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句句充满智慧!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歇)枷:旧时套在犯人脖子上的一种刑具,用木料制成。木匠做了枷,又戴在自己脖子上。指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受后果。 也作“木匠戴大枷——自作自受”。

【第2句】:【人勤地不懒】(谚)指在农业生产上,人越是勤苦,地越能丰收。 也作人勤地不懒,粮多望客来。 人勤地有恩,黄土变成金。

【第3句】:【捡到筐里就是菜】见“搭在篮里便是菜,提在篮里便是蟹”。

【第4句】:【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惯)体面眼:指势利眼。心里只向着富人,眼里只看得起有地位的人。形容人非常势利。

【第5句】:【七个不成,八个不就】(惯)形容怎样做都不行,非常难办。

【第6句】:【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九州一词起源于何处,最早见于金文《叔夷钟铭》,说中国的疆域有九州。具体指哪几州,众说纷纭。一种采用《禹贡》的说法,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成九州,划分的情况是:冀州(今山西、河北,辽宁);兖州(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部分);青州(今山东、辽宁东部);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荆州(今两湖及江西西部);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梁州(今陕西南部和四川);雍州(今陕西北部、中部和甘肃及其以西地方);扬州(今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 “九州”只是传说中的行政区域而已,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既然它已在我国的文化史中沉淀下来,人们便以它泛指中国了。

【第7句】:【打小报告】(惯)指背地里向领导或长辈夸大或无中生有地反映别人的所谓问题或缺点错误。

【第8句】:【儿要自养,谷要自种】 释义:借指要自己靠自己。 例句:“旁人咱不管,咱只管咱个人。‘儿要自养,谷要自种。’我的主意我会拿,完了。”

【第9句】:【一世为官三世累】(谚)劝人做官应廉洁,以免后代受连累。

【第10句】:【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谚)安傅:附着在哪里。指毛是附着在皮上的,皮要是不存在,毛就无从附着了。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便无法存在。 也作“皮且不存,毛将焉附”。

【第11句】:【开弓不放箭】 释义:拉开弓而不射箭。比喻故作姿态、虚张声势,或拉开架势,待机行事。 例句:事还是竟弄破了好,还是“开弓不放箭”,大家弄几个钱有益?

【第12句】:【飞鸟各投林】(惯)比喻各人寻找各人的办法、出路。

【第13句】:【秋茄晚结.菊花晚发】 释义:秋茄结果晚,菊花开花迟。比喻年龄虽大,但仍能有作为。 例句:“却不道秋茄晚结,菊花晚发,我虽然老便老,似京枣,外面皱,里面好。”

【第14句】:【上台容易下台难】(谚)指受任官职,有职有权,自然容易;罢免丢官,无职无权,自然难堪。

【第15句】:【拿着赶狗棒儿骂皇帝——贵贱也不自量】(歇)赶狗棒儿:乞丐讨饭时用来打狗的木棍。指人不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自以为了不起。含讥讽意味。

【第16句】:【药不投方,哪怕用船装;药投了方,只要一碗汤】(谚)方:药方。 下药要是不对症,服上一船药也没用;下药要是能对症,只一碗汤药就可把病治好。指药贵对症,不在量多。

【第17句】:【鱼帮水,水帮鱼】(惯)比喻人与人互相帮助。

【第18句】:【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女】(谚)平地里常会开出好看的鲜花,高山上常会有俊秀的女子。指僻野的山村往往有美丽的女子。

【第19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谚)指树林大了,有益鸟也就有害鸟,有善鸟也就有恶鸟,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有。比喻人多了,少不得就有邪恶的人。 也作“树林大了,什么鸟都有”。

【第20句】:【金砖掉在井里——早晚得捞上来】(歇)指财物迟早会得到。也比喻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

