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2023年观脱贫攻坚网络展有感

故事会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脱贫攻坚网络展有感篇一

当好政策解析的“老兵”。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随着脱贫战役的不断深入,党中央的扶贫政策也会下发至基层,为了让这些惠民政策发挥作用,切实助推脱贫攻坚,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研读各类政策文件,结合本地区本村的实际,将政策落到实处,将措施精准分析,精准帮扶。同时,扶贫政策大都语言严谨、字句精要,广大党员、干部要做政策红利的明白人,做到了解深、理解准、掌握全,才能将其转化为群众一听就懂的地方语言,确保人民群众享受脱贫攻坚的政策红利。

争做脱贫致富的“排头兵”。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广大党员、干部是走在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排头兵,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子,主动上门传授科学技术,提供致富方法,激发群众致富动力;积极培育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让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为脱贫攻坚引入源头活水;积极引导优秀企业家到村任职,充分利用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和致富办法,用企业家之水,浇灌乡村振兴之田。

筑牢作风建设的“督察兵”。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刻心中有民、忠诚于民,时刻心中有戒、忠诚于党,严守思想防线,严守纪律红线,严守道德底线,用风清气朗、清风化人的工作氛围来赢得群众的信任,用坚决查处不正之风、贪赃枉法的决心来赢得群众的拥护,用一心为公、真心为民的时代担当来赢得群众的支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培养多种能力的“特种兵”。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和新上任的村“两委”教育培训,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积极融合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振兴,以党建带发展,以党建强素质,让基层干部掌握相关的扶贫知识,掌握各贫困救济政策,搭建起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谱写扶贫先扶志扶智的主旋律。同时,注重干部的专业化培养,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和掌握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潜力,并根据他们自己的想法和特长,定制学习方案,不断提高基层干部高素质专业化能力,从根本上打破了贫根的真因,增强治疗贫疾的能力。

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脱贫攻坚工作任道重远。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真正扎根基层,真正服务基层,真正战斗在基层。坚信随着20__年的脚步临近,我们必将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

观脱贫攻坚网络展有感篇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决战脱贫攻坚放在各项硬任务之首,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打好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底线,不能打折扣也没有退路。中央的目标非常明确,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把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按照我市所有贫困县实现全部摘帽,实际留给我们决战的时间只有大半年,面对最后的硬仗,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动员全市上下,根据中央决策和中央扶贫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按照省、市委部署,采取“按方抓药,照单落实”,消解问题,促进发展,才能向上级党组织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中央巡视组对各地扶贫专项巡视发现的问题很多,在我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实现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少数,牵住“牛鼻子”。对此,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扶贫产业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易地扶贫存在搬迁重搬迁、轻后续帮扶,义务教育要控辍保学,筑牢乡村卫生服务网底,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一线精准帮扶力量,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层面,也有政策层面,更有落实层面。具体到每一个地方,情况并不完全相同,结合我所在的贫困村,当务之急需要解决好饮水安全,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发展长效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改善人居环境,稳定转移劳动力就业,落实各类社会保障体系措施,扎实开展土地制度改革等,唯此才能根本上拔掉致贫的病根子。

各方聚力精准施策。精准施策的重要前提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坚持扶贫标准,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号文件要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帮扶、干部人才等政策措施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对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对账销号。要稳定和完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相关扶贫政策保持稳定,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提升农村“双基”工程和生态保护,发展特色产业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村经营制度和土地与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担保融资。加强党的建设与乡村治理。精准施策要把握时间节点,强化施策力度和效果,建立考核标准和督查机制。组织开展常态化约谈,发现问题随时约谈。从而压实帮扶责任,提高施策实效。

