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天体的句子篇一
2023年到来,再回顾2023年,天文组的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期伊始,天文组的新社员招募工作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经过报名,天文组共录取了10余名新社员。虽然学校的场地设备有限,同时作为一个刚办起来的社团,独立地组织天文活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2023年,我们主要以参与效实中学及天协的天文观测活动和各类讲座为主,以此培养社员们对天文的兴趣,增长知识。
2023年五中天文组参与的主要活动如下:
2023年4月,我们天文组刚刚成立,完成了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开办了适合我们学生的天文课程。
5月21日,天文组迎来了第一次天文观测活动,日全食观测活动。我们全组上下从知识储备到观测计划都做了周密的准备可是糟糕的天气让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显得的徒劳。
2023年6月6日,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金星凌日。虽然天公不太作美,但是由于社员们的不抛弃不放弃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这次观测,并由社员拍下了金星凌日的实况照片
开学后,招收社员,召开社员大会。
10月中旬,招收新社员,老社员学习望远镜的使用
12月,计划观测木星及木卫,m45,m31,m42,由于时间和天气原因只观测了木星及木卫
这一年的每一次活动都无不透露出活动主办学校、单位的用心,讲座、观测、宣传、联谊,各种各样的活动都能在天文组中百花齐放,社员们也在其中学习到了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要感谢天协的各位老师、专家,以及效实中学的夏炳老师、施毅社长、赵豪奇副社长和一些骨干社员,提供给了我们许多参加精彩活动的机会。也感谢其他兄弟学校天文组各位负责老师和社长,让我们有机会共同提高,交流心得。
当然,天文组的进步也离不开每一位社员的努力,在本学期中,很多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为天文组增添生机。
在新的一年,我们也将立下更高的目标,并且朝着这一目标不懈奋斗。相信在2023年,天文组会有更好的活动,更大的成功来回报所有支持、关心天文组成长的人。
祝愿天文组的明天如星光般灿烂!
草坪五中天文组
2023年3月
天体的句子篇二
天体中的三体问题
韩博伟谈
三体问题算是经典力学里面的天体力学的老难题了,从牛顿那个时候起就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恶梦。
先说一下什么叫三体。用物理语言来说,在一个惯性参考系中有n个质点,求解这n个质点的运动方程就是n体问题。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也就是说不受系统外的力的作用,所有的作用力都来自于体系内的这n个质点之间。在天体力学里面,我们通常就只考虑万有引力。
用数学语言来说,经典力学的n体问题模型就是,在三维平直空间里有n个质点,每个质点的质量都已知而且不会变化。在初始时刻,所有质点的位置和速度都已知。每个质点都只受到来自其它质点的万有引力,引力大小由牛顿的同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公式描述。要求解的就是,任意一个时刻,某个质点的位置。
n=2,就是二体问题。n=3,也就是我们要说的三体问题了。
n=2的情况,早在牛顿时候就已经基本解决了。学过中学物理后,大家都会知道,两个质点在一个平面上绕着共同质心作圆锥曲线运动,轨道可以是圆、椭圆、抛物线或者双曲线。
然而三体运动的情况就糟糕得多。攻克二体问题后,牛顿很自然地开始研究三体问题,结果也是十分自然的——头痛难忍。牛顿自述对付这种头痛的方法是:用布带用力缠紧脑袋,直至发晕为止—虽则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而且没多少创意,然而毕竟还是有效果的。
其实,三体运动已经是对物理实际简化得很厉害了。比如说对质点,自转啦、形状啦我们统统不用考虑。但是只要研究实际的地球运动,就已经比质点复杂得多。比如说,地球别说不是点,连球形都不是,粗略看来是个赤道上胖出来一圈的椭球体。于是,在月球引力下,地球的自转轴方向就不固定,北极星也不会永远是那一颗。而考虑潮汐作用时,地球都不能看成是“硬”的了,地球自转也因此越来越慢。
