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诗歌鉴赏之题材 诗歌鉴赏内容

故事会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之题材 诗歌鉴赏内容篇一

该篇是王安国游庐山夜宿栖贤寺感怀所作。庐山佛寺颇多,有五大丛林,栖贤寺是其中之一,为 南齐参军张希之首建,屡经兴废,遗址在今三峡涧玉渊潭北。当时诗人踯躅庐山,独宿佛寺,古屋萧索,四顾寥落,顿起遗世独立之想。这首诗就抒写了作者登览庐山的洒脱襟怀和情趣。

首联紧扣“宿栖贤寺”,以直叙入题,由于寺殿年久失修,故山风吹入,萧萧作响,而卧寝不得周严,寒气就会侵入。“弊裘”句由上文生出。因寝卧不宁,故而“弊裘起坐”,由“古屋萧萧”,而生“绸缪牖户”之想。“绸缪牖户”出自《 诗经·豳风·鸱鸮》,意思是缠绕柴木,修补门窗。这一联切题叙事,且渲染出一种夜宿深山古寺的萧索阒静气氛。

由于中夜不眠,得以目睹深山夜景。次联集中笔力摹写庐山之夜。层峦叠嶂中,皓月当空,皎洁的清光,把整个大千世界变成了朗朗白昼;山谷间,泉水淙淙,仿佛为寂净的人间带来了风雨交加的萧瑟秋声。一句写山中月色,主要诉诸视觉;一句写山谷泉声,主要诉诸听觉。这里静景和动景互相配合,出色地构造了一个明净、透彻、幽寂、清寒的尘外世界,为人排解尘念、唤起遐思,布设了一种适宜的氛围。方虚谷说王安国诗“佳者不可胜算,而富于风月,此诗三四壮浪而清洒”(《 瀛奎律髓》卷一),正指出这两句的独特气韵。

沉浸于如此境界中,诗人忘却俗念,烦恼顿消,干是脱口咏出“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两句。“尘中”,犹言尘世、尘网,包括世俗社会和市井闹区。踪迹进入尘世,则会有俗务牵累、世事羁绊,着一“惭”字,表示了对世俗桎梏的不甘和不满。由此生出了“期”字,只消“心期物外”,就会无求无欲,身心恬然。物外即世外,《 唐书· 元德秀传》记载,元德秀“陶然遗身物外”,元氏以置身物外,求得精神超拔。诗人则是虽“迹入尘中”,却能“心期物外”,而达到泊然无求的境界,显得更为通达。两句一写形迹,一写心神,结构相对,内容相反,而意义上又有递进,连贯而下,对仗中具有气韵流动之美。

虽然“心期物外”,却也可“迹入尘中”,离开这宁静高洁的环境,诗人还是会有感慨,因而尾联有“须惆怅”之语。庐山长松林立,到后世仍然有“松树路”之名。天明登途,穿越松柏蔽空的山路,诗人更会惆怅不已。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此时诗人留驻片刻,他才会写诗记叙此行。这两句,“须惆怅”一转,“忍更”再转,而以题诗留念收尾,很符合登览游记诗的旨趣,十分得体。“忍更”二字强调必须有诗,表达出对庐山清境的低徊依恋,颇有余音袅袅之致。(1)第二联从哪些角度来写庐山夜色?请作简析。(4分)(1)上句:视觉(静景),写山中月色,(2分);下句:听觉(是动景),写山间泉鸣,(2分)

(2)最后两联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4分)(2)直抒胸臆(1分),最后两联说自己为尘世所累而不想有所求,穿越松柏蔽空的山路会惆怅不已且一定要题诗留念,(1分)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对淡泊生活的追求,对庐山清幽之境的留恋。(2分)

2.《送韩十四》(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手法1分,分析1分)(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3.3《小斋即事》【译文】 我爱琴只是因为琴弦是正直的,我爱棋只因为棋盘是方正的。我从不利用下棋来计较输赢得失,也不能够清楚记得宫商等五个音阶。年龄越大越被世俗疏远,一次次正道直行,百事受妨碍。虽然有秦棋二物相伴,但是与国家兴亡没有关联。

【鉴赏】即事为诗,比较自由随便,不象军国大题目那么庄严。小斋即事.当然要与小斋生活情事相关。这首诗即从小斋常具之物琴,棋上着眼。不过诗并没有去描写琴棋生舌,而是借琴、棋二物以写志抒怀.显得机杼独出,别开生面。

