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眼饱肚中饥】(惯)1指面对美味佳肴,大饱眼福,却吃不上。2比喻心中喜爱的人只能看着,不得亲近。
【第2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贪婪,自不量力。明代《警世通 言》:“古人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当初贫困之日,低门 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发迹了,反嫌好道歉起来。”
【第3句】:【走漏风声】见“露风声”。
【第4句】:【贫贱夫妻百事哀】释义:[唐]元稹诗句,指贫贱夫妻事事困难。例句:虽然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倒也还能不断地“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5句】:【 见过鬼怕黑受过挫折,老有顾虑。】成语:心有余悸。陈 残云《香飘四季》:“是呀,见过鬼怕黑,你便断了这条心吧。”
【第6句】:【人各有志,不可相强】释义:各人有各人的志向,别人无法改变。例句:“岂不闻语云:‘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
【第7句】:【响鼓偏用重槌敲】(谚)响度很大的鼓,偏要用重槌敲打,才能发出更亮的响声。比喻对德才兼优的青年,更应加强教育,以造就成出类拔萃的人才。 也作响鼓还须重锤敲。 响鼓离不开重槌。
【第8句】:【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谚)指一根丝合不成线,独株树成不了林。比喻成大事需要有群体的努力,只凭个别人是成不了气候的。 也作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 孤树不成林,独木不成桥。
【第9句】:【在商为义士,在周为顽民】(谚)商:商朝。义士:忠于朝廷的人。 周:周朝。顽民:不顺从的人。商朝认为的义士,周朝则视作顽民。 指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看问题,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第10句】:【铁不磨要锈,水不流要臭】(谚)铁要打磨,才不会生锈;水要流动,才不会发臭。比喻人要经常运动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第11句】:【鹰犬、爪牙】“鹰犬”、“爪牙”用来指匪首或反动集团的党羽或帮凶。 “鹰犬”、“爪牙”本义是褒义词,鹰犬表示为主忠诚,爪牙则意指国之利器。飞将军李广一次闯了祸,上书向武帝请罪,武帝回答说:“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此外,禁卫军的将官又称作“爪牙官”,比喻他们就像鸟兽的爪牙一样,是保护自我的主要手段。东汉陈龟,被任为度辽将军,前去抵御边患,临行前上疏,自称“驰骋边陲,展鹰犬之用。”袁绍向献帝上疏,称“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等等,都是自表忠心的。后来,鹰犬、爪牙逐渐演变成反面的词汇,变成了坏人的帮凶。
【第12句】:鞭打千里驹——快马加鞭
【第13句】:纸上画大炮——打不响
【第14句】:【癞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释义:端午: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旧时有在这天早上逮癞蛤蟆做药的习俗。比喻迟早逃脱不了。例句:癞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砸了你们的骨头熬成油,也得清账。
【第15句】:【秤砣虽小压千斤】(谚)指杆秤上的秤砣虽然小,却能压住千斤的重量。比喻岁数小或身材矮的人往往很有智谋与才能,不可小觑。
【第16句】:【醋】“醋”是深受大众喜欢的一种带酸性调味品,有开胃降压之功效。那么,醋是谁发明的呢?自古就有“杜康造酒儿造醋”的民间传说。杜康,夏朝山西运城人,众所周知,他是我国最早的酿酒家。杜康的儿子黑塔率族移居今江苏镇江一带,在长江边的渔港设了一家作坊,并用水浸泡酒糟,每天翻缸。泡到二十一天的酉时,当他揭开缸盖后,一股特殊的香味扑鼻而来,他尝了尝缸中的酒糟水,酸中带甜,味道还不错。他在煮菜的时候放了一点儿,菜味可口,令人食欲大增。于是黑塔便把“廿一日”加了个“酉”字,将这种酸汁命名为“醋”。据说,至今镇江恒顺酱醋厂制醋的时间还是二十一天。
【第17句】:妈妈心情特别好,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我趁妈妈高兴的时候说:“妈妈,我的鞋破了,你再给我买双新鞋吧!”妈妈说:“你啊,真是吃七股想八股,吃了驴尾巴还想驴屁股。”(河南·沁阳)
【第18句】:【人眼是秤,人心是镜】众人对待事物能衡量出轻重,分清 是非。类似的:人眼是尺,人心是秤。古华《姐姐寨》:“众人 的眼是秤,心是镜,人家当了你的面不敢说,背你的面就什 么都数落出来。”
【第19句】:【抓把柄】(惯)比喻抓住可以对人进行要挟、攻击的过失、错误等。
【第20句】:【打虎不死必伤人】释义:比喻不彻底消灭坏人,必定反受其害。例句:对李油罐这样的人,一棒子打不死就干脆别动他,打虎不死必伤人!
