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的宣传口号
【第1句】:舞炫英伦,激扬青春。
【第2句】:拥抱璀璨人生。
【第3句】:比你想象中更精彩。
【第4句】:闪动精彩,成就未来。
【第5句】:播种希望,逐梦英伦。
【第6句】:英国教育,耀目之旅。
【第7句】:换个角度看世界。
【第8句】:我,可以如此耀眼。
【第9句】:英空浩瀚,我心飞扬。
【第10句】:精彩旅途,由此启程。
【第11句】:宇内存知己,英伦若比邻。
【第12句】:精英之路。
【第13句】:英国,你自由挥舞的天地。
【第14句】:灿若明星,精彩英伦。
【第15句】:与英国共舞,与精彩同台。
【第16句】:乘载梦想,放飞希望。
【第17句】:绽放精彩人生。
【第18句】:闪耀英伦。
【第19句】:勾勒完美的.人生轨迹。
【第20句】:新的方向,让你的想象流畅。
【第21句】:梦想,从这里起航。
【第22句】:未来之旅,灿若银河。
【第23句】:绽放,就在此刻。
【第24句】:英有的选择,你前行的方向。
【第25句】:旋在群星,我更闪耀。
【第26句】:绚烂人生,精彩旅程。
【第27句】:原来精彩可以这样炫。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进程分析论文
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它的目的不是要每个大学生都自主创业,而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把握人生的发展机会。目前,英国大学创业教育体系框架较为完善,创业教育成效尤为卓著,在欧关乃至全球享有较高的声誉,备受各方关注。
英国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性特点的国度,也是现代经济高度发达、具有创新精神的国家。英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代表新兴力量的商业文化,在与始终影响甚至左右着英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力量的艰难博弈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传统力量包括几个重要的因素:宗教、保守主义的思想传统、绅士风度、英国法律等。其中,以“保守主义”,和“绅士文化”的势力最大。
当工业革命与商业文化的潮流冲击教育领地之时,保守主义却依然主张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反对社会重大变革,认为大学及其教学研究活动仍应聚焦于“高深学问”,而且必须心无旁鹜。同时,带有贵族气息和清教禁欲主义思想的绅士文化,也僵硬地坚持大学应以人文教育为核心,主张守护大学的“象牙塔”形象,认为商业文化进入大学的结果将是大学的堕落。因而,保守主义和绅士文化成为反产业主义精神的代名词,也被视为现代产业发展的绊脚石。思格斯说:“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从中世纪英国大学坚守的古老文明,到工业革命及商业文化的兴起,都是激烈斗一争、革故鼎新的历程。虽然双方都有理由,但后者更具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正如巴尔扎克在《高老头》首页所说“文明好比一辆大车,和印度的神车一样,碰到一颗比较不容易粉碎的心,略微耽搁了一下,马上把它压碎了,又浩浩荡荡地继续前进”。经过艰难的博弈,伴随工业革命而兴起的商业文化终于成为孕育创业文化的土壤。商业文化的企业家精神对大学校园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力,迫使大学与企业互动,并突破传统学科边界。大学为商品市场服务,也成为当时执政理念的构成部分。20世纪so年代以来,英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举世瞩口。世纪之交,新工党上台后,在政治治理上高度重视创新,强化工业界与高校的互动关系,以此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获得极大成效。由此,英国高校创业教育被直接纳入国家创新战略,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在动力,促进了大学的组织转型,适应了创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石油危机而引发经济危机,使得经济严重衰退,造成大量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在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前,英国政府认识到,在努力重振一批企业的同时,必须大量创建新型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引进和培养高级科技人员之外,还必须着力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差异化的专业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依托大学校园,弘扬商业文化,联合企业力量,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使大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政府把创业教育列为优先发展领域,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引导和规范;投入大量资金,给予有力支持和资助,为创业教育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保证。
在英国,有四个政府部门专门负责制定和协调与高校创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即教育和技能部、贸工部、财政部和首相办公室。为建设创业文化以推动大学生创业,四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创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以开展教学研究和服务大学生创业;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管理机构,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联合多方力量出台各种投资方案,用于提高创业教学质量;以利用商业连接网络服务大学生创业、多种优惠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多种手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多项政策鼓励破产者再创业等,全而服务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显然,英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不单单是社会经济需求的驱动,而主要是政策的驱动,政治力量的驱动。这些举措为英国创业教育增添了巨大动力,推动了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蓬勃兴起、迅猛发展。英国政府对于创业教育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政策上,在资金保障方而也给予大力支持。英国创业教育的资金主要源于政府投入,如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科学创业挑战基金和地区的发展基金等。除此之外,通过各种途径募捐,按照市场化机制有针对性地增加资金来源,并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基金,进一步拓宽创业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英国王室于1983年创立“青年创业计划”,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创业项目。其下设立的“王子基金”为申请者个体提供5000英镑的低息贷款开办自己的企业,在特殊情况下还另外给予奖金,基金会成立后已扶持成立了数万个新企业。2001年,英国政府启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以支持高校师生的创业活动,如创业项口的资金启动、公司硬件设施筹建,以及市场的开发等。各地区的发展局也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鼓励大学生在当地创业。发展局主要为本区域内积极筹划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项资金,为大学生开展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以及智力支持,包括创业课程开发、创办企业与大学生合作项目。