首联单刀直入,直陈本意。但由于所言均出常情之外,便有一种新颖引入的力量。怜,是爱的意思。爱琴,一般说来,自然是因为喜音,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是把琴弹出声来,意在音,而不在琴,传说陶渊明抚无弦琴,不一定可靠。即使确有其事,当其抚时,也是在意想中听到了琴声.作者则不然,爱琴不是为了听音,而是为其“弦直”。爱棋,一般说来,自然是为了较智消闲,作者又不然,爱棋不是为了对弈娱戏,而是因其“局方”。“局”即棋盘,方形。二句都是在琴、棋上寻其品。言在物“品”,意在人“品”。“直”就是正直,不邪僻;“方”就是有棱角,不圆滑。作者在宋徽宗宜和三年(1121)登进士第后,曾官监察御史,“封驳不避权贵”,他的为官态度正好作“方”、“直”的注脚。

次联二句分承首联,是对首联句意的补说。“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因为只爱“局方”,不在对弈,所以没有用它较量胜负输赢;“那能记宫商”承“怜琴”句,因为只爱“弦直”,不在音声,所以没去记宫商五音。有了这两句,上两句句意更加显豁,对“为弦直”、“因局方”具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并非赘语。

以“方”、“直”自守,其结果如何呢?便过渡到下两联。前两联言心之所尚,后两联言行之结局。古谣谚云:“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在南北宋之交腐败现实中,方直自然更无容身之地。所以,年纪愈长,世也愈加疏远。不是诗人有意疏世,而是正直乃为浊世所疏,“拙”是与“巧”相对的。便佞应世,自能圆转自如,所以为“巧”;直道而行,百途不通,所以为“拙”。因此,一拙万事皆妨。二句字字是说己,却无字不是讽世,反语藏锋,颇多余韵。

末联将诗意再推进一步。虽然琴棋二物始终相随,方直之品持守不变,却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感慨由一己浮沉提升到了家国兴亡的高度,诗境更高了。方直主人无关国家兴亡,那么什么样人占据着有系国家兴亡之重位呢?联系到徽宗以来,蔡京等“六贼”当路,国事日非的时局,更可体会到这联感慨之深。但表现上又是多么含而不露.这联同时又回扣首联的琴棋,使首尾紧密关合。

全诗主要是以陈述语说理抒慨,这样的诗最不易写好。由于作者抓住琴棋二物生发,便饶有趣味,并赋予琴、棋的品格以鲜明的形象性,构思极巧。吕本中、陈与义曾评沦刘一止的诗说:“语不自人来”,大约也正是感受到了诗人标格甚高,较少俗味吧。a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b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4.⑴一夜霜:橘经霜之后,颜色开始变黄而味道也更美。白居易《拣贡橘书情》:“琼浆气味得霜成。”⑵“新苞绿叶”句:沈约《园橘》诗:“绿叶迎霜滋,朱苞待霜润。”新苞:指新橘,橘经霜变黄,又有外皮包裹,如新生的黄色花苞。

⑶青黄:指橘子,橘子成熟时,果皮由青色逐渐变成金黄色。屈原《橘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⑷“香雾”二句:苏轼《食柑诗》“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宋·韩彦直《橘录》卷上《真柑》:“真柑在品类中最贵可珍……始霜之旦,园丁采以献,风味照座,擘之则香雾噀人。”噀(xùn):喷。清泉:喻橘汁。⑸吴姬:吴地美女。这首咏橘词,巧言物状,体物细微,属“纯用赋体,描写确尚”的咏物佳作,颇耐玩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布置环境,以使下文有余地抒发。“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狙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黄而味愈美。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皆可参证。“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新苞,指新橘。橘有皮包裹,故称。又,橘树常绿,凌寒不凋。《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沈约《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形象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尽得橘之神。“竹篱茅舍出青黄”,好一“出”字。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

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香雾”、“清泉”之喻,形象可感,堪称绝妙。而“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叶。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唐宋时为贡物。“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矣。8.“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5分)答:.“惊”:吃惊、惊讶。(1分)“怯”:胆怯、害怕。(1分)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1分),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1分)。9.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答:正面:“新苞绿叶”“青黄”“香雾”“清泉”,(1分)写出了橘黄叶绿、橘香弥漫、橘汁酸凉。(1分)侧面:(1)反衬。以“菊暗荷枯”反衬“橘黄叶绿、香雾溅人、橘汁酸凉”,突出强调橘的生机与味美。(2分)(2)烘托。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2分)(3)侧面描写。“吴姬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矣。(2分)(侧面答出两点即可,其中手法和解说各1分)

