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2023年宋书文言文阅读答案

故事会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宋书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

答案 c

解析 “乃能屈志戎旅”的“乃”应译为“竟然”。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 )

昙首有识局智度 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a. b.

一毫不受于人 妇女不得为饰玩

诛徐羡之等,平谢晦 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c. d.

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答案 b

解析 a项“昙首有识局智度”是说昙首有才智度量,并不是受赏识,“一毫不受于人”是说昙首廉洁,而不是善治家。〤项“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是说昙首的功绩,而不是受赏识,“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是善治家。d项“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是说昙首受赏识,而“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是说他“明大理”,而不是善治家。而b项中“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是高祖对太祖说的话,可见王昙首受赏识,“妇女不得为饰玩”是昙首善治家的表现。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先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兄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答案 b

解析 b项太祖“并遵高祖……遇事咨询昙首”有误,原文只说高祖对太祖说“汝每事咨之”,并未写太祖“遇事咨询昙首”。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译文:

⑵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译文

答案 (1)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

(2)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解析 第(1)句中“从”是“参加”的意思,“自”是“自然”的意思。第(2)句中“衅难”是“祸端”的意思,“罪人斯戮”是宾语前置句式,正常语序应为“斯戮罪人”,译为“严惩了罪人”。

【参考译文】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是太保王弘的小弟弟。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就任。兄弟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而已。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陵。与堂兄王球一同拜见高祖(曾良策注:刘裕);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这个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昙首回答说:“已经跟从了神明英武之师,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谢晦说:“仁慈的人果真有勇气。”高祖听了很高兴。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于是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让他做平民百姓,家里怎么能住得下他。”高祖大笑。昙首有见识、智慧和气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闺阁之内和和睦睦的样子。自己手里不拿金子和玉器,家里妇女也不得以此作为装饰和玩物,如果不是俸禄和赏赐所得到的,不从别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太祖任冠军将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任府功曹。太祖镇守江陵,昙首自功曹迁为长史,又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非常赏识他,对太祖说:“王昙首深沉刚毅有器量局度,具有宰相之才。你遇事都应该同他商量。”等到即位后,任命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人,以及平定谢晦叛乱,昙首出力最多。

谢晦被平定后,皇上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在一起,皇上举杯劝酒,乘机抚着座椅说:“如果没有你兄弟二人,这个座椅就没有今天。”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拿出来给昙首看,昙首说:“近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凭借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人才被诛杀。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薄之力,怎么可以乘国家发生灾难之时,以此作为自身的幸运。陛下虽然想要偏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所以封官的事就搁置了。

当时王昙首的哥哥王弘担任录尚书事,又担任扬州刺史,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任职。彭城王义康与王弘在一起任职,心里常常怏怏不乐,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语上也表现了出来。因为昙首在朝廷任职,义康担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更加不高兴。昙首一再乞求皇上让他到吴郡任职,太祖说:“哪有想要建造大厦而遗失栋梁之材的?贤兄接连多次称自己有病,坚决辞去州官职位,将来如果同意了他的请求,这个职位不是您又是属于谁呢?哪有到吴郡任职的道理。”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皇上不答应。昙首劝王弘分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

宋书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二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伯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袁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内省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劭即位,追赠太常。孝武即位,谥曰忠宪公。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七十》,略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簿,官名。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封建时代如果官员的母亲去世,官员就必须离职守孝,这种行为称为“(丁)母忧”。

c.岱宗,即泰山。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因地处东部,又称东岳。

d.追赠:加封官职、勋位等,一般用在表扬对政府或社会有重大贡献的生者或死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淑少时有风度。几岁时,他的伯父袁湛对别人说他不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他被姑父王弘欣赏。

b.袁淑孤傲耿直。州里任命他为主簿等官职,他都不愿做;姨表兄想要他去投靠,他也不愿意为此而改变旨趣,为此两人关系失和。

c.袁淑深思熟虑。为刘义隆攻打赵、魏出谋划策,劝宋文帝北伐成功之后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但文帝认为自己没能力担此大任。

d.袁淑临危不慎。太子刘劭弑父篡位时威胁他,但他坚决拒绝并大骂这是大逆不道之事,后来刘劭下令,趁他熟睡之际把他杀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5分)

