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剽窃】虽然是他人的观点、见解,我们如果深深认同,就是我们的;反过来,我们的主张见解,他人深深认同,也就是他的。这之间并没有谁抄袭谁。
【第2句】:我们只有看到了自己的本性,解开生命的束缚,使生命的活力无限释放 开来,才可以进入自由状态。要超脱世俗人生需要不断地努力,佛禅的意旨 精神也会经历一个用心——放心——平常心的过程,从对心灵的束缚走上心 灵的自由,获得大自在。
【第3句】: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相生相克,相互克制并不全是坏事。而夫妻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相克便是相互抑制,一个男人如能克制女人,让妻子能相夫教子那是美满家庭的必然条件。而如果反过来,丈夫克制不了妻子,让她反而风光过丈夫,在外打拼事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那就很可能出现破婚之不幸。
【第4句】:家庭贫穷,生活拮据,不一定是因为运气不好或社会分配不公,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运气再好,社会分配制度对自己再有利,迟早必然陷入贫穷中。《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所谈的六种“钱财日耗减”的不良习惯,正是许多人变贫的原因。
【第5句】:不但大小乘要融和,显密要融和,而且应该扩大到种族融和、古今融和、自他融和、事理融和。……使世界融和一体,不分种族、国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能和睦相处。(当代)星云《佛光教科书·佛光学》
【第6句】: 看似精明的愚者,是天下最愚蠢的人,这些人原本是一块废 铁,不过表面镀了一层薄薄的金;看似愚笨的智者,是天下最聪慧的 人,这些人总是神光内敛,破衣烂衫中包裹其实都是真金。
【第7句】:人生的真善美,是从我们的形态中表现出来。形态的修养能美化人生,例如:慈心不能缺乏亲善的态度,智慧不能缺乏谦虚的涵养;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能谦虚则能建立美满的人生。所以,智慧与谦虚一定要平行,二者不可或缺。
【第8句】:那些低至尘埃里的花蕊,无论你是否亲近,它总会自开自落,临水照花的牵挂,终是暖了灵犀,那一片青翠悄悄爬满了心墙。小半生的情愫,禅意点点,都在生命的留白处,开出了一程一程的珍惜,悄然无声,散落初夏的光阴里。
【第9句】: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第10句】: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无量寿经》
【第11句】:人心如一面镜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清天。用宁静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大地众生声。
【第12句】:人生的苦必须通过自己觉悟才能解决。主体觉醒了、觉悟了,不但能够解决自身的痛苦,还能帮助他人解除痛苦。那就是发菩萨心,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第13句】:布施的真意是远离贪欲,而非怀着吝啬之心施舍于人。持戒的真意是表里如一,而非仅仅行为端正而已。忍辱的真意是包容仇人,而非麻木造作的忍耐。精进的真意是法喜充满,而非执着于努力修持。禅定的真意是保持觉醒,而非闭着眼睛什么都不想。智慧的真意是建立正知见,而不是落入偏见。
【第14句】: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遮蔽了珍贵的宝藏。
【第15句】:世间上,多数人喜欢看外面,不喜欢看里面,经常都在“心外”求法。其实,我们的“心”才是宇宙人生的根本,无论什么,都通达于心,都源于一心。只是一般人都喜欢看你看他,看人的善恶好坏,却不明白自己的“心”,所以佛教的禅门很讲究“观心”为本。
【第16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第17句】: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
【第18句】:长沙景岑禅师说:“热即取凉,寒即向火。”南宋无门慧开禅师有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菜根谭》上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这些都是“平常心”的最佳体现。
【第19句】:【天天禅语】无论哪一种宗教派系,只要具备慈悲与智慧双运的见地,都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正如佛经所说:“大智故不住生死,大悲故不离众生。”拥有慈悲与智慧,才能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谁提倡慈悲与智慧教理,谁就是我们的宗教;谁宣说慈悲与智慧的真理,谁就是我们的导师。
【第20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些人想尽一切办法苦苦追求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不知认真做事、老实做人才能开开心心地生活。
【第21句】:恒愚法师禅语人生人生总是有得有失的,岂能尽善尽美,舍得微笑,得到的是友谊;舍得诚实,得到的是朋友;舍得面子,到得是坦然;舍得虚名,得到的是洒脱;舍得尘世的纠缠,得到的是自由;舍得狭隘,收获的豁达;人生就是要多些包容与理解,也让人生少许多烦恼与痛苦。
【第22句】:牧牛不放逸,其主获其福,六牛六年中,展转六十牛。比丘戒成就,于禅得自在,六根而寂然,六年成六通。《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六,牧牛品
【第23句】: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式方法要遮挡时间,结果是:浪费了更多时间,且一无所成!
