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雏凤清于老凤声】释义:雏凤:小凤凰。比喻年轻人胜过老年人,后一代胜过前一代。例句: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司量也。”
【第2句】:【挂羊头卖狗】肉这一俗语,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看似比喻商业行为,广告吹得天花乱坠,而实际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售其奸。实指政治手段,一些所谓得道高人,不厌其烦讲经说法,混淆视听,欺骗群众,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指世俗之间弄虚作假、以赖充好,愚弄人、糊弄人。总之,这一俗语运用十分广泛。那么,它源于哪里呢?原来,它出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最早不叫“挂羊头卖狗肉”,而叫“挂牛头卖马肉”,后转为“挂羊头卖狗肉”。典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据载:齐灵公喜欢看宫内女人着男装,齐国女人皆效法。但灵公有点叶公好龙,却讨嫌宫外女子着男装,便下令官府制止,有女子着男装者撕衣断带,但还是制止不了。灵公便问齐相晏子,这是为什么。晏子回答说:“您喜欢官内女人穿男装,却禁止宫外女人穿,这如同在门上挂牛头,而在门里卖马肉。你如果先禁宫内女子,则宫外女子莫敢再穿。” 齐灵公采纳晏子的建议,果然在一月之内没有女人再穿男装。后世,挂牛头卖马肉逐渐转为“挂羊头卖狗肉”。
【第3句】:一个世纪才盘点——百年大计
【第4句】:哥哥眼看到了订婚年龄,妈妈犯愁了。爸爸说:“咱的儿子长得标标致致的,能找不到对象?有这金镢头,不愁没有梨木把!孬的咱还不要哩!”(山东·单县)
【第5句】:清晨的太阳——光芒万丈;满红火
【第6句】:【千滚豆腐万滚鱼】(谚)指豆腐和鱼多煮些时间才能入味。
【第7句】:【百闻不如一见】(谚)闻:听。指听来的再多,也不如亲眼一见真实可靠。 也作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百闻不如一见,百讲不如一练。
【第8句】:姐姐鼓励正学装潢设计的弟弟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脚踏实地地干,就会越来越有出息。”(湖北·钟祥)
【第9句】:【二十五里骂知县】(惯)知县:旧时的县长。比喻背后指责、谩骂有权势或厉害的人。
【第10句】:【张跟斗,竖直立】(惯)竖直立:做倒立。翻跟头,做倒立。比喻瞎折腾。
【第11句】:【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学作品,形容某人武艺高强。最早见于南宋永嘉戏文《张协状元》:“十八般武艺都不会,只有白厮打。”元代关汉卿杂剧《五侯宴》:“孩儿十八岁也,学成十八般武艺。”可见最迟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艺”一词。但其包括的内容有各种说法。《水浒传》称十八般兵器是:矛、锤、棒、弓、努、铳、鞭、简、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枪、权。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说是:弓、弩、枪、刃、剑、矛、盾、斧、钺、戟、鞭、简、挝、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两种并存的说法,一说为矛、锤、弓、铳、弩、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一说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锤、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还有九长九短的说法。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皆因出自小说家之口,可谓五花八门,没有定说,以上诸说,可互相参照。也可理解为武艺精通,样样皆能。
【第12句】:【拜天地】在民间的结婚典礼上,一对新人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人洞房”。那么,拜天地是怎么回事呢?拜天地的习俗,来源于民间神话。相传,女娲造人的时候,开始只造了俊俏的后生,这后生虽说有吃有穿,逍遥自在,但孤孤单单一个人,总觉得很闷,所以常唉声叹气。一天晚上,小伙子望着天空圆圆的月亮,自言自语地对月亮说:“月老月老你细听,给我找个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领你情。”他刚说完,忽然月亮一闪,一个白眉长须老人领着一个姑娘飘悠悠地来到小伙子面前,对小伙子说:“我又让女娲造了一个女的,给你领来。你们先认识一下,一会儿,我给你们办喜事。”说完,老人就不见了。小伙子见姑娘脸腮绯红,像月季一般,不禁喜上眉梢,愁容云消雾散。姑娘见小伙子眼睛明亮,诚实坦白,也觉得情投意合。二人四目相对,一见钟情。正在这时,长须老人领着两个白发白须的老人站在两人面前,指着两个老人说:“这是天公和土地,你们以后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俩。现在,我给你们办喜事,首先,给养育你们的天公、土地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对“天地”拜了三拜。随后,月下老人笑着说:“我给你们牵红线,你们还得给我拜拜哩!”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又对着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刚拜完,三位老人就不见了。从此以后,人们在结婚时必须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父母。习俗遂成,“拜天地”一词也随之出现了。现在稍有不同,媒人不拜了,换成了夫妻对拜。
【第13句】:我学习总是心猿意马,精力不集中。爸爸说:“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人深水者得珍珠,涉浅滩者捞鱼虾。你呀,今后可得用心点。”(广西·都安)
【第14句】:【穷算命,富烧香】(谚)算命:用迷信方法预测人的前途命运。旧指穷人喜欢算命,指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富人喜欢烧香,祈求神灵保佑自己长富不贫。
【第15句】:【青菜萝卜一锅煮】释义:比喻不加区别,同样对待。例句:李春山过去拦住,想缓和他,被他触了一鼻子的灰:“噢!青菜萝卜一锅煮,黄鳝泥鳅一篓装!没有那么安逸!”