在英国,许多企业和传媒也在项目、经费和研究等方而,积极参与和支持大学的创业教育。一些半官方性质的组织纷纷慷慨解囊,施以援手。如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创业教育者联盟等,都积极致力于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还有纯民间的个人,如许多知名大学的学生而向全国,成立创业网络,链接国家创业计划和创业中心的信息资源创立自己的企业。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遵循一条自上而下的垂直发展道路。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全力支持下,创业教育得以长足发展。以2006年为例,190万英国大学生中参加系统的创业教育的学生人数达到13万,占学生总数的7%;修习创业课程的学生人数约为44054人,占参与创业教育活动学生人数的34%;参加课外创业活动的学生人数为87869人,占参与创业教育活动学生人数的66%。
英国创业教育经过与传统观念的艰难博弈,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蓬勃兴起。经过长期的磨合,英国大学顺应时代的发展,成功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新潮的牵手与合作。创业教育并未简单地取代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也不再排斥新兴的'创业教育。它们相互包容、相互倚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英国创业教育滥觞于商学院,拥有180多年历史的商学院起初主要注重组织企业管理领域专业人才的培训。在商业文化兴起的时候,只在某些专业开设一些与创业教育有关的非主流教学课程。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商学院组织模式已经不适应创业人才的培养,创业课程从商学院扩展到主流教学中,新的创业教育模式不断开发和试验,创业活动从课内走向了课外、社区、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创业教育不仅从商学院扩展到大学内的其他学院,也扩展到英国其他学校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就是说,创业教育以商学院为依托,开辟了新的领域,占据了新的阵地。
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英国高校大多设立了创业教育课程。1999年,伦敦商学院的一位教授对全英格兰133所接受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资助的高校进行关于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结果发现有38%的高校提供教育课程。现在,至少45%的英国大学开设一门或多门创业教育课程,而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英国大学把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整合到其他课程中去,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学态度的修正和教学办法的改变。据2007年的英国高等教育创业调查显示,英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活动有36%是与创业专业课程相结合,64%的创业教育活动是与其他相关课程共同进行,既有大型的创业教育模块,又有小型的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各得其所。
英国大学注重创业者情感智力的发展。这种情感智力包括自我意识、情感管理、能够解读其他人的情感,以及注重他人情感对交流和行为的影响,并有能力在管理中运用知识,以便更好应对创业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提高创业过程的成功率。
英国大学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采用课堂讲授与现代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主要进行案例教学,同时注重小组讨论、讲习班、网络教学等方式方法的利用。教学针对性较强,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实际需求、个人兴趣与特长进行细分,从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还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或企业家进行演讲,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观点,并启发学生思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创业辅导是英国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英国在青年创业中推行了“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在创业的前三年中,每个创业的青年都会得到一名创业导师的帮助。这些创业导师多为优秀的企业家和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创业导师自愿地、免费地为创业青年传授创业经验、创业知识,提供技术帮助。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给他们必要的支持。指导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实地考察、电话咨询、邮件联系等。这种完全由志愿者担任导师的创业辅导制,是英国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
英国大学注重师资队伍创业精神的建设和培养,将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把创业精神融入大学的所有课程和教职工的意识中,提高教师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教育水平。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多具有创建自己企业的创业经验,可以很好地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指导,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英国高校由于积极推进创业教育研究,大力改进教与学的模式,使许多大学从“研究型”转为“创业型”,或者成为二者的有机结合,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英国大学的创业教育,为推动英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经济辉煌的背后却总是伴随着失业的阴影。英国经济现状相对于欧元区其他国家还算比较稳定,甚至有研究认为,预计到2030年英国将超过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但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仍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
一般说来,经济发展能够拉动就业,而经济发展也需就业的支持,两者之间是一种“加强效应”。但是,还存在其他许多复杂因素,造成一种“负相关系”。比如经济转型淘汰落后产能时期,一些已经就业的人员可能再度失业而被迫寻求转岗;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在一些节约劳动型和密集资本型的经济领域,也会挤出一部分就业者。因此,失业问题还将如影随形,长期存在。
就业与失业是个需要不断再平衡的动态关系。解决这个问题,在任何国度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仅靠创业教育就能奏效的。但是,英国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既能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又能适应社会经济变革的现实需求。所以,创业教育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我国与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差异颇大,国情特征也不同,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也应当十分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事业,为经济发展提供质量较高的不同层次的创业人才,推动经济持续、稳步前进。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进程研究论文