【第21句】:【肩膀端着一个脑袋】(惯)指跟普通人一样,没什么区别。 也作“两个肩膀顶着个脑壳”。

【第22句】:【抖威风】(惯)指在人前故意显示让人敬畏的气派或气势。

【第23句】:【一面墙挡八面风】(惯)形容人本领了得,一人能对付许多人。

【第24句】:【摆阵势】(惯)指拉开架势,准备较量。

【第25句】:【心窄得放不下颗黍子】(惯)形容人心胸狭窄。

【第26句】:【拿人血染红顶子】见“用人血染红顶子”。

【第27句】:【老虎头上抓虱子——好大的胆】(歇)指胆量太大,不知危险。常含责骂意。

【第28句】:【娘家住不老,亲戚饭吃不饱】(谚)闺女不能总住在娘家不出嫁;靠亲戚家接济,难以养活自己。指生活必须自立。

【第29句】:【近水楼台先得月】 释义:靠近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先得到好处。 例句:凤琴真有这样的钟爱之情,为什么不单独寄信给他?掺在大家的信中,那些整天守在场子里的疯姑娘们,安能不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把给他的信拆开呢?

【第30句】: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第31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风景秀丽,自古就很有名气。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语又是从何而来呢?它源自北宋。早在北宋,汴京的人们就传唱“苏杭百事繁度,地上天宫”的民谣,羡慕苏杭的繁荣富足。而后金灭了北宋,南宋王朝还真迁都杭州,偏安一隅,杭州苏州更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后来,诗人范成大在他编纂的苏州地方志《吴郡志》中写道:“谚日: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日:苏湖熟,天下足。”到了元代,周卿在《蟾宫曲》中又写道:“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诗句比起以往的说法,更精炼,更上口,所以历久不衰,流传至今。

【第32句】:【薪水】“薪水”在古代指俸禄,在现在指工资。那么,古今的收人为什么叫薪水呢? 东汉以前,一般俸禄都发放实物(粮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货币形式(金银或钱币)将俸禄发给官员。古代官员俸禄的名称不止一种,如“月给”、“月薪”、“月钱”、“月费”等。 而最早将俸禄称为“薪水”的是在魏晋六朝时。《魏书·卢昶传》中记载:“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这里的“薪水”就是指日常开支的费用。而明代将俸禄称为“柴薪银”,意思是帮助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开支的费用。现代人们常把工资称为薪水,如长工资叫“提薪”。

【第33句】:【丢了三魂,丧了七魄】见“顶门上不见了三魂,脚底下疏失了七魄”。 古国名,即今南洋群岛的爪哇岛,古人视为辽远虚无之地。本指扔得远远的。比喻忘得一干二净。

【第34句】:【这手来,那手去】(惯)1指钱仅仅从手中过一下,并不花用。2指花钱没有节制,挣多少花多少。 3指日子不富裕,没有积蓄。

【第35句】:【十里不同俗】(谚)指一处有一处的风土民情,即使两地相隔很近,也难求一致。 也作十里乡俗不同。 十里乡俗不一般。

【第36句】:【黄鼠狼娶媳妇儿——小吹小打】(歇)讥讽人办事小里小气,不大方。也指小打小闹,气派、规模小。 也作“黄鼠狼娶媳妇儿——小打小闹”。

【第37句】:【戴乌纱帽】(惯)乌纱帽:古代官员戴的用黑纱布制成的帽子。比喻当官,居于领导地位。

【第38句】:【会家不忙,忙家不会】(谚)会家:会做的人,懂行的人。指从容应对的必是行家,慌手慌脚的必是外行。 也作会者不忙,忙者不会。 忙者不会,会者不忙。

【第39句】:【再过二十年,又是好汉一条】见“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第40句】:【杏林】在医院常常看到病人送给医生的锦旗或匾额上,除了“妙手回春”一类题词外,还有“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赞语。那么,“杏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源起何处? 据说,董奉是三国东吴的名医,他与北方魏国的华佗几乎齐名。董奉医术精湛,行善乐施,治愈无数疑难病症,口碑甚好。董奉到了老年,移居江西庐山。他身处山林,却心系患者,仍旧热心为百姓看病。远近的人们纷纷前来求医,他看到求医者大多是贫苦的乡民,决定不收任何报酬,甚至连药费也由自己倒贴。只要求病人一旦康复痊愈,要种植杏树,小病种一棵,大病种四五棵。病人感恩戴德,争相种树。数年后,董奉居住的院落周围杏林叠翠,蔚然成林。“杏林”承载了董奉行医的佳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他不仅是医术医德的楷模,也是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模范。“杏林”也成了夸赞医生的美称了,医药行业也称为“杏坛”。

