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益管理质量管理心得体会篇一
刚才主持人说的,吴敬琏老师在宁波考察时讲过一句话: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压力,中国民营企业必须走精细化管理的路子。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查了相当多的资料,没有发现吴敬琏老师对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解释。他只是提到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专业化、归核化和国际化。今天在这里重点介绍专业化的问题。
我们对精细化管理做了一个定义: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坚持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的原则,使企业管理各个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之所以要强调管理技术,是因为中国的学者大部分是不太喜欢用数理的方式进行思维,更多是用抽象、写意和艺术的、文学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所以中国的管理学极少有很严密的科学性和方法论的一面,更多是理念的部分。所以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对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来展开的。
昨天有一部分记者在采访,我就讲了,中国人对规则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喜欢用自己的所谓智慧,严格来说是喜欢用自己的小聪明做事情,一个人做一个事情总是认为非常容易,不像西方人表现出极其谨慎的态度,他们会认真搞清楚这个事情怎么做,分多少步,每一步怎么做,如何达到这个标准,达到什么标准需要什么工具,应该接受什么训练。而我们往往凭自己的聪明认为很容易,很方便,我一定可以完成。但一旦做的时候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我们对规则的漠视产生了对管理的混乱,实际上管理既是一门复杂而简单的理论,说复杂是涉及到太多的人和事,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完全靠规则推进。
其次,我们通过四种手段来解决: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今天由于时间的原因,不能展开讲,我在这里给大家提出至关重要的八个关键词:清晰、可控、规则、条例、细节、底线、客观、量化。清晰、可控,管理一定要是很清楚的,能够掌控的,不能把管理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东西,或者说我们只能看着办。看着办不是管理,它是不受操控的状态,所以管理的可控性是必须的。怎么去做到清晰、可控呢?主要依赖规则和条例,条例是规则的细化。所以大家看到,西方之所以成熟,西方的企业之所以强大,无一例外地有非常详细而系统的规则条例,像麦当劳这么一个简单的企业,产品几乎比我们在座的每一个老板做的东西都要简单,不超过20个品种,但是它的管理文件加起来有一米高。人家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精力做这个东西?因为管理需要通过非常详细的、认真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系统化的规则来实现,甚至把它变成手册、条例来执行。当然,规则是需要细化的,要落实到细节上,要落实到底线上,最起码要达到什么标准。当然这种细节和底线要尽可能以客观量化的方式来达成。我们认为这八个关键词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放弃这八个词的基本理解,我们就无法了解精细化管理,甚至无法了解管理的真谛。
管理首先是从目标开始,有些企业有很多提法,目标提的更大的是战略,比战略更大的是使命,我想我们做企业的不需要太花哨,集中为一点,就是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我们需要把目标展开为流程,企业管理当中是需要通过流程来分解目标的,想达成这个目标要做多少事情,这些事情的步骤是什么,流程展开就是活动,每一个活动会变成管理要求的若干程序,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上。程序包括步骤和标准,即任何一个件事要分成几步走,每一步应该达到什么标准。
昨天我接受几位年轻的记者的访谈,当时我手上正好有一杯服务员送来的茶,我说:倒茶是一种活动,而这个活动是有程序的:第一是给这个杯子注入70%的水;第二,把茶叶袋放进去;第三,把茶叶袋抖动几下,使茶汁散发出来;第四,把茶叶袋的绳子绕在水杯的把子上,以防把纸片冲进去。很多酒店的服务员根本不懂这些,就是因为我们的管理者没有教别人怎么去倒一杯水,我们总认为倒水是常规的,但进入管理的状态,倒水是一个活动,是一个需要规范的活动,是需要予以程序规范的。
岗位累积起来或者说岗位的组合就是组织。因此企业一方面研究流程,一方面研究组织,一方面研究程序,一方面研究岗位。总之一句话,管理研究人和事,人以岗位来描述,以组织来构建。事以程序来表现,以流程来构建。这就是我们认为管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由规则来限制的。不是由领导的意图来限制的,不是由员工的个人的小聪明来推测的。管理就必须假定所有人都不会,这样管理者才会用心研究每一件小事怎么做,如果把这些东西变成了规则,企业就可以在规则指导下做事情。因此管理者85%时间是用来处理因此管理者过忙本身就是管理不足的表现。所以我们认为管理当中规则是重点,而这些规则如何形成员工的能力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训练。前不久我在一个部队讲课,说规则转化为能力最重要的是靠训练。