然而即使是极其简化了的三体问题,牛顿、拉格朗日、拉普拉斯、泊松、雅可比、庞加莱等等大师们为这个祭坛献上了无数脑汁也未能将它攻克。
当然,努力不会完全白费的,许多有效的近似方法被鼓捣了出来。对于太阳系,摄动理论就是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近似方法。而对于地月系统,则可以先把地球和月球看作是二体系统,再考虑太阳引力的影响。“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理论计算已经作得非常精确,上下几千年的日食月食都能很好地预测。而对一颗受到行星引力干扰的彗星,人们也能算出一段时间内很精确的轨道,比如天文学家可以提前几年就预测出彗星撞木星。而且,太阳系的稳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证明,比如说大行星的轨道变化大体上是周期性的,不会始终单向变化下去直到行星系统解体。
为了解三体问题,那就考虑再简化些吧。认为一个质点的质量非常小,从而它对其它两个质点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这样一来,三体问题就简化成了“限制性三体问题”。实际上,这个简化等于是先解一个二体问题,然后再加入一个质量很小的质点,再解这个质点在二体体系中的运动方程。
然而,即使这样也还是太复杂了。于是,再作简化,就得到了“平面限制性三体问题”,就是要求三个质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然而,即使是对这样极度简化的模型,也还是没有解析通解,也就是得到一个普遍适用的公式是不可能的。
对“平面限制性三体问题”再作简化,认为两个大质点作圆周运动,就是“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1772年,拉格朗日在这种限制条件下找到了5个特解,也就是著名的拉格朗日点。比如下面这张图上,木星和太阳连线上有l1,l2,l3三个拉格朗日点,而在木星轨道上则有l4,l5这两个点,和太阳以及木星构成等边三角形。l1,l2,l3是不稳定的,如果小质点离开这三个点,就会越跑越远。l4,l5则是稳定的。
本来,拉格朗日点多少显得有点象数学游戏,但是自然界证明,稳定解在太阳系里确实存在实例。对于木星来说,l4和l5上各有一群小行星,就是著名的特洛伊群和希腊群小行星。
从数学方法来说,解2体问题的方法是解微分方程组,通过求积分的方式可以圆满解决,得到解析解。很自然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们也用这种方法去对付三体问题。1772年,拉格朗日就已经把三体问题的18个方程简化成了只有6个。然而,进步到此为止了。19世纪末期的研究更是给了数学家们一连串打击。布伦斯(1887),庞加莱(1889)和潘勒斯(1898)年给出了一个比一个更严格的证明,堵死了求积分的许多途径。1941年西格尔干脆证明了代数积分法的死刑,宣布找到足够的代数积分是不可能的。当然,三体问题的数学研究不是除了失败外就一无所有,它还是带来了许多新发现,比如混沌理论就是从它的废墟中诞生的。
当然,我们还只是谈到了牛顿力学。如果考虑到广义相对论的修正,那就更糟糕了,连二体问题都只有近似解。而且,广义相对论的二体问题也不稳定,由于发射引力波损失能量,两个星体迟早会撞在一起,虽说要等的时间可能比宇宙寿命还长。
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里面,对三体问题的简化可以用下面这张图大体表示一下(在这里把月球火箭的轨道计算作为一个三体运动的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实际上比三体运动还要复杂)
二十世纪50年代后,数学家们多了一个新帮手:计算机。于是,两个新办法出来了,一个是用级数表示积分(简单代数积分不指望了),另一个则干脆是使用数值方法求近似解。
级数解在理论上获得了很大成功,比如在限制性圆型三体问题中,已经证明了所需要的积分是存在的(但是另一方面早就证明了用代数公式是不能表达的)。这些积分可以用幂级数表达,而且证明了幂级数是收敛的。但是这些幂级数收敛得太慢了,比如对拉格朗日点,为了达到可以接受的精度,至少要取10^80000项!而整个宇宙中的粒子数也就10^80个的样子。
计算机的加盟使人们对三体问题不是那么无助了。虽然没有代数公式,但用数值算法硬算的结果,精确性也不错。比如,发射飞船去探测其他行星就是典型的三体问题,旅行者2号说去海王星就一定到得了。再比如,太阳系大行星4000万年内的运动也算了出来,至少往后这段时间,太阳系的行星系统还不至于散架。