【第16句】:狗给老虎搔痒痒——好心没有好报
【第17句】:【豁牙子啃西瓜——净道道】(歇)道道:本指牙啃的一条条痕迹,转指主意、道理等。形容主意很多,或事情的道理、奥妙很多。
【第18句】:【饱汉不知饿汉饥】(谚)指能吃上饱饭的人,很难体会出挨饿是什么滋味。也泛指处于良好境况中的人,体会不到处于艰辛困难状况中的人的痛苦。
【第19句】: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
【第20句】:【夹着尾巴】(惯)1形容狼狈逃跑的样子。2比喻隐瞒错误。3形容隐藏张狂本性。
【第21句】:美术课上,王老师教我们叠纸酒壶。我虽没有王老师叠得好,但我心里美滋滋的。我问妈妈为什么呢,妈妈说:“红糖甜,白糖甜,不如自己的劳动果实甜嘛!”(河南·浚县)
【第22句】:【 好汉不吃眼前亏】情况不利,不必硬拼。好汉,也说:光 棍。浩然《山水情》:“他懂得光棍不吃眼前亏的策略,更明 白胳膊扭不过大腿的正理明言。”
【第23句】:【七十二行,庄稼为王】(谚)七十二行:泛指各行各业。在各行各业中,农业生产是最重要的一行。指农业生产关系着国计民生,是重中之重。 也作七十二行,以农为本。 千行万行,庄稼是头一行。
【第24句】:种瓜得豆——变种
【第25句】:梦里拾钞票——财迷心窍;财迷
【第26句】:【改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即日】不选择日期,不拖延,立即 行动。香港阮朗《苍天》:“改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即日,今 天就算是这两口子的订婚酒,怎样?” 干脆利落麻利快形容人精明果断勤快。《北京日报》 (1986,7,18):“老北京口语中的‘干脆利落麻利快’,几个词 缀在一起,对人褒奖极高。”
【第27句】:【猪爪煮了一千滚——总是朝里弯】(歇)比喻人总会袒护与自己有亲友关系的人。
【第28句】:【混龙闹海,鱼虾遭殃】释义:强者胡闹,弱者受害。例句:“我是大老粗,可也懂得两句俗话:混龙闹海,鱼虾遭殃。”
【第29句】:【破鞋,提不起来】释义:比喻事情十分棘手,或事态非常糟糕,没法说起。也指事情不要再提。例句:(老山头)怔了一刻,把手在膝盖上一拍,叹了口气说:“咳!破鞋,提不起来了!”冯贵堂问:“怎么?拉不过李霜泗来?”老山头摇摇头说:“他不来。”
【第30句】:老包断案——脸黑心正
【第31句】:【拍马挨了踢,上劲崩了弦】(惯)比喻想讨好人却遭人冷待,想干好事却办成了坏事。
【第32句】:【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指把没有的说成有的,凭空捏造,栽赃陷害他人。这个词源自道家学说,原是一种哲学思想,并无贬义。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庄子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不过老子早就说过:“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道家认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也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无穷。但是事物一开始,首先是“无中生有”。后来“无中生有”虽是贬义,但用到兵法当中却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无中生有”是三十六计当中的重要一计,常能收到出人意料之战绩。《三国演义》中“蒋干中计”就是运用的“反间计”,也是“无中生有”之计。“增灶计”、“减灶计”都是“无中生有”之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无中生有”编造事实,中伤朋友或同志。
【第33句】:考试快结束的时候,班里只剩下三四个成绩差的还没做完试卷。这时铃响了,李老师走进班,笑着说:“时间到了,交卷吧,再熬也熬不出多少油水啦!”(河南·虞城)
