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教案篇一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是?(东半球、北半球)
2、我国的纬度位置是?(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我国的海陆位置是?(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的原因是?(南北跨纬度大——50度)
5、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散落着阳光的原因是?(我国东西跨经度广——60度,5个时区)
6、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多少?(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几?(第三),第一和第二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与哪个洲差不多?(欧洲)
7、我国领土四至,最北在哪里?(漠河县北端)属哪个省?(黑龙江);最南端在哪里?(曾母暗沙)属哪个省?(海南);最东端在哪里?(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属哪个省?(黑龙江);最西端在哪里?(帕米尔高原)属哪个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我国的陆上国界线长多少?(2.2万多千米)有多少个陆上邻国?(14个)要重点掌握的是?(蒙古、俄罗斯、印度、缅甸、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教材4页图上找)
9、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多少?(1.8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几个?(6个)哪6个?(教材6页图上找)
10、我国濒临的四大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国的内海有哪些?(渤海、琼州海峡),琼州海峡位于哪里?(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11、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算起,向海上延伸多少海里?(12海里)
12、我国的领水面积是多少?(37万平方千米);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是多少?(300万平方千米)
13、我国的领土包括哪些?(领陆、领水、领空)
14、我国面积第一和第二的岛屿分别是?(台湾岛、海南岛)
15、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为哪三级?(省、县、乡)
16、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共多少个?(34);其中有多少个省?(23个);多少个自治区?(5个),它们分别是?();几个直辖市?(4个)
17、我国最北的省是?(黑龙江);最东的省是?(黑龙江);最南的省是?(海南);最西的省是?(新疆)。
18、我国面积的省是?(新疆);跨经度最多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多的省是(海南);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哪个省?(青海省);长江入海口是哪个市?(上海),它是我国的工业城市;台湾省隔海相望的省是?(福建);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的省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黄河入海口是?(山东省);临海的自治区是?(广西);我们所在地是哪个省?(四川省)。
19、我国最东部的直辖市是?(上海),渤海沿岸的直辖市是?(天津),祖国内陆的直辖市是?(重庆)
20、记住各省的位置、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用空白图记)。
第二节人口
1、我国2024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多少?(13.4亿),居世界第几?(第一),第二、第三分别是?(印度、美国)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我国的人口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4、我国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143人),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多少倍?(3倍)
5、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我国人口的分界线是?(黑河——腾冲)见教材13页
6、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省是?(河南);最少的是?(澳门)
7、我国人口密度的是?(香港);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
8、人口增长的原则是?(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三节民族
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56个)
2、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3、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
4、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5、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6、汉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是?(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7、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8、以下节目或风俗习惯分别属于哪个民族?泼水节和孔雀舞?(傣族);摔跤和那达慕大会?(蒙古族);集体舞和献哈达?(藏族);长鼓舞?(朝鲜族);喜欢弹奏冬不拉?(维吾尔族)
9、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回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地势产生的影响是?(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带来充沛降水,使大江大河往东流沟通东西交通,产生巨大水能)
3、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见教材27页图
4、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6、我国的四大高原以及其各自特点分别是?(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7、我国的四大盆地中,最北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最南的盆地,最湿润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8、我国的三大平原从北到南,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列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9、天府之国指的是?(成都平原);鱼米之乡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10、我国东部的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丘陵);西部的地形以什么为主?(高原、盆地、山地)
11、号称“世界屋脊”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多少米以上?(4000米)
12、我国第一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高原);第二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高原、盆地);第三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平原、丘陵)
13、我国的高原?(青藏高原);的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平原?(东北平原)
14、全部位于第一阶梯的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祖国内陆的盆地?(四川盆地);海拔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最暖湿的盆地?(四川盆地);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15、我国东部的三大丘陵从北到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
16、我国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17、我国的弧形山脉是指?(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属于什么走向?(南北走向);阿尔泰山属于什么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图见教材23页
18、“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指的是哪个省的交通?(云南)
19、横断山西侧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东侧的地形区是?(云贵高原);巫山西侧的地形区是?(四川盆地),东侧的地形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兴安岭西侧的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东侧的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太行山西侧是?(黄土高原),东侧是?(华北平原);天山北侧的地形区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北侧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南侧是?(青藏高原)