让我们看看三体问题的大致现状吧:
1.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限制性三体问题,因为比较简化,而且有实用价值。2.对于限制性三体问题,通过级数法证明了解的存在性(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成果了)。而且,天体力学的定性分析和天文观测(比如地球上繁衍了几十亿年的生命)都证明了限制性三体体系的稳定解的存在性。
3.用解决二体问题的方法,也就是代数积分的方法被确认不可能解决三体问题。
4.用计算机进行较长期的三体问题的数值计算是成功的。
5.三体问题的算法还大有可改进之处。毕竟,10^80000项的计算是太过于可怕了。
回到《三体》小说,有了“秦始皇”的“人计算机系统”,算个简化的三体问题还是可以的。不过,如果是小说中那种三个太阳的质量差不多,而且相互距离也差不多的情况,他们面对的三体问题就不能简化为限制性三体问题,计算的难度要大很多。不过,用计算机算出比较短时间的预测应该是可行的。毕竟,天气预报不一定非得要知道明年今天的具体天气,能比较准确知道一周天气就不错了(通常我们还只听听明天是否下雨呢)。三体人知道是不是该“脱水”或者“浸泡”就已经很有好处了。用观测不断修正预测,至少对小的“乱世代”不用害怕了。
当然,如果三体文明只是在i/ii类文明的层次,不能通过移走恒星来釜底抽薪地解决三体问题。那么,“但重要的是改变世界”这句话就仍然是正确到了残酷的地步,预测出“三星凌空”也无助于逃脱毁灭。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用纸、笔还有计算机讨论三体问题,用的都是演绎法。但不要忘了,科学方法里还有另一件更重要的武器:归纳法。我们可以用观察和实验,看看实际中的三体会是什么样子。
由于在我们日常的尺度上,万有引力弱得可以忽略,只有到了天文尺度上,引力才显出它的威力,比如地球把我们拉在地上不放。所以,在普通的实验室里面实现三体系统是不行的。我们只能把视线转向天空,去考察大自然为我们安排了什么样的实例。
当然,象我们已经看到的,在太阳系里,已经充分表现了限制性三体问题是有稳定解的。但是,就基本同量级的三体又如何呢?我们可以来看看恒星。
银河系里的恒星不下一千亿颗,象太阳这样独居的恒星其实是少数。恒星们总的来说还是喜欢热闹的。双星的数量非常多,而且很多都已经是几十亿年的老伴侣了(比如下面要谈到的南门二a/b),等于从实验上证明了二体系统的稳定性。
而三合星也不少见,但是一般都是一对双星再搭上一个远距离的单星。同样,更多数量恒星组成的聚星,也多是由双星和单星组合而成的。应该说这也强烈地暗示了,大自然也认为三体系统是不稳定的。毕竟,银河系里的三体并不是理想的三体系统,一则恒星可以相撞而合并,二来,一旦一颗恒星被抛出太远,它就可能脱离体系而主要由银河系的整体引力而控制了。通过这两种方式,三体系统就变成了稳定的二体系统了。当然,还有“四边形聚星”这种系统,恒星彼此质量相近,距离也都差不多。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猎户座大星云m42中心的四边形聚星(用5厘米左右的望远镜,放大率50~100倍就可以分辨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四边形聚星都非常年轻,比如猎户座四边形聚星,年龄就只有几百万年,对于天文学来说,这完全是婴儿期。没有发现年老的四边形聚星,说明大自然认为这种构型也不稳定,总归会瓦解掉。
猎户座大星云m42的中心区,图中央的4颗亮星就是猎户座四边形聚星
有意思的是,n值再增大,比如n=100级别的疏散星团或者n=10万级别的球状星团,又是非常稳定的力学体系了,年龄超过几十亿年乃至百亿年的这些星团比比皆是。当然,过于密集的结果就是碰撞很多,球状星团中央就有大量碰撞后合并而成的亮星。
昴星团(m45),年龄约5000万年,算是相当年轻的疏散星团,约有100颗成员星
球状星团m13,年龄超过100亿年,成员星约有30万
天体的句子篇三
天体长跑简史
1987年10月11日上午8时半,在中山纪念堂广场举行“广东省广州市迎接第十一届亚运会长跑活动”起跑仪式,由1015名长跑健儿从中山纪念堂东门出发,沿应元路、解放北路、环市中路、环市东路、天河路,跑至天河体育中心终点,全程10公里。
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火炬于11月18日由北京空运传到广州市,叶选平省长、朱森林市长等领导参加接火炬仪式。广州赛区委员会当天下午7时15分开始举行有2160名运动员参加的“迎全运–五羊火炬接力跑”活动。从白云机场起经火车站、人民路、中山七路、荔湾路、华贵路、宝华路、第十甫路、六二三路、人民桥、同福路、海珠桥、泰康路、万福路、越秀南路、东华西路、东山区委、仓边路、越华路、越秀区政府门前、东风中路、连新路,终点为市政府门前,全程25公里。六运会火炬在市内接力传递3天,然后进行第二次活动,于11月20日在市政府门前举行起跑仪式,由100名优秀长跑运动员护送火炬跑进天河体育中心,把火炬交给省优秀运动员点燃大会火炬。