【第21句】:下下人有上上智。
【第22句】:【老树枝,转不过弯来】释义:比喻执迷不悟。例句:咱老孙头是老树枝,转不过弯来,还跟高国权挨肩儿打唧唧。傻狗不识臭,不晓得陷腿到哪一天哩。
【第23句】:【水流万转,终归大海】释义:比喻迟早归到某处去或要走某一条路。例句:这条江,水流万转,终归大海。你看,这条江浩浩荡荡,但它是由上百条河,上千条溪涧,上万孔山泉汇流成的!
【第24句】:【舍命不舍财】(惯)宁可舍弃性命,也不放弃钱财。指人太贪财。
【第25句】:【严师出高徒】(谚)师傅教导严格,学徒才能获得高超的技艺。指学徒的高水平,离不开师傅的严格教导。
【第26句】:【叫化鸡】“叫化鸡”是一道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叫化鸡”的来源,果然与叫化有关。清朝,在虞山有一个叫化子讨饭讨得一只鸡,可惜既无炊具又无调料,没办法吃,于是只能用土法来做了。他先将鸡杀了,去了内脏,带毛涂满黄泥,捡了一些树枝烂叶随意将鸡烘烤上,自己躺到一旁睡觉去了。一觉醒来,看到泥团表面有些裂缝,便往地上一损,泥壳脱落后,却露出香气四溢的鸡肉,令人馋涎欲滴。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正好路过此地,闻到香味就尝了一下,觉得味道独特,回家命其家人稍加调料如法炮制,味道更是鲜美无比。后来,这种烹制方法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大家把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鸡叫“叫化鸡”。 “叫化鸡”产生后,很多人对其工艺进行改良,使其色、香、味俱全,因此长盛不衰。二十世纪初,山景园朱阿二对叫化子煨泥的方法略作改进,除去内脏后,涂上佐料,并将鲜肉、生虾仁、鸡肫、火腿、香菇、香料等什锦配料塞入鸡肚,用荷叶、高温纸包扎,涂上泥,然后煨鸡。这样煨出来的鸡,鸡肉酥烂异香,味透而嫩,上筷骨肉脱离,原汁原味,风味独特,此后山景园靠叫化鸡等菜名声誉鹊起,名满江南。如今“叫化鸡”的品种有山景园叫化鸡、王四叫化鸡、虞山牌叫化鸡等,已列入《江苏菜谱》和《中国名菜谱》。古老的菜肴正焕发出新的美味。
【第27句】:一天下午,出去踢完足球回家时,弟弟要拿球,爸爸不让。弟弟又哭又闹,坚持要拿,结果被狠狠地打了顿。妈妈知道了说:“这叫犟人吃犟亏,犟驴挨犟鞭。”(陕西·西安)
【第28句】:【豇豆一行,绿豆一行】(惯)比喻说话、办事清楚,有条理。
【第29句】:【衙门的钱,下水的船】(谚)下水的船:顺水划行的船,非常快速。 进衙门打官司,花钱如顺水船一般容易。旧指打官司用钱多,穷人打不起官司。
【第30句】:【马大哈】“马大哈”常用来指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办事草率、丢三落四、经常出错之人。它源自20世纪50年代,由天津市相声界艺人创造的趣语。相声段子《买猴》50年代的时候曾风靡全国。故事说一位干部以不负责任马虎草率出名,他的大名就叫“马大哈”。他写了一个报告,本来要通知“到(天津市)东北角买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飞笔疾书,竞写成“到东北买猴儿五十只”了。而马大啥的领导们也是同样马虎草率的官僚主义,内容看也不看便挥笔批准。马大哈的同事和下属又习惯于盲从,问也不问纷纷出差执行任务,结果闹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笑话。比如:他们为了去采购猴子,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各地接洽者虽然惊奇于天津采购员的离奇“购货单”,却仍然到处帮助他们捉拿猴子交货;猴子从四面八方运回后,群猴出笼,又大闹了百货公司,趣闻笑话接连不断。这段相声的作者是何迟,表演者是相声大师马三立。一经演出,“马大哈”一词迅速传遍全国。可见,相声的艺术魅力不亚于戏曲。《西厢记》中的“红娘”成了媒人的代称,而《买猴》中的“马大哈”则成了马马虎虎的同义词。
【第31句】:【人老猫腰,树老焦梢】(谚)猫腰:像猫一样弓着腰。焦梢:树枝的末梢焦黄干枯。指人老了腰就伸不直,这和树老了枝梢干枯一样,都是自然的生理现象。 也作“树老焦梢,人老猫腰”。
