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公众号最新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七个头,八个胆】(惯)形容人胆子非常大。

【第2句】:【结婚】“结婚”的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民俗说。早在原始社会,人类没有固定的婚姻,每当黄昏,便自由结合择偶而居,这种婚俗,至今还有保留,如云南省的摩梭人现在还实行走婚。所以,汉民族把最早的“黄昏夫妻”称之为“结昏”。随着一夫一妻制的实行,语言学家便把曾经标志混乱婚姻的“结昏”改为“结婚”。“婚”字的衍变,是混乱婚姻向文明婚姻过渡的见证。 另一种说法是阴阳说。《礼记·昏义》孔颖达疏说:“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阴来阳往之义。”这就是说,把婚礼安排在昏时进行,是取其阴来阳往的意思。“阴来阳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白天即将过去,夜晚即将来临,阴阳交替之时,即是黄昏。另一层意思是,新郎在白天去亲迎新娘,新娘在临近夜晚时来到夫家。这种自然的阴阳和人事的阴阳相结合,正好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古人看来,一切人事都要合乎天意,婚礼这一重要礼仪更不能例外。以人的阴来阳往和天的阴来阳往相配合,这种婚礼就合乎天意,婚姻就会获得美满幸福,同时也会给通婚的两个家族带来福泽。所以婚礼必须在昏时举行。 这是“结婚”一词的原意,现在结婚仪式不据泥于黄昏,“吉时”在中午居多。

【第3句】:棋逢敌手难藏身。

【第4句】:【把猫说成虎】 释义:比喻夸大事实,把小的说成大的。 例句: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这么点上不了大秤的小货头,不值得抬着扁担称斤两,别把猫说成虎,自己吓自己,你严厉批评他,如果不听,扣发他的奖金。

【第5句】:【赵钱孙李】“张王李赵遍地刘”是中国的五大姓氏,为什么《百家姓》不把他们列在篇首,而让“赵钱孙李”开篇呢? “赵”姓在《百家姓》中为什么居于第一位?关于这个问题,宋人王明清已经作出了考证。他认为,《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问题,和编辑者及其所处时代有关。《百家姓》出自五代十国吴越国的一个儒者之手,之所以将“赵”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当时吴越国是宋的附属国,奉宋为正朔,而“赵”姓是宋朝的“国姓”,故将赵列为第一姓。“赵”姓之后的“钱孙李”及“周吴郑王”排序也是类似的原因: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其正妃姓孙,李是南唐国姓,“周吴郑王”四姓都是吴越开国者钱镠宠妃们的姓氏。

【第6句】:【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 释义:吃过骗子的亏,不再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 例句:那些妖怪闻此言,魂飞魄散,就在水中跪拜道:“望老爷方便方便! 我等有眼无珠,误捉了你师父……”八戒摇手道:“莫说这话!俗语说得好:‘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是便筑一耙,各人走路!”

【第7句】: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第8句】:【拆东墙,补西墙】(惯)拆掉东墙用来修补破损的西墙。比喻经济拮据,只能临时应付眼前的困难,没有能力彻底摆脱窘境。

【第9句】:【羡人吃饭,不如赶紧淘米】(谚)羡:羡慕,眼热。指想望不如立刻动手实干。

【第10句】: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第11句】:【日头打西出来】(惯)比喻绝不可能有的事情。也指事有反常。 也作日头从西天出来。 日头从西山出。 太阳从西边出来。

【第12句】:【道路难行钱作马,城池不克酒为兵】(谚)办事遇阻,多使点钱就买通了;城池攻不下,用酒色收买腐蚀就攻下了。旧指用金钱行贿的手段,啥事都可办成。

【第13句】:【好汉不打告饶人】(谚)告饶人:哀求饶恕的人。好男儿不打求饶的人。指人只要能认错服软,就应该加以宽恕。

【第14句】:【穿连裆裤】(惯)比喻串通、勾结,相互包庇。

【第15句】:【有一顿没一顿】(惯)吃了上顿,下顿还没有着落。形容生计艰难。 也作有一餐,没一顿。 有一餐,没一餐。

【第16句】:【耽误一夜眠,十夜补不全】(谚)一夜睡不成觉,身体困损,接连几夜也补不回来。指夜间睡眠很重要,必须保证足够的夜眠时间。

【第17句】:【告人死罪得死罪】(谚)诬告别人犯死罪的,自身就得判死刑。指平白无故诬陷别人,在法律上就要承担相应的罪名。 也作“告人徒得徒,告人死得死”。 徒:古代五刑之一,即徒刑。