(2)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5分)

参考答案

10.(3分)b

11.(3分)d(“追赠”只能针对死者。)

12.(3分)d(袁淑睡醒后,因不肯上车而被杀)

13.(1)(5分)他不钻研章句的学问,但涉猎广博,通晓各种知识,喜欢写文章,文采美艳遒劲,纵横议论,富有辩才。(“为”“属文”“遒”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5分)始兴王刘浚曾经将三万钱赠给袁淑,过了一夜又派人追拿回来,说是送钱人的弄错了,想用这种办法戏弄袁淑。(“饷”“遣”“谬误”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文言文译文】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袁豹的小儿子。少年时期就很有风采气度,几岁时,他的伯父袁湛对别人说:“这不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到了十几岁,被姑父王弘欣赏。他不钻研章句的学问,而涉猎广博,通晓各种知识。喜欢写文章,文采美艳有力,议论纵横,富有辩才。本州官府任命他为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他都没有就任。刘湛是袁淑的姨表兄,刘湛想让他归附自己,但袁淑不为他而改变旨趣,因而彼此大不相合。因服母丧而辞职。丧期完毕后任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449)这年秋季,大举北侵,他侍坐皇帝时从容地说:“你将要到中岳带兵北伐,这次一定会席卷赵、魏,到泰山封禅,现在正当时。我适逢千载难逢的机会,愿意献上《封禅书》一篇。”文帝说:“这是盛德之事,我哪里可以担当?”袁淑喜欢说大话,常常被当时的人嘲笑。始兴王刘浚曾经将三万钱赠给袁淑,过了一夜又派人追拿回来,说是送钱人的弄错了,想用这种办法戏弄袁淑。袁淑给刘浚的信中说:“我从以前的史志中听说,七年当中,一次送给,一次又把它夺回去,即便是义士,也会有人非议”。

袁淑调任太子左卫率。元凶太子刘劭将要杀君叛逆时,那日晚上袁淑值班,二更左右,元凶召集袁淑和萧斌等人,他痛哭流涕地说:“皇帝听信谗言,要废弃我。我自省并没有过错,不能受这个冤枉。明天我就要行大事,希望你们鼎力相助。”袁萧二人说:“从古到今没有这样做的道理,希望你三思。”刘劭勃怒变色,手下都要动手。萧斌害怕了,说:我过去在你手下供职,常常想为你效力,何况现在情况如此紧迫,就竭力听从你的号令。”袁淑斥责萧斌说:“你就觉得殿下真会这样做吗?殿下小时候曾中风,可能这时是他的病又发了。”刘劭更加愤怒问袁淑:“这事能不能成功?”袁淑说:“你处在不被怀疑的位置上,还担心不能成功吗?但是,成功之后会为天地不容,大祸也就随即临头了。希望你迅速打消这个念头。”刘劭手下的人抓住袁淑的衣领说:“这是什么样的事,怎么能说不干!”袁淑出来回到省台,绕着床转到了四更才睡下。刘劭将要出去,已经和萧斌坐在同一辆车上,叫袁淑叫得很急,袁淑睡着,终不起来。刘劭在奉化门停车,催他赶快跟上。他慢慢起来走到车后面,刘劭让他登车,他推辞不上。刘劭命令左右的人杀死他,他被杀死在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岁。刘劭即位,追赠他为太常。孝武帝即位,赠他谥号为忠宪公。

宋书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三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甚蕃( )

德馨( ) 淤( )泥 洗濯( ) 清涟( )

隐逸( ) 亵( )玩 鲜( )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 )是陋室 鸿( )儒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涟

