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三历史一轮教学计划篇一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湖北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xx年是xx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海南等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1、时间安排: 20xx年暑期—20xx年x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
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
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
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高三历史一轮教学计划篇二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
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
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
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
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
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07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高三历史一轮教学计划篇三
本届高三历史班共有学生76人,其中应届学生70人,复读生6人,应届学生中有艺术类学生15人,班级的人数和艺术生的人数超乎正常,教学和管理难度很大。复读生中只有2人是历史类的复读生,另4人由物理科转为历史科。就高考成绩看,600分以上者2人,600分以下者4人,最低分为501分,整体势力较差。
本届专业班人数多,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针对以上情况,2006届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学校和级组关于2006届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1、认真领会《考试说明》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20xx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着重强调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本届高三历史专业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
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保持前两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可以用增、减、挪三个字概括。
增是指中国史增加了东汉豪强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民族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侵略和加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护法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统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三国轴心的形成等。
减是指新删掉了几次农民起义运动、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殖民的扩张、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经济的发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内容调整了顺序,给人更强烈的印象。例如,《考试说明》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以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主线编排,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世界。美国的霸权政策调整后的顺序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组织的形成、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高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最佳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
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我想师生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重视近两年高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
第三,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
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
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第六,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综合科完成中国历史上下册的教学,并适当进行相应的单元知识串讲。
2、专业班的历史教学本学期完成中国古代史的新课教学和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的第一轮复习,其中下册因时间关系不能完成的部分在下学期开学后一个月之内完成。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对历史事物认知和分析评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专业班全面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同时全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高考的针对性训练。
5、抓好专业班的培优工作,确定典型,重点突破和提高。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适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以及质量跟踪检测,及时批阅和评讲,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
3、很抓学生个案,特别注意加强对尖子生的辅导和后进生的提高。
高三历史一轮教学计划篇四
本届高三历史班共有学生76人,其中应届学生70人,复读生6人,应届学生中有艺术类学生15人,班级的人数和艺术生的人数超乎正常,教学和管理难度很大。复读生中只有2人是历史类的复读生,另4人由物理科转为历史科。就高考成绩看,600分以上者2人,600分以下者4人,最低分为501分,整体势力较差。
本届专业班人数多,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针对以上情况,2006届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学校和级组关于2006届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1、认真领会《考试说明》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20xx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着重强调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本届高三历史专业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
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保持前两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可以用增、减、挪三个字概括。
增是指中国史增加了东汉豪强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民族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侵略和加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护法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统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三国轴心的形成等。
减是指新删掉了几次农民起义运动、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殖民的扩张、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经济的发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内容调整了顺序,给人更强烈的印象。例如,《考试说明》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以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主线编排,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世界。美国的霸权政策调整后的顺序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组织的形成、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高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最佳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
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我想师生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重视近两年高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
第三,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
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
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第六,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综合科完成中国历史上下册的教学,并适当进行相应的单元知识串讲。
2、专业班的历史教学本学期完成中国古代史的新课教学和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的第一轮复习,其中下册因时间关系不能完成的部分在下学期开学后一个月之内完成。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对历史事物认知和分析评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专业班全面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同时全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高考的针对性训练。
5、抓好专业班的培优工作,确定典型,重点突破和提高。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适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以及质量跟踪检测,及时批阅和评讲,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
3、很抓学生个案,特别注意加强对尖子生的辅导和后进生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