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古诗词300首小学生

故事会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诗词300首小学生篇一

赵师秀(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诗人(赵师秀)无聊地轻敲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赏析:

黄梅时节的夜晚,细雨蒙蒙的下着,乡村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半夜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心情。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稍有些失落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

1.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诗人怎样的情景? 2.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3.主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4.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5.“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6.请你自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 雨夜等候客人

2. 落寞、失望、焦躁、怅惘

3. 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4. 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5.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6.示例一:一个“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一个“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

示例二: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他在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有约不来”,只能自己独自打发时光时内心的落寞、失望、焦躁、怅惘,可谓写一细节而尽传精神。示例三:【创新研读】 闲即“闲适”,作者通过细节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

二:(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对最后一句赏析

(3)“黄梅时节家家雨”了表明季节是 季,这是 地区特有的景象;“草池塘处处蛙”表面写热闹,实则 出环境的寂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妙在用乍一看非常自然的闲逸恬静写出了诗人、的内心。

参考答案

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最后一句赏析: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之“闲”,应当仿佛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诗人也便应是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

——“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3)夏,江南,烘托(衬托),惆怅、失落或怅惘、焦躁。

三: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1分)

2.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3分)参考答案

1.(1分)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意对即可)2.(3分)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2分,意对即可)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1分,意对即可)

四【经典试题】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 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出来的? 3.用自己的话将第一、二句话所表现的场景描绘出来。2分

4.“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试说说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c(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2、诗人当时侯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3.参考示例:池塘边的青草因为雨水而湿漉漉的,水面上漾起薄薄的水汽,远处的梅树静静地立在夜中,蛙声清脆悠远,直入诗人心间。4.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约客》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头两句,对偶,反衬。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约客描写作者怎样的心情从前两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作者的心态是完全放松的,因为他一直等到了“夜半”,从第四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朋友的到来有所期待,但即使没来,也同样是快乐的,因为在古代中国,灯花爆落是喜讯的前兆。“闲敲棋子”也不一定是无谓地动作,而是有可能自己在打谱(当然,这仅是本人根据全诗的意境作出的猜想),总而言之,全诗表达了一种安适、闲雅的心情。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送友人 李白(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护城河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飞蓬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的嘶叫...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他的送友诗,除了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此诗历来脍炙人口,选入教材,是个佳作。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

古诗词300首小学生篇二

10苏幕遮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赏析]

这首词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后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化用。“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的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在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一句,又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点出所状者乃薄暮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已隐寓其中。“芳草”历来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比如相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写“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清平乐》写“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可见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一词,强调舍此而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除了。“明月楼高”一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之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不愧为真情流溢、大笔振迅的千古名篇.9登飞来峰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赏析: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因为”、“由于”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鸡鸣看日出是很壮丽的景致。今天我们还把太阳比革命领袖,把阳光普照大地象征革命的辉煌胜利。在北宋仁宗时候,国家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锐起来了。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其实是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我们认为,这首诗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练习:

一、填空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飞 来 山 上 千 寻 塔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 寻(见日升)”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二、重点句、词赏析

1、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 “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三、主旨(中心)提炼

1、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答:案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8相见欢

[译文]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就要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匆,无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风!

春花雨,美人泪,给人留下多少醉,如今何时再重逢 人生本长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东

赏析: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7无题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赏析: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练习题: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 答案

1、(1)困难(2)难受,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3、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4、(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5、思方尽

相思之泪才干

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答案b。b项中“律诗”应为“绝句”,主题灵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2分)

答: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古诗词300首小学生篇三

(二)课外古诗词曲

一、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象,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练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女儿般哭哭啼啼。

(解析: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女儿般哭哭啼啼。”说法不正确此句是:不要在离别的岔路口(歧路),大家哭哭啼啼的把手巾都弄湿了,是安慰将要与作者离别的人,并没有嫌弃之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解析:c.颔联说的是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因为朋友要去外地做官。)1.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是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女子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象,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3.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e)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e.“海内”即全中国;“存知己”有知心的朋友。“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若”和“比”都是“如同”“好像”的意思;“邻”,即近邻。