5赏析: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即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萧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a.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b.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a一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仕途不顺(被贬柳州),远离故乡,心中凄苦,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注:必须答出意思;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b“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上羁思的凄凄,突出其分量之沉重。“乱”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莺啼本无所谓“乱”,是听莺啼之人的心绪烦乱,所以才有“莺乱啼”的感受。(注:分析一个词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6.韩淲词多写闲情逸致,《鹧鸪天·兰溪舟中》正是以清幽淡静之笔,写出了闲情逸致之趣。可谓是韩淲的本色之作。

兰溪在浙江中部,这首词是作者沿兰溪赴钱塘在舟中写的。上片着重写舟行之景,下片着重抒泛舟之情。

首句“雨湿西风水面烟”明显地是写背景。一个“湿”字,把雨和风都写活了,给人以清新之感;“烟”之上贯以“水面”,更呈迷蒙之美。在这么一幅清淡幽雅的画面上,慢慢化入一个突出的人物形象:“一巾华发上溪船”。这句不仅写出词人的装束与年纪,更重要的是以轻巧的笔调传达出词人“一枕暑风外,事事且随缘”的洒脱风貌。这开篇两句是以第三者的角度来作客观的叙写。接着下两句则换一个角度,──词人在舟中向外望所见的景色:“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不仅因为它对仗工整,而且因为它形象生动。不直写舟在行进,而是通过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变化来显示舟在轻快疾驶。这正是匠心独运之处。“帆迎山色来还去”中一个“迎”字,颇有拟人之态,一个“还”字,写出舟行之速。袁枚在《渡江大风》中写:“金焦知客到,出郭远相迎”,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写:“满眼**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橹破滩痕散复圆”中一“破”字,写出舟行疾速,遏浪向前之气势。一“复”字,写出了动静交替的景物幻变。仰见山色,俯视波痕,俯仰之间,拾来佳句,看似容易,实则来自词人对事物的细致观察,也来自锤词炼句、驾驭语言的工夫。这两句就成了光照全篇的中心。

过片两个三字句“寻浊酒,试吟篇”,运笔灵巧,一“寻”一“试”,表达出词人那悠然自得的潇洒风度,也通过这行动的描写来抒发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心怀。如果联系起他的《贺新郎》一词来想想,就不难理解,词人实在也为金瓯破碎而满怀忧愤,只有壮志难酬,无奈诗酒自娱而已。在此,词人不愿再多吐露心曲,而却插入一句“避人鸥鹭更翩翩。”这似乎是景语,写这些地方平时人迹罕到,鸥鹭为家,此刻船行惊鸟,才飞舞翩翩,可见荒野寂静得有点可怕,实际上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心底的寂寞。他在《贺新郎》里“空自笑,听鸡舞”,“割舍了,对君举”等语,不正是他心底由愤懑而寂寞的反映吗?然而,韩淲还是韩,同是写到梦,他不象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也不象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而他,在末尾却以“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轻轻一笔,把心底的波澜淡化了。浊酒浇愁也好,吟篇抒愤也罢,反正钱塘梦醒,旅程也就结束了,还是“随缘”吧,一切都又那么清幽淡静!这正是韩淲词的个性。(何瑞澄)

a.“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两句诗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5分)答:“帆迎山色来还去”句写山,“帆迎”,描写了船迎着山前去,是动态描写。(1分)“山色来还去”,化静为动,写出了山迎面而来,又离船而去的景象,(2分)表现了舟行之快,别具情趣。(2分)“橹破滩痕散复圆”句写水,船过滩时,击散了滩上的圆圆的水纹,此为动态描写(1分)船过之后,滩上的水纹又复合为圆形,则滩上又呈静态。(2分)动静结合,静中有动,极具情趣。(2分)b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6分)

答:参考答案一: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2分)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2分)抒发对人生、世事变化迅疾,难以预测、把握的感慨。(2分)

参考答案二: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2分)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2分)表达作者面对时空变化、世事变迁的泰然、洒脱之情。(2分)

7倪瓒(1301—1374)元曲作家。字元镇,自号云林子,风月主人、沧浪漫士、净名庵主等,无锡(今江苏)人。本为西夏人,因其先人出使于宋,留居中国,定居江南。不乐仕进,耽于诗文书画,善琴操,所居有清閟阁,多藏书法名画秘籍。至正(元惠宗年号,公元1341—1370年)初年散资产与亲故,弃家泛舟五湖三泖(今太湖附近水乡)间,自称懒瓒、倪迁。工乐府,精音律。《录鬼簿续编》称其“爱作诗,不事雕琢。善写山水小景,自成一家,名重海内”。著有《清閟阁全集》,现存小令12首。

