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韩游网上比较火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发怒的母豹赛猛虎】(谚)指发怒的母豹常表现得格外凶猛,尤其是带仔的母豹。

【第2句】:【老虎嘴里拔牙】释义:比喻环境危险。例句:“你这一去,是到老虎嘴里拔牙,可得多加小心,千万别有个闪失。”

【第3句】:坟头儿不叫坟头儿——土包子

【第4句】:玻璃肚皮——看透心肝

【第5句】:【鹊桥】人们常用“鹊桥”来比喻夫妻相会。那么,“鹊桥”是个什么样子的桥呢?民间传说玉帝之七女思凡下界,与耕种为生的牛郎相遇,遂结为夫妻,男耕女织,过着平静恩爱的生活,人们以“牛郎”、“织女”称呼他们,牛郎织女生育一男一女。这种平静的生活突遇变故,天庭派神兵把织女抓到上界,牛郎见状,用扁担挑起一双儿女,飞上天界,眼看就要追七织女,玉帝下令在他们二人之间划出一道天河(即银河),使他们只能隔河相望。他们的恩爱感天动地,地上的喜鹊于每年七月初七为他们在天河上搭成鹊桥,他们才得相会。直到现在,人们还流传着七月初七见不到喜鹊的传说。故“鹊桥”喻指男女结合、夫妻相聚的纽带或桥梁。故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第6句】:【人靠衣服马靠鞍】(谚)人穿上一身得体的衣服,就会显得分外精神;马备上一副讲究的鞍鞯,就会显得特别骏美。指衣服对人体的形象美有极大的影响。 也作人的衣裳马的鞍。 人是衣装,马是鞍装。

【第7句】:【靠墙墙倒,靠屋屋塌】(惯)指无依无靠,命运悲惨。

【第8句】:【眼不见,嘴不馋;耳不听,心不烦】(谚)指远离贪欲,自然就不会有烦心事。

【第9句】:【耍滑头】(惯)l指玩弄手段,推卸责任。2指人不实在,搞圆滑的一套。

【第10句】:【太岁头上动土】(惯)太岁:传说中神名,迷信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的岁星(木星)相应而行,掘土建屋要避开太岁的方位,不然就会遭受祸殃。比喻冒犯有权势或强有力的人。

【第11句】:数学测验,我得了100分,乐得不得了。爸爸见了,说:“雷声大,雨点小;人骄傲,成绩少。你可千万翘不得尾巴啊!人说‘走不尽的路,读不尽的书,知不尽的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还得努力啊!”(安徽·寿县)

【第12句】:蚯蚓走路——能曲(屈)能伸;以曲(屈)求伸

【第13句】:拿针眼当烟筒——小气

【第14句】:火车出站台——走得正,行得直;越跑越欢

【第15句】:【好男不吃婚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谚)好男儿不吃结婚时的现成饭,好女子不穿出嫁时的现成衣。 指有志气的青年,贵在能独立生活,不靠祖业,不享现成福。 也作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女人不穿嫁时衣,男儿不吃分时饭。

【第16句】:【产处不如聚处】见“出处不如聚处”。

【第17句】:小亮不爱吃给他蒸的白馍,却总爱吃大人的窝窝头,奶奶说:“你真是驴吃贱草。”(河北·磁县)

【第18句】:【不会撑船赖河弯】事情做不好,推卸责任。类似的:不会 睡觉赖床歪/拉不出屎怨坑臭/输钱怪灯不亮/腿肚子疼埋 怨灶王爷。罗旋《南国烽烟》:“我们这里有句土话:不会撑 船赖河弯,不会困觉赖床歪。这怎能怨我呢?”

【第19句】:【问门道】(惯)比喻寻找能够达到目的或办成事情的途径。

【第20句】:【指亲戚,靠知己,不如自己立志气】释义:不能依靠别人,得靠自己长志气。例句:“你说我说的是啥话?我说的是千年老实话。贷款!咱压根就没贷过款。俗话说:‘指亲戚,靠知己,不如自己立志气。’咱不沾它,它也别沾咱。”

【第21句】:【有柴一灶,有米一锅】(惯)有了柴米一次用光吃光。比喻过日子不知计划和节省。

【第22句】:【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谚)指妇女疑难病症多,难治;小孩儿不知配合,更难治。

【第23句】:【朝中有人好做官】指有后台,有靠山,能够得到推荐、提 拔、庇护,容易升官,否则就很困难。反义说:朝里无人莫做 官。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俗语说得好,朝里无人 莫做官。大约这位洪观察是朝内有入的了。”