【第41句】:【黄瓜菜都凉了】 释义:黄瓜菜本来就是凉的,这是一种诙谐的说法。比喻什么都晚了。 例句:刘三儿傲慢地挺起胸脯:“要指望着你们两个找葫芦,黄瓜菜都凉了。”

【第42句】:【土居三十载,无有不亲人】(谚)在同一块土地上居住了几十年的人,没有不亲密的。指共同的劳动生活容易使人们亲近和睦。

【第43句】:【倒插门】(惯)比喻男子到女方家里结婚落户。 也作“倒踏门”。

【第44句】:【前人田土后人收】(谚)前辈人开垦或购置田地,后辈人获得田地的收益。指前人创业,后人继承,历来如此。 也作前人田地后人收。 前人田土,后人收留。

【第45句】:【石头蛋腌咸菜——一盐难进】(歇)盐:谐“言”。进:谐“尽”。指事情说来话长,一句话讲不清楚。

【第46句】:【树高干丈,叶落归根】 释义:比喻人最终总希望回到故乡;也比喻事情终究要归结到某处。“千丈” 又作“干尺”。“叶落”又作“落叶”。 例句:兀术道:“古人有言:‘树高干丈,叶落归根。’卿家若然思念家乡,某家差人送你回国。”

【第47句】:【谷雨三朝看牡丹】(谚)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三月下半月。三朝:三天。指谷雨节过后,牡丹花盛开,此时正是观赏牡丹花的最佳期。

【第48句】:【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一俗语比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境地下不肯死心。 这个俗语出自清朝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其中有这样的话:“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我们横竖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但为什么非要说“黄河”而不说“长江”呢? 据晚清小说《扫迷帚》第五回中写到昆山通人汪梧凰,辨析苏州谚语时说:“弗到黄河心弗死,到了黄河死不及。”其中的“黄河”是“横祸”的误写,说的是人不犯横祸,则不肯死心塌地;等到犯了事,则身为囚犯,想死都来不及了,是劝人及早改过的意思。现在常被用来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就是说,“黄河”并非真指黄河,而是“横祸”的谐言,苏州方言所致。 久而久之,人们为了表达直接,避开不吉利的原意,遂把“不得横祸心不死”演变成了“不到黄河心不死”。

【第49句】:【后脑勺上都长着眼】(惯)形容人警惕性非常高。也形容人非常留意观察周围的动静。 也作“后脑勺上长眼睛”。

【第50句】:【炒下豆子众人吃,打烂炒锅一人赔】(惯)比喻好事人人有份,祸事一人承担。 也作炒豆大伙吃,炸锅一人担。 炒豆大伙吃,炸锅一个人的事。

【第51句】:【侮人还自侮,说人还自说】(谚)指轻慢别人、非议别人的人到头来总要自食其果。

【第52句】:【擀面杖吹火——不通气儿】(歇)擀面杖:擀面用的木棍儿,没有通气孔,无法用来吹火。本指空气不流通,转喻不通达事理。

【第53句】:【见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搭拉话】见“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找话”。

【第54句】:【薄饼从上揭】(谚)薄薄的面饼,要一层层从上到下揭取。比喻做事不能乱来,必须按照顺序,依次而行。

【第55句】:【报喜不报忧】 释义:只说好的,不说坏的。比喻虚报成绩。也说“报吉不报凶”。 例句:“会不会因为马之悦去年犯了错误,现在想要讨好、表功,故意跟自己报喜不报忧呢?”

【第56句】:【大晴天下雹子】(惯)雹子:冰雹。比喻灾祸突然降临。

【第57句】: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树多成森林。

【第58句】:【山恶人善】(谚)山势是险恶的,但居住在山里的人是善良的。比喻人的相貌虽然丑陋,心地却很和善。

【第59句】:【老虎头上拍苍蝇】 释义:比喻做事胆子大,敢去触犯强横的人。 例句:新嫂子在心里说,“瑞昌是余师傅的大徒弟,出名的‘独角牛’,他是好惹的么?这不是‘老虎头上拍苍蝇’么!”