【第18句】:【衣莫若新,人莫若故】(谚)衣服要新的,朋友要旧的。指衣服总是新的好,友情总是旧的好。 也作衣不厌新,人不厌故。 衣是新的好,人是旧的好。 衣裳是新的好,人总是旧的好。

【第19句】:【咬人的狗儿不露齿】(谚)真正下口咬人的狗不龇牙咧嘴,也不汪汪乱叫。比喻实干的人并不声张。 也比喻狠毒的人表面不露形迹,只在暗中做事。 也作咬人的狗不龇牙。 咬人的狗暗下口。 咬人的狗不叫,汪汪叫的狗不咬人。

【第20句】:【杯水之恩,江河还报】(谚)指受别人的恩惠即使很小很小,也要给以重重的报答。

【第21句】:【大象口里拔生牙】 释义:比喻做事冒险,或触犯强者。 例句:那官员每(们)手里东西,有进无出。“老虎喉中讨脆骨”,“大象口里拔生牙”,都不是好惹的,不要思想到手了。

【第22句】: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

【第23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惯)形容学识渊博,什么都知道。 也作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

【第24句】:【蛤蟆跳三跳,也要歇一歇】 释义:比喻人不能总干活,也要适当休息。“跳三跳”又作“跳几跳”、“蹦三蹦”。“歇一歇”又作“歇三歇”。 例句:赵新提醒大家,自从提出三熟制的问题以后,已经有人在散布流言飞语了,说什么“蛤蟆跳三跳,也要歇一歇”,反对冬季兴修水利。

【第25句】:【粉刷的乌鸦——白不久】(歇)比喻伪装难以持久。 也作“粉刷的乌鸦——白不长”。

【第26句】:【馒头】“馒头”是中国人的主食,特别是中原地区和北方。现在商品流通快捷方便,南方人也吃馒头,北方人照吃大米。 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记载,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即“人酵面中,令松松然也”。可见“发面”古已有之。有了发酵的面起饼,不愁没有馒头。 但馒头的来历却出自《三国演义》。诸葛亮平蛮回到泸水,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回报孔明。孔明问孟获,获日:“泸水原有猖神为祸,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风平浪静,境内丰熟。”孔明日:“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有主意。”遂命行厨宰杀牛羊,和面为剂,塑成人头,眉目皆具,内以牛羊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 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后明人郎英《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至清代,馒头的叫法发生了变化。北方把没有馅的称为馒头,有馅的称为包子。而南方则把有馅的称为馒头,无馅者也叫做“大包子”的。《清稗类钞》辨馒头:“馒头,一日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直到现在,馒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在北方,对没有馅的馒头,有称作“馍”、“卷子”的。在南方,对有馅的馒头,也有称作“面兜子”、“汤包”的。但,“馒头”之称南北皆通,而“馍”、“卷子”、“面兜子”、“汤包”都是地方性称谓。

【第27句】:【提起钱,便无缘】见“若说钱,便无缘”。

【第28句】:【吃了扁担——横了肠子】(歇)指横下心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

【第29句】:【男大当婚,女大须嫁】(谚)婚:婚配,娶妻。嫁:出嫁。指到了婚嫁年龄,就必须男婚女嫁。 也作男大当娶,女大当聘。 女大当嫁,男大当婚。

【第30句】:【戏法无真,黄金无假】(谚)戏法是幻术游戏,不会是真的;黄金有固定品桕,不会是假的。指真与假是由本质决定的,不容混淆。

【第31句】:【一个篱笆三棵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释义:说明人需要别人帮助。 例句:“俗话讲,一个篱笆三棵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不是好汉,但我手下需要几个得力的人。……”