【第24句】:【财压奴婢,艺压当行】(谚)当行(hang):同行。指凭着钱财多就可使奴婢们服服帖帖听从使唤,凭着技艺高就可使行内人心服口服对你敬重。

【第25句】:镜花水月——虚像

【第26句】:【单刃斧子两面砍】说话兼顾两方面,砍、侃谐音。申跃中 《挂红灯》:“显然是反对老伴那单刃斧子两面砍的话。他历 来讨厌那种既坚持原则、又考虑个人得失而犹犹豫豫、顾虑 重重的人。”

【第27句】:爸爸是中学教师。一次,他和学生们谈起了“团结友爱”这个话题,大哥哥大姐姐有的说“团结就是力量”,有的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有的说“众人划桨开大船”……爸爸笑了,边点头边说:“水里鱼多掀大浪,岸上人多有力量啊!”(四川·宣汉)

【第28句】:【放过的爆竹——声势已尽】(歇)本指爆竹已经失去声响和势焰,转指人完全失去了声威和气势。

【第29句】:大理石做门匾——牌子硬

【第30句】:【有板有眼】“有板有眼”指做事稳妥、不毛糙、按部就班地进行。它源于戏曲中的音乐节拍。明王骥德《曲辞》中说:“凡盖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以板眼为节制,故谓之板眼。” “板”就是板式。戏曲唱腔音乐中的板式结构,可分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两大类。在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类。在各类板式中,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板式的强弱关系就是“板眼”。其中,节拍为2/4的叫“一板一眼”,节拍为3/4的叫“一板两眼”,节拍为4/4的叫“一板三眼”。如果演唱者节奏感差,强弱不分明,不是抢板,就是滑板,即掉板。所以将“有板有眼”一词指的唱腔合乎节拍,引申为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合规矩。

【第31句】:我和奶奶一块儿下地,奶奶是哪儿平走哪儿,我是哪儿不平走哪儿。奶奶说我是专走鬼不下蛋的地方。(河南·南阳)

【第32句】:【新官上任三把火】此语比喻新上任的官员总是要先做几件有影响的事,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胆识,与“下马威”异曲同工。这个俗语源于三国时期的火战。据《三国演义》所描述,诸葛亮27岁出山当了刘备的军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三次用火攻战胜曹兵。第一次火烧博望坡,使十万曹兵所剩无几;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万人马几乎全部覆没;第三次诸葛亮借来东风火烧赤壁,号称83万的曹兵惨败,华容道随曹操逃出去的仅剩十八骑。这“三把火”使诸葛亮名声大震。当时,人们把这三把战火称为“诸葛亮上任三把火”。后引申为“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33句】:爸爸一到家就看起了电视,快睡觉时却又开始备课了。妈妈说:“你爸是日不做,夜摸索,洋灯不点点蜡烛。”(江苏·南通)

【第34句】:【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谚)百年:一辈子。做人不要做妇女,妇女一生的命运由别人操纵,苦乐不由自身。指旧时妇女被压在最底层,受尽屈辱。 也作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人定。 为人莫作妇人身,一生苦乐由他人。

【第35句】:【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努力,终能成功。叶辛《蹉跎岁 月》:“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华雯雯的脸蛋在她的精心保 护之下,确是白皙红润,光滑鲜嫩。”

【第36句】:一天上午,爸爸做了我爱吃的烧土豆。没等爸爸把菜碗放稳,我便挤到爸爸面前。妈妈见状道:“你下到碗里吃吧!”(河南·滑县)

【第37句】:【人到事中迷】(谚)指人在事件变故中最容易陷入迷惘,亟需旁人提醒。 也作人到事中迷,就怕没人提。 人到事中迷,就怕不听劝。 人在事中迷,只要有人提。

【第38句】:【铁公鸡】“铁公鸡”形容人极其吝啬小气,一毛不拔。铁公鸡的来历,与一毛不拔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兴起了很多哲学流派。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意即要兼相爱交相利。可是当时另一位哲学家杨朱却讲究“贵己”,他的主张强调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的生存与利益,人人为己但不侵犯他人。孟子对杨朱学说颇不赞同,《孟子·尽心上》记载:“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说如果从杨朱身上拔下一根汗毛就能有利于天下,杨朱也不会这么去做,真是一毛不拔。孟子将杨朱利己学说揭示得淋漓尽致,“一毛不拔”这一成语就源于此。一毛不拔的行为,被后人形象地喻为“铁公鸡”。因为铁铸的公鸡,可拔不出一根毛来。清代小说《七侠五义》中就描述了一个铁公鸡的故事。有一个人叫卞龙,他自称是铁公鸡,生性刻薄,一毛不拔。若非怕自己饿死,连饭也是不吃的。他的儿子也是如此,真是家传的吝啬。这一词语在清代已经较为流行,人们争相传诵,很多作品都反复提及铁公鸡。“铁公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它形象生动,至今使用频率颇高。

