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周年祭奠讲话篇一
可以这样说,公司就象一本书,我就是读者,是被她扉页的优美文雅而吸引,在我迈进华源奥迪的那一天开始,每读一页就对她了解深一些,而这些东西却又能吸引着我不停的读下去。于是,从平凡的工作岗位开始,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平稳,匆忙。 还记得刚到公司来上班的时候,初次与部门梁经理合作,同在一个办公室,看着她工作的状态与神情,会让人忍不住想停下来静静欣赏;洒脱,却又不失细致,我实在是发自内心的很想用这两个词来形容她那饱怀激情的每个瞬间,我喜欢跟这样的人合作,会让人感觉很充实,同时心情也会觉得无比轻松!
走到现在,也许我们有的伙伴对目前的工作已没有了激情,但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记住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既然非做不可,与其被别人推着去做,还不如自觉自愿地尽力把它做得最好,努力找到工作的乐趣,当然,除非你真的不想工作。思想不同、心态不同,当然结果也会不同,观念可以改变命运。每个岗位就是一片充满生命力的土地,关键在于我们撒下了什么样的种子,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那么在任何岗位上,我们都会收获事业的春天!我始终相信,因为有我,华源奥迪!
因为有我,华源奥迪,闭上眼睛,你们听,那细细的心跳声,不错,这是这百十个细细心跳声,共同堆砌了我们共同的华源奥迪,在这里,我感到安详、快乐;也就在这里,我们,筑就了能够一起并肩携手的路,也是我们,在精心呵护;它,已然成为我的家,成为我们共同的家!
公司对我们来说,就像一条船,它满载着我们每一个船员的成功和希望,要到达彼岸,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作为公司的一员,不论我们处在什么岗位,我们都要竖立自己的主人态度,以公司为家,与公司共荣辱。当我们这条船上的每一个船员都全心全意为穿的航行尽自己的力量时,那么这条船将展现无穷的力量,必定会乘风破浪,顺利到达胜利彼岸!我们绝不能仅仅看到个人利益,仅仅把公司看做拿薪水的地方,那么我们与公司的关系就仅仅是利益关联,我们在划船的时候,就不会有足够的信心,一旦出现异常,你也许会第一个弃船而逃!
我相信,只有我们紧紧地在一起,希望的灯塔会一直照亮我们;我也始终相信,因为有我,华源奥迪!现在,我就站在这里!
最后衷心的祝愿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我们的公司明天会更好。
谢谢大家!
三周年祭奠讲话篇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三周年庆祝晚会。在此,我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向《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三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今天庆祝活动的全体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三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领导下,《中国社会科学报》旗帜鲜明地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坚定的政治性寓于深刻的学术性之中,以学术的方式,培育浩然正气,唱响主旋律,努力成为中国学术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培育和发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意义的当代思想和智慧的重要窗口,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平台,在引领当代中国理论学术健康成长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年来,《中国社会科学报》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一大批编辑记者带着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引导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服从并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和支持他们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智慧和源泉,努力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
三年来,《中国社会科学报》始终不渝地坚守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一丝不苟地保持自己鲜明的学术品位,努力将自己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在世界报界中别具一格,独领风采。它立足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前沿,依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源远流长的悠久学术传统、深厚而丰富的学术积累,全面反映最新学术成果,形成了以哲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等为代表的学科版块,基本覆盖了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学科领域;它坚持以学术的视角报道中国、观察世界,形成了以学术新闻为重点,以“对话”、“特别策划”、“独家报道”、“社科学者走基层”等特色品牌栏目为重点的学术资讯报道框架;它始终站在国际学术的前沿,及时反映国外最新学术动态,努力搭建中外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
界,创办了以美国站为主体、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聘记者网络,扩大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回顾《中国社会科学报》三年的创业和成长历程,到现在,我们大体可以说这一份报纸办出了特色,办出了风格,创造了学术报刊史上的“社科速度”和“社科奇迹”。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的关心和领导,离不开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离不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支持,离不开兄弟媒体的扶持。在这里,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代表陈奎元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全体同志,三年来,发扬忠诚、敬业、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报纸创刊、杂志社整体搬迁至cbd核心区、建立覆盖国内外的记者站和特聘记者网络、由周二刊改周三刊,并在广州、西安和南京等地实现落地印刷等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艰巨任务。在这里,我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全体同志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一份年轻的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任重而道远。对今后的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和期望。
