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多媒体历史教学反思 多媒体历史教学的误区篇一
建安中学
李春雨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家赞克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变动为静,变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师原本枯燥的讲解、干巴的历史概念活起来,生动而迅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学习兴趣,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探究学习《对外开放》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邓小平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所做的伟大贡献,我利用课件展示一段情景材料: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学生低声跟着伴唱的同时,屏幕展示下列几个问题(1)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举例说明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贡献有那些?(2)第一个“春天”和第二个“春天”的含义各是什么?(3)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学生的思绪飞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时代,同学们仿佛看到了邓小平挥手微笑的伟人丰姿,在伴唱声中使课堂气愤达到了高潮,欣赏完歌曲后,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同学们对这节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像色于一炉,其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声音,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都是能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运用,使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北伐战争、长征、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文化大革命、19世纪美国领土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内容,通过运用多媒体软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强烈刺激,有效地增强了生动性真实性,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成功完成教学任务。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死记硬背一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会长久的停留在脑海中的,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不久就忘掉的现象。而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很快地去学习。如在学习〈〈战略大决战〉〉一节时,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目标和主攻方向及三大战役的进程往往因地理知识所限,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几幅动态地图,通过流动的箭头把敌我双方的攻防路线及战略态势进行演示,再配上有关三大战役的影视录像片的有关资料,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不仅较清楚了解战争进程,理解我军作战方针和意图了,更掀起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历史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其间的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如何条分缕析、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需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视频播放、图形动态演示、老师生动讲解点拨,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轻松地获取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比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用粉笔在黑板上费时费力地划写描连,要美观便利得多,也更能顺利实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如:在讲授“19世纪末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时,先把意大利、德国、奥匈帝国、法国、英国、俄国六国的国名在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看似互不关联的这些国家会发生怎样的组合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间的关系。同时随着学生表述,我用动态图形生动准确演示其错综复杂的矛盾。这样不仅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生也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并对这节内容提升到全面系统的认识,即:一个规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组矛盾(法德、英德、俄奥)→两大集团(同盟国、协约国)→世界大战。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师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综合运用的引入改变了历史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随意、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历史课堂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更激烈,既然能提出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正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学习。例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一节,课前安排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搜集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资料。并针对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们搜集到了相片,会议记录,民间故事等资料,我协助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进行上展示,不仅形成了资源共享,更通过同学们搜集、思考、讨论,充分利用眼、耳、脑、嘴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同学们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学会了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践行时有一定的约束和阻碍,而多媒体电教手段的运用则能更好地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高昂兴奋的状态;能有效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再加之教师的循循善诱和适时点拨,便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搭建了极佳的平台,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步步提升。
多媒体以其强大的优势,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的历史教育教学当中。但在实际的应用和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应用实际,以及他人的经验教训,谈几点体会:
1、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以往在上课前,我总是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课件得制作上,将上课想说的和要讲的内容基本上都体现在了课件当中。其结果导致,本节课的思路完全局限在课件里,人被课件牵着“走”。上课实际上变成了对自己劳动的成果的一个简单展示,而不是利用课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对教材重、难知识的讲解。我讲的负担是减轻了,但课堂很死板,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学生学得很费劲,这样就和我使用课件促进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一定要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让它真正成为我们完成教育教学好帮手。
2、信息和资源的补充应适度。利用多媒体,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直观和更感性的资料,从而使我们的枯燥的历史教育教学更加生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但并不是资料越多越好,资料的补充应该适当。在实际操作当中,我一度为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和生动,补充大量的影像、图片和文字资料。因为事先未经筛选,有些资料艰涩难懂,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即使是非常感性、易懂的材料,因为太多而占据过多的正常教学时间,导致最基本的教育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应首先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所用的资料进行筛选,做到少而精,坚持适度和有效原则。
3、板书不能少。多媒体手段使用以后,教师的板书量大大减少,节省了很多上课时间,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有更大的发挥时间,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巩固和训练。但有些教师,误以为有了多媒体就可以不用板书,上课时顶多写个标题。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有很大弊端。我们在使用幻灯片课件时,虽然每一张上面关于本节的重难点和知识结构体现得都很明确,学生当时也能看、听明白,但是,当最后一张幻灯片展示完以后,学生的思维也就断了,知识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不系统,遗忘得也快。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板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知识结构和主干知识,以便使学生在老师讲完后对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知识系统化;另外,也便于学生对笔记进行整理。所以,多媒体不能完全取代粉笔,多媒体和板书应该相互配合使用,板书可以少,但不能不写。
