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2024年最美铁路人典型事迹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最美铁路人典型事迹篇一

火车驾龄足足26年。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一把闸”,误差不超过20厘米。26年来,他驾驶列车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

他叫邢云堂,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

哈大高铁沿线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5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达38摄氏度,动车组能否在冬夏温差70摄氏度下安全运行,这是世界级的课题。动车组会车时,路基的积雪被车头气流卷起,附着在钢轨上,极易造成车轮空转、牵引力丢失等问题。在没有成形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邢云堂不断钻研,勇于探索,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

_

了这一驾驶难题。

“95后”女孩刘晓燕也是一名勤奋钻研的“职场工匠”。她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车辆段的一名轮轴装修工。

工作中的刘晓燕很拼。一套铁路货车轴承重达30多公斤,有14个关键部位的尺寸限度需要精确测量,即使比头发丝还细的裂纹也不能放过。为确保精准检测,刘晓燕从源头学起,学习车辆构造、原理、检修方法,掌握故障发生规律;学规章规程、学工艺流程,苦练检测本领。为了彻底学懂弄通,她把滚子、保持架、密封座等十几个轴承零件的70多个检修限度全部熟记,对轴承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明白的测量细节、不清楚的选配环节逐一记录下来,虚心向师傅请教……

雏燕展翅,不负芳华。2024年10月份,在铁路车辆专业货车检修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她被授予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最美铁路人典型事迹篇二

他们是“最美铁路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持了几十年,是新时代铁路奋斗者的榜样,让我们一起学习他们的事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激励广大铁路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在建设交通强国中当好先行,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10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_年“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

_等10位先进典型,是铁路行业300多万职工的优秀代表。他们全部来自铁路工作基层一线,有的潜心钻研重载列车牵引操纵技术,填补了世界相关技术领域多项空白;有的精益求精每一组车载数据,以“零差错”为列车运行安全保驾护航;有的待旅客如亲人,用一流的服务品质传递家的温暖;有的致力于匠心创造,为国之重器“复兴号”领跑世界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践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

近年来,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这些成果离不开铁轨旁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努力。在建设先锋队中,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激励着无数的铁路建设队伍中的工作人员,同时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向时刻坚守岗位的他们致敬。他们在严寒酷暑中坚守,在节假日万家灯火举家同庆中坚守,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坚守着这平凡而伟大的岗位。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奉献、拼搏和奋斗。看到中华儿女奋进光辉的民族精神,看到无私无畏的奉献,看到舍小爱顾大局的气节。

在现代社会中,这些难能可贵的精神都是人们所向往所奋斗的彼岸,他们是时代进步、社会有序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需要更多像他们一样身上流着爱岗敬业兢兢业业的血液、骨子里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更多的人传承领悟他们的精神,让中国铁道事业勇往直前更上一层楼。

2024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8亿吨,同比增长4.1%,强劲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好成绩背后,离不开千千万万“孟照林式”的铁路货运职工。

孟照林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车务段董家口南站副站长,也是拉动货运增量的“点子大王”。

董家口南站紧临世界第六大港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年货物吞吐量超1亿吨,但铁路货运量在开站初期并不理想。为落实推进“公转铁”要求,孟照林带领职工熟悉站场、线路,对重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使每列车装车时间由10小时缩短到2小时;为了拓宽货源,他带队走访各地企业,制订“一企一策”运输方案,陆续发展了20多家稳定大客户。

2024年新冠疫情疫情发生后,孟照林紧紧抓住部分客车停运的“窗口期”加大货运组织力度,主动化危为机稳货补客。

一天晚上,孟照林接到电话,甘肃酒钢集团有一批复工复产急需的矿石,因疫情影响汽运受阻,工厂面临停产,询问能否通过铁路发货。孟照林立即与港口联系,用最快速度安排配货装车。顺利帮助4000多吨矿石的列车直奔甘肃,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那段时间,孟照林曾连续守在车站1个多月,打通了运输“堵点”,为企业复工复产解了燃眉之急。