当时有学政工的研究生给我发信息说我说错了,说我们主要靠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我承认有用,但更有用的是训练,因为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同样有军队,他们的军队同样有能力。所以,军队一定是靠训练出来的,而我们的员工也是靠训练出来的,因为训练可以把规则变成员工的习惯,可以把要求变成素质,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刚才主持人介绍我的《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分1、2两本,大家看到的红皮本的使第一本,主要讲细节的重要性,第二本是蓝皮本,主要讲细节怎么做,里面讲了关于训练的内容,重点在第三章。当然这一系列的活动在中国需要领导重视,以及持之以恒地贯彻才能把这个事情执行到底。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一个渗透在所有行为和所有人心灵深处的某种东西,这是贯彻在企业整个活动所有环节当中的,因此这是一个包容的东西。因此我们如果要把管理简单的用一个公式来说,当然这个公式很不严谨,我只是想说明问题,那就是(规则+训练)文化。实际企业就要靠大量系统的、细化的、可操作的规则,然后加上大量的针对岗位的程序训练,在文化的深度影响下形成企业的管理核心竞争力。
精细化管理的推进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立足专业、二是科学量化。什么叫立足专业?立足专业一方面是企业经营方向的专业化。昨天有很多人已经讨论了这个问题,包括我的上司北京大学的海闻副校长也在谈专业化,这是一个方面的概念。第二方面是员工岗位分工的专业化。员工岗位分工的专业化今天我会放弃,没有时间讲。这里只强调一个方面,中国是一个重视身份、职务、领导级别、官职大小的国家,是一个不太重视专家的国家,这个人是某方面的专家,这个专家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把专家看得比领导更重要,这个国家是不会真正走到各个民族前列的。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根本不在乎官员的,当然我们对官员的基本尊重是需要的,服从领导、服从规则、服从法律是必要的,但我们没有必要过于尊重某一个领导或者某一个人,这个不重要,我们应该尊重的个体专业上有极其深刻成就的人,所以未来是专家的世界。当我们这个国家大多数人不愿意当官,而绝大多数人培养子女成为专家的时候,这个民族才中兴的阶段就到了。因此,我们认为很多我们看到的发达国家都是专家成群的,而且人们从内心深处特别崇尚专家,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园艺工人。我在日本看见一个种铁树的,种了40年铁树,对铁树的研究在他们国家没有人超过他,人们对他非常尊重,不比一个企业的科长、部长差。一个昏庸的省长并不比一个非常有技艺的园林工人强,这是我的态度。因此这个世界需要专家,因此精细化管理是提倡专家管理的,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因此每个人所做的事情越来越窄,在非常狭窄的领域,能不能做的最好,这是每个人应该做且可以做到的。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要做两公里的战线往前推进两厘米的工作,而要做两厘米的宽度往纵深推动两公里的工作。每个人纵深推进两公里,因为中国这么多人,我们有什么必要每个人什么都做呢?
精益管理质量管理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办事处作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在北京的窗口,更是不可缺少的。直到现在还有的同事不明白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含义,那精细化管理到底是
什么意思呢?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是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是集知识、理论、技术、经验之大成,制定形成科学、合理、正确、准确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作业标准,在组织学习、培训的同时,有力地推动贯彻、落实。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和同事团结合作、群策群力,更要主动、积极地和各方面及时有效地沟通。要多向领导请示,虚心接受同事的建议,相互交流学习,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认真做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才能把事情做好。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在办事处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今天,如果我们服务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作到精心,每一个环节达到精细,那么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会是精品。就拿我们设备部来说,在别人眼中我们的工作就是敲敲锤子捏捏钳子,修修东西这么简单。其实则不然,设备是办事处的心脏,支撑着每个部门的正常运营,而我们设备部员工就是心脏里的血液,维持着心脏的寿命。作为设备部员工,细节更是不可忽略的,在工作中不细心,接错线或螺丝没有拧紧,轻者会导致设备的损坏,重者可能会危及到人身安全和办事处的正常运营。所以说不管做什么事情,必须关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所谓细节处理,我的理解就是,要从自身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流程着手,通过抓好过程,导致好的结果;通过评价结果,不断修正过程,从而形成处理事务的良性循环。这也正如一位名人所说的那样: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这就是不平凡!