背景:本篇是作者一首述志寄怀之作。作者生活在元末。这时社会**,危机四起。元朝日趋崩溃,农民起义到处涌起。作者家居无锡,这时张士城正在这里拥兵称王,社会极不安定。倪瓒是一位高士,一生抱清贞绝俗的态度,工书好学,笃于自信,以书画名噪一时。但他也不能与世隔绝,更不能对社会的动荡无动于衷。这首小曲,抒发了他对历史和现状的感慨,直接表现了他的生活态度,生动地反映了这位杰出的山水画家的思想品格,很值得重视。

注解:陵阙:指帝王的坟墓。山人家:山居的人,作者自称。

堆案图书:形容藏书丰富。案,桌子。薇蕨:皆草本植物。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以“薇蕨”为隐者之粮。侯门:泛指官宦显贵人家。刺谒:求见,拜访。刺,类似后来的名片。译文:秦汉的帝王坟墓已经埋在茫茫草野之下。那以后历代江山易主,就像天边的月亮时圆时缺那样迅速变幻,司空见惯。我家里堆的是书画,窗前栽的是松桂,满地长的是薇蕨。侯门深似海,何必去拜访呢,白云自有自己的快乐。到如今世事依然不堪。看茫茫天地之间,竟见不到一个英雄,一个豪杰。

鉴赏:这支小令是作者一首述志寄怀之作。作者生活在元末。这时社会**,危机四起。元朝日趋崩溃,农民起义到处涌起。作者家居无锡,这时张士诚正在这里拥兵称王,社会极不安定。倪瓒是一位高士,一生抱清贞绝俗的态度,工书好学,笃于自信,以书画名噪一时。但他也不能与世隔绝,更不能对社会的动荡无动于衷。这首小曲,抒发了他对历史和现状的感慨,直接表现了他的生活态度,生动地反映了这位杰出的山水画家的思想品格,很值得重视。

上片前三句直接入题,后三句此曲感写作者自己的生活。下片前两句直接述志,最后三句再回到历史与现实上来。此曲叹历代兴亡,抒发对现实极度不满,追求山林乐趣的情怀。毫不隐讳,愤慨之情溢于言表。缘情状物,精练晓畅,气势豪爽。[1]

诗歌鉴赏之题材 诗歌鉴赏内容篇二

拟秋怀诗 清〃蒋士铨

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元气①结纸上,留此真性情。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 入隐出以显,卓荦②为光明。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

【注释】①元气:指人的精神,精气。②卓荦:卓越,突出。14.下列各项与本诗所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曹丕《典论·论文》)

b.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杜甫《偶题》)

c.夫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臣仆。

(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

d.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其二》)

15.阅读下面赏析《拟秋怀诗》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这首诗虚词的运用能于虚处传神。“确”“当”“苟非……谁复”“庶几”等词,曲尽其妙地表现出作者的口吻、神情,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作的思想内涵。

这段文字对《拟秋怀诗》中虚词表达效果的分析略显空泛,请任选一个虚词,对其“于虚处传神”的特点加以具体赏析。

16.《拟秋怀诗》中除“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这一观点外,还有哪一主张对你有所启

发,请结合你的阅读或写作体验加以阐释。(6分)

15.《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想象洞庭湖景时写道: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关于此段文字中的“一空”,常见有两种理解:一种解释为“完全消散”;一种解释为“整个天空”。你更支持哪一种见解?请结合上下文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9题。

墨花(并叙)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①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注】①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②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③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

②③1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17.“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两句诗,体现了中国传统诗画创作对“神似”的看重。

①下面各首诗,没有明显体现“神似”主张的一项是(3分)..a.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c.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咏芙蓉》)d.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②《墨花》一诗中提到了“莲”,也有创作者借诗文赋予“莲”一种让人喜爱敬重的气质。像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中通外直,”。(2分)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陶渊明曾经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其中的“心”与“形”,也涉及对“神”与“形”的关注。(2分)

②很多人在创作中都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同样是苏轼,他在同一时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了“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其中“,卷起千堆雪”的刻画,就极好地渲染了古战场的气势和神韵。(2分)

19.“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15.(6分)答案示例:

应该是“完全消散”之意。因为从下句“皓月千里”的意思表达来看,可以理解为只有烟雾完全消散之后,才可能见到皓月当空照耀千里这样的景致,整体文意也才能比较协调。

应该是“整个天空”之意。因为《岳阳楼记》中骈句的运用较多,这两句可以看作行文中的出句和对句,“千里”是数词加名词样式,“一空”理解为“整个天空”也就比较合适了。

评分参考:认识明确,1分;联系上下文语句合理分析,3分;语言表达,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18分)

16.(3分)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有误)17.①(3分)c(这首诗只是描写芙蓉的外形)

