们可能都已经忘怀了,只有我还深深地思念着他。李白由于政治失意,登楼凭吊,发怀古之情是自然而然的,但这首诗前六句都是写景,镜头是流转的,却属静态的描画。最后一联以一种淡淡的愁思,弥漫于每一幅画面上,这便使前面每一处流转的景色,都含情无限了。

31070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