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拓展延伸题的特点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拓展延伸课。【教材分析】
在哺育了万物生灵的广阔大地上,孕育了众多的奇山异水、风景名胜。本单元选编了四篇精美的描绘各地自然风光的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它们犹如朵朵奇葩,让我们走近它们,领略它们迷人的风采吧!《泉城》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内容,总结规律。2.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阅读。3.根据课文内容学会描写景物。
【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难点】梳理课文内容,总结规律。【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三篇课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整合的课文是?学生齐答。(投影展示1)9.《泉城》 10.《九寨沟》 11.《田园诗情》
思考:这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后归纳: 相同点:
1、都是写景散文。
2、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生动性。
3、结构总-分-总。(投影展示3)不同点:写景方法不同 《泉城》 抓特色景点
《九寨沟》 移步换景(空间顺序)
抓特色景点
《田园诗情》 镜头组合,时间顺序(投影展示4)
二、对照图片,重点段落回顾诵读。(投影展示5、6、7、8、9、10、11)
三、拓展延伸阅读,学以致用。
《漓江》 《秋》(附单元整合课外链接)
四、小练笔
运用学到的知识描写一处雪景,三两句即可。题目:校园雪景
五、师总结:
今天,咱们一起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进行了课外拓展阅读训练。相信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只要善于运用,那么,你的习作一定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重点段落;
2、落实小练笔。
板书设计: 不同点 相同点 《泉城》 抓主要景点
《九寨沟》 移步换景(空间顺序)比喻、拟人
抓特色景点
《田园诗情》 镜头组合,时间顺序 总-分-总
语用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学会描写景物。
2.积累优美词句。
拓展延伸题的特点篇二
拓展延伸,为语文课堂添一抹亮色
在各级各类的评比课或形形色色的展示课上,老师们大多会精心设计一个拓展延伸环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对文章的分析和研读上,拓展延伸环节就像一个美丽的“尾巴”,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拓展延伸既是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又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设计精当、运用得当的拓展延伸,定能为语文课堂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我曾执教琦君的《春酒》参加优质课评比,因为处理节奏过慢没能拓展延伸。当时的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另一位老师的课堂却为我敲响了警钟。她拓展了送台湾老兵骨灰回大陆的高秉涵老人的事迹,接着又诵读了席慕容的《乡愁》,学生大都深受感动,课堂生成效果非常好。
两者相较,高下自知。这次的课堂失误促使我思考审视拓展延伸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及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及观摩到的课堂实例,我意识到拓展延伸要有形、有效、有度。
一、拓展延伸要有形
脑科学专家应力教授曾建议,一堂课最好每隔15分钟换一种形式以适应大脑注意力变化的特点。推延出去,我们每堂课上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拓展方式的话,学生不厌倦才怪。谁能想象,每堂课结束之前,老师总是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样的问题重复出现真能把学生逼疯。所以,我们在设计拓展延伸时要注重形式的多元化、多样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的语文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老师们经常煞费苦心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想,多种形式的拓展延伸不失为一剂良方。
二、拓展延伸要有效
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落实到语文课堂上,形式要服务于内容,形式要服从于内容。所以,拓展延伸的形式固然要多样,但最重要的还是拓展延伸的内容是否有效。
要设计有效的拓展延伸,首先要明确课堂设计是否有效的评价标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通俗一点说,学习的主体及学生学有所获即为有效。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实际法:联系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因而,拓展延伸的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之后,抓住学校驻地逢庙会的契机,我要求学生现场观察小摊贩,以《瞧,那个小贩》为题进行细节描写专项训练。本来,赶庙会就是学生盼望多时的玩闹时光,这个设计让学生能在写作前有充足的观察构思时间,寓学于玩,学生兴趣盎然,写作热情高涨。展示课上,学生热热闹闹地展示了自己的作文,听着别人的展示诵读,不时露出深表赞同的笑容。
(二)拓展延伸形式之最简易法: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育理论视野中人人信奉的真理。如品读过《阿长与<山海经>》后,我们领着学生欲扬先抑写同学,欲扬先抑写父母;练习过阅读题《最后的麦穗》后学生又进行了“睹物思人”专项训练,他们或诉友情或颂亲情,桩桩件件,悲悲喜喜,仿佛都在眼前上演。
读写结合也要强调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写的方式完全取决于读的内容,即紧扣文本,深挖教材,联系学情,灵活有致地开展方为上策。
(三)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动人法:情感升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课程肩负着学生思想价值导向矫正的重任,而拓展延伸恰恰就是进行情感升华的绝佳契机。一位老师在讲授《敬畏自然》的时候让学生仿写反问句,反复读反复体味,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步步推进达到高潮。因而,触心,应该算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定性评价标准。
