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生旅途中,唯有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 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却常常一事无成。
【第2句】:单单愚痴只是可怜,并不可怕。愚痴加骄慢,则不仅可怜,更为可怕,而且是双倍的可怜,双倍的可怕。
【第3句】:云何止相?谓所思惟无分别影像之相。……云何观相?谓闻思修慧所思惟诸法相。(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十一
【第4句】:真正的财富在自己的心里,心中生起满足感,满足感就是财富;心中生起惭愧心,惭愧心就是财富;心中生起禅定,禅定就是财富;心中生起智慧,智慧就是财富。
【第5句】:一切事业的成功,端赖人和的沟通;沟通人和的要点,必须彼此的互重。(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第6句】:晴烟淡淡,暖日迟迟。百鸟歌而山谷鸣,千花笑而蜂蝶乱。于斯明得,不动步到观音普门,平地上入文殊智海。——《长灵宁卓禅师文案》
【第7句】:佛说:有人因贫苦而多怨恨,与众生无端结下恶缘。菩萨布施的时候,对怨家、亲人一视同仁,不记念过去的旧恶,也不憎恨作恶的人。
【第8句】: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人地狱。《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
【第9句】:商人之导师,游行善知识;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宗亲相习近,通财善知识;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识。《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0经
【第10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我在念佛吗?还是佛在念我?或者是佛在念佛?还是佛性在念佛,佛念佛性……这一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第11句】:点灯点心灯,处处皆光明,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你到了哪一级能量便与哪一个层次的老师有缘,一点也勉强不得,要知道你现在已经达到什么层次,只要看你现在所从师的师质与你当下看的什么书和交的什么朋友就知道了!我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好坏都是我们内在心智模式的放大和外延!
【第12句】:狒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达摩大师血脉论》
【第13句】:生活中的许多苦难,我们要学会承受,学会担当,学会在泪水中直立自己的灵魂。生活从来都是波澜起伏的,命运从来都是峰回路转的,因为有了曲折和故事,我们的生命才会精彩。
【第14句】: 采茶人真的很不容易,新茶娇贵,摘早摘迟都不合时宜,要 赶在恰到好处。好茶就像高贵的女子,娶她必有难度,山那么高,又 那么陡,茶树下的土那么松,没有一脚放得平。一望无际的嫩芽,却 要一颗颗地掐,掐得也要恰到好处!一杯茶蕴涵着多少汗水,你无法 得知,品茗的快乐原来饱含这么多艰辛。
【第15句】: 世间人常说的一句话是:逆境出人才。佛教中也有一句话说:人在顺 境中是不能修行成佛的,人只能在逆境中修行。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 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逆境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也是对人的生活 的一种磨炼。
【第16句】:散光眼看弯钩月有重影,散乱的心看事物也必然重影不清。瞻前顾后,心念波动越大,弯钩月越是分离,乃至幻出第二月。活在当下,念念分明,世界也会变得清晰美好。
【第17句】:一曲禅音,如清泉般缓缓流入内心。清凉,澄明,宁静。凝神静虑,祛除所有的杂念,让心浸润在音色中,尽享着夜的静谧。精神这一刻是放松的,若有所思而又若无所思,天地变得无限辽阔,在清静无扰中,觉清风徐来,吐浊纳新。
【第18句】:布施的真正意义是放下贪悭,而不是怀着吝啬之心施舍于人。持戒的真正意义是降伏自心,而不是执著于极端苦行。