孟照林所在的董家口南站2024年货物发送量达1900多万吨,比上年翻了一番,实现运输收入14亿元。“孟照林式”的忙碌成为铁路货运逆势飘红的生动写照。

2024年末,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引发社会关注。以时速250公里cr300型复兴号动车组成功研发投用为标志,红神龙、金凤凰、蓝暖男、绿巨人,从时速160公里到350公里,全系列复兴号动车组投入使用,中国高铁技术持续领跑世界。

新疆和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昆仑山之间,自然条件艰苦,是全国“三区三州”重点贫困地区,也是国铁集团定点扶贫的4县区之一。

他是一名铁路人,却驻守在和田的贫困村,从宿舍到田间地头,从铁路职工变身庄稼汉。驻村6年,他带领两个村、几百户村民摘掉了贫困帽,他就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驻村书记亚库甫阿沙木都。

2024年第一次来到达奎村,亚库甫就被这里的贫困刺痛了,立志要全力以赴帮乡亲们解难题,帮达奎村换新颜。

面对干旱的土地、凋零的庄稼、整村缺水的难题,亚库甫带领施工队,用3个月建成了1500米的防渗渠,解决了185户贫困户1000亩核桃树的节水灌溉问题,核桃林终于“喝”上了高山雪水。2024年,达奎村核桃产量突破24万斤,创下历史之最。他又趁热打铁建企养殖合作社,仅这两项产业一年就能为村里创收45万元。

达奎村的面貌变了,2024年,亚库甫又被派到和田的吉格代艾日克村。面对村里生活困难的富余劳动力,亚库甫动员有技术的村民办企配电箱厂,当年营业额就超过200万元。面对渴望求知的村民,亚库甫积极联络,发挥多方力量办起“火车头”阅览室,向村里捐赠书籍、电视和笔记本电脑,还手把手教乡亲们上网,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024年,铁路定点帮扶的和田县1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亚库甫正是铁路驻村扶贫干部的好榜样。有人说,亚库甫把“心”种在了这片他奋斗过的地方,让铁路精准扶贫工作在边疆小村结出了最甜最美的果实。

刻苦钻研,做新时代的“职场工匠”

火车驾龄足足26年。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一把闸”,误差不超过20厘米。26年来,他驾驶列车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

他叫邢云堂,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

哈大高铁沿线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5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达38摄氏度,动车组能否在冬夏温差70摄氏度下安全运行,这是世界级的课题。动车组会车时,路基的积雪被车头气流卷起,附着在钢轨上,极易造成车轮空转、牵引力丢失等问题。在没有成形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邢云堂不断钻研,勇于探索,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

_

了这一驾驶难题。

“95后”女孩刘晓燕也是一名勤奋钻研的“职场工匠”。她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车辆段的一名轮轴装修工。

工作中的刘晓燕很拼。一套铁路货车轴承重达30多公斤,有14个关键部位的尺寸限度需要精确测量,即使比头发丝还细的裂纹也不能放过。为确保精准检测,刘晓燕从源头学起,学习车辆构造、原理、检修方法,掌握故障发生规律;学规章规程、学工艺流程,苦练检测本领。为了彻底学懂弄通,她把滚子、保持架、密封座等十几个轴承零件的70多个检修限度全部熟记,对轴承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明白的测量细节、不清楚的选配环节逐一记录下来,虚心向师傅请教……

雏燕展翅,不负芳华。2024年10月份,在铁路车辆专业货车检修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她被授予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描述的是青藏铁路沿线的环境,其中唐古拉区段平均海拔4800米,是世界铁路最高点。这里高寒缺氧、常年风雪,极端气温能达到零下40度,被称为离天空最近的“生命禁区”。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养护车间党支部书记于本蕃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执着坚守12年。

