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
(十八):应变篇
网络上经常有老师问我,班级里有学生学习差,行为规范差(即所谓的“双差”)怎么办?恨不得我立即教他一个方法,他好马上去做。对我来说,这实在有些勉为其难了。自古以来,熟读兵法的人何其多也,可是能带兵打仗百战百胜的将领又何其少也。而类似赵括、马谡这样只会纸上谈兵、照搬兵法的人导致失败的例子随处可寻。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他犯错误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是破坏纪律,有些人是因为心情郁闷,偶尔为之;有些是因为自制力差,明知故犯;有些是因为有类似多动症这样的生理或心理疾病,无法自控;还有些则可能是为了引起老师或同学的注意,而选择了错误的方法;甚至有些是由于对老师心存不满而故意跟老师对着干,有备而来的。你如果只是很模糊地问我学生上课违反纪律怎么办,没有场景,没有前因后果,你让我怎么回答?不过如果实在有人问得紧,我倒是可以告诉他一个“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个“灵丹妙药”只有四个字。
我曾经看过一个香港的电视连续剧,是讲消防队员的生活的。教官在培训消防队员时问他们一个问题:如果看到在一个斜坡上有一辆原本停止的大卡车正在缓慢下滑,该怎么办?学员们说出很多答案,如往车轮底下填东西,找几个人到车尾把车顶住,把车窗打破拉上手闸等等,教官都摇头否定。末了,教官说,有一个四字的办法,你们回去想吧。第二天,一个消防队员在路上猛然发现了教官问他们的场景:一辆货车正从斜坡慢慢地往下溜!他连忙冲上去,先自己用身体去把车抵住,但根本无法奏效;又跳到车前,打破驾驶室玻璃,去拉手刹,才发现手刹已经坏了;想找锲状物塞到车轮下,但一来车在移动,二来环顾四周,竟一下子找不到东西。眼看着下坡不远处有一辆停在路边的油罐车,货车很可能与之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教官赶到。他迅速爬到货车上,货车上装了一些木板箱子,教官以飞快的速度把这些箱子往车后的地面上连踢带扔,箱子落地后以各种角度叠在一起,最终自然形成了锲形木块,在货车即将与油罐车相撞前阻止住了货车。惊魂未定的消防员问教官,您昨天教我们的四字方法是什么?教官长出一口气说,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方法,就是“随机应变”四个字啊!
在战场上,随机应变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有时一场战争的胜负可能就因为一个小小的决定。举个近一点的例子:一八八五年三月,清军与法军在镇南关发生激烈冲突。偏将张春发奉命带精兵数百人巡哨侦察敌情,行至一片大树林,突闻前方人马喧腾,号角声阵阵,原来是二千余名押解大批武器弹药准备去镇南关增援的法军正在行军。张春发等人很紧张,慌忙躲入树林中藏匿。没想到法军在穿越森林一半时,人困马乏,同时也害怕清军的埋伏,便停下来休息调整。清军藏了很久不见动静,以为法军已经通过,便急驰而出,想速回军营报告,不料冲到一半,正与法军迎面相遇。清军既惊且惧。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张春发对士兵说:如果我们逃命,法军有枪炮,我们很可能没有活路,其实法军也不知我方虚实,他们肯定也很胆怯狐疑,不如趁他们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之时突然进攻,杀他个措手不及,说不定我们可以生还。说罢领军向法军突击,与法军展开肉搏战。法军大乱,以为果然中了清军埋伏,一时间又不知道清军多少人,短兵相接中法军枪炮无法施展,死伤惨重,纷纷丢弃枪支弹药而逃。镇南关前线的法军闻知增援部队已溃逃,武器尽为清军所得,顿时军心大乱,遂亦败逃镇南关。这便是近代史上有名的“镇南关大捷”,清军之所以取得最后胜利完全是因为偏将张春发的随机应变。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是变化的,教育场景也是变化的,教育者也各不相同,因此,更加不能照搬条条框框,搞本本主义,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即使是好的理论也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必要的地方要做一定的变通。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好东西,但到中国来也得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在中国完全行不通,毛泽东是个善于随机应变的高手,他马上就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及时调整,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终取得了成功。红军中的将领也都掌握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这个精髓,比如刘伯承就这样总结刘邓大军的所向披靡:“没有别的秘密。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了算数”。既粗且俗的一句话,竟然是制胜宝典!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如何才能成功地应变呢?