【第19句】:在这个世界中,很小的善,可能拯救众多的生命;很小的恶,可以毁了 一个人最大的希望。一个人的生活,只有不伤害别人,才能称得上喜悦与快 乐;如果仅是想损人利己,虽然能获得一时之利,但是从长远来说,还是得 不偿失的。因此,坚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做人原则,是必不可 少的。
【第20句】:向外寻求安乐是不可靠的,只会苦得精疲力竭,而且永无止境,永无满 足。任何感受到的安乐皆源于自心。智者知道乐与苦全倚仗于心,在自心中 寻求安乐,不假外求。每一份安乐都源于自心,由心所造。
【第21句】:要培养一分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会有烦恼。
【第22句】:实义者,所谓不虚妄,即真如也。此法自内所证,非有文字能施设之。《大乘宝雨经》卷五
【第23句】:一个人的日子,虽然有点寡淡,但看似平常的日子却隐含着大的智慧。你可以心守一腔禅心云水,在万般喧嚣中,拾一点看似桃花源式的逃避理念,在修身、修心、修德、修性中感受佛境的清静。
【第24句】:我们一生中的幸福与快乐,都源于他人的爱心、关怀和奉献。我们要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育,感恩朋友的陪伴,感恩大地、房屋、公路、桥梁、公园、流水、一尘一土、一草一木带给我们的幸福与快乐。我们要时刻心存感激之情与回报之心。感恩回报的最佳方法,就是保护环境和关爱生命。
【第25句】:当你快乐时,那快乐是否令人赞叹,要看你的快乐能否永久;当你富有时,那富有是否令人尊重,要看你的财富源于何处、归于何处;当你自感聪明时,那聪明是否令人敬仰,要看你的聪明用于何处。
【第26句】:当知真如深妙,但唯智知,非言之能说。……离诸戏论,绝诸分别,非此非彼,离相无相,远离寻伺,过寻伺境。……非识之所了,不住所住。寂静圣智及无分别后得智之境。无我我所,不可求得,不取不舍,无染无着,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而常不变。《胜天王般若经》卷五
【第27句】:真诚地感恩逆境,它是一次人生的淬火,让我们得到锤炼;它是一个课堂,让我们学会了刻苦、忍耐、淡?白和宽容;它是一块“试金石”,使我们体味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体味一个冷暖人生;
【第28句】:所有的理论和教条都是苍白的,只有不断去努力探讨新的方法,不断去 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大胆地去做一些新的尝试,掌握多种方法,才能提高 自己。禅,要靠自己去悟,经验教训思维等等也是如此,亲身体验才是最重 要的。
【第29句】: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第30句】:无论做什么事情,太看重输赢成败,顾前思后,势必影响行动的速度,等到想明白了再行动,却发现慢了半拍,先机已失,后悔莫及。输赢心不光影响一个人的速度和行动,更会影响原本安宁的内心。
【第31句】:幸福不在遥远的彼岸,而在每一个人的心底。那些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寄托于外物的人,幸福的大门并不会向他们打开。而对于那些幸福在心底的人来说,只要生命还在,呼吸未停,生活中就会有很多让他们感到幸福的事。
【第32句】:所谓的烦恼,并非以人的生活物质作标准,而是以心境状态来分别。人若不知足,就永远处在烦恼中。
【第33句】:如果说一定要怎样才会满意,那是苛求,你将永远不会满意,如果以主观的执著去追求所需,那从生到死所能彰显的只会是一个字——苦。——耕云先生
【第34句】: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蒲益大师)
【第35句】:要听贤德的人说的话,而不是听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说的话。关系亲密,但无智慧,有私心,虽然维护我们,往往藏有损害;听圣贤的话,绝不会有损害。听到赞叹要警觉不受,受之即消福;听到贬损要欢喜承受,受之能避灾。
【第36句】:一个人面对这纷纷扰扰的世界,是爽朗,不是矜持,是善意,不是怀疑,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不可以是拒绝,用一种向上的信念去启迪生活中的希望,让一个人的心地复苏、生机,这才是禅的意义。