【第24句】:很多人之所以碌碌无为地过活,是因为他们无法以平常心度日,不肯承认自己只是凡人,好高骛远,对自己没有准确清晰的定位,如此一来,自然就会在烦恼与焦躁中虚度时光。许多大的修为,都是在一日一精进中不断积累,继而到达的。
【第25句】:生活禅应该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用禅的智慧、禅的觉悟来净化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生活,超越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会庸俗化,使我们的生活不会违背真、善、美的原则,不会违背清净法、善法的原则。
【第26句】: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无量义经》
【第27句】: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第28句】:有人请教倓虚大师:“您学佛几十年,不知道您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是什么?”他说:“我只有六个字的体会:看破,放下,自在。”——净慧
【第29句】:的执著,甚至放下对“法”的执著,把一切放下,彻底放下,才能承担起“建设世间和拯救世间”的责任,才可解脱自己、解脱世人。
【第30句】:人若能在宁静的心态下生活,便会有精力欣赏世界可爱的一面,体会世间的人情道义和善良,因而才有机会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第31句】:静总是暂时的。就像挂在古塔檐角下的铜铃,无风时它们只是一些古色古香的装饰物,一旦起风,它们便奏出美妙的音乐,似乎是诉说遥远悠长的古老故事。那些真诚睿智的心声,不会随世间尘土散失,它们会长久地在人心的海洋中引起共鸣。静,是一片爱意,一种坚毅,一种超然。(光潜)
【第32句】:在短短的人生中,只有用慈悲心装点心灵,用善行帮助他人,用诚信祝福他人的人,才能享受到美好的人生,才能获得有意义的人生,也因此能拥有安宁、平和的心灵。
【第33句】:参禅先需要净心,种种心意识如波浪止息,不思不想,此虽有定的功夫, 然而若以此为禅,实为大谬。有志之士还需更进一步,透脱能感受波浪 感受平静的自心意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身进入不可思的境界,此时, 你能看到普贤菩萨的一根毛孔之中有无量的世界。
【第34句】:善知识,对别人的不当之处,当面直言相劝,背后却替他讲好话。例如有些优秀领导者,当面对下属严格要求,有错误就及时指出来,背后却称道下属的优点,当下属工作失误时,积极维护下属,替下属担责任。
【第35句】: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总是和别人比来比去,就会丢失自己。即使自己某一方面比别人差,也要学会从别的方面找到平衡——也许在另一方面,我比别人要优秀。
【第36句】:一切随缘。是一种胸怀。随缘之人,总能笑看风云变幻,在艰难坎坷中笑对人生。一切随缘,才能拥有一份平静淡然的心境。
【第37句】: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遂将心觅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不知当下无心,便是本法。——《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第38句】:专注于心是做人做事的大原则,博而不专,杂而不精,必会制约人的发展高度。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如果我们想做成一件事情,就必须将自己仅有的时间和精力集中投入这件事情中,只有一心一意,心无旁骛,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到完美。
【第39句】: 你有春色,我有秋光;你有夏的靓丽,我有冬的内涵。你遥 望我,我遥望你,你寻找着未来,我回味着过去。不如牵手现在,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一切的美好快乐融入彼此的人生四季。季节可 以在岁月中轮回,生命或许只有一次,谁没有理由渴望快乐传奇?