【第34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释义:比喻呼告无门,处境十分困难。例句:我这是下了十八层地狱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有谁知道我的苦楚。
【第35句】:小偷报警一贼喊捉贼
【第36句】:一个好朋友的爸爸经常虐待他妈妈。他妈妈死后,他爸爸只好又当爹又当妈,十分狼狈。我妈妈见了说:“真是龙在不知恩,龙走土也崩啊!”(湖南·东安)
【第37句】:【拍卖】“拍卖”是一种特殊的买卖形式,一般以比较贵重、价高的物品为拍品,先定一底价,然后竞价,最高者成交。 “拍卖”是古罗马人首创的一种买卖方式,用以出售在战争年代俘获的战利品。具体的做法是:在拍卖的场地上插一柄长矛作为标志,有意者就会围过来进行交易。因此,拍卖也有“矛下之交”的说法。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拍卖成为贸易过程中的一种买卖方式。
【第38句】:好汉上梁山——逼出来的
【第39句】:【鬼画符】(惯)符:道士所画的一种线条或图形,声称能驱鬼辟邪或给人带来祸福。1形容字迹潦草难认。2比喻骗人的谎言或伎俩。3玩弄骗人的伎俩。
【第40句】:爸爸爱串门,不是打牌就是下棋,整日和邻里几个小伙子嘻嘻哈哈,没个稳重样儿。妈妈愤愤地说:“一年长不成,到老也是驴驹子!”(河南·南召)
【第41句】:【天上飞的野鸭,捞到手就是菜】比喻做事要主动争取,或容 易取得。反义说:天上飞的野鸭,不能算一碗菜。沈从文 《贵生》:“其实只要你好意思亲口提一声,天大的事定了。 天上的野鸭子各处飞,捞到手的就是菜。”
【第42句】:惊枪的山蹦子(兔)——狂颠猛跑
【第43句】:【腊月水土贵三分】(谚)指旧时一到腊月,逼近年关,所有货物都要涨价。
【第44句】:【打铁要趁热,治病要趁早】(谚)泛指办事要抓紧时机,及时采取行动。 也作“趁热打铁,趁早治病”。
【第45句】:黄鼠狼钻进磨房里——硬充大尾巴驴
【第46句】:三月打扇——满面春风
【第47句】:电信局的话务员——耳听八方
【第48句】:落榜听见喜鹊叫——不忍闻
【第49句】:【大丈夫四海为家】释义:有作为的男儿不恋家。例句:“大丈夫四海为家。喜财,我劝你还是避一避的好。”
【第50句】:【只拣有头发的抓】(惯)比喻专门挑能够捞到好处的事做。
【第51句】:七分锣鼓三分唱。
【第52句】:【什么种子出什么苗】(谚)指农作物下什么种子,就会生长出什么苗。常比喻有什么样的父辈,就会有什么样的后代,或有什么样的领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 也作什么种出什么苗,什么葫芦画什么瓢。 什么葫芦开什么瓢,什么种子长什么苗。
【第53句】:【明枪好躲,暗箭难防】(谚)来自明处的刀枪容易躲避,从暗处冷不防射来的箭最难防范。指阴谋暗算的小人最不好对付。 也作明枪好防,暗箭难躲。 明枪容易避,暗箭最难防。
【第54句】:【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这个词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所引用。那么,它源自哪里呢?其典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日:“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此后,后世遂用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接等来比喻事物之间的毫不相干,没有关联。 “风马牛不相及”除此解释之外,还有一种解释——远距说。认为风为放逸、走失之意。齐楚两地相距甚远,所以马牛不会走失到对方地界。如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说:“‘风’与‘放’通,此指两国相去极远,绝不相干,虽牛马放逸,也无从相及。”
【第55句】:檀香木当柴烧——不识好歹;大材小用