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它的目的不是要每个大学生都自主创业,而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把握人生的发展机会。①目前,英国大学创业教育体系框架较为完善,创业教育成效尤为卓著,在欧关乃至全球享有较高的声誉,备受各方关注。
英国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性特点的国度,也是现代经济高度发达、具有创新精神的国家。英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代表新兴力量的商业文化,在与始终影响甚至左右着英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力量的艰难博弈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传统力量包括几个重要的因素:宗教、保守主义的思想传统、绅士风度、英国法律等。②其中,以“保守主义’,和“绅士文化”的势力最大。
当工业革命与商业文化的潮流冲击教育领地之时,保守主义却依然主张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反对社会重大变革,认为大学及其教学研究活动仍应聚焦于“高深学问”,而且必须心无旁鹜。同时,带有贵族气息和清教禁欲主义思想的绅士文化,也僵硬地坚持大学应以人文教育为核心,主张守护大学的“象牙塔”形象,认为商业文化进入大学的结果将是大学的堕落。因而,保守主义和绅士文化成为反产业主义精神的代名词,也被视为现代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思格斯说:“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③。从中世纪英国大学坚守的古老文明,到工业革命及商业文化的兴起,都是激烈斗一争、革故鼎新的历程。虽然双方都有理由,但后者更具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正如巴尔扎克在《高老头》首页所说“文明好比一辆大车,和印度的神车一样,碰到一颗比较不容易粉碎的心,略微耽搁了一下,马上把它压碎了,又浩浩荡荡地继续前进”。经过艰难的博弈,伴随工业革命而兴起的商业文化终于成为孕育创业文化的土壤。商业文化的企业家精神对大学校园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力,迫使大学与企业互动,并突破传统学科边界。大学为商品市场服务,也成为当时执政理念的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举世瞩目。世纪之交,新工党上台后,在政治治理上高度重视创新,强化工业界与高校的互动关系,以此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获得极大成效。由此,英国高校创业教育被直接纳入国家创新战略,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在动力,促进了大学的组织转型,适应了创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石油危机而引发经济危机,使得经济严重衰退,造成大量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在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前,英国政府认识到,在努力重振一批企业的同时,必须大量创建新型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引进和培养高级科技人员之外,还必须着力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差异化的专业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依托大学校园,弘扬商业文化,联合企业力量,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使大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政府把创业教育列为优先发展领域,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引导和规范;投入大量资金,给予有力支持和资助,为创业教育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保证。
在英国,有四个政府部门专门负责制定和协调与高校创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即教育和技能部、贸工部、财政部和首相办公室。为建设创业文化以推动大学生创业,四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创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以开展教学研究和服务大学生创业;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管理机构,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联合多方力量出台各种投资方案,用于提高创业教学质量;以利用商业连接网络服务大学生创业、多种优惠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多种手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多项政策鼓励破产者再创业等,全而服务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显然,英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不单单是社会经济需求的驱动,而主要是政策的驱动,政治力量的驱动。这些举措为英国创业教育增添了巨大动力,推动了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蓬勃兴起、迅猛发展。英国政府对于创业教育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政策上,在资金保障方而也给予大力支持。英国创业教育的资金主要源于政府投入,如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科学创业挑战基金和地区的发展基金等。除此之外,通过各种途径募捐,按照市场化机制有针对性地增加资金来源,并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基金,进一步拓宽创业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英国王室于1983年创立“青年创业计划”,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创业项目。其下设立的“王子基金”为申请者个体提供5000英镑的低息贷款开办自己的企业,在特殊情况下还另外给予奖金,基金会成立后已扶持成立了数万个新企业。2001年,英国政府启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以支持高校师生的创业活动,如创业项目的资金启动、公司硬件设施筹建,以及市场的开发等。各地区的发展局也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鼓励大学生在当地创业。发展局主要为本区域内积极筹划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项资金,为大学生开展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以及智力支持,包括创业课程开发、创办企业与大学生合作项目。
在英国,许多企业和传媒也在项目、经费和研究等方而,积极参与和支持大学的创业教育。一些半官方性质的组织纷纷慷慨解囊,施以援手。如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创业教育者联盟等,都积极致力于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还有纯民间的个人,如许多知名大学的学生而向全国,成立创业网络,链接国家创业计划和创业中心的信息资源创立自己的企业。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遵循一条自上而下的垂直发展道路。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全力支持下,创业教育得以长足发展。以2006年为例,190万英国大学生中参加系统的创业教育的学生人数达到13万,占学生总数的7%;修习创业课程的.学生人数约为44054人,占参与创业教育活动学生人数的34%;参加课外创业活动的学生人数为87869人,占参与创业教育活动学生人数的66%。
