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彼得德鲁克人物简介篇一
1、即使是着眼于贡献的管理者也不一定会得到满意的成果。
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3、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4、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惟有走在变化之前。
5、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6、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可以用一种资源替代另一种资源。但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已经失去的时间。
7、有效的的管理者会问: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
8、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9、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
10、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11、使企业遭受挫折的惟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12、除非一个企业产生的利润大于其资本成本,否则这个企业是亏损经营的……到挣足它的资金成本以前,企业没有创建价值,是在摧毁价值。
13、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14、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15、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确的人。企业家,就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
16、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17、经营目标可以被比做是轮船航行用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可以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间。
18、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19、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20、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21、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22、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23、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24、重视贡献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从自己狭隘的部门、专业及技能转移到整个机构的经营业绩上来,使他更加重视外部世界。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效益的地方,管理者也许因此而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技能、专业、作用、他的部门与整个机构及其目标之间的关系。……在经过这么一番考虑之后,管理者对他自己该做什么,怎么个做法,也许会产生许多与过去不同的想法。
25、组织内部只有成本,结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
26、晋升应该给那些把工作做得不一样的人,给那些可以扩大业务领域的人。应该提拨那些能问自己这样问题的人:“我能做出什么贡献真正使工作具有新的冲击力?具有新的意义?具有取得新的绩效的能力?”这些提问对于那些已经被提拔的人来说,似乎更重要。……你最好问问自己,你能做出什么贡献,去创造一些不同。这样,你才能去掉陈规,才能有新的思路,才能超越原先的工作范畴,把晋升变成取得新的成功的机遇。
27、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28、“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29、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30、没有“尽善尽美”的战略决策。人们总要付出代价。对相互矛盾的目标、相互矛盾的观点及相互矛盾的重点,人们总要进行平衡。最佳的战略决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而且总是带有风险的。
31、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32、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33、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会为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而努力。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这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
34、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35、富人只需辛苦一阵子,穷人却需要辛苦一辈子。
36、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37、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计划不只是一堆数字。战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根本不能被数量化的。
38、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
39、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40、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
41、时间是很特殊的资源,不管需要多少,时间就是不会增加。
42、凡是重要的事,都得花上很多的时间,而且是完整的大块时间。不论是讨论一种新产品还是重大的人事决策,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43、要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的话,其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对自己的时间十分爱惜。
44、你可以很容易看到这些人没有贡献。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某些管理者有个常犯的毛病,即专家式的傲慢。认为别人都应该懂得他们的术语,并按照他的方式来思维。……他们认为其余的人即使不沟通,也应该知道做什么。所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禁要问:“自己应该贡献什么?”而且也要问:“在公司里谁应该知道我想要贡献什么,以及我正在做什么?我该用什么方式表达,才能让别人理解和运用,是别人也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45、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如果组织把精力放在出成果的地方——即放在机会上,那么就会有兴奋感、冲动感。
46、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47、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48、首先要说的是,ceo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ceo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
49、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50、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51、任何新事物都需要许多前期工作。你需要别人的理解,建立共识。
52、重视贡献也就是重视成效。
53、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54、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55、首先必须发现并排除那些根本不需要去做的事情和那些纯粹浪费时间而又不产生效果的事情。为此,需要对记录上的所有活动进行仔细地审查。
56、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不是最佳选择总比没有选择要好。
57、除非战略评价被认真地和系统地实施,也除非战略制定者决意致力于取得好的经营成果,否则一切精力将被用于为昨日辩护,没有人会有时间和精力开拓今天,更不用说去创造明天。
58、当前位置:主页>经典名言>查看格言:彼得德鲁克管理名言
59、你会很惊讶地发现: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可以不必做的,而且也无关紧要。如果你的答案是:“不做这些事也没有什么影响。”你要毫不客气地删掉这些不必做的事情。应当学者说“不”,不管你是用很委婉的方式还是严词以对,总之要说“不”。
60、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61、决策需要熬受痛苦。
62、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63、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64、我们必须坦然接受一个非常简单、非常残酷、非常严厉的法则——个人要摆脱困境,抓住机会,最重要的是把资源投注在明日的成果上,而不是昨日的记忆中。
65、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66、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67、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懂得:要使用好他的时间,他首先必须要知道自己的时间实际上是怎样花掉的。
68、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69、时间稍纵即逝,无法储存,时间才是最短缺的东西。
70、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500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的,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在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
71、价值是我们付出,并且被他人收到的那一部分。
72、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73、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74、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75、可能更重要的问题是:“我是否对真正重要的事情,安排了适当的时间?”