每天徒步巡检线路至少10公里,巡检时间超过8小时,每走100米,于本蕃就要单膝跪在钢轨上,俯下身子检查轨道平顺度,目标就是养护线路零误差。

夏天防水患,冬天防冻害,春秋防火灾。于本蕃在青藏铁路唐古拉和昆仑山经历过无数次的雨、雪、冰雹轮番袭击,却始终坚守线路安全生产第一线。

2024年的一个冬夜,唐古拉地区突降暴雪。于本蕃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检查,在确认是因道岔夹雪无法转换后,他带领工友争分夺秒地清雪,抢通正线后又马不停蹄地清理侧线道岔。寒风裹着冰雪吹打在他和工友的脸上,零下三十度的低温透过衣服直往骨头里钻,双脚都被冻得没了知觉。经过一夜的奋战,列车先后正点通过。

于本蕃说:“虽然当时累得精疲力尽,但看到旅客从车厢里微笑着向我们挥手,我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条件虽苦不言苦,格拉线上写忠诚。于本蕃在雪域天路这幅圣洁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青藏铁路职工光辉灿烂的青春乐章。

如果说高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慢火车”传递的则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列车长阿西阿呷就是这份温度的守护者。

阿西阿呷值乘的“慢火车”从普雄开往攀枝花南,穿越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最低票价只要2元。

从小在铁路边长大,阿西阿呷对“慢火车”充满感情,更对沿线老乡有着亲人般的情怀。她帮助帮阿婆、阿公背上百斤的土豆上下车,在列车上搭建临时产房,接生婴儿数十名;她和同事们精心改造车厢,专门划出区域方便彝族老乡堆放农副产品和大件货物,将“慢火车”建成流动的农贸市场。

为了方便沿线乡亲找到自己,阿西阿呷的手机号20年没有变过。一次,一位彝族阿姐打来电话,说8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了,有人看见上了阿西阿呷值乘的列车。阿西阿呷立刻通知伙伴逐车厢寻找,还逐个车站打电话请求帮忙。后来终于在车厢角落找到了男孩。

“那天晚上,我带他吃了饭、帮他洗了脚,让他挨着我睡。第二天安全把孩子交给她妈妈时,阿姐搂着我的肩膀喜极而泣。”服务彝族老乡,阿西阿呷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

值乘25年,阿西阿呷以“一辈子一趟车”的真情守护着承载大凉山乡亲希望的“慢火车”,守护着万千旅客的出行路。

最美丽的青春从来就不在娇嫩的容颜里,而在奋斗的征途上。为大力弘扬铁路人的奋斗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4年“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他们是广大劳动者的代表,是新时代奋斗者的楷模,是迎春时节最美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青春的风采。他们感人的奋斗故事,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砥砺奋斗,脚踏实地,练好过硬本领,做好本职工作。以张波为例,矢志创新,干一行就钻一行。他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也是铁科院集团公司复兴号总体技术及核心系统研发项目团队牵头人。在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研发的全过程中,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一系列技术难关被攻克,复兴号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系统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革新中,有他的智慧;勇于追梦中,有他的拼搏;钻研创新中,有他的汗水……

爱岗敬业,用实干传递奉献精神。40余支作业队伍、近万名建设者热火朝天精心施工;几十台塔吊、吊车同时作业,这是雄安站建设高峰期的繁忙图景。其中,有一位女将的身影。她就是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部总工程师吴亚东。去年,为了追上被疫情耽误的工程进度,吴亚东和同事昼夜作战。24小时三班倒,项目部管理人员挂图作战、任务倒排,夜班、通宵是家常便饭,朋友圈的内容常常是午夜时分的两桶方便面。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路人的担当品格、奋斗精神。

冲锋在前,用双手托起“生命之路”。去年疫情期间,武汉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队员。冲锋在前,在站台上来回奔波,确保各地援助物资不耽误一秒钟、24小时不间断抢运,让战“疫”之路更加畅通。他们最鲜明的品格,就是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用最实在的行动诠释了敢于担当的工作情怀。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些“最美铁路人”,只是广大铁路人的缩影。虽平凡,却能折射出五彩的光芒,成为青春奋斗的最佳注脚。