②(2分)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18.①(2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②(2分)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19.(6分)虽然以墨画花少见,但是眼前的墨牡丹依然在墨晕中显出春色殊为不易。苏轼被贬黄州而能躬耕不辍,人生际遇也像墨牡丹一样不寻常。墨牡丹能够引起苏轼情感上的共鸣,他对墨牡丹坚忍不拔品格的赞美意在表明自己在面对厄运时也要坚贞不屈的心志。

评分参考: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5—18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②,谈笑静胡沙③![注] 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

①15.下列对本词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色渐将晚”,描写暮秋的景色渐渐呈现出苍老深暗的颜色。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c.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倾湖光。d.“边马”“胡笳”,勾勒出马蹄踏踏、羌管悠悠的北方边地景色。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b.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c.一个“恨”字,笔落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17.填空。(4分)“黄花“即______花,诗人常借此描摹秋景,抒发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18.在横线上填写原文语句,并回答问题。(7分)

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5.(3分)b 16.(3分)c 17.(4分)菊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18.(7分)三径就荒 松菊尤存 答案要点:相同:山林隐居 贞洁自持

不同:一是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一是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爱国忧患之情。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读chá,指小舟。

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荒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⑵下列诗歌的体裁与本诗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无名氏《迢迢牵牛星》)b.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坠叶还相覆,落羽更为群。岂谓三秋节,重伤千里分。促离弦更转,幽咽水难闻。欲训相思处,山川间白云。(隋·孔绍安《别徐永元秀才》)

c.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

d.夜寒生酒思,晓雪引诗情。热饮一两盏,冷吟三五声。铺花怜地冻,销玉畏天晴。好拂乌巾出,宜披鹤氅行。梁园应有兴,何不召邹生?(唐〃白居易《雪朝乘兴欲诣李司徒留守先以五韵戏之》)e.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夏日绝句》)⑶有人说,诗题“还山宅”中的“还”字是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眼”,除了首联直接点明“还”字以外,全诗处处都是围绕“还”来写的。请选取诗中的任意两联(首联除外)简要分析。(4分)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诗的第二联写“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其中“芳草”“落花”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有“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①

,②

”之句,范仲淹在《苏幕遮(碧云天)》中写“

,④

”,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中也有“

,⑥

”的描写。16.(17分)

⑴(3分)b(“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

⑵(4分)b、d(a、c古体诗,b、d律诗,e绝句)

【评分参考】答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⑶(4分)第二联写芳草茂盛,遮蔽了路径,但诗人依旧走入了山中,表明这是诗人曾经熟识的道路,隐含着“还”的意思。

第三联写横卧的柳枝挡住了诗人前行的小舟,暗示因诗人太久没有还家,不知道柳枝生长茂盛,已经挡住了水路。

第四联写诗人回到山宅,惊散了栖息在茅檐下的鸟儿,山宅因此安静下来,暗示诗人久未还家,山宅已被鸟儿占据。

第五联写诗人回到山宅之后,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再次突出了“还”字。【评分参考】任选两联,每联2分。意思对即可。

⑷(6分)①芳草鲜美

②落英缤纷

③芳草无情④更在斜阳外 ⑤桃花落⑥闲池阁

【评分参考】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三、本大题共弓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9题。

·燕山九日作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亭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

九、须烂醉,莫牵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⑥②

①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出使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作者在当时所作绝句《燕宾馆》自注中说可“至是适以重阳,伴使把菊酌酒相劝。”⑥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15.根据阅读经历判断,本词词牌是(2分)

a.永遇乐 b.念奴娇 c.水调歌头 d.定**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即写出使金国的大背景,作者走遍当年的都城汴梁,胸中透露出不平的意绪。b.“桑榆”“太行” “卢沟”三句点明行踪,也写出了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的感伤与落寞。c.虽然两鬓斑白,作者还是畅饮赏菊以度佳节,且以拟人手法写出菊花绽放带来的喜悦。d.本词以北国秋日风光入诗,情感慷慨激昂,悲壮又不失豪放,风格与苏轼、陆游相近。17.题目中“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下列与重阳节没有关联的两项是(4分)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云木硫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樽前。c.但将酩酊秋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d.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e.细笔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8.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人词之足鼓舞人心、砥砺节概者”编著了《宋词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此词。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词何以能够“鼓舞人心。砥砺节概”。(5分)