【第32句】:【老房子着火——烧起来没有救】(歇)比喻老年人感情冲动起来难以控制。

【第33句】:【脸皮薄】(惯)指人容易害羞,不好意思。 也作“脸皮嫩”。

【第34句】:【半夜明灯天晓月】(惯)半夜的明灯,油将耗尽;天边的明月,拂晓时会隐去。形容事物存在时间短暂,消失很快。

【第35句】:【鸡也飞了蛋也打了】(惯)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两头落了空。

【第36句】:【牛人】“牛人”比喻固执且十分傲气。“牛人”在先秦是一种职务,源自《周礼》。 《周礼》记载,地官有“牛人”一职,春官有“鸡人”和“龟人”,夏官有“羊人”,秋官有“犬人”。书中写道:“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政令,祭祀供享牛;宾客供膳牛;军队供犒牛;丧事供奠牛……”意思是说祭祀的时候把牛作为祭品,有宾客的时候招待宾客用牛肉做膳,军队打了胜仗犒赏三军要用牛来犒赏,丧事要用牛来祭奠。看来“牛人”真的与牛有关。 后转义成固执、傲气、脾气大。“牛人”又称“牛”。

【第37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释义:对有难的人,人人都有同情心。 例句:刘翁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你肯在我船上相帮,管教你饱暖过日。”

【第38句】:【清官骑瘦马】(谚)清廉的官员连骑的马也是瘦的。指清官一身清贫,难有享受。

【第39句】:【能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谚)在坎坷的坡路上,宁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让车打住不前进。比喻人宁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业中途而废。

【第40句】:【腊月里的花子赛如马】 释义:花子:乞丐。穷人冬天因衣单怕冷要不停地动,像马一样,总干活。 例句:老套子说:“咳!冷死人了,拾把柴禾都伸不出手去!”老驴头说:“腊月里的花子赛如马嘛!”

【第41句】:【丑八怪】“丑八怪”这一俗语形容某人长相丑陋。说起丑陋,人们就联想到猪八戒。其实这个词原来并不是指相貌的,它源自“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画风相似的一批人,“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所指人物也不尽相同。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其中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来的八人为准,即汪土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八怪中尤以郑燮、金农、汪士慎最为有名。这些人在当时所谓正统画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画我从我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所以被蔑称为“丑八怪”。然而,他们的怪异又人情人理,很被广大百姓喜爱,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画家和上层社会所攻击、所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众喜爱,名气大振。特别是郑燮(郑板桥),爱民如子,他有诗句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占声。” 后来被人们喜爱的“扬州八怪”竟然演变出“丑八怪”一词,简直是对扬州八怪的亵读。不过,人们把这种艺术上的怪异当做相貌了,与扬州八怪已无干系,约定俗成,就流传开了。

【第42句】:【里程碑】“里程碑”本是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引申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阶段性标志的大事件。 里程碑源于我国古代。早在汉代以前,我国就已用土堆标记里程。故当日寸的里程碑称为堠,亦称里堆。东汉时是路侧一里置一堠,唐代又改为五里一堠,十里双堠。宋代以后,各地逐渐兴起以石块做里程碑,再以后又兴起用条石,故而里程碑名副其实。现在用混凝土预制块,刻上公里数,国道附加路线编号,如“107”国道,做里程标记。

【第43句】:【断桥】杭州西湖美名扬天下,到过西湖的人都要到“断桥”一游,结果“断桥不断”。 关于断桥的得名众说纷纭:有人说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断,故称断桥;有人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断桥。还有人说是冬日雪霁,古石桥上阳面冰雪消融,阴面依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似断非断,故名“断桥残雪”。 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他们将西湖上的小木桥改造成为一座高高的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 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也不怕路滑桥断了。乡亲父老为纪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段”与“断”同音,久而久之又被称为“断桥”。

【第44句】:【棉花里裹着针——软里硬】(歇)本指软里带硬,转喻表面和善而内心凶狠。 也作“棉花里面包圪针——柔中带刺”。圪针:方言,指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儿。