【第37句】:欲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业,必须抱持:“绝对要任劳”、“绝对要忍怨”、“绝对要有爱”、“绝对心存快乐”……这是佛教精神的“绝对论”,也是与世间法“相对论”所不同之地方,更是利生事业臻至完美境界之关键。
【第38句】:【6类口头禅暴露心理】【第1句】: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担心对方误解,性格急躁【第2句】:应该必须:自信心极强,理智,为人冷静【第3句】:听说据说:见识虽广但决断力不够【第4句】:可能大概是吧:谨慎的人多用,隐藏真心【第5句】:但是不过:任性,喜欢左右逢源的人常用【第6句】:呀这个嗯:思维慢反应较迟钝,紧张怕出错的常用。
【第39句】:如果从凡人的境界来思考问题,那会越来越离题。如果不从凡人的境界去考虑,那肯定不会有迷惑了。
【第40句】:禅之宗门开悟需籍借三藏之教理,然于日用应缘时若只以教理分析,说 空说有,识心作祟,不仅误己更是惑众。若欲不被万境之烦恼扰,不被 心中之识见扰,莫离万境、莫压知见,只是提起一句话头,以此履践, 以此入门,以此窥得禅之堂奥。
【第41句】: 伏尔泰曾说过:几只苍蝇咬几口,绝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每一 位优秀人物的身旁总会萦绕着各种纷扰,对它们保持沉默要比寻根究底明 智得多。我们应当保持一种温和平静的心态,从容地面对那些纷扰。
【第42句】:每天一百次的自语,看似简单,但是仍然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由此不难看出,坚持不懈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第43句】:弟子:“师父,为什么其他做错事的人都不必改,老是我在改呢?”师言:“想要成佛的人就要改,不想成佛的人就可以多多与人计较!一念觉即佛,一念迷即凡夫。”一证严法师
【第44句】: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有各式各样 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 “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人生的游戏不在于打好一副好牌,而 在于打好一副坏牌。
【第45句】: 以真诚之心待人,以责任之心做事,以无愧之心律己,乃是 处世正道。道正,行则不歪,心则不邪,天必助之,神必佑之,人必 敬之。久而久之,人亦会以诚待我,事亦会因我而功。
【第46句】:走在春意里,心情格外舒展,清爽。走在喧嚣里,心仍有诗意的情怀,我想,这是多么难得的领悟与收获,我庆幸,在烟火与诗意里,我是一枚自由行走的花,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有一颗如禅的心境,简约,内敛,不浮,不躁,静静的优雅绽放。
【第47句】:最近从电视上看到阿兹特克帝国血祭传说,他们杀害无数人来祭祀神明。如果我们是那些被杀害用来祭祀的人,你是否会感受到剧烈的恐惧与痛苦,不希望这种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样的,当你为了口腹之欲而杀害无辜生命时,为什么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恐惧与痛苦的感受呢?难道因为它们不是人才没有这种感受?
【第48句】:如草木丛林,亦如风火等,物各以类聚,有情界亦然。愚者狎于愚,智者亲于智。体知明侣别,应亲有智人。《本事经》卷六
【第49句】:你若觉悟,就会“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宣化上人
【第50句】:一粒青菜种子尚能转粪壤成青菜,化腐朽为神奇;“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佛种下在我的心地,岂不能吸收贪嗔痴三毒杂染,化为正觉菩提树吗?
【第51句】:悟是亲证的体会,悟是明确的观念,悟是透视能力,悟是自性的觉醒,悟更是明白的领会,这些只有真正开悟的人才会领悟到。
【第52句】:忏修黑白为下根戒;于福慧资粮无贪,知一切如幻,为中根戒;修一切善不求福慧,见空性,乃上根戒也。——佚名
【第53句】:时时保持快乐的心境,把快乐的气氛散布给四周的人,此即“慈”;众生有苦难能及时为其拔除,此即“悲”。
【第54句】:【禅语悟道】当我们愉快时,愉快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世间的锁事,而是对它的看破和放下;当我们烦恼时,烦恼的原因,并不意味着现象对我们的干扰,而是对它的分别和执著。