19.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作品原句(6分。限选其中6处。)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季节的变化总能牵动诗人敏感的心灵,范成大于清秋时节一抒怀抱,更有无数诗人因“秋”生情。767年重阳,56岁的杜甫一首《登高》写尽秋悲,其中颔联“①,② ”二句写出肃穆萧瑟、空旷辽阔的秋景,寄寓着深沉的生命感怀,成为千古写秋名句;元和十二年秋,白乐天写下《琵琶行》,开篇即以“③ ”一句写出送客湓浦口所见清冷秋景,为下文抒写“天涯沦落”之悲奠定了基调,其后又以“④ ”一句秋江月夜景色烘托出音乐的无尽魅力;北宋范文正公同样善摹秋意,“碧云天,黄叶地,⑤,⑥ ”,思乡的愁绪借景透出,不着痕迹。当然,秋景也并非总是一片萧瑟。1925年,满怀革命豪情的的毛泽东途经长沙,伫立橘子洲头,眼中则是一派“⑦,层林尽染,漫江碧透,⑧ ”的壮丽秋景,呈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境界。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此言不虚。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15.(2分)c 16.(3 分)b 17.(4 分)a e 18.(5分)

评分要点:结合词作具体内容(2分),分析作者情怀(2分),说清作者情怀与“鼓舞人心、砥砺节概”的关系(1分)。答案示例:

本词上阕“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两句,写出使时作者途经故都汴梁,于城中徘徊不已,凭吊故国;夜不成寐,内心呼唤着曾在此治水开疆、奠定华夏版图的大禹,取精神力量;(2分)暗含着抗击外侮、收复失地的爱国豪情(2分),与抗击日寇的历史背景契合,故能“鼓舞人心、砥砺节概”(1分)。其他可选要点:

①上阕“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写自己出使金国,虽身处险境,仍旧心系故国山河,决心不辱使命,表现了作者不畏强敌的慷慨、视死如归的豪迈、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气概。

②园上阗“无限太行紫翠”等甸,写出途出所见群山连绵,气势雄伟,表现作者对祖 山河的深情,爱国情怀浓厚。

③结合全词分析:上阕写清秋出使所见,叹故国山河寥落;下阕写重阳佳节抛开愁绪、赏花饮酒之时,仍心系使命。表现了词人身处险境仍坚定忠贞的报国决心。

19.(6分)①无边落木萧萧下②不尽长江滚滚来③枫叶荻花秋瑟瑟④唯见江心秋月白⑤秋色连波

⑥波上寒烟翠⑦万山红遍⑧百舸争流

三、本大题共3 小题,共17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 题。

念奴娇

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①

白朴

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览南州风物。落日金焦②,浮绀宇③,铁瓮④独残城壁。云拥潮来,水随天去,几点沙鸥雪。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

遥望石冢⑤巉然,参军此葬,万劫谁能发?桑梓龙荒,惊叹后,几度生灵埋 灭。往事休论,酒杯才近,照见星星发。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注:①采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原韵。②金焦:金山,焦山。③绀(gàn)宇:寺庙。

④铁瓮: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三国时孙权所筑。⑤石冢:东晋高官王敦的参军郭璞之墓,在金山下。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落日”三句既展示出镇江山川的雄伟,又表现了它的历史沧桑感。b.“遥望”三句是说石冢历经千年,遭遇无数次劫难,任人随意挖掘。c.“桑梓”三句惊叹家国的沧桑变迁,心中涌起悲凉之情和无奈之叹。d.“一声”两句倾吐满腔愁怨,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很大想象空间。

15.在横线处按要求填空。(8 分)

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与这首词“落日金焦,浮绀宇,铁瓮独残城壁” 位置对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词中“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一句由王勃《滕王阁序》中“物华天 宝,________________ ;人杰地灵,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化用而来。③《窦娥冤》的作者_______ 与白朴同于属“元曲四大家”。《窦娥冤》中的主人公 在幻想破灭后,将天地鬼神一起咒骂:“地也,__________________!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惊天动地的呼喊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愤怒声讨。

16.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白朴的这首词,都从“江山”写起,分别描绘登临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多景楼所见景象,抒发感慨。试比较分析 两词上片所抒发的感慨有何不同。(6 分)

三、本题共3小题,共17分。

14.(3分)b(历经劫难,郭璞墓都没有被人发掘,至今完好无损)15.(8分,每个横线处全对得1分)①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②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

③关汉卿,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16.(6分)

【评分标准:分析每首词各3分(说出每首词的整体感慨1分,结合该词具体内容作简析2分);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共6分】 【答案示例】