(四)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广博法: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教师授之以渔之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涉猎更多的语文材料,进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拓展阅读要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范围,训练阅读能力。具体说来可以从课文的情节、主题、作家、文体等方面入手设计对比阅读或拓展阅读活动。
三、拓展延伸要有度
在追求拓展延伸有效高效的路子上,难免会出现把握不好度的情况。拓展延伸得太少太浅,达不到教学效果,但是太多太深又有了喧宾夺主之嫌。
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忽略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大量的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渗透,冲淡了“语文味”。或者不深入研究文本和教学目标,有时干脆脱离文本,探讨一些与文本本身无关或较远的问题。二是忽视学情,不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只注重文本内容拓展延伸的表象,忽视思维训练及触发点的精心选择。三是组织探究时,采用放任的态度,缺乏必要的点评和引领。
即使注意到以上问题了,拓展延伸也不宜太多,毕竟语文课堂让学生触摸文字,感悟精神才是重中之重,拓展延伸在课上只能是一抹亮色,课外的拓展延伸倒是可以多多益善了。
既然拓展延伸如此重要,如此美妙,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以获取语文课堂的高效,何乐而不为呢?
拓展延伸题的特点篇三
《坐井观天》拓展延伸教学实录
中江县广福镇长胜分校
唐学成
师:小朋友们,这只井底之蛙太想跳出井来,但是井太深了,它怎么也跳不出来。你们能帮它跳出井吗?
生:我拿一个桶,捆一根长绳子,把桶放到井下,让青蛙跳到桶里,然后再拉上来。
师:很好,方法很简单,很实用,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生:我去叫其它的动物来,我们一个拉一个,把青蛙拉上来。师:也非常不错,体现了大家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生:我变成一只小鸟,飞到井下,让青蛙跳到我的背上,我再飞上来。
师:哇,你太有想像力了,你也非常有爱心!你真了不起!生:我用瓢不停地往井里舀水,直到水满到井口为止,这样青蛙就可以跳出来了。
(教室里马上就有小朋友自动地鼓起掌来)
师:哇,哇,哇,小朋友们,你们说他用了一个什么办法? 生不约而同回答:乌鸦喝水的办法。
师:这个小朋友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救青蛙,来解决问题,她真……
生:聪明!……
感悟:这堂课拓展延伸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有可取之处,每一句学生的发言都闪烁着他们智慧的光芒。尤其是用“乌鸦喝水”的办法来救青蛙,充分的展现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题的特点篇四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
前 言
课堂拓展延伸教学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拓宽、加深,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培养创造性思维,它是由教者利用信息技术补充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资源,为本堂历史课教学服务的知识延伸。这些知识虽然不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与本节课的历史教学有很强的关联,引入的这些知识对于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有较好的支撑与帮助作用。
有效一词既是指有效拓展延伸,又是指有效教学。有效拓展延伸的本质还是为了有效教学,两者之间是内在的的统一体。当拓展延伸部分的内容显示出高效性时,一节课的教学有效性就会随之增加。反过来,一节课的教学有效性必须要求拓展延伸的有效性。因此,为了有效教学,必须有效拓展延伸。有效是目标,拓展延伸教学是手段。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就内容讲内容,也就难免单调、枯燥乏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切合时机地将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纵向点-线关系、横向交叉关系拓展延伸出去,不仅能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世界,而且能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而课堂教学的时限性、与受众普及性等因素终究限制了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也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有效性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等于专业性历史教学,不是培养历史专家和学者,而是要在符合初中生成长特点的前提下,借助历史史实和资源进行文化知识素养的积累,进行能力和技能的养成,进行正确价值观和取向。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工具,搜集出来的相关历史教学资源,在用于拓展延伸教学时,是要进行甄别和筛选的。由此看来,拓展延伸教学策略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拓展延伸的有效性,最终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历史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定义为:在既定的时间内,对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以拓宽既有知识的深度、广度、关联性和充要性,实现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结果的深层次分析和理解,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性达成和升华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历史知识间的有效拓展延伸,历史与现实生活间的拓展延伸。目的只有一个: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为达成这个目的,所有围绕课堂有效拓展延伸的教学活动都属于这个范畴。