4.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5.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交代了送别之地和到任之处。举目千里,无限依依,点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切惜别之情。b.颔闻承上联而来,你我同是远离故土,作客他方,彼此都是一样的,安慰朋友,不必悲伤。

c.颈联转叙别后思绪。“存知己”、“若比邻”给友人以深情安慰和富于哲理的启迪,慷慨而别,鼓舞而去。d.尾联转入眼前叮咛:如果没有作为,常年奔波,连儿子、女儿都要哭得泪湿手巾的。

二、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2.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d.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三、《无题》(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 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2.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3.选择有误的一个是(c)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四、李煜《相见欢》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相见欢》咏的是离情别愁,所表现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离乡去国、幽囚汴京的愁苦心情。

b.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c.“剪不断”三句,取谐音“思”,“丝缕”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了。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把愁思化解为别的滋味,反映了他旷达乐观、清幽脱俗的情怀。

2.选出对李煜《相见欢》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词写秋夜独处,离愁满怀。“相见欢’这个题目,暗喻词人恋恋不忘昔日那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

b.上片主要写景,依次点出人物、地点、时间、环境、季节,十分精练。一个“锁’宇,是尽传囚苦之情的点睛之笔。

c.下片直接抒情。“剪不断,理还乱”,以有形喻无形,巧将无形的“家国之思”化作可“剪”、可“理”的有形物体。

d.最后一句,是词人的深沉感叹:痛定思痛后,心中留下的仍然是说不出滋味的愁怨苦涩。

五、王安石《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选择对本诗后两句分析错误的一项(a)

a.抒发了诗人登飞来峰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感悟。

b.三个“浮云”都指奸佞之臣,但本诗中,“浮云”还具体指那些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使用典故,既表现了诗人的忧虑,也表现一个改革家拨云见日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d.诗句的自然的顺序应该是“因为身在最高,所以不畏浮云”,这是倒装句式,这样写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表现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坚定不移、无所畏惧的决心。(解析:“抒发了诗人登飞来峰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感悟”,的说法错误。这个感悟只是诗句的派生或衍生义。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越州(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对下面的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是:(d)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和一切阻挠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望远,似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作者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解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解析:这里d选项“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说法不合理。)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解析:浮云”一词出自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所以c不对。)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3.选出对王安石《登飞来峰》赏读有误的一项:()

a.这首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富有哲理:站得高,望得远,胸襟博大,见识就高明。b.一二句叙事,气度不凡,活画出诗人当时昂扬的精神风貌和狂傲的性格。

c.“千寻”千百次寻找。诗人一登上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

d.三四句借题发挥,充分表现了这位踌躇满志的青年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与乐观自信的精神。

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对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用“如酥”为喻,写出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的美景,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

b、次句用近景与远景的映衬,写出小草刚发芽,近看稀稀朗朗、若有若无,而远看绿芽连成一片,草色因雨而 绿的特有春景。

c、后两句诗由写景转为议论,把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的烟柳满皇都作对比,突出晚春满城烟柳景色的迷人可爱。

d、这首小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对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用“如酥”为喻,写出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的美景,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

b.次句用近景与远景的映衬,写出小草刚发芽,近看稀稀朗朗、若有若无,而远看绿芽连成一片,草色因雨而绿的特有春景。

c.后两句诗由写景转为议论,把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的烟柳满皇都作对比,突出晚春满城烟柳景色的迷人可爱。

d.这首小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c.晚春满城烟柳景色”错,突出初春景色的迷人可爱,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对“烟柳满皇都”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a.早春 b.仲春 c.暮春 d.初夏

2.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a)a.清新自然 b.壮阔雄奇 c.含蓄蕴藉 d.慷慨悲凉