76、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美丽,只缺乏发现美丽的眼睛。
77、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根据自己的分析和认识安排工作的先后次序。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有希望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只是当它们的奴隶。
78、在人类众多的活动中,唯一一条永恒的规律就是变化。因此,只满足于今天的企业。在变幻不定的明天就会感到难以生存下去。
79、有效的的管理者会问:“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
80、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
81、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82、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83、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想要追求的目标和学习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目标和知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生命中,我们必须要学会“定向”,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
84、领导者的唯一定义就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者。
85、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86、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吃惊是危险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公司,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使是最小的企业也应警惕这种危险。
87、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88、在时间之中,在社会领域里,没有人随着时间的开始而展开生命、随着时间的终结而结束生命;每一个人都从前面的人接受历代留下的遗产,持有短暂片刻,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89、
彼得德鲁克人物简介篇二
彼得德鲁克读后感
(一)看到了关于用人方面的说法。德鲁克认为,人无完人。用人应当重点发挥人的长处而不要盯着短处。“样样皆通”很可能意味着一无是处。但是传统的西方企业的用人方法,或者是绩效考评方法,往往会导致“没有缺点的人”,结果也就是“仅仅符合最低要求的人”。而日本企业则因为不能因为某人绩效不好而降级或者开除,所以干脆没有考评制度。德鲁克很怀疑日本企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这种文化有关。
我已经体会过了这两种文化。的确,现在所在企业的考评制度,有看上去非常全面的评估点,年终考评时都要非常消耗精力的去做评比,可是真的有用么?很可能一个人在项目上费心费力,在考评时却因为每一个考评点上有明显的弱势,被比了下去。由于每个项目的难度,要求各不相同,很难比较两个不同项目上的人谁的贡献更大,而某些容易比较的点,比如证书的级别,下属人数,就会导致决定性的影响。结果是引导大家都在容易比较,容易量化的事情上花精力了,要确保自己没有容易被比下去的弱项。可是正如德鲁克所说:知识工作者的脑力劳动是否真的有效,其实是很难评估的。对项目经理来说,考出很多证书的人很可能不如埋头干活的人有效,下属十个人的组长也未必比一个带枪匹马的人更有效。但是公司上级如何裁决?
相比之下,以前的民营以及日资企业,倒是因为没有这么全面的评估,大家没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可以更专心地投入在工作上。
东西方的企业文化真的是截然不同。根本原因可能是,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而东方人认为人性本善。西方企业不相信员工会自觉地努力工作,所以注重用制度防止员工偷懒,也就是重法治,而东方企业则相反地,重人治。很难说两个方向谁更好。我现在注意到的是,东方企业正在引进西方企业完善的制度,而西方企业则对管理者提出了很多新的可以认为是人治的要求。
希望我在接触了这些不同的企业文化后,会成为更完美的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读后感
(二)这是一本让我拿起来就想一口气读完的书,让我读完了还想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的书,很久都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很久都没有用心去读一本书,非常感谢斋主的推荐,以下是自己一些粗浅的感受或启发。
一、关于目标
川岛南在接任棒球队经理之后,心中就有了一个目标:让棒球队打进甲子园!虽然她不知道如何去实现目标,但是她却知道这个目标不是期待,而是自己给自己的使命,不是想让棒球队打进甲子园,而是下定决心要让棒球队打进甲子园。
启示:做任何工作,首先都需要设定一个目标,需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不管过程如何艰难,只要善于运用方法,善于学习,用心去做,一定会有好的成绩与回报,在工作中,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工作,公司很多的政策往往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的改变,在强调执行的文化氛围领导风格下,很多事情来不及想太多就要去推进,去执行,所以很多时候要求我们的是“先做吧,遇到问题在沟通解决”
所以,不管是什么情况,要有成功的欲望,然后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的去努力,一定会成功!
二、关于经理人资质
书中讲到经理人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亲和力,乐于帮助他人,沟通协调能力,品格正直,以及严格要求下属等
启示:个人也非常认同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能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严格要求下属,要让下属工作有成就感,提高下属的工作能力,()回想过去两年半的职业生涯,也非常感谢我原来和现在的领导,虽然管理的风格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能够愿意提升我们下属的能力,为我们提供很多学习培训的机会,做到能够辅导我们,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处理事情的方法。
三、关于组织的定义、企业使命
首先必须要根据顾客购买产品或者服务获得的满足来定义企业,也就是说,满足顾客是企业做大的使命和目的,川岛南给棒球队的定义就是:为了带给顾客感动而存在的组织!