辛词上片从江山写起,抒写江山依旧英雄难觅豪杰不再的感慨。辛词由“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巷陌”引出孙权、刘裕,他们百战创业、英武非凡,这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气吞声的懦怯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而白词上片也从江山写起,抒发雄壮奇伟的江山依然如故、古今英雄豪杰在此也层出不穷的感慨。白词通过“南州风物”“潮水”“沙鸥”等意象展示江山的雄壮奇伟,抒写由衷的赞美和喜悦之情,同时又通过“落日”“金焦”“铁翁”等意象写出残垣断壁、森严肃穆的情景,显现出历史沧桑感。作者一反物是人非的窠臼,“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互为因果,不随岁月的变迁而消磨。

诗歌鉴赏之题材 诗歌鉴赏内容篇三

诗歌鉴赏题选

长虹中学吴喜华

阅读下面各首诗(或词、曲)完成各题: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本诗前两句在写景上运用了的手法,“苍苍霜草”点染了秋色,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

2.本诗所描写的农村风景的突出特点是。

中吕·普天乐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被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3.曲在写景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4.本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灵澈上人是一位著名诗僧。

5.本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哪句?透过这一诗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本诗极工绘画技巧,构图中心突出,背景极富意蕴,试作扼要分析。

答:。

曲江对酒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本诗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所作。杜甫担任拾遗,因上疏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不受重用,无所作为。

7.第三四五句是诗人“坐”时所见,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8.本诗第五、六两句道出了诗人的抑郁,请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一抑郁。

答:。

9.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出诗人纵饮懒朝的原因是什么?

答:。

10.本诗在抒情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

11.本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在这幅图画中,诗人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透过这幅图画,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这幅图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3.体诗以—个“悲”字贯串全篇,试作简要分析。

答:。

1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行舟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5.前两句描写行舟之景,表面上描写了一幅的画面,实际上蕴含着的思

想情绪。

16.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7.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18.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本诗写于诗人离开朝廷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19.诗人选取了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

“图”,后两句写“图”,在读者面前创造了一片美好的境界。

20.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早雁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1.诗中的“早雁”是怎样的一个物象?

答:。

22.扼要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答:。

风雨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23.诗题“风雨”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答:。

24.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扼要分析。

答:。

官仓鼠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25.诗中的“官仓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诗人对它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

26.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色?

答:。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7.词人“独自莫凭栏”的原因是什么?

答:。

28.“落花流水春去也”表面写春光归去,实际写的是什么?

答:。

29.扼要鉴赏本词的艺术特点。

答:。

定西番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

咽,雪漫漫。

30.本词通过描写风物,表现了征人的情绪。

31.本词创造的意境阔大雄浑,独具特色,词中的抒情主人公虽而

不,虽而又含有对的期待。

32.“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画堂春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晕,分得翠阴归。

33.本词上片写之美,下片写之美,体现了词人对美的深刻感知

和纯真性情。

34.本词在艺术上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望江南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①何郎全傅粉,心如②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

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注]①何郎,何晏。《世说新语》:“何叔平(晏)美恣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夏

月与热汤饼。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②《世说新语》

“韩寿美恣容。贾充正辟为司空掾。充少女贾午见而悦之,使侍婢潜通音问,厚相赠结,寿逾垣与之通。午窃充御赐西域奇香赠寿。充僚属闻其香气,告于充。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之,遂以女妻寿。”

35.本词中的“蝶”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答:。

36.本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答:。

菩萨蛮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 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

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37.本词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

38.本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邓玉宾子

晴风雨气收,满眼山光秀。寻苗枸杞①香,曳杖桄榔②瘦。识破抱官囚,谁更事王侯?

甲子③无拘系,乾坤只自由。无忧,醉了还依旧;归休,湖天风月秋。

[注]①枸杞:中药的一种。②桄榔:中药的一种。③甲子:代年华。

39.本词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括情趣?

答:。

40.本曲创造了一种空灵清雅的意境美,请简要分析。

答:。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

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诗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41.本词中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仅仅一、二两句就画出了七种景物,这七种景物

是:。

42.本词最后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

43.简答本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

诗歌鉴赏参考答案

长虹中学 吴喜华

1.寓情于景浓重凄清孤独寂寞。(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的孤寂感情融于景物的描写中)

2.清新恬淡。(从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特征可以品味出这—特点)

3.本曲用笔轻巧,写景细腻,多角度地组织,使佳境叠出,如真如幻,随景赋情,景美情深。

4.本曲通过对美好自然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官场名缰利索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倾幕。本曲的抒情特点是借景抒情。

5.“青山独归远”。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此情可以参照“青山独归远”一句的内涵和对整首诗作的品味中得到)

6.本诗以荷笠之人目送独远归青山的客人为绘画中心,背景设置苍幽富厚:夕阳残照,竹林苍苍,古寺静幽,钟声杳杳,青山远卧,景物远近搭配协调,为诗人的送别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本题答案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情即可)