3.对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用“如酥”为喻,写出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的美景,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

b.次句用近景与远景的映衬,写出小草刚发芽,近看稀稀朗朗、若有若无,而远看绿芽连成一片,草色因雨而绿的特有春景。

c.后两句诗由写景转为议论,把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的烟柳满皇都作对比,突出晚春满城烟柳景色的迷人可爱。

d.这首小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试题解析:)

4.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试题解析:)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和(d)a.“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b.“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c.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湿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d.末句“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f.全诗用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试题解析:)

6.对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用“如酥”为喻,写出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的美景,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b.“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用近景与远景的映衬,写出小草刚发芽近看稀稀朗朗、若有若无,而远看绿芽连成一片、草色因雨而绿的特有春景。

c.前两句诗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似无。d.后两句诗由写景转为议论,以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的烟柳满皇都相对比,突出晚春满城烟柳景色的迷人可爱。(试题解析:)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b.

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对下面这首诗解说或赏析不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b.

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一个“一何”突出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歌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谷中风”的迅疾。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到,历经严寒而不凋的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解析:c项中应是以“谷中风”的迅疾反衬出“山上松”的坚韧。)

古诗词300首小学生篇四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曰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七、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象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这两句诗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全诗看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平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读过之后,很受启发。2.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

诗的第一句交代野望的时间和地点,点出一个“望”字。中间四句写景。是一幅美好宁静的秋日晚归图。“树树”、“山山”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写景明句。可是,看了第七句忽然一转:“相故无相识”,原来那随愿而归的牧人和猎人并没有他认识的人,他的“欲何依的心情并没有解决;于是他就只好长声歌唱,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人,想和类似那样的贤人交朋友。

不过,现实中还没有相识的。这两句照应第二句,进一步写他彷徨无依、孤独忧郁的心情。

诗的语言朴素,写景自然,真实的写出了着上秋色、夕阳的田园风光。在景物描写上,采用了远近结合与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树树”两句是远景,“牧人”两句是近景;“树树”两句是静景,“牧人”两句是动景。远景、近景、动静、静景,在诗人笔下十分和谐。3.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近”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

这首诗前四句起兴自然,写景豪壮;后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诗人运用高明的技巧,既表达了自己希望引荐入仕的愿望,又不见丝毫寒乞相,态度不卑不亢,十分得体。5.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曰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

本诗的头两句写黄鹤楼命名的由来。前一句写仙人子安或费文韦乘鹤登仙的故事,后一句写仙人已去,楼阁还在,并因此得名。这两句有虚有实,前句是虚,后句是实,且以虚写实。第三句肯定黄鹤不会再来,楼阁虽有其名,而无其实。第四句表面黄鹤仙人去后,岁月漫长,天上只有白云独自悠悠飘荡,想找黄鹤为伴,自不可得。这两句似有世事茫然,惆怅失意之叹,情绪比较低沉。

第五、六两句写汉阳那边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青草十分茂盛。“晴川”使眼前的境地更加明朗秀美,高楼、大江、茂树、芳草、白云,全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壮阔优美,给人以深邃的感觉。最后两句抒发离乡去国之感,因此太阳已快落山,江上烟雾笼罩。于是诗人便发出“乡关何处是”的慨叹。请调虽由明朗转入了低沉,但却描绘了另一种背景:楼阁、树丛、青草,全在夕阳晚照之中;山脚、楼下,一江烟波。这些景象虽引起游子的淡淡哀愁,但对于一般人来讲,却可以欣赏黄鹤楼的另一种风貌。