【第45句】:【猫儿扳甑子——给狗赶了膳】(歇)甑子:蒸米饭等的炊具,形似木桶,有屉无底。膳:饭食。比喻自己得来的成果被人夺走。

【第46句】:【官不离印,货不离身】(谚)当官的要守住自己的官印,卖货的要管住自己的货物。指人们借以谋生的东西,必须随身携带,不可轻易离身。

【第47句】:【架桥拨火儿】(惯)比喻挑拨双方的关系,引起事端。

【第48句】:【恨铁不成钢】(惯)比喻恨所期望的人不长进、不成材。 也作“恨木不成梁,恨铁不成钢”。

【第49句】:【财大通神,势大压人】(谚)钱财多了,可以买通神仙;权势大了,可以压众。旧指钱多势大,权钱结合,天大的事也能办成。

【第50句】:【张公帽儿李公戴】(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也作“张冠李戴”。

【第51句】:【差人见钱,猫鼠同眠】(谚)差人:旧时在官衙当差的人。指差人收受了钱财贿赂,就会和犯人通同一气,什么枉法的事也能做出。

【第52句】:【捧不起的刘阿斗,扶不直的井绳儿]释义:刘阿斗:三国蜀后主刘禅,小名阿斗。刘禅不思进取,庸禄无为,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未能振兴蜀汉。比喻没有出息,没有作为的人。 例句:皮金狗还想推脱,皮二妈开口了:“狗伢,大伙这是瞧得起你,你别做捧不起的刘阿斗,扶不直的井绳儿,不许作怪了!”

【第53句】:【春三月,不圆梦】(谚)春三月:春天的总称。圆梦:迷信根据梦境来推断吉凶。指春天的梦虚幻多变,没有准头,无法推断。

【第54句】:【好男子不吃八年闲饭】 释义:男孩子七八岁就能干活,不再吃闲饭。 例句:当地人常说:“好男子不吃八年闲饭”。刘志丹六岁上就由爷爷带着,边念书边干活。

【第55句】:【吃柳条拉鸡笼——肚子里编】(歇)编:本指编织、编制,转指编造、捏造。指某事是有人编造或存心捏造出来的。

【第56句】:【靠山】“靠山”比喻可以依靠的人或集体。 这个词出自诗仙李白之口。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宠信胡人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竞要提升他为宰相。右相杨国忠知道后,便向皇上进谏不要重用野心勃勃的安禄山。玄宗于是就不让张洎拟定提升安禄山的诏书了。张洎和安禄山是好朋友,就把这事告诉了安禄山,从此,安禄山和杨国忠成了死对头。后来处死杨国忠的罪状之一就是逼反安禄山。 一次,张洎与在京任职的大诗人李白谈起了与安禄山交往的事。李白直言不讳地说:“我看胡儿有谋反之心,他的野心很大,到时会连累你的,你万万不可靠山(指安禄山)!还是靠近皇上吧!”张洎听了好友李白的劝告,疏远了安禄山。不久,安禄山果然起兵反唐,一度占领了长安,赶跑了皇帝,动摇了唐朝的根基,自此,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平定后,张洎深有感触地说:“幸亏我没有靠山啊!”“靠山”一词,从此流传下来。这个“靠山”来路不正,所以现在用起来多含贬义。

【第57句】:人怕理,马怕鞭.

【第58句】:【久处令人贱】(谚)住在别人家时间久了,容易让人家厌烦甚至瞧不起。指亲戚朋友家不宜久居。

【第59句】:【君子不吃无名之食】 释义:君子不平白吃人食物。 例句:“你不说明,我也不吃。常言说得好:君子不吃无名之食。”

【第60句】:【一言不实,百事皆虚】(谚)指说一句假话,其他事都会让人怀疑是不真实的。

【第61句】:【打官司】“打官司”一词是个俗语,就是现在的诉讼。那么,“打官司”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官司”一词原来泛称旧时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见之于春秋时期的《左传》:“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西晋学者杜预解释说:“官司,百官也。”这里说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是处理国家事务的人;“司”是掌管、负责的意思,后来人们称“官司”是官事。为什么将诉讼称作“打官司”呢?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诉讼的双方即原告与被告很少能够心平气和地解决其讼事,常常为此大打出手,闹个你死我活,故将诉讼称为“打官司”,时间一长成为口头俗语。其二是说“被官打”。从戏剧当中的“击鼓升堂”看确实是被官打。告状人不管有理没理,有冤无冤,只要击鼓,上堂后先打三十大板,然后再递状子。“打官司”一词是主谓语倒置,应当是“官司打”,就像戏曲《三打陶三春》一样,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动挨打。因此,上官府诉讼称为“打官司”。其三是说与“打”的词义有关,左边偏旁是手(扌),右边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手,所以“打”是个广义词,如打酱油、打电话、打篮球等,所以,“打官司”也类同,打官司就是请官吏公断。以上三说都有一定道理,观者自判。

