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篇一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迨②能倍③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②迨:等到。③倍:同“背”,背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患记问不若人/未若柳絮因风起 b.独下帷绝编/以为妙绝
c.迨能倍诵乃止/蒙乃始就学 d.或在马上/或以钱币乞之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书 不 可 不 成 诵 或 在 马 上 或 中 夜 不 寝 时 咏 其 文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你的体会。(3分)
【答案】
9、(3分)a
10、(3分) 书 不 可 不 成 诵/ 或 在 马 上 /或 中 夜 不 寝 时/ 咏 其 文
11、(3分) 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要勤奋,读书的方法要背诵
【解析】
9、试题分析:a中二者都是“比得上”;b:断/消失;c:才/于是;d:有时/有人。
10、略
11、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篇二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沈起,字兴宗,明州鄞人。进士高第,调滁州判官。闻父病,委官归侍,以丧免,有司劾其擅去。终丧,荐书应格当迁用,帝谓辅臣日:观过知仁,今由父疾而致罪,何以厚风教而劝天下之为人子者?乃特迁之,知海门县。
县负海地卑,间岁海潮至,冒民田舍,民徙以避,弃其业。起为筑堤百里,引江水灌溉其中,田益辟,民相率以归,至立祠以报。御史中丞包拯举为监察御史。吏部格,选吏以赃私絓①法,无轻重终身不迁。起论其情可矜者,可限年叙用,遂著为令。立县令考课法,设河渠司领诸道水政,乞采汉故事,择卿大夫子弟入宿卫,选贤良文学高第给事宫省,勿专任宦官,宗室袒免亲令补外官,复府兵,汰冗卒,书数十上。
京东岁饥盗起,除提点刑狱。至,则开首赎法携其伍,盗内自睽疑,转相束缚唯恐后。改开封府判官,为湖南转运使。凡舟楫、竹箭之材,多出所部,取于民无制,史挟为奸。起会其当用,自与商人贸易, 所省什六七。
熙宁三年,韩绛使陕西,加起陕西都转运使。庆州军变,将寇长安,起率兵讨平之。会韩绛城绥州不利,起亦罢知江宁府。入知吏部流内铨。奉使契丹,至王庭,其位著乃与夏使等,起日:彼陪臣尔,不当与王人齿。辞不就列,遂升东朝使者,自是为定制。
自王安石用事,始求边功,王韶以熙河进,章悼、熊本亦因此求奋。起言:南炙小丑,无不可取之理。乃以起守桂经略之,遂一意事攻讨。妄言密受旨,擅令疆吏入溪洞,点集土丁为保伍,授以陈图,使岁时肄习。故时交人与州县贸易,悉禁止之。于是交址益贰,大集兵丁谋入寇。苏缄知邕州,以书抵起,请止保甲,通互市,起不听,劾缄沮议。于是交人疑惧,率众犯境,边陷廉、白、钦、邕四州,死者数十万人。事闻,贬起团练使,安置郢州,徙越,又徙秀而卒。 (节选自《宋史》)
注:①絓:guà,阻碍,绊住。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父病,委官归侍 委:托付,委托。
b.问岁海潮至,冒民田舍 冒:覆盖,遮盖。
c.起论其情可矜者 矜:怜悯,同情。
d.不当与王人齿 齿:并列,同列。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民徙以避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①起为筑堤百里 ②为之踌躇满志
c.①凡舟楫、竹箭之材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①其位著乃与夏使等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说明沈起有理政才能的一组是
①闻父病,委官归侍 ,以丧免,有司劾其擅去[
②起为筑堤百里,引江水灌溉其中,田益辟
③吏部格,选吏以赃私缝法,无轻重终身不迁
④则开首赎法携其伍,盗内自睽疑,转相束缚唯恐后
⑤起会其当用,自与商人贸易,所省什六七
⑥苏缄知邕州,以书抵起,请止保甲,通互市,起不听,劾缄沮议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1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起任滁州判官时,因为父亲有病回家侍奉,有关部门弹劾他擅离职守,后来得到皇帝的谅解。
b.沈起任监察御史期间,多次上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都得到认可并被写进法令条文,表现出很高的理政才能。
c.沈起奉命出使契丹,为了维护宋朝的.大国尊严而拒理力争,最终使得契丹提高了宋使者的地位。
d.沈起镇守桂州期间,一门心思从事征伐;从其假传旨意以及禁止与交人的边境贸易等方面来看,他有独断专行、一意孤行的性格特点。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10分)