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脱贫就不可长久,只有培育有效的产业,方可稳定脱贫,形成经济增长点,稳定劳动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村级自我发展能力。中央提出今年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要求积极发展木本油料,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这为太湖县依托山场资源,发展油茶等产业指明了方向,依靠自然资源禀赋,扬山场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链,实现价值链。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可以看出,中央在大力鼓励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将农业资源培育成长效产业,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支持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同时中央还大力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并从政策上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和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就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使传统的乡村文化绽放新姿,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这些政策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于农村创新创业人员是政策福音,有利于盘活农村资产,发展乡村产业,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强乡村建设是促进高质量脱贫攻坚,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推进乡村建设事关农村“革命”和生态环境发展,事关农民的生活质量。“双基”薄弱是太湖山区农村发展的短板,交通不畅、配套不足成为最严重的制约因素。中央为此开出“药方”,鼓励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简便易行、长期管用的整治模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设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镇、村寨,支持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中央表示从财政资金中给予政策支持。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乡村充满并迸发活力,是促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中央推出系列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目的是以改革促进农村扩大开放,以改革优化农村市场资源配制,以改革释放农业政策红利。要求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水价、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农场企业化改革。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闲置宅基地复垦试点。允许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开展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总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办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机制。探索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以奖代补试点。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制度、土地及产权制度改革,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尤其是确立“三权”,土地流转、土地入市、土地融资、增减挂钩等等,都是农村实现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可多得的政策机遇。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脱贫攻坚是当前党的工作重中之重,农村党组织必须切实担负起抓好脱贫攻坚的责任。中央提出健全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为了激励农村党组织,中央提出要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同时要求基层组织要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理清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等村级各类组织功能定位。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一号文件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打开了政治上的上升通道,破除了个人升迁的“天花板”,这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级党组织人员的政策激励,同时又赋予村级自治组织自我创新权力,支持村组织在政策和法律制度下,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观脱贫攻坚网络展有感篇三

文明是考量一个人素质的标准,拥有它,你就会拥有一笔无形的财富,会使用它你就会形成自己所独有的魅力。所以我们要遵守文明,真做一个文明的市民。

我的姑姑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在今年光荣的加入了扶贫的队伍。她时常给我讲她的见闻以及她对,贫困山区儿童读不起书,这一事件的同情。他说刚开始下乡的时候还有点不习惯,因为他是我们家的一位女孩子,爷爷奶奶都很宠她,他下乡工作也也是第一个不同意的,但是没办法,姑姑毅然决然地下乡了。爷爷知道说服不了姑姑,只能作罢。姑姑也是男人的性格,下乡再苦再累,和家里打声电话报来的只有喜没有忧。姑姑说她很享受这种乐趣,我有时调侃姑姑说“说你这是母性光辉太泛滥了”。而姑姑却嗤之以鼻。

与让其国家输血,不如我们自己造血。我觉得虽然我们只是作文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但我们应该扶贫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现在许多小区都有了一个绿色的捐物箱,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旧衣服洗干净消过毒,然后放到箱子里,或者是把自己的一些儿时的旧玩具,或者是书籍放到箱子里面。这点我相信,所有的中学生都能做到。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会变得更美好,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只要我们真的这样做,我相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的强盛。

精准扶贫政策,深得人心。使农民的皱纹终于舒展开来,也许多住在危房里的农民搬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精准脱贫,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农民子女教育有保障、医疗卫生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人口富裕起来。

新时代,中国越加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在学习之余,我们也要小手拉大手,脱贫快步走。

观脱贫攻坚网络展有感篇四

基层是人性的万花筒,所有人间的善和恶、美和丑都有所呈现。从事基层农村干部培训工作多年,对“三农”工作的苦和累、繁和杂,对基层干部的苦和乐,对其中义和利、公和私的取舍随处可见,这些年,看着基层治理一步步走上正规化、科学化轨道,看到农村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不断提升,看着“三农”面貌焕然一新,内心是愉悦的。这次,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谈谈个人粗浅的理解。

“精准”本是件良心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精准”体现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党性和良心。