所以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在岗位一分钟,我们就要做好六十秒,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树立顾客第一的主人翁精神。办事处是我家,服务靠大家。始终把“办事处兴我荣,办事处衰我耻”紧记在心中。只要我们为了办事处美好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我们办事处将成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中的一颗闪耀的明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到最后我更想说的是,作为办事处最基层的一名员工,我更希望精细化管理能给我们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发展环境,能有一个精细和谐的奖励制度给予我们的进步一个不断的认可。我相信有了和谐的土壤加上我们员工的努力,我们有信心和能力让每一个服务都是精品。
精益管理质量管理心得体会篇三
大家知道,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当然不可能是用一节课的时间可以说得清楚,而且我们的研究也非常有限,因此在这里只能是重点讲清楚它的基本概念,然后突破它的一个点来给大家做一个相对详细的解说。
刚才主持人说的,吴敬琏老师在宁波考察时讲过一句话:“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压力,中国民营企业必须走精细化管理的路子”。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查了相当多的资料,没有发现吴敬琏老师对“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解释。他只是提到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专业化、归核化和国际化。今天在这里重点介绍专业化的问题。
我们对“精细化管理”做了一个定义: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坚持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的原则,使企业管理各个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之所以要强调管理技术,是因为中国的学者大部分是不太喜欢用数理的方式进行思维,更多是用抽象、写意和艺术的、文学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所以中国的管理学极少有很严密的科学性和方法论的一面,更多是理念的部分。所以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对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来展开的。
昨天有一部分记者在采访,我就讲了,中国人对规则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喜欢用自己的所谓智慧,严格来说是喜欢用自己的小聪明做事情,一个人做一个事情总是认为非常容易,不像西方人表现出极其谨慎的态度,他们会认真搞清楚这个事情怎么做,分多少步,每一步怎么做,如何达到这个标准,达到什么标准需要什么工具,应该接受什么训练。而我们往往凭自己的聪明认为很容易,很方便,我一定可以完成。但一旦做的时候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我们对规则的漠视产生了对管理的混乱,实际上管理既是一门复杂而简单的理论,说复杂是涉及到太多的人和事,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完全靠规则推进。
其次,我们通过四种手段来解决: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今天由于时间的原因,不能展开讲,我在这里给大家提出至关重要的八个关键词:清晰、可控、规则、条例、细节、底线、客观、量化。清晰、可控,管理一定要是很清楚的,能够掌控的,不能把管理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东西,或者说我们只能看着办。看着办不是管理,它是不受操控的状态,所以管理的可控性是必须的。怎么去做到清晰、可控呢?主要依赖规则和条例,条例是规则的细化。所以大家看到,西方之所以成熟,西方的企业之所以强大,无一例外地有非常详细而系统的规则条例,像麦当劳这么一个简单的企业,产品几乎比我们在座的每一个老板做的东西都要简单,不超过20个品种,但是它的管理文件加起来有一米高。人家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精力做这个东西?因为管理需要通过非常详细的、认真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系统化的规则来实现,甚至把它变成手册、条例来执行。当然,规则是需要细化的,要落实到细节上,要落实到底线上,最起码要达到什么标准。当然这种细节和底线要尽可能以客观量化的方式来达成。我们认为这八个关键词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放弃这八个词的基本理解,我们就无法了解精细化管理,甚至无法了解管理的真谛。
管理首先是从目标开始,有些企业有很多提法,目标提的更大的是战略,比战略更大的是使命,我想我们做企业的不需要太花哨,集中为一点,就是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我们需要把目标展开为流程,企业管理当中是需要通过流程来分解目标的,想达成这个目标要做多少事情,这些事情的步骤是什么,流程展开就是活动,每一个活动会变成管理要求的若干程序,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上。程序包括步骤和标准,即任何一个件事要分成几步走,每一步应该达到什么标准。
昨天我接受几位年轻的记者的访谈,当时我手上正好有一杯服务员送来的茶,我说:“倒茶是一种活动,而这个活动是有程序的:第一是给这个杯子注入70%的水;第二,把茶叶袋放进去;第三,把茶叶袋抖动几下,使茶汁散发出来;第四,把茶叶袋的绳子绕在水杯的把子上,以防把纸片冲进去”。很多酒店的服务员根本不懂这些,就是因为我们的管理者没有教别人怎么去倒一杯水,我们总认为倒水是常规的,但进入管理的状态,倒水是一个活动,是一个需要规范的活动,是需要予以程序规范的。
岗位累积起来或者说岗位的组合就是组织。因此企业一方面研究流程,一方面研究组织,一方面研究程序,一方面研究岗位。总之一句话,管理研究人和事,人以岗位来描述,以组织来构建。事以程序来表现,以流程来构建。这就是我们认为管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由规则来限制的。不是由领导的意图来限制的,不是由员工的个人的小聪明来推测的。管理就必须假定所有人都不会,这样管理者才会用心研究每一件小事怎么做,如果把这些东西变成了规则,企业就可以在规则指导下做事情。因此管理者85%时间是用来处理因此管理者过忙本身就是管理不足的表现。所以我们认为管理当中规则是重点,而这些规则如何形成员工的能力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训练。前不久我在一个部队讲课,说规则转化为能力最重要的是靠训练。当时有学政工的研究生给我发信息说我说错了,说我们主要靠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我承认有用,但更有用的是训练,因为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同样有军队,他们的军队同样有能力。所以,军队一定是靠训练出来的,而我们的员工也是靠训练出来的,因为训练可以把规则变成员工的习惯,可以把要求变成素质,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刚才主持人介绍我的《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分1、2两本,大家看到的红皮本的使第一本,主要讲细节的重要性,第二本是蓝皮本,主要讲细节怎么做,里面讲了关于训练的内容,重点在第三章。当然这一系列的活动在中国需要领导重视,以及持之以恒地贯彻才能把这个事情执行到底。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一个渗透在所有行为和所有人心灵深处的某种东西,这是贯彻在企业整个活动所有环节当中的,因此这是一个包容的东西。因此我们如果要把管理简单的用一个公式来说,当然这个公式很不严谨,我只是想说明问题,那就是“(规则+训练)×文化”。实际企业就要靠大量系统的、细化的、可操作的规则,然后加上大量的针对岗位的程序训练,在文化的深度影响下形成企业的管理核心竞争力。