不妖( ) 不蔓不枝( )

亭亭净植( ) 亵玩( )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2、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6.《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36分)

一课内巩固

(一)(13分)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 (2)灵:

(3)德馨: (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2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 (2)

(3)

4.请你试着对对联。(2分)

(1)上联:吉羊辞旧岁 (2)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 下联:

(二)(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

①妖: ②益: ③植:

④鲜: ⑤宜:

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

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

答: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

答:

二课外拓展

齐人攫金(9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清旦( ) 2、衣冠( )而之市

3、适鬻金者之所( ) 4、徒见金( )

2、选出下列加点 “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 )(1分)

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适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译:

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启示:

六、写作训练

22.《陋室铭》《爱莲说》

一、xīn tái rú dú

二、蕃 淤 濯 涟 逸 鲜 亵

三、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4、(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四、1、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

2、之: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五、1、《全唐文》 唐代 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谥号

7、爱莲 草木之花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一)1、(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2)灵异

(3)品德高尚 (4)博学的人

2、(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3)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5、(1)金猴迎新春 (2)金猴驾云来

(5)更加 (6)立 (7)很少 (8)应当

4、(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对于莲花的喜爱,跟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宋书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四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4)陶后鲜有闻: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小题1】(1)多(2)洗涤(3)长枝节(4)很少

【小题2】(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小题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枝”这个字就活用为“动词”,意思为“长枝节”。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独为只的意思、之为无意义、而是转折的意思、染是被沾染、亵是玩弄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莲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来分析“君子”应是怎样的人即可。

宋书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五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知爱之                        知:赏识

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              诣:到去

d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            恨:怨恨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          ②云无心以出岫

b.①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             ②行李之往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d.羊欣担任主簿,参预机要事宜,因为不时泄露机密,被免z,贬官为楚台殿中郎。

宋书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⑴、陶后鲜有闻(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可爱者甚蕃( ) ⑷、亭亭净植( )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1:(1)、少(2)、洗涤(3)、多 (4)、立

小题1: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1: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六安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六安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六安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即可。

宋书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七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①。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

及太祖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②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

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注:①业尚:学业品德。②直史:秉笔直书的史官。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豫坐者皆赋诗 豫:预先

c.近日之事,衅难将成 衅:祸患

d.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 遗:舍弃

解析:b项,豫:参与。

答案:b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 义康乃悦

b.高祖览读,因问弘曰 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c.喜愠不见于色 形于辞旨

d.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 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

解析:a项,副词,竟/副词,才。b项,连词,于是/介词,乘、借。c项,都是“介词,在”。d项,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原因。

答案:c

9.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是一项是( )(3分)

答案: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昙首自幼很有才学,在高祖一次设宴上,宾客们即席赋诗,王昙首才思敏捷,率先完成了诗作,高祖阅览后,很是高兴。

b.宋高祖十分赏识王昙首,认为他沉稳坚毅、有识见、有器度,是宰相之才,更叮嘱宋太祖日后遇事要多听取王昙首的意见。

c.王昙首在平定内乱中立下大功,太祖认为,如果没有王昙首兄弟俩,自己就不会有今天的皇位。于是便下诏封赏了王昙首。

d.王昙首为了消除彭城王义康的不满,一再请求到吴郡任职,但未获准;于是又劝说兄长王弘将府中一半兵力分给了彭城王。

解析:c项,只是“封诏已成”,并未“下诏”;文中是“封事遂寝”,可见最终也没有封赏成。

答案:c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3分)

②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3分)

答案:①他(昙首)自己手不拿金器玉器,家里的女眷也不准拿金玉做饰物、玩物,如果不是从俸禄、赏赐得到的,他绝不从别人那里收取一分一毫东西(他绝不收取别人一分一毫的东西)。(第一分句补回主语“他”得1分,第二分句补上“拿金玉”得1分,第三、四分句大意,1分)