【第32句】:【背着牛头不认赃】(惯)偷来的牛头就背在身上,却不承认。比喻干了坏事就是不认账。
【第33句】:【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谓先打击要害。清代《红楼 梦》:“俗语说:擒贼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拿 我开端。”
【第34句】:【道三不着两】(惯)三件事,就有两件说得不对。形容人说话不着边际,语无伦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颠三倒四。 也作“着三不着两”。
【第35句】:【 肚饥想起牙缝菜】遇到困难,只能想些勉强补救的办法。 李准《黄河东流去》:“肚饥想起牙缝菜,就在这时候,四圈忽 然想起,他的一件旧棉袄还在大五条家放着。”
【第36句】:【宁吃天上二两,不吃地上一斤】见“能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
【第37句】:【牵动荷花带动藕】事物有联系。类似的:索着藤瓜要动。 《人民日报》(1982,8,10):“牵动荷花带动藕,生动地说明了 事物的有机联系。”
【第38句】:【七个不成,八个不就】(惯)形容怎样做都不行,非常难办。
【第39句】:【看不见,摸不着】(惯)形容事物不容易被掌握或控制。
【第40句】:锅边上的油渣——练(炼)出来的
【第41句】:【祧三杏四梨五年,枣子当年就卖钱】释义:种植果树,桃树三年结桃,杏树四年结杏,梨树五年结梨,枣子当年就结枣儿。例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掌握了各种果木的生长规律:“桃三杏四梨五年,枣子当年就卖钱。”
【第42句】:【哑子做梦——说不得】(歇)指无法说或不能说。
【第43句】: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第44句】:【水萝卜,皮红肚里白】释义:比喻表面积极进步,思想不好。例句:李之寿又补充着:“他是脚踏两只船,别看他儿当八路,水萝卜,皮红肚里白。”
【第45句】:眼镜蛇打喷嚏——满嘴放毒
【第46句】:【鸟来投林,人来投主】(谚)鸟飞倦了,要投入林中栖息;人到末路,要投奔亲友求助。指凡来求助者,都是势不得已,只可援救,不可拒绝。 也作鸟投林,人投主。 人来投主,鸟来投林。
【第47句】:【媳妇多了,婆婆做饭】媳妇多了,都等别人做饭。借指人 多了,互相推委。《桥隆飙》:“俗话说:人多乱,龙多旱,母鸡 多了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第48句】:【刘寄奴】“刘寄奴”是一味中草药,它是用人名命名中草药的级别最高的人。 “刘寄奴”本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蹿。第二天他又上山,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寄奴一听,便大吼道:“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童子们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和臼内捣成的药浆一并拿回,用此药为人疗伤,颇有奇效。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但士兵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道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革,于是就把它叫“刘寄奴”。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到现在。
【第49句】:【河水不犯井水】释义:犯:侵犯,干扰。比喻互不相干。例句:我从中作保,今天你俩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扰,各奔东西不行?