【第39句】:大姐姐抱着个小孩儿,一位阿姨见了说:“啊,这是谁家的孩子啊,长得多粉!”(河南·郑州)

【第40句】:【事不三思,终有后悔】(谚)三思:反复多次思考。指人如果遇事不能反复思考,轻率地作出决定,最后就会懊悔莫及。 也作事不三思,必有后悔。 事不三思,忙中有错。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第41句】:【守着骆驼不牵驴】(谚)指取大舍小,是选择的原则。也比喻干事业要奔大目标。 也作守着骆驼不说驴。 守着骆驼不吹牛。

【第42句】:【沙龙】“沙龙”泛指文学、艺术等方面人士的小型聚会。近几年,“沙龙”一词风靡全国。那么,它来自哪里呢?它是一个外来语,是法语的音译。 17世纪末18世纪初法国巴黎的文人和艺术家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在客厅集会,谈论文学艺术,互相诱发灵感,无拘无束,生动活泼,促进创作质量。 “沙龙”遂成为社会交往中的高雅的活动场所的称呼。西风东渐,前几年传人中国,风靡一时,如“艺术沙龙”、“青春诗派沙龙”等。后来向其他领域扩展,如“企业家沙龙”、“摄影沙龙”、“美术书法沙龙”。大学生里的“英语角”为了赶时髦,改称“英语沙龙”,公园里的“戏曲沙龙”等,不一而足。

【第43句】:考试不用笔——口述

【第44句】:【吃独食】(惯)比喻独自占有本该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好处。 也作“吃独份儿”。

【第45句】:【虎瘦雄心在】(谚)瘦:瘦弱。比喻志向高远的人,纵然年老体弱或遭遇坎坷,锐气不会减退。 也作“虎瘦雄心在,身死骨不倒”。

【第46句】:【煮熟的鸭子飞了】(惯)比喻眼看到手的东西又意外地失去了。

【第47句】:壁角里使䦆头——挖墙脚(角)

【第48句】:【打死阎王,吓煞小鬼】(谚)阎王:迷信传说中阴曹地府掌管生死簿的主子。指只要打死了阎王,自然就镇住了小鬼。比喻镇压住头领,依附的人便不敢轻举妄动。

【第49句】:【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小时候偷窃的毛病不改,养成坏习 惯,会越来越严重,发展成大错。类似的:今日偷针,明日偷 金/偷针的会变成偷牛的。《法制文萃报》(1999,6,14):“虽 然穷,但我们穷得要有志气(yipinjuzi.com)。不能去偷人家的东西。小时 候偷针,长大了就去偷金。”

【第50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释义: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很有智谋,后人把他作为智慧的化身。比喻人多智慧多,遇事会想出好办法。“顶”又作“当”、“抵上”、“赶”、“合成”等。例句:于连征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们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

【第51句】:舅舅做生意亏了本,心灰意冷的,妈妈劝他:“你呀,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好花要有绿叶镶,能人还须众人帮。还是先跟亲戚商量一下再说吧!”(宁夏·固原)

【第52句】:【阿绵花屎】(惯)阿:同“屙”。比喻故意拖延时间。

【第53句】:【好花插在牛屎上】见“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第54句】:【人逢喜事情神爽】(谚)人遇到欢乐喜庆的事,精神就格外兴奋振作。指喜事最能振奋精神。 也作人逢喜事情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逢运至精神爽,月到秋来光彩新。

【第55句】:【 手大遮不住天】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包办一切。浩 然《艳阳天》:“几个干部手大遮不过天来,您得给我们出点 主意。”

【第56句】:【拉住黄牛当马骑】(惯)比喻让能力差的人担当重任。

【第57句】:【挂羊头卖狗】肉这一俗语,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看似比喻商业行为,广告吹得天花乱坠,而实际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售其奸。实指政治手段,一些所谓得道高人,不厌其烦讲经说法,混淆视听,欺骗群众,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指世俗之间弄虚作假、以赖充好,愚弄人、糊弄人。总之,这一俗语运用十分广泛。那么,它源于哪里呢?原来,它出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最早不叫“挂羊头卖狗肉”,而叫“挂牛头卖马肉”,后转为“挂羊头卖狗肉”。典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据载:齐灵公喜欢看宫内女人着男装,齐国女人皆效法。但灵公有点叶公好龙,却讨嫌宫外女子着男装,便下令官府制止,有女子着男装者撕衣断带,但还是制止不了。灵公便问齐相晏子,这是为什么。晏子回答说:“您喜欢官内女人穿男装,却禁止宫外女人穿,这如同在门上挂牛头,而在门里卖马肉。你如果先禁宫内女子,则宫外女子莫敢再穿。” 齐灵公采纳晏子的建议,果然在一月之内没有女人再穿男装。后世,挂牛头卖马肉逐渐转为“挂羊头卖狗肉”。