【第40句】:观念决定行为,掌握了清净的观念,才有清净的行为。而清净的观念来自于学习和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认知。
【第41句】:所以,人类行道的目的就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枷锁将人性解放出来,做到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第42句】:靠自己,才能有所收获,靠自己得到的收获才会心安理得。无论是学佛,还是做事,都不能像武侠电视剧里所演的那样,靠高人输给自己几十年的“功力”,或靠吃灵芝和仙丹等变得武功盖世。
【第43句】:真如妙体,不离生死之中;圣道玄微,还在色身之内。色身清净,寄住烦恼之间;生死性真,权在涅槃之处。——《楞伽师资记》原序
【第44句】: 书要活读,读书要活,若死读书,读死书,把书读死,到头来充其 量将自己读成书虫,读成书袋。书要择善而读,择要而通,读以熏 心,通以生慧,学以致用,否则不如不读。
【第45句】: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能放弃。特别是 在拼搏中,人们要把这万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绝对的成功,那就什么时候都不 能退缩。所以,做事一定要勇敢,站着不动,害怕河深、水急和浪大,没有 任何意义。
【第46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楞严经》卷七
【第47句】:白云堆里古家风,万里霜天月色同。林下水边人罕到,方知吾道乐无穷。一《法演禅师文案》
【第48句】: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做到平静无为,对任何境遇都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就能达到“日日是好日”的理想状态。平静无为不是叫人一无所争,也不是让人完全不顾物质上的自足,而是要人看淡贫富,不为外界遭遇所动。
【第49句】: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众善奉行便成佛,时时心存善念,自然能够积累福报。成佛需要莫作诸恶,并尽量做到至善。这就要求一个人能够大爱无疆,把他人的痛苦看做自己的痛苦,想他人之所想,尽心行善,至善了无痕。
【第50句】: 人至中年,日已当空,时光的脾气似乎变得越来越古怪,一 会儿无端在你的头顶撒一把霜雪,一会儿冷漠地在你心里划一道伤 痕。虽然阳光依旧热烈,却已经渐行渐远,夜的寒意一点点侵入思 绪,化为离愁。你的肉身不可挽回地迟钝,激情慢慢被风吹薄。有一 个声音在呼喊,我不服气,还有梦想!
【第51句】: 一位哲人说:“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 尚。”付出了爱心,自己就会得到快乐,这种爱的回报是无限的。因此, 懂得关爱别人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第52句】:教化众生是菩萨园林,不疲倦故。……一切魔宫殿是菩萨园林,降伏彼众故。《华严经》卷五十四,十地品
【第53句】: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消融顿入不思议。——永嘉大师
【第54句】:山僧以慈悲为怀,乃至能感化恶虎而为侍,令人佩服。试想若是人人都怀一颗慈悲心,世上的奸佞邪恶将何以藏身?或许就如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55句】:若多少有闻,自大以侨人,是如盲执炬,照彼不自明。《法句经》卷上,多闻品少学或心高,易满如牛迹,如鼠手持物,自谓己能多。智海广难量,不测反增谤。“四十华严”卷十二
【第56句】: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华严经》卷七,世界成就品
【第57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当今很多学佛人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住处宽敞、环境优美,有庄严的佛堂、昂贵的佛像和法器及各种珍贵的佛珠。表面上看来似乎学佛的条件很具足,然而,实际上内心并没有转向佛法,也没有通往解脱和趋向菩提,只是沉迷于佛教的外表形式之中,这意味着陷入了另一个极端罢了。
【第58句】:精进,看起来是辛苦,实际是安乐。禅定,看起来是刻板,实际是活泼。智慧,看起来是放下,实际是拥有全世界。
【第59句】:六度给人们带来的世间美德:布施不但得到荣华富贵,还能养成知足常乐。持戒不但得到人天安乐,还能养成道德完美。忍辱不但得到相貌庄严,还能养成心地善良。精进不但得到圆满成功,还能养成持之以恒。禅定不但得到心的平静,还能养成行为稳重。智慧不但得到身心自在,还能养成保持觉知。