4、深挖教材,充分被课。实际不管上一节什么样的课,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备好课是第一位的。只有先了解了教材,写出详细案(尤其是年轻老师),我们在制课件时才会有明确的思路;选材料时才会有针对性,才可以使所增材料既可以增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又不至于加重学生负担。
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正在日益被应用和普及,而且对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清楚,再好的工具也代替不了老师的讲,学生的学。多媒体只能作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平时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思考和改进,以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多媒体历史教学反思 多媒体历史教学的误区篇二
多媒体与历史教学
甘肃省正宁县永正初中
梁萌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使教学信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其信息丰富、情感动态、有声有色、形象直观的优势,把久远模糊的人物事件实在化,使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明晰化,让抽象的历史事理条理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向导和动力,它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的、主动的、进取的。兴趣更是步入历史天堂的敲门砖,只凭传统的模式不行,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改变单调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传统模式,使图、文、声、活动有机的结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就会增强,这样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初中历史教材侧重趣味性,以历史人物、事件知识为主,理论分析要求不高,它的编写符合初中学生重直观感、逻辑分析能力不足的生理、心理特点。多媒体教学有容量大、节奏紧、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为教师灵活机动的教学、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创造了条件。
尽管历史无法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再次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但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摄制成录像片,拍成照片,连同历史过程的影视实录,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现代技术使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在一起,加工编辑成多媒体辅助课件。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课件,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学习主动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历史课内容多、头绪杂,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忙于板书,忙于描述那些学生看不到的人和事,忙于讲解那些学生费解的概念,结果也只是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利用多媒体事先准备好板书、法律资料、图像图形、影视音乐等信息,不仅省出了板书的时间,而且直观形象的资料、图文影视、图示板书将教师费尽口舌描绘讲解的人、事和概念以形象化、简单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知识容量增大,加快课堂教学节奏。讲课过程中需要插入某些资料时,原来要写在黑板上再讲解,而用多媒体只需点击一下就可完成,并且字体的大小、背景、颜色等都可根据具体情形而变化,节省的课堂时间可以留下来充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不再苦于时间不够用历史教学内容往往比较繁杂、抽象,时间、空间跨度比较大,对中学生来说,学生主要依赖老师的讲解,然后记笔记才能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无疑不利于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历史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不少学生平时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学习,只是在考试的时候花几天时间死记硬背,考后又全部忘记了,历史教学的成效不大。而使用多媒体能更好地再现历史的某些镜头,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或过程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胜过教师长时间空口无凭反复的解释说明,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相对多的知识量,将属于不同领域的内容,以各种不同的现代化方式展现出来。同时,这些方面的知识又存在互为因果的联系,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历史知识系统。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通过图表、动画,使复杂而抽象的知识形成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和谐愉快氛围中学习,而且多媒体课件还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清晰的认知导航路径,学习策略,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探求新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自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历史知识结构和学习任务的不同,分别设置若干相关问题,投影到教室屏幕上,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协作为单位,以投影出来的问题为学习目标,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和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相关历史资料,从中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完成历史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等学科任务的同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中我采用了这种方式,设计了如下问题:
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从长征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遵义会议为什么说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思考阅读课文内容和课件资料库中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文史资料,围绕这些问题学习思考,寻求答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种是设计制作学生自主学习型多媒体课件,在这种课件中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学学习策略,友好的界面,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活动,在个别化的教学环境中依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我设计制作了如《三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自主学习型多媒体课件,并认识到这种方式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容量大、内容多,不仅可以丰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引伸、拓展、比较、综合、分析、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历史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魅力,大大改革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形式、手段、途径。活跃了历史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因而赢了许多老师的喜欢和信赖。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多媒体技术也不是万能的,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有个正确的认识。运用多媒体技术确实可以大大提高历史课堂的质量,但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机械性。历史课堂中的图文欣赏是种情感教育,它讲究以情动人,因而它需要历史教师的情绪投入,并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欣赏活动中表露出的情感进行具体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胜任的,因此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只能起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应当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感召力,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适时点拨,使多媒体技术真正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仍然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在认识和应用的过程中都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它的确可以更好地辅助历史教学。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这样它才可以真正为历史教学服务!