20、五种地形指的是?(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其中占地面积的是?(山地),最小的是?(丘陵)
21、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崩塌、泥石流、滑坡)
第二节气候
1、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情况是?(温差大),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情况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3、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县的北极村)
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有“火洲”之称;我国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其气温低的原因是?(海拔高)
5、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线还和哪些分界线吻合?:①与哪个月多少度等温线吻合?(冬季一月0℃),这条线以北的地区,冬季气温情况?(0℃以下),以南呢?(0℃以上);②这条线还是全年降水量多少毫米经过的地方?(800mm),这条线以北的地区,全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以南的地区在(800mm)以上;③也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也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的分界线。
6、我国从北向南分部的5个温度带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图见教材32页
7、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8、暖温带的水果是?(苹果、梨);亚热带的水果是?(柑橘);热带的水果是?(椰子、香蕉)
9、我国农作物的熟制情况是?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三熟)
10、北方房屋的墙?(厚),原因是?(保暖);南方房屋的墙?(高),且高大宽敞,原因是?(便于通风、透气)
11、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图见教材34页
12、我国年降水量的是?(台湾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新疆的托克逊)
13、一个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14、我国的干湿地区以及对应的植被从东南到西北的分布分别是?(湿润地区——森林,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草原,干旱地区——荒漠)干湿图见36页
1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6、世界上绝大多数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的原因?(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17、造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因素是?(海陆位置)
18、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分布由南到北依次是?(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在我国西北内陆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图见教材38页
19、夏季风的来源是?(太平洋、印度洋);风向?(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夏季风的特点?(温暖湿润);其影响是?(带来充沛的降水),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0、冬季风的发源地是?(蒙古、西伯利亚);风向?(西北风、东北风);冬季风的特点是?(寒冷干燥),对我国的影响?(加剧气候的严寒)
21、在黄土高原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民居叫?(窑洞),其特点是?(冬暖夏凉)
22、在我国南方的湿润地区,耕地以什么为主?(水田),在北方的干旱地,耕地以(旱地)为主,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
23、在饮食中,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
24、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其内有丰富的?(降水);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其内(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25、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大致是沿着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6、夏季风带来的气候灾害是?(旱涝),主要原因是?(夏季风不稳定)
27、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28、“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地形)
第三节河流
1、最终会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它流经的区域叫?(外流区);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内流河),它流经的区域叫?(内流区)
2、我国大多数河流都是?(外流河)
3、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哪里?(东部季风区,即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哪里?(西北非季风区,即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教案篇二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3、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重点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点拨
导入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指的就是我国的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2、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带,少部分位于___带,没有带。
3、我国位于_____洲的东部,东部濒临_______洋,有许多的海岛,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
5、自北向南我国频临的海有海、海、海、海。独立自学完成
团队合作
6、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从所属地区的气温对农业影响去思考)
7、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从海陆位置对国家对外贸易、海洋事业及国土范围的影响去思考)
8、阅读图1.4说出我国四至点
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9、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找出陆上邻国、海上邻国,其中陆上邻国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海上邻国中亚州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___________。
10、阅读图1.5、1.6,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试分析原因。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教案篇三
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黄河的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法:
(1)自主探究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我设计学案了提前发下去,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2)合作交流我采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
教法:
(1)目标重现: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
(2)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展示预习学案,检测预习效果
(3)合作探究,通过做综合题来联系所学的知识,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重难点、易错的、易混的、易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5)巩固检测,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检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导入新课
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3分钟)[引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河水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诗。
[学生展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
(二)(10分钟)[课件出示]黄河探险
[教师]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读图思考。
[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
“动态移入”法首先画好黄河“几”字形状作为文本。
[师]“黄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状?”