英国创业教育经过与传统观念的艰难博弈,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蓬勃兴起。经过长期的磨合,英国大学顺应时代的发展,成功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新潮的牵手与合作。创业教育并未简单地取代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也不再排斥新兴的创业教育。它们相互包容、相互倚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英国创业教育泛滥于商学院,拥有180多年历史的商学院起初主要注重组织企业管理领域专业人才的培训。在商业文化兴起的时候,只在某些专业开设一些与创业教育有关的非主流教学课程。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商学院组织模式已经不适应创业人才的培养,创业课程从商学院扩展到主流教学中,新的创业教育模式不断开发和试验,创业活动从课内走向了课外、社区、企业以及整个社会。⑤创业教育不仅从商学院扩展到大学内的其他学院,也扩展到英国其他学校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就是说,创业教育以商学院为依托,开辟了新的领域,占据了新的阵地。
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英国高校大多设立了创业教育课程。1999年,伦敦商学院的一位教授对全英格兰133所接受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资助的高校进行关于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结果发现有38%的高校提供教育课程。现在,至少45%的英国大学开设一门或多门创业教育课程,而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⑥
英国大学把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整合到其他课程中去,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学态度的修正和教学办法的改变。据2007年的英国高等教育创业调查显示,英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活动有36%是与创业专业课程相结合,64%的创业教育活动是与其他相关课程共同进行,既有大型的创业教育模块,又有小型的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各得其所。⑦
英国大学注重创业者情感智力的发展。这种情感智力包括自我意识、情感管理、能够解读其他人的情感,以及注重他人情感对交流和行为的影响,并有能力在管理中运用知识,以便更好应对创业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提高创业过程的成功率。
英国大学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采用课堂讲授与现代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主要进行案例教学,同时注重小组讨论、讲习班、网络教学等方式方法的利用。教学针对性较强,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实际需求、个人兴趣与特长进行细分,从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还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或企业家进行演讲,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观点,并启发学生思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⑧
创业辅导是英国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英国在青年创业中推行了“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在创业的前三年中,每个创业的青年都会得到一名创业导师的帮助。这些创业导师多为优秀的企业家和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创业导师自愿地、免费地为创业青年传授创业经验、创业知识,提供技术帮助。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给他们必要的支持。指导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实地考察、电话咨询、邮件联系等。这种完全由志愿者担任导师的创业辅导制,是英国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
英国大学注重师资队伍创业精神的建设和培养,将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把创业精神融入大学的所有课程和教职工的意识中,提高教师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教育水平。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多具有创建自己企业的创业经验,可以很好地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指导,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英国高校由于积极推进创业教育研究,大力改进教与学的模式,使许多大学从“研究型”转为“创业型”,或者成为二者的有机结合,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英国大学的创业教育,为推动英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经济辉煌的背后却总是伴随着失业的阴影。英国经济现状相对于欧元区其他国家还算比较稳定,甚至有研究认为,预计到2030年英国将超过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但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仍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
一般说来,经济发展能够拉动就业,而经济发展也需就业的支持,两者之间是一种“加强效应”。但是,还存在其他许多复杂因素,造成一种“负相关系”。比如经济转型淘汰落后产能时期,一些已经就业的人员可能再度失业而被迫寻求转岗;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在一些节约劳动型和密集资本型的经济领域,也会挤出一部分就业者。因此,失业问题还将如影随形,长期存在。
就业与失业是个需要不断再平衡的动态关系。解决这个问题,在任何国度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仅靠创业教育就能奏效的。但是,英国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既能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又能适应社会经济变革的现实需求。所以,创业教育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我国与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差异颇大,国情特征也不同,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也应当十分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事业,为经济发展提供质量较高的不同层次的创业人才,推动经济持续、稳步前进。
英国留学风情之老舍在英国
提起中国现代文学大家,很多人自然会想起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些文学大家在上个世纪的中国赫赫有名,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大师。
其中老舍先生以其幽默的风格,和对北京市民,生活状态的描述,再现了解放前的中国社会现状。他的名着《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等都为我们所熟悉,一直到现在,仍被很多人所推崇。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也有段留洋的经历,你知道他在英国的故事吗?