(1)今由父疾而致罪,何以厚风教而劝天下之为人子者?(4分)
(2)田益辟,民相率以归,至立祠以报。 (3分)
(3)会韩绛城绥州不利,起亦罢知江宁府。 (3分)
参考答案:
9.a(委:舍弃,抛弃。)
10.d(都是副词,竟。a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修饰。b①介词,替、给;②介词,因。c①代词,这些、这类;②动词,的。)
11.b
12. b(都受到认可并被写进法令条文说法错误。)
13.(1 0分)
(1)(4分)如果因为父亲生病而获罪,凭什么使风俗教化淳厚而劝勉天下作儿子的呢?(今何以厚劝的翻译各1分。)
(2)(3分)田地开垦增多,百姓一个接一个地回来了,竟至建立祠堂来报答他。(每句1分。)
(3)(3分)正值韩绛在绥州修筑城墙不顺利,沈起也被罢免现职而任江宁知府。(会、城、罢的翻译各1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篇三
关于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福,徐州下邳人。少倜傥,魁岸有膂力。周显德中,世宗征淮南,福徒步谒见于寿春。世宗奇之,因留麾下。每出战,则令福率卫士为先锋,与破紫金山砦。淮南平,录功授怀德指挥使。
宋初,迁横海指挥使,率所部隶步帅刘光毅,由峡路征蜀。比至成都,孟昶已降。大将王全斌部送降卒归京师,至绵州,降卒盗库兵,劫蜀旧将全师雄以叛,焚庐舍,剽财货以去。刺史成彦饶以同、华兵百余人守其城,全斌遣米光绪将七百骑及福所部以屯护之。光绪尽杀师雄妻孥,师雄领叛卒,益聚村民十余万众,攻城益急。会龙捷指挥使田绍斌率精锐百骑,由东山西北行,福领所部由山南行,出贼不意,夹击之。贼众大溃,斩首及溺江死者以万计,以功授虎捷都虞候。继隶曹彬麾下,平江南。还,授指挥使,领蔚州刺史。从太宗克并、汾,迁马步都军头、武州团练使。端拱初,出为洺州防御使。二年,改雄州防御使兼本州兵马部署。雄州地控边塞,常屯重兵。福至部,按行城垒,调镇兵以给缮完,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淳化初,迁凉州观察使、判雄州事。二年,卒,年六十四。赠太傅。
福虽不学,而御下有方略,为政简易,人甚德之。领雄州五年,郡境宁谧。福既贵,诸子尝劝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汝曹既无尺寸功以报朝廷,岂可营度居室,为自安计乎?”卒不许。既死,上闻其言,赐其子白金五千两,使市第宅。
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比至成都,孟昶已降 比:邻近
b.为政简易,人甚德之 德:感激
c.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 僦:租赁
d.赐其子白金五千两,使市第宅 市:购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福“御下有方略,为政简易”的.一组是( )(3分)
①每出战,则令福率卫士为先锋,与破紫金山砦。
②福领所部由山南行,出贼不意,夹击之。
③从太宗克并、汾,迁马步都军头、武州团练使。
④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
⑤领雄州五年,郡境宁谧。
⑥福既贵,诸子尝劝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福年轻时身材高大魁梧又很有力气,因此世宗认为此人很有特点,于是他留作部下。
b.在王全斌押送降卒回京的路上,降部中的盗贼劫持了全师雄并且烧毁房屋,抢夺财物。
c.刘福跟随太宗攻下并州、汾州后先升后降,在被贬为洺州防御使两年后,又一次改任。
d.刘福最终也没有答应建造气派府第的请求,因为他认为依靠俸禄所住的地方已经足够。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福至部,按行城垒,调镇兵以给缮完,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5分)
译文:
(2)汝曹既无尺寸功以报朝廷,岂可营度居室,为自安计乎?(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a 5.b 6.d
7.(1)刘福到了属地,巡视城池防御工事,抽调镇守兵卒来修缮加固工事,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充当宴享犒劳的经费,敌人虽然大规模来进攻,我方却依靠刘福的准备部署而无所畏惧。(“按行”、“给缮完”、“恃”各1分,句意2分)
(2)你们这些人没有一丁点功劳来报答朝廷.怎么可以建造房屋,做使自己安乐(“自安”可意译为“自己贪图安乐”)的打算呢?(“汝曹”、“营度”、“为……计”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篇四
有关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何易于尝为益昌①令,县距刺史治所②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③,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④不可夺。易于为属令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注】①益昌:今四川广元一带。②刺史治所:州郡长官的驻地。③腰笏(hù): 把手板插在腰带上。④隙:空闲,这里指时间。⑤属令:属于县的县令。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何易于尝为益昌令 ( )