多媒体历史教学反思 多媒体历史教学的误区篇三
多媒体教学心得
近年来,我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媒体,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容,探索了历史教学的新路子。我的心得体会是:
一、生动地再现历史事实,提高学生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学生不能对历史现象进行直接观察,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我运用电视、电影录像等再现历史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历史学科的电视、电影录像资料来源于历史纪录片、科教片、文献片、专题片和历史题材的故事影视片。前者真实可靠,后者虽不是历史的实录,但能反映当时历史风貌,再现某些历史事件或某些历史人物。这些电视录像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把本来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和情景,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在讲《“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课时,由于现在的中学生都是“文革”后出生的,生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那个**年代种种荒诞怪异的现象,对那场**给整个国家带来的危害缺乏亲身的体验,难以理解,这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这个难点不解决,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学目的就难以达到。根据教学需要,我组织选放了两组录像。一组录像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文革社会动荡的情景:红卫兵扫“四旧”、造反派打砸抢、武斗四起、全国大乱。另一组录像则反映了文革造成的严重危害:工厂停工、农田荒芜、机关瘫痪、老干部被迫害至死。通过电视屏幕,把学生带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学生在感知大量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后,自然而然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文革”是一场**,给国家带来的是一场灾难,必须彻底否定。联系现在的实际,学生更能体会到安定团结对我们国家的建设是何等重要,从而树立自觉维护社会安定的责任感。
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现代教育媒体可以提供形象生动、直观新颖的教学材料,吸引、感染学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大量的历史知识信息,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播放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序幕的画面:一只小纸船在海边飘泊。一阵阵海浪打来,小纸船摇摇欲覆;海浪打在沙滩上,激起点点泡沫,瞬间泡沫破灭、消失了……接着又提出这样的问题:“北洋水师在当时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大钢铁舰队,可为什么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却是摇摇欲覆的小纸船?那转瞬即逝的泡沫又意味着什么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纸船和铁甲战船之间、在沙滩上的泡沫和洋务派的强国梦之间展开了联想和想像,通过这些心理活动,洞悉北洋水师的灭顶之灾和洋务运动失败的结局,激发了进一步探究其因果的愿望。
三、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功能,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历史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做到以史动人、以史育人。如在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时,播放经剪辑的《火烧圆明园》等电影片断。当镜头上出现大沽清军炮击英法舰队,迫使其狼狈逃窜时,同学们神情激动,兴奋地高喊“打得好!”当镜头上出现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烧杀、奸淫掳掠、破坏文物古迹的暴行和圆明园被焚烧后残垣断迹的特写时,同学们愤慨极了。当镜头上交替出现清朝统治者的卖国嘴脸与劳动人民的背井离乡的画面时,同学们都沉默了。这时,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影片中。课后有的学生说:“学习了近代史真让人感到愤慨……恨不得走进画面与将士们一起抗击敌人。”有的说:“从录像和课文的学习中,我更真切地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苦难。”由于有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教师抑扬顿挫的旁白,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其思想教育作用无疑优于教师传统的讲授法。
四、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传统的“口传笔授”的教学手段,花费时间多,传授的知识容量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把课堂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地图、图示、表解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反映出来,扩大了信息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益。如: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内在根源时,我打出如下投影片: 三国同盟
规律
引起
争霸
互相争夺
导致
催化
三国协约 这幅图表把时间跨度较大且分散在课本各章节中的历史事件有机地联系起来,脉络分明,一目了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的具有包容性与统摄性的知识结构。我仅用5分钟时间讲解,余下时间让学生通过比较与综合,理解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必然性,理解“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历史规律,理解大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结果,尔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从反馈的情况看,教学效果很好。历史多媒体教学心得一文
多媒体历史教学反思 多媒体历史教学的误区篇四
关于多媒体教学与历史学案教学法的整合
多年的教学中一直致力于多媒体课件和学案教学法的整合探索,实践过多种模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学案的编写模式也改进过多次。本节专题研究多媒体制作和学案编写的有机结合,争取创设“实”与“活”有机结合的历史课堂。
一、历史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
