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案大班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一些几何图形,你们还记得是哪些吗?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实物.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
老师明确: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现在看到的这些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叫做立体图形. 教师提问:在低年级时我们曾认识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引入:这一单元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先学习对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一)认识长方体的面.
1、教师演示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体的面,并让学生摸一摸.
2、让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再观察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
3、提问:6个面中有没有不都是长方形的情况呢?
(板书: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提问:长方体的6个面还有什么特征呢?(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5、总结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二)认识长方体的棱.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棱.
2、让学生把直尺放在棱上,发现直尺平平的.说明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
3、提问: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想一想,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引导学生把棱分成三组,也可用同一颜色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标出来.数出每组各有4条棱,有3组,一共有12条棱.(板书:有12条棱)
4、让学生量一量每组中棱的长度,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板书: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5、总结特征: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三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顶点.
2、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板书:有8个顶点)
(四)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五)认识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分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3条棱,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
3、教师小结:由于有三组互相平行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我们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指导学生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可让学生把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分别说出长、宽、高,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六)教学识图,发展空间观念.
1、让学生把长方体学具放在课桌左上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启发提问:怎样用图表示出来呢?可同时板书画图.
说明:虚线表示看不见的三条棱,并让学生指出长、宽、高,教师板书.
三、反馈练习.
1、按照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再量一量它的长、宽、高.
2、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3、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4、说出右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①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②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③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④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在长方体的6个面中只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吗?如果其它的面也是正方形,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在线生日祝福网页——带有你名字的个性祝福】
【推荐】下载本网的快捷方式到桌面,以便下次使用。下载本文
教案搜索
范文推荐
【工作总结】 班主任 教师 办公室 财务 销售 【工作计划】 班主任 学校 教学 德育 班级 【工作报告】述职 述廉 社会实践 实习辞职 调查 【党团范文】入党申请书 入团 思想汇报 转正 【演 讲 稿】 技巧 竞聘 英语 节日 教师 爱岗敬业
上一篇:长方体的认识(三)下一篇:长方体的认识(一)
您可以将本页一键:
关于我们| 收藏本站 | 友情连接 |【欢迎投稿】
copyright © 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06060663号|贵宾统计
数学教案大班篇二
第 周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77~78页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学具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边长_×__边长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页做一做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布置作业:做一做关于本节课的练习题。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第 周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题: 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例3,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长+宽)×正方形周长= 宽×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3、给1个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新课
1、出示例3(1)学生尝试完成。(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2)摸摸数学课本的边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1)意义不同。(2)计量单位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课本第79-80页练习。
板书设计:
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14×9=126(平方分米)
教学反思:
第 周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九(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算? 探究新知:
第一题:两名学生量黑板的长和宽,其余的求黑板的面积。第二题:让学生按公式口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三题: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半场是什么意思?
组织学生议一议,是学生明白篮球长半场是指面积的一半,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并相互检查。
第四题:组织学生先估一估正方形手帕的面积,再测量出他的边长,计算出它的面积。在组织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第五题:先让学生根据经验估一估,并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的。再组织在小组中合作量一量计算时要用到的长和宽,然后算一算。并在班上集体交流。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做一做关于本节课的练习题。板书设计: 练习十九(1-5)28×15=420(平方米)教学反思:
第 周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九(6-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算? 探究新知:
第6题:教师指导: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就是求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求围栏的长度就是球长方形花坛的周长。这道题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第七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知道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要求买这面镜子需要多少元,可以先算出这面镜子的面积根据每平方分米的价格是2元,再求出这面镜子需要多少钱? 面积:12×5=60(平方分米)2×60=120(元)
第八题: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么样剪才能剪下最大的正方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第九题: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 要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这个正方形的 边长。
边长:64÷4=16(米)面积:16×16=256(平方米)
第10题: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第十一题: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较三种不同减法,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长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断?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做一做关于本节课的练习题。板书设计:
练习十九(6-11)。
第七题:
面积:12×5=60(平方分米)2×60=120(元)
教学反思:
第 周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题: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课本第82、83页(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指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3米=()分米
()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引入新课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新课
1、探究例4(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3)你发现了什么?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交流(4)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
4、换算
3平方米=()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
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哪个大。
三、综合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a、160平方厘米 b、1600平方厘米
c、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a、48平方米
b、80米 c、80平方分米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做一做关于本节课的练习题。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平方米=(300)平方分米(500)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3)平方米
课后反思:
数学教案大班篇三
来到城市-千以内数的认识
祝阳镇宋庄小学
孙启贵
课 时 1 教学准备
数位顺序器。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3、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千的认识
教学难点 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设想
教学时,先介绍一下本单元“手拉手”活动的有关背景,再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农村学生来到城市看到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引入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巩固数位顺序器的知识 2、100是多少?你能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吗?(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到过城市吗?喜欢城市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到城市去参加手拉手活动,好吗?(三)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数学信息? 做好记录,板书在黑板上(1)一千有多大?(2)怎样写一千(3)三百有多大(4)怎样写三百?(5)……(四)探究新知
1、体会1000的大小
(1)先自己推想1000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2)师提供材料(一本100页的稿纸、一盒200根的牙签、一本500页的书)先自己推想1000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3)全班交流
(4)师利用计数器进行演示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5)师:多少个一百是一千,也可以说,一千里面有多少个一百?(师板书)(6)同桌合作,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在计数器上试着拨一拨。
2、学习写1000(1)你能根据一百的写法推出一千的写法吗?(2)师根据数位表强调1000的写法。
3、自学其它问题(1)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
(2)怎样写三百和八百零八呢?