【第55句】:性格热忱进取者与清净淡泊者都有自己的乐趣,却也都有自己的烦恼。热忱的人有时候会疲于世俗生活中的喧嚣与众多不必要的纷扰,而寡淡者却也难免会觉得寂寞无聊,只有真正能做到“枯者由他枯,荣者由他荣”的人才能够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第56句】:【东西与良心】 失去了东西,人们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第57句】:人生看不惯的东西太多,看清、看懂,全是自找伤心。给生活罩上一层薄雾,不是自欺,而是对自我的保护。凡事太认真,苦了心,累了自己。
【第58句】:譬如摩尼宝珠,不论开价多少,都是贱卖。佛性摩尼宝珠也是如此:成为亿万富翁、大学问家、国王乃至天王,通通是贱卖;唯有成佛,才实现生而为人的价值。
【第59句】:每个人都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对根器上乘的人,可以高标准、严要求,对根器下乘的人,只能低标准、严要求,对根器下乘的人要求太高,往往是致乱的原因。
【第60句】:言身疮者,为财物故,不惮劬劳,四方役身,疾急忽务,违于戒律。《大乘宝云经》卷六
【第61句】:一切功德由时间所累积,一切功德由我们身体行动所成就;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惜人身。
【第62句】:【佛心禅语】 骂人,大家都觉得是不文明的行为,可是还是有人忍不住要骂,看来 是缺乏安忍的定力,用佛家的话讲,就是犯下了恶口罪业。
【第63句】: 童年结对过家家的伙伴,少年同桌读书的女孩,青春走入梦 境的姑娘,培养了我的想象力,左右了我的爱情观。时光流逝,颠沛 流离,我以为自己早已忘记了她们,实际上她们已经悄然在我的心中 扎根。年华愈是老去,记忆愈是清晰,往事愈是历历在目。
【第64句】:能大智若愚地对待他人,才可免除计较而自在;能精明地对待自己,才能把握时日和人生。
【第65句】:一切诸法皆从自业因缘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缘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无字法门经》
【第66句】:荒野地,如果没有人下种,只能杂草丛生,绝不会长出豆苗;烂泥塘,如果没有下种,只会浊气熏天,绝不会飘出莲香。而今凡夫的口居然念出了阿弥陀佛的名,那不是阿弥陀佛在他心里种下佛种的活见证吗?他日成佛,岂非自然!
【第67句】:宽容是一种幸福,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尊敬,使自己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
【第68句】:无有一法而可灭坏,无有一法而可乖违;无有一物而可贪着,无有一法而可厌离。《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回向品
【第69句】:(五)正归依或多自归,山川树神,庙立图像,祭祀求福。自归如是,非吉非上,彼不能来,度我众苦。如有自归,佛、法、圣众,道德四谛,必见正慧。自归三尊,最吉最上,唯独有是,度一切苦。《法句经》卷下,述佛品
【第70句】: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佛说阿弥陀经》
【第71句】:死者弃身,其行不亡。譬如种谷,种败于下,根生茎叶,实出于上。作行不断,譬如灯烛,展转燃之,故炷虽消,火续不灭。行有罪福,如人夜书,火灭字存。……人死神去,随行往生,如车轮转,不得离地。《佛说孛经》
【第72句】:苦苦地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念念不忘那些所谓的陈年旧事,无异于自寻烦恼。
【第73句】:【什么是智慧七】 “当你的心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能让你见到真理。”当你心中充满智慧,从一花一草中都能见到真理,这正是朱熹所讲的“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的道理。一花一草就是一个小太极,我们的智慧在观照一花一草中感悟与发现。
【第74句】: 譬如赶路,选中目标之后便心无旁骛地往前赶,如果最终没 有达到目标,那是你能力不及,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另一种情况则 是,一边赶路,一边左顾右盼、心事重重,倘若能够达到目标那是一 种侥幸;倘若离目标就差那么一点点,你懊悔又有何益?殊不知,左 顾右盼、心事重重白白耗费了你多少精力!