②陛下虽然想偏袒我(微臣),但是怎样面对秉笔直书的史官呢(但是面对梗直的史官又怎么办呢)?(“私”1分,“当”1分,大意1分)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王弘最小的弟弟,年轻时就有学问和美德。被授予著作郎,却不赴任。兄弟分割家产时,昙首只拿图书而已。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陵。一次,与堂弟王球一同拜见高祖,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这个人既是贵族,品德又为人称颂,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自己的志向。”昙首回答说:“跟从了神明英武之师,自然就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谢晦说:“仁慈的人果真有勇气啊。”高祖听了很高兴。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赋写诗作;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便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他只像平民百姓那样,家里又怎能让他住下?”高祖大笑。

等到太祖即位,任命昙首为侍中,诛除徐羡之等人,以及讨平谢晦叛乱,有赖昙首之力。谢晦被平定后,太祖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太祖举杯劝酒,乘机抚着御座说:“如果没有您兄弟二人,就不会有我今天这个御座。”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太祖拿出来给昙首看,昙首说:“近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由于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人才被诛杀。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薄之力,怎么可以趁国家发生灾难之时,来牟取自己的宠幸呢?。陛下虽然想偏爱我,但是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又该怎么办呢?”太祖始终不能改变昙首的想法,因此封赏的事也就搁置了。

当时王昙首的兄长王弘担任尚书,又是扬州刺使,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任职。彭城王义康与王弘一起任职,心里常常怏怏不乐,他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语上也表露了出来。因为昙首在朝中任职,义康担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更加不高兴。昙首一再请求太祖让他到吴郡任职,太祖说:“哪有想要建造大厦却舍弃栋梁的?你的兄长接连多次称自己有病,坚持要辞去扬州刺使的官职,我如果同意了他的请求,那么这个职位不是您来接任又有谁能接任呢?哪有让你到吴郡任职的道理呢?”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太祖不答应。昙首于是劝说王弘分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

宋书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八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自言汉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孙也。祖宏,仕石季龙;父苗,仕苻坚,皆至州刺史。

仲德少沉审,有意略,事母甚谨,学通阴阳,精解声律。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及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经大泽,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汉已食未?”仲德言饥,小儿去,须臾复来,得饭与之。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与睿相及。度河至滑台,复为翟辽所留,使为将帅。积年,仲德欲南归,乃弃辽奔泰山。辽追骑急,夜行忽见前有猛炬导之,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见辅国将军张畅,言及世事。仲德曰:“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济大事。”元德果劲有计略,宋武帝甚知之,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仲德闻其谋,谓元德曰:“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事泄,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会义军克建邺,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帝于马上抱方回,与仲德相对号恸。追赠元德给事中,封安复县侯,以仲德为镇军中兵参军。

武帝欲迁都洛阳,众议咸以为宜,唯仲德曰:“今暴师经载,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帝深纳之。元嘉中,到彦之北侵,仲德同行。魏弃河南,司、兖三州平定,三军咸喜,而仲德有忧色,曰:“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诸军进屯灵昌,魏军于委粟津渡河,虎牢、洛阳并不守。彦之闻二城并没,欲焚舟步走。仲德曰:“今贼去我犹自千里,滑台尚有强兵。若便舍舟,士卒必散。”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坐免官。寻与檀道济救滑台,粮尽乃归。自是复失河南。

九年,又为徐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以在河北所遇也。进号镇北大将军。卒,谥曰桓侯。亦于庙立白狼、童子坛,每祭必祠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德被重创走       被:遭受

b.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乘:趁着

c.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  诛:斥责

d.以在河北所遇也  遇:遇到

解析:选c。诛:诛杀,处死。

6.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仲德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 ②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