4、学习数的组成
(1)想一想:125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2)说一说: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125呢?
(3)师小结:125里面有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4)思考:300和808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五)巩固练习
1、(1)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七十八数到一百九十一。(2)、一十一十的数,从五百八十数到七百一十(3)、一百一百的数,从二百数到一千
2、我说你写 3、432、304、840每个数中的“4”各表示多少呢?
(六)当堂达标题(1)
填空 4个百是()。
()个百是一千。3个百、5个十和7个一是()。
()个百和()个一是408.(2)填空
719=()+()+()855=()+()+()468=()+()+()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1000的大小,并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大数的写法和读法,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生活中的大数,并将它写出来好吗?(八)板书:
1来到城市-----千以内数的认识 一千是多少?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 写作:125 读作:一百二十五
数学教案大班篇四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找一找田忌共有多少种比赛方法以及能够赢得齐王的方法。(2)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王。
3、汇报研究分析结果。(1)谈一谈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找的。(2)你有什么发现?(田忌只有一种可以取胜齐王的方法。)
(3)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王?
小结:像同学们刚才这样,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找出来,并从中找到最好的方法,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4、想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结局吗? 师:田忌第一局比赛输了,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他的一个谋士,也就是出谋划策的人,叫孙膑,就像同学们刚才一样,为田忌一一分析各种策略的优缺点,最后找到了这唯一能够取胜的对策,最后,田忌以弱对强,反败为胜。
5、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巩固发散
1、联系课开始的扑克牌游戏 同学的牌: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0、7、5 老师的牌:9、6、3 老师怎样出牌,能够确保自己一定取胜? 小结:在游戏中,能不能找到确保自己一定取胜的方法,非常重要。
2、p106——做一做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大班篇五
豆豆班数学教案
班级:豆豆班人数:32教师:凤先艳 一、二、活动名称:学习分类 设计意图: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知识能力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局限性,同时,孩子早期接触较多的颜色主要是红色和黄色,因为它们色彩鲜艳、对比明显,生活中处处可见,易被幼儿分辨、接受和喜爱。针对这些特点,本活动设计了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大小物品及红绿颜色分类的游戏,帮助幼儿区分大小和红黄色。并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减低幼儿的学习难度,使幼儿在玩中自然感知、理解学习。
三、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不受物体颜色、形状的影响,学习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能够区分大和小;
2.在分清楚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能够区分红色和黄色;
3.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及对分类活动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红绿纸鱼大小鱼缸各一个2、5张作业单
五、活动过程:
起游进教师
2、教师将两个大小不一的鱼缸展示与黑板,然后让鱼儿们自己游回家(教师需引导:大鱼的家在大鱼缸,小鱼的家是小鱼缸)。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区分大小。
3、教师将颜色不一的鱼缸展示与黑板,然后让鱼儿们自己游回家(教师需引导:红鱼的家在红鱼缸,黄鱼的家是黄鱼缸)。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区分大小。
4、把幼儿分成5组,每组发一份作业单,然后把大小不一的红黄鱼分给每组,让孩子自己区分大小、红黄。教师观察并适当引导。
5、教师小结
1、情景导入:教师当鱼妈妈,幼儿手拿鱼儿当鱼宝宝,鱼宝宝跟着鱼妈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