首先要明确目标。当情况发生改变,需要作出反应时,教师要保持清醒头脑,要时刻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现代社会人的精力太容易分散,在经历一系列变化之后,很容易忘了自己原来的目的是什么。比如说在面对一些后进生时,我们有些老师的粗暴态度就不太可取,那样的做法只能使这个学生更加厌学,更加没有好转希望。虽然这些学生的做法和表现可能让老师很失望,但教师的目的是要教育孩子的。(班主任 www.banzhuren.cn)即使不能把他教育好,也总不能把他教得更糟吧。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解决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碰到过一些极端的例子,教师与学生反目成仇,教师对某学生恨之入骨,处处让他为难,学生自然也与老师针锋相对。这样就偏离了初衷,教育成了泄个人的私愤了。
还有些教师目标也很明确,但是不太正确。比如只看重分数,其它一概不看。在这样的目标下,可以灵活机动的余地就很小了。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他要批评;作业质量不高,他要批评;考试成绩不好,更是没什么好脸色给学生了。我以前看到过一个例子:一名数学教师在准备给学生上课之时,突然发现学生们被窗外吸引了,原来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教师当机立断,决定暂停上课,带着学生到室外去欣赏雪景。对于教师来说,虽然这节课受到损失,但是与学生的距离却一下子拉近了。学生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反而激发了学习的动机,以后对待数学的态度有了改变,数学成绩反而提高了。还有一个例子: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一只小鸟突然飞进课堂,惊叫着,在教室里乱飞乱撞,学生的注意力全被飞鸟吸引住了。玻璃窗外有防护网,小鸟一时又飞不出去。老师见状,灵机一动,说:"唉呀,这只鸟真漂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第二节课我们写一篇关于这只小鸟的作文好吗?"于是一堂生动的观察课开始了。在这两个例子中,教师的随机应变都建立在教师的正确教育观、学生观的基础上。因此他们有正确而长远的目标,而不拘泥于一时一事。
其次要判断形势。当形势发生变化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判断。要判断原来的计划是否仍然可以实施,如果情况不是很是很糟,那么就不要做什么改变。如果情况急转直下,那么便“计划不如变化快”,随之而变。上面的两个例子中,教师都有一个判断形势的过程。学生被雪景或者小鸟所吸引了,教师如果按照原来的计划授课势必收不到效果,因此需要作调整。
判断形势的过程是复杂的。教师需要做详尽的分析。比如有这样的一个场景:教师上课上到一半时,发现有学生在课堂上趴在桌子上。那么教师马上要做分析,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学生一贯表现不佳,上课从来不认真听;二,学生平时表现很好,可能是昨天晚上睡得太晚,上课时太困了;三,学生身体状况不佳,也许正忍受着肚子疼呢。当然可能还会有其它一些原因,教师要及时做出判断,究竟是属于哪一种情况。试想,如果是第三种情况,教师不加判断分析,还对学生大加指责,该是多么的愚蠢哪!