总起看来,诗人从黄鹤楼写起,八句诗几乎句句不离黄鹤楼。或写楼的命名由来,或写楼的背景,先后给黄鹤楼描绘了两种风姿又于登临览胜之时,抒发吊古怀乡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是“即景生情”之作。6.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曰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赏析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横”、“绕”两字,写出了青山白水与城为伴的情状。景色是美好的,两人就在这有山有水的城外话别。颔联是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看法。颔联从友人和作者两方面来写离别之情。此时友人即将告别远游他方,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打算,行踪会如浮云飘荡一般;看到浮云就能体会游子的心绪。前句蓬草是从友人的整个形象来说,此句浮云则是从友人的心境来说的。“落日故人情”写送者的心情。诗人看到那逐渐下落的夕阳,就想到同友人的分别,落日对人或人对落日,似乎都有一种不舍之情。但这里主要是表现诗人对朋友的留恋之情:他就像落日徐下一样,对友人十分留恋。但既称“落日”,终究要落,朋友最终也要分别,诗人此刻的心情也是十分难受的。

末一联写友人别去。“自兹去”照应开头的“青山白水”句。“挥手”本来是作别时互相挥手致意,但这里主要写诗人站在那里,对骑马远去的朋友,长时间的挥手,以示难舍之情。“萧萧班马鸣”一句,诗人是借离群之马的鸣声来寄托他和友人的离情。表面上是写马,实际上是写离情。7.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曰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自古以来,文人每逢写到秋天、秋景,面对秋风落叶一片萧条,大多抒发痛苦悲伤的情感。刘禹锡却反对这种消极悲观的传统,唱出了昂扬向上的秋的赞歌。

第一句从古人写起,指出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往往面对秋景而伤感。但诗人却对此持不同看法,所以第二句就明确表示,自己觉得秋天完全可以胜过春天的美好,勇敢的同历来的文人大唱反调。紧接着第三句诗人便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一只美丽的白鹤振翅高飞,冲向蓝天,穿过白云。第四句“便引诗情到碧霄”不仅借助白鹤把诗人的激情也引到碧空蓝天之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虽因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受打击,但他毫不气妥,仍然决心冲破重重阻力,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努力奋斗。8.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赏析

开头一句即表达出对山野景物的喜爱,第二句交代喜爱的原因:“千山高复低”。按常理,应该是“千山高复低”的景象,使得诗人感到正好与自己喜欢山野风景的情趣相合,现在倒过来写,强调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也是诗的构思所决定的。第二联第一句便承“千山”写“好峰随处改”。“好峰”便是“千山”;“随处改”,到处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态,便是“高复低”的具体化。第四句扣题目“山行”,写独个儿在幽深的小路上行走容易迷路,这也是好峰随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当然也通过“幽径”写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开拓了山野的境界。第三联两句通过“熊升树”、“鹿饮溪”进一步写山野景物,点明了山行的节令:“霜落”。如果说“千山高复低”是相对的静态景物的话,这两句则是专写动态景物。所以中间两联四句收到了动静相衬的效果。最后两句写人家的所在。人家在哪里?在遥远的白云只外,因为听到了一声鸡鸣。9.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词的上阕从寺前的兰溪着笔,描绘了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上下的兰溪边长出了许多兰草,虽然他们才刚长出嫩芽,但却生机勃勃,长势十分喜人;在溪边漫步,小路洁净得一尘不染;萧萧而下的暮雨滋润着万物;一声声子规的啼鸣烘托了词人凄冷悲凉的心境。词人此时被贬黄州,虽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这种处境实在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词的下阕表现词人身处逆境仍保持豁达乐观,积极想上的态度。他从清泉寺门前的溪水西流得到启示,悟出认识也可以在年轻,主要看自己如何正确对待世事,表现了词人力求振作精神和执着的人生追求。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赏析 “僵卧孤村”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自己年龄大了,不爱活动,常常直挺挺地躺卧在孤村;一是指自己两年前被废退,不能从事政治活动,只能躺在孤村里虚度岁月。但是诗人并不悲哀,报过的火热之情丝毫不减,第而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说明。表示自己虽已年近古稀,但还想去为国戍守边地。这一句突出地描写了他的爱国思想、报国热忱,表达了他的志向。