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落、一个不少”,就要突出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范围和人员精准、对应的帮扶政策施用精准、具体的项目和资金到位精准,简言之,就是人、财、物的适用精准,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点穴式”精准滴灌。在前些年“江苏大走访”期间,我曾随单位多次走访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初次所见所闻触目惊心,对脱贫攻坚的难度有了充分的认知,但,后续的补充讯息传来,让我对“精准”二字有了更深的认知。比如,走访慰问贫困户,所带物品分配问题,我们完全依托村里一同发放,其实就等于把物品的处置权拱手相让,至于最后这些物品是平均分配、重点分配,还是定向某家某户的分配?都是含糊的。比如,贫困户提出的问题,是口头重视还是“真拿来当事情办”?对我们来讲,是件良心活。我们既要依托镇村党组织解决问题,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如何将市帮扶单位、县、镇、村四级力量“拧成一股绳”、相向而行,而非相反?其间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一遍遍协调、沟通、执行,但这些工作是必须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一个“入”每一个“出”都要逐一核实界定。有些工作单靠“网来网去”意义不大,很容易成为“数字脱贫”“纸上脱贫”“算术脱贫”的代名词,所有纸上的数据都要靠实际走访去逐一核对,这样和群众“面对面”既有利于干群之间的充分沟通,又有利于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有利于为重度贫困户量身制作脱贫攻略,这是必须的必要的,也是目前任何信息化工具所替代不了的。

对于贫困户提出的问题,面对着群众企盼的目光,有些时候我们内心是冷汗直冒、是虚的。因为我们需要一级级沟通,没法给出确切的结论,更多时候只能认真记录下来,再逐级汇报交流沟通。大体上,当年村里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都得到较好的解决,但限于工作性质,如何促进村里产业发展,如何提高贫困户收入?我们能做的还很有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由此,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到20__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做好脱贫工作事关党的承诺,更事关每名一线扶贫干部的党性和良心:是“一过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还是“扶上马、送一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贫困户着想?能够有心有志有力带领贫困户脱贫,以百姓心为心,才是一名共产党员最大的良心。

好政策更勤落实。扎实做好“两不愁三保障”等托底政策的贯彻落实,让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在每一件政策的落实中涵育、绽放。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人口从2023__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23__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可靠的工作经验和政策措施,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好政策,需要我们每一名扶贫干部学好用好,让贫困群众该享受的保障、该获得的待遇一条条用足用好,不能“坐等贫困群众找上门求政策”,应当在掌握适用政策的基础上,主动“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让处在贫困泥淖中的“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早一天得到改善,早一天看到更美好的生活的希望。比如,走访中有残疾人询问可不可以解决一个新轮椅的问题,完全可以依托残联针对残疾人的相关政策获得公益性捐助。再比如,村里文体设施不足的问题,我们给乡村书屋捐赠了1000余册书籍,联系文体局,依据相关政策,免费取得一批公益性体育设施。这些工作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为民是具体实在的,只要有心、愿意用心去做,不空不虚,这一桩桩具体工作就是实实在在的为民。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脱贫攻坚不单是哪部分人的事,比起专业的扶贫一线干部,我们掌握的政策,能够熟练运用的政策还非常有限,但只要肯干、愿意干,总可以做一些力所可及的政策落位工作:全面脱贫需要每个人挺身而出、合力施为,共产党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不“奇”难以致胜。勇于创新、妙招迭出,才有望在“一对一”“点对点”的精确打击中把重度贫困这块“硬骨头”敲碎砸烂。