1.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近几年高中一直推行新课程改革,各种新观念和理论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被所有人认可的,即: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正如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着这个宗旨,很多老师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其中应用最普遍的就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和历史教学的整合为历史教学开辟一篇崭新的天地,因为历史学科某些特性只有借助多媒体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正如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结合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就目前而言,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获取课程资源最主要的途径通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间接获取。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有最流行的一组数据显示:在同一段时间内,人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量是不同的,它们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达94%之多。另一个试验还表明:的展示如果是纯视觉,学习时注意的集中率是83.7%,而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注意的集中率只有54.6%。以上数据说明,视听结合所接受的量和记忆度都超过单项感官接受的效率。
2.对多媒体教学的依赖削弱了历史的学科魅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和音频、视频代替老师讲述,渐渐使历史学科失去了一些特有的魅力。《百家讲坛》之所以能风靡全国,除却学者独特的历史视角和观点,就是讲述者优美、丰富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所散发出的文史魅力。因此,不少学生对目前多媒体充斥课堂的现象表示不满,有学生形容某些老师为“幻灯片放映大师”,形容课堂为“电影院”。
而我们发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令人叹为观止,这说明教师比较偏向于对自我创新能力的关注,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挑战性较大,难以控制。教师认为自己努力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就能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搞个小组讨论,然后课件上打出答案就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事实上,多媒体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盲点。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从课件上抄下一大堆文字或看到一堆图片和几个视频外一无所获,更别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当然,课件上也有一些题目可供学生练习和探究,但练习的效果却是值得商榷的。试想,老师一分钟在课件上至少“放”
5、6道选择题,怎么可能兼顾到每个学生个体?更别说能准确地评估每个学生得水平。而且学生在思考时容易受到他人结论的左右。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惰性,总是寄希望于别的同学或老师的答案。就像电视机抹杀儿童的创造力一样,多媒体也谋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历史学科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判断,必须借助大量的材料。通常一道题需要多个材料的对比和分析,而一张幻灯片无法容纳多则材料;每张幻灯片一个材料,则需要三四张幻灯片,学生无法进行对比和分析。因此,多媒体在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明显缺陷。
3.学案教学可最大限度的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弥补多媒体教学的盲点
学案教学由来已久,但由于无法生动表现历史,带有浓厚的应试色彩,相当长一段时间得不到正确的使用。相比较而言,高一和高二使用学案较少,高三使用较多。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把学案和多媒体的内容剥离开,使学案不是显得重复累赘,就显得可有可无,形同废纸。多媒体在彰显老师的主体性方面有有点,而学案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有优势,若二者能充分整合可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果在课堂上,通过使用多媒体(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历史重现,学生可以在视觉和感官的冲击下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案设置一系列思考和探究题、巩固练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巩固知识,最大限度的照顾到学生个体,则有助于教师及时、有准备的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估。
二、多媒体和学案教学法在《对外开放格局》公开课的实践 1.课前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首先,根据本课内容明确多媒体和学案在本节课中的作用。本课分为“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两大块内容。“对外开放格局”的内容需要大量的图片和视频、音乐的辅助。比如,用图片对比中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新旧面貌,使学生直接领略到对外开放的成果,从而体会到对外开放决策的正确性。同时,需要在学案上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点出本节的重点和难题。比如,深圳“特”区的“特”在何处?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别?由于初中已经学过相关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便可作答。第一部分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学案教学为辅。第二部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主要依赖学案教学为主。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中几乎没有接触过的,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教师通过在学案上层层设置问题和“探究与思考”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以学生思考和作答为主,老师引导为辅,从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最后“巩固练习”分为两类:经典题目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点解析讲解;基础知识巩固和提升练习通过学案完成。
其次,立足教材,加深知识拓展,依托课件设计进行教学创新。
导入部分创新:随着歌曲《春天的故事》自动播放11张深圳特区30年以来发展的相关图片。其中除了城市风景图片外,还补充了深圳改革先锋--袁庚的资料和邓小平的资料图片。不但可使学生感受到深圳30年来得变化,而且也拓展了知识面(几乎没有学生知道袁庚)。
初高中衔接内容创新:由于学生初中学过“对外开放格局”的相关内容,教材内容和初中内容区别不大,若仅依靠教材讲解就是对初中内容的重复,对于文科重点班来说则显得累赘。根据学情,要做好初高中内容的衔接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知识点。因此,本部分加了“对外开放不是沿海的特权”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两个内容,可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持续性。这两个内容通过补充“阿拉山口跨欧亚的大陆桥、黑河和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图片、资料和“ 2010年'两会'上新疆喀什代表所提出的'建立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提案”资料、“引进来、走出去”想结合的开放战略等三个内容来实现。