【第60句】:【哪块黄土不埋人】见“何处黄土不埋人”。

【第61句】:【筷子插在豆腐里——稳当当的】(歇)形容稳妥可靠。

【第62句】:【甘拜下风】“甘拜下风”是指自认不如他人,并真心佩服他人。出自《庄子·在宥》:“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 后来“顺下风而拜”就演变成“甘拜下风”,表示诚信佩服,自认不如对方。 此源来自典籍,庄重严肃。但源庄流谐,故事情彩。 西晋时期有个大富豪叫石崇,据说他富可敌国。王恺是晋武帝的舅舅,也是一个富豪。他们俩争强好胜,经常在一起比谁吏富。因此,两人经常到处搜罗绮丽的宝物装饰衣服或车子。 一次,晋武帝踢给王恺一棵高两尺的珊瑚树,此树枝丫或密或疏,形态美丽,简直是世间少有。王恺如获至宝,非常得意,认为这次石崇该认输了。 于是,王恺就带着这棵罕有的珊瑚树去见石崇。 石崇看完之后,不动声色地拿起铁如意,趁王恺不注意,一下子打在珊瑚树上,珊瑚树马上就碎了。王恺见石崇亲手打碎了皇帝赐给自己的宝物,以为石崇是嫉妒自己而毁宝,声色俱厉地责问石崇打碎天下最好的宝贝怎么办。 石崇却不慌不忙,悠然地对王恺说:“你别埋怨,今天我赔你。”石崇说完,就命令仆人去搬家里的珊瑚树。待石崇把家里的珊瑚树都搬出来后,王恺惊呆了。别说两尺高,四尺高的都有,其中光彩夺目的就有六七棵,王恺从来都没见过。像王恺刚刚拿过来的那样的还有很多。王恺看后,茫然若失,不得不甘拜下风了。

【第63句】:【十耕萝卜九耕麻】(谚)指农历十月宜耕萝卜地,九月宜耕麻地。

【第64句】:【背人偷酒吃——冷暖自家知】(歇)本指酒的冷热自己知道,转指各人的心事或处境,各人自己知道。

【第65句】:【挑得篮里便是菜】见“搭在篮里便是菜,捉在篮里便是蟹”。

【第66句】:【守夜雁后有群雁】(谚)守夜雁:大雁夜间群栖一处,有一只雁担任警戒任务。有守夜雁的地方,必定有群雁在。比喻有放哨的人,就必定有受保护的人群。

【第67句】:【天无绝人之路】(谚)老天不会让人无路可走。指人在绝境中总能找到出路。为鼓励人战胜困难的常语。 也作天下没有绝路。 天不绝人。

【第68句】:【脑子里缺根弦】(惯)比喻头脑简单,心眼儿少。

【第69句】:【分一杯蓝】(惯)比喻分得一份好处。

【第70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释义: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很有智谋,后人把他作为智慧的化身。比喻人多智慧多,遇事会想出好办法。“顶”又作“当”、“抵上”、“赶”、“合成”等。 例句:于连征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们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

【第71句】:【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谚)燕衔泥:燕子垒窝,靠一口一口地衔来泥,费时而又艰难。 河决堤:河水冲开了堤岸,其势迅猛异常。指节约是美德,但很费力;浪费是恶习,但很容易。

【第72句】:【抖起来了】(惯)指因有了钱或有了地位而得意起来。

【第73句】:【开倒车】(惯)比喻逆潮流而动,向后倒退。

【第74句】:【无根沙蓬——没有个准地方】(歇)沙蓬: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后枯死,被风刮走,无定所。指人没有固定的住处或去处。

【第75句】:【大水未到,先筑高堤】(谚)堤:堤岸,防水的建筑物。指在洪水到来之前,先把堤岸筑好。泛指做事必须提早作好准备。

【第76句】:【满壶全不响,半壶晌叮当】(谚)水装满一壶,摇着不响;只装半壶水,一摇就响。比喻品格高、学识深的人深藏不露,才疏学浅、为人轻浮的人总爱张扬。 也作满瓶不动半瓶摇。 整瓶不摇半瓶摇。 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

【第77句】:【不会念经,休做和尚;不会绱鞋,休做皮匠】(谚)绱鞋:把鞋帮、鞋底缝到一起。指会念经文的,才有资格当和尚;会绱鞋的,才有资格当皮匠。泛指干哪一行的,必须熟悉哪一行的业务。

【第78句】:【蚂蚁戴荔枝壳——充大头鬼】(歇)指身份卑微的人硬要充当大人物。也泛指装模作样蒙骗人。 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蚂蚁子戴荔枝壳——假充大头鬼”。