一、历史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现状
(一)历史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通常是: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小结并布置作业,采用的主要是讲授法。[i]这种方式具有传递信息块、重视基础、注重考试应对。但这种方式容易产生沉闷的课堂,生成性问题也回很少,不能突出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传统的历史课堂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枯燥,老师认为讲得周到,学生学习效率却很低。师生之间就像两条纠缠不已的绳索,仅仅捆住师生的身心。
(二)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是师生共同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一方面学生自身也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资源,获取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信息,但对于网络资源提供的各种信息如何甄别信息资源的真伪、如何处理一些感性的资源信息,初中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还不足以做好这一点,另一方面新型的考试命题趋势,也常常引用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源作为信息题干,无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应试的能力、还是拓宽历史评价的思路,都是一种的要求,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处于学习历史的热情,还是处于升学考试的需要,学生都希望将课本现有的历史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同样,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老师进行拓展延伸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文献资料等等,这些可以将过去的历史现象感性化,这非常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和思维成长的特征。
大多数师生都认可:课堂教学中联系时事热点和考试需要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教学。学生认为教学拓展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导思维、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三)有效拓展延伸逐渐成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
笔者曾经和不同地方的历史教学同行交流,得知大多数同行都在或多或少的采用教材以外的资源辅助教学,大多数历史老师都在尝试突破传统的五步教学讲授法模式。其实这也是拓展延伸教学的体现,但这不等于有效拓展延伸。如何规范历史课堂的拓展延伸教学,如何实现双重的有效性,如何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有预见性的拓展延伸,大家并没有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共识。
二、历史课堂实施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可行性
(一)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是历史学科综合性特点的要求
历史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ii],这就为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提供了必要性。历史课程注重人类历史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与社会的全面认识。如何透过历史现象探究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发展趋势,从而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需要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对接,需要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
(二)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是价值观取向的要求
历史学科一个很大的教育功能就是养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历史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这就为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提供了必然性。然而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少直接将史观交给学生[iii]。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构建积极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取向显得尤为重要。适当的资源补充和拓展延伸,能够起到引导作用。
(三)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是历史新课标内容设计的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为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可行性。课标受到时空的限制,以及为了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课程设计上采用六大板块、点线模式,这就必然导致某些历史不具备横向联系的综合性、纵向发展完整性等学习的优势,这就为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留下了时空余地。
(四)有效拓展延伸教学历史新课标导向性要求
三维目标中,主旨目标是:学生能够感悟文明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养成
爱国主义情感,拓宽国际视野,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的总体目标,就为问题的拓展延伸指明方向,不至于形成毫无目标的拓展,茫无天际的延伸现象。
(五)历史新课标为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提供可操作空间