【第62句】:【横草不拈,竖草不动】 释义:拈(nian):拣起。形容人懒怕动。 例句:冯金保又说大姐成日横草不拈,竖草不动,偷米换烧饼吃。

【第63句】:【不看僧面看佛面】(谚)不看和尚的情面.也要看菩萨的情面。比喻不顾某人情面,也要顾及他的主人或长辈、亲友的情面。 也作不看经面,也看佛面。经:佛教经文。 不看金刚,也看佛面。金刚:佛祖身旁的守护神。

【第64句】:【轿上来,马上去】(惯)形容讲究排场、阔气。

【第65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语指拿小人卑劣的想法揣测道德高尚之人的心思。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典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国梗阳有人打官司,魏戊审理不了,把案子上报给献子。官司一方拿女乐贿赂献子(即性贿赂),献子准备接受,魏戊派阎没和女宽前去劝谏。三人一块吃饭时,阎没、女宽一语不发,三次叹气。献子问其原因,二人答道:“饭菜刚上来时,我们担心不够,所以叹气;饭菜上到一半,责怪自己不该那么想,因此再次叹气;饭菜上齐后,想到我们这些小人的肚子犹知满足,想必君子之心也应该是这样的吧?”献子听出二人是在婉言劝谏,于是坚决回绝了贿赂。看起来三人谁也不是小人,尽管献子准备受贿,知错就改,也不乏君子之风。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在的词义,已今非昔比,完全是反词叉而用之,由褒义转为贬义。

【第66句】:【红得发紫】某人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在上级领导面前十分得宠,人们往往会说他“红得发紫”。“红得发紫”源于古代官服制度。 封建时代的等级尊卑十分严格,连服饰穿戴也有特别规定。如黄色是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一般不能穿用。各级官员服饰也不相同,不能乱穿。 官职品级不同,衣服颜色各异。这种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品色衣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宋、元、明、清时沿用,只是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调整。就唐代而言,《旧唐书·舆服志》记载,三品以上穿紫衣,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着紫穿红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服者,官卑职微。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其中就有遭贬后的官职低微之意。那些穿红着紫的达官贵人可以经常出入朝廷。于是,人们便以红色作为发达的标志,而达到紫色则是位居三品以上的高官了。故而,人们常以“红得发紫”来比喻那些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在上级面前得宠之人。

【第67句】:【在刀子刃上过日月】见“刀尖上过日子”。

【第68句】:【庙里猪头——有主】(歇)指女子已经有了婆家。也指东西已经有了主人。

【第69句】:【贫无本,富无根】(谚)本:根。 穷也没个穷根,富也没个富根。指穷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穷人勤奋也可致富,富人骄惰也可变穷。

【第70句】:【金兰】“金兰”指结拜的兄弟姐妹。原意是牢固而融洽的友情。源自《易经》。 《易经·系辞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金兰”一词从这两句话当中各取一字而成。“金”喻坚,二人如果同心协力,其作用可断金——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而达到目的。“兰”喻香,即美好。 “臭”读如“秀”,指气味。两人推心置腹的话语,如兰花之香美,令人感动。后世便以“金兰”比喻朋友之交,可以解释为其坚如金,其芳如兰。《文选·秋胡诗》云:“且协金兰好,方愉琴瑟情。”即谓金兰之交如琴瑟之和,令人欢愉。后引申为结义,如“义结金兰”,指结拜兄弟、姐妹。这样的结拜兄弟,其情义坚如金,堪称“铁哥们”。

【第71句】:【有钱常记无钱日】(谚)指有钱时必须常常记取没钱时的困苦,只有如此,才能厉行节约,才能保持人在清贫中的种种美德。

【第72句】:【衣冠禽兽】“衣冠禽兽”现在常用来指责品德败坏的官员和坏人。称其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似禽兽。衣冠禽兽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传说古代有一种恶鸟、恶兽,名叫“枭”、“獍”,这两种禽兽出生后均先把生它的母亲吃掉,据此就有了“衣冠枭獍”一语,喻指行为卑劣,品质极坏的人。因一禽一兽,后演变为“衣冠禽兽”。 另一种认为,“衣冠禽兽”一语源于古代官员的衣饰,原来并无贬义。在我国历史和戏剧舞台上,封建官吏服饰上都绣有飞禽走兽,明清两代文官服上绣禽,武官服上绣兽,且看下表:品级:青树林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文官:仙鹤锦鸡孔雀雪雁白鹂露鹚鸳鸯鹌鹑练雀武官: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犀牛海马从中不难看出,衣冠上的禽兽,越是珍奇,品级越高。后来这些象征、区别官职的“衣冠禽兽”们,只顾当官做老爷,仗势欺人,鱼肉百姓,到头来却成了人民切齿痛恨的代名词。

