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海盐县城有个叫宋良的读书秀才,宋良聪明好学,日夜在家里苦读诗书,一门心思打算进京赶考。宋良的父母为使儿子早日出山,屋里屋外的一切事体,都有不让宋良插手,老俩口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任劳任怨、辛勤劳作、想方设法让安心儿子读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一年江浙流行瘟疫,宋良的父亲染上了瘟疫,医治不好不幸病故。痛失了父亲,对宋良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一时间宋良是内疚不已,埋藏了父亲后,家里的钱财也剩的不多,日常的开支告母亲一个人每天出去打零工免强维持。这样的处境令宋良坐立不安、无心攻读。这一天,宋良就对母亲说:“妈,你年岁已大,每天出去打工太辛苦了。儿子我年轻力壮,读书又不一定能考上功名。所以我想与同村的人一起出去做些小买卖,等赚到了一些钱后,我再去用功读书。”宋母亲听后,连忙摇摇头说:“儿子,不,不能,千万不能这样。明年就是大考之年,如果你现在放弃学业,那是半途而废,以后你会后悔一辈子的!虽然你爹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有我在,你怕什么呢?我会缝缝补补,也会下地劳作,只要你安心地读书,我一定也能把持好这个家,以后这日子不照样过去了吗?”宋良听后,眼眶一热,说:“妈,那太辛苦你了。”
从那天起,宋良又静下心来埋头苦读,宋母上织机下田地,忙里忙外,把宋良的衣食住行安排的井井有条。宋良读书用功,常常忘了吃饭,有时候是边看书边吃饭。有一次,沈芝把热饭菜端过去时,宋良正在赶写一篇文章没停下来吃,等文章写完后,饭菜早已凉了。宋良吃了这冷饭凉菜后,结果拉了好几天肚子。宋良躺在床上一个劲地叹息:“可惜,可惜,浪费了我几天的好时光。”
宋母看到宋良潜心苦读,身体一日比一日瘦,心里很难过。怎样才能让儿子随时随刻吃好每一顿饭呢?宋母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她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糯米拿了出来,放在铁锅里文火慢慢炒熟后,用石磨细磨成粉,把兑了糖的开水洒到米粉里,均匀揉成一个长方形状。糯米糕成形后再放入铁锅烘焙干燥,然后找来了一张纸把做好的糯米糕紧紧包了起来。
宋良正在看书,见母亲端着个一个纸包进来,惊奇地问:“妈,你今天让我吃什么?”宋母说:“妈今天没给你做饭,做了个点心给你尝尝,你想什么时候吃都可以。”宋良半信半疑,说:“我才不信呢?”宋母说:“不信,那你就自己看吧。”说着放下纸包就走了出屋。
宋良心疼母亲,宋母出去后,他忙将纸包打开,微微发烫的纸包中,放着一块色泽黄白的长方形糯米糕。宋良抓起糯米糕想啃一口,却发觉米糕上有一条条切痕。用手一掰一薄片米糕随即散了开来。宋良扯一片放入口:又香又甜又脆,那滋味真是好吃,脆香味让宋良感动的热泪满面。这时宋母也正好走了进来,见此情景不由也流下泪来。宋良说:“妈,我不会辜负你的一片心意,一定发奋苦读!”
宋良在母亲的细心呵护下,读书更用劲了。第2年恰逢科举大考,宋良进京赴考,结果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十年寒窗无人知,一朝题名天下晓。宋良中了状元,亲朋好友、四乡八邻的人纷纷前来祝贺。很多人都问宋良读书有什么窍门,宋良推推搡搡也说不出个理由来,最后只好说:“我这次考试考得好,主要原因是我妈的点心做得好。”“什么,点心做得好!”人们怎么也捉摸不透这话的意思,只是一个劲地跟着大笑起来。
进京之后,宋良在朝庭做官,宋母也随着儿子荣华富贵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每当空闲之余,宋良经常想起自己与母亲相濡以沫的那段艰苦岁月,特别是忘不了母亲给他做得糯米糕,有时候想着想着不由竟流出了口水来。宋母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虽然她不间断地给宋良做糯米糕,但宋良尝过后,糯米糕的味道远远没有在老家时的香甜。为了却儿子这一个心结。这一年的春节前夕,宋母特意从京都赶回海盐,与海盐的小吃名师共同探讨、研究、摸索下,又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最终决定把糯米糕的制作除米粉、松仁外,再加入白糖、食油、饴糖等原料,经炒米、打粉、落糖、擦粉、蒸糕坯、烘焙等11道工序的制作,而终于获的成功!宋良闻讯行后,骑快马从京城赶来。到了海盐后,宋良顾不得长途跋涉辛苦,提出马上要品尝糯米糕。宋母亲自从热锅早取出了一块,宋良接过来,细细一品尝,不由惊叫起来:“好吃,好吃,现在这个比当年糯米糕点还要香甜还要好吃!”
面对久违了的糯米糕,宋良紧锁的眉头又露出了笑容。他琢磨着让母亲给它取个好听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宋母说其实我当时也什么想法,一门心思送给儿子吃能考试高中,就是送子高的意思。送子高说起来有点别扭就干脆叫它送子糕吧。“送子糕这个名字好,那以后就叫它送子糕吧!”宋良随口说道。打这以后,“送子糕”这种食品在海盐就慢慢地传了开来了。特别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人们就家家户户做送子糕吃送子糕。再后来“送子糕”又被人改叫成“松子糕”,经过几代人的改良与摸索,如今海盐的松子糕已成了人们的大众食品,成了富有海盐特色的旅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