(2)易于即自腰笏 ( )
(3)方春,百姓不耕即蚕 ( )
(4)偕骑还去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小题3:请你结合文中何易于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曾经 就正 离开
小题2:百姓不是在耕种就是在养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剥夺。(意思符合即给分)
小题3:何易于的“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的语言和“即自腰笏,引舟上下”的行动,都表明他敢于直言,关心爱护百姓。(3分,结合言行1分,能说出“关心爱护百姓”2分,意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尝、去”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较为固定,应译为“曾经”、“离开”。“即、方”根据语境,应译为“就”“正,正在”。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耕、蚕、夺”等。“耕、蚕”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应译为“耕种、养蚕”。“夺”在此句中应用“占用、剥夺”代替。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向后读选文,找出写何易于的言行的句子,如语言“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行动“即自腰笏,引舟上下”。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他敢于直言,关心爱护百姓,能为百姓着想。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篇五
比较两篇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进军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歼:被杀死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重:再次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以:凭,靠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
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
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篇六
文言文阅读理解二则及答案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活板》节选
【乙】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兴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节选
【注释】①秘剑:皇家用的刀剑。 ②契:刻的文字。 ③缣jiān:双丝的细绢。
【丙】古代造纸流程图
① 浸泡:将树皮、麻等原料切碎,置于沟溪中浸泡至发软。
②搅灰:将原料掺入火灰或放进石灰水中搅拌、沤浸。
③ 蒸煮:原料入桶,盖上麻布,用中火蒸煮。
④ :将原料清洗后,置于石墩,用木锤反复捶打,制成泥膏状的纸浆。
⑤抄纸:抄纸槽内放置清水,放入纸浆,用抄纸帘反复捞浆,形成薄片状的湿纸。
⑥ :将湿纸挤去多余水分,逐张扬起,晒干或焙干,即制成纸。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每字为一印 ②一板印刷
b.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 ②一板已自布字
c.①以纸帖之 ②木格贮之
d.①乃密布字印 ②莫不精工坚密
8.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②自是莫不从用焉
a.①他的字印是我的弟侄辈得到的。 ②自然是没有人不跟着用这纸。
b.①他的字印是我的弟侄辈得到的。 ②从此没有人不跟着用这纸。
c.①他的字印被我的弟侄辈得到。 ②自然是没有人不跟着用这纸。
d.①他的字印被我的弟侄辈得到。 ②从此没有人不跟着用这纸。
9.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材料【丙】第④⑥幅的内容,填在横线上。(2分)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毕昇制作活字的材料是 ① ,蔡伦造纸的原料是 ② ,与雕版印刷和沉重的简牍、昂贵的帛书相比,它们的共同优点是 ③ 。你从古人的发明创造中,获得的启示是 ④ 。(4分)