最美铁路人典型事迹篇三

2024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8亿吨,同比增长4.1%,强劲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好成绩背后,离不开千千万万“孟照林式”的铁路货运职工。

孟照林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车务段董家口南站副站长,也是拉动货运增量的“点子大王”。

董家口南站紧临世界第六大港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年货物吞吐量超1亿吨,但铁路货运量在开站初期并不理想。为落实推进“公转铁”要求,孟照林带领职工熟悉站场、线路,对重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使每列车装车时间由10小时缩短到2小时;为了拓宽货源,他带队走访各地企业,制订“一企一策”运输方案,陆续发展了20多家稳定大客户。

2024年新冠疫情疫情发生后,孟照林紧紧抓住部分客车停运的“窗口期”加大货运组织力度,主动化危为机稳货补客。

一天晚上,孟照林接到电话,甘肃酒钢集团有一批复工复产急需的矿石,因疫情影响汽运受阻,工厂面临停产,询问能否通过铁路发货。孟照林立即与港口联系,用最快速度安排配货装车。顺利帮助4000多吨矿石的列车直奔甘肃,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那段时间,孟照林曾连续守在车站1个多月,打通了运输“堵点”,为企业复工复产解了燃眉之急。

孟照林所在的董家口南站2024年货物发送量达1900多万吨,比上年翻了一番,实现运输收入14亿元。“孟照林式”的忙碌成为铁路货运逆势飘红的生动写照。

2024年末,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引发社会关注。以时速250公里cr300型复兴号动车组成功研发投用为标志,红神龙、金凤凰、蓝暖男、绿巨人,从时速160公里到350公里,全系列复兴号动车组投入使用,中国高铁技术持续领跑世界。

新疆和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昆仑山之间,自然条件艰苦,是全国“三区三州”重点贫困地区,也是国铁集团定点扶贫的4县区之一。

他是一名铁路人,却驻守在和田的贫困村,从宿舍到田间地头,从铁路职工变身庄稼汉。驻村6年,他带领两个村、几百户村民摘掉了贫困帽,他就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驻村书记亚库甫阿沙木都。

2024年第一次来到达奎村,亚库甫就被这里的贫困刺痛了,立志要全力以赴帮乡亲们解难题,帮达奎村换新颜。

面对干旱的土地、凋零的庄稼、整村缺水的难题,亚库甫带领施工队,用3个月建成了1500米的防渗渠,解决了185户贫困户1000亩核桃树的节水灌溉问题,核桃林终于“喝”上了高山雪水。2024年,达奎村核桃产量突破24万斤,创下历史之最。他又趁热打铁建企养殖合作社,仅这两项产业一年就能为村里创收45万元。

达奎村的面貌变了,2024年,亚库甫又被派到和田的吉格代艾日克村。面对村里生活困难的富余劳动力,亚库甫动员有技术的村民办企配电箱厂,当年营业额就超过200万元。面对渴望求知的村民,亚库甫积极联络,发挥多方力量办起“火车头”阅览室,向村里捐赠书籍、电视和笔记本电脑,还手把手教乡亲们上网,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024年,铁路定点帮扶的和田县1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亚库甫正是铁路驻村扶贫干部的好榜样。有人说,亚库甫把“心”种在了这片他奋斗过的地方,让铁路精准扶贫工作在边疆小村结出了最甜最美的果实。

最美铁路人典型事迹篇四

最美丽的青春从来就不在娇嫩的容颜里,而在奋斗的征途上。为大力弘扬铁路人的奋斗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4年“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他们是广大劳动者的代表,是新时代奋斗者的楷模,是迎春时节最美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青春的风采。他们感人的奋斗故事,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砥砺奋斗,脚踏实地,练好过硬本领,做好本职工作。以张波为例,矢志创新,干一行就钻一行。他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也是铁科院集团公司复兴号总体技术及核心系统研发项目团队牵头人。在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研发的全过程中,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一系列技术难关被攻克,复兴号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系统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革新中,有他的智慧;勇于追梦中,有他的拼搏;钻研创新中,有他的汗水……