【第50句】:【庄家老儿读祭文——难】(歇)庄家老儿:老农。祭文:祭祀神灵、祖先,或祭奠死者时朗读的文章。指某事做起来很困难。
【第51句】:东北风呼呼地刮着,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我穿的衣服较少,冻得直打哆嗦。放学回家,奶奶见了我说:“草窝斑鸠,不知春秋。”(河南·新野)
【第52句】:【宁撞金钟一下,不打饶钹三千】谓做事干脆彻底,不拖泥带 水。清代《红楼梦》:“不是我撒谎,若论除了姐姐,也还有人 手里管得起千数两银子;只是为他们为人,都不如你明白有 胆量,我和他们一说,反吓住了他们。所以我宁撞金钟一 下,不打铙钹三千。”
【第53句】:【唱白脸】(惯)白脸:中国传统戏曲中奸臣的脸谱,象征奸诈,泛指反面人物。比喻在矛盾和争斗中充当强硬、蛮横的角色。
【第54句】: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第55句】:【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释义:沉溺于男女私情,英雄的壮志就会消磨掉。例句:这平生的大志,都被这娇妻美妾消磨尽了。常言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第56句】:【外甥多似舅】(谚)指外甥在长相、性格和志趣方面往往和娘舅相似,总脱不开娘舅家的家风。 也作外甥似娘舅。 外甥不脱舅家相。
【第57句】:【炒豆没吃上,还炸了锅】没有得到好处,反而遭到损失。 浩然《艳阳天》:“这个人可不是好惹的,说不定又得闹个炒 豆没吃上,还炸了锅。”
【第58句】:【当家三年狗也嫌】原指当家三年会变得吝啬。谓主持事 情时间长了,难免别人有意见。明代《金瓶梅》:“饶费了心, 哪个道个是也怎的!常言道,当家三年狗也嫌。”
【第59句】:沙锅里煮驴头——脑袋瓜早软了,嘴巴骨还挺硬
【第60句】:羊群里跑出头驴来——哪里来的野种
【第61句】:【老伴】“老伴”这个称呼,现在一般用于老年夫妇之间,在城市这种称呼比较普遍,在乡下还有不知其意的。本人就曾遇到一个民工,我说自己的老伴如何如何,它不知所云。 “老伴”原是太子对老太监的称呼。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册立九岁的儿子为太子,派在宫中服役多年的太监覃吉做典玺局的郎官,专门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学业。覃吉为人正派,忠于职守,太子极为尊敬和爱护他,称他作“老伴”。后来,“老伴”才转化为老夫老妻之间的称呼。
【第62句】:高山流水——少知音
【第63句】:凳子翻个——四脚朝天
【第64句】:【淡淡长流水,酽酽不到头】(谚)酽(yan):浓烈。指清清淡淡,长流不断;浓浓酽酽,不会久远。比喻人际交往,平淡可以保长久,过热往往难到头。
【第65句】:【好心总有好报】(谚)对人对事操好心的,终归会有好的回报。指人只要凭良心办事,与人为善,就不会有坏下场。 也作好心自有好报。 好心必得好报。
【第66句】:【山里说话有鸟听,屋里说话有鼠听】(谚)在山里说话,紧防鸟儿听去;在屋里说话,紧防老鼠听去。 指人们说话,尤其是秘密的话,要紧防有人窃听。
【第67句】:【不费吹灰之力】容易成功。成语:轻而易举。海外於梨 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但是你用劳力换来的东西,却由 小偷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多叫人痛心。”
【第68句】:【有恩不报非君子,有仇不报非丈夫】(谚)指应报答别人的恩惠,报复自己的仇人,恩怨分明才算是有志气的大丈夫。
【第69句】:【指着和尚骂秃子】(惯)比喻明指着这个人骂,实际上骂的是那个人。
【第70句】:【婚纱】现在,结婚典礼上新娘都要穿白色的婚纱,这是对传统观念和礼俗的彻底颠覆。在以前,结婚时新娘要穿一身红,头上蒙头红,身上红衣服,脚下红绣鞋,白色是结婚的大忌。人们称结婚是红事,埋人是白事。中国古代本没有婚纱,显然,婚纱是外来的。婚纱起源于欧洲的服饰习惯。新娘所穿的连衣裙款式,下摆曳地的白纱礼服,原来是天主教的典礼服。在古代欧洲一些政教合一的国家,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和祝福,这样才算合法婚姻。新娘穿白纱礼服是向神主表示虔诚与纯洁。中国新娘穿婚纱,不拜神主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是中西结合式的婚典。
【第71句】:【牛犊子追兔子,有劲使不上】释义:指受某种条件限制,有力气也使不出来。例句:水急浪大,找不到水线,就像牛犊子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第72句】:爸爸的一位朋友终年在家养鸡,搞科学种田,几位亲戚劝他进城去做生意,说那比养鸡、种田要合算多了。可那位叔叔却不这样想,他说:“打鱼的不离船边,找柴的不离山边,我这个庄稼汉怎能离开田边?”(江苏·海安)