启示:在读到这一章节的时候,自己也在思考,我们做hr的使命与目的是什么?很多企业的hr得不到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很多工作甚至得不到领导的认同,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不知道自己的顾客是谁?我想作为hr,首先是要能够支持,服务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的同时,也可以让员工同时制定自己的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将战略目标与个人目标进行结合,我所在的公司对hr的定位是“价值部门”,是公司希望我们能够做一些有价值的工作,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提升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不断进取,助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四、关于企业的目的、管理的目的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顾客,因此,企业有且仅有两个基本职能,即营销与创新。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工作富有效率,让工作者有所成就,有成就感。
启示:hr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做好营销与创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员工的需求,价值观,主动的去沟通,了解更多的情况,更有利于开展自身的工作。
为了让员工有成就感,就需要让员工能承担工作责任,不断的去挑战更高的任务,让工作富有效率,就必须要加强信息的反馈与持续学习。
以上只是个人在读书中一点粗浅的认识,我想不管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只有我真正静下来,写出来,我对这些观点的印象才会加深,也希望有不对之处,大家能够给予建议与指导,后面自己还会再看第二遍、第三遍,获得更多的感受,到时候在与大家一起分享。
彼得德鲁克读后感
(三)国外的小说家有很多,但我一直很喜欢英国的一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他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慎重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在我看来,狄更斯是一位幽默大师,他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每次读完狄更斯的作品,我总有些感悟与心得。
最近一周,我读了狄更斯晚年写的一部未完稿的小说——《德鲁德疑案》。《德鲁德疑案》是在狄更斯逝世的1870年发表的,全书以善与恶的斗争为中心。书中善的集中代表是一对单纯正直的青年情侣德鲁德和罗莎,而与他们直接对立的便是阴险、虚伪的贾斯珀。
贾斯珀因凯觎罗莎,密谋杀害德鲁德,并企图嫁祸于喜欢罗莎的内维尔,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但由于狄更斯未完稿,故事最终也没有结局,贾斯珀是杀害了德鲁德,但最终有没有成功的嫁祸给内维尔?这就没有人知道了。故事写到这里,正渐入佳境却戛然而止,似乎即将真相大白却留下无限可能,留下了无限的“疑”。我想,正是这种“疑”才使得这本小说有着无限的魅力。
在书的刚开始,恶的代表——贾斯珀先生就出场了,此时的环境是一间吸食鸦片的房间,而贾斯珀已吸完鸦片正躺在床上休息。后来,书中紧接着介绍了贾斯珀的身份:教堂的教士。这样的身份简直就是一种讽刺,身为教士理应洁身自好,缓解世人的苦难,但是贾斯珀却吸食鸦片,他对社会及生活感到单调与无趣。如果说贾斯珀为何生活于世,我想,是因为他所爱的人罗莎(尽管罗莎并不喜欢他,甚至是讨厌他)。书中交代了贾斯珀有一位外甥——德鲁德,以及德鲁德有一位未婚妻——罗莎。从书的前部分可见,在外人和德鲁德自己看来,贾斯珀是一位疼爱孩子的舅舅。但实际上,贾斯珀是一个披着仁慈的人皮、内心阴暗的魔鬼!贾斯珀总是认真聆听德鲁德的话,但实际上贾斯珀是在透过德鲁德的话语掌握他和罗莎的恋爱进行到哪了。每当德鲁德抱怨自己的生活有太多的烦恼而向往贾斯珀的生活时,贾斯珀就会以“慈爱”的语气劝解他,说“你认为我没有任何烦恼,但实际上我的生活单调沉闷,我已厌倦生活中的一切。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你的生活。”从这句话中,可见贾斯珀的内心早已想要谋害德鲁德了,可是单纯的德鲁德还以为这只是个玩笑,认为贾斯珀还是很疼爱他的。真正让贾斯珀下定决心杀害德鲁德的是当贾斯珀从格鲁吉斯先生口中得知德鲁德和罗莎将于平安夜定下婚事这件事。这件事是个导火索,它引发了贾斯珀内心的阴暗、邪恶,进而促发他杀害德鲁德,并试图栽赃给内维尔。在书的后半段,贾斯珀彻底的堕落了,他公然的找到罗莎,在两人独处的时候,向罗莎表明了他对她的爱。那是一种可怕的令人窒息的爱,贾斯珀爱罗莎爱到不惜毁了所有爱她的人,这是一种病态的爱。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一种人性的毁灭,那是一种自甘堕落的毁灭。书中贾斯珀身为教士却厌恶教士的职责,他渴望寻求刺激甚至是爱上了自己外甥的未婚妻。当贾斯珀杀害了自己的外甥德鲁德后不久,他得知了德鲁德已经和罗莎私下里解除了婚约并以兄妹互称,这时,他有过短暂的悔恨又或是迷茫,因此,他又吸食鸦片以此来躲避现实的烦恼。然而,生活总是要过的,人并不能总是一味地躲避现实。我想,《德鲁德疑案》除了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善与恶,还告诫了世人:生活不是总充满了光明,也有着黑暗,世间的一切恶都源于人们心中的阴暗。面对内心的阴暗应勇于改正,让自己做个由内而外都充满光明的人,而不是一味地逃避现实生活。
彼得德鲁克人物简介篇三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德鲁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德鲁克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母亲是率先学习医学的妇女之一。
生平: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
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