1987年12月13日举行了由广州市体委主办的“百事可乐杯”马拉松赛,这次比赛首次采用正式马拉松竞赛方法,起终点均设在天河体育场(天河体育场-黄埔大道-天河体育场)。此次活动设男、女子马拉松、男、女子20公里、男女混合(2男2女)4×10.54875公里马拉松接力赛,共有1200多名长跑健儿参加了竞逐,比赛结果男、女子马拉松冠军分别是火炬长跑队的伍岳和广州体院的张梅珍,成绩是2小时47分55秒和3小时43分01秒;男、女20公里跑冠军是广州体院的的谭子波和佛冈的朱水连。成绩分别是1小时1分22秒和1小时15分58秒;男女混合接力冠军是火炬长跑队,成绩是2小时50分11秒。
1989年4月23日上午,在天河体育场举行“百事可乐杯”马拉松赛暨第十届广州市运动会马拉松赛。本次比赛除设男、女子马拉松赛项外,还设男、女子10公里赛。1700多名健儿参加角逐,途经中山大道、广深公路然后折返天河体育场,东山区选手伍岳以2小时46分18秒的成绩获得市运动会男子马拉松首枚金牌,从化县陆艳红以3小时34分9秒获得市运动会女子马拉松金牌。
1990年11月18日上午8时正,由国际奥委会赞助的广东(广州)万人马拉松赛的2.5万多名长跑健儿,同时从主赛场天河体育中心和黄埔区、芳村区、番禺、花县、从化、增城等6个分赛区起跑。主赛场的1万多名“飞毛腿”汇成一泻千里的洪流,涌上跑道,气氛热烈,场面十分壮观。经过全程42.195公里的扣人心弦的争夺,太阳神火炬长跑队的张光明和李红菊分别获得本届马拉松男、女组冠军,成绩是2小时55分35秒和3小时35分。男女5公里组、男女成年组10公里、男女中老年组10公里的比赛同时进行。记录本届万人马拉松赛盛况的录像带和系列照片,被送往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存档。
1994年5月18日由广东省人民友好协会和广州体育学院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24小时跑挑战赛在天河体育中心举行。男子纪录创造者为广州火炬长跑队的邓日明。首届中国24小时超长跑挑战赛终点设在天河体育场,当时45岁的邓日明在24小时内完成了176公里,捧起冠军奖杯。“比赛结束后,国际田联超长跑协会主席马科尔姆·坎布先生亲自为我颁发中国男子纪录奖杯,该赛事得到国际田联的承认,我的成绩也是中国首个24小时跑的纪录。”邓日明至今仍珍藏着当年的证书和奖牌。
1995年1月1日,由市体委主办、香港雅仕企业集团公司协办的“雅仕杯”元旦环市跑活动在天河体育中心举行,有近1000名运动员参赛,参加健身跑的有1.8万多名长跑爱好者。
1996年1月1日,由市体委主办,宝日高尔夫球娱乐观光有限公司协办的“广州地区宝日杯元旦长跑活动”在天河体育中心举行,有1100名运动员参加竞赛,1万多名长跑爱好者参加健身跑。
2002年元旦上午,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彩旗飘扬广州市“广药杯”元旦万人长跑活动在这里举行。参加长跑活动的有来自广州医药集团、广州市工会、广州市妇联、解放军和武警等各界单位的上万名长跑爱好者。
2003年元旦的早晨,迎着沥沥细雨,广州市“领南红”元旦万人健康跑活动在天河体育场出发了。第一次,元旦长跑活动有超过两万人参加;第一次,元旦长跑的距离达到了10公里;第一次,元旦长跑活动超越了天河体育中心在繁忙的公路上进行。
2003年4月6日上午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两万名群众开始了广州市春季健身万人长跑活动。本次春季万人健身跑活动的起点是天河体育场,队伍绕天河体育中心一周,行程总长度为4公里。参加人员有来自广州各大机关、企业、教育、体育系统和10个区的近两万名群众。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有的还喊起了整齐响亮的口号,令沿途过往行人也不禁为之振奋,有的市民还忍不住自动加入到健身跑的队伍中来。据悉,此次活动是广州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规模最大、参加领导人数最多和级别最高的一次群众性长跑活动。
2004年4月10日“爱我广州,支持亚运”万人跑签名活动在天河体育中心举行,这是2010年亚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后首次组织的大规模群体活动。
2005年1月1日,“美林基业”元旦万人健步行在天河体育中心举行。