《孙子兵法》有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现有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551万贫困人口,大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硬骨头”盘桓多年,自有其存在的道理。常规的办法、原有的老办法能否行得通,能否靠谱管用?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因此,必须敢于创新、转换策略,不能粗枝大叶,一味猛打猛冲:面对年老体弱、患病残疾、重度贫困户,拖底保障政策应当及时跟进、应保尽保;面对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收入不稳定的情况,应当善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综合运用产业扶贫项目、公益服务岗位、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工具,体现巧心思、微创新;面对新冠肺炎的侵袭,应当统筹思路,一手托生命安全、一手托民生生计,发扬战“疫”精神,在真抓实干、巧妙施策中体现真担当、大情怀;要传递仁心善意、智慧力量,综合运用好扶贫扶智扶志,赋能激活重度贫困户潜在动能、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升“造血能力”。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些具体而现实、具体而微的工作无不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学思践悟新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寻计问策、问计于民,走好脱贫攻坚的群众路线;无不需要党员干部创造性运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用心用力用情,精准施策、匠心独运;无不需要党员干部以“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愚公移山”的意志、“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志气,把每一项具体工作“一竿子插到底“,切实抓紧抓细抓实。“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拦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而脱贫攻坚注定只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迈向更美好生活的新起点,是中华民族复兴航程中的浪花一朵!

观脱贫攻坚网络展有感篇五

201_年,让人回味、让人难忘,主因是脱贫攻坚第一年,为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大家在曲折和反复中前行,不敢懈怠、全力以赴,是辛苦的一年,最有意义的一年。除了做规划、填报表、宣政策、促进度以外,还要面对贫困户与非贫困、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有恼骚、有抱怨,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力争理顺一些思路、固化一些方法,确保来年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在当好“八大员”切实做好“九件事”基础之上,作为第一书记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把握政治导向,还须在基层定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有的放矢开展自己的工作。首先在基层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基层党委政府监督管理,与基层政府建立好融洽关系,再次与村两委一班人协同作战,选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村班子人员的关系。我们来村进行帮扶指导,还要顾忌村民对村主要干部的感受和看法,化解不利因素,平衡各方的力量,不与村主要干部抢风头,清清爽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达到帮办不包办、补台不拆台,争做锦上添花之效果。

强化素质培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君欲事其事、必利其器”,作为选派单位的帮扶代表,第一书记的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不但基层工作经历丰富还要年轻同志,才能更好的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当然还可以在实践中去学习、在基层中去锻炼,练就成熟的品质、过硬的服务能力。第一书记的专业知识、扶贫政策、理论素养是通过培训才能得以提升,在各个部门(行业)组织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第一书记在驻村帮扶、扶贫帮扶、政策导向的培训至关重要,只有时常处于学习状态,潜心研习、不骄不躁,才能提升认知水平、思想境界,通过在基层的历练,最终成为一名践行服务基层的合格人才,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上级的惠民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基层干部是执行者,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是政策落地的关键。随着政治环境改变,新常态的形成,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能力素质、务实担当亟待加强,没有基层班子队伍的建设,就没有政策的有效执行,村民的利益落地更无从谈起,只有建设好一支能贯彻落实政策的队伍、培养切实为民服务情怀,适应新常态的基层干部,扶贫工作才不会拖后腿,扶贫成效才会明显。通过制定并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三年发展计划》、《提升基层干部服务能力方案》,吸引创新创业人士到班子中来,讲清基层干部发展空间及政策优势,强化新鲜血液的储备,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优化队伍建设,建强基层组织,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队伍,确保党在基层的坚强堡垒作用。

切实为民服务,打通村民“最后一公里”

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代办服务,坚持便民利民原则。让“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上门”,“群众跑”变成“干部跑”、“多次办”为“一次办”,倾力解决村民“办事难、难办事”问题。鼓励村社干部主动前往帮助困难户家书写申请、代理办理生猪理赔、小额信贷、门诊报费事宜,询问村民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帮助的事宜,随着服务工作的推进,跟踪落实为民代办服务,完善相关机制,培养基层干部的为民服务情怀,形成良好的为民帮民氛围。