精细化管理的推进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立足专业、二是科学量化。什么叫立足专业?立足专业一方面是企业经营方向的专业化。昨天有很多人已经讨论了这个问题,包括我的上司北京大学的海闻副校长也在谈专业化,这是一个方面的概念。第二方面是员工岗位分工的专业化。员工岗位分工的专业化今天我会放弃,没有时间讲。这里只强调一个方面,中国是一个重视身份、职务、领导级别、官职大小的国家,是一个不太重视专家的国家,这个人是某方面的专家,这个专家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把专家看得比领导更重要,这个国家是不会真正走到各个民族前列的。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根本不在乎官员的,当然我们对官员的基本尊重是需要的,服从领导、服从规则、服从法律是必要的,但我们没有必要过于尊重某一个领导或者某一个人,这个不重要,我们应该尊重的个体专业上有极其深刻成就的人,所以未来是专家的世界。当我们这个国家大多数人不愿意当官,而绝大多数人培养子女成为专家的时候,这个民族才中兴的阶段就到了。因此,我们认为很多我们看到的发达国家都是专家成群的,而且人们从内心深处特别崇尚专家,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园艺工人。我在日本看见一个种铁树的,种了40年铁树,对铁树的研究在他们国家没有人超过他,人们对他非常尊重,不比一个企业的科长、部长差。一个昏庸的省长并不比一个非常有技艺的园林工人强,这是我的态度。因此这个世界需要专家,因此精细化管理是提倡专家管理的,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因此每个人所做的事情越来越窄,在非常狭窄的领域,能不能做的最好,这是每个人应该做且可以做到的。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要做两公里的战线往前推进两厘米的工作,而要做两厘米的宽度往纵深推动两公里的工作。每个人纵深推进两公里,因为中国这么多人,我们有什么必要每个人什么都做呢?
精益管理质量管理心得体会篇四
通过学习《精细化管理》这本书,使我深刻的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超越自我、超越竞争者的需要,是企业追求卓越、实现完美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确保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管理理论。
精细化管理是将精细管理思想和作风贯穿于企业所以工作环节的一种全面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将精细化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向工作态度、工作方式、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深层次方面发展;同时,结合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性地开展精细管理工作,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改变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最终改变公司的管理模式,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
学习〈〈精细化管理〉〉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情况,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干“细”干“精”,以下是我的一些认识:
一、 转变观念,做到事事有安排。
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干部是决定因素,因此,在推进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管理干部必须认识到位。一要转变观念。部分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有的已经习惯于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对各项工作都是以包代管,大而化之。二要转变作风。单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要做到靠前指挥、深入现场,深化、细化管理,养成“细心、耐心、细致”和“勤思考、亲自干、敢负责”的习惯,要经常深入现场、深入基层,严密控制各个工作环节,理顺工作过程,细分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对每项工作、每个任务,都要安排到人,安排到位,不留任何死角和盲点,做到事事有安排。三要加强学习。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成为管理高手和本专业的内行,才能在安排工作中做到科学合理,细致周到,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完善制度,做到事事有标准
管理制度是职工在工作中遵守的规定和准则,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单位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因此,要保证单位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和精细化运作,必须具备规范的、精细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才能依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判断是否符合制度和标准要求。
三、强化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
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细化各种目标,层层签订生产、经营、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推行管理目标责任制,是我们实行精细化管理一条最基本、最有效的做法。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工作的量化分解,使每个岗位都有责任、各项工作层层分解,实现从单位、班组到个人,都权责清晰、责任明确。
四、实行风险抵押,做到事事有考核
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保证责任目标的实现。从公司领导到各基层单位负责人都实行风险抵押制度,通过风险抵押、责任承包、目标分解,有效地调动广大管理者及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企业各项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
总之,把精细化管理认真的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才能实现公司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公司的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2023年最后一个六一作文500字 最后一个六一作文开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