[生]像个巨大的“几”字。
[师]鼠标点击动态移入地图上黄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复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4、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自探空间: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却远远少于长江、珠江。
[师]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三)[课件出示]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师]请学生自学课本49—50页的阅读来找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教案篇四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质疑、假设、验证——
3、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
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
质疑、表达法。
1个课时。
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教师评价: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
乘转: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师讲解: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活动: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
教师引导: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讲述: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活动: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自己的问题或观点。
课后作业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教案篇五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难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
(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xx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本节课主要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通过读图分析、探究讨论,大家掌握了读图的方法,理解了我国地势的特点。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教案篇六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北寒南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x疆的吐鲁番。
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依据:a、农业生产的实际;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中的图2.15)
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三熟一个一熟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⑴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⑵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x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p36中的图2、17)
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干湿状况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
植被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多荒漠
3、我国气候特点
⑴季风气候显著: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p39中的图2.21)⑤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⑥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
⑵气候复杂多样:(p42中的图2.26)①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②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4、我国气候的影响⑴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资源极其丰富。⑵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⑶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主要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其中水旱灾害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河流和湖泊
1、众多的河湖
⑴外流河、外流区: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⑵内流河、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⑶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比较:
流域名称占全国总面积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2/3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境外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境外称萨尔温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我国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流区域1/3流入沙漠深处:塔里木河
⑷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①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②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国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2、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全长达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长江与黄河(p48中的图2.32、p53中的图2.36)
长江黄河
长度6300千米5500千米
发源地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
特点呈“v+w”字形,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的河流。
注入海洋东海渤海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口河口、孟津
流经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湟水、汾河、渭河
开发①“水能宝库”,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水电站:三峡、葛洲坝。②“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③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引黄灌溉: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
忧患:①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②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③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的河流。
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治理措施①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②整治河道,退耕还林。(导)
③加固江防大堤。(防)
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水电站。
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4、主要的湖泊
我国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教案篇七
播放由《话说长江》剪辑的《长江之歌》
每每听到这首深情的赞歌,我的心都如同长江水一样汹涌澎湃。长江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时至今日,长江依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长江,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出示板书课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44~49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长江行程万里,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景观图,行走长江,做一次考察旅行,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指导学生读图,明确长江的概况。
1.阅读教材45页2.34长江流域水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2.结合中国政区图,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所在的省份。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长江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干流的形状象大写的英文(v+w),干流全长6300千米,长度居我国第一。
投影“我国主要河流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比较表”,提问,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请学生结合投影资料说明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长江在这三个方面是全国之最,长度最长(6300千米),水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江流量为什么是全国第一?讨论得出结论:长江所流经的地区是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水量大。
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它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被誉为“黄金水道”。那么长江哪些河段的水能最为丰富呢?哪些河段适合开发航运?长江的开发需要我们按长江不同河段进行科学考察,合理开发。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各具特点,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要进行科学地分析,还需借助教材46页2.35“长江干流剖面图”。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目前开发建设了很多大型水电站,请学生阅读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水电站集中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继续读图,请同学们查找长江三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电站的位置。
(在长江干流的形状版图上强调两个水电站位于v和w之间)三峡工程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它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
长江航运(教材46页2.36长江航运图)主要集中在下游,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支流众多,干流横贯东西。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实现“铁水联运”,是当之无愧的“黄金水道”。“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除了使通航受阻外,还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讲解,荆江河段水位高出两岸的江汉平原,河道蜿蜒,水流不畅,容易积水,造成洪灾。荆江河段(教材47页2.37三峡工程和2.38荆江治理图)是长江洪灾最严重的河段,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与蓄水相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水区建库后,可以控制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长江各河段还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板书设计
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运用黄河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教案篇八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
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
五、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板书设计
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
类别面积(亿平方千米)比例
海洋3.6171%
陆地1.4929%
地球表面3.61+1.49=5.1100%
2、海陆分布
类别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海洋南半球西半球
陆地北半球东半球
二、七大洲
1、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
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
3、大洲的大小
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
1、概念:海峡
2、分布
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
4、大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
生:不。是分散的。
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生:阅读、看图e。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板书】2、海陆分布(略)
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
生:我们可以给它们都起了名字。
师:对。
【板书】二、七大洲
1、概念:(略)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生:阅读、讨论、对比,找出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我们了解了大洲的概念,那么把它们分成了多少个大洲?又起了什么名称?