很多老师可能担心课堂因拓展延伸教学而生成的问题要么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要么可能是稀奇古怪的问题,会让自己无法合理解决而难堪。叶澜教授曾经在“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中,提到了好课的标准应该有生成性和有待完善性[iv]。从新课标三维目标上看,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三方面是有机的统一,凡是课堂拓展延伸而引发的思考和问题不违背基本的三维目标,都是合理的,有效的,都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就为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及应对策略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这就为问题拓展延伸教学实施者增添了底气。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在课堂当中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产生一个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才能主动,学生没有问题,学生就没有了思维的动力,有疑问才能有创造的冲突和解决问题冲动。因此允许师生都可以带着新的或是悬而未决“问题”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与探讨。
三、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实施策略
既定时间(课堂)内的既定内容(课标要求)教学和拓展延伸内容(三维目标)教学以及课堂生成内容教学是有机的统一体,既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又体现了相互排他性。课堂教学既需要既定内容教学,也需要拓展延伸内容教学,同时还需要因拓展延伸而衍生出来的生成性问题教学。三者共同构成课堂教学的三轮驱动力,缺一不可。没有既定内容教学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拓展延伸内容教学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三者相互冲突现象,表现之一是,既定内容过度,挤占拓展延伸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力,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表现之二则是拓展延伸过多,会导致生成性问题过多必然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使教学计划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失控化,从而最终偏离了有效性这一关键点。
为了更好的处理上述问题,有必要就这样的课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引导课堂教学更趋向有效性这一目标。教学策略不等同于一般的教学理念,也不等同于常见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具体的教学行为。它是一种总规划。尽管教学策略的分类方式很多,笔者倾向于将教学策略分为:“课堂指引策略和课堂管理策略”。对此,课堂有效拓展延伸策略可以理解为:如何进行拓展延伸的指引策略、因拓展延伸教学,让课堂产生的诸多生成性问题应对和管理策略。指引策略贯穿整个教学实践,重点在于教学设计的规划,而管理策略重点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的管理和调控。两者的切入点都与教学设计密切相关。为此,笔者从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的拓展延伸、导入的拓展延伸、课堂检测题的拓展延伸等角度谈谈指引策略的实施,从教学过程的管理与实施中拓展延伸、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延伸与应对等方面谈谈管理策略的实践。
教学设计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又可以分解为这样三个子系统,即课前系统、课堂系统、课后系统,每个系统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使命[v]。这三个系统工程,在我看来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课前三维目标的确立既依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管理,课后教学效果的检测评价与反思。而一节有效的拓展延伸课必须将拓展的触须延伸到上述三个环节之中。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完整的三点一线的统一体。三维目标(课前系统)就像是打枪时瞄准的准星,就像是夜航中的航标灯,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管理(课堂系统)是其中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是体现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主体部分,它既展现了拓展延伸教学的预设性,也应该预留适当的空间,考虑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与应对。这是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关键。课后教学效果的检测评价与反馈(课后系统),是尾舵。它能够就真实反馈一节拓展延伸教学的课堂效果,为日后的教学拓展延伸教学起纠偏的作用。常规的教学设计可能重点考虑到课堂教学环节的拓展延伸,而忽略课前系统和课后系统的拓展延伸。这样的拓展延伸很容易迷失方向,也很容易形成平原走马易放难收的局面。
(一)三维目标的拓展延伸
三维目标的拓展延伸包括:课标的分析,地位的界定,课标之间的纵横向拓展联系,课标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与应用;包括学情与三维目标之间的有效拓展延伸的可操作性的评估分析;基于上述前提下对三维目标的确定等等。
笔者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教学设计片段为例,该三维目标教学设计(课前系统)准备如下: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
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背景分析,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是二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内容的分析与比较,理解公平对于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公平、正当合作能够互利共赢。