【第60句】:淡泊名利,无所欲求。像雪窦禅师这样本性纯真的人,才会感觉生命的真正可爱。明白了留恋于真诚本性的欢乐,圣贤的崇高境界自然会到来。
【第61句】: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 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第62句】: 我们常常做一些看似有用,其实无用的事情,常常说一些看 似该说,其实无关紧要的话,常常写一些看似有意义,其实可有可无 的文字。或许这并非我们有意为之,却总是欲罢不能。为什么会产生 这种现象?个人觉得,这可能源于人性中的一种迷惘和无助,也可能 源于生命的孤独与寂寞。
【第63句】:如法得财利,不负得安隐,施与得欢喜,二俱皆获利。《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贫穷经》
【第64句】:更有西方学者提出:天人合一是遵循宇宙整体运动规律的一种辩证思维方法,这种大思维实际上是全息论,即任何个体中都包含着整体。
【第65句】:众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心作下。众生勤修无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为下。《优婆塞戒经》卷一,集会品
【第66句】:以应萨婆若心,自具足忍辱,亦教他行忍辱,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羼提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五,问乘品
【第67句】:凡事不要轻易说破,要懂得含蓄的美丽与高贵。(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第68句】:做人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把我当回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好的东西不一定非得属于你,该是你的终究会来,不是你的再强求也得不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纷繁尘世,谁又可以活得真正简单。只能借着一丝禅意,脱得片刻的逃离。简单,真好。
【第69句】:【佛心禅语】 安逸产生懒惰,让人失去进取心。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就要有紧 迫感,如果你觉得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多余的时间去玩乐消遣,如 .此自然也就不敢放逸了。
【第70句】:有智慧的人从不在大众面前批评别人,从不在事情正在进行的时候纠正 行为,即使有问题也是事后说,或者事后个别处理。因为用行动去纠正,比 说教强千百倍,他们总是跑在最前面,让我们跟上他们。
【第71句】:有句佛语叫“掬水月在手”,苍天的月亮太高,凡尘的力量难以企及,但是开启智慧,掬一捧水,月亮就会被捧在掌心。面对生活中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也应有此心境,不要一心攀摘得不到的东西,而要以智慧心发觉生活的千般美丽。
【第72句】:教子女,当于根本上着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以于幼时失其范围,如熔金倾入坏模,则成坏器,金固一也,而器则天渊悬殊矣。《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第73句】:佛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不可思议。不管你怎么去思维、探索,都得不到真实的结论与实证。可知最近的不二法门就是放下妄心,不起一念。——耕云先生
【第74句】:善用力气的人,不疾不徐;善守理想的人,不猛不弛。一志向前、坚定不移,终可达成目标。
【第75句】: 听说故宫里有私人会所,我觉得稀奇,以为富人不会作此选 择,因为不太吉利。故,过往之意,富人大多向“钱”看,钱一旦变 成“故”钱,岂不是说这些富人都行将成为过气的富人?富人过不过 气没有关系,最不吉利的是,人一旦与“富”字关联,就难免遭贼惦 记,富人到哪里,贼自然要跟到哪里。
【第76句】: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第77句】:每个人都希望过得幸福快乐,但幸福与快乐并非用物质来衡量,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受。若能常心满意足,就是最幸福的人!