2006年1月1日,在天河体育中心举办纪念“广州建成2220周年元旦万人健步行活动”,116个单位组队参加,从天河体育中心西小门出发,经体育西路、天河北路、体育东路、天河路,从天河体育中心南小门进,全程约4公里。
2006年11月4日上午8时,近万名长跑爱好者汇集到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西门广场,共同参加了“三星电子杯”迎奥运2006年广州万人长跑活动。广州市体育局党委书记李晓峰等出席了开幕仪式。不分年龄层、不分性别,面向广大长跑爱好者传扬奥运精神和奥运文化。长跑路线全长约2公里,起点是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西门广场,环绕天河体育场环场路、天河体育馆,最后返回天河体育中心西门广场。
2008年1月1日,在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举行“迎奥运 办亚运 强体魄 促和谐”——“中国平安杯”2008年广州市元旦万人健步行。各区、市属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集团(总公司)、直属各类院校、驻穗解放军、武警部队、社会各界人士、共约1万人参加。
2008年10月25日上午8时,由广州市体育局主办,安利全程赞助的“安利纽崔莱健康跑,2008跑起来暨2008年广州市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在天河体育中心北门广场举行。参加活动的市民超过2万人。在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同时举行盛大的“运动嘉年华”活动,现场设置了以健康为主题的健康咨询、健康测试、健康教育展示及趣味的娱乐表演。
2009年1月1日,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举行“迎接亚运会 创造新生活”—— “欧姆龙”杯2009年广州市元旦万人健步行活动。180多个单位约10000人参加。健步行沿途安排了老年腰鼓队、军乐队和花车等全民健身展示和表演。
2023年11月15日广州马拉松赛博览会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开幕,经过网络海选决出的时尚乐队等纷纷登场助兴,2万名选手即日起可从博览会上领取包括号码簿、参赛装备等参赛物资,为即将在18日鸣枪的广州国际马拉松赛做最后的准备。广州市体育局局长罗京军出席开幕仪式,宣布“2023广州马拉松赛博览会正式开幕”。本届马拉松博览会为期3天,是首届广州马拉松赛最重要的延展活动。博览会以“音乐与时尚”为主题,设置乐了队表演、健康知识宣讲及民间趣味体育竞技活动等项目。
2023年11月17日广州马拉松组委会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首届亲子马拉松—“迷你亲子跑”活动,邀请300组家庭参与。“迷你亲子跑”以家庭为参与单位,通过父母与孩子的默契配合,接力完成约3公里的迷你马拉松赛程,要求报名家庭的孩子在7至12岁之间,活动时将每20个家庭为一组,共分10组计时出发。比赛开始时,先由参赛家庭的父亲到起跑点集合开跑,家庭的母亲和小孩则在接力区等待接力,等父亲跑至接力区和母亲和小孩汇合后,一家三口再一起完成最后800米冲刺,活动现场还将会设置游戏互动区和趣味拍照区。
2023年11月18日举行首届广州马拉松,由中国田径协会、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田径协会承办;越秀区人民政府、海珠区人民政府、荔湾区人民政府、天河区人民政府、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智美体育推广。
2023年11月23日上午7:30,2023广汽丰田广州马拉松赛迷你马拉松(约5公里):花城广场(起点)—临江大道(东行)—折返进入地下空间通道—临江大道(西行)—广州大道中—天河北—天河体育中心北门—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环场路—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终点)。5公里终点开放使用体育中心、天河体育馆、天河游泳馆看台区公共卫生间200多个厕位。
2023年11月23日(星期日)8:00-14:00广州马拉松赛竞赛迷你马拉松(约5公里):花城广场(起点)—临江大道(东行)—折返进入地下空间通道—临江大道(西行)—广州大道中—天河北—天河体育中心北门—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环场路—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终点)。