【设计意图】:人教版本上关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内容,主要讲述了背景、标志、《联合国家宣言》内容等三个方面。我在三维目标设计中拓展延伸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两个方面。对于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结果,以及联盟建立的前后各国关系的变化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的学习过程,从而进一步拓展延伸正确的价值取向。很显然,本节三维目标设计的充分考虑到本课标内容相关的纵横向联系,也考虑到本课标在现实热点生活的视角和应用。
这样做:
1、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有利于拓展课堂有效教学的空间,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进而引发学生持久兴趣和积极思维,提供了引擎和发动机。
2、更能够通过过程的分析进一步达成情感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这一点非常符合新课标“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这一要求。
3、为教学过程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为课堂教学的严谨性、时效性、与拓展延伸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依据。为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也定下了拓展延伸“度”的把握问题。
(二)课堂教学过程与管理的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的拓展延伸说到底就是基于教学问题和问题教学的拓展延伸。三维目标搭建好的拓展延伸方向和思路如何在课堂教学换届中实施,最常见和最有效的莫过于史料的拓展延伸设置和相关问题的预设。史料的选择往往是为了问题的设置为标准,而问题的设置以三维目标的拓展与设置为依据。这样就为史料的选择以及史料的拓展延伸定下了基调,不至于迷失方向、提问失当等现象的出现。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取设身处地的态度和给予同情之理解的原则去认识和分析[vi]。实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是就是“情景再现”,如此学生才能在过程与方法实践中提高能力和升华价值观。根据史料来拓展问题,衍生新的触须,从而开启学生持久思维和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引擎和发动机,这是有效课堂拓展延伸的中心环节。
问题的拓展延伸教学是以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解答问题模式,还是教师提供相关的史料,学生阅读史料产生问题、学生探讨问题、以至于最后解决问题的模式,要依据学情而定。前者可能便于操作,但落实最终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养成等三维目标方面,有效性要低一些。笔者倾向于后一种模式,尽管后一种模式操作起来比较难,特别是中途接手的班级,特别是学情不同的班级,但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尽管实施起来比较难,但确实是真正解决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养成创新能力,落实目标有效达成的最佳途径。
下面还以两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教学设计片段为例,谈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拓展延伸。
1、导入设计
【例】:慕尼黑会议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大臣说: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从慕尼黑会议中得到什么好处,但我可以肯定的说,我们不是最后的受害者。
方式一:师提出问题“能否举例来验证捷克外交大臣的话,变成了铁的现实?”学生回答。
方式二:师提出问题“上述材料能提取那些有关的信息?”学生探讨后提出观点和问题,再解答。
【设计意图】:补充上述材料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当时推行绥靖政策的不仅仅是英法,还有美苏,这就为下面即将引出的美苏英法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做好了铺垫,增强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又开启了学生的严密性思维。
【例】老师提供拓展材料:德国突袭波兰时,英法德做法,美国的态度、苏联的如意算盘等史料,法西斯德国秋风扫落叶般席卷西北欧。
方式一:老师问“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方式二:老师问“上述材料,一句话概述上述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
2、新授课设计:
【例】出示拓展材料创设情境。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与之抗衡。”
方式一:老师问“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指的是什么?”
方式二:老师问“如果你是罗斯福,说说你说这句话的用意。”
【设计意图】:通过引用罗斯福的这句话,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感知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某种必然性,从而培养学生任职特定历史背景下,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展示《联合国家宣言》内容
方式一:老师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有何重大意义?”
方式二:请同学解读《宣言》内容以及内容背后预示结果。
【设计意图】:设计上述问题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面临共同困境和挑战时,合作的必要性。同时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正当合作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合作的可行性。
【例】(问题拓展)回顾绥靖政策实质并解读下列材料: 1941年6月22日晚,丘吉尔发表演说: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和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保家卫国的事业就是全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方式一:老师提问
(1)、丘吉尔等在外交关系上同苏联发生怎样的变化?
(2)、这种外交关系的变化带来怎样的影响?有何启示?