此外,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德鲁克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德鲁克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至2004年,德鲁克还有新书问世。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
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媒体对他的最恰当评价是: “在一个充斥着自大狂和江湖骗子的行业中一个真正的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在商界,包括杰克.韦尔奇在内的众多杰出经理人对其理论积极履践,这恰好符合德鲁克的理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在于成果。”
美国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称赞他为 ‘20 世纪有效管理和公共政策的最重要创造者 '。他说: ‘ 我研究德鲁克理论逾 30 年,多次与他交谈向他学习,他的贡献无可估量无人可以替代。'美国总统布什在 2002 年向德鲁克颁发总统自由勋章,美国《商业周刊》赞扬他为 ‘ 我们年代最经久不衰的管理思想家 ',他在 1997 年曾荣登财经杂志《福布斯》的封面人物,杂志标题为 ‘ 仍是最具朝气的头脑 '。
德鲁克与伊藤肇管理学院现任院长克鲁伊维尔说,德鲁克与其他管理学领域学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关注企业如何管理资源,也关注公共和私营团体在社会内的运转如何才能合乎道德和伦理。此外,德鲁克亦仿佛能预知未来:在 1950 年代预测电脑的重要性; 1960 年代预见日本崛起成为工业强国;预言 1987 年股灾; 1997 年预期行政人员薪酬会反弹。
德鲁克在 1940 年代初获邀研究通用汽车公司的内部管理工作,凭此
经验撰写了著作《企业的概念》。他在 94 岁高龄时还撰写第 35 本著作,为非牟利管理机构创立基金会。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彼得德鲁克人物简介篇四
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德鲁克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文风清晰练达,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年逾九旬还创作了这本《德鲁克日志》,无怪乎《纽约时报》赞誉他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他曾发誓:“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
1、生平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2、德鲁克的贡献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他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德鲁克先生一生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德鲁克先生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至2004年,德鲁克先生还有新书问世。
3、德鲁克的观点
下列是德鲁克的写作中数个经常提到的观点:
对各种总体经济学理论持怀疑态度。德鲁克争论,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派的理论,能够有效解释现代经济结构中的主要层面。
将一切事物化繁为简的强烈欲望。根据德鲁克的说法,公司倾向生产过多的商品、雇用多余的员工(相对而言外包是较佳的方案)、和错误的投资。
提出他所谓“政府的病态”。德鲁克提出一个表面上非意识形态的主张:政府无法、也没有意愿提供人民需要、或想要的创新服务,尽管他似乎相信这并不是民主体制中必然发生的情况。
对“计划性遗弃”的需求。企业和政府有一种人类的自然倾向:无视于明显不再适用的事实,而对昨日的成功依旧念念不忘。
对“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长期地推崇,虽然德鲁克将他的职业生涯用于研究管理工作,而非分析蓝领阶级。他赞扬泰勒是第一位提出工作可以被切割、分析、再改进,这项重要观念的人。
对社群意识的需求。德鲁克早期提倡“经济人的末日”,主张个人对社群的需求可以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植物群落”中满足。稍后他承认植物群落的概念从来也没有实现,并在1980年代暗示非营利组织内的志愿者可能是社群的关键。
目标管理:企业管理是在众多需求和目标中取得平衡,而不是替某一机构给定一个目标。这个被称为目标管理的概念首先在德鲁克的《管理实务》一书中提出。
顾客导向:一个公司的主要责任是提供商品或服务给他的顾客。获利并不是公司的目标,但却是永续经营的必要条件!其他诸如对职员和社会的责任,则是为了能够继续执行公司的主要责任。
4、评价
“德鲁克先生的渊博知识、深刻思想不仅影响了学术界,也影响了企业界。可以说,没有一个著名学者和成功的商界领袖不从他那里汲取养分。”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 赵曙明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 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 安迪·格鲁夫
5、国际权威媒体评价
“彼得f.德鲁克论述了管理的新范式如何改变和如何继续改变我们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认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不乏远见卓识和超前思维,它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这些都是德鲁克著作的精髓和„管理专业的里程碑‟。”
——《哈佛商业评论》
“这位高瞻远瞩的思想家具有招牌式的敏锐洞察力,他能够洞悉不同力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他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一部不可不读的著作。”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上一篇:最新成人教育自我鉴定200字左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