【第56句】:【锣鼓听声,说话听音】(谚)指听话要善于聆听话的弦外之音。 也作锣鼓听声,听话辨音。 锣鼓听音,说话听声。
【第57句】:【半路上出家】(惯)出家:离开家到庙里去做和尚、尼姑或道士。比喻放弃原来从事的职业,中途改行。
【第58句】:【吉人自有天相】(谚)吉人:善良的人。相:扶持,帮助。旧指善良的人,遇有危难自有老天佑护。
【第59句】:【马尾巴搓绳,合不了股】合不到一起,不能协作。成语:格 格不入。刘江《太行风云》:“当下就把互助组挑拆了个七叮 八当,五零四散。真是马尾巴搓绳,合不了股儿。”
【第60句】:【快刀切豆腐——两面光】(歇)光:本指光滑,转指光彩。比喻两面讨好或两全其美。 也作快刀打豆腐——两面光。 刀切豆腐——两面光。
【第61句】:【鸣礼炮二十一响】在我国的国庆典礼上,鸣礼炮二十一响,这是为什么,它有什么说道吗?鸣礼炮二十一响,作为国家最高礼仪的习俗起源于英国。十七至十八世纪,英国已成为“日不落”帝国,世界几乎每一块大陆都有它的殖民地。英国军舰驶过外国炮台或驶入外国港口时,蛮横地要求所在国向他们鸣礼炮,以示对英国的尊重和臣服。作为回礼,英国一般鸣礼炮七声。但是,英国鸣一声礼炮,别国应报三声。这样三七二十一声礼炮的习俗就诞生了。礼炮二十一响是最高规格,以下按单数逐级递减直到一响,用于较低的礼仪。以后,鸣礼炮二十一响成了国际惯例。
【第62句】:【驼子跌在街心上——卖翘】(歇)翘:谐“俏”。指人故意造作娇媚姿态来诱惑人。含讥讽意味。
【第63句】:妈妈在整理豆角架,我站在旁边发愁地说:“这么多,什么时候能干完呢?”妈妈边干边说:“眼是懒蛋,手是好汉。动动手,一会儿就干完了。”(黑龙江·大庆)
【第64句】:【杂烩】“杂烩菜”是河南的特色菜。所谓“杂烩”,就是把白菜、粉条、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葱、姜、香菜,以及其他佐料熬成一大锅。味美香浓,甚是好吃。吃时,一人一碗,或配蒸馍,或配白米饭,既简单方便,又经济实惠。因此,“杂烩菜”扩大了地域,北方大部分省份都喜欢吃这样的“大锅菜”,特别是在农村,红白喜事必不可少。民间传说,杂烩菜起源于宋代。据说南宋时朱敦儒为兵部侍郎,因主张抗金,被奸相秦桧免职,回河南老家,这一年,时逢朱敦儒六十寿辰,就在准备寿宴时突然从京城临安传来消息说,抗金元帅岳飞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朱敦儒无心庆寿,又不能让赴宴的人饿肚子,就吩咐家厨:“今日不饮酒,只把备好的疏菜熬在一起,一人一碗,配上蒸馍端来即是。”众人听说岳飞被害之事,都难过得吃不下饭。朱敦儒就说:“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当是秦桧的头,油炸豆腐就当是秦桧的肉,粉条就当是秦桧的肠子。”大家闻听此话,纷纷拿起筷子,顷刻之间就把一碗熬菜吃了个精光。吃完之后,众人给这道菜取名“杂桧菜”。因为此菜味道香美,就流传开来。又因为这道菜是将各种杂七杂八的菜烩在一起做成的,所以就将它叫做“杂烩菜”了。另有一说,杂烩菜起源于福州。当时福州有一名厨,听说岳飞被秦桧诬陷而死后,特意取用多种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杂桧”的菜,“杂”的意思杂种,“烩”与秦桧的桧同音。经考证,朱敦儒(1081-1195)字希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曾官至兵部郎中。1142年岳飞被害时,正在临安枢密行府谘议参军任上,七年后致仕。但1155年,因秦桧之子秦嬉喜好诗歌,起用朱敦儒之子为删定官,朱敦儒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后,敦儒也去职。“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蹿逐,故其爷不终。”因而民间传说朱敦儒发明“杂烩菜”并不可信,而且宋时番薯还未传人中国,当时还没有粉条。而起源于福州之说,也没有历史根据。但是“杂烩”菜确实是河南菜肴的重要代表,流传千年,影响很广。宋金战争中,河南地区是主要战场,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岳飞十分爱戴,因此对秦桧的气愤情绪是真实的,最有可能的是“杂烩”确实是在痛骂秦桧,其发明者应是河南百姓,这个故事在流行过程中又附会了故旧乡贤,附会到朱敦儒头上的可能性较大。