2023年12月6日(星期日)早上7:30广州马拉松竞赛迷你马拉松(约5公里):花城广场(起点)—临江大道(东行)—折返进入地下空间通道—临江大道(西行)—广州大道中—天河北—天河体育中心北门—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环场路—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终点)。比赛设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首次设立了1万美元的破赛会记录奖。马拉松10000人,半程马拉松7000人,迷你马拉松13000人。迷你马拉松起点在花城广场,终点设在天河体育中心。
2023年12月11日(星期日)7:30-13:45广汽丰田·2023广州马拉松赛竞赛迷你马拉松(约5公里)花城广场(起点)—临江大道(东行)—折返进入地下空间通道—临江大道(西行)—广州大道中—天河北—天河体育中心北门—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环场路—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终点)。
2023年8月30日,正是天河体育中心的“三十岁生日”。当晚近千名跑步爱好者齐聚天河体育中心,用一场欢乐跑为天河体育中心庆生。本次活动是广州市第十三届体育节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30周年群众体育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欢乐跑是面向市民的荧光夜跑,由广州市体育竞赛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共同主办,由广州市田径协会提供专业指导。当晚,全体跑者身穿蓝色运动衣、手握荧光棒在天河体育中心内进行4.5公里长跑,体育中心瞬间成为欢乐的蓝色海洋。
2023年12月10日,广州马拉松起跑点设在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2023广州马拉松赛比赛路线,赛道按照一江两岸路线设置,起点设在天河体育中心,终点设在花城广场。
松风是广州跑步圈的“大神”之一,他本名李国权,是广州市田径协会广州马拉松俱乐部的总教练,10公里的最佳成绩是33分钟,全程马拉松的成绩在2小时40分左右。起了个跑圈的“艺名”松风,是因为他想“跑得像松树一样稳,像风一样快”。松风并没有体育科班背景,他开始跑步是为了追求一位喜欢跑步的女同学,结果女同学没追到,倒是追上了跑步这股风潮。如今松风已经拥有多个专业教练认证,也为多家企业进行马拉松知识培训。“我的第一个10公里是在天河体育中心跑的,在那之前我最远只跑过7公里。那一次,和一群跑友边跑边聊天就跑完了,好像跑了12公里。”
天体的句子篇四
黑洞
一直以来我对于天体物理方面最感兴趣的是黑洞理论。
黑洞是根据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宇宙空间中存在的一种质量相当大的天体,它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因为它的质量非常大,所以它的引力场也非常强,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离它的吸引,甚至连光也无法逃离。所以光无法反射出来到达我们的眼睛,因此我们看到它总是黑洞洞的,人们才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黑洞。
黑洞并不是像地球那样实实在在的有固定形态的星球,而是一个几乎空空如也的天区。它是宇宙中物质密度最高的地方,地球如果变成黑洞,只有一颗黄豆那么大。黑洞中的物质不是平均分布在这个天区的,而是集中在天区的中心。这些物质具有极强的引力,任何物体只能在这个中心外围游弋。一旦不慎越过边界,就会被强大的引力拽向中心,最终化为粉末,落到黑洞中心。黑洞是看不见的,因此科学家们只能依靠它发出的辐射和对相邻恒星的万有引力作用来判定它的存在。黑洞周围由于引力强大的因素,理论预期会发生时间场异常现象。