第三句以“风吹雨”照应题目的“风雨大作”。这里既指自然界的风和雨,也暗喻南送朝廷的政治气候。第四句写梦境。在梦中,这风雨吹的“大作”之声变成了骑兵的马蹄在冰河上疾如骤雨的得得之声,我们的诗人正率领着精悍的骑兵,在北方中国的土地上为国收复失地哩!诗人日间想到的无法实现的志向,在梦中实现了。梦的基础是志向,志向的幻现是梦。风雨大作的自然境界,由于志向的延伸,就化为铁马冰河,揭示了诗人壮心不已的精神境界。

古诗词300首小学生篇五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着的《乐府诗集》中。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翻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着阳光晒干。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边?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主题: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解析:这首诗借物喻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秋风凋零了百草。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写作特点: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2.《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解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猃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猃狁常为患。)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主旨: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是王绩的代表作。在艺术上以质朴自然见长。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背景 :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赏析: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何况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盼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主题: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背景: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赏析: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这首诗前四句起兴自然,写景豪壮;后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诗人运用高明的技巧,既表达了自己希望引荐入仕的愿望,又不见丝毫寒乞相,态度不卑不亢,十分得体。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5.《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文 :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水绕行到东边的城池。此地即刻辞别之后,(您)就像孤独的飞蓬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让人销魂的)呜叫声!

赏析:首联点明送别之地。“横”、“绕”两字,写出了青山白水与城为伴的情状。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景色是美好的,两人就在这有山有水的城外话别。

颔联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末一联写友人别去。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表面上是写马,实际上是写离情。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6.《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赏析:本诗的头两句写黄鹤楼命名的由来。前一句写仙人子安或费文韦乘鹤登仙的故事,后一句写仙人已去,楼阁还在,并因此得名。这两句有虚有实,前句是虚,后句是实,且以虚写实。

第三句肯定黄鹤不会再来,楼阁虽有其名,而无其实。第四句表面黄鹤仙人去后,岁月漫长,天上只有白云独自悠悠飘荡,想找黄鹤为伴,自不可得。这两句似有世事茫然,惆怅失意之叹,情绪比较低沉。

第五、六两句写汉阳那边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青草十分茂盛。“晴川”使眼前的境地更加明朗秀美,高楼、大江、茂树、芳草、白云,全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壮阔优美,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最后两句抒发离乡去国之感。夕阳落山了,故乡在哪里?看着万古不息的江水,诗人想起了遥远的故乡,心里荡起了游子的孤独与凄凉。于是诗人便发出“乡关何处是”的慨叹。

如果说前四句总体上表达出诗人感情的低落,那么后四句传达出了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五六句,写的是繁荣的景致,但烘托的却是冷清的思乡之情,可谓以荣景显伤情。

主旨:《黄鹤楼》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作者登上黄鹤楼,看长江滚滚急流,望白云悠悠而去,不禁想起了神话传说中仙人骑鹤而去的故事。可是此时,除了黄鹤楼,什么也没有了。这四句,下笔突兀,围绕黄鹤楼反复吟颂诵,景物寥廓,情感空寂。“黄鹤楼一去不复反,白云千载空悠悠”,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叫人浮想联翩,与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7.《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主旨: 自古以来,文人每逢写到秋天、秋景,面对秋风落叶一片萧条,大多抒发痛苦悲伤的情感。刘禹锡却反对这种消极悲观的传统,唱出了昂扬向上的秋的赞歌。反映了诗人虽因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受打击,但他毫不气妥,仍然决心冲破重重阻力,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努力奋斗。

赏析:第一句从古人写起,指出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往往面对秋景而伤感。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勇敢的同历来的文人大唱反调。紧接着第三句诗人便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一只美丽的白鹤振翅高飞,冲向蓝天,穿过白云。第四句“便引诗情到碧霄”不仅借助白鹤把诗人的激情也引到碧空蓝天之上,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这只鹤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8.《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以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赏析:开头一句即表达出对山野景物的喜爱,第二句交代喜爱的原因:“千山高复低”。到处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态,便是“高复低”的具体化。