【第73句】:【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惯)形容防守非常严密。

【第74句】:【英雄无用武之地】此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再有才能,如果没有机会和平台(条件)去施展也是枉然。后来喻有才能者无施展的环境或机会。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韩信,他曾受胯下之辱,他在羽项部下不得重用,但到了刘邦那里便能大展身手,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奇才。此语源自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孝献皇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这段话展开来讲就是:东汉末年,曹操靖北后,南攻荆州。刘备势单力薄,不能和他抗衡,被迫逃至夏口。诸葛亮主动请缨,与鲁肃一道往东吴去觐见孙权,以“激将计”来游说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说:“值天下大乱,公据江东。吾主聚众于南,与操逐鹿中原。今曹已扫北,乘势南下,大破荆州,威震四海。吾主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远遁于此。望公量力而为,若能合吴越之众,戳力拒之,事宜早决。否则,按兵束甲,俯首称臣,北面而事之。观公外似臣服,内实踌躇,当断不断,祸将至矣。”

【第75句】:【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惯)指某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也作“有他不多,短他不少”。

【第76句】:【练事不如省事】(谚)练事:办事精明老练。即使办事干练,卓有成效,也不如省去不做为好。旧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一事。

【第77句】: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第78句】:【人有七贫八富】(谚)七贫八富:穷和富反复交叉出现。指人生一世,穷和富没有定准,富起来又会穷下去,穷下去又会富起来。

【第79句】:【心眼子长到肋条骨上】(惯)形容人心术不正,心眼儿太坏。

【第80句】:【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个什么地方,典出何处? 所谓“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居住的地方,又称为“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根据佛教典籍《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地是由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读che、qu,热带海底软体动物,介壳漂亮,可作装饰品)、玛瑙七种宝物铺成,光彩照人,极其美丽。 这里的树林、诸佛居住的讲堂、精舍等,全由七宝组成,光辉灿烂,富丽堂皇;这里没有行走不便的道路,到处畅通无阻;没有坑洼陷阱,可以放心涉足;在这里想吃什么,珍馐佳肴转眼就来,想穿什么衣服,也是应念而至;这里的人,个个相貌非凡,虽有身体之形,却无血脉骨肉,人人相亲相爱,相互敬如上宾。这里没有任何疾病,想活多久就活多久,这里没有丝毫的烦恼,更无矛盾冲突。不过,这个极乐世界是男性的净土,看不到一个女人,因为女人得不到解脱,她们要想到达这里,必须转为男身。怎样转为男身,只有艰苦修行才能实现变性。总之,在这里幸福之至,美妙之至,极乐世界,无可比拟。陶渊明写的“世外桃源”那是比不了,玉皇大帝居住的天堂大概可有一比。 看来,人活着是不可能实现到达极乐世界这个梦想了,怨不得有人把死称作“上西天”、“上天堂”,再也不受罪了。

【第81句】:【犬子】“犬子”是谦词,对人称自己的儿子。这一自谦,实际有督促希望孩子进取之意。而对别人的孩子则称“虎子”。 对自家的孩子称“犬子“,还与古时候的人对一些自然现象以及生老病死没有科学、系统的认识有关。遇到一些奇特或无法解释、存在困惑的事情,常常自觉不自觉与神鬼挂上钩。如一些有才华、绝顶聪明的人突然生病死亡,往往被人们认为是被请到天上做神仙去了;小孩生病夭折,则被认为是被小鬼捉到地狱去了。由于存在这种迷信思想,因承相袭,潜移默化,中国人形成了给小孩特别是男孩起贱名的习惯。如司马相如小时候就曾被父亲唤作“犬子”。他们认为名字叫得越不好听,鬼神就越不在意,孩子就越好养,曾几何时,“狗剩”、“狗子”、“熊货”、“贱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小名。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给小孩起名少了很多顾忌,讲究清脆响亮、音韵优美、寓意深刻、寄予厚望、望子成龙,以前那种起贱名的现象越来越少,近乎绝迹了。