第三,通过学案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知识点的落实和提升主要通过学案完成,力争改变学生“看电影”、学而不思的现状。所有基础知识和重点、难题都通过在学案上设置一系列思考问题来落实,每个学生必须“学”与“思”结合。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互探讨的方式,在学案上作答,先自学;然后老师再通过口头提问和书面检查的方式了解学情,然后根据学情定教;先学后教,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课堂效果的预计
本课内容比较简单,结构清晰,文科重点班可以轻松完成任务;第二部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所设置的两个探究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和“中国该如何应对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挑战”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对于美术重点班来说会有较大难度。因此,在学案最后设置了知识链接环节--“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帮助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加深理解。
3.课堂教学的得与失
本节课特意选择了基础相对弱的美术重点班进行专题研究课,在此之前已经文科重点班进行授课。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别较大,教学效果和问题也呈现出多样性。
首先,基本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音频和视频运用的效果好。
比如,30年来深圳特区图片的对比令学生不禁发出惊讶的赞叹,袁庚的相关资料和《春天的故事》的相关背景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两会”提案的时政资料令学生体会到“对外开放”的时代感。
通过学案,知识落实比较扎实。
学生先通过自学和讨论作答,然后老师再引导解析,学生再次更正。两次学习结果的对比,令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明确体会到自己的学习弱点;同时也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针对性。比如,题目:经济特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别?大多数学生很熟悉深圳和香港,也能感觉到两者的区别,似乎都很清楚,但是真正提笔时,却有点不知所措,无法下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文科生非选择题得分较差的主要原因,眼高手低,平时落实不够。
其次,刚刚分班,学情了解有偏差,导致某些探究题难度不够适中。
整个课堂最难以把握的是最后的两个探究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和“中国该如何应对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挑战”,这是重、难题,不能避开,但较难适度把握。两个班级出现了不同的反应,也呈现出不同的课堂效果。文科重点班得学生比较活跃,积极性很高,大多数学生都跃跃欲试发表看法,几个学生甚至多次举手补充回答。由于不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便尝试大胆放开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结果最后出现部分学生的思维过度发散或钻牛角尖的现象,还超出预计的设定时间,导致最后学案中“巩固练习”的环节没有来得及完成。而美术重点班的情况恰好相反,由于整体基础较弱,加之公开课,学生较为紧张,出乎意料的出现了“冷场”的局面。再三鼓励和引导下,几个学生才勉强说出几点看法。于是,这两个探究题就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抄笔记而结束。由于探究时间远远少于预计时间,不但完成所有多媒体课件和学案设置的问题,还进行了五分钟的复习。
三、总结
多媒体教学和学案教学法若能找到最佳的切合点,则会使历史课堂充满生趣,又能紧扣教学目标,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本节专题研究课虽然在课前准备上下足功夫,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和学案,但还是出现不少令人遗憾之处,看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多媒体历史教学反思 多媒体历史教学的误区篇五
浅谈历史学科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
结合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历史学科的的教学。于是,教学手段现代化成为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兴起,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挑战的同时,更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引起了教学模式的飞跃。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历史教学中,正以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所采用。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要求,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历史学科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在信息技术渗入的新课改中,多媒体教学与历史学科能否有机结合,已是历史教学的关键,而就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对此我谈谈个人体会:
(一)要了解多媒体教学的功能
首先通过多媒体手段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输送包括有正文、录像、动画、声乐、高质量的图表等综合内容。把本已僵硬的历史灵活地演示出来,这就能帮助我们教师开拓思维,利用新科技,生动、形象地设计鼓励学生学习探索的学习任务,争取深入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此外,cai还能为教师提供测验结果和有关学生成绩倾向性信息,帮助教师根据对错的比例作出正确的决策,以便有针对性地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特别是对于完全以专题性质出现的新课程来说,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加适合师生学习任务的完成。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而言,由于教学的模式、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新科技使学生能接触到过去传统教学中不能有的丰富的信息与新颖的教学方式,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历史的时间、空间、动态概念,激活其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果,实现历史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指导,更能培养学生单向阅读到互动式阅读以及高效率检索式阅读等能力,这使得他们能更好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用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制作新授课类型的cai课件