第二联写山行,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从前半首看,我们还不知他是在什么时候登山的,是春天还是秋天?读到第三联的“霜落”、“林空”,我们才知道他是在秋天登山的,因为秋天才有霜,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使得山中的树木一棵棵都光秃秃的,好象空荡荡的。这种“林空”的感觉,是秋天才有的。山林空荡,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这一联勾画出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这画面是动的,熊在爬树,鹿在饮水,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到、非常幽静的境界,这也是所谓动中有静的写法。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第四句扣题目“山行”,写独个儿在幽深的小路上行走容易迷路,这也是好峰随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通过“幽径”写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开拓了山野的境界。第三联两句通过“熊升树”、“鹿饮溪”进一步写山野景物,点明了山行的节令:“霜落”。中间两联四句收到了动静相衬的效果。最后两句写人家的所在。人家在哪里?在遥远的白云只外,因为听到了一声鸡鸣。

9.《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主旨: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诗的大意说:一个人静静地在这孤村里躺着,却不为自己处境不好而感到悲哀,我还想着去为国家防守边疆。夜静更深,听到窗外风吹雨打的声音,我梦中好像骑上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河,到北方边境上去与敌人厮杀一般。

背景: 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农历十一月四日,天气寒冷,陆游已六十八岁,他罢官后,住在荒凉的孤村里,在一个风雨的深夜里,他念念不忘到前线去为国守边,他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的。

赏析: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僵卧孤村”有两层意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自己两年前被废退,不能从事政治活动,只能躺在孤村里虚度岁月。

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表示自己虽已年近古稀,但还想去为国戍守边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一句突出地描写了他的爱国思想、报国热忱,表达了他的志向。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第三句以“风吹雨”照应题目的“风雨大作”。这里既指自然界的风和雨,也暗喻南宋朝廷的政治气候,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第四句写梦境。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默试题

1、颜真卿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长歌行》中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汉乐府《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完整诗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王绩的《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6、《早寒江上有怀》中抒发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7、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写出崔颢《黄鹤楼》诗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0、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2、崔颢的《黄鹤楼》中,作者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3、崔颢的《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李白《送友人》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5、刘禹锡的《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6、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的诗句是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7、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8、在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诗句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课程标准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理解性默写

《望岳》

1.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 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

1. 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 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3. 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 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7. 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归园田居》

1. 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2. 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1. 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 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渡荆门送别》

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游山西村》

1. 含困境中蕴含希望哲理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 生活中,常有艰难险阻后豁然开朗的情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应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 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 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 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 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信息流广告 网络推广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网络营销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字典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抖音代运营 易学网 互联网资讯 成语 成语故事 诗词 工商注册 注册公司 抖音带货 云南旅游网 网络游戏 代理记账 短视频运营 在线题库 国学网 知识产权 抖音运营 雕龙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学教程 常用文书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好做题 石家庄人才网 考研真题 汉语知识 心理咨询 手游安卓版下载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标交易 单机游戏下载 短视频代运营 宝宝起名 范文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经典范文 优质范文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实用范文 爱采购代运营 古诗词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词典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语料库 游戏推荐 男士发型 高考作文 PS修图 儿童文学 买车咨询 工作计划 礼品厂 舟舟培训 IT教程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暖通,电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应 主题模板 短视频培训 优秀个人博客 包装网 创业赚钱 养生 民间借贷律师 绿色软件 安卓手机游戏 手机软件下载 手机游戏下载 单机游戏大全 免费软件下载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网赚 手游下载 游戏盒子 职业培训 资格考试 成语大全 英语培训 艺术培训 少儿培训 苗木网 雕塑网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汉语词典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红楼梦 道德经 网站转让 鲜花
20255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