生: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板书】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略)
生:读图f、g、h、i进行分析比较。
【板书】3、大洲的大小(略)
师:通过对图i的比较,七大洲中的大小排列是怎样的呢?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但是从海陆比例来看我们得知海洋的面积比陆大得多,在今天的21世纪里将海洋的世界。
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和置,现在我们又来研究地球上的海洋。
承转: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反过来陆地也把海洋分割成若干块,把海洋分成多少块?
生:四块。
【板书】三、四大洋(略)
师: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海峡?
生:四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
师:对,同学们对课文的预习很充分,那么,这四大洋的名称、大小及特点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思考、讨论、发言。(略)
课堂练习:课后的复习题1、2、3题。
师:示出第1、2题的空白挂图。
生:让学生上讲台填,其余在课本上填。
师:巡视学生填写情况。
师:示出第3题的世界政治地图。
生:自告奋勇上讲台指出划定这些界线借助的地里事物名称。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及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陆地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本空间,海洋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在21世纪里将是海洋的世界。
作业布置:
1、课后查阅世界地图,辨认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
2、收集海陆变迁的证据。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质疑、假设、验证——
3、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
三、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方法:质疑、表达法。
五、课时安排:1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教师评价: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
乘转: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师讲解: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活动: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
教师引导: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讲述: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活动: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自己的问题或观点。
课后作业
小论文:已经发生的大地震和火山爆发
教学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趋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读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3、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精要分析1.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2、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
教学设备与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
活动立意师生活动
感知图片,比较分析,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社会问题。
因存在人口迁移的现象,为避免造成误解,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培养读图能力,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升华所学知识。一、人口分布
活动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教师活动:出示西藏、江苏两省学校图片和2006年新疆、山东参加高考的人数,引发学生思考“图片和资料中四省分别位于我国什么方位。”
学生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四省的位置,谈一谈这四个省份的图片和资料在人口方面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
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四省人口密度进一步推断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结论:我国的人口分布可能是东多西少。
活动二: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地形、降水、资源、交通、四幅图,引导学生看图。
学生活动:根据图例简单分析我国在地形、降水、资源、交通等方面东西部分布的差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聚落知识。
学生活动:根据上述四方面分布上的特点以及聚落知识,进一步印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出示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学生读图。
学生活动:读图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活动三:分析结论,引发思考
教师活动:出示一组漫画,引导学生认识人口稠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学生活动:看图片,辩论人口众多带来的人口问题,明确人口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活动四: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为缓解东部压力,同时发展西部,可否进行人口迁移?
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论: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有限,不适宜大量移民。适合的办法应进行计划生育。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一:人口的变化
教师活动:
1、提问,计划生育政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出示表格:1949年、1970年、2000年、2005年我国人口数量
学生活动:分别说出四年的人口数量,分析人口是不断变化的。
教师活动:
出示《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提供资料:《温总理的乘除法》,引导学生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看图及资料,总结计划生育势在必行。
活动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教师活动:根据以上分析,应如何制定计划生育政策?