第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方向问题,从来都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问题,也是理论学术报刊的根本问题。128年前,恩格斯在回忆《新莱茵报》的创办时曾说:“当我们在德国创办一种大型报纸的时候,我们就有了现成的旗帜。”《中国社会科学报》必须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根本变革,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学术的旗帜和灵魂,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应该贯彻到具体的学术实践之中,以学术的方式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在历史新时期,要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基础理论体系,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学术资源和智力支持。《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这一宏伟进程中,要努力发挥引领、推动和阵地的作用。
第二,要坚持“二为”方向,引导学者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理论智慧,是新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保持生命力,拥有创造力,赢得发展,取得进步的基本前提。当前,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党的理论创新和学术繁荣开辟了极其广阔的空间。《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引导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认真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认真研究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努力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独有的时代价值,并从中获得继续前进和进步的动力。
第三,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大力推进理论学术自主、理论学术创新,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当前,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学术创新成果日益丰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正处于呼唤创新、也能实现创新的大好时期。我们的报纸,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善于利用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努力开发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返本开新,古为今用;正确处理中外文明关系,批判地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精华,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努力概括、提炼出新的学术理念、学术话语、研究范式,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学术文化,具有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
第四,要始终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弘扬优良学风和文风。纵观我们党几十年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学风正,则事业兴旺,无往而不胜;学风不正,则事业蒙受损害,遭到种.种挫折。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优良的学风和文风。今年6月,我院和中国科协、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五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打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坚守科学道德,倡导优良学风。过去三年,《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学风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今后,要把学风问题进一步抓好、抓实,要带好头,发挥表率作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倡导良好文风。既要突出思想性和学术性,也要重视大众化和可读性,多发短小精悍、轻松活泼、言之有物的文章,力戒冗长晦涩、僵化守旧、肤浅空洞。要大兴严谨求实之风,倡导和培育浩然正气,杜绝浮躁虚华,使我们的研究成果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使我们的学术界成为为世人景仰的净土。
同志们、朋友们:
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全国学术界对《中国社会科学报》充满关爱,充满期待。我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兄弟单位和兄弟媒体继续关心和支持《中国社会科学报》。希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全体同志牢记陈奎元同志在报纸创刊一周年时的题词——“永葆科学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弘扬优良文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大胆探索,勇于奉献,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将《中国社会科学报》越办越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三周年祭奠讲话篇三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xx公司在xx市场经济大潮中顽强探索,积极反思,以自强不息和永续经营的创业精神,与全体员工伙伴同舟共济,昂首阔步,迎来了xx大楼的辉煌落成,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与爱戴,迎来了xx公司三周年庆典的隆重召开。这一切正是xx公司努力进取和迅速崛起的伟大标志,展示着xx公司历史新纪元的全面开始!
历史的演绎,时代的进步,势不可挡。而对于不断在拼搏、实践、奋斗道路上不辞劳苦的领导者来说,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是无可避免的。但对于一个事业充满信心、奋发向上的创业者而言,却是一种特别宝贵的投资,是高层次的创业,也是达到成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纵观,xx公司以其自身的努力和拼搏,已出色的完成了她关键性的奠基期,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已逐步走向完善。并正以她矫健、豪迈的步伐,跨进了环保事业崛起腾飞的第四个年头。xx公司长大了,xx公司成熟了。
xx公司具有强烈积极向上的心态。在竞争中顽强探索,在竞争中不断寻求突破,必然给xx公司注入永续经营的强大动力。我们相信:xx公司一定能在经济大潮中取得辉煌的成就,xx公司一定能腾飞!xx公司一定能成功!
回想创业的三位领导,忘不掉起步路上的汗水与泪水;忘不掉创业途中的艰辛与劳顿;忘不掉他们铁脚、马眼、神仙肚的拼搏精神;忘不掉他们金戈、铁马、跑神州的冲天干劲。三个春秋,一千多个白昼,一千多个黑夜,披星戴月,天属地寒,凭的是一颗火热的雄心,凭的是一颗火红的爱心,是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是产品凝聚着众心。他们用双手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三个火红的年华;他们用勤劳和耐心,用热情和爱心描绘出明天的图画!
每一个举止、每一个微笑、每一个希望、每一个计划都充分的弘扬着一个同样的目标。是啊,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借问行人何处去?眉眼盈盈处。xx公司的计划是宏伟的,源通公司的前景是璀璨的。
宏观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三周年的盛大庆典在事业扬帆出海驶入第四年之际,让我们共同祝贺:xx公司,生日快乐!
