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穷汉妻,半张犁】(谚)穷汉的妻子,干起活来要顶半张牛拉的犁。 指旧时穷人的妻子要干很重的劳力活,生活负担十分大。
【第2句】:【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谚)敌:抵挡。在对打中,一只手招架不过两只手,一个人抵挡不了两个人。指人多势力大,少数人敌不过多数人。
【第3句】:【正月十六贴门神——迟了半月】(歇)门神:旧俗除夕或正月初一贴在门上的神像,迷信以为能驱逐鬼怪保平安。指行动迟缓,错过了时机。常含讥讽意味。
【第4句】:【骑马坐船三分险】 释义:无论做什么事都可能有一些风险。 例句:“俗话说,‘骑马坐船三分险’,何况打仗。”
【第5句】:【放鸽子】“放鸽子”比喻说话不算数、违约和欺诈行为。自古以来,鸽子展示于人的都是吉祥和平的意义,鸽子还寓意诚信,飞鸽传书就是人们利用信鸽的准确和精准的特性来传递信息。可这代表诚信的鸽子怎么会被人们用“放鸽子”来比喻不遵守诺言,带有欺骗的含义呢?它源自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放鸽子”是诱拐名贵鸽子的行为。偷窃者训练出一种专用的“诱鸽”,混到别人放飞的鸽群中,诱骗鸽群迷失方向,把它们引回到偷窃者的鸽笼中。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古时候有两个人,他们本来是很好的朋友。二人约定了某月某日,其中一个人要给另一人飞鸽传信,但到了约定的日子,等信的人却等来了一只没有携带信的鸽子。他就质问他的朋友:“你怎么只放鸽子不写信,不履行诺言,说话不算数呀!”“放鸽子”一词作为“爽约”的意思就这样流传下来。
【第6句】:【一槌敲中鼓中心】(惯)比喻一句话说中了要害。
【第7句】:【棒头出孝子】(谚)旧指要想使儿子将来孝敬老人,必须从小对他严加管教,乃至体罚惩戒。 也作棒头出孝子,箸头出忤逆。 箸头:筷子,指好吃好喝,一味溺爱娇养子女。 棒打出孝子,娇惯养逆儿。
【第8句】:【山沟里的毛驴,走不惯平川地】 释义:比喻不习惯。 例句:“好老乔哥哩,大家有什么不对,你批评就是,可不能提不当的话。”“山沟里的毛驴,走不惯平川地呵。”
【第9句】:【一锹就挖出个井来】 释义:比喻轻易就做成了一件事。 例句:他又安慰郭全海,鼓励他说:“随便干啥,都不能一下就能干好的。不是一锹就挖出个井来,得慢慢地挖,不能心急。”
【第10句】:【搅成一锅粥】(惯)1比喻把事情搞糟搞乱,闹得无法收拾。2指许多事情搅在一起,理不出头绪。
【第11句】:【雨过了送伞】(惯)雨下过了才送来用不着的伞。比喻假情假意。
【第12句】:【价高招远客】(谚)远客:远处的客商。只要肯出高价,路途再远,也会有客商把货送上门来。指只要舍得出高价,就不愁买不到缺货。也借指只要舍得出高额酬金,就不愁引不来人才。
【第13句】:【假大空】(惯)指虚假、夸大、空洞的内容。
【第14句】:【压不住定盘星】(惯)定盘星:秤杆上的第一颗星,为秤锤和秤盘成平衡状态时的悬点。比喻镇不住人。
【第15句】:【倒打一钉耙】 释义:比喻反皎一口。 例句:我们前些天,揭发批判了李春山,他现在公开赖账,还对李克同志倒打一钉耙,真是无耻已极。
【第16句】:【眼大要有神,耳大要有轮】(谚)指人生得一双大眼,必须有灵气才好;生得一双大耳,必须有耳轮才好。
【第17句】:【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知”现在的用法是形容什么也不知道或抵触回答问题。源自春秋时期。《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载: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因为对敌情不甚清楚,所以建议不可轻举妄动。他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人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说,作为一名指挥员谋划军事行动,自开始到中间,再到末尾都要搞清楚,而后再进攻。现在我们这三种情况都不知道,这不是作难吗?明代姚福在《青溪暇笔》中也说:“俗谓忙遽日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由此可知,所谓“三不知”,原是指某人对某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而言的。
【第18句】:【知冷知热是夫妻】(谚)指生活上相互照顾,相互体贴,是夫妻间的情分。
【第19句】:【盐也是这般盐,醋也是这般醋】(惯)比喻彼此一样,分不出高下。
【第20句】:【打关节】(惯)指采用贿赂的手段买通官员或其他关键人物。也指做疏通工作,扫清办事中的障碍。 也作通关节。 买关节。
【第21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释义:白天劳动,夜晚休息。 例句:这里家家互通有无,不分彼此,休戚相关,情同骨肉;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人人勤俭。
【第22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释义;比喻虚心好学,多向人请教,学到的知识就多。 例句:俗话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往后儿,你要注意随时随地向认字的人们学习,多认些老师。