爱岗敬业,用实干传递奉献精神。40余支作业队伍、近万名建设者热火朝天精心施工;几十台塔吊、吊车同时作业,这是雄安站建设高峰期的繁忙图景。其中,有一位女将的身影。她就是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部总工程师吴亚东。去年,为了追上被疫情耽误的工程进度,吴亚东和同事昼夜作战。24小时三班倒,项目部管理人员挂图作战、任务倒排,夜班、通宵是家常便饭,朋友圈的内容常常是午夜时分的两桶方便面。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路人的担当品格、奋斗精神。

冲锋在前,用双手托起“生命之路”。去年疫情期间,武汉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队员。冲锋在前,在站台上来回奔波,确保各地援助物资不耽误一秒钟、24小时不间断抢运,让战“疫”之路更加畅通。他们最鲜明的品格,就是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用最实在的行动诠释了敢于担当的工作情怀。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些“最美铁路人”,只是广大铁路人的缩影。虽平凡,却能折射出五彩的光芒,成为青春奋斗的最佳注脚。

最美铁路人典型事迹篇五

“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描述的是青藏铁路沿线的环境,其中唐古拉区段平均海拔4800米,是世界铁路最高点。这里高寒缺氧、常年风雪,极端气温能达到零下40度,被称为离天空最近的“生命禁区”。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养护车间党支部书记于本蕃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执着坚守12年。

每天徒步巡检线路至少10公里,巡检时间超过8小时,每走100米,于本蕃就要单膝跪在钢轨上,俯下身子检查轨道平顺度,目标就是养护线路零误差。

夏天防水患,冬天防冻害,春秋防火灾。于本蕃在青藏铁路唐古拉和昆仑山经历过无数次的雨、雪、冰雹轮番袭击,却始终坚守线路安全生产第一线。

2024年的一个冬夜,唐古拉地区突降暴雪。于本蕃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检查,在确认是因道岔夹雪无法转换后,他带领工友争分夺秒地清雪,抢通正线后又马不停蹄地清理侧线道岔。寒风裹着冰雪吹打在他和工友的脸上,零下三十度的低温透过衣服直往骨头里钻,双脚都被冻得没了知觉。经过一夜的奋战,列车先后正点通过。

于本蕃说:“虽然当时累得精疲力尽,但看到旅客从车厢里微笑着向我们挥手,我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条件虽苦不言苦,格拉线上写忠诚。于本蕃在雪域天路这幅圣洁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青藏铁路职工光辉灿烂的青春乐章。

如果说高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慢火车”传递的则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列车长阿西阿呷就是这份温度的守护者。

阿西阿呷值乘的“慢火车”从普雄开往攀枝花南,穿越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最低票价只要2元。

从小在铁路边长大,阿西阿呷对“慢火车”充满感情,更对沿线老乡有着亲人般的情怀。她帮助帮阿婆、阿公背上百斤的土豆上下车,在列车上搭建临时产房,接生婴儿数十名;她和同事们精心改造车厢,专门划出区域方便彝族老乡堆放农副产品和大件货物,将“慢火车”建成流动的农贸市场。

为了方便沿线乡亲找到自己,阿西阿呷的手机号20年没有变过。一次,一位彝族阿姐打来电话,说8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了,有人看见上了阿西阿呷值乘的列车。阿西阿呷立刻通知伙伴逐车厢寻找,还逐个车站打电话请求帮忙。后来终于在车厢角落找到了男孩。

“那天晚上,我带他吃了饭、帮他洗了脚,让他挨着我睡。第二天安全把孩子交给她妈妈时,阿姐搂着我的肩膀喜极而泣。”服务彝族老乡,阿西阿呷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

值乘25年,阿西阿呷以“一辈子一趟车”的真情守护着承载大凉山乡亲希望的“慢火车”,守护着万千旅客的出行路。

15342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