方式二:比较后,看哪一组提的问题最符合本材料信息。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促使了日后英法美等国和苏联在发法西斯问题上的一致性,并最终促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也表明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共同的敌人是可以联合的。
【例】(进一步拓展延伸),展示材料:全球化背景下发生了经济危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迅速抬头,他们借助美国的暗中支持,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事端,导致亚太地区不稳定地因素增加。如何看待美国和日本在钓鱼岛等亚太问题上的这种合作行为?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是不正当合作。其结果只会导致日本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和麻烦,危及到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也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现象和历史实质的分析,对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取向。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实践证明:相同的材料拓展,两种问题的设置,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对于建立在学情与目标拓展情况的分析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尽管方式一,似乎是一问一答的“行为教学”,远比不上方式二,那种建构主义教学的效果。但总体上都能体现拓展延伸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课堂实践过程中,对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容易产生生成性问题,要求老师课堂预留的时空更大一些,对老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方式二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但不管怎样,我觉得热闹一点,甚至是乱一点的课堂总比闷一点的课堂好!学生思维活动总比思维休眠好!
记得杨振宁教授在回答记者问及中国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学者能获得诺贝尔奖时,他做了一个似乎不相关的回答:“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不善提问题、不愿提问题。” 这句看似不相关的回答,让人深思和倍感沉重,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尝试营造一个良好的“问题式”课堂、大胆创新,以培养更多的有创新能力的当代中学生,应是现时所有老师的职责。
3、教学评估和质量评价的拓展延伸
这是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最后一环节。是对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达成情况的评估与验收,为指导今后的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提供数据上的支持改进依据。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评估以命制检测题的拓展延伸为主要方式。
“检测”作为有效“评价和问学”的一个环节,而问题的拓展延伸其实就是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延伸。这一点也非常符合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注重历史知识的多领域、多层次的纵横向联系”这个要求,也是未来命题的发展趋势。然而,如何处理好检测题的“问题和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体现检测中“问题”的基础性、提高性、多层次性、多角度性等要素,以实现检测的信度和效度,最终为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评估与检测提供第一手资料呢?
笔者从事多年的初中毕业班备考工作,一直尝试将检测题中的“问题与拓展延伸”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笔者再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相关的合作与对抗话题为例,谈教学评估中的拓展延伸。
【例】大欧洲一直是欧洲政治家的理想。之前,有人试图用武力实现大欧洲的理想。然而历次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以及后来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让欧洲一些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才清醒的认识到欧洲国家必须走正当的联合之路,才能实现大欧洲的理想,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列举两个试图以武力实现大欧洲理想的欧洲人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主要国家分别参与了相互对抗的两大军事集团。请写一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对抗性军事集团名称。并说说这些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