【第73句】:张飞扮姑娘——咋搞昨不像
【第74句】:【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第75句】:【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释义:纣王:商朝末代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俸禄:薪水,工资。比喻袒护自己的主人、靠山。例句:许多人只是因为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将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诛,而谁逼百姓造反倒不问了。
【第76句】:【得趣便抽身】(谚)事情做到满意处,就应当收身止步,不可贪得无厌。指凡事要适可而止。
【第77句】:【大白菜倒了秧——打根上坏】(歇)倒了秧:植物幼苗因病虫害等而枯萎。本指植物从根部坏死,转喻人从根本上变坏了。
【第78句】:【要想武功好,从小练到老】(谚)要想把武功练好,就得一辈子不停地练。指武功不是短时间能练好的,要长练不辍。
【第79句】:彩云和白云谈情——吹就散(苗族)
【第80句】:【乱点鸳鸯谱】释义:不了解情况,瞎指挥。例句:“这是党委集体的意见,可不是我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第81句】:麦粒掉到太平洋——沧海一粟
【第82句】:唐三藏的扁担——担经(惊)
【第83句】:【 好人在家里叹气,恶人在台上唱戏】好人受欺负,坏人得 志。台湾李敖《为黑吃黑举一个例》:“相对的,所谓一般的 好人,他们反倒是没有力量应付失败,就泄气了、就丢下武 器跑了。所以,局面最后总是‘好人在家里叹气,恶人在台 上唱戏’。”
【第84句】:【打蛇随棍上】释义:用棍子打蛇,蛇倒顺着棍子爬上来了。比喻因势乘便。例句:祥表哥很老练,打蛇随棍上,一步步追入。
【第85句】:【鸡食盆里鸭插嘴】(惯)斥责人多嘴多舌。
【第86句】:【—粒耗子屎,坏掉一锅粥】坏的成分加入,破坏了质量。 类似的:一个死苍蝇坏了一锅粥/一泡鸡屎,坏了一缸酱。 刘心武《班主任》:“你弄个小流氓来,陷到作他个别工作的 泥坑里去,哪还有精力抓教学质量?闹不好,还弄个一粒耗 子屎坏掉一锅粥!”
【第87句】:船进断头浜——进退两难
【第88句】:【门门都懂,样样不通】(谚)在学问或技艺方面,每一门都懂得点,但没有一门是专长的。指知识面广泛的人,往往缺乏专业特长。 也作“样样都通,样样不精”。
【第89句】:【人怕丢脸,树怕剥皮】(谚)人要是丢失了脸面,就无法在人前立足;树要是被剥了皮,就断了根和梢的脉络,无法存活。指人活脸面,绝不可做丢脸面的事。 也作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人怕伤面,树怕剥皮。
【第90句】:空手抓山蹦子一不是好逮(得)的
【第91句】:足底生疔疮——站不住脚
【第92句】:【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谚)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北方的没经见过的骆驼,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南方的没经见过的大象。指梦幻只会反射熟悉的物相。
【第93句】:【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见“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
【第94句】:【致富先治愚,治愚办教育】(谚)要想致富,首先要改变愚昧无知的现状;要消除愚昧,提倡科学文明,最根本的措施是振兴教育。指振兴教育是富国富民的基本措施。
【第95句】: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妈妈拉我一起去打谷子,我磨磨蹭蹭不想去。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打谷莫歇凉,插秧莫躲雨,季节不等人啊,快走吧!”(甘肃·兰州)
【第96句】:公鸡下蛋马长角——幻想
【第97句】:绱鞋不用锥子——针(真)好:针(真)行
【第98句】:【兔子多咱也驾不了辕】释义:多咱:什么时候。辕:伸出车前驾牲口的两根直木。兔子永远也不能驾辕拉车。比喻能力差或本质不好的人担不得重任。例句:我说,不行,改不了的,你们要不信,走着瞧吧,老言古语没错提:“兔子多咱也驾不了辕。”
【第99句】:【好人里头挑出来的】意即不是好人。挑,也说:拣。尤凤 伟《中国一九五七》:“你高冲还是个好人?你是好人里挑出 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