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神曲读后感400字 神曲读后感1500字篇一
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尔斯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
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贝娅特丽丝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
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
《神曲》中种种惊心动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狱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灵的三个头的恶犬猞拜罗,飞翔于自杀者树林之上的人面妖鸟,长着三副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庞大无比的翅膀的地狱王,满身污血、头上盘着青蛇的复仇女神,在但丁的笔下,寥寥几笑,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他们不只是高度写实的艺术形象,而且出色地烘托了地狱各个特定环境的氛围。
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例如,地狱里的幽灵遇见陌生来客维吉尔和但丁,惊奇地盯视着他们,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缝凝视针眼一样。形容枯瘦的幽灵两眼深陷无神,好像一对宝石脱落的戒指。在魔鬼卡隆的鞭打下,幽灵从岸边跳进地狱界河的小船,好像秋天的树叶一片一片落下。
在但丁的《地狱》里有这样两句诗:“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当我们做某一件事,你认为正确,而遇到种种流言蜚语,种种舆论偏见的时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但丁的《神曲》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值得千古传诵。
神曲读后感400字 神曲读后感1500字篇二暑假一个狂风骤雨、雷电交加的下午,我终于小心翼翼得买回一本巨著。神曲,一个比那天地混沌的下午天空中的霹雳还要如雷贯耳的名字;神曲,一个使古今中外多少诗人、文学家和评论家都为之惊叹的名字,此刻,赫然镌刻在我的眼帘上。
其实早就听闻这个大名了。据说,一个人如果能啃下《神曲》,这个人的文学水平就得到了一次飞跃。我也曾有幸一窥它的凤毛麟角,只不过到了这个暑假,才真正有机会坐下来,细细地去品尝。
拿破仑说过,统治世界的是想象力。
那么,《神曲》首先是一部极具想象力的著作。它讲述了作者但丁年轻时的恋人贝娜特丽齐托伟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带领但丁游览地狱与炼狱,最后恋人出现,带着但丁升入天堂、谒见上帝的故事。试想,有谁拥有这样的胆魄、气度和笔力,来毫不费力地描写从地狱到天堂的场景,把那一个个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鲜活地安到自己的故事中?
《神曲》,让我想到了《离骚》。同样是被迫"去国怀乡"、"忧国忧民"的作者,同样是变幻莫测、天马行空的故事,同样是宇宙玄黄、神话历史的背景……这其中有太多的相似与巧合。也许这不是巧合,因为那种超凡脱俗的想象力,那种能像五指山般压住你的心灵并使其震撼的想象力,注定只属于但丁和屈原、李白和苏轼,还有以毕加索和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
但是在但丁的文中,有一点,必定使他远远超越其他的迁客骚人。
那就是博爱。这也就是这本书为何能成为以人文主义为引导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但丁将他毕生的心血倾注于对已故恋人那种"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博爱中,倾注于对惨遭蹂躏的故乡的博爱中,倾注于对历经苦难的世间人寰的博爱中,更倾注于对信仰和全人类的博爱中……倾注于博爱,那被后世如卢梭和孙中山等巨人所广为传唱的博爱。
博爱,摈弃了所谓的"阶级斗争",对"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荒谬不屑一顾。它,融化了民族与民族间的坚冰,将思想的光芒播洒到这个充满战争、火焰和鲜血等诸多苦难的世界和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神曲》的最后一句正是: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
终于有幸拜读这部大书,我的灵魂也随着但丁的足迹一步一步地升华。我知道,我并不能咀嚼并读透它,而且永远不能,哪怕是里面的一句话。我只能囫囵吞枣。但即使如此,我也已从中汲取了能量。
为但丁用他故乡意大利的咏叹调谱写的这部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而高歌,为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拍案,为那种人文主义而击节,为它在历史上的地位而侧目,更为那种横贯天地间的力量而赞叹!
神曲读后感400字 神曲读后感1500字篇三
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古代新纪元的开始,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记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毕生的教训包含恋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应其中。《神曲》的外壳固然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事实为题材。诗人与亡灵念叨的是国度的兴衰,听他们倾诉本人的悲苦哀怨,揭穿他们的丑行劣俗。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基础情节架构看似简略: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际,罗马诗人维其略受贝亚德之拜托,率领但丁穿过地狱、净界。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功臣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遇不同的处分,另一些罪人则在净界里尽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亚德呈现,接替维其略的向导位置,在迫使但丁对自己的差错作一番告白后,亲身领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后终于见到上帝。