对教材中那些地名多,空间跨度大的章节,用地图和地图上的动画表现,效果应该更好。如在讲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时,可先用不同颜色体现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再用箭头动画地体现他们争霸的先后顺序。在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中的商业危机时,先在欧亚地图上从东到西动画地演示了新航路开辟以前从亚洲到欧洲的主要商路,接着把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在地图上变换为另一种颜色,这样就将商业危机问题中的空间概念十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同时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以动画效果形式划出开辟新航路的四条主要路线,这使得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基础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生动、形象而具体。
高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逐步成熟,认知能力已处于较高的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增强,独立性格初步形成,知识面大大开阔。目前我们使用的高中新教材层次性提高,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更要求我们历史学科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特别是cai可为我们提供更多“理智型”的教学方式。它完全可以帮助历史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这种综合实践活动,使教学与学习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三)制作cai课件时,应遵循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各种信息加工的主体,当教师利用cai课件设计出仿真直观情景,再现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时,就为学生创造了学习知识的实际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其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学习。
2.针对性原则
首先cai课件的制作应针对教材内容和和教学大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重要的教学内容,用突出的方式加以显示,或用恰当的媒体加以处理。其次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出适合他们的问题,并结合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构思好每一节课。
3.开放性原则
在交互式多媒体环境中,信息的组织呈非线性形式,信息的结构始终是动态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验来组织教学材料,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性的、界定了知识应用范围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所学主题,理解知识的使用情境,发展自己灵活的可应用的知识,自觉思考,自觉讨论,并能很好地迁移到其他问题情境之中,这对学生而言,轻松、愉快、创造、有回味感。
4.科学性原则
根据教材内容,要科学地设计、制作cai课件,避免在文字、图象、动画的运用过程中出现科学性偏差或错误,以免影响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同时要力求课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识心理的发展。
5.强化性原则
在制作课件中,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时,要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基础知识逐步强化。可通过设问,也可通过练习甚至讨论等多种方式及时逐步强化,教师通过强化每一步的成功来引导学生达到目标。
(四)精心制作cai课件
根据电脑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选取各种材料。如在《二战的爆发和扩大》的制作过程中,可运用vcd碟片截取一段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精彩片段,仅用两分钟时间,便能将其插入,或者利用扫描将世界地图扫入课件,再用动画制作体现德国进攻主要路线,增强教学效果。又例如讲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中的“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的有关剪辑片断,讲“朝鲜战争”内容时可播放国防大学录制的资料片《抗美援朝战争》等,并将战争过程同时用动态电脑来表现,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象、新颖,在充分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有关知识和空间概念。
(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历史科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多媒体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它通过剪辑了的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复习《美国国别史》时,一方面可通过电影、电视画面再现美国历史上华盛顿、林肯、威尔逊、罗斯福、尼克松等总统的风貌及文字说明;另一方面可通过多媒体屏幕显示出他们的主要外交活动和观点等,这多种方式的结合使得教学效果显著。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还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教学方式,如讨论式、启发式等,既能提高综合素质,又能培养创新思维。
(六)注重图表示线索纲要
在讲授理论性较强,头绪较多,关系复杂的教学内容时,要注重运用图表示线索纲要。特别是在单元复习、专题复习时,图表示线索纲要就更加重要了。如讲授关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等内容时,可编制图示线索纲要,配合教材编制图表(含文字、数据、图表)及课堂练习题,设计成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既能把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他们之间的矛盾以简单的线条图表显示出来,还能通过图表把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时期及其阶段特征随课堂教学进程逐步显示。可让学生随着线条的流动说出要点,当然也可通过电视屏幕播入各种说明性的辅助板书,需要时主板书再出现,这就使得图表示线索纲要式的板书显得清楚明了。大量信息通过图表显示出来,学生不但对教材内容理解得更透彻,综合分析归纳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面对属于调查和解释疑难的学习任务时,能展开更有意思的讨论。通过观察图表及主板书的演示,还提高了学生理解教材线索、编写逻辑提纲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因此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多媒体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不断推广,多媒体教学也已不再是新话题,但多媒体教学和历史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特别在完全专题性内容进行的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这种有机结合更应该引起历史教学者的重视。我的认识虽很粗浅,但深信:电脑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不管对教者还是学者都带来了无穷的魅力,它能使教材上那些抽象的、枯燥的东西转化为有趣的历史画面或精彩的历史镜头,直观生动,扩大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下
化
中
学 柴
晓
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