【第65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谚)不经受彻骨般的严寒,就不会有梅花开放的扑鼻清香。比喻人只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取得出类拔萃的功绩。 也作“若无三冬霜雪侵,难有梅花放清香”。
【第66句】:我的表弟吃饭总爱掉米粒。他的妈妈生气地问他:“要不要到外婆家捉几只鸡养到桌子下面?”他每次吃饭很慢,他的爸爸说他是“人前吃到人后,种麦种到收豆”。(江苏·姜堰)
【第67句】:鸭子的嘴巴——煮不烂
【第68句】:出头的鸟儿——先挨打
【第69句】:【戏法人人都会,各有巧妙不同】(谚)指人人都会变戏法,但巧拙不同,自然效果两样。常比喻处事。 也作戏法人人会变,各自巧妙不同。 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第70句】:逼着牯牛生仔——强人所难
【第71句】:【宁管千军,莫管一夫】(谚)宁可管理干军万马,也不管理一个散漫成性的人。指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好管理,散漫成性的人最难治。
【第72句】:【药方】“药方”是为治病而组合起来的写着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加用法的纸张。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治病拿药就得找大夫开“药方”。那么,它为什么叫“药方”呢?这得从古代的书写材料说起。中国古代有一部书《仪礼·聘礼》说“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这里的“名”指文字,“策”是册的通假字。“方”是“牍”的别名,是长方形的木板。这句话是说,如果文字长达百字以上就用简册书写;如果不到百字,就用方(木牍)来书写。由于药方一般不超过一百个字,用一块木牍很方便(汉代出土的木牍,大约一尺左右,宽度一般为三到十厘米),所以,医生看病开药方,一剂药也可以用一块牍写完。甘肃省武威汉墓中就有把药方写在木牍上的实例。据专家考证,“药方”之所以叫“方”,正是因为古代习惯把它写在木牍上,因为木牍又叫“方”,“药方”之名由此而来。
【第73句】:一个船上的难友——同舟共济
【第74句】:【 太公八十遇文王】姜太公八十岁遇到周文王,文王拜他 为相,后助武王伐纣(见《封神演义》)。借指年老才遇到机 会。明代《初刻拍案惊奇》:“女儿年纪一年大似一年,万一 如姜太公八十岁才遇文王,那女儿不等做老婆婆了?”
【第75句】:【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惯)指什么活也干不了或不会干。 也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手不能提,肩不能挑。
【第76句】:【偷得爷钱没处使】(谚)指暗地里偷来的财物,不敢公开使用。也指发了横财却苦于没有发落处。
【第77句】:两家人吵架,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层又一层。一位老人去劝解:“算了,算了,都是邻里邻居的,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何必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的抖个没完没了呢?”(河南·沁阳)
【第78句】:【快马加鞭,永不下鞍】释义:比喻快速前进,永不停止。例句:你们看,现在像一片绿色的湖水,看着它,你就有信心,有力量,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中快马加鞭,永不下鞍!