最后要做出决策。这个决策要马上作出,正确的决策是建立在正确的形势判断基础上的。数学教师觉得带学生出去欣赏雪景能改善师生关系,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于是决定带学生出去玩;语文教师觉得让大家感兴趣不已的小鸟是一个求之不得的作文的素材,于是马上改变计划,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小鸟,第二节课写作文。这都是随机而作、因势利导之举。
决策一定要考虑后果。有些愚蠢的决定就是因为只顾眼前,不顾后果而作出来的。有教师盛怒之余把学生赶出课堂,但是没想到下课之后学生不见了。于是拼命找,一时又找不到。那种焦急的心情真是一种煎熬啊。这种决策就是只解决眼前的课堂问题,而不顾后面的事情了。要是眼光更放长远一些,学生即使在找回之后,经历了这件事情,教师也就很难再有效地与学生做沟通,更别说实施什么有效的教育了。再看另一个成功的随机应变的例子:某班教室里曾多次出现丢失钱物的现象,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要求大搜身,有的指名道姓要被怀疑人作检查。一天课间,A的手表丢了,教室里叫嚷着“抓小偷”。上课铃声响后,班主任走进教室,叫嚷声更厉害了,看来这个问题不解决是不好上课了。班主任把A叫到门口,听她详细讲述了手表丢失的过程。联想以往的情况,B拿走手表的可能性很大。此时,班主任也想整一下B,但又想到,不考虑教育方法,不考虑教育后果,将会造成更棘手的难题。于是,班主任决定采取缓冲的办法。他冷静地说:“同学们,大吵大嚷不解决问题,也违反了学校纪律、课堂常规,请大家安静下来。手表丢失了,可能是有同学藏起手表来开玩笑,也可能是谁拿了手表看时间,还没来得及还给主人,就打上课铃了。我们要给人家时间,让犯错误的同学有一个认错、改错的机会。”这样做不仅给班主任判断是非留有了余地,使学生的偏激情绪冷静了下来,还给拿手表的学生创设了改正错误的机会。课后,班主任真心实意地与B个别谈心,摆出了大家对他的怀疑之处。最后,他终于交出了手表,还交待了班主任不知道的一些事情。班主任按他的要求一直为他保密,后来,B确实也改掉了这个错误。如果当时按同学们的意见风风火火“抓小偷”,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随机应变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这里所谈的随机应变不是耍小聪明。中国人似乎历来头脑就比较活络,善于随机应变。韩国国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彭哲浩在他所著的《随机应变的中国人》一书中就认为随机应变几乎是中国人智慧的“缩写”。但是国人的随机应变往往表现为乱穿马路、乱插队、开后门等不正之风上。我们这里所指的随机应变是一种高素质,是在遵守社会和道德准则下的应变,它需要教师具备一些品质,这些品质在平时工作中可以着意培养。
第一个品质是冷静。在变化来临时,冷静尤其显得重要。诸葛亮所摆空城计是一个绝好例子,在生死悬于一线之际,诸葛亮居然还能坐在城墙上弹琴,而且琴声丝毫不乱,最终吓退司马懿,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品质啊!有一位戴眼镜的班主任新到班级上第一节晨会课时,就发现黑板上画了一个戴眼镜的头像,旁边还写了三个美术字“四眼狗”。这位班主任开始时怒火中烧,额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真想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杀鸡给猴看”。可是,他终于慢慢地冷静下来,控制住了即将爆发的情感。他扫视全班学生后,转身将黑板轻轻地擦干净,然后面对同学,笑眯眯地风趣地说:“黑板上的人头像画得不错,抓住了人物特点。画画的同学可能是为了向我和同学们显示一下自己的绘画才能,也可能是为了考验一下我和同学们的鉴赏能力。但是,不应该采取损伤别人人格的做法,更不应该用骂人的语言作为人物肖像的题目。”这时,学生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画画同学的身上。这位学生脸胀得通红,低下了头。班主任趁热打铁说:“我想这位同学此时一定已经感觉到自己错了,不过不要紧,这位同学可将功补过,把画画才能用在班级板报上。这样既可以表现、发挥和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又可以为班级服务,这该多好啊!”后来这位同学真的成了班上的一名称职的宣传委员,班级黑板报图文并茂,全校有名,师生感情也非常融洽。
第二个品质是敏锐。善于随机应变的教师应该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否则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变化通常都是有征兆的,很少有无缘无故的变故。学生中发生了事情,敏锐的教师进了班级,就能感觉到气氛和平时不一样,然后才会去查问原因。有学生做了错事,但是不敢承认。敏锐的教师只要稍微做一点调查研究,然后说上两句话,然后观察学生脸上表情的变化,就能大概估计出当事人是谁。学生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敏锐的教师会第一眼就能感觉到,进而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怕就怕教师反应迟钝,有些教师喜欢补课,喜欢拖堂,明明学生的反感情绪已经很强烈,可是他还毫无感觉,继续强行把课上下去,结果自然不会很妙。
第三个品质是机智。现在提倡要做“智慧型”的教师,因此教师要表现的机智一些。机智的背后是博学。一个有丰富经验和学识的教师往往表现得更为机智。古代的晏婴就是一个非常善于随机应变的人。他的随机应变更多的表现为机智。比如在《晏子使楚》中,楚灵王处处刁难晏婴,在宴会上,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晏婴却不慌不忙:“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敝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楚灵王自讨没趣,一时无言以对。
随机应变是一条原则,也是一种态度。“不是我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化快”。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随机应变到老。
上一篇:班主任培训材料:如何开好主题班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