【第23句】:【腊月初三打春雷——少有的事】(歇)腊月初三:农历十二月初三,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会打雷。指事情反常,很稀罕。
【第24句】:【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语一般两句连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过去封建时代,用来激励人们上进好学,形容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那么,它源自何处呢? 它源自宋真宗的《劝学诗》,诗中写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使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人们受其启发,又续貂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也不知道人们是有意逢迎皇帝,还是寒碜皇帝,反正“颜如玉”不如“黄金屋、千钟粟”格调高雅。不管怎么说,为后世留下了一句俗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把皇帝的杰作给冷落了。 以上三句诗,无非是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读了书,有钱花;读了书,有饭吃;读了书,有娇娘。有的少年为此追逐名利享受,误入歧途。毛泽东也曾向少儿劝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正道。
【第25句】:【千死万死,不过一死】(谚)千种死法,万种死法,无非就是要了这条命。指人到走投无路、万般无奈时,只有一死了之。 也作干死万死,终须一死。 干死万死,左右一死。 千死万死,总是一死。
【第26句】:【没事常思有事】(谚)指人应有备无患,以免事到临头措手不及。
【第27句】:【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见“大旱三年,饿不死厨官”。
【第28句】:【内藏虎狼之心,外饰温恭之貌】(惯)指人内心凶残狠毒,外表却装出温良恭谦的样子。
【第29句】:【晴天还要防阴天】见“好天也得防阴雨”。
【第30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谚)徒:同类,同伙。水过于清澈,会使鱼失去生存的条件;人过于苛察,会使自己孤孤单单,失去群众。 指为人处世贵在宽厚,切忌苛求。 也作水清无鱼,人察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
【第31句】:【浪子回头金不换】此俗语形容调皮捣乱的孩子一般都聪明,一旦改邪归正,肯定是好样的。 它源自北宋时期。“浪子”源于一个人名,北宋才子李邦彦。李邦彦是北宋大臣,才华出众,性情豪爽,风流潇洒,一表人才,写起文章来思路敏捷,文笔精巧。他生长在民间,熟悉庸俗猥琐的事情,待人接物也有一套办法,善于应对,反应也快。他善于唱曲逗乐,常把街头巷尾流传的俗语编缀成词曲,供人们传唱。他给自己取名为“李浪子”。 李邦彦担任宰相时,没有什么建树,只是阿谀奉承、巴结谄媚,占个官位而已。京城里的人都把他称为“浪子宰相”。 后来,人们就用“浪子”来指那些不务正业的游荡子弟。当然,浪子一回头,还愁不是良相,还怕不露才能,金银不换吗?
【第32句】:【一槌打双鼓】 释义:比喻一语双关。 例句:凤梨见石生道出心意了,一槌打双鼓说:“日兰中午会做出好香好香的饭菜,送到田头给你吃的。”
【第33句】:【在自家饭锅里偷嘴】(惯)偷嘴:偷吃东西。比喻破坏己方的事情。
【第34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谚)小节:生活中的小事。指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不拘泥于生活上的细枝末节。
【第35句】:【叉手不离方寸】(惯)方寸:指心。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第36句】:【明人不待细讲】(谚)明人:悟性很高的人。对明人讲话,点到为止,不必啰嗦重复。 也作明人不必细说。 明人不消细说。 明白人不用多费话。
【第37句】:【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谚)指人生上好的享受,是以自己吃极大的苦换来的。 也作不吃苦中苦,哪有甜中甜。 不受苦中苦,难有来日甜。
【第38句】: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
【第39句】:【用人血染红顶子】(惯)顶子:清朝官员装在帽顶正中的饰物,用宝石、水晶、珊瑚、金属制成,以其质料和颜色表示一定的品级。比喻靠害人来谋取官职。 也作“拿人血染红顶子”。
【第40句】:【有多大的笼子,养多大的鸟】 释义:比喻要根据条件办事。 例句:按说,应当有多大的笼子,养多大的鸟!可我……
【第41句】:【有了老婆不愁孩,有了木匠不愁柴】(谚)有妻就会生孩子,有木匠就有柴烧。比喻具备了充分的条件,需要的东西自然就会得到。
【第42句】:【冬天的大葱,叶黄根枯心不死】 释义:比喻不甘心失败,妄图作垂死挣扎。 例句:这些人也像冬天的大葱,叶黄根枯心不死。我们就应该来个剥皮刨根,不给它一点喘息机会!