【第82句】:【冻死不烤灯前火,饿死不舔猫剩食】 释义:宁愿饥寒而死,也不接受屈辱的施舍。 例句:辣椒嫂恼了,一股怒气直冲脑门,嘴唇乱哆嗦。“冻死不烤灯前火,饿死不舔猫剩食”,这个从小刚强的女人,从来没受过这样的侮辱,也没想到姐姐是这种人。

【第83句】:【墙上画的饼——好看不中吃】(歇)指空有好看的外表而无实际作用。

【第84句】:【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歇)龙王:传说中掌管兴风降雨、统领水族的神。指不认识自家人,或自己人之间发生误会。

【第85句】:【货郎担子——两头货】(歇)两头:本指这一头和另一头,转指三天两头。货:谐“祸”。指接连发生灾祸。

【第86句】:【冒凉腔】(惯)指说话冒失或不切实际。

【第87句】:【耗子见了猫】见“老鼠儿见了猫”。

【第88句】:【久住山林辨鸟音】见“家住山前识鸟音”。

【第89句】:【神仙一把抓】(惯)比喻本领高强,能解决所有的难题。

【第90句】:【不怕慢,就怕站】(谚)指做事慢一点不要紧,就怕中途停顿。

【第91句】: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画马难画走;画兽难画狗。

【第92句】:【铁不磨要锈,水不流要臭】(谚)铁要打磨,才不会生锈;水要流动,才不会发臭。比喻人要经常运动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第93句】:【公鸡钻篱笆,进不去又退不回】 释义:比喻进退两难。 例句:一时间,他真有点像“公鸡钻篱笆,进不去又退不回。”

【第94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释义:比喻有心去做的事情做不成功,无意做的,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又作“意”。“并”又作“发”。 例句:这真应了古人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看起来,爱情是个奇怪的数学函数。是几何学里的抛物线,谁也难以捕捉它的规律,你说对吗?

【第95句】:【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 释义:比喻事情说不清楚,有暧昧嫌疑。 例句:金莲说道:“我听得说,你住的观音寺背后就是玄明观。常言道: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

【第96句】:【宁少路边钱,莫少路边拳】(谚)离家出远门,宁可身边少带盘费,也不可少了防身的武功。旧指出门在外,总得有护身拳术,以防吃亏受欺。

【第97句】:【压轴戏】“压轴戏”是京剧用语。现在“压轴戏”用来比喻引入注目、有影响的或最后出现的事件。如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因为他们(外国记者)都没有逃走的必要,只消安安稳稳地睡上一晚上,便要看到‘改朝换代’的压轴戏了。”因此,许多人误认为“压轴戏”就是最后一出好戏,其实并非如此。 …时,戏园演白天戏,中午卜二点多开锣,傍晚六点多打住,戏目有六七个甚至八九个。一般分为三段。前三出通常为新角儿或学生们演,中间两三出比较好,后三出是观众期待的最受欢迎的戏。这三段每一段的末一出做“轴子”——前轴子、中轴子、大轴子。这是清末民初北京几家戏园子演戏的规程。所以说“轴子”就是最末演出的剧目,倒数第二出便成了“压轴”。 为什么说最好的演员所演的剧目叫“压轴”呢?这和北京老戏班的传统有关。派戏人总是把唱工最好的戏,也就是这戏班的台柱子演员的戏,排在倒数第二出。而最末一出戏,则是全武打行的武戏(本戏班全体武行演员参加演出)。这类戏占用的时间也就是一刻钟,所谓“一打散”(角色上来简单地交代一下情由,就双方开打,打几个回合胜负一定,戏就结束了)。多数听戏行家、达官贵人之属,看大轴子一上,往往就起座出园。有这样的一句话:“轴子一上就套车。”说的就是这个情况。那时没有小汽车,达官贵人看戏都是坐骡车来的。所以那年代的大轴子,又叫“送客戏”。真正的好戏乃在倒数第二出的压轴戏。

【第98句】:【十分惺惺使五分】(谚)惺惺:聪明机敏。指聪明不可使尽,否则祸及子孙。 也作十分惺惺使九分,留着一分与儿孙。 十分聪明使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

【第99句】:【足帮足,手帮手】(惯)比喻亲友之间互相帮助。

16700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