5月,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作家,老舍之子舒乙先生来英国举行讲座。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办的伦敦商务孔子学院的讲堂里,舒乙先生风趣的讲述了父亲当年在英国的往事。
《金瓶梅》英文版背后的译者
老舍先生从来不提,很多人也不知道的',他是英文版《金瓶梅》背后的译者。译书一事是无巧不成书,算是他无意间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的足迹。
译书的源渊自于老舍的室友,艾支顿先生。此人是个语言天才,会5国语言:中文,拉丁文,希腊文,德文,法文。当时他刚接受了翻译《金瓶梅》的任务,碰巧同住者是位中文讲师,在伦敦大学任教的舒庆春(老舍原名)先生,于是两人开始了合作翻译之路。1925年书出版后,艾支顿在扉页上上写道:给我的朋友,C.C.Shu(老舍原名舒庆春的缩写)。他说:没有(他)不懈而慷慨的帮助,我永远也不敢进行这项工作。我将永远感谢他。
有趣的一个插曲是,艾支顿把书中露骨的性描写翻译成了拉丁文。不知道是出于调英国人胃口的考虑还是其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更有好事者专门把此部分译成英文,另出书。直到1972年,读者才有机会看到此书的完整英文版本,艾支顿终于把他其他部分由拉丁文纠正成英文,结集出版。
5年创作3部长篇
英国是老舍文学写作的开始,他的前三部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均是在英国执教5年间完成的。
1924年老舍开始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执教,教中国官话和古典文学。年薪只有250镑(后增为300镑),每周授课最多20个小时,假期每年有5个月。大把的空余时间,因为授课关系和经济原因,他又不能多出远门,业余生活就在图书馆度过。后来受许第山先生的启发(许当时在牛津读书),开始写作之路。颇为高产,5年内完成了3部长篇,而且登在当时国内顶级文学杂志《小说月报》上面。当时写小说的人廖廖无几,《小说月报》一年就连载一部长篇,老舍算是独占鳌头。新文化运动盛行,改良白话文,老舍创造的新语言体,北京方言,也算是开启了另一种语言形式。凭借小说,当时名声鹊起,风头无两。并被誉为中国现代长篇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算是占了天时地利。如果没有这段访英的日子,没有受到朋友启发,没有教书之余的闲暇时光,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老舍。
留英期间的作品,老舍以反映国外中国人的生活现状,已经表现民族文化差异为主,并强调国家要强盛,国民要振奋。三部作品中尤其以《二马》最为突出,它将中,英两国国民民族性进行了深刻对比,并大量的描写了英国的实景,采用真名,其中伦敦地名的描写就有39处。他写的真实伦敦,让到过伦敦的人,都会有共鸣。尤其他善于调侃英国人,如把piccadilly说成皮开得利,Holborn名为猴笨,等等,幽默有趣。在英国的朋友,一定要去读一读此书,会让你捧腹大笑之余,也会有对当时的海不归和旧移民的生活群体有新解读。
中文有声教材的播音员
你一定会想不到,老舍先生还赶了了个时髦,当过海外汉语的播音员。
上个世纪20年代,一套名为《言语声片》的汉语有声教材流行于世界。这是英国灵格风出版公司托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制作,专门针对外国人学汉语的学习教材,用灌唱片的办法教发音,会话。在当时这算大制作了,耗费不菲,制作精良。此教材的编写大部分是老舍负责。前部分以简单字,词为主,由东方学院的另两位外籍老师编写,下半部分老舍则编写较为复杂。他把每篇课文立了个主题,如洋服庄,银行,商业谈话等,采用课文,会话,词汇结合的形式,内容贴合实际,新颖灵活,是套实用的成人汉语教材。此教材的全部发音部分以及部分课文录音都是老舍。当时25岁的他,声音清脆,嘹亮,标准北京音,很好听。
不可否认,这部教材为汉语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后来这套唱片被录成了CD光盘,陈列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里。如今,听众依然可以听到年轻的舒庆春(C.C.Shu)的声音,能否听出英国的味道呢?
上一篇:洗浴条幅标语大全汇编8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