学生活动:说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并结合11页图1.10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做必要解释。
教师活动:出示放羊娃故事和我国人口受教育现状,请同学分别谈一谈这两组资料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活动:总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除控制人口数量,还应提高人口素质。
活动三: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教师活动:出示2005年1月6日我国第十三亿人口资料,明确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几十年来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活动四:“课外拓展”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资源、生态等方面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请大家为宣传计划生育设计一则广告。
教学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趋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读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3、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精要分析1.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2、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
教学设备与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
活动立意师生活动
感知图片,比较分析,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社会问题。
因存在人口迁移的现象,为避免造成误解,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培养读图能力,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升华所学知识。一、人口分布
活动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教师活动:出示西藏、江苏两省学校图片和2006年新疆、山东参加高考的人数,引发学生思考“图片和资料中四省分别位于我国什么方位。”
学生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四省的位置,谈一谈这四个省份的图片和资料在人口方面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
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四省人口密度进一步推断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结论:我国的人口分布可能是东多西少。
活动二: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地形、降水、资源、交通、四幅图,引导学生看图。
学生活动:根据图例简单分析我国在地形、降水、资源、交通等方面东西部分布的差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聚落知识。
学生活动:根据上述四方面分布上的特点以及聚落知识,进一步印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出示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学生读图。
学生活动:读图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活动三:分析结论,引发思考
教师活动:出示一组漫画,引导学生认识人口稠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学生活动:看图片,辩论人口众多带来的人口问题,明确人口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活动四: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为缓解东部压力,同时发展西部,可否进行人口迁移?
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论: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有限,不适宜大量移民。适合的办法应进行计划生育。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一:人口的变化
教师活动:
1、提问,计划生育政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出示表格:1949年、1970年、2000年、2005年我国人口数量
学生活动:分别说出四年的人口数量,分析人口是不断变化的。
教师活动:
出示《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提供资料:《温总理的乘除法》,引导学生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看图及资料,总结计划生育势在必行。
活动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教师活动:根据以上分析,应如何制定计划生育政策?
学生活动:说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并结合11页图1.10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做必要解释。
教师活动:出示放羊娃故事和我国人口受教育现状,请同学分别谈一谈这两组资料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活动:总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除控制人口数量,还应提高人口素质。
活动三: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教师活动:出示2005年1月6日我国第十三亿人口资料,明确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几十年来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活动四:“课外拓展”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资源、生态等方面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请大家为宣传计划生育设计一则广告。
教学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趋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读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3、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精要分析1.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2、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
教学设备与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
活动立意师生活动
感知图片,比较分析,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社会问题。
因存在人口迁移的现象,为避免造成误解,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培养读图能力,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升华所学知识。一、人口分布
活动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教师活动:出示西藏、江苏两省学校图片和2006年新疆、山东参加高考的人数,引发学生思考“图片和资料中四省分别位于我国什么方位。”
学生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四省的位置,谈一谈这四个省份的图片和资料在人口方面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
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四省人口密度进一步推断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结论:我国的人口分布可能是东多西少。
活动二: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地形、降水、资源、交通、四幅图,引导学生看图。
学生活动:根据图例简单分析我国在地形、降水、资源、交通等方面东西部分布的差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聚落知识。
学生活动:根据上述四方面分布上的特点以及聚落知识,进一步印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出示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学生读图。
学生活动:读图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活动三:分析结论,引发思考
教师活动:出示一组漫画,引导学生认识人口稠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学生活动:看图片,辩论人口众多带来的人口问题,明确人口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活动四: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为缓解东部压力,同时发展西部,可否进行人口迁移?
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论: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有限,不适宜大量移民。适合的办法应进行计划生育。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一:人口的变化
教师活动:
1、提问,计划生育政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出示表格:1949年、1970年、2000年、2005年我国人口数量
学生活动:分别说出四年的人口数量,分析人口是不断变化的。
教师活动:
出示《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提供资料:《温总理的乘除法》,引导学生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看图及资料,总结计划生育势在必行。
活动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教师活动:根据以上分析,应如何制定计划生育政策?
学生活动:说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并结合11页图1.10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做必要解释。
教师活动:出示放羊娃故事和我国人口受教育现状,请同学分别谈一谈这两组资料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活动:总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除控制人口数量,还应提高人口素质。
活动三: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教师活动:出示2005年1月6日我国第十三亿人口资料,明确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几十年来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活动四:“课外拓展”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资源、生态等方面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请大家为宣传计划生育设计一则广告。
上一篇: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