答案:
7.答案:c(2分)
8.答案:d(2分)
9.答案要点:打浆(制浆);晒纸(晾晒)。(2分)
(提示:每空1分,能概括该图文内容的两个字即可)
10.答案要点①胶泥(燔土);②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③共同优点是:使用方便,造价低廉(答出一点即可满分);④启示:从善于发现问题,肯于钻研,敢于创新等任意一个角度,写出自己获得的启示即可。(4分)
(提示:每空1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篇七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朵儿只, 脱脱子也。事母至孝,喜读书,不屑屑事章句,于古君臣行事忠君爱民之道,多所究心。至治二年,授中奉大夫,时年未及冠。
天历元年,朵罗台国王自上都领兵至古北口,与大都兵迎敌。事定,文宗杀朵罗台。二年,朵儿只袭国王位。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伯颜妻欲得朵儿只大珠环,价直万六千锭。朵儿只无以应,则慨然曰:“王位我祖宗所传,不宜从人求买。我纵不得为,设为之,亦我宗族人耳。”于是乃蛮台以赂故得为国王,而除朵儿只辽阳行省左丞相。以安靖为治,民用不扰。
六年,迁河南行省左丞相,为政如在辽阳时。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 至正四年,迁江浙行省左丞相。别儿怯不花先为相,庶务宽纾,朵儿只继之,咸仍其旧,民心翕然。汀州寇窃发,朵儿只调遣将士招捕之,威信所及,数月即平。帝嘉其绩。
居二年,方面晏然。杭之耆老请建生祠。朵儿只辞之曰:“昔者我父平章官浙省,我实生于此,宜尔父老有爱于我,我于尔杭人得无情乎!我叨居相位于此,唯知谨守法度不辱先人足矣,何用虚名为?”
七年冬,升右丞相,而太平为左丞相。留守司行致贺礼,其物先留鸿禧观,将馈二相。朵儿只家臣寓观中,察知物有丰杀,其致左相者特丰。家臣具白其事,请却之。朵儿只曰:“彼纵不送我,亦又何怪。”即命受之。知者咸服其量。
十四年,诏脱脱总兵南讨。中书参议龚伯遂建言:“宜分遣诸宗王及异姓王俱出军。”吴王朵尔赤厚赂伯遂获免。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十五年,薨于军,年五十二。
(选自《元史·朵儿只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b、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c、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d、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耆老”指年老德高的人,也可泛指老年人。在古代六十曰“耆”或“古稀”,七十曰“老”或“花甲”。
b、“生祠”指为活着的人所立的祠庙,以表示人们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
c、“左丞相”“右丞相”都属于元朝中央官名,而“行省左丞相”属于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地方政务。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的死,而帝王或王后的死则叫“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朵儿只为政爱民,深受爱戴。他做河南行省左丞相和浙江行省左丞相时,都沿袭前任长官的宽政做法,受到百姓的`一致拥护。
b、朵儿只为人谦逊,重情重义。他做浙江行省左丞相两年后,面对百姓要为他建生祠的好意,他拿自己出生地和父亲等事委婉拒绝。
c、朵儿只为人宽厚,很有肚量。他升右丞相后,并不因为朝廷赠送给自己的贺礼少于左丞相太平的而生气,更没有拒收这些贺礼。
d、朵儿只为人正直,忠贞爱国。他拒绝伯颜的妻子向他索要大玉环的要求,也鄙视那种通过贿赂手段使自己免于随军出征的做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5分)
(2)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5分)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b
5.a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6.a 朵儿只做河南行省左丞相,都沿袭前任长官的宽政做法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朵儿只做河南左丞相时,为政就像在辽阳时一样。
7.(1)朵罗台的弟弟乃蛮台依仗太师伯颜的势力,说藩国的王位应当由他继承,告到朝廷。(“恃”“袭”“诉”各一分,大意2分)
(2)在此之前,河南范孟造反,因过失而被牵连逮捕的有成百上千人。朵儿只到了之后,很清楚他们的冤情,极力想要为他们申冤。(“先是”“连系”“直”各一分,大意2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篇八