【第79句】:【鸟有鸟路,人有人路】 释义:各人有各人的路,不必相互干涉。 例句:“满牛哥!我们相好了几年……若是从小算起,我们就是相好了十几年……可是你放心,我不是来责怪你的,也不是来哀求你的!鸟有鸟路,人有人路。”

【第80句】:【老虎挂上念佛珠——想变着法来吃人】(歇)念佛珠:佛教徒念经时用来计算次数的成串的珠子,也叫佛珠、念珠、数珠、串珠。指坏人想变化手法装成好人来伤害人。 含责骂意。

【第81句】:【冤家】“冤家”一词,原意为怨家,指仇人。现在指爱的亲昵之称,是反语,如同情人之间女子说情郎“你真坏”一样。“冤家”一词源自唐代,唐张薷《朝野佥载》有“此子与冤家同生”之句。 到了宋代,“冤家”这个词,通过“不饶人”这一语义成分,从所仇转为所爱,表示似恨而实爱的感情。如黄庭坚《昼夜乐》词:“其奈冤家无定据,约云朝又还雨暮。”《董解元西厢记》一日:“正是咫尺是冤家,浑如天样远。” “冤家”的这种含义,在“冤家”一词的运用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宋蒋津在《苇航纪谈》中对“冤家”的这种丰富含义作了总结:后阅《烟花记》有云:“冤家之说有六:情深意浓,彼此牵系,宁有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废,所谓冤家者二;长亭短亭,临岐分袂,黯然销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者三;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寐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怜新弃旧,忘恩负义,恨切惆怅,怨深刻苦,所谓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触景悲伤,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冤家”的这六重含义,无不传达了男女之间那种又爱又恨,又疼又怨,缠绵悱恻的复杂感情,难怪古往今来的恋人都爱以“冤家”相称了。 “冤家”一词,除了指心爱的人外,还指心爱的东西。如《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日:“婆子袖里扯出个小帕儿来。道:‘就是这个冤家,虽不值钱,是一个北京人送我的,却不道礼轻人意重。…

【第82句】:【七十二个心眼儿,九十六个转轴儿】(惯)形容人心眼多,头脑灵活。

【第83句】:【鞭炮两头点——晌到一块儿】(歇)响:谐“想”。指所想的不谋而合。

【第84句】:【急婆娘嫁不下好汉家】(谚)婆娘:北方对妇女的俗称。指急着想嫁出去的女子,往往找不到如意郎。泛指做事急于求成的,往往结果很不满意。 也作急婆娘难嫁如意汉。 忙婆娘嫁不到好汉子。

【第85句】:【谁的黑锅谁背】 释义:谁办错了事,谁负责任。 例句:迟大冰得意地说:“谁的黑锅谁背,想把黑锅烟子往别人脸上抹呀!那叫缺德。”

【第86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惯)阳关道:经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往西域去的大道,泛指大路。指关系决裂,分道扬镳。 也作你过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你走你的阳关道,俺走俺的独木桥。 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桥。

【第87句】:【抛在东洋大海里】见“丢去东洋大海”。

【第88句】:【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歇)攮:用刀枪刺,谐“囔”(拼命地往嘴里塞食物)。本指枪头子刺到贼肚子里,转指东西被吃到贼肚子里。用于责骂人。

【第89句】:【好事全归花大姐,坏事全怪秃丫头】(谚)花大姐:富贵人家的小姐。秃丫头:侍候小姐的丑丫头。 好事情全都归在小姐的名下,坏事情全都扣在丫头头上。借指有功劳都是头头们的,有错误都是手下人的。 也作“好事总归花大姐,坏事总怨秃丫头”。

【第90句】:【大军未到,粮草先行】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第91句】:【心病从来无药医】(谚)心病:精神上、心理上的病症。指心病自古以来就没有药物能治疗。

【第92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谚)三:多的约数。指井多淘上几遍,就能吃上甜水;人多向几位师傅学习,就能博取众长,学到高超的技艺。