【第79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俗语有混日子、消磨时光的贬义。生活中,有人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凑合着混日子,于是就会被别人戏称为撞钟和尚,甚至说连钟也撞不响。那么,这一俗语源出何处呢?原来,出家人里确有专司撞钟之事的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钟,指的是寺庙里的晨昏钟。据佛家讲,人生共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所以,按以前的寺规,就是在早晨和黄昏各敲一百零八下的钟,以清除人生的烦恼,称为晨昏钟。撞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存在一套严格的规定。撞钟前,和尚必须默诵佛经,诵毕方能撞钟。在撞钟时要撞出轻重缓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韵律。晨昏两次钟,紧七下,缓八下,平平二十下,是为一通。如是者三,名为三通,共击一百零五下,再撞三下,前后共撞钟一百零八下。做一个合格的撞钟和尚谈何容易,故被挑选上的弟子不仅手脚麻利,脑子灵活,责任心强,而且还要精通经文,方可称职。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撞钟的和尚必须在二十分钟之内敲完一百零八下,而且最后一下必须敲在十二点整(零时),差一秒不行,过一秒也不行,最后一下“夜半钟声到客船”。如此分秒不差的撞钟功夫,实在令人叹服。据说敲完钟的和尚每回都有“犹如卸下千斤担”的感觉。真是“钟上一分钟,钟下十年功”啊。无奈俗人不解其中味,误认为撞钟的和尚轻松自如。真要是能像和尚一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工作就是高标准了。
【第80句】:【草多不烧灶,虱多不压秤】(谚)指野草再多也不能烧灶煮饭,虱子再多也增添不了人的体重。比喻无足轻重的人说话做事当不了家也作不了主。
【第81句】:【当面烧香,背后拆庙】(惯)比喻人前假装善良,背地里干坏事。
【第82句】:【时髦】现在,“时髦”一词很流行,它的意思是形容人的衣着装饰或其他事物新颖人时。时髦虽新颖,它却是个古老的词,在古代,时髦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意思,而是指当代的俊杰。《后汉书·顺帝纪赞》就记有“孝顺初立,时髦允集”之语。《旧唐书》也说:“朕初临万邦,思弘大化,务擢非次,招纳时髦。”其中的时髦都是时代英雄的意思。这个词义直到近代还在使用。那么,为什么将英才称为时髦呢?这与毛发有关吗?有关。但不是指人的头发,而是指马颈上的长毛。这处长毛是马的皮毛中最与众不同的,正如郭璞所说:“士中之俊,犹毛中之髦。”因此将才俊称为“时髦”,就不足为奇了。 “时髦”一词到清末时才逐渐转为如今我们所使用的意思。如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穿的喇叭裤既流行又时髦。
【第83句】:【鸡也飞了蛋也打了】(惯)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两头落了空。
【第84句】:【捧得高,跌得重】(谚)被人吹捧得越高,跌落下来摔得就越惨重。 指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接受别人的吹捧。 也作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捧得高高的,摔得扁扁的。 抬的高,跌的重。
【第85句】:鸡飞蛋打——双重损失;一场空
【第86句】:鸭脚上挂铜铃——响当当;当当响
【第87句】:【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一心只为得利,不管别人耻 笑。明代《石点头》:“因为这些榜样,所以见了钱财,性命不 顾,纵然被人耻笑鄙薄,也略无惭色。笑骂由他笑骂,好官 我自为之,这两句便是行实。”
【第88句】:我因为吃得太多,肚子撑胀。妈妈说:“酒醉君子,饭撑傻瓜。”(湖南·城步)
【第89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释义:极言苏州、杭州可与天堂相媲美。例句:江南真是个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像我们这地狱世界。
【第90句】:虫凭蠕动寻食,人凭劳动养身。
【第91句】:【鸡脚高来鸭脚低】释义:比喻人心下齐,步调不一致。例句:俗话说:“猛火烤不出好烧饼。”绿竹村这一阵风搭起来的互助组,合作没多久,鸡脚高来鸭脚低,组里就发生矛盾了。
【第92句】:【半天云里吹唢呐——九州十府都闻鸣】(歇)九州十府:言地域广阔。鸣:谐“名”。指名声很大,远近皆知。
【第93句】:【鸡多争窝,羊多争坡,和尚多了争饭锅】(谚)鸡多了就争着占窝,羊多了就争上山坡,和尚多了就争吃饭的锅。捐人多了就免不了争多论少,发生摩擦。
【第94句】:【破天荒】(惯)相传唐朝时湖北荆州每年送举人去考进士,均未考中,时人称作天荒;后来刘蜕考中了,称为“破天荒”。比喻第一次发生的事或第一次做某事。
【第95句】:一次,我对妈妈说:“妈,你陪我去街上买双鞋子吧!”妈妈说:“我成天不出三门四户的,忙得连个放屁的空儿都没有,哪有时间陪你买鞋?”(河南·邓县)
【第96句】:【两个肩膀扛着一张嘴——净等吃】(歇)指等着吃现成的。
【第97句】:【千般易学,一窍难通】(谚)指各种各样的本事都容易学,但要达到精熟的程度却很难。
【第98句】:小刚自己的作业都没有完成,还告妹妹小兰的状。妈妈说:“自己都是四尺八,拿着五尺量人家,管住你自己就行了。”(河南·内乡)
【第99句】:【和颜悦色买人心】(谚)态度谦和,言谈友善,就会得到别人的好感和支持。指待人和颜悦色是受人敬爱的重要条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