7.这些景物,表现了诗人空虚寥落的思想感情。(这三个诗句的描写是三、四联述怀的铺垫)

8.这两句诗正话反说,意思是既然人家嫌弃我,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重用,何苦又要恭勤朝参呢?(“判”既是割舍之辞,又是甘愿之辞)

9.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抱国无门。(诗人的这一思想既可以在前面的“坐不归”中看出,也可以在最后四句的抒情中看出)

10.借景蕴势,直抒胸臆。(前四句托景,后四句抒情)

11.绿竹、庭院、朗月、稀星、飞萤、水鸟。诗人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听到窗外竹叶萧萧,一会儿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对着旷野心事浩茫„„从月升到月落,诗人彻夜不眠,真可谓寂孤老倦。

12.本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13.首联从衰草落笔,推出“悲”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写送别情景,仍紧随“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一直围绕“悲”展开,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上。

14.本诗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手后的凄凉之情。

15.闲情逸致落寞惆怅。(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在又是一年春好之时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情)

16.本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精。在诗人看来,眼前的明媚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增加思乡的情绪。如“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诗人不想,也不愿看,因为身处江南,神驰塞北,柳花入怀,自然会撩起思乡愁绪。

17.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何必”两句更表达了诗人这种性格特点。

18.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19.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夕阳落照新月初升。

20.本诗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反映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21.诗中的早雁是遭射四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人形象。

22.本诗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表面句句写雁,而实际上句句写人,风婉而细腻,清丽含蓄。

23.“风雨”象征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4.“风雨”象征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5.“官仓鼠”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形象。具体指贪官污吏。诗人的态度是极端愤怒。

26.诗人采用民间口语,譬喻妥贴,词浅意深,讽刺性强。

27.“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即亡国之后不可能见到故土悲哀之感,是词人“独自莫凭栏”的原因。

28.实际上写以春光归去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

29.本词以景起篇,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愁恨交织起来抒叙,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0.边塞乡愁。31.悲凉绝望凄冷幸福温暖

32.烘托抒情气氛,增强了审美的厚度。33.湖山歌女。

34.本词用大自然的清秀美衬托女性的天真美,二美相互映衬,创造了纯美的艺术境界。

35.“蝶”是眠花卧柳、寻欢作乐的种种风流轻狂浪子的化身。

36.本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用典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何郎”、“韩寿”的典故增加了词作的文化内涵。词人把蝶加以人格化,借蝶咏人,把人的“天赋与轻狂”和“为花忙”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

37.透过本词,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不仅有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显示着傲岸、超尘拔俗的鲠直人生。

38.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

39.本曲作者追求的是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之间,心情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

40.曲作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晴风”“山秀”的空灵疏朗画面,接着又使采药活动中置身大自然的愉悦心情与画面的空灵淡雅融为一体,最后以“湖天风月秋”的淡雅景色对前面的描述进行升华概括,形成了一幅优美空灵的画面。

41.林、山、竹、墙、蝉、草、池塘。(都是夏末秋初的景物)

42.揭示主题,篇末点睛。

43.是一个其身则闲、其心则苦、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

诗歌鉴赏之题材 诗歌鉴赏内容篇四

一、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诗歌中意象有哪些?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诗歌第一句写景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诗歌鉴赏之题材 诗歌鉴赏内容篇五

诗歌鉴赏题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一、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五、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六、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七、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八、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信息流广告 网络推广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网络营销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字典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抖音代运营 易学网 互联网资讯 成语 成语故事 诗词 工商注册 注册公司 抖音带货 云南旅游网 网络游戏 代理记账 短视频运营 在线题库 国学网 知识产权 抖音运营 雕龙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学教程 常用文书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好做题 石家庄人才网 考研真题 汉语知识 心理咨询 手游安卓版下载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标交易 单机游戏下载 短视频代运营 宝宝起名 范文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经典范文 优质范文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实用范文 爱采购代运营 古诗词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词典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语料库 游戏推荐 男士发型 高考作文 PS修图 儿童文学 买车咨询 工作计划 礼品厂 舟舟培训 IT教程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暖通,电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应 主题模板 短视频培训 优秀个人博客 包装网 创业赚钱 养生 民间借贷律师 绿色软件 安卓手机游戏 手机软件下载 手机游戏下载 单机游戏大全 免费软件下载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网赚 手游下载 游戏盒子 职业培训 资格考试 成语大全 英语培训 艺术培训 少儿培训 苗木网 雕塑网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汉语词典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红楼梦 道德经 网站转让 鲜花
20533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