很多时候,村民希望被关注,小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或者关心。比如,村里土地占用事宜,一直没有能解决,刚去的时候村民闹得不可开交,通过多次调查、给予解释、相互沟通,他们的怨气消了,相反,能站在我们的立场思考问题!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多余的农产品,解决农村土特产品难销售,实现村民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重要的是能帮助村民在网上购买的产品。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要想致富首先修路”,体现了基础条件的至关重要性。老百姓关心的是道路、安全饮水、病塘整治、电力改造,只有做了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让人信服,也是最能体验到的明显效果。对标“双七有”,村内的许多建设项目,几年努力皆是徒劳奔波,如今通过政策倾斜和帮扶单位的协调,全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电力、道路、卫生室、文化室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村通“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已经实现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切实让无房屋、危旧房户住上了安全的好房子,以“敢叫日月换天地”的气势,抓村内环境建设。

多方创新创造,拓展发展新路径

在“引进来”时更注重“走出去”,积极带领本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走进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村民的视野,激发创新创造的动力,借助产业发展资金,科学规划本村增收产业,积极做大传统产业、大胆引进特色产业。只有村民观念变化,产业才能引进,村民增收才有希望,村民的日子才会好起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积极盘活村内的撂荒土地,鼓励村民流转租赁村内的集体资产,开发挖掘本村固有资源,激活村内的集体经济,整理联合相关领域的资产管理公司、农业农头企业,探索长效、科学的利益机制,确保集体经济增收。

借助订单农业,成立农业合作社,采用“村委、龙头企业领办”模式,创新启动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开展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活动和党员志愿参加服务活动;通过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qq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与在外务工人员及党员的沟通联系。

提升治理水平,建设美丽新村

发挥村公示栏、阅览室、远程教育暨农民夜校平台作用,改变村民的观念和习惯,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四好新村、环境优美村、法制新村”建设中来。积极探索依法治村新机制、新模式,推行法治新村建设,设立学法讲堂,成立“和为贵”调解室,邀请司法、人社、纪律检查等部门进行法治宣讲,提升村民的法制意识,强化道理内化约束力,引导村民集中学法、严格守法、遇事用法好习惯;坚持以“党建带党风,党风树民风,民风促村风”发展思路,内抓党员干部战斗力,外树干部形象,建设良好的村风民风环境;制定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村级治理水平相关制度,适时进院坝入农家进行宣讲,定期开展村民文艺表演活动,鼓励村民借书阅览,培养村民的好习惯、好风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观脱贫攻坚网络展有感篇六

“小娟是那种接触起来就让人舒服,让人从心底里喜欢的人。”一提起“张小娟”这个名字,舟曲县妇联主席任秀红眼圈就红了。

任秀红告诉记者,她最初是从别人口知道张小娟的。20__年张小娟调入县扶贫办担任副主任后,任秀红才在工作中和张小娟熟悉起来。

在县上召开的一次扶贫工作会议上,张小娟所做的扶贫政策解读,无论从文字的组织、表述,还是对政策的理解、解读都非常精准、精彩,赢得了大家一致认可,这让任秀红印象深刻。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在任秀红和舟曲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眼中,张小娟就是扶贫工作的“移动数据库”和“活词典”。“她业务熟练,对待工作从不会拖延,有问必答,很快就能提供相关内容”。任秀红说。

东山镇一位干部回忆:张小娟下乡检查工作非常认真,不容许有一点儿错误存在。有一次,张小娟去该乡一个村里检查大数据管理工作,早上吃过早点后,张小娟就一直在村上查看数据,直看到晚上9点多,她才吃了点泡面。

“日复一日地上山下乡、进村入户,我们必须掌握最真实的贫困状况、废寝忘食地分析贫困人口结构、分析脱贫退出的难点短板,我们必须确保扶贫工作靶向精准。”

“我们引以为傲的,是能够脱口而出的各类扶贫数据,是烂熟于心的各种政策依据,是村村落落全部走遍的记录,是如数家珍的村情户情介绍……”

上面这些文字是张小娟写的一篇文章中的话,是张小娟对自己工作的真实记录。

5106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