【第58句】:【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骄人】(谚)求人的人常有一种畏怯的心理,接受人求助的人总有一种傲慢的心理。指求人帮忙和答应帮别人忙,心态迥然不同。

【第59句】:【红得发紫】某人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在上级领导面前十分得宠,人们往往会说他“红得发紫”。“红得发紫”源于古代官服制度。封建时代的等级尊卑十分严格,连服饰穿戴也有特别规定。如黄色是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一般不能穿用。各级官员服饰也不相同,不能乱穿。官职品级不同,衣服颜色各异。这种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品色衣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宋、元、明、清时沿用,只是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调整。就唐代而言,《旧唐书·舆服志》记载,三品以上穿紫衣,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着紫穿红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服者,官卑职微。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其中就有遭贬后的官职低微之意。那些穿红着紫的达官贵人可以经常出入朝廷。于是,人们便以红色作为发达的标志,而达到紫色则是位居三品以上的高官了。故而,人们常以“红得发紫”来比喻那些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在上级面前得宠之人。

【第60句】:【名片】“名片”是交际时所用的向人介绍自己的长方形硬纸片,上面印着自己的姓名、职业、电话号码等内容。’名片的历史久远,古已有之。早在汉代,人们就削竹为简,将自己的姓名写于竹简上,这种写有姓名的竹简,当时叫“刺”。东汉蔡伦造纸后,才由竹“刺”改为纸写,称为“名纸”。据《留青杂札》载:“古者削竹以书姓名,故日刺。后以纸书,谓之名纸。”据《山堂肆考》中有这样的记述:“名纸谓写名于纸上也,今呼名帖。”“名纸”、“名帖”与“名片”已十分接近。名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很流行,上至官员、大型企业法人代表,下至收废品的,都有名片在身,随时准备赠人。

【第61句】:落在热灰里的蚯蚓——浑身抽搐

【第62句】:玻璃缸内关苍蝇——乱窜

【第63句】:【膝盖上挂掌——离蹄差远】(歇)挂掌:在马、驴、骡子的蹄子下钉上蹄钉,使其耐磨。蹄:谐“题”。 指所说的离话题或目标相差很远。

【第64句】:妈妈每年买鸭,专挑麻鸭买,我问为什么,妈妈说:“你不懂,黑一百,麻一万,白赤塘鸭少下蛋。”(河南·永城)

【第65句】:水底捞月,天上摘星——想得到,办不到

【第66句】:【担迟不担错】(谚)宁可担当拖延了时间的责任,也不要让事情出差错。指出差错比拖延时间更干系重大。

【第67句】:老猫房上睡——辈传一辈

【第68句】:麻雀吃不下二两谷——肚(度)量小

【第69句】:【有心采花无心戴指】爱好而不利用。刘绍棠《渔火》:“但 是也看得出,藏书的主人是有心采花无心戴,满橱满架的线 装、精装、平装书籍,都常年沉睡。”

【第70句】:后山石头——死不开窍

【第71句】:篙子撑船——竿子到底

【第72句】:吃稀糊糊游西湖——穷开心

【第73句】:四方葫芦——愣种(比喻鲁莽的人)

【第74句】:【八十岁学吹鼓手】吹鼓手的职业项目之一是送葬,八十 岁不能为别人送葬,可能已经需要别人为自己送葬。指年 纪大了,不值得重新学习,来不及从事新的职业。张恨水 《啼笑因缘》:“我还念书当学生去,这倒好,八十岁学吹鼓手 啦。”

【第75句】:【先吃肉后啃骨头】先处理容易的,再处理麻烦的。张涛 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从天津的地形出发,攻击天津 的战役部署应该是东西并进,拦腰切断,再分割围歼,先吃 肉后啃骨头。”

【第76句】:【放空炮】(惯)比喻光说空话,不做实事。

【第77句】:鬼师佬舞镰刀——少见(剑)

【第78句】:【到啥子站,歇啥子店】(谚)指到了什么样的站口,就住什么样的客店。比喻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随遇而安,不可偏颇固执。