【第43句】:【入火海,上刀山】见“上刀山,下火海”。
【第44句】:【添个蛤蟆四两力】(谚)添上个蛤蟆也能多出四两力来。比喻力量虽小,总能帮上一把劲。
【第45句】:【一不沾亲,二不带故】(惯)故:朋友。指既不是亲戚,又不是朋友,没有亲友关系。
【第46句】:【独头蒜——没瓣】(歇)独头蒜:指没分成瓣状的蒜头。瓣:谐“伴”。指未成家,单身。
【第47句】:【打白客】(惯)指托人办事不花钱。
【第48句】:【拆穿西洋镜】见“戳穿西洋镜”。
【第49句】:【吊死鬼说媒——白绕一番舌】(歇)绕舌:迷信传说吊死鬼的舌头伸出嘴外很长,说话时要把舌头绕起来。绕:谐“饶”。指白费一番口舌。
【第50句】:【湖区出好谷,山区出好屋】(谚)湖区浇灌方便,稻谷就长得好;山区木材丰富,房屋就盖得好。指哪方面的资源厚实,哪方面就得天独厚。
【第51句】:【摆龙门阵】我国西南部四川省等地方言,“摆龙门阵”就是聊天或讲故事的同义语。 “龙门阵”原本是古代打仗布阵的一种比较复杂的阵法。此阵模仿龙的活动方式,有龙头、龙身、龙尾,攻其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其余部分来接应,变化无穷.高深莫测。所以,“摆龙门阵”这一俗语借指故弄玄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人们平时交谈,说:“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收起你的‘龙门阵’吧。”后引申为比喻人们聊天或讲故事的内容千变万化,进而成为四川方言,指聊天讲故事。
【第52句】:行为不正经,舌头短三分。
【第53句】:【一根藤上的瓜】 释义:比喻处境、命运相同的人。“一根藤上”又作“一条蔓上”。 例句:我们苗家和汉族是一根藤上的瓜。我们要结成一条心,挖出行动队,消灭聂玉姣!
【第54句】:【不知哪头炕热】(惯)指不知做什么事情得利大。
【第55句】:【各走各的路,各投各的店】(惯)比喻各干各的,互不相干。
【第56句】:【人黄有病,天黄有风】(谚)指人的面色发黄,是有病的症状;天色发黄,是起风的预兆。
【第57句】:【顶门上不见了三魂,脚底下疏失了七魄】(惯)顶门:头顶。魂、魄:迷信的人指附于人体内,又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附于人体则人生,脱离人体则人死;道家认为人有三魂七魄。形容极度恐慌或恐惧。也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也作“丢了三魂,丧了七魄”。
【第58句】:【泼妇】“泼妇”是指生活中那些凶悍、蛮不讲理的归女。它源自哪里呢? 汉代名臣朱买臣,在家是个“妻管严”,他不想这样狼狈地生活下去,准备外出找官做。妻子对他冷嘲热讽,讥其朽木不可雕,并跟他闹分手。朱买臣只好跟妻子分了手。岂料,这个朱买臣在外真的做了大官,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时,妻子后悔了,又来找他,要求和他复合。朱买臣拿起一盆水泼在马前的地上,对妻子说:“如果你能把水都收回盆里,我就和你复合!”成语“覆水难收”也是由此而来。姓朱的恶老婆也就有了个“雅号”——泼妇,即像泼出水的妇人,不能再走回头路了。这就是历史上原装的“泼妇”。 但“泼妇”的传播却与乾隆帝有关。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乾隆皇帝在一次下江南的行程中,路过古城镇江之时,看到大市场口有两个老妇在叫骂恶斗,极其不雅,不禁叹道:“天下之泼,唯……之妇也。”皇帝一出口,“泼妇”一词流传也就更快了。
【第59句】:【十月无工,只有梳头吃饭工】(谚)农历十月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时节,除去洗脸梳头、做饭吃饭,简直就没有做活的时间。指农历十月白昼最短。
【第60句】:【在小算盘上打】见“打小算盘”。
【第61句】:【一而再,再而三】(惯)比喻由此及彼,连续多次。
【第62句】:【千粒米,不成滴;千粒麦,不成白】(谚)酿酒是用米做原料的,一千粒米也难酿出一滴酒;磨面是用麦做原料的,一千粒麦也磨不出一撮面。指酿酒、磨面要用很多粮食。
【第63句】:【眼睛里冒火】(惯)形容人极其愤怒的样子。 也作“眼睛窜火苗子”。
【第64句】:【家家卖私酒,不犯是好手】(谚)私酒:违反法规、私下售卖的酒。 好手:手段高明的人。家家都卖私酒,只要不被抓住就是好手。旧指人不怕违法,就怕做违法事却没有不让人发现的高明手段。
【第65句】:【结束】事情到了最后阶段称之为“结束”。如快开学了,暑假即将结束。 “结束”一词,源自古代少女结婚。现在只要看到女子的左手无名指上戴了戒指,就表示她已经订婚或结婚了。而在我国古代,女子把头发束起来也就意味着她已经订婚或嫁为人妇了。“结束”一词的由来跟古代妇女结婚有密切的关系。“结束”就是把头发盘结束起来.“结发夫妻”也是来源于此。 我国儒家传统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头发也被认为是人体最珍贵、最神圣的一部分,古代女子一生是不能剪发的,头发也就越长越长。 大约到十五岁的时候,就必须把头发盘起来,要举行笄礼,也就是成年礼。 这时候家里人会把及笄女子的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此女子成年了。而且一般来说,女子在“及笄”之前,父母就已经给她订下了婚事,到“及笄”那一年出嫁。束发结簪就表示女子已为人妇,为闺阁之女的完结,为之结束,这就是“结束”一词的由来。同时,又是该女子新生活的开始。