根据黑洞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可以把他分成3类:恒星级黑洞(主要是在大质量恒星死亡时超新星爆发过程中形成的),超大质量的黑洞(由于星系动力学,如超大质量或相对论性恒星集团的塌缩,或者是星系并和等原因在星系中心形成的),原初黑洞(在宇宙的密度扰动或相变过程中所所形成某些极端条件下,会形成一系列质量分布较广的黑洞)。黑洞只有三个物理量可以测量到:质量、电荷、角动量。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黑洞,一旦这三个物理量确定下来了,这个黑洞的特性也就唯一地确定了,这称为黑洞的无毛定理。关于黑洞有力学四大定律:黑洞力学第零定律,被根斯坦-斯马尔公式,黑动力学第二定律,黑动力学第三定律。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天文学研究小组在遥远的宇宙中发现了到目前为止堪称最庞大最古老的黑洞。其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00多亿倍,位于大熊座星系中央,与地球的距离约为127亿光年。据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罗格-鲁曼尼表示,科学家们初步确定这个黑洞的年龄约为127亿岁,也就是说,它在“大爆炸”之后10亿年 内就已经形成了。
美国宇航局2010年11月15日发现地球附近有一个年仅30岁的黑洞,这也是人类科学史上发现的最年轻的黑洞。这个30岁的黑洞是距离地球约5000万光年的m100星系中的超新星“sn1979c”的余烬。
国际天文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一项最新观测结果,在宇宙中某一狭窄区域范围内,首次同时发现了多达21处却一直深度隐藏着的宇宙“类星体”黑洞群。分的证据使人们相信,在浩瀚的宇宙中,的确充满着各种各样未被发的巨大引力源泉--“类星体”黑洞群体。
天体的句子篇五
【注音】: tian ti
天体解释
【意思】:太阳、地球、月亮和其他恒星、行星、卫星以及彗星、流星、宇宙尘、星云、星团等的统称。
天体造句:
1、除非你的物理学专业极端理论化,或者是天体物理,否则你通常是可以在工业界找到一个相关的职位的。
2、它是为进入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环绕一个天体的轨道而进行的第一次探索。
3、他发的电子邮件会告知发现时该天体的坐标,以便其他天文学家可以跟踪它。
4、绰号“复仇者”或者“死亡之星”的未被发现的天体可能是一颗红矮星或者褐矮星,甚至是更暗的物质,质量几倍于木星。
5、星星和星云看起来只是斑点点,或者是小片的光,但它们确实是巨大的天体。
6、如果所有的天体移动,那他们肯定因此随着地球而动,也就是随着我的烟头而动。
7、“本质上,该天体几乎都存在于我们的后院。”他补充说道。
8、双重星系上方的雪茄形天体是星系群中的另一个成员。
9、如果朝正确的方位观测,灵敏的红外望远镜可以捕获这样的天体发出的辐射。
10、这样的观点也许在今日看起来相当幼稚,那是因为现代的时钟可以对时间进行精确的记录,而天体却不能。
11、莱纳特说找到这些天体越来越困难,因为它们的光线及其微弱,并且内部拥有的恒星和气体太少,从而使得它们不为人知。
12、技术的进步为天体物理学引入如此多的洞察,使得天文学成为依靠密集型计算机最多的自然科学之一。
13、如今这个天体已经不能再承载已经推动社会发展200年的经济增长模式。
14、这些齿可以像尺子一样用来异常精确的测量激光器、原子、天体或其它物体发出的光的频率。
15、虽然月球上这种相互作用过程的长期效应并不显见,但是“相似的过程将在整个太阳系内部无空气、富含硅酸盐的天体上发生。”她这样说道。
16、该星系在无月夜的夜晚可由肉眼观测到一个小光斑,它也是不借助望远镜能被肉眼观测的最远天体。
17、中国在金融上等同于宇宙间那最令人恐惧的天体吗?
18、其次,引力的强度还取决于天体之间的距离。
19、因此,研究任何位置的未知年龄的新生黑洞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临近我们的。“本质上,该天体几乎都存在于我们的后院。”他补充说道。
20、根据月球形成的一种理论,在数十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与年轻的地球发生了碰撞。
21、最终,它们会损失掉所有冰,剩余的部分则变成与小行星类似的惰性易碎天体。
22、这类富含碳的小行星属于太阳系最古老的天体,上面可能有水和重要矿石,还可能提供有关地球生命分子起源的线索。
23、这台新望远镜被其他四台高功能设备环绕坐落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中塞罗帕瑞纳山顶,这儿远离城市灯火,是观测天体奇观最理想的所在。
24、水银是液态金属,水银,行星,是肉眼能看到的运动最快的天体,火星,铁,为什么火星是红色的?
25、暗物质和暗能量,当前天体物理学中许多未解之谜的源头,将出现在很多发生在太空和外星的故事中。
上一篇:班组成员岗位职责及三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