【第79句】:【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破】(歇)用纸糊成的灯笼经不起一戳。 形容人或某种势力十分虚弱,不堪一击。 也作“纸扎的灯笼——一戳就破”。

【第80句】:【施恩不望报,望报不施恩】(谚)施恩:给予别人好处。指真正的好心人,施给人恩惠不图报答;施恩希望厚报的,不是真正的施恩。

【第81句】:【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释义:家里有贤惠的妻子,丈夫可以避免意外的祸害。例句:自古说“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只为夫妻是最亲信之人,比不得兄弟朋友,因她朝说暮说,男子心肠虽硬,被她劝阻,也要回心。所以说娶贤妻免祸。

【第82句】:【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释义:脔:切成小片的肉。品尝一小块肉,就能品尝出一鼎的肉味;看到豹的一个斑点,就可以知道整个豹皮的花纹。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由一点可见一斑。例句:又苦熬了一阵子。他就默然告退了。“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谢绝了李师爷的再三“忠告”,不再拜会任何名流士绅。

【第83句】:粮棉大增产——丰衣足食

【第84句】:拴绳子养海带——根子不在下面

【第85句】:【时不再来,机不可失】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第86句】:【一根筷子吃莲菜——挑眼儿】(歇)挑:本读tia。,指一根筷子不能夹,只能挑莲藕的眼儿,转读tia。,指挑剔。眼儿:本指莲莱里的小孔,转指缺点。指故意挑毛病。 也作一根筷子吃莲菜——专门挑眼。 一根筷子吃藕——专挑眼。

【第87句】:【两面派】现在人们常用“两面派”来指那些口是心非、善于伪装的人。那么,“两面派”一词是怎么来的呢?这要追溯到元朝末年。当时,元军和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黄河以北展开了拉锯战争,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哪方来了都要欢迎,都要在门板上贴上红红绿绿的欢迎标语,军队来得勤,标语也换得快。豫北怀庆府人生活本来就很困难,老写标语也是劳民伤财,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用一块薄薄的木板,两面写字,一面写上欢迎元军“保境安民”的标语,另一面写上欢迎义军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标语,哪方军队来了,就翻出欢迎哪方的标语,既省钱,又方便。有一次,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率军进驻怀庆府,进城见家家户户门口五颜六色的木牌上满是欢迎标语,心里非常高兴。可是一阵狂风刮来,有些木牌翻转过来,欢迎元军的标语露了出来。常遇春气极之余,下令将凡是挂两面牌的人都满门抄斩。 “两面派”就是从怀庆府的“两面牌”演变过来的。这种演变既有“派”和“牌”音同的演变,又有“不断变换嘴脸”内容相同的演变。但,这种演变冤枉了“两面牌”,当时老百姓挂两面牌是因被逼无奈,而真正的“两面派”者才心术不正。

【第88句】:这几天,气温低,我的手裂了好几个口子。大伯在肉联厂工作,手油光发亮。我问大伯的手为什么不裂口子,大伯笑着说:“杀猪卖酒,落一双好手。”(河南·内乡)

【第89句】: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自尊自大;自我崇拜

【第90句】:【年轻的夫妻爱顶磕,年老的夫妻爱啰嗦】(谚)顶磕:顶嘴吵架。啰嗦:唠唠叨叨。年轻夫妻容易顶嘴吵架,年老夫妻总爱唠唠叨叨。指夫妻不论老少,总不免相互摩擦。

【第91句】:【老和尚念经——过一天算一天】(歇)指得过且过,敷衍地过日子。

【第92句】:【不怕人老,就怕心老】(谚)人老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不必怕,怕的是心态的变老,丧失信心与意志。

【第93句】:【肩膀一边齐】(惯)指各方面的情况、条件都差不多。

【第94句】:【儿女亲,辈辈亲,打断胳膊连着筋】释义:儿女亲家,世代相亲,拆分不开。例句:“老人古语说得好,儿女亲,辈辈亲,打断胳膊连着筋,你说是不是?”

【第95句】:羊肥了要挨刀——注定的

【第96句】:【一丈水,退八尺】(惯)比喻满腔的怒气消了一大半。

【第97句】:【把嘴巴缝起来】指不吃饭,不说话。叶辛《我们这一代年 轻人》:“你不准我讲话,拿线把我的嘴缝起来嘛!”

【第98句】:姨妈有两个孩子,妹妹学习好,哥哥学习差。姨妈老是说:“这是一个宝,那是一堆草。”(广西·柳州)

【第99句】:【肚脐上长茵子——心花儿都开了】(歇)茵子:茵陈蒿,别称茵陈,多年生草本,秋季开黄花。指开心,高兴。

17430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