(3)材料中的联合之路指20世纪60年代的西欧国家成立了什么组织?该组织建立的主要倡导国家是哪两个?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成立对于世界发展的积极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欧盟成立后,成员国公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4)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设计意图】:以合作、对抗、正当合作与非正当合作为话题,结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这一教学片段的三维目标进一步将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的问题题目化,实现巩固与检测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双重目的。即实现了相关课标的纵横向联系,也实现了从历史到现实的拓展延伸。既启迪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合作、正当合作、对抗等话题,又运用史实进一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历史与时事热点之间的拓展空间(美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非正当合作及危害)。达到三维目标检测的目的。
四、课堂拓展延伸教学存在的不确定性
(一)注意度和量的问题。
一节课的容量过大,拓展延伸的内容多了,尤其是与课标相关的历史纵横向拓展延伸,这样的拓展延伸显得理性、枯燥,容易引起学生既有知识与新学知识的交叉干扰,容易引起“动听型和视听型”学生学习的疲劳感,导致学习注意力和积极性的下降,降低了课堂拓展延伸教学有效性。
(二)注意班级情绪的调控问题。
情绪调控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效率。这一点在“拓展延伸型”的历史课堂尤其重要,在涉及一些热点问题的拓展,比当时的如朝鲜半岛危机问题、金融危机问题、黄岩岛、钓鱼岛等问题等等,辅助的视频和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容易引起学生的兴奋情绪。有的学生在没有弄清楚老师拓展延伸这类问题“目的”的前提下,情绪一下子就高过了头,冲淡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偏离了拓展延伸的初衷,中断了本来连贯的学习思维。降低了拓展延伸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调控好拓展延伸教学与上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今后进行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当今社会需要创新精神,创新无疑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发现新问题的过程。创新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它的普遍性原则要求必须从学生抓起,所以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而“情景再现的史料拓展及问题的拓展延伸”是目前公认为学校历史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之一,而被众多教育者认同。尽管有效拓展延伸的探究还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实践。但我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和纠偏的过程中,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会越来越多的被广大同行认可、践行。
拓展延伸题的特点篇五
《咬文嚼字》、《木叶》拓展训练课:
咬“名”嚼“字”教学设计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
王凤林
学习目 标:
1、学习“炼”字:根据思想感情、语言环境和情境选择字词。
2、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咬嚼出自己和同学名字中所蕴涵的意义。
3、用语文解读生活,培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
4、培养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学习重点及难点:
1.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咬嚼出自己和同学名字所蕴涵的意义。2.用语文解读生活,培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学习时数: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份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炼”字训练