语文文言文理解试题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沈演之字台真,吴兴武康人也。演之年十一,尚书仆射刘柳见而知之,曰:此童终为令器。家世为将,而演之折节好学,读《老子》日百遍,以义理业尚知名。袭父别爵吉阳县五等侯。郡命主簿,州辟从事史,西曹主簿,举秀才,嘉兴令,有能名。元嘉十二年,东诸郡大水,民人饥馑,吴义兴及吴郡之钱唐,升米三百。以演之及尚书祠部郎江邃并兼散骑常侍,巡行拯恤,许以便宜从事。演之乃开仓廪以赈饥民,民有生子者,口赐米一斗,刑狱有疑枉,悉制遣之,百姓蒙赖。
转别驾从事史,深为义康所待,故在府州前后十余年。后刘湛、刘斌等结党,欲排废尚书仆射殷景仁,演之雅仗正义,与湛等不同,湛因此谗之于义康。尝因论事不合旨,康变色曰:自今而后,我不复相信!演之与景仁素善,尽心于朝廷,太祖甚嘉之,以为尚书吏部郎。
十七年,义康出籓,诛湛等,以演之为右卫将军。景仁寻卒,乃以后军长史范晔为左卫将军,与演之对掌禁旅,同参机密。二十年,迁侍中,右卫将军如故。大祖谓之曰:中领卫,望实优显,此盖宰相便坐,卿其勉之。上欲伐林邑,朝臣不同,唯广州刺史陆徽与演之赞成上意。及平,赐群臣黄金、生口、铜器等物,演之所得偏多。上谓之曰:庙堂之谋,卿参其力,平此远夷,未足多建茅土。廓清京都,鸣鸾东岱,不忧河山不开也。二十一年,诏曰:总司戎政,翼赞东朝,惟允之举,匪贤莫授。侍中领右卫将军演之,清业贞审,器思沈济。右卫将军晔,才应通敏,理怀清要。并美彰出内,诚亮在公,能克懋厥猷,树绩所莅。演之可中领军,哗可太子詹事。晔怀逆谋,演之觉其有异,言之太祖,晔寻事发伏诛。迁领国子祭酒,本州大中正,转吏部尚书,领太子右卫率。虽未为宰相,任寄不异也。
(节选自《宋书·沈演之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十七年,义康出籓 出:贬谪。
b.惟允之举 允:允许。
c.匪贤莫授 匪:不是。
d.郡命主簿 命:任命。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尚书仆射刘柳见而知之 / 而演之折节好学
b.家世为将 / 虽未为宰相
c.以义理业尚知名 / 以为尚书吏部郎
d.乃以后军长史范晔为左卫将军 / 演之乃开仓廪以赈饥民
10.你认为在上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作者张扬了传主哪种最优秀的品质,试从两个角度举例分析。(5分)
答: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民有生子者,口赐米一斗,刑狱有疑枉,悉制遣之,百姓蒙赖。(5分)
译文:
(2)演之雅仗正义,与湛等不同,湛因此谗之于义康。(3分)
译文: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十二年春二月,亮①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八月亮卒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节选自《三国志·后主传》)
注:①亮:诸葛亮。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篇九
初中语文文言文理解试题和答案精选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
(姚鼐《游媚笔泉记》)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大 石 出 潭 中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水尤清洌 ②乃记之而去
③被而名之 ④要客九人饮于是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译文: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③翼乎临于溪右
译文:
10、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4分)
答:?
11、【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7、大石/出潭中
8、清洌: 清澈寒冷。去:离开。名:命名。要:同“邀”,邀请。
9、①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②看到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③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10、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11、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 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
上一篇:承包协议书合同 项目承包协议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