【第66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第67句】:【乍入芦圩——不知深浅】(歇)乍:刚刚。芦圩:周围有岸堤的芦苇湖。深浅:本指水的深浅程度,转指事情的底细。指初到一地或刚做某事,不了解情况。也指说话、做事不知高低。
【第68句】:【有今天没明天】(惯)1指人年老或病重,将不久于人世。2指生活贫困,今天有吃的,明天的还没有。 也作“有今日没明日”。
【第69句】:【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儿——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歇)影戏人子:皮影戏中的人物。提醒人做事不要太露骨,免得被戳穿。
【第70句】:【围棋】“围棋”是个很了不起的发明,时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的棋类,还没有一种能超越围棋的深奥。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两支人马,一个画上纵横十九道线的棋盘做鏖战战场,以攻为守,以守为攻,佯攻真占,似退实围,诱敌深入,独胆攻坚,异军突起,奥妙无穷……围棋的变么幻莫测全集中在五个字上:包围反包围。亲自下围棋,有统领千军万马之感觉;观看围棋,那时隐时现令人拍案叫绝的战局,令人对棋高一招的智者肃然起敬。围棋出现可追溯到尧、舜时代,据说是尧或舜当中的一位发明的。这个说法见于多种古籍记载,当然,若准确说出围棋问世年代,已不大可能。而今见到的文献资料,秦汉时期的有“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说.后来的《博物志》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日: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子。”大意都是说或尧或舜发明的围棋,两说的共同点都是以围棋教育启发儿子,尧的儿子叫丹朱,舜的儿子叫商均。 下围棋对锻炼人的脑力、思维、判断、胆略、忍耐力、统筹才能和应付复杂情势能力十分有益。
【第71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谚)道:道行,佛家修行的工夫。魔:佛教指破坏修行的恶魔。指道行有一尺高,阻挡修行的魔力就有一丈高。原为佛门用语,是说修行者越进步,前面的阻力越大。比喻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越大,进取越艰难。 也作“道高一丈,魔高一丈”。
【第72句】: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第73句】:【甜从苦中来,福从祸中生】(谚)甜是从苦中熬出来的,福是从祸中转化来的。指苦与甜、祸与福是会互相转化的。
【第74句】:【之乎者也】“之乎者也”原来是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四个虚词助语(有时做代词用),四个字连在一起词义就发生了变化,有了新义,用以讽刺那些咬文嚼字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形,或形容文理不通半文半白的话或一般含有识刺意味。它源自哪里呢? 将“之乎者也”撮合到一块,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一大发明。据宋代僧人《湘山野录》载:宋太祖赵匡胤巡游朱雀门,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四个大字,便问陪同他出游的宰相赵普道:“为何不只写‘朱雀门’,加‘之’字做什么?”赵普解释道:“‘之’是助语气的。”太祖大笑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自此以后,便产生了一个新词语,而且使用频率颇高,如《红楼梦》中有:“石头说: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不大近情,自相矛盾。” 有,鲁迅《孔乙己》云:“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现实生活当中也常用到,如:某人好转(音Zhuai)两句古文,张口之乎者也,酸溜溜的。