③学通阴阳,精解声律 ④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

⑤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 ⑥若便舍舟,士卒必散

解析:选b。①指脱险有白狼相助,③学识渊博,⑤非仲德所为。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德年轻时就很慎重并且有谋略,侍奉母亲很是恭敬,学识上精通阴阳学,并深通声律。

b.仲德17岁时与王睿发起义兵,同慕容垂协同作战,王懿身负重伤。仲德被困泽中,幸得童子、白狼相助,才得以脱险。

c.仲德反对武帝迁都洛阳的想法,认为军队在外多年,士兵思乡,认为应该以建邺为都城。

d.仲德随到彦之作战,在敌军丢弃了河南,司、兖三州平定的情况下却面带忧容,认为必中对方圈套。

解析:选b。b项,“同慕容垂协同作战”错,“慕容垂”是作战对象。

宋书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九

薛安都,河东汾阴人也。世为强族,同姓有三千家。父广,为宗豪,高祖定关、河,以为上党太守。安都少以勇闻,身长七尺八寸,便弓马。

从弟道生,亦以军功为大司马参军。犯罪,为秣陵令庾淑之所鞭。安都大怒乃乘马从数十人令左右执槊欲往杀淑之逢柳元景元景遥问薛公何处去安都跃马至车后曰:“小子庾淑之鞭我从弟,今诣往刺杀之。”元景虑其不可驻,乃绐之曰:“小子无宜适,卿往与手,甚快。”安都既回马,复追呼之:“别宜与卿有所论。”令下马入车。既入车,因责让之曰:“卿从弟服章言论,与寒细不异,虽复人士,庾淑之亦何由得知?且人身犯罪,理应加罚,卿为朝廷勋臣,宜崇奉法宪,云何放恣,辄欲于都邑杀人?非唯科律所不容,主上亦无辞以相宥。”因载之俱归,安都乃止。其年,以惮直免官。

孝建元年,复除左军将军。二月,鲁爽反叛,遣安都率步骑据历阳。爽军食少,引退。安都率轻骑追之,及爽于小岘。谭金先薄之,不能入。安都望见爽,便跃马大呼,直往刺之,应手而倒。爽累世枭猛,生习战陈,咸云万人敌。安都单骑直入,斩之而反,时人皆云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进爵为侯。

时王玄谟距南郡王义宣、臧质于梁山,安都复领骑为支军。贼有水步营在芜湖,安都遣将吕兴寿率数十骑袭之,贼众惊乱,斩首及赴水死者甚众。义宣遣将刘湛之及质攻玄谟。玄谟命众军击之,使安都引骑出贼阵右。谭金三历贼陈,乘其隙纵骑突之,诸将系进。是朝,贼马军发芜湖,欲来会战,望安都骑甚盛,隐山不敢出。贼阵东南犹坚,安都横击陷之,贼遂大溃。安都改封武昌县侯,加散骑常侍。

泰始五年,卒,时年六十。

(选自《宋书》,有删节)

【注】刘邵:宋文帝刘义隆之子,做太子时弑父篡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向克捷 克:战胜 b.今诣往刺杀之 诣:前往

c.因责让之曰 让:谦让 d.谭金先薄之 薄:迫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汾阴”因在汾水之北而名。古代常用“阴、阳”指称地理方位;“阴”指水的北面、山的南面,而“阳”则相反。

b.“践阼”,亦作“践祚”,因古代帝王新即位,要从东阶(阼阶)入宗庙主持祭祀,故代指帝王登基。

c.“孝建元年”是帝王年号纪年。古人纪年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两种,《赤壁赋》中“壬戌之秋”是干支纪年。

d.“侯”指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春秋时期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安都知错能改。他要刺杀鞭打自己堂弟的秣陵令庾淑之,路上接受柳元景的劝诫,及时停止了自己的鲁莽行为。

b.薛安都忠贞远虑。他曾立马横矛斥责皇甫安民等择贼而侍。行军时,看见天门中开,预测到国家会由衰败而复兴。

c.薛安都勇猛果敢。他年轻时便以勇敢闻名;后又单枪匹马将号称“万人敌”的鲁爽斩于马下,人们都说可与关羽斩颜良相媲美。

d.薛安都胆识过人。在讨伐叛将刘义宣、臧质时,遇到其东南战阵坚固难攻,薛安都就率兵从侧面进攻他们,最终一举击溃叛将。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朝,贼马军发芜湖,欲来会战,望安都骑甚盛,隐山不敢出。(5分)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5分)