【第93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惯)形容虽然相距很近,互相却并不往来。 也作鸡鸣犬吠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第94句】:【寡人】古代皇帝自称寡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寡人”就是“寡德之人”的意思,是古代君王的一种谦称,意思是说自己无能无德,有负臣民的重托。 应该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是一种谦虚的姿态。但实际上明君不多,暴君、昏君却不少,同称“寡人”。 作为皇帝专称的“寡人”,有一个发展过程。先秦时期,可以自称寡人的人很多《礼记·曲礼下》记载:“诸侯见天子,日‘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日‘寡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王问蔺相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除此之外,士大夫也有自称寡人的。《世说新语》中:“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到了唐代,寡人成了皇帝自称,其他身份的人都不能自称寡人了。

【第95句】:【追击炮打蚊子——小题大做】(歇)追击炮:一种火炮,以曲射为主,能射击遮蔽物后面的目标。指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对待、处理。常含讥讽意味。

【第96句】:【三下五除二】(惯)原为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干脆利索。 也作“三下五去二”。

【第97句】:【三年易考文武举,十年难考田秀才】(谚)文武举:科举时代的文举人和武举人。田秀才:种庄稼的行家。三年考个举人容易,十年成个种田行家很难。指学成种田行家实在不易。

【第98句】:【门子(门路)】现在,老百姓把在政府里或某些部门里有熟人、能办事的人称为有“门子”。这些门子如果不坚持原则,便会为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大开方便之门。那么,“门子”是怎么来的呢? 门子,是古代衙门中的差役,相当于现在的门卫。古代的门子属于贱役,地位很低,甚至谈不上什么地位,但是位置却不可小视。他们把守着官衙门口,谁要想进衙办事,首先要经过大门关口。不管什么人,也不论什么事,哪怕火已上房,只要不经门子批准,休想与老爷见面。尤其是那些熟知官场规矩、心地贪婪的门子,常常把这一特殊位置,当成捞外快的福地。外人要想入见官员,先要拿银子说话,这叫“送门包”。所以古代的门子又被看做“门路”,要想顺利办成事,不走门子,恐怕十有八九会办砸了。可见,“门子”的作用何等重要。 对外来办事的人是如此,对深居简出的官老爷,有些门子同样会耍些手段,或成人之事,或坏人之事。官老爷该见的人或阻挡在外,不该见的人或不速之客放人,或任意扩大事态,或刻意隐瞒真相。他们深谙本衙大人的喜好,也摸透了外来人员的心思,常以点拨、诱使、欺骗、夸大等种种手段为自己捞取好处。比如京剧《铡美案》中陈世美的门官给秦香莲出主意:你在前面跑,我在后边撵,扯下一片衣衫。将秦香莲放入驸马府中。 可见,官府有了“门子”,也就有了“门路”。“门子”也就有了全新的含义,那就是走后门,办私事,以私损公。

【第99句】:【桃花运】常形容某男子很受女人喜欢或情事顺畅谓之走“桃花运”。那么,为什么把男女情事与桃花连在一起?古人在赞美或祝贺某人婚姻时,常用“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天之诗”这样的文案,其出处是《诗经》,在《诗经·周南·桃天》中有这样的描写:“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姑娘出嫁的情景,对她进行全面赞美,在桃花盛开的日子,有个女子的容貌像桃花一样艳丽,她能生儿育女,可以使新郎家的子孙像桃树果实一样繁茂累累,她嫁给这个新郎,非常适合做他的妻子。诗中借用桃花的娇美和艳丽,形象而又贴切地赞美了这个美貌多情的女子。从此,桃花就和女人结下不解之缘,如唐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现在有时甚至把绯闻和“桃色”联系起来,叫“桃色”新闻。 弄清挑花与女人的缘分,这“桃花运”又从何说起呢?原来,“桃花运”一词是传统的算命术语,源于中国传统命理学中重要的支派“紫微斗数”,“桃花运”就是出于命理学中所谓的“运程”。 人生的“运程”,又叫“大运”,每十年便行一个干支;人生的岁数运程(流年)。这两个结合起来便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好坏。命理中的“桃花运”是根据“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处“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的位置而言。如果大运和流年行运到“沐浴”阶段就是“行桃花运”。算命术认为遇到“子午卯、酉”就是“桃花人命”,也就是交了“桃花运”。 “桃花运”带有迷信色彩,不可信以为真。当然,得遇“窈窕淑女”,还是“君子好逑”,不要放过机会。

16708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