今天,我们正掀开明天的序幕,让我们手携手,肩并肩,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拉开时代的风帆,枕着希望,去追求xx公司的美好未来。
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满怀信心,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会更好。
三周年祭奠讲话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三周年庆祝晚会。在此,我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向《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三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今天庆祝活动的全体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党的xx大以来,以为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的成功创办和快速成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界结出的硕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取得的重要成就。
三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领导下,《中国社会科学报》旗帜鲜明地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和以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坚定的政治性寓于深刻的学术性之中,以学术的方式,培育浩然正气,唱响主旋律,努力成为中国学术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培育和发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意义的当代思想和智慧的重要窗口,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平台,在引领当代中国理论学术健康成长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年来,《中国社会科学报》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一大批编辑记者带着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引导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服从并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和支持他们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智慧和源泉,努力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
三年来,《中国社会科学报》始终不渝地坚守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一丝不苟地保持自己鲜明的学术品位,努力将自己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在世界报界中别具一格,独领风采。它立足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前沿,依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源远流长的悠久学术传统、深厚而丰富的学术积累,全面反映最新学术成果,形成了以哲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等为代表的学科版块,基本覆盖了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学科领域;它坚持以学术的视角报道中国、观察世界,形成了以学术新闻为重点,以“对话”、“特别策划”、“独家报道”、“社科学者走基层”等特色品牌栏目为重点的学术资讯报道框架;它始终站在国际学术的前沿,及时反映国外最新学术动态,努力搭建中外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
界,创办了以美国站为主体、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聘记者网络,扩大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回顾《中国社会科学报》三年的创业和成长历程,到现在,我们大体可以说这一份报纸办出了特色,办出了风格,创造了学术报刊史上的“社科速度”和“社科奇迹”。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的关心和领导,离不开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离不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支持,离不开兄弟媒体的扶持。在这里,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代表陈奎元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全体同志,三年来,发扬忠诚、敬业、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报纸创刊、杂志社整体搬迁至cbd核心区、建立覆盖国内外的记者站和特聘记者网络、由周二刊改周三刊,并在广州、西安和南京等地实现落地印刷等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艰巨任务。在这里,我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全体同志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一份年轻的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任重而道远。对今后的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和期望。
第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方向问题,从来都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问题,也是理论学术报刊的根本问题。120xx年前,恩格斯在回忆《新莱茵报》的创办时曾说:“当我们在德国创办一种大型报纸的时候,我们就有了现成的旗帜。”《中国社会科学报》必须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根本变革,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学术的旗帜和灵魂,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应该贯彻到具体的学术实践之中,以学术的方式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在历史新时期,要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基础理论体系,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学术资源和智力支持。《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这一宏伟进程中,要努力发挥引领、推动和阵地的作用。
第二,要坚持“二为”方向,引导学者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理论智慧,是新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保持生命力,拥有创造力,赢得发展,取得进步的基本前提。当前,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党的理论创新和学术繁荣开辟了极其广阔的空间。《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引导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认真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认真研究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努力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独有的时代价值,并从中获得继续前进和进步的动力。
第三,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大力推进理论学术自主、理论学术创新,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当前,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学术创新成果日益丰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正处于呼唤创新、也能实现创新的大好时期。我们的报纸,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善于利用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努力开发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返本开新,古为今用;正确处理中外文明关系,批判地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精华,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努力概括、提炼出新的学术理念、学术话语、研究范式,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学术文化,具有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
第四,要始终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弘扬优良学风和文风。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纵观我们党几十年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学风正,则事业兴旺,无往而不胜;学风不正,则事业蒙受损害,遭到种种挫折。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优良的学风和文风。今年6月,我院和中国科协、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五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打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坚守科学道德,倡导优良学风。过去三年,《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学风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今后,要把学风问题进一步抓好、抓实,要带好头,发挥表率作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倡导良好文风。既要突出思想性和学术性,也要重视大众化和可读性,多发短小精悍、轻松活泼、言之有物的文章,力戒冗长晦涩、僵化守旧、肤浅空洞。要大兴严谨求实之风,倡导和培育浩然正气,杜绝浮躁虚华,使我们的研究成果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使我们的学术界成为为世人景仰的净土。
同志们、朋友们:
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全国学术界对《中国社会科学报》充满关爱,充满期待。我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兄弟单位和兄弟媒体继续关心和支持《中国社会科学报》。希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全体同志牢记陈奎元同志在报纸创刊一周年时的题词——“永葆科学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弘扬优良文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大胆探索,勇于奉献,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将《中国社会科学报》越办越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上一篇:2023年安全生产活动倡议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