【第75句】:【菩提树】“菩提树”是经常碰到的一个名词,特别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菩提树是佛教中的圣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这么一首关于菩提树的偈子,流传甚广。那么,菩提树到底存在不存在呢?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觉树”、“道树”、“思惟树”、“佛树”,属于桑科,原产于东印度,为常绿乔木。其叶呈心形而末端尖长,花隐于球形花囊中,花为囊熟时呈暗橙色,内藏小果。 “菩提”为古印度语(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菩提树与佛教渊渊颇深,据传说,两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轻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佗。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第76句】:【红牛黑牛,能曳犁的都是好牛】 释义:比喻不看外表或形式,而从实际效果判断好坏。 例句:有时候,他将不这样直说,他只含蓄地说:“红牛黑牛,能曳犁的,都是好牛。”庄稼人一听,都能明白他的意思啦。
【第77句】:【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 释义:比喻没有多少好处可图。 例句:如今新社会,有钱人家过日子,是寸步难行。今后的生意,恐怕也是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没有什么大事头了。
【第78句】:【千家吃酒,一家还钱】(惯)众人喝酒,一人出钱。比喻众人得好处,却由一人付出代价。
【第79句】:【河水犯不到井水】见“井水不犯河水”。
【第80句】:【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谚)别人教的东西往往难以化成自己的东西说出来,做事贵在自己有主见,不盲从别人。
【第81句】:【叫化子碰上要饭的——穷对穷】(歇)指穷困的碰上穷困的。
【第82句】:【吃人不见血】见“杀人不见血”。
【第83句】:【好戏耐看,好曲中听】(谚)好戏让人久看不厌,好曲子让人百听不烦。指优美的戏曲能给人提供高雅的艺术享受。
【第84句】:【走桃花运】见“交桃花运”。
【第85句】:【冬吃萝卜夏吃姜】(谚)萝卜:有帮助消化功能的蔬菜。姜:生姜,有开胃暖胃的功能。指冬季多吃萝卜,夏季多吃生姜,有助于身体健康。 也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郎中开药方。郎中:中医医生。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请医生免烧香。烧香:拜神上香,祈求保佑。
【第86句】:【属啄木鸟的——嘴硬屎稀】(歇)啄木鸟:一种益鸟,嘴尖而直,能啄开木头。嘴:本指啄木鸟的嘴,转指说话。指人说话的口气很强硬,行动却松懈、无能。含讥讽意味。
【第87句】:【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这一俗语比喻即使是强有力者,也难以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此典出自《西游记》第四十五回。 孙悟空、沙僧、猪八戒一行,历经千辛万苦,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一天,路过车迟国,本要进见国王倒换关文,却与国王的假国师发生了冲突。 正当国王疑惑的时候,忽然殿前来了三四十名乡佬,朝上磕头道:“万岁,今年整个春夏都无雨,庄稼受旱,特来启奏,请哪位国师爷爷祈一场甘雨,普济黎民。”国王应允,并对悟空说:“你今远来,冒犯国师,如你敢与国师赌胜求雨,胜了,饶你罪名,倒换关文,放你西去;不胜,就将汝等沙场典刑。”悟空笑着答应了。 那位假国师原是虎力大仙,准备登坛求雨。孙悟空说道:“你也太自以为是了,对我这个远方僧人一点也不谦让,不过也难怪,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虎力大仙抢先一步,祈雨去了。孙悟空随后施展威力,让虎力大仙一败涂地。而他自己倒是祈来了瓢泼大雨,为当地老百姓解除了燃眉之急。 “强龙不压地头蛇”,话虽那么说,只要正义在手,神龙没有斗不过地头蛇的。
【第88句】:【楚汉相争,寸步不让】 释义:楚汉相争:指刘邦和项羽争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比喻彼此互不相让。 例句:孙贵又说“喂,哥们,咱虽是楚汉相争,寸步不让,但别忘了‘同舟共济’,还得遵从‘为人一条路,惹人一堵墙’啊。”
【第89句】:【鸟无头不飞】 释义:比喻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领头的人。参见“蛇无头而不行”、“人无头不行,乌无翅不腾”。 例句:“鸟无头不飞,你这扶梢的不在,他们都不敢当家。”
【第90句】:【要宜麦,见三白】(谚)三白:三场好雪。要想麦子丰收,最好是腊月里能连下三场好雪。指冬雪是麦子丰收的保证条件。
【第91句】:【正理一条,蛮行千样】(谚)指正理只有一条,而蛮横行径却是干奇百怪的。
【第92句】:【三个人里头有诸葛亮】 释义:比喻人多,必然有智慧出众的人才。 例句:李江国喊:“老虎,说话呀!三个人里头有诸葛亮,大伙一讨论,就把这理弄明白了,说话呀,老虎!”