在但丁的笔下,《神曲》中的地狱是意大利现实情形的映射,天堂是人类幻想到达的净界,炼狱则是人类从现实走向净界时所必需阅历的苦难。但丁盼望人能意识本身的罪行,改过自新,去达到感性天堂的净界。
和很多中古文学作品一样,《神曲》除了字面的意思外,还有寓言的意。“从字面说,《神曲》的主题是逝世后灵魂的状态;从寓言上说,主题就是人凭自在意志去行善行恶,理当受到公平的赏罚。”然而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诗和其中各局部不是为思辨而设的,而是为可能的行动而设的;假如某些章节的探讨方式是思维的方法,目标不在思辨,而在实际行为”这里断定了他写《神曲》是为了影响人的实际举动,就由于如斯因此存在强烈的政治偏向。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普遍地、深入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他一方面感慨意大利的决裂和局面凌乱,悲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个倡寮”、“意大利各城市充斥了暴君”;他也严格谴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裁减权势,竟不来意大利行使天子的权力,“放任帝国的花园荒凉”;尤其对教会的揭露跟批评尤其尖利。他震怒地叱责教皇贩卖圣职的罪恶,“你们的贪心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地步,把好人踩在脚下,把坏人选拔起来。”其代表人物就是庞尼菲斯八世,因而但丁多处揭露他的罪行,并借犯贩卖圣帜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灵魂之口,当庞尼菲斯八世还在世时,就发布他必定要入地狱。
至于《神曲》对现实的揭露方式,个别是透过人物形象进行的。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对象大都是透过历或当代的有名人物。如用号称第一代教皇的圣彼得揭露教廷的腐朽;用法国卡佩王朝的始祖休?卡佩检举腓力四世和其它后裔的罪行;用教皇尼古拉三世揭露他自己和他的后继者庞尼菲斯八世和克力门特五世的罪行。因为但丁信任,只有通过的人物和事件,才干感动人心,促使改造早日实现。也因此《神曲》所塑造的各类型人物,大都性情赫然,栩栩如生,构成一座丰盛多姿的人物画廊,这在中古文学中是无与伦此的。
对于《神曲》的造诣评论部门。有人认为《神曲》的两大因素便是爱情与政治,但丁的写作念头亦在歌唱贝亚德而作的。但是咱们透过《神曲》的细节所表现的高度技能来看,它的重要成绩还在于高度概括和综合性。但丁看到祖国绚丽的河山,接触社会各国阶层,加深了爱国思维,丰硕了生活经验,视线从佛罗伦斯扩展到意大利全国乃至全部宗教世界。
他看到意大利和整个欧洲处于纷争、混乱的状况,摸索了祸乱的本源和拨乱反正的道路,意识到自己担当着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给意大利指出政治上,道德上振兴之路的历史使命。以为自己作为一个诗人,就要通过创作一部有宏大沾染力的作品,能力实现此一使命。因此这部作品把诗人内在的生涯经验、宗教热忱、爱国思惟和政治文明方面的重大问题;把历史的和现实的、古典的和宗教的因素融会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一点上,《神曲》确切是十分胜利的。难怪艾略特在他的〈但丁论〉中声称“但丁与莎士比亚平分了现代的世界,再不第三者存在。”“莎士比亚表示出人类感情的宽度,而但丁表现出的高度和深度。”
神曲读后感400字 神曲读后感1500字篇四
有一种说法是,一本书的序几乎就提炼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写读后感就是先看序。抱着这样的想法于是我翻开了《神曲·地狱篇》译本序,却发现其实这篇长达27页的序更着重于刻画一个立体形象的但丁。
现在脑海中的但丁,应该是一个眼神坚定,有硬朗的脸部轮廓,却又有因当骑士而留下的伤疤的迷人意大利男子吧。他有政治理想,对黑暗现实不满,对理性的初识,肯定意大利俗语的作用,用文学作品来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等等,这种形容怎么好像很熟悉,让人怎么能不想起我们更为熟悉的鲁迅先生。他们同样处于黑暗混乱的时代背景之下,他们同样探讨民族的命运,探讨时代的发展,两个人在时空上虽相差了好几百年,但思想上却有出奇的一致性。鲁迅先生应该是多少有受到但丁的影响吧,虽然他曾说:“在年轻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但丁。”在当时黑暗的时代背景下,他一定也想起了《神曲》中所提到的地狱。
传说中的“地狱”、“净界”、“天堂”是个什么形状?住着什么样子的灵魂?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谁也不明白,但丁则通过自己的想象作出了回答。
诗中的“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内分九圈,罪恶的灵魂便分布在九圈中受苦,越向下,罪孽越深。在但丁想象中地狱入口处在北半球,以耶路撒冷为顶点,直插入地心。在地狱最深处住着反叛上帝的魔鬼——撒旦。那儿有一条狭窄小路,可通往南半球。故但丁从北半球进入地狱,而从南半球出来。
“净界”在但丁想象中是在南半球的海中,那儿人是不能去的。净界是一座可分七层的平顶山。这是灵魂洗涤罪孽的地方,只有在净界洗涤了人类七种罪恶:骄、妒、怒、惰、贪财、贪食、贪色之后,才是纯洁的灵魂,才可进入天堂。净界由底层到上层均有阶梯相通,岩石小径崎岖难走,越往上越狭(与地狱相反)。但丁和贝亚德在山顶——“地上乐园”相会为全诗高潮。
“天堂”在传说和人们想象中,没有但丁设想的天堂复杂。但丁把天堂分作九重,天层越高,居住在那里的灵魂越纯洁。每重天都是透明的气体和光,神的形体是看不见的,他们只是一片光明。在九重天之上有一天府,为纯洁灵魂居住地,称为“幸福者的玫瑰”。但丁的天体学说是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各大行星都是围绕地球转的(其中包括太阳),这是错误的。它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宇宙以太阳为中心的学说相矛盾。通过想象,但丁把宗教的信仰具体化和形象化了。
《神曲》从头至尾都充满象征的意义。一般认为:开头的黑森林象征着中世纪政局的黑暗。狮子象征残暴的封建统治者,豹指逸乐好财的政治野心家,母狼指贪婪的教会,也是罗马教皇的象征。维吉尔对但丁说:“你应当另寻一条出路;因为那只母狼决不让一个人经过那里,除非把它杀掉。它的性质非常残酷,肚子从来没有饱足的时候,愈加吃得多,反而愈加饥饿。”这和但丁一贯反教皇的思想是一致的。同时母狼是罗马城徽的标志(相传罗马城始祖罗姆鲁斯是母狼乳大的),加上教皇住在罗马,但丁用母狼暗指罗马不无道理。
维吉尔是人智(理性)的代表,贝亚德为神智(信仰)的化身。“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净界”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幽明三界的旅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之境的发展过程。
上一篇:最新海底两万里第二读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