【第75句】:是心非心,心相本净故。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有此非心心不?须菩提语舍利弗:非心心可得若有若无不?舍利弗言:不也。须菩提语舍利弗:若非心心不可得有无者,应作是言,有心无心耶?舍利弗言:何法名非心?须菩提言:不坏不分别。《小品般若经》卷一
【第76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彻悟禅师文案》
【第77句】: 人生在世,没有人不渴望得到幸福和快乐,其实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能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佛日:“佛在心中。”同样道理,幸福 和快乐,也在人心之中,即所谓“福由心生”。
【第78句】:一个人一生再怎么贫穷下贱,只要听过一声阿弥陀佛,念过一句阿弥陀佛,就算没有白来;即使享尽荣华富贵,却不知道有阿弥陀佛,无异白来人间走一遭,是一个可怜的人。
【第79句】: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人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观无量寿佛经》
【第80句】:人既然生在世间,就不能离开众缘,修行也不能离群隐世。真正的解脱是在众缘中付出而得,也是在众缘的烦恼中解脱。
【第81句】: 世间最难的管理是人的自我情绪管理。人的情绪极其复杂, 又非常纷乱,既不易认识,又难以梳理,也很难控制。要管理好自身 情绪,需要极强的修养,需要洞察力,唯其如此,才能辨别情绪的好 坏,并找到适当的管理方法。
【第82句】:翠竹黄花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全真。头头尽是吾家物,信手拈来不是尘。——《双岭化禅师》
【第83句】:一个家庭,长期处于阴性场,夫妻俩一直相敬如宾,客客气气,平静如水,那是很危险的事;而一个家庭,长期处于阳性场,夫妻俩整天吵吵闹闹,鸡犬不宁,那也是很危险的事。
【第84句】:千年的修行,换来今生的不离不弃,君于众人眼中,邂逅了伊的回眸,这一望,注定永世难忘怀,君愿参禅打坐一生,来换伊的唯美微笑,只因伊是君心中那最安静的阳光。
【第85句】:若知唯识现,离于心所得,分别不现前,亦不住其性。是时攀援离,寂然心正受。《大乘密严经》卷上,妙身生品
【第86句】:将全部的能量集中于当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为昨天的事犯愁,也不为将来的事烦忧。
【第87句】:人最难看见的,就是自己——平日都是张着眼睛向外看,把别人称斤论两,把世事说长道短,殊不知,自己也在其中啊。——证严法师
【第88句】: 一个人有能力改变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当看清真相时,或许已无能力改变事情。细想想,是不是这样呢?
【第89句】:所谓“如鸟行空空无迹,如刀斩水水无痕”,你觉悟了,什么都没有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宣化上人
【第90句】:诸有造作善恶行,身口意三无厌足,妨人诸行不至道,此名精进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第91句】:-个伟大的人,并不是在每一个领域都令他人不可企及的人,而是能以谦卑的心态去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平凡小事的人。
【第92句】:人对躯体有两种看法:一、太爱自己,珍宠得过分,舍不得善加利用;二、太轻视自己,轻视得近乎折磨,以为身既是“不净物”又何必重视,因而忽略了身是“载道器”。其实,只要好好发挥身体的功能,不,但处世大业能够成就,佛道也将不远。
【第93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有一心一行空过,不向萨婆若者。《胜天王般若经》卷六,平等品
【第94句】:修行人就是要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锻炼自己、考验自己——锻炼自己抵制烦恼的力量,考验自己的定力。
【第95句】:一切自性习气,藏、意、意识,见、习转变,名为涅槃。……涅槃者,圣智自觉境界,离断常妄想性自性。……谓自相共相妄想断,故非常;……谓~切圣去来现在得自觉,故非断。……涅槃不坏不死。……涅槃非舍非得、非断非常、非一义、非种种义。《楞伽经》卷二
【第96句】:“红灯的爱”,是不合乎伦理道德、不合乎规律,不为社会所认同的爱。例如,没有获得对方同意,用各种手段一相情愿地追求,甚至逼迫对方顺从。这种红灯的爱,还有重婚、骗婚等行为,因为违反了法律,前途必定充满危险。
【第97句】:已不记得从何时起一开始相信所谓的缘,是走过禅林时无意中瞥见那一朵青莲,还是不经意间铭记你跪坐佛前诵经的安然。
【第98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一用法度己,智慧成长;再度他人,就是“回自向他”。
【第99句】: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念佛即是参禅,更无二法。即念佛时,须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 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声阿 弥陀佛,历历分明。
上一篇:2024年最经典的励志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