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乡问学编辑部,启动了文学讲堂,聘请曹宝东先生主讲楹联的创作。曹宝东先生,擅长书法,对文学也深有研究,特别是对古诗词和楹联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对联有很多形式,重叠、急转、趣读,嵌字,嵌画,回文等等,今天讲的是第三讲,关于对联中的嵌字联。
嵌字联种类很多,有首嵌、腹嵌、尾嵌、递嵌、正嵌、反嵌、明嵌、暗嵌等十余种,嵌字联风趣幽默,有的如美酒香茶的褒扬,有的如投枪匕首的讽刺,对联,虽为短品,却是妙文,会起到特殊的效果。
下面讲几个嵌字联的故事,博大家一乐。
民国总统不是东西
戊戌政变前,维新人物曾寄望于袁世凯的新军,谭嗣同曾面劝袁世凯出兵围攻慈禧太后所居之所颐和园。袁世凯不但没有对慈禧太后下手,却出卖了变法人士,结果戊戌变法失败,光绪皇帝失去政权遭到软禁。并通缉康、梁诸人,还诛杀了谭嗣同等变法六君子。
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北洋新军成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于是再用袁世凯,先任其为湖广总督,旋任其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革命党人也认为袁世凯是能领导中国的政治领袖。
同月,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他就任大总统后,倒行逆施,一心想恢复帝制,自己想当皇帝。
他的许多亲信,来电或来函,也大力支持。有一天,他收到有人送来的一封信,他认为又是哪位亲信送来的劝他当皇帝的信件,他让秘书打开,读给他听。
秘书打开后,里面原来是一副对联,秘书看了一眼读道: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听完后,袁世凯越琢磨越不对劲,他接过对联,仔细的看了看,勃然大怒,撕了个粉碎。
秘书不明白总统为什么生这么大气,就问袁世凯,袁世凯气愤的说:“不知是那个混账东西,不知天高地厚,竟然骂本总统不是东西,赶快查一查,查出来严办。”
秘书这才明白,这原来是一幅嵌字联,对联中暗含着民国总统,不是东西。
秘书发动大家去查,结果空劳一场,哪里查得出来。
少目焉能识文字
清代有个学台叫吴省钦,胸无点墨,贪脏枉法,在他主持考试期间,利用手中职权,贪污受贿,无论你胸无点墨,只要银子到了手,照样可以榜上有名;哪怕你满腹经纶,你没有银子,照样名落孙山。
一位考生,才学出众,但是,出身贫寒,家中吃上顿,无下顿,他进京赶考,还是亲戚朋友凑得盘缠,连续两年,都是名落孙山。
第三年,有人劝他给主考吴省钦送礼,考生哪里有银子,他走出考场,想到了自己苦读寒窗的经历,想到了父母含辛茹苦供给他读书的艰辛,这次他也没银子送礼,一定还是名落孙山。
他想到这里,拿出纸笔砚墨,龙飞凤舞,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考场门口:
少目焉能识文字,欠金安可望功名。
横批:口大吞天。
考场散了后,考生们都围在考场门前观看,说说笑笑,指指点点,主考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走出来观看,这时有个考生高声说道:“少目焉能识文字,是说,有眼无珠之人,怎么会懂文字,里面的少目,两个字合起来是个“省”字;欠金安可望功名,现在你没有银子,打通关节,就别想考取功名,欠金合起来,是个“钦”字,这横批更妙,口大吞天,是个“吴”字,这幅对联告诉大家,吴省钦胸无点墨,贪财枉法。”
吴省钦听了后,跑过去,气愤的把对联撕了下来。
这件事传到皇帝耳朵里,派官员来查吴省钦,结果吴省钦被罢官免职,永不录用。
文臣武将对联斗
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皇帝下谕旨,命赵修撰和张指挥去祭奠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
他们两个骑马在前面走着,随从紧跟其后。
赵修撰认为张指挥不过是一介武夫,便有意耍笑他一番。他看了看一脸威严的张指挥,笑了笑说:“张指挥,我有一个上联,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不知张指挥能不能指教。”
张指挥也没有考虑什么,便说:“不知道赵修撰的上联是什么?”
赵修撰停了一会儿说:“我的上联是: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张指挥听了心想,这还不容易,不就是八种乐器一起鸣奏,笛子的声音难以赶上箫的声音吗。但是他仔细一想,不觉暗暗吃惊,原来里面包含有两个古人的名字,笛清是狄青的谐音,北宋时期的名将,箫和是萧何的谐音,汉朝刘邦的名臣,言下之意是武不如文。
张指挥想了一会儿,不紧不慢的对道:
“两舟并行,鲁肃不如樊哙。”
听起来的意思是,两条船一块行走,摇橹的不如用帆的船行得快。张指挥的上联里面,也嵌着两个古人的名字,橹速是鲁肃的谐音,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臣,是文官;帆快是樊哙的谐音,是楚汉相争时期,刘邦的著名大将,下联包含的意思是,文不如武。两个人一还一报。
他们来到目的地,拿出黄表纸,跪在地上,点燃了黄表纸。张指挥用一块木棍不住的翻动着,纸灰漫天飞舞,落得到处都是。连张指挥的头上都落满了。赵修撰看了说:
“指挥烧纸,纸灰飞上指挥头”
张指挥听了,知道赵修撰说的还是一个上联,临时难以对出来,只好默不作声。
中午进餐的时候,赵修撰用筷子夹起一块肉正要往嘴里放,张指挥一摆手说:“慢!”
赵修撰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便夹着猪肉,张着嘴停在哪儿。
张指挥指了指赵修撰的嘴说:
“修撰进馐,馐馔饱充修撰腹”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赵修撰脸红得像一块大红布,自我解嘲地说:“本想捉弄张指挥,没想到反被张指挥捉弄了,自愧不如,惭愧啊惭愧!”
藩臣误国季子言高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同治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地理舆地、兵法。他曾力排李鸿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议,抬棺西行,收复新疆。史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为民族存亡和中国的近代作出巨大贡献,是一个有重大历史影响力的伟大人物。
人们对他的评价“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梁启超对他的评价是“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因此,他恃才傲物,对于推荐他的曾国藩也是如此,两个人政见不同,有时候在庙堂上也会争的面红耳赤,因此,曾国藩很不满意。
有一天,曾国藩来到左宗棠家,落座后笑着对左宗棠说:“左宗棠,一副对联,我只想起了个上联,这下联怎么也想不起来,特来向宗棠请教。”
左宗棠看了看曾国藩说:“不知道大人的上联是什么?”
曾国藩拿出他书写的上联递给了左宗棠。
左宗棠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季子敢言高与吾意见辄相左
左宗堂仔细一琢磨,大吃一惊,这上联里面包含着左季高,意思是说他左季高
目空无人,经常和他曾国藩的意见不和。
左宗棠不漏声色的想了想,他想到同治三年,曾国藩兄弟二人率湘军,攻陷太平天国的天京,对无辜平民展开屠杀与抢掠,当时的南京城被烧毁,平民死伤无数,南京人愤恨湘军,称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曾剃头”、“曾屠户”。
想到这里,左宗棠微微一笑,提笔下了下联:
藩臣徒误国问尔经营有何曾。
曾国藩看了,尴尬的笑了笑,心想:“好一个左季高,你可真刻薄,我说你言高,你倒说我误国。”
两个人对望了一会儿,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