揣摩下列各句中括号内外动词意思的区别
1.清晨,走在上学的路上,有雾吹(涌、飘)来,打(浸、洇、沾)湿了我的衣裳。
吹:有动感,一般表述。涌:有气势,表现出浓重感。飘:给人轻柔、飘渺的感觉。
打:一般性表述。浸,表现现浓重感、潮湿感。洇:表现出浓重程度和潮湿感较低。沾:表现出轻雾的轻飘状态。
2.这儿的草丛里有许多小虫,周围树上的鸟儿飞(落、冲)下来,你争我抢地吃起来。
飞:有“从远处飞过来落下”的意思,属一般性表述。落:从近处飞落下来。冲:从近处快速飞下来,有一种抢的状态。3.“某某用(甩)刀杀人。” 用:有故意性、目的性。甩:有无意性、无目的性。4.晚秋到了,树叶落(飘、飞)到马路上。
落:一般性表述,树叶已落地或即将落地的状态。飘:从上向下,落到人身上下时的状态。飞:即高又远的状态。5.“我推(撞、搡、碰、打)了他一下。”
推:有故意性,但程度轻。撞:有故意或无故意,程度较重。掇:有故意性,且态度不好,但程度不重。碰:一般指无故意性,程度比“推轻”。打:有故意性,程度重。
二.姓名的意义
1、姓名是一个人的符号,是人个体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2、姓名中体现宗族的意识。
3、姓名中包涵着家长、家庭和自己的愿望、理想和希望。
通过联想和想像,解读自己和他人姓名中多重的、不确定意义。
例:领弟,父母喜欢男孩,希望她能够带来一个弟弟。
胜男,虽然是女孩,却希望超过男孩。
文革,出生于“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6年,有“忠于”与“纪念”的意义。为国,体现爱国思想。
国庆,生于十月,有举国同庆之意。搬生,搬家时所生,有纪念搬家的意义。
青莲,父李姓,母白姓,合称“李白”,而诗人李白号青莲,故以青莲名之。
杨洁箎,属虎,男性,均有威猛之寓意和特点,为减其猛而取折中,故“虎”字头上拦一字“竹棍”戒其猛也。
三.想像训练:将姓名变成有情景的对联
某校有二百多名教师,以这些教师姓名为素材,创作出一副春节对联: 曲映雪
李开良 马迎新
赵凌云
张红梅
尚春燕„„从中筛选这些教师姓名,对出对联: 红梅映雪迎新岁 春燕凌云开良辰 通过联想和想像,让名字变成有情景有情趣的对联。四.联想意义的运用
文字→联想→想像
↓ → ↓ → ↓
姓名→词语→文章
例:关于“烟”的联想、想像意义
1、本义:燃烧体所释放出的物质。
2、联想和想像的意义:
a.燃烧弹、鸦烟榻、庙里焚香;
b.依依墟里烟;
c.杨柳万条烟;
d.烟光凝而暮山紫;
e.蓝田日暖玉生烟。3.联想、想像的特性 多样性 变化性 模糊性
五.联想训练:擂台挑战赛
1.挑战自己:用自己名字联想出成语或熟语 2.挑战同学:为同学名字联想出成语或熟语 高二.五班同学姓名: 殷晓璇
宋丹华
张驰
韩洪伟
陈健
于敖
李国斌
孙正涛
田馨
付美宝
刘林
刘静
谢春喜
屠艳爱
王欣 仝美美
周静
兰旭
薛博文
钱家羽
戴骏
高祥坤
于洋
陈琳
芦雪松
左玉伟
刘健
刘雅楠
任俊
任昉
注:可以用谐音。以联想出的成语多少积累记分。由作文课代表记分。高二.六班同学姓名: 李秀玲
乌仁沁
姜津
刘桐磊
曹原
曹杰
孔萌萌
杜文静
刘婷
王皓亮
李宇
刘鑫 高晓杉
张瑞茗
刘骏
杜安琪
金倩
陈勇
夏学涛
任鸿旭
李智
王子健
刘彬
王盼
范朝然 唐宝琪
赵甜
郭文君
徐琳
刘小芳
张丽华
李竹青
(注:可以用谐音。以联想出的成语多少积累记分。由作文课代表记分)。
例:张驰同学——张驰有度。
仝美美同学——和和美美。
刘彬同学——彬彬有礼。
徐琳同学——琳琅满目。
„„
六.说出同学姓名中所蕴涵的各种相关信息
1、与动、植物相关的信息:
刘林
兰旭
芦雪松
刘雅楠
张驰
钱家羽 戴骏
田馨
刘桐磊
孔萌萌
高晓杉
张瑞茗 刘骏
刘小芳
李竹青
任鸿旭
2、与山水、日月、天地相关的信息:
孙正涛 于洋 殷晓璇
韩洪伟 任昉 兰旭 高祥坤
姜津
曹原 夏学涛
李宇
张丽华 王皓亮
3、与四季、景色相关的信息:
宋丹华
谢春喜
付美宝
屠艳爱
仝美美
芦雪松
于敖
夏学涛
刘小芳
4、与相貌、品格、心情相关的信息:
陈健
刘静
王欣
周静
刘健
任俊
刘雅楠
王欣
曹杰
李秀玲
刘婷
杜文静
金倩
陈勇
王子健
刘彬
李国斌
赵甜
乌仁沁
范朝然
王盼
5、与金玉财宝相关的名字:
殷晓璇
付美宝
陈琳
左玉伟
钱家羽 李秀玲
刘鑫
杜安琪
金倩
唐宝琪 徐琳
6、与文才智慧相关的名字:
薛博文
宋丹华
李秀玲
曹杰
李智
郭文君 七.当课训练:乘着汉字的翅膀飞翔
(一)根据某位同学姓名联想词语、成语或其它信息,展开想像,口头作文。老师下水口头作文:
正“名”
鄙人王凤林,在本校工作十余年,与诸位相交甚厚,然时有人将凤林之“凤”误写为“风”,于是余有叹焉。
“凤”,鸟中之王也,繁体为“鳳”,简体从“又”。“鸟”为奋飞之禽,“又”为举手之形。若写“凤”为“风”,则相去甚远。“风”乃“風”也,有虫化甬,无翅难飞。“又”“乂”不同,“又”是举手赞同,“乂”为否定标志。吾非完人,错误难免,然尚未到不可救药之时,望诸君莫作全盘否定。
改“乂”为“又”,举手之劳。思之殷殷,望之切切。余亦努力治学从教,发光发热,彰显名姓,不枉为诸君之契友也,不枉为学校过河之卒也。
八.作业:乘着汉字的翅膀飞翔
(二)根据自己姓名联想词语、成语或其它信息,展开想像,写出有文采有文化底蕴的片断。(写在随笔本上)学生文章(略)
王凤林 :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教师。原省级学科带头人,现为塘沽首席教师。
出版《青春的辙印》《追寻教育的快乐》《语文高考复习40练》《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单元训练》等多种专著。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烟台道3号 塘沽一中 邮编:300450
手机:*** 电子信箱:62721@
上一篇:2023年开文具店赚钱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