【第93句】:【吃官饭】(惯)指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靠工资生活。
【第94句】:【丁是丁,卯是卯】(惯)丁:天干的第四位。卯:地支的第四位。丁卯不能混为一谈。一说丁卯谐工艺制作中的“钉铆”。钉,榫头;铆,铆眼儿。钉和铆的尺寸错了,器物便安装不成。形容对事认真,一丝不苟,毫不含糊。 也作“钉是钉,铆是铆”。
【第95句】:【刀砍的不如旋的圆】 释义:旋:用车床切削或用刀子转着圈地削。用刀砍的不如用旋子旋的圆。比喻方法不同,效果不一样,好坏分明。也指不会说话,或胡编瞎话,说不圆全。 例句: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刀砍的不如楦(旋)的圆。我看老迟私心太重了,这样的党员给垦荒队掌舵,弄得不好,非把船开得翻个儿不可。
【第96句】:【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释义:比喻急迫需要,不容选择。 例句:“喂,牵走吧,一个猪的价钱。常言说:饥不择食,寒不择衣。凭你们柿树沟生产队,还能买多好的牲口!有好的,八千块,您要不起!”
【第97句】:【寒食节】现在寒食节是一个为故去的亲人(特别是父母)烧纸钱的节日,是一个全国性重大的民俗节日。唐代大诗人杜牧有首描写清明节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后来,清明节与寒食节混为一谈,甚至有些年轻人只知清明,误把寒食当十月一(与故去的亲人烧纸送寒衣)。 “寒食节”始于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历史事件。寒食节本是个禁忌性的节日,也是一个纪念性节日。所谓禁忌,寒食节也叫禁火节、禁烟节,是在节日不准生火做饭,而要冷吃事前做好的饭或水果之类,所以叫寒食节。所谓纪念,是相传这个节日起源于纪念介子推。 两千六百多年前,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后母骊姬的陷害,在国外流亡多年。一次路过卫国的时候,重耳和他的随从被人追击,慌不择路,逃到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甚是饥饿。这时重耳发现大臣介子推不见了,别人说他乘危逃脱,重耳相信介子推不是那种人。果然过了一会儿,介子推给公子端来了一碗肉汤。重耳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一饮而尽。这汤原来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肉熬的。公子得知此情,表示即位之日,一定重加封赏。后来重耳真的即位成了晋文公,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犒赏功臣时却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邀功请赏,悄悄地到山林里躲了起来。人们赞赏介子推的这种行为,同时也对晋文公不满,于是,有人在他的门上挂了封信。晋文公见到信,猛然想起介子推,遂派人去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从。 有人给晋文公出主意放火烧山撵他出来。不想,介子推在大火中抱树而死。晋文公有感于此,下令以后每年介子推被烧死的这天,全国禁火,吃干粮、冷饭。 关于禁火的日期,也就是寒食节的节期,历来说法不一。它不是固定在一年的某月某日,而是给出一个相对的参照点推算。参照点有两个,一是清明,一是冬至。一般说法是清明前一天或两天为寒食节。另一种说法是以上年的冬至为基准,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或一百零六天为寒食,所以寒食节又叫“百五节”、“百六节”。《荆楚岁时记》云:“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两种推算方法都与清明相邻,所以,现在无论是给亲人烧纸还是给英烈扫墓都在清明前或清明进行。俗谚有“早寒食,晚十月一”之说。
【第98句】:【朝廷不差饿兵】(谚)差:差遣,派遣。朝廷也不差遣饿着肚子的士兵。指派人办事,首先要解决好他的吃饭与生活问题。 也作天子不差饿兵。 皇帝不差饿兵。
【第99句】:【北人乘马,南人乘舟】见“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上一篇:谚语俗语文案集锦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