参考答案

9.c(让,责备)

10.d

11.a(“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12.b(“天门开”是梦中所见,且“远虑”并未体现)

13.(1)这天早晨,叛军骑兵从芜湖出发,想集结兵力一决胜负,望见薛安都的骑兵气势盛大,隐藏在山后不敢出来。(“是”“发”“会战”“盛”各1分,句意通顺1分;整体句意错误不得分)

(2)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又比不上六国了。(“苟”“从”“故事”“下”各1分,句意通顺1分;整体句意错误不得分)

参考译文

薛安都,河东汾阴人,世世代代是当地豪门大族,同姓的人有三千家,他父亲薛广是薛氏的首领,高祖刘裕平定关中、河南,任用薛广当上党太守。薛安都少年时便凭借勇敢著名,身长七尺八寸,熟习射箭和骑马。

安都堂弟薛道生,也因为军功当大司马参军,犯了罪,被秣陵令庾淑之鞭打。安都听了非常愤怒。于是,骑马带了几十人,叫左右的人手持长矛,想前去杀庾淑之,路上遇到柳元景。柳元景远远地问他:“薛公去哪里?”薛安都跃马到后车回答到:“庾淑之鞭打我的堂弟。现在打算去他那里杀掉他。”柳元景担心不能劝住他。于是骗安都道:“庾淑之这个小人不懂事。你去杀了他,很好。”安都回马过来。柳元景又追上去叫他:“另外有话跟你说。”叫他下马到车中来。待薛安都到车中,便批评他道:“你的堂弟衣着言论,和寒族小民没有差别。即使是其他的人,庾淑之怎么能知道呢?况且亲身犯法,于理应被惩罚。你是朝廷功臣,应该遵崇法律。为什么放纵自己,恣意妄为,动辄便要在京城杀人呢?这不仅是法律不允许的,皇上也没有理由宽容你。”于是,载着他一同回去,安都这才罢休。当年,因为严厉正直而被免官。

孝建元年(454),再被封为左军将军。二月,鲁爽反叛,朝廷派安都率领骑步兵进占历阳。鲁爽的部队粮食匮乏,引兵撤退。安都率领轻骑兵追击,在小舰赶上鲁爽。谭金首先进攻,不能攻入敌阵,安都望见鲁爽,便跃马大呼,直接上前刺向他,鲁爽应手而倒。鲁爽一直骁勇非凡,一向熟习布阵战斗,都说他是“万人敌”。薛安都单骑直入阵中,将他斩首而归。当时人都说关羽斩颜良,也不过如此。安都晋升爵位为侯。

当时王玄谟正在梁山抵御南郡王刘义宣、臧质。薛安都再次率领骑兵作为王玄谟的支队。叛军有水步兵军营在芜湖,安都派将领吕兴寿率领几十骑兵袭击敌人,敌人震惊而混乱,被斩杀和跳水而死的人很多。刘义宣派将军刘湛之和臧质攻打王玄谟。王玄谟命令各部队奋击,让薛安都率骑兵从敌军右阵突入。谭金多次冲入敌人战阵,安都趁机指挥骑兵突击,其他领跟着冲入敌阵。这天早晨,叛军骑兵从芜湖出发,想集结兵力一决胜负,望见薛安都的骑兵气势庞大,隐藏在山后不敢出来。叛军东南战阵仍很坚固。薛安都从侧面出击并攻入敌阵。于是敌人大败。安都被改封为武昌县侯,加官散骑常侍。

泰始五年(469),去世,当年六十岁。

3186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