【第78句】: 感恩不但是爱和善的基础,更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我们虽然不可能变 成完人,但常怀着感恩的情怀,至少能够无时无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 生活的快乐,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加美丽,更加充实。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感 恩的心,那天天都是感恩节,这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第79句】:一个大富翁,死时竟和乞丐一样,想一想,心中如何都不能满足。不论如何清高,在死亡面前,人人都要低头。
【第80句】:【禅悟人生】【第1句】: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第2句】:责备人,必须在私下。【第3句】: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第4句】:作事不怕不成,只怕无恒。【第5句】: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个悔字。【第6句】: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第7句】: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第81句】:人多力大福就大。一支再大的蜡烛,它的光度还是有限;而一支小蜡烛点亮之后,却可再引燃千万支蜡烛,这千万支的烛光就可照亮各个黑暗角落。
【第82句】:无论社会变得如何的喧嚣与浮躁,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就一定能发现一个真正安静的角落。而且,即便没有安静的外在环境,我们也要保持心灵的宁静,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第83句】:(三)老病死苦有三天使在于世间。何等为三?所谓老、病、死也。《起世经》卷四,佛言
【第84句】: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第85句】:上学的时候,读徐霞客游记,读嵩山华山太与山,阅钱塘江九鲤湖鄱阳湖,都是山一程水一程的美,立志长大了也云游四海三山,后来才明白世事非所愿,山水隐于胸。既然不能徒步四方,轻舟天涯,那就让我在我的小院里,种流年,植清风,养水莲。一路岁月,听风来,看莲开,淡淡清清,禅意光阴吧。
【第86句】: 朝霞钟情早起的人,旭日温暖爱的心灵。奔跑在希望的路 上,激情驱散了秋凉;沐浴在阳光之中,世界一片灿烂光明。思想和 苍穹融为一体,信念与晨鸟比翼齐飞,你的灵魂前所未有地安宁,你 的精神前所未有地高昂。早晨真好,她可以让渺小的生命瞬间变得伟 大,可以将生活中的懦夫瞬间变得勇敢。
【第87句】:【佛说】:百态之世存百态之人,人即有百态,世也便需百态,又何分苦海于岸,出世入世。人之生来,历百难而成,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即需要百年而树,便需历百态而成百态,喜则喜矣,悲则悲矣,痛则痛矣,乐则乐矣,一味无欲便树不了人,便失去了人的本气。
【第88句】:是金子,总会经过岁月的磨砺变得光彩夺目;是千里马,也总会被伯乐发现你的价值。如果我们想通这些,时时反观内省,汲取心灵的营养,就一定能找到属于我们的快乐。
【第89句】:当今时代的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并非是饥饿寒冷、居无定所,而是精神崩溃、心灵空虚。我们缺乏的不是物质文明,而是精神良药。
【第90句】:本自深山卧白云,偶然来此寄闲身。莫来问我禅兼道,我是吃饭屙屎人。——《育王净昙禅师》
【第91句】: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世俗菩提心;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是佛教的唯一真理。世俗菩提心,是利他的角度而说,犹如美丽的花朵,给众生带来快乐;胜义菩提心,是自利的角度而言,仿佛丰满的果实,自己成就圆满。
【第92句】:偶尔放空自己吧,抛开都市的喧嚣,放弃没有止境的贪欲,用无欲无求的视线,扫过湛蓝的天空,越过斑驳的树影,让疲惫的心找到栖息的港湾。
【第93句】:我们以至真、至善、至美的心而活在这个现象界,当然是最高的生活艺术。我们能够如此活,生活对我们来说才充满生之喜悦,才是生命的享受,生活也才不再是对生命的惩罚。——耕云先生
【第94句】:无常是苦,欲望是苦,身处安逸也是苦,只是人们只顾追求和享乐,而忘了一切事物背后都暗藏着无常的苦痛。
【第95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无须为了注定的悲剧,选择感伤。但也不能为了将来的圆满,停止修行在无尘的净水中彻悟禅意。让我们不为表象迷惑,早日抵达清静的彼岸。
【第96句】:故佛说正法,如牝虎衔子:执真我为有,则为见牙伤;拨俗我为无,便坏善业子。(古印度)世亲《俱舍论》卷三十
【第97句】:佛法能得现世果报:……现得恭敬、名闻、禅定、神通等利。(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一
【第98句】: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大小,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第99句】:痛苦永远由内而生人生虽苦,却也充满乐,如何看待它们,从哪个角度看